① 今日日元兌人民幣匯率走勢圖分析 4月20日1人民幣元等於多少日元
2017年4月20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
100日元對人民幣6.3295元。
貨幣兌換:
1日元=0.0632人民幣元
1人民幣元=15.8245日元
數據僅供參考,交易時以銀行櫃台成交價為准
② 1998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
1949年至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年平均匯率):
年份 匯率(1美元合人民幣多少元)
1949=2.3
1950=2.75
1951=2.238
1952=2.617
1953=2.617
1954=2.617
1955=2.4618
1956=2.4618
1957=2.4618
1958=2.4618
1959=2.4618
1960=2.4618
1961=2.4618
1962=2.4618
1963=2.4618
1964=2.4618
1965=2.4618
1966=2.4618
1967=2.4618
1968=2.4618
1969=2.4618
1970=2.4618
1971=2.2673
1972=2.2401
1973=2.0202
1974=1.8397
1975=1.9663
1976=1.8803
1977=1.7300
1978=1.5771
1979=1.4962
1980=1.5303
1981=1.7051
1982=1.8926
1983=1.9757
1984=2.3270
1985=2.9367
1986=3.4528
1987=3.7221
1988=3.7221
1989=3.7659
1990=4.7838
1991=5.3227
1992=5.5149
1993=5.7619 (迅速貶值到8.600)
1994=8.6187
1995=8.3507
1996=8.3142
1997=8.2898
1998=8.2791
1999=8.2796
2000=8.2784
2001=8.2770
2002=8.2770
2003=8.2774
2004=8.2780(開始前後開始緩慢升值)
2005=8.1013
2006年1月4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以8.0702起步開始大幅度升值,人民幣匯率經歷了從緩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過程。9月28日破7.900,---12月29日,人民幣匯率再創匯改以來的新高,並首次突破7.81關口達到7.8074.
2007年:
1月11日人民幣對美元7.80關口告破,同時貴過港幣;
3月8日保爾森訪華,人民幣突破7.73關口;
5月8日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前夕,人民幣突破7.70關口;
7月3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突破7.60關口;
10月24日G7財長會議舉行後,人民幣突破7.50關口;
11月23日中國10月份貿易順差以270.5億美元創出新高,人民幣突破7.40關口;
11月27日第十次中歐領導人峰會後,人民幣對歐元匯率從11.007一路上漲至10.5434;
12月12日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前後,人民幣對美元連續5日上漲,連破3關破;
12月20日中國央行意外加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加速,連續6個交易日上漲;
2007年,人民幣匯率整體上呈現單邊升值狀態。其中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在振盪中不斷改寫匯改以來歷史新高。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最終以7.3046收,較2006年末的7.8087,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幅度6.5%。這一升值幅度較年初市場普遍的年內5%左右升值預期高出很多
除美元外,人民幣相對於其它主要貨幣,如英鎊、日元等在2007年也呈現一定程度的升值;只是相對歐元表現為貶值。
2008年4月10日人民幣中間價破7.000大關!之後繼續升值轉折出現在7月份中旬。8月份,人民幣升值速度明顯下降。到了10月份,甚至出現了單月走勢略有貶值的情況。12月初,人民幣匯率更是出現了罕見的連續四日「跌停」
2009=6.8967~8月份6.8364~12月份6.8282
2010年今天是6.8262
③ 2011年4月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多少
請打開http://fx.cmbchina.com/hq/ 查詢外匯實時匯率和歷史匯率。因匯率實時變動,實際版匯率按照您權實際操作時的為准。
若需試算,可打開http://www.cmbchina.com/CmbWebPubInfo/Cal_Forex.aspx?chnl=whjsq 試算。
④ 20美元人民幣多少錢
根據2019年12月05日匯率,20美元=140.84人民幣,1人民幣=0.142美元
美元紙幣正面主景圖案為人物頭像,主色調為黑色。背面主景圖案為建築,主色調為綠色,但不同版別的顏色少有差異,如1934年版背面為深綠色,1950年版背面為草綠色,1963年版背面均為墨綠色。
由於美元綠色是用一種樹汁製作成的油墨,所以每一次的樹汁質量不同,所以顏色略有差異。上面的簽名是財政部長的簽名,不同發行年代是不同的財政部長。
在20世紀之前曾發行過1、5、10、25、50美分的紙幣。大頭版美元相對比小頭版美元增加了小頭版美元二分之一的大小,有趣的是所有面值的美元都一樣大小,20美元是現在美國使用量最大的高面值紙鈔,50、100美元在流通市場上十分少見。
(4)美元匯率人民幣4月20日擴展閱讀:
美元歷史
1792年,美元在13個殖民地形成了貨幣區,美國在當時只是一個擁有400萬人的國家。發展到19世紀末,它已變成世界上最強大國家。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美國的經濟總量大於其餘三個最大的國家:英國、德國、法國,甚至它們的總和,這使得美元的地位日益突出。
一戰中,歐洲國家的黃金流入美國購買戰爭用品。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將這些黃金作為法定貨幣導致了通貨膨脹。從1914年到1920年美國的價格水平翻了近一倍。後來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決定治理通貨膨脹,試圖使價格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接下來便是一段通貨緊縮時期,價格水平在1920年一年內便從200降到140,下降了30%,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通貨緊縮。雖然金本位體系的35年是自由資本主義繁榮昌盛的「黃金時代」,固定匯率制擁有保障國際貿易和信貸安全,方便生產成本核算,避免了國際投資風險的優點。
在一定程度上,它推動了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發展。然而,嚴格的固定匯率制使各國難以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執行有利的貨幣政策,經濟增長受到較大制約。在二戰期間,國際貨幣體系更是亂成一團。
為了解決這種混亂的狀況,1943年,美國財政部官員懷特和英國財政部顧問凱恩斯分別從本國利益出發,設計戰後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提出了兩個不同的計劃,即「懷特計劃」和「凱恩斯計劃」。
⑤ 4月4一美元兌換多少人民幣
可打來開以下自鏈接查看美元兌人民幣歷史匯率: http://fx.cmbchina.com/hq/History.aspx?nbr=%u7F8E%u5143
⑥ 請問2013年4月20日 香港對換人民幣匯率是多少
中國銀聯匯率
日期 港幣/人民幣 對應人民幣/港幣
2013-04-20 0.7976 1.2538
中國銀行外匯牌價(100港元/人民幣)
貨幣名稱 現匯買入價 現鈔買入價 現匯賣出價 現鈔賣出價 外管局中間價 中行折算價 發布時間
港幣 79.4 78.76 79.7 79.7 80.37 80.37 2013.04.20 12:36:56
以上兩個報價供你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⑦ 四月份海關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是多少
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以及美元的不斷貶值,特別是美國政府在國內失業率及國際貿易逆差不斷上升的情況下,美國一些人將美國製造業工人失業和中美貿易逆差的原因歸結為人民幣匯率,那麼事實究竟如何呢,經濟參考報特約中國社科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李京文及其博士何仕金對此進行論述。以下是論述的部分內容。 一、 人民幣匯率不是中美貿易逆差的主因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04年前十位貿易順差來源地資料顯示:2003年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為586.1億美元,而美國方面的統計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為1240億美元。從兩份不同的統計數據說明:2003年中美兩國貿易順差是誤差600多億美元,顯然兩國統計數字有很大出入。 1、 中美貿易差額統計數字誤差剖析 中美兩國統計數字差別如此之大主要有二個方面的原因:(1)、美國統計時將中國通過香港部分轉口貿易重復計算在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方面。(2)、美國貿易數據的收集過程存在很多問題。而中國由於一直有出口退稅的政策,並實行嚴格的外匯管理,中國的進出口數字是比較准確的,而美國由於規定對幾千美元小額的數據不納入統計資料,因此,這一部分也造成無法統計進去。 1999年6月7日出版的美國《商業周刊》報道說:「據美國商務部自己的估計,美國每年有10%的商品出口沒有向該部報告,如果把所有的出口都計算在內,1998年美國的外貿逆差只有1010億美元,而不是政府統計顯示的1690億美元的創記錄水平」。 2、 中美貿易逆差是什麼原因造成 (1)、美國政府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管制政策,是中美貿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美國總是從安全的角度來考慮中美貿易問題,1979年以來,美國對中國一直實行出口管制政策,美國不能以犧牲美國對安全的考慮而換取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增長,但卻轉過身來對日益增長的中美貿易逆差感到不滿,這其實對中國很不公平。 (2)、美國在華投資的跨國公司是貿易差額的又一個重要原因。中國盡管對美國存在偏高貿易順差,但這些貿易順差的很大一部分來自美國在中國的跨國公司,根據中國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進出口額中的56%是由外資企業實現的,中國正成為美國的跨國公司削減生產成本、增加利潤的主要渠道之一。 (3)、美國的貿易統計報告並沒有將跨國公司匯回美國國內的投資收益計算在內。根據中美商會及其在上海的姊妹商會9月26日聯合公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在長達4年的調查期內,美國公司去年的盈利狀況最佳。在中國開展業務的美國公司中,有254家接受了這次調查,其中75%的公司實現盈利,並有10%的公司利潤非常豐厚,還有44%的公司回答2002年收入大幅增長。另外,調查還出人意料地發現,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中國市場,美國公司2002年所獲得的利潤率居然高於他們在全球的利潤率,而這些美國公司匯回美國國內的收益並未被統計在內。因此,如果包括這一部分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基本不存在。 3、 撩開美國對外貿易赤字的面紗 美國的進口大量來自本國公司在國外設立的生產線,換言之,美國跨國公司從海外子公司輸入貨物,現實的貿易許多都是公司與公司,而非國家與國家之單證貿易。據美國《巴隆氏》金融周刊數據顯示:這類海外子公司1996年的銷售額達2萬億美元,在當地市場的銷售額佔65%,其餘35%則輸往美國,而這35%在美國外貿統計時均被視為對美貿易逆差。 英國經濟學家朱利葉斯就曾經對美國貿易收支統計中,如果加上其海外子公司在當地重復計算,那麼,1986年美國的貿易收支就從1440億美元的逆差變為570億美元的盈餘了。另據美國商務部統計,1995年美國跨國公司子公司的銷售額超過2.1億美元,加上同年商品服務出口額7940億美元,幾乎達3萬億美元,而外國對美國出口及外國公司在美國的子公司的內部銷售額合計為2.4萬億美元,今天的美國就不是世界最大的貿易逆差國,而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大貿易順差國之一了。 美國向國外的出口額和美國跨國公司在國外市場上的銷售,兩者之和2002年達3萬億美元。同期,美國的進口額和外國跨國公司在美國市場上的銷售,兩者之和為2.4萬億美元,因而造成了美國對世界各國的貿易總盈餘6000億美元,這就是分析美國對外貿易赤字時所應全面把握問題的實質所在。 4、 美國貿易赤字的真正原因 (1) 20世紀70年代,因兩次石油危機導致世界石油價格兩次大幅上漲,加上來自日本及發展中國家強勁的經濟競爭力和美元匯率之強勢,這些都使得美國商品、勞務的貿易赤字在1987年達到1520億美元的高峰。 (2) 美國惡化的低儲蓄率,美國必須從國際金融市場上籌措建設資金,即融通資金以進行大量投資建設。但世界各國要能貸款給美國,它們必須通過國際貿易盈餘(貿易順差)來創匯,以積累資金供「美國需求」之用,即美國的貿易赤字反應了美國國內低儲蓄率與高投資率之間的「缺口」及其解決辦法,或者說,美國的巨額貿易赤字是其為長期低儲蓄率所付出的必要代價。 (3) 美國跨國公司在美國進口貿易中所扮演的「自己人」角色,即部分貿易赤字實際上是「商品迴流」。 二、 人民幣匯率並非是美國製造業失業率增加的原因 1、 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製造業就業人數下降是全球化趨勢 製造業是美國主要的物質生產部門。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製造業的比重不斷下降,然而,比重的下降並不意味著製造業產量的縮減,1997年製造業生產的產品大約為1960年的16倍,正是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利用較少的勞動資源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成為可能。 調查研究發現,美國的製造業工人並非最大受害者,從1995年至2002年,美國大約削減了200萬個製造業崗位,降幅為11%,但同期的巴西製造業人數減少了20%;日本減少了16%;中國減少了15%。製造業人數下降的原因在全世界都大同小異:科技進步和競爭壓力使工廠的生產效率不斷提高,能夠在減少工人數量的同時提高產量,雖然製造業就業人數下降許多,但全球的工業產值卻增長了30%。 中國從1995年至2002年,製造業人數從9800萬人降至8300萬人,降幅達15%,超過美國的11%,這些都是客觀統計數據。 因此,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製造業就業人數下降是全球化趨勢。 2、 美國的一輪商業周期結束是失業率增高的又一重要原因 不斷創造新的工作機會一直是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的最突出特色之一。90年代美國就業增長了16%,每年平均增長率為1.5%,是工業化國家中就業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但是隨著美國一輪經濟周期的結束,情況發生了變化,2003年美國的失業率為6%,其它工業化國家如法國為9%;德國在10%以上;世界上經濟最自由的香港地區的失業率也已超過8%,而發展中國家的顯性失業率與隱性失業率之和就可能更高了。因此,各國政府都面臨著不斷創造就業機會以解決龐大的失業人口的嚴重問題。 3、 9·11恐怖襲擊也是造成美國製造業失業率增高的重要原因 9.11之後,美國的各個行業都受到了創傷,航空業無疑是受恐怖事件打擊最嚴重的行業。美洲航空公司裁員和聯合航空公司裁員2萬人的消息則像瘟疫一樣傳染了整個航空業,一時間裁員風盛行。 僅在2000年第四季度,加州失業率就較一年前增加了14%,達到15.5萬人。印第安納、密蘇里、賓夕法尼亞及威斯康星州的裁員人數緊隨其後,分別達到了8.1萬、6.4萬、5萬和4.6萬人。 從行業來看,傳統的製造業和高科技業是這次裁員潮的「重災區」,這兩個行業的工作在經濟下滑沖擊下成了名副其實的「玻璃飯碗」。按照美國勞工部的統計,2000年全年美國的裁員人數增加了17%,達到184萬人,製造業就佔全部裁員人數的42%。 因此,當前的人民幣匯率和中國的匯率機制,並不是影響美國製造業失業率增高的原因。把美國製造業失業率增高的原因,說成是因人民幣匯率所造成的理由是極不公正和客觀的,也是對國際社會極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 三、 人民幣匯率制度選擇及其對策建議 從中短期看,固定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不能改變 從長期看,根據國際經驗,一個開放的經濟、貿易大國,最佳的匯率制度應該選擇浮動匯率制度,以動態變化的匯率來適應快速變化的國際貿易和投資環境的變化。但是,當前中國的國情仍然不能這么做。 其一,中國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由農村釋放出來的多餘勞動力就業問題是目前中國經濟最大矛盾之一。如果中國現在讓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人民幣升值的可能性最大,並且升值將導致中國產品出口價格大幅提高,中國產品將失去價格競爭力,中國不僅無法成為「世界工廠」,連目前取得的良好的製造業發展態勢也將出現衰退製造業衰退的第一個直接影響就是失業率上升,很可能引發系列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問題。 其二、美國是世界最強大的經濟大國,其GDP將近佔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全世界的貨幣除了美元之外,基本上都很容易被它國操縱或被國際炒家狙擊,而美元卻從未發生過,人民幣固定釘住美元後,可使人民幣匯率更趨穩定。 其三、美國作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人民幣釘住美元的穩定匯率政策有許多好處。如:有利於中國的進出口企業有效地避免匯率波動帶來的匯率損益、准確地估計成本與收益、便於國際貿易結算、增強國際投資者的信心和吸引外資的流入等。因此,釘住美元對於中國企業來說,最容易理解也最透明,最容易進行成本核算。 其四、人民幣匯率固定釘住美元在政治上對中國最有利。如果中國不實行現行匯率政策,那麼,美國政府就根本不需要與中國進行這方面談判,也就減少了中國政府的國際談判籌碼。
⑧ 澳門幣對人民幣匯率今天走勢查詢 4月20日1000人民幣兌換多少澳門
2017年4月20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今日人民幣對澳門幣匯率是:1.1629; 澳門幣對人民幣匯率是:0.860
貨幣兌換
1人民幣元=1.1618澳門元
1澳門元=0.8607人民幣元
今天
貨幣兌換
1澳門元=0.8494人民幣元
1人民幣元=1.1774澳門元
數據僅供參考,交易時以銀行櫃台成交價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