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目前A股大概3700家,需要多少資金交易量才能進入大牛市
牛市的大幅度上漲需要大量的資金才能夠推動上漲,並且還要資金的持續的流入,增量資金不斷進入股市,如果市場上一直是存量資金在博弈的話,指數一般是都是以震盪為主,甚至的還會出現逐步下行的狀態,因為在反復交易過程中的資金逐步在損耗,需要繳納各種交易費用和繳納印花稅等
而且我們參考上兩波牛市的走勢來看的話,成交量都在逐步放出的情況,下面我們通過的之前的兩波牛市的交易量的情況和當時股票市值情況,來分析目前市場如果要啟動的牛市大致需要多少交易量。上兩波牛市市值與交易量的關系參考之前的歷史數據特別是當年股市總市值和當年啟動牛市的交易量的情況能夠大致預測接下來股市如果要啟動牛市市場需要多大交易
上兩波的牛市的啟動的時間的分別是在06年和14年,我們重點分析這兩大階段牛市啟動前和整個牛市最大成交量:
第一,14-15年的牛市,上波牛市牛市啟動前A股的上市公司的家數大致在2000家,這幾年隨著IPO的發行的加速,A股上市家數增加了40%左右,但家數相對次要,關鍵還是參考A股的總市值的情況,具體參考下圖數據:
所以也能夠理解之前的成交量的情況,前幾天的成交量和市值比值肯定小於1%,所以造成股市出現逐步的下跌的情況,接下來我們投資者在預測牛市是否到來的最好一大參考數據就是成交量,如果接下來一段時間市場成交量哪天達到2萬億左右市場很可能要進入牛市上漲階段。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② A股 常說的成交量過萬億,具體哪裡看
是成交額,而不是成交量。需要注意的是,通常人們說的大盤成交量指的是成交金額。說明市場的活躍度和資金規模。成交量與成交金額用下列公式表示:成交數量(成交量)×成交均價=成交金額(成交額)
具體在開盤的時候看股票走向:
首先在開盤時要看集合競價的股價和成交額,看是高開還是低開,即是說,和昨天的收盤價相比價格是高了還是低了。
顯示出市場的意願,期待今天的股價是上漲還是下跌,成交量的大小則表示參與買賣的人的多少,它往往對一天之內成交的活躍程度有很大的影響。
(2)A股成交破萬億資金哪裡來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觀看方法:
在股市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種圖就是K線圖。它是通過對一段時期內股價變動情況的分析來找出未來股價變動的趨勢。K線圖由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和最低價組成。
紅柱線漸漸增長的時候,表示指數上漲力量增強;縮短時,上漲力量減弱。綠柱線增長,表示指數下跌力量增強;縮短時,下跌力量減弱。在曲線圖下方,有一些黃色柱線,它是用來表示每一分鍾的成交量。
③ 為什麼股票投入後會上漲,上漲的錢是哪裡來的
我們都知道股票市場中最重要的是資金,股票的上漲和下跌都需要資金的推動,我們本篇文章就來探討一下股票為什麼會漲會跌。
股票價格上漲的根本動力是:投資該股票資金的增加(前提條件:股本不變).在股本不變的前提下,隨著介入某股票的資金的增加,對該股票的需求也逐漸增加,而該股票的供給卻不變,導致了供不應求,股票價格必然上漲.作為一種零和游戲,要在玩這游戲中取得勝利,必須了解到:只有有新資金進入,你才能賺到更多的錢.新進入資金越多,賺的錢就越多.
在股市賺錢,主要是建立在別人虧錢的基礎上的;是建立在別人以較高的成本持有股票的基礎上的.為什麼牛市有那麼翻倍大牛股?就是因為有大量的資金被用來購買這些股票,有人願意以較高的成本持有這些股票.為什麼會出現牛市?不就是因為進入股市的資金大幅度增加嗎?所以,判斷股票是漲還是跌,不僅看公司業績,最根本還是要看看是否有新資金要介入該股票.
例如,在低價位,成交量越低,上漲可能行越大;在高價位,成交量越低,下跌的可能性越大.因為在低價位且成交量低時,想賣股票的人都已經賣掉了,沒有資金要退出這只股票,股價不可能繼續降低;而在高價位且成交量低時,想買進的人都買進了,沒有新資金進入,而股票數量也不減少,股票缺少漲升的力量源泉---新進入的資金。
④ A股現大窟窿,幾十萬億的資金去哪兒了
導語:面對股市頻頻暴跌,哀嘆不已的股民不禁問道:我們的真金白銀究竟都去了哪裡?
股價下跌,錢真的人間蒸發,沒有任何人得到?
股票的本質——商品
錢是人類製造的用來量化價值的商品。顧名思義,錢具備兩種功能:
1、量化價值:這里只是衡量商品等價於多少數量的錢,而不需要實際存在一筆錢。
2、作為商品交易:利用錢的商品屬性進行交易,這里必須是實際存在的錢。
但由於這兩個功能通常是關聯發生的,所以很多人會把它們混淆、捆綁,但其實這兩個概念是獨立的。
舉例:央視鑒寶欄目,專家鑒定這個古玩價值40萬,他並不需要現場拿40萬出來買下來。
所謂的股市裡的錢蒸發了,是指股票貶值等同於多少錢損失了,並不是真有一筆等價的錢蒸發」了,只是股票市值降低了。
股市的股票可以理解為一種商品,它和普通的商品基本上沒有區別,這種商品的價值和市場對它的估值有關。
拿一個蘋果舉例,你有一個蘋果,今天蘋果賣3塊一個,明天降價賣2塊一個,你的蘋果還是蘋果,但是從價值上,你損失了1塊,這就是蒸發。
流走 虧損的錢或通過四個渠道流走
股市蒸發的錢其中一部分是「虛擬」的,但確實有很多錢流向了四個渠道。
1、交易成本:
各證券交易手續費列表
印花稅收。股票交易印花稅是從普通印花稅發展而來的,是專門針對股票交易額徵收的一種稅,目前採用的是徵收1‰的單邊印花稅。
2007年5月30日,財政部突然宣布將兩市證券交易印花稅由千分之一上調至千分之三,引發市場著名的530大跌,不到10個交易日內滬指由29日收盤的4334點跌至3404點。2008年4月24日,財政部又出手「救市」,將印花稅下調至千分之一,當日滬指暴漲9.29%(即著名的424行情)。同年9月19日,財政部又將印花稅改為單邊徵收,當日兩市A股全線漲停報收(即918大救市)。
券商收益。也就是傭金,每家券商針對不同投資者給的傭金費率都可能不同,最高3‰。
此外,還有支付給證券登記清算機構的過戶費,支付給基金的管理費等。
2、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們:
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後, 上市公司就成為投資大眾的投資對象,就能向大眾籌資。我們先忽略投機的行為,用一個簡單的例子分析。
為什麼一開始會有人給公司白送錢?是因為公司必須給持股人定期分紅,即把公司的利潤分一部分給持股人。如果公司很好,分紅的收入可能會遠超過認購股票的支出。
「大小非」。非是指非流通股,即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反之叫大非。由於股改使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即解禁(解除禁止)。「大小非」解禁:增加市場的流通股數,非流通股完全變成了流通股。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後,他們可能會拋出來套現,就叫減持。
有分析認為,最大的「莊家」既不是公募基金,也不是私募基金,而是以低成本獲得非流通股的大小股東,也就是所謂的「大非」「小非」。其中作為市場最有發言權的則是控股大股東——他們對自己企業的經營狀況最為了解,但股改之前大股東及其他法人股東的股份不能流通,所以他們對公司股價既不關心,也無動力經營好上市公司。
3、「投資高手」、游資、熱錢:
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證券市場上的資本交易是一種「零和博弈」,一方賺錢,也有一方輸錢。我們繼續以本文開頭的例子接下去解釋這個問題。實際上,該例子提到的總市值減少的這400元並未「蒸發」,而是被別人賺走了。
假設中國股市只有一隻股票X。X股在上市時一共發行了100股,現價為每股10元。股民A擁有這些股票,這時股票市值為10×100=1000元。然後A為了賺錢標價每股11元把這100股賣給了B, 股民B掏出了11×100=1100元獲得這100股。此時股票市值為11×100=1100元,而A也利用價差賺到了100元。然後B聽到不利消息,怕11元賣不出去,決定每股10元賣出股票。而C不知道這個消息,花了10×100=1000元買下了所有股票,截止此時。股票的市值為10×100元=1000元,而相對於之前1100元市值減少了100元。而這100元是誰得到了呢?明顯可以看到,是被A賺走了,是在股票下跌前拋售股票的那個賣家賺走了。
同理,只需把以上的情節稍微擴充,就可以還原我們的真實情況:A代表的是在股票下跌前的一群賣家,B代表的是股票下跌前的一群愚蠢買家,而C更是一群承接爛貨的買家。
賺錢的「投資高手」多數是掌握市場信息者,還有證券公司或投資基金的管理人員,尤其是操盤人等。他們會選擇某一時機「暗渡陳倉」,最終讓錢落到自己的腰包。而游資、熱錢,由於這部分資金較大,在某些程度上有能力左右股價。
4、極個別的散戶:
股票市場里這群贏家還有誰?根據一般常識,我們可以得出部分推論:在這群人中,力量薄弱、操盤能力不足、消息不靈通的散戶,是絕不可能作為大比例存在的。而擁有龐大資金、強大團隊、豐富的第一手消息的大機構,更有可能是股價下跌前及時退出的贏家。
當然,從我國有證券市場以來,也確實出現過從幾萬元到上億資產的投資幸運高手。然而,這只能以數百萬分一來計。
很多中小投資者卻往往很天真,以為炒股一定會賺錢,或者說壓根就沒有虧錢的准備,買入賣出完全是人雲亦雲。現在被深度套牢,或收益腰斬,或本金虧空,很多虧到連自己的帳戶都不敢看了。幾番跌撞,幾多被套。於是,才知道:「人家賺錢,不一定意味著你也能賺錢。」
⑤ A股成交量破萬億!上證大漲2%可以給股民什麼提醒
A股歷史上有三次破萬億,這次是第四次。第一次是在2014年12月,當時中國A股首次破萬億;隨後A股市場贏了一波較大的上漲行情,滬深兩市的成交額最高,達到近20000億;第二次則是2019年的2月份,當時成交額再次突破萬億,行情持續上漲;但隨後在一個月後開始出現下跌。期間,滬市指數整體上漲了近17%。而第三次破萬億,則是2020年2月19日,這次兩市成交額破萬億;之後指數即呈現暴跌趨勢,但這次主要還是由於疫情的影響。
⑥ 圖解A股萬億成交量從哪兒來
股市成交量是通過股票買賣得來的,每一筆買賣都會成為交易量的一份子。如你持有一萬元的某股票,賣出後再購進一萬的股票,你為成交量貢獻了兩萬元。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⑦ A股成交額突破萬億是怎麼回事
7月2日,滬深兩市股票合計成交額達10828.55億元,創出近四個月以來新高。另據交易所最新數據,兩市融資融資合計余額達11763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125億元,創出2015年底以來新高。
近期市場風險偏好提升,日均股票交易額、兩融余額均有所提升,將促進證券行業業績整體改善。廣發證券陳福預計,今年證券行業經紀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0%,IPO、再融資、債券發行業務量分別同比增長41%、143%、81%。相關公司包括中信建投、中信證券等。
(7)A股成交破萬億資金哪裡來擴展閱讀
醫葯、消費和科技這三大主力陣營成績亮眼
據不完全統計,在中報預喜陣營中,41家公司預計歸母凈利潤同比翻倍。其行業集中在以生豬養殖為代表的農林牧漁行業,以防疫物資、病毒檢測為代表的醫葯生物行業,以消費電子為代表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等行業。前者受益於去年延續而來的行業高景氣度,而後兩者作為疫情相關的熱點板塊,也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業績兌現。
其中,與養豬業務有關的新五豐(600975.SH)、大北農(002385.SZ)兩家公司同比增幅均超20倍。公開資料顯示,作為內地最大的活豬出口企業和國內重要的豬肉企業,新五豐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增長下限將達1.6億元,對應同比增幅下限達25.62倍,而最高有望達到38.93倍,目前為兩市半年報「預增王」。對於業績大增,新五豐稱主要原因為生豬價格上升。
而在醫葯板塊中,直接服務於疫情防控的醫療保健設備與服務子行業,受益於需求端增長,業績也有所表現。在已預告上半年業績增長區間的23家醫葯公司中,有7家預喜公司來自醫療器械領域,剩餘16家預喜則來自製葯、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行業,其中,由於新冠檢測試劑銷量突增,碩世生物(688399.SH)僅今年一季度凈利已超過去年全年水平。
與此同時,電子行業中的紅外企業也直接受益於疫情,代表公司如大立科技(002214.SZ)、高德紅外(002414.SZ),2家公司半年報業績預計增長上限分別達463.94%、110%。
另一方面,由於疫情影響下宅經濟需求增長,部分大眾消費品公司業績表現也出現了超預期,如克明面業(002661.SZ)、金字火腿(002515.SZ)、海欣食品(002702.SZ)等公司均預計上半年業績將實現大幅增長。
⑧ A股再度大漲,成交量再破萬億,應選擇落袋為安嗎
答在前面,A股再度大漲,成交量再破萬億,選擇落袋為安是最正確的做法。
繼續多日的漲幅,大盤從2440點升到3129點,一路的上漲中個股漲多跌少,現在要做的是把浮盈轉為實盈,落袋為安才是自己的,一日持票,錢一日都是市場的,連日漲幅讓很多股票都到了一個估值過高的位置,這個一個很危險的信號,所以落袋為安是正確無誤的做法。
所以說近期股市情緒高漲,券商門店人山人海,這個對於投資者來說是好事,因為後市可以期待,資金越多才有機會沖得越高,不過要在這段賺錢效應高的時候充分學習,增值自己,隨時做好迎接牛市的准備,不然像結算系統那樣死機就不好了,畢竟股市市場中分秒間都幾千萬上落。
⑨ A股成交破萬億為何網友說漲起來也心慌
A股成交的確破萬億,網友說漲起來也心慌。這是因為a股瘋漲,有些人還沒有被解套。而且還有部分人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突然來一次回調,讓自己變得再次虧損,所以網友說漲起來心也慌。
⑩ 國家應對金融危機將投入幾萬億資金,錢從哪裡來
剛剛聽法改為的人做了一個講座。 錢的話每個項目具體不同。 中央財政出一小部分資本金,來提振相關融資方的信心。 同時以發特別國債和銀行貸款為主。 也會考慮如何進行地方性融資,不過目前看來可能性不大。赫赫。
會不會導致通貨膨脹和政府信用透支? - 目前的經濟形勢是通縮的,同時中國政府的信用正在空前強大,所以這些都不用擔心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