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長虹價格戰的啟示

長虹價格戰的啟示

發布時間:2021-05-29 09:10:47

⑴ 長虹價格戰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性價比太低,質量不到位啊

⑵ 長虹發起的一系列價格戰給我們哪些啟示

抓市場,先抓技術,從自己做起。
價格戰的積極意義這的肯定。

⑶ 簡析長虹發起的價格戰對我國的彩電行業的發展起到了哪些深遠的影響

1、使我國的彩電行業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具有相當規模和實力的工業體系。
2、長虹通過多次的降價活動,將家電行業帶動成為我國最具市場經濟特徵的行業之一。
3、使國內彩電企業成功地完成了由低端市場向高端市場的轉型。
4、使家電行業成為國內最早實現產業集中化的行業。

⑷ 從案例中倪潤峰和長虹一直以來慣用的價格戰屬於哪一種競爭戰略

「以成本為中心」的競爭戰略

⑸ 關於對彩電價格戰 你有什麼啟示

彩電價格戰啟示

在中國彩電市場上,出現了彩電行業的全行業虧損。一些
國內知名彩電生產廠家開始進行預虧公告,科龍和廈華這兩大家電生
產廠家也已經宣布預虧,當然,遠不僅僅是這兩家企業,還會有第三
第四家。這一現象是否在給我們一個提示,在價格戰的市場上,沒有
最後的贏家,有的都是輸家。這其中的累計虧損,給國家造成了減收
一百多個億,企業減收二百多億。
中國的彩電市場就在不斷的降價,大的降價
有十次之多。而在最初,的確是起到了作用,我們的國產彩電將失去
半壁江山從洋彩電手中給奪了回來。長虹、康佳、TCL 、廈華等國產
品牌在價格戰中品嘗到了勝利的果實,市場份額開始節節上升,進而
使國產彩電在老百姓的心中建造起質量好、價格底的良好印象。
然而,在除了降價來提高市場佔有份額外,我們的生產企業彷彿
就不會別的什麼方法。於是,在每年的年初,我們都會看到這樣一種
市場競爭:有一家較為知名的彩電企業開始率先降價,緊接著,更多
的國產品牌會有更大的降價。你方唱罷我登場,在有限的市場需求中,
不斷的去尋求那不可能達到的市場份額。
降價已經開始把剛推出的純平彩電做為打價
格戰的主要型號,這一最新產品,本來應是為企業創主要利潤的中堅
力量,而今,卻沒有為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中間的變化,實在令人
所心疼。一方面,國內的彩電企業在不停的降價,另一方面,市場的
需求卻在悄悄的向洋品牌轉移;有數據為證,在2000年初,洋品牌的
市場佔有率僅為10% ,而到了年底,竟然猛增到30%.這些變化,不能
不令生產彩電的廠家的高極領導層深思。接連不斷的降價,不但沒有
給國產彩電行業帶來利潤,連市場份額也開始下滑,這究竟是為什麼?
其實,經過了幾年的降格戰爭,中國的老百姓也不再象以前一樣,
不再只關心價格,而是開始關注產品中所含的科技含量和產品的質量。
這也恰恰是國產品牌同洋品牌之間的明顯差距。調查表明,眾多的消
費者還是相信洋品牌中所含的高科技成份要高於國產品牌。而今天,
中國的消費者在消費時,也不同於往日,他們將目光盯在了更高創新
的洋品牌上。國產彩電的更新換代速度總在洋彩電的後面,在降價的
同時,產品的質量也有所下降,這些,都是失去市場的原因之一。
而國外的家電行業一直在不停的開拓著新的領域,先是推出純平
彩電,在掙得差不多時,將這一過時的技術又買給了中國,而他們又
推出了100HZ 頻率的彩電,其市場定價是國產同尺寸彩電的幾倍,而
這一技術又恰巧是國內彩電行業所不具備的,沒有了國內品牌的競爭,
洋彩電將利潤賺到了最大化。同時,他們還在不斷的去研發新的產品,
一但發現其市場份額有所飽和,就馬上退出其市場競爭,把更新的產
品推出。看到這里,我們明白了,其實,這彩電行業的最大贏家不是
中國的企業,而是國外生產這些技術的企業。不能想像,如果沒有國
外的技術和資金,還會不會有長虹、康佳、TCL ……你仔細考察一下,
現在中國能佔有市場1%以上的中國名牌,有幾個能不借住國外的資金
和技術?
在這一方面,VCD 的競爭是一個極其典型的例子,VCD 的核心技
術,VCD 的機芯、解碼晶元等,這些技術含量很高的高技術產品,中
國至今還不能生產;這樣就出現了這樣一個結果:VCD 市場最大的贏
家並非生產VCD 最多的中國,而是美國的C-CNBE公司,僅這一家公司
使從向中國出中的500 萬套晶元中獲利2 個多億美金!有人說,在VCD
大戰中,中國充當了美國的雇傭兵。
這種現象不僅局限於家電行業,在汽車工業、摩托車工業、電腦
行業……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因為各個地區的決
策者對於短期利潤表現出的濃厚興趣,並樂此不疲。當一種新技術型
產品剛剛打開市場,還不到收獲期,全國的各路人馬就一哄而上,紛
紛上馬,重復建設,自成體系,互相封鎖。趨同的產品結構,小而分
散的組織結構。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市場嚴重飽和,相互降價,沒有能
力來繼續開發新的產品。從而使一個很有潛力的產品就此夭折。
目前的狀況,在短時間內很難徹底根治,還是需要各個環節的一
起行動。只有走出價格戰的怪圈,才會有更多的企業的得到生存,得
到發展。價格戰只能用一次,若是把打價格戰做為佔領市場的唯一手
段,其結果只會自取滅亡,創新才能發展。
在中國將進入WTO 之前,希望所有的國內企業明白這個道理,做
出全面的市場調查,找准市場定位,看清自己的位置,在新的世紀中,
使國產品牌走向世界,勇於開拓海外市場,創出中國產品的信譽,為
中國的經濟騰飛助一臂之力,在世界500 強中看到中國企業的身影。
這些,都要靠我們的共同努力去實現!

在彩電企業此起彼伏的「價格牌」叢林里,如今亮出了「技術牌」。
人們首先注意到,「價格戰」中並不主動的海信,甩出一張「技術牌」。
8月18日,北京的海信新產品展示會現場,在海信新產品「膠片彩電」和普通純平彩電組成的效果對比大屏幕牆面前,參觀者看到,新產品「膠片彩電」畫面的確較為清晰細膩。面對這種廠家宣稱「畫面已達到35毫米膠片電影映像效果」的新產品,參觀的人群發出陣陣驚嘆。
人們還發現,近期推出新產品的彩電企業不止海信一家:創維的1250線高清晰度彩電;康佳集團的DVD二合一彩電已形成14到29英寸全系列產品;TCL集團的音響電視、超薄電視、防雷擊電視、可換面板電視也於近日上市;樂華鉚足勁准備推出PC彩電、人機交互彩電;廈華的變頻彩電和高清晰度彩電也將在一二個月內面世。
一股彩電新品上市熱潮正悄悄逼近。「價格戰」擂台上的彩電企業,目光已經投向技術創新、產品創新,開始改打「技術牌」。
彩電企業為什麼要出新牌?探討這個話題,可以從兩個問題入手:
彩電 為何打價格戰
不少企業都認為現在彩電市場「供大於求」。彩電年產量4000多萬台,而市場年總需求量只有2500萬台。「供大於求」固然是事實。然而有關專家直言不諱地指出:彩電企業目前最大的矛盾不是供過於求,而是關鍵元器件和新產品技術開發和創新能力的不足。
眾所周知,我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彩電生產國,但大型集成電路等核心技術,至今還靠從國外引進,不少企業某種程度上只能算個組裝車間。專家分析,目前全國規模以上的彩電企業十幾家,每家企業上市機型上百,但其中功能設置、技術含量大部分重疊的超過了70%。細心一點就可以發現,現在降價的彩電,無一例外都是模擬技術條件下生產的產品。而這是一種即將淘汰的技術。專家指出,彩電生產過剩,其實是產品同質化的過剩。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彩電降價不是絕對的供大於求所致,而是社會技術的進步,導致彩電企業固定資產無形損耗,在原有技術基礎上生產的產品,只有通過降價,從而淘汰舊產品、舊技術,為新產品、新技術讓出通道。
因此,如果把降價比作「破舊」,那麼技術「立新」已是必然。企業打「價格牌」,亦是必然。
價格戰能打到 何時
「價格戰」能打到何時?
答案是:打不久了。這是因為,利潤和成本兩根搖搖晃晃的「柱子」,已經無力支撐展開「價格戰」的「擂台」。
先說中國彩電利潤之小。經過連年的價格戰,目前中國的彩電價格已比美國市場低20%—30%,屬全世界最低。業內一般認為,如今彩電利潤不超過5%。5月份來自信息產業部的統計數字表明,彩電三強TCL、康佳、長虹的利潤總額同比均出現負增長。而「價格戰」就是在這種狹窄的利潤空間上打響的。
再看成本之高。1996年價格戰時,時逢彩管等配套原材料價格大幅下滑,成本降低了,所以價格戰並不影響企業盈利;而今年彩電配套原材料價格則有所上漲,在成本上升的情況下,彩電企業還苦撐著降價銷售。
一方面「利薄」,一方面「本大」,這樣的「價格戰」能打得久嗎?毫無疑問,以「價格戰」獲取企業利益,無論從時間上說,還是從「利潤空間」上來說,都極其有限。而通過自主創新、以速度經濟和創新能力獲得的壟斷利潤才是無限的。所以,企業「價格牌」盡,新牌必出。
人們記得,1996年價格戰硝煙散盡,彩電業出現兩大變化:其一,彩電產業實現從中小屏幕向大屏幕彩電升級;其二,洋品牌在國內市場份額嚴重縮水,國產品牌市場份額從40%躍升到80%。那麼,劇烈程度超過前幾次價格戰的此次彩電大比拼,又將帶來什麼變化呢?
有關專家已經預言:新一輪彩電業的優勝劣汰即將出現。但是,這回「游戲規則」變了:企業遭淘汰的將不在於價格劣勢,而在於技術劣勢。
看來,「價格戰」逼出「技術牌」,競爭躍上了新台階。企業只有打好「技術牌」,才能躍上新台階。

⑹ 關於長虹價格戰的市場營銷的案例分析 求高手幫忙啊 多謝!!急求!

問題一:性價比太低,質量不到位啊
問題二:
1、使我國的彩電行業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具有相當規模和實力的工業體系。
2、長虹通過多次的降價活動,將家電行業帶動成為我國最具市場經濟特徵的行業之一。
3、使國內彩電企業成功地完成了由低端市場向高端市場的轉型。
4、使家電行業成為國內最早實現產業集中化的行業。
問題三:
定價策略如何與其他營銷組合策略協調配合:
(1)定價策略和產品策略配合使用,主要體現在產品的價格和產品的市場定位,質量,形式,包裝和品牌形象相一致。(2)定價策略與分銷策略的配合使用,主要體現在應結合企業採用的分銷渠道類型和分銷地點的需求特性進行定價。(3)定價策略與促銷策略的配合使用,主要體現在應結合企業採用的促銷手段進行定價
記得採納!

⑺ 急需答案請幫解答 1.長虹價格戰失敗的根本原因 2.消...

1.長虹價格戰失敗的根本原因
2.消費者經銷商會如何看待長虹降價

查一查參考消息啊!!!!!

⑻ 簡述長虹發起的價格戰對我國的彩電行業的發展起到了那些深遠的影響

價格戰
把國產電視的價格從奢侈品拉倒了低值易耗品的檔次。。。

科技戰
加快加大科技研發、投資;迅速提高了國產電視的科技、專利水平,與世界電視未來發展趨勢接軌。

狼群效應
帶動一批國產電視企業迅速成長,在價格戰的洗禮下,沖級世界市場,走出了國門

團隊的補充 2011-05-13 22:53
長虹發起價格戰前,行業利潤在40%-100%~~
直接被長虹拉倒20%以下,
1、極大的促進行業洗牌,和刺激了國人的消費增長;
2、長虹和大型電器賣場的合作,先給貨後付款,利用銀行周轉的做法,
促進了蘇寧和國美的國內家電超市巨無霸連鎖店的快速擴張;
3、長虹發起的以舊換新策略,極大的淘汰了舊彩電在市場的生存空間;

4、最終低廉的彩電價格,改變了國內的消費價值觀,能仍就扔,能換新舊換新了;

5、大規模的生產線,上萬人生產規模,極大的影響了國內各個電器企業的生產觀念,
讓國內的加工生產能力、科技研發水平、科學化管理都達到了國際水平。
並帶動了一批企業學習和迅速成長!

長虹一度資金鏈緊張
數度差點崩潰

換了總裁以後,開發新品種失敗,提價失敗,
無奈又換回老總裁,
上來就是價格戰。。。。穩住陣腳。

盲目的價格戰,使得國內彩電行業長期處於技術的底端,銷量高,利潤低。
不注重行業的整體科技發展,始終沒有掌握液晶屏的核心技術
一直在給國外交專利費

⑼ 長虹價格戰失敗的原因

現在品牌太多太亂。雜牌手機功能多的泛濫,價格也不高。正牌老牌價格也不斷下調(新上市除外)。長虹手機有什麼特色啊!賣點呢?
另外長虹手機的轟炸式廣告讓人反感

⑽ 長虹價格戰給我們那些啟示

也就是彩電價格戰吧!
彩電價格戰啟示

在中國彩電市場上,出現了彩電行業的全行業虧損。一些
國內知名彩電生產廠家開始進行預虧公告,科龍和廈華這兩大家電生
產廠家也已經宣布預虧,當然,遠不僅僅是這兩家企業,還會有第三
第四家。這一現象是否在給我們一個提示,在價格戰的市場上,沒有
最後的贏家,有的都是輸家。這其中的累計虧損,給國家造成了減收
一百多個億,企業減收二百多億。
中國的彩電市場就在不斷的降價,大的降價
有十次之多。而在最初,的確是起到了作用,我們的國產彩電將失去
半壁江山從洋彩電手中給奪了回來。長虹、康佳、TCL 、廈華等國產
品牌在價格戰中品嘗到了勝利的果實,市場份額開始節節上升,進而
使國產彩電在老百姓的心中建造起質量好、價格底的良好印象。
然而,在除了降價來提高市場佔有份額外,我們的生產企業彷彿
就不會別的什麼方法。於是,在每年的年初,我們都會看到這樣一種
市場競爭:有一家較為知名的彩電企業開始率先降價,緊接著,更多
的國產品牌會有更大的降價。你方唱罷我登場,在有限的市場需求中,
不斷的去尋求那不可能達到的市場份額。
降價已經開始把剛推出的純平彩電做為打價
格戰的主要型號,這一最新產品,本來應是為企業創主要利潤的中堅
力量,而今,卻沒有為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中間的變化,實在令人
所心疼。一方面,國內的彩電企業在不停的降價,另一方面,市場的
需求卻在悄悄的向洋品牌轉移;有數據為證,在2000年初,洋品牌的
市場佔有率僅為10% ,而到了年底,竟然猛增到30%.這些變化,不能
不令生產彩電的廠家的高極領導層深思。接連不斷的降價,不但沒有
給國產彩電行業帶來利潤,連市場份額也開始下滑,這究竟是為什麼?
其實,經過了幾年的降格戰爭,中國的老百姓也不再象以前一樣,
不再只關心價格,而是開始關注產品中所含的科技含量和產品的質量。
這也恰恰是國產品牌同洋品牌之間的明顯差距。調查表明,眾多的消
費者還是相信洋品牌中所含的高科技成份要高於國產品牌。而今天,
中國的消費者在消費時,也不同於往日,他們將目光盯在了更高創新
的洋品牌上。國產彩電的更新換代速度總在洋彩電的後面,在降價的
同時,產品的質量也有所下降,這些,都是失去市場的原因之一。
而國外的家電行業一直在不停的開拓著新的領域,先是推出純平
彩電,在掙得差不多時,將這一過時的技術又買給了中國,而他們又
推出了100HZ 頻率的彩電,其市場定價是國產同尺寸彩電的幾倍,而
這一技術又恰巧是國內彩電行業所不具備的,沒有了國內品牌的競爭,
洋彩電將利潤賺到了最大化。同時,他們還在不斷的去研發新的產品,
一但發現其市場份額有所飽和,就馬上退出其市場競爭,把更新的產
品推出。看到這里,我們明白了,其實,這彩電行業的最大贏家不是
中國的企業,而是國外生產這些技術的企業。不能想像,如果沒有國
外的技術和資金,還會不會有長虹、康佳、TCL ……你仔細考察一下,
現在中國能佔有市場1%以上的中國名牌,有幾個能不借住國外的資金
和技術?
在這一方面,VCD 的競爭是一個極其典型的例子,VCD 的核心技
術,VCD 的機芯、解碼晶元等,這些技術含量很高的高技術產品,中
國至今還不能生產;這樣就出現了這樣一個結果:VCD 市場最大的贏
家並非生產VCD 最多的中國,而是美國的C-CNBE公司,僅這一家公司
使從向中國出中的500 萬套晶元中獲利2 個多億美金!有人說,在VCD
大戰中,中國充當了美國的雇傭兵。
這種現象不僅局限於家電行業,在汽車工業、摩托車工業、電腦
行業……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因為各個地區的決
策者對於短期利潤表現出的濃厚興趣,並樂此不疲。當一種新技術型
產品剛剛打開市場,還不到收獲期,全國的各路人馬就一哄而上,紛
紛上馬,重復建設,自成體系,互相封鎖。趨同的產品結構,小而分
散的組織結構。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市場嚴重飽和,相互降價,沒有能
力來繼續開發新的產品。從而使一個很有潛力的產品就此夭折。
目前的狀況,在短時間內很難徹底根治,還是需要各個環節的一
起行動。只有走出價格戰的怪圈,才會有更多的企業的得到生存,得
到發展。價格戰只能用一次,若是把打價格戰做為佔領市場的唯一手
段,其結果只會自取滅亡,創新才能發展。
在中國將進入WTO 之前,希望所有的國內企業明白這個道理,做
出全面的市場調查,找准市場定位,看清自己的位置,在新的世紀中,
使國產品牌走向世界,勇於開拓海外市場,創出中國產品的信譽,為
中國的經濟騰飛助一臂之力,在世界500 強中看到中國企業的身影。
這些,都要靠我們的共同努力去實現!

在彩電企業此起彼伏的「價格牌」叢林里,如今亮出了「技術牌」。
人們首先注意到,「價格戰」中並不主動的海信,甩出一張「技術牌」。
8月18日,北京的海信新產品展示會現場,在海信新產品「膠片彩電」和普通純平彩電組成的效果對比大屏幕牆面前,參觀者看到,新產品「膠片彩電」畫面的確較為清晰細膩。面對這種廠家宣稱「畫面已達到35毫米膠片電影映像效果」的新產品,參觀的人群發出陣陣驚嘆。
人們還發現,近期推出新產品的彩電企業不止海信一家:創維的1250線高清晰度彩電;康佳集團的DVD二合一彩電已形成14到29英寸全系列產品;TCL集團的音響電視、超薄電視、防雷擊電視、可換面板電視也於近日上市;樂華鉚足勁准備推出PC彩電、人機交互彩電;廈華的變頻彩電和高清晰度彩電也將在一二個月內面世。
一股彩電新品上市熱潮正悄悄逼近。「價格戰」擂台上的彩電企業,目光已經投向技術創新、產品創新,開始改打「技術牌」。
彩電企業為什麼要出新牌?探討這個話題,可以從兩個問題入手:
彩電 為何打價格戰
不少企業都認為現在彩電市場「供大於求」。彩電年產量4000多萬台,而市場年總需求量只有2500萬台。「供大於求」固然是事實。然而有關專家直言不諱地指出:彩電企業目前最大的矛盾不是供過於求,而是關鍵元器件和新產品技術開發和創新能力的不足。
眾所周知,我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彩電生產國,但大型集成電路等核心技術,至今還靠從國外引進,不少企業某種程度上只能算個組裝車間。專家分析,目前全國規模以上的彩電企業十幾家,每家企業上市機型上百,但其中功能設置、技術含量大部分重疊的超過了70%。細心一點就可以發現,現在降價的彩電,無一例外都是模擬技術條件下生產的產品。而這是一種即將淘汰的技術。專家指出,彩電生產過剩,其實是產品同質化的過剩。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彩電降價不是絕對的供大於求所致,而是社會技術的進步,導致彩電企業固定資產無形損耗,在原有技術基礎上生產的產品,只有通過降價,從而淘汰舊產品、舊技術,為新產品、新技術讓出通道。
因此,如果把降價比作「破舊」,那麼技術「立新」已是必然。企業打「價格牌」,亦是必然。
價格戰能打到 何時
「價格戰」能打到何時?
答案是:打不久了。這是因為,利潤和成本兩根搖搖晃晃的「柱子」,已經無力支撐展開「價格戰」的「擂台」。
先說中國彩電利潤之小。經過連年的價格戰,目前中國的彩電價格已比美國市場低20%—30%,屬全世界最低。業內一般認為,如今彩電利潤不超過5%。5月份來自信息產業部的統計數字表明,彩電三強TCL、康佳、長虹的利潤總額同比均出現負增長。而「價格戰」就是在這種狹窄的利潤空間上打響的。
再看成本之高。1996年價格戰時,時逢彩管等配套原材料價格大幅下滑,成本降低了,所以價格戰並不影響企業盈利;而今年彩電配套原材料價格則有所上漲,在成本上升的情況下,彩電企業還苦撐著降價銷售。
一方面「利薄」,一方面「本大」,這樣的「價格戰」能打得久嗎?毫無疑問,以「價格戰」獲取企業利益,無論從時間上說,還是從「利潤空間」上來說,都極其有限。而通過自主創新、以速度經濟和創新能力獲得的壟斷利潤才是無限的。所以,企業「價格牌」盡,新牌必出。
人們記得,1996年價格戰硝煙散盡,彩電業出現兩大變化:其一,彩電產業實現從中小屏幕向大屏幕彩電升級;其二,洋品牌在國內市場份額嚴重縮水,國產品牌市場份額從40%躍升到80%。那麼,劇烈程度超過前幾次價格戰的此次彩電大比拼,又將帶來什麼變化呢?
有關專家已經預言:新一輪彩電業的優勝劣汰即將出現。但是,這回「游戲規則」變了:企業遭淘汰的將不在於價格劣勢,而在於技術劣勢。
看來,「價格戰」逼出「技術牌」,競爭躍上了新台階。企業只有打好「技術牌」,才能躍上新台階。

閱讀全文

與長虹價格戰的啟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菏澤外匯管理局 瀏覽:327
做假資料幫人貸款還不上錢 瀏覽:154
中財所理財產品安全嗎 瀏覽:68
中集電商融資 瀏覽:77
貨幣市場與外匯市場 瀏覽:14
同花順主散資金線指標 瀏覽:56
oppo股票代碼 瀏覽:484
華夏基金旗下的多少只基金 瀏覽:509
電銷理財產品 瀏覽:590
項目融資計劃書模板 瀏覽:626
天弘基金財富經理 瀏覽:859
錢江印染股票 瀏覽:220
創業融資說明 瀏覽:554
信託錢干什麼用 瀏覽:303
北京信託土地流轉信託 瀏覽:542
本月人民幣匯率 瀏覽:286
國家開發銀行市場與投資局 瀏覽:996
製作股票軟體 瀏覽:958
資金內部控制制度 瀏覽:444
信託兌付困難 瀏覽: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