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目前白糖價格是否穩定
2009年白糖研究報告(金鵬期貨經紀有限公司
2009年1月)
目錄
一、2008年白糖價格先揚後抑,一波三折
二、2009年影響期價運行因素分析
(一)白糖市場供求關系分析
1.國際市場供求情況
2.國內市場供求情況
(二)白糖產業的特殊性以及對期貨定價的相 關影響
1.白糖產業的壟斷性相互依存性和保護性
2.國內白糖產業的突破之路
3.國家政策有利於甘蔗和糖價的穩定
三、2009年白糖期貨價格走勢預測
一、2008年白糖價格先揚後抑,一波三折
第一階段:炒作冰凍天氣,期價快速拉升
2008年春節前後,我國南方地區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冰凍災害天氣,影響之廣、范圍之大令人震驚。由於我國甘蔗主產區——廣西也遭受其害,由於市場擔憂受凍甘蔗不能砍伐榨糖,市場由此開始炒作白糖大量減產的預期,同時在相關農產品牛氣沖天的做多氛圍鼓舞下,投機資金快速介入且強力拉抬。春節過後,白糖開盤就封漲停板,隨後期價在短短15個交易日內上漲了1340元/噸。受期價上漲帶動,現貨價格也大幅回升,並從3500元/噸漲至4100元/噸。這一階段,主力資金利用市場信息不對稱,人們對大量減產的擔憂,還有與農產品的比價關系發動行情,速戰速決,持倉快速增加,成交同步放大。然後在市場一片狂熱的追漲聲中、在糖價創新高的期待中及時獲利平倉。應該說,投機多頭主力全身而退,剩餘中小散戶高位被套,並承受了糖價因供求關系失衡導致的熊途漫漫的困境!
第二階段:供求關系失衡,期價迅速下跌
由於甘蔗生命力極強,冰凍只是延遲了甘蔗砍伐的時間和糖廠的壓榨,在炒作完冰凍題材後市場開始意識到國內供求關系失衡的問題。由於從2005年起我國主產區廣西甘蔗種植面積連續增加,而2007/2008榨季甘蔗長勢又非常好,單產普遍在6噸左右,因此,創紀錄的產量對市場形成嚴重打擊。另外,期貨價格偏離現貨價格1200元/噸以上,促使現貨糖廠積極套保。而這兩股力量導致糖價率先其他商品開始下跌,從3月初一直跌至7月份的3300元/噸一線整理。應該說這階段行情是供求關系主導的價值回歸,最終期貨價格、現貨價格基本持平。8月份以後,由於美國次貸危機深化引發全球金融市場海嘯,全球大宗商品開始下跌,我國白糖因為臨近2007/2008榨季結束,陳糖需要大量拋售,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跌勢,價格短期內擊破3000元/噸,最低達到了2652元/噸,略低於現貨價格。這一階段利空集中釋放,也為未來的反彈奠定了基礎。
第三階段:國儲收糖救市,白糖領先反彈
進入10月中旬以後,在其他商品開始加速下跌之際,國內白糖率先反彈,其持倉大增,成交屢創天量,日成交破百萬手成為常態,如主力905合約期價從2789元/噸反彈至3362元/噸,上漲了573元/噸,反彈幅度為20.5%。這一階段市場主要是炒作國儲收糖的朦朧利多題材,市場甚至有對2008/2009榨季產量減少的預期,但更多的是其他商品連續下跌,投機資金轉移陣地短炒的結果,因為白糖期貨走勢相對獨立性強,而且炒作題材相對較多,適合投機資金大規模進出。因此,我們定位白糖反彈是技術性的,中長期看不具備反轉的可能,2008年的翹尾行情是階段性的。
Ⅱ 吉林今年白砂糖價格會不會上漲
今年不會漲了,肯定不會!
滿意請採納
Ⅲ 最近白糖為什麼會一直漲價
客觀原因:
1、食糖消費逐步上升,而白糖產量卻連續三年減產,供不應回求是造成白糖答上漲的主要原因;
2、甘蔗主產區自然條件不好,主要是廣西、雲南、廣東等地,土地貧瘠,水利設施不全,抗自然滅害能力差,這幾年氣候異常,造成總是減產;
3、白糖漲價的利潤絕大部分都被糖廠和中間商掠奪走了,農民只能得到很少的一點,所以雖然糖價爆漲(四年上漲了三倍),可是農民種蔗的積極性並不高;
4、雖然國外糖價有所上漲,但目前也僅僅維持在4000多元,但國家卻限制進口,並徵收高額的關稅和增值稅什麼的,這樣即使你正規渠道進口過來,也沒多少利潤的;
5、目前農業生產成本上漲,人力、化肥、農葯等等全部在漲,使甘蔗生產成本上漲;
6、不要說什麼新興能源,在現在糖價高企的情況下,巴西等國不會傻呼呼的拿糖去生產酒精的,哪是在食糖在1000元人民幣/噸時他們被迫的選擇。
人為因素:
1、人為炒作的氣氛特別濃郁,國內糖產量僅1100萬噸不到,期貨市場上每噸的保證金為1000元左右,理論上在期貨市場上只要100億人民幣,就可以買下全國的糖,可是目前沉澱在期貨市場上的錢有幾百億;
2、國家的高稅收和所謂的配額制。
Ⅳ 白糖什麼時候最貴什麼時候最便宜
1、 世界 中國
1)、白糖的供給
世界食糖產量1.21-1.40億噸,產量超過1000萬噸的國家和地區包括巴西、印度、歐盟、中國等,其中巴西產量超過2000萬噸。巴西、歐盟、泰國是世界食糖主要出口國家,其產量和供應量對國家市場的影響較大。特別是巴西,作為世界食糖市場最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產糖國,其每年的糖產量、貨幣匯率及其政府的糖業政策直接影響到國際食糖市場價格的變化走向。
中國是世界上重要的產糖國之一,07/08榨季食糖產量達到了1483.63萬噸。
2)、白糖的需求
世界食糖消費量約1.24億噸,消費量較大的的國家和地區包括印度、歐盟、中國、巴西等。從近幾年消費情況來看,印度食糖年消費量維持在1900萬噸左右,歐盟消費量維持於1500萬噸左右,中國消費量增長至1100萬噸左右,巴西年消費量950萬噸左右。
3)、白糖進出口
食糖進出口對市場的影響很大。食糖進口會增加國內供給數量,食糖出口會導致需求總量增加。對食糖市場而言,要重點關注世界主要出口國和主要進口國有關情況。世界食糖貿易量每年約為3700萬噸,以原糖為主。主要出口國為巴西、歐盟、泰國、澳大利亞、古巴等。主要進口國為俄羅斯、美國、印尼、歐盟、日本等。主要進口國的消費量和進口量相對比較穩定,而主要出口國的生產量和出口量變化較大,出口國出口量的變化對世界食糖市場的影響比進口國進口量的變化對世界食糖市場的影響大。
2、 白糖現貨情況
我國是重要的食糖生產國和消費國,糖料種植在我國農業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其產量和產值僅次於糧食、油料、棉花,居第四位。
2003年以前,我國食糖產量在600-800萬噸之間,消費量基本維持在800萬噸左右,食糖生產不能滿足國內需求,大多數年份依靠食糖進口來彌補。2003年來我國食糖產量在1000萬噸左右,消費量超過1000萬噸,產銷基本平衡(如圖一所示)。我國食糖產銷量僅次於巴西、印度,居世界第三位(如果把歐盟作為一個整體統計,我國食糖產量居世界第四位)。我國食糖的市場化程度很高,國家宏觀調控主要依靠國家儲備,市場在價格形成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我國是世界上用甘蔗製糖最早的國家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用甜菜製糖是近幾十年才開始的。
3、白糖期貨情況
白糖期貨是在2005年5月份獲得國務院批準的期貨品種, 「開展白糖期貨」的申請報告是由河南省政府提交的。鄭州商品交易所(下稱「鄭商所」)負責設計白糖期貨品種。經過半年准備籌劃,於2006年1月份上市正式進行交易。
在食糖國際貿易中,普遍採取雙邊協議形式穩定貿易關系,形成了食糖商品化程度高但自由貿易量小局面,因此,當供求關系突然失衡時,會造成糖價在短期內暴漲暴跌,嚴重沖擊食糖生產和貿易。在全球15種農副產品中,食糖是價格波動最大商品。這種
特點天然地催生出糖期貨品種。在當前國際期貨市場上,食糖是成熟也是較活躍交易品種之一,從世界上第一份糖期貨合約誕生至今已有90年歷史。世界上很多國家開展食糖期貨、期權交易,最主要的原糖期貨市場是紐約期貨交易所(NYBOT)、白糖期貨市場是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LIFFE),其成交量不僅名列本國食糖期貨市場第一,而且高居世界食糖期貨市場榜首。更為重要的是其形成的期貨價格,已被世界糖業界稱作「國際糖價」,成為國際貿易定價和結算依據。此外,巴西、日本、法國和印度等都有糖期貨品種,其期貨價格越來越受到重視,並成為各國政府制定有關食糖政策主要參考依據,也成為食糖企業套期保值理想場所。
1991年我國食糖市場放開以來,食糖行業快速發展,但缺少期貨市場預期指導,運行很不平穩。糖價大起大落使蔗農、糖廠、糖商和以食糖為原料的加工企業均承擔著巨大市場風險,價格上漲時企業難以盈利,價格下跌時企業虧損。同時作為農產品品種,白糖生產受天氣影響非常明顯,2004年廣西乾旱,導致製糖業龍頭企業南寧糖業甘蔗產量大幅度減少,使得2004/2005榨季產糖量減少至35.53萬噸,降幅高達31.28%。如果利用期貨市場來進行套期保值,可在相當程度上規避上述風險。
我國食糖產量分布
我國18個省區產糖,沿邊境地區分布,南方是甘蔗糖,北方為甜菜糖。甘蔗糖佔全國白糖產量的80%以上,近三年達到90%以上。我國白砂糖產地主要集中在:廣西、雲南、廣東、海南、黑龍江、新疆、內蒙古等省和自治區,其中,全國產糖量的95%集中於廣西、雲南、廣東、海南、新疆五個優勢省區。
我國食糖消費
我國食糖消費總體情況:按照中國人的飲食習慣,食糖僅僅是調味品,很難達到西方國家食糖消費的水平。我國是世界第四大食糖消費國,多年來我國年消費食糖約800萬噸左右,約佔世界食糖消費量的6.2%。2003年和2004年我國食糖消費量有較大的增長,分別達到1030萬噸和1140萬噸(如圖十六所示),人均年消費食糖量(包括各種加工食品用糖)約8.4公斤,是世界人均食糖消費最少的國家之一,遠遠低於全世界人均年消費食糖23.65公斤的水平,也低於同期台灣人均23.9公斤、香港人均31.0公斤的水平,為世界人均年消費食糖量的三分之一,屬於世界食糖消費 "低下水平"的行列。西方一些發達國家一般人均年消費食糖35-40公斤,高的達到50-70公斤。
我國食糖消費與人民生活水平有密切的關系,我國食糖主要消費區分布在華東、京津、華中、華南和東北地區,其中華東和京津地區的消費量最大。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國的食糖消費市場還有著極大的拓展空間。由於糖的需求對價格的忍耐力較大,食糖價格常常對大量上升的消費量影響並不大。
食糖消費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糖精超量超范圍的濫用。據統計,我國糖精每年銷量達到1萬噸左右,按400-500倍的甜度當量計算,相當於400-500萬噸食糖。因此,今後十年如能有效禁止糖精的使用,則我國食糖生產尚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另外,由於2005年較高的食糖價格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食糖消費,同時刺激了澱粉糖的快速發展,擠佔了一部分食糖消費空間。2005年全國澱粉糖產量達到430萬噸,比上年增長22.8%。
影響白糖價格變動因素
影響其波動的因素包括糖料種植面積、氣候、季節性因素、庫存、進出口量、政府政策等。
(一)白糖現貨市場供求關系
1、供求因素一般來說,對於供給而言,商品供給的增加會引起價格的下降,供給的減少會引起價格的上揚;對於需求而言,商品需求的增加將導致價格的上漲,需求的減少導致價格的下跌。白糖的供求也遵循同樣的規律。
就我國來講,國家收儲以及工業臨時收儲加上糖商的周轉庫存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一個能影響市場糖價的庫存。在糖價過高(過低)時,國家通過拋售(收儲)國儲糖來調節市場糖價。預估當年及下一年的庫存和國家對食糖的收儲與拋售對於正確估測食糖價格具有重要意義。
(二)氣候與天氣
食糖作為農副產品,無論現貨價格還是期貨價格都會受到氣候與天氣因素的
影響。甘蔗在生長期具有喜高溫、光照強、需水量大、吸肥多等特點,因此,對構成氣候資源的熱、光、水等條件有著特殊的依賴性。乾旱、洪澇、大風、冰雹、低溫霜凍等天氣對生長期中甘蔗具有災害性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一旦形成便是長期的。如1999年底在我國甘蔗主產區發生的霜凍,不僅導致1999/2000製糖期白糖減產200多萬噸,還因霜凍使宿根蔗的發芽率降低, 2000/2001製糖期的食糖再次減產,致使供求關系發生變化,糖價從1900元/噸躍居4000元/噸左右。
(三)季節性
食糖是季產年銷的大宗商品,在銷售上就有其固有的、內在的規律。在我國,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4月為甘蔗集中壓榨時間,由於白糖集中上市,造成短期
內白糖供給十分充足;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持續不斷的消費,白糖庫存量也越來越少。而價格也往往隨之變化,具有季節性特徵。
(四)政策因素
國際食糖組織的有關政策、歐盟國家對食糖生產者的補貼,美國政府的生產支持政策等,對全世界食糖供給量均有重要影響。各國食糖進出口政策和關稅政策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如美國實行食糖的配額制度管理,按照配額從指定國家進口食糖,進口價格一般高於國際市場價格。美國不出口原糖,但卻大量出口由原糖精煉而成的食用糖漿。因此,產糖國若向美國出口,必須首先獲得美國的進口配額。巴西、古巴、獨聯體用控制種植面積的方法,有計劃地控制產糖量。印度、菲律賓、泰國政府則依據國內市場情況控制出口數量,隨時調整有關政策。由於政府的干預,使得國內和國際糖價既有一定的聯動性,又經常背離。
我國已經全面放開了食糖市場,但食糖一直是國家宏觀管理的重要商品之一。國家採取以下措施進行宏觀調控:一是產區政府實行甘蔗收購價與食糖銷售價掛鉤;二是建立中央和地方兩級食糖儲備;三是出台食糖指導價和自律價;四是食糖進口由國家發改委統籌安排。目前與糖業管理有關的主要政府部門及組織有: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農業部及中國糖業協會。
(五)其他因素
食糖的替代品、節假日、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經濟周期、一些突發事件如禽流感、非典等對市場的價格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利率變化、匯率變化、通貨膨脹率、消費習慣、運輸成本與難易等因素的變化也會對白糖價格產生一定的影響;市場投機力量的變化及心理因素也常常會影響白糖價格的走勢。
2、 白糖期貨的波動頻率
白糖品種如果從收盤價上看的話,不屬於大波動品種,而其之所以被眾人稱之為妖糖就在於其劇烈的日內波動頻率,日線上可能只有個1%不到的漲跌。但是日內卻經常能夠走出一個漲跌停板的幅度。
3、 交易時注意的事項
趨勢交易者遵循價值投資的理念.套保套利.投機性買賣盤盡量保持以短線交易的心態,在趨勢未曾明朗的時,盡量少留過夜持倉。並且要注意國家保護三農,政策上的變化,例如收儲,甘蔗指導收購價等的變化。
白糖期貨市場就目前的走勢而言,不能看作是反彈了,應該謹慎的看作是新 一輪牛市的上漲,此輪上漲是由現貨帶動的,也就是說未來的消費會超過大多少人的預期,消費強勁。價格由供需雙方博弈而產生的,0709現在增倉放量上漲,可見現貨極其緊張,可用於交割的白糖倉單是很有限的。
Ⅳ 白砂糖最近會 漲價嗎
白糖價格最近處於調整期。從期貨行情來看,是有漲的可能。不過期貨和股市一樣,很難知道明天會怎麼樣的。
從實際情況來看,由於上一榨季出現甘蔗減產,從而引起白砂糖減產。從而造成白砂糖價格比年前上漲近千元/噸,達到近年的較高價位。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由於經濟不景氣,今年白砂糖使用量較往年也減少了很多。目前庫存充足,再加上前年有部分庫存糖等待消化。再加上10月份新榨季就要開榨了,所以價格走勢並不明朗。
Ⅵ 白糖的價格漲跌和什麼有關系
影響白糖價格的主要因素有,國家調控,這個應該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比如2011年的國版家拋儲,加大進權口,促使白糖價格相對大跌。2014年9月之後的收儲和減少進口,白糖價格階段性見底。都對白糖價格帶來了加大影響。另外關注巴西甘蔗生產和中國對白糖價格需求。
對照五大因素學會如何判斷白糖趨勢
Ⅶ 我們這邊現貨白糖價格基本沒變,期貨白糖為什麼跌這么厲害
你好!
次白糖大幅下跌,今年白糖還比去年大幅增產,主要是產量因素影響的。
原來預計大雪對白糖影響很大,但實際影響不大的
如有疑問,請追問。
Ⅷ 中國白糖還會漲嗎
現在的物價沒人能說明白。。。基本上是國家調控什麼什麼就漲。。。主要是游資炒作的太厲害了。。這次白糖的行情,據內部人士透露,是由幾十個國內外的基金參與,耗時三年才炒作起來的,他們的目標是9000元一啊,只是在炒到8000元時給打下來了。。。相關內容在一些專業網站上介紹。。。
中國白糖連續二年減產,減產幅度高達30%左右,但由於糖價太高 ,白糖的主要用戶食品加工企業,大量採用低價的澱粉糖(摺合成同等白砂糖約4800元/噸),從而造成雖然白糖大幅減產,但市場上並不缺糖的怪現象。。。。這也是白糖後期上漲乏力的主要原因。。。
現在新榨季開始一段時間了,銷區都有新糖上市,理論上來說上漲的動力不足,但多頭的反撲也不可忽略。。。
說真的,真能准確回答你的問題,哪俺不如去炒期貨了。。呵呵,以上僅供參考。。。
Ⅸ 白糖8月份是否會上漲
由於柳州及來賓地區大量甘蔗生長點凍死,保守估計08/09榨季廣西地區種植面積將下滑12.5%至1250萬畝,產糖量預計為760萬噸。
廣西地區上半年白糖含稅均價最可能的情況是維持在4000元/噸的水平。由於08/09榨季勢必將面臨甘蔗種植面積下滑,並很可能遭遇旱情,下半年白糖含稅均價最可能是在4500元/噸的水平。
凍雨並未對07/08榨季產生太大影響,本榨季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單畝產量和糖份上。從調研的情況來看,桂北地區受災較為嚴重,受災面積在80%以上,預計產量將下降5%至10% ,糖份下降一個百分點;桂南地區的受災情況較輕,特別是廣西第一大產糖地區崇左,受災面積僅為25%至30%,糖份也僅下降了一個百分點。
由於桂北地區甘蔗的生長點已絕大部分凍死,若製糖集團及當地政府不能有效安排蔗種調撥,那麼,08/09榨季也將遭遇類似霜凍之後的00/01榨季10%至15%幅度的種植面積下滑。但若桂南地區向桂北地區大規模調種,那麼,本榨季的白糖產量將受到影響。預計柳州、河池及來賓地區50%的甘蔗地需重種,受甘蔗品種適應性的影響,這批蔗種絕大部分需來源於廣西其他地區,因此,廣西本榨季白糖產糖量將因調種而減產33萬噸,降幅為4%。
根據以往的經驗判斷,冬季雨水充足勢必將在夏季現成旱情,因此,今年廣西地區在夏季極有可能出現旱情,保守估計08/09榨季廣西地區種植面積將下滑12.5%至1250萬畝,畝產量為5噸,糖份為12%,產糖量預計為760萬噸。
受天氣及調種因素的影響,本榨季廣西地區產糖量將減產6%至814 萬噸,供過於求的情況尚得不到扭轉,近期廣西地區現貨糖價將維持在3700至3900元/噸。國內白糖供需現狀將被打破並推高近期現貨糖價至4000至4200元/噸。
廣西地區上半年白糖含稅均價最可能的情況是維持在4000元/噸的水平,這是基於對廣西地區氣溫逐漸回升、甘蔗日榨能力不可能一兩個月得到提升、貿易商較高的庫存量將逐漸下降並增加采購量的判斷。由於08/09榨季勢必將面臨甘蔗種植面積下滑,並很可能遭遇旱情的判斷,下半年白糖含稅均價最可能是在4500元/噸的水平,若下半年旱情比較嚴重,含稅均價應該在5000元/噸以上,並超過2006年上半年平均水平。所以,保守估計2008年全年白糖含稅價格應維持在4300元/噸,2009年均價將維持在4800元/噸,同比增幅分別為17.8%和11.7%。
由於上個榨季國儲局並未收到糖且當時庫存量僅為20萬噸,再加上本榨季價格上漲後有不少企業在交儲存在違約現象,因此,當前國儲局的儲糖量尚未形成打壓糖價的實力。此外,由於糖的國際貿易存在嚴重的壁壘並考慮到廣西蔗農的利益,即使中國今年面臨物價上漲的壓力且國內外存在巨大的價差,中國也不大可能完全放開白糖進口市場從而沖擊國內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