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中國價格戰西方

中國價格戰西方

發布時間:2021-05-30 14:57:21

㈠ 簡述中國和西方主要政治價值觀差異的表現

嗯,我個人感覺的話,其實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利益至上,然後中方的主要更講究傳統一點,他們做生意要講誠信,而西方的他們更自由奔放一

㈡ 中國早期經濟近代化與西方的不同及原因

西方的經濟近代化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有最開始的中世紀庄園孕育之下產生了中世紀城市的復興和發展,城市的發展又逐步的推動著各種工商業的發展,慢慢的孕育出資本主義的萌芽,後來新航路的開辟擴大了他們的商品市場,市場需求增大,促使生產工具的改進,這樣就發生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早起的工業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蒸汽機的利用,重工業也逐步的發展,到二次工業革命的時候,重工業成為工業的主角,這樣逐漸的資本積累,金融資本家的地位逐步的增強,發展成為今天這種金融資本家掌控市場的局面。西方的經濟近代化可以說是一個逐步成長,層層累積的,沒有跨越性,市場起著主導作用。
而中國的經濟近代化可以說是畸形發展的。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中國的經濟近代化是被迫發展的,鴉片戰爭之後,國門被打開,外國近代工業產品大量的流入中國,逐步形成了中國近代的商品市場。而此時的中國還沒有形成近代工業的生產局面。中國的近代經濟局面是市場早於生產而形成的,這是它畸形的原因之一。此外,中國的經濟近代化是跨越式發展的,它不是由輕工業到重工業這樣一層層的發展,而是首先開始於清政府的洋務運動,首先是軍工工業,之後慢慢的發展出來有一定規模的民用工業,;但是由於沒有資本的原始積累,中國的近代工業規模都比較小,而且普及范圍也比較小,集中在沿海地區;此外中國經濟近代化受到的壓力也比較多,一方面是國內動盪的局勢,再有就是國外資本、工廠、產品的擠壓,可以說中國的經濟近代化是在夾縫中發展的。直到新中國建立之後,由於國內外的局勢,我們處於一種被隔絕的地步,這一方面不利於我們與外界接觸,但是另一方面又給我提供了一個獨立發展工業體系的機會,可以說是各有利弊吧,在建國初期,由於體制的原因,中國的工業都是公有制的,而且側重於重工業,這樣逐漸的形成了中國自己獨立的工業體系;改革開放以後,隨著非公有體制的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工商業者也開始了資本的積累,到現在為止,可以說中國的工商業者也逐步完成了資本的積累,市場經濟體制也逐步的完善。總的來說中國的經濟近代化發展模式是比較畸形的,秩序比較雜亂,而且政府在其中起著支柱作用,市場因素是後期才逐步的起到重要作用。

㈢ 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差異

1、教育理念差異

中國偏重於灌輸式教育,而美國大學更看重實踐以及實踐過程中的創造性思維。所以國內的學生往往有驚人的記憶能力和良好的數學基礎,這也是中國學生能在應試教育中取得佳績的原因。

而美國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要求學生去參與、實踐、創造,許多課程都安排有案例學習與討論的時間以及學生進行案例分析與陳述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讓學習化被動為主動,能更多的激發學生的自有意識和思考。

2、文化差異

西方文化注重人性的自然屬性,社會要尊重人;而中國文化注重的是人的社會屬性,強調人要服從社會。這主要是因為古代中國的文明是典型的大河文化,屬農耕文明;西方文明是海洋文化,屬商業文明。

3、農村人口差異

西方國家農村人口總量少,中國農村人口總量多。

西方國家地廣人稀,資源豐富,可利用空間大,容易謀生。美國和加拿大的國土面積與中國相當,但是它們的人口數量分別是3.1億多和0.3億多,分別不到中國的四分之一和四十分之一。

4、經濟上的差異

西方的是資本主義經濟,中國的是社會主義經濟。

5、制度上的差異

不管是歐洲還是美國,他們的文化和治理傳統一直以來都是傾向於把地方、局部、政黨、個人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這種歷史和傳統中必然會生長出分權、制衡、普選、私有制等屬於資本主義范疇的制度。因而,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產生在西方並在西方得到充分發展,說到底是由西方的歷史、傳統和文化決定的。

而中國強調集中統一,就必然將國家、中央、全局、集體置於較高的位置,要求地方、局部、個人服從前者。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專家:我國與西方國家城市化存在五大差異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西方國家的根本差異決定中國不能走西方道路

價格戰的簡介

「價格戰」一般是指企業之間通過競相降低商品的市場價格展開商業競爭的一種行為,也泛指通過把價格作為競爭策略的各種市場競爭行為。
著名經濟學家曼昆在《經濟學原理》書中從經濟學的角度科學地證明了價格戰是消費者選擇的必然。價格戰本身是一種市場競爭手段,具有殺傷力強、短平快等諸多優點,被廣大廠商所看好和採用,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行業更為普遍。如今的「價格戰」實際上是指價格競爭,是企業應用價格戰略的一個突出表現。價格競爭實際上是市場經濟下最基本的競爭形式,也是最容易應用的競爭形式。
價格戰的種類依據對象不同可以劃分不同種類。從營銷方面講,可以分為高價戰與低價戰;從動機上分,可以分為主動價格戰與被動價格戰等。市場上有很多低價取勝的案例,但也有高價取勝的經典。不同行業,不同職業、社會地位的消費者對價格的接受程度往往是有差異的,有些消費者注重的是品牌和質量,而對價格的在乎程度往往是次要的。價格戰爆發有一定的經濟規律,一般而言價格戰很少發生在高度差異化的行業。在一個高度同質化的行業,必須通過大幅降價才能說服顧客從其他公司轉向自己。
國內企業競爭同質化情況嚴重,因此中國企業的價格戰更容易爆發。中國市場經濟發展時間較短,還很不成熟,在當前的發展階段大部分行業都有眾多的企業參與市場競爭,這些企業規模很小、效率較低成為「價格戰」的沃土。而西方市場已比較成熟,在幾個勢均力敵的寡頭企業的控制下,通過「價格戰」來獲利的可能越來越少。

㈤ 中國為什麼與西方的差距越來越大

中國從19世紀開始,一直不看別人怎麼發展,悶在自己的世界裡面。然後飽經戰亂,國窮家窮。等到一切結束了,可是政策上又走了彎路,浪費了這么幾十年才走上了正軌。想當初全世界都不相信中國這么多人能填飽肚子,現在已經很不容易了。

㈥ 中國與西方市場經濟有何異同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基礎上的。以公有制為主體,是社會主義的根本標志,也是區別於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主要之點。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規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趨向合理,防止兩極分化,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這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分配製度是根本不同的。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是國家的宏觀調控和市場調節相結合,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相結合。
(4)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離開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離開繼承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優秀傳統,離開博採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不可能順利建立和健康發展。

㈦ 中國衰落西方崛起的原因是什麼800字

就是因為西方利用中國的四大發明,開啟了現代文明

㈧ 為何中國比西方國家經營得好

實際情況正好相反,恰恰是殖民主義者前往中國。現在許多中國勞動者自覺的勞動意識很強,正因如此,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才會這么快。當然,中國在轉型期面對許多問題與困難。但是,這對一個在經濟上發展很快的國家也是一筆值得付出的代價。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工人將得到與西方工人一樣的待遇。對很多西方人來說,他們害怕中國,擔心中國會對西方構成威脅。但中國實際上成功地確立了一種新標准,西方必須以全新的方式觀察經濟上最為成功的中國,視其為典範而非威脅。中國已形成獨特有效的發展模式30多年來,中國之所以能創造經濟奇跡,並在全球金融危機中屹立不倒,這要歸功於中國數千年的三種特性:堅忍不拔的獨立性,根深蒂固的務實性(這使中國能抵禦住國際社會的道德壓力和市場下挫的經濟壓力),以及特別強大的中央決策體系。中國乃至整個亞洲的經濟欣欣向榮充滿希望,是因為中國在重新定義現代化。中國共產黨的經濟模式已經戰勝了西方體系,比其他任何模式都更能保障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西式民主在中國不適用也不需要中國和西方國家對民主的理解和運用存在很大差異。在西方國家,民主政治意味著公民投票;而中國的情況與此截然不同,中國堅持自己與西方不同的民主觀點,中國的民主更加註重經濟機會以及人民群眾在各個層面的參與,正如毛澤東一直將民主一詞解釋為「人民的統治」。正基於此,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取決於不斷滿足民眾的福祉。西方一直認為他們的民主和經濟體制是已知最優越的。但是,經濟危機的來襲似乎為這個錯誤敲響了警鍾。西方今天實行的民主僅服務於極小部分群體,絕非真正的民主。在過去20年間,也就是全球化快速發展的時期,西方民主一直為金錢寡頭服務,而不是為人民服務,這就是西方民主不起作用的原因,也是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家面臨困境的根源。相比之下,中國沒有盲目照搬西式民主。中國如果沒有建立具有國家凝聚力的政權,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也許有人會發出疑問:「開放的民主政治體制不是更適合中國嗎?」答案是,中國從1860年至1945年殖民統治期間歷經磨難的事實證明,這種體制在中國並不可行。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集中精力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實事,而不是將精力花在西方所謂的自由選舉上。中國政府在與老百姓的社會契約方面比西方政府做得好,「佔領華爾街」抗議活動和希臘爆發大規模騷亂就是西方政府社會契約失敗的體現。總體來說,大多數中國人對共產黨非常滿意。這在西方是難以理解的,因為西方人經常對政府不滿。雖然並不是所有中國人都滿意,但與20年前相比,中國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進步。中國關注西方的民主政治,但並不需要套用西方的民主模式。展開剩餘(69%)

㈨ 中國與西方國家經濟差距有多少

中國正在走在奔小康的康莊大道,正在和平崛起。中國當前與一等發達國家經濟總量相差10年,科技實力相差20年,國防實力相差30年。
中國過去十年經濟總量整整增長了200%,中國經濟總量2011年超過了日本,位居全球第二。人均收入增長方面,2012年各地區城鄉人均收入增幅不盡相同,但都在10%以上,基本在12%至17%之間。中國正在和平崛起,未來的五至十年,中國經濟還會保持較高的增速,增速大約在7.8%至8.2%之間。
過去的一年多時間,為中國經濟受到歐債危機沖擊,但中國經濟增長率依然達到了7.8%,同期印度為6.1%,美國為2.2%。2012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各行業先後實現見底回升,製造業景氣指數連續四個月由負轉正,溫和回升。2013年為中國經濟的恢復期,經濟運行態勢將會好於去年,經濟增長率有望實現7.8%至8.1%的增長,為全世界經濟增長之首。
2012年已經過去,最後一個月經濟有兩大看點:一是受蔬菜價格上漲推動,CPI將繼續回升;二是投資見效,製造業經理指數為50.6%,與上個月持平,從第三季度、第四季度GDP增速已出現小幅回升。
不僅如此,宏觀經濟在年末出現眾多可喜變化,先是PMI等先行指標持續回升,再是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轉正,一系列數據成為印證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最新證據。
2012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長7.8%,較三季度回升0.4個百分點,對應全年增速約為7.7%。基礎設施建設和商品房銷售的持續提速是拉動四季度相應工業生產和消費活動景氣度回升的主要驅動力。
2013年中國經濟還會穩定增長,增長率有望保持在7.8%至8.2%之間,穩增長成為2013年經濟發展的主基調,側重內需拉動。經濟增長並不會大起大落,既不會急劇增長,也不會大幅回落,屬於經歷歐債危機之後的恢復性增長。但由於鋼鐵產能過剩,房地產市場及其我國調控政策存在的變數,以及美國正忙於應對財政懸崖危機,美國經濟面臨6000億美元額度的增加稅收、減少財政開支的雙重夾擊,美國經濟後期難免重振乏力,如果態勢急轉直下惡化,將會拖累全球經濟的復甦和我國經濟的發展進程,使我國經濟運行帶來一些不確定性因素,但我國經濟增長還會保持較高增速,並且通脹壓力輕微加大。
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為7.8%,經濟總量超過50萬億美元,約佔全世界總量的16%,約為美國的39%,但美國近年僅保持較低水平的增長率,2012年僅為2.2%。 當前,美國經濟總量佔有全世界總量的23%,中國僅為16%,但再過10年,美國經濟總量佔比將會下滑到21%,中國則會上升為31%。
中國正在和平崛起,國家實力在持續增強,正走在奔小康的康莊大道。從2010年起的10之內,我國的經濟總量將會要再翻一番,到期就會實現小康社會的建設目標,但現階段我國國民民眾收入水平高低懸殊,高低差距越來越大。我國經濟總量到2020年,大約中共創建100年,就有望和美國平起平坐,到203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將會超過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再到2049年,在新中國創建100年的時候,就將會全面超過美國,但美國的綜合國力、國家實力、科技競爭力依然很強,不可小覷。

閱讀全文

與中國價格戰西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貨幣市場與外匯市場 瀏覽:14
同花順主散資金線指標 瀏覽:56
oppo股票代碼 瀏覽:484
華夏基金旗下的多少只基金 瀏覽:509
電銷理財產品 瀏覽:590
項目融資計劃書模板 瀏覽:626
天弘基金財富經理 瀏覽:859
錢江印染股票 瀏覽:220
創業融資說明 瀏覽:554
信託錢干什麼用 瀏覽:303
北京信託土地流轉信託 瀏覽:542
本月人民幣匯率 瀏覽:286
國家開發銀行市場與投資局 瀏覽:996
製作股票軟體 瀏覽:958
資金內部控制制度 瀏覽:444
信託兌付困難 瀏覽:986
外匯贈金開戶 瀏覽:671
項目融資規則 瀏覽:313
小贏理財定期怎麼樣 瀏覽:950
銀行貸款調查表 瀏覽: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