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商品定價高如何投訴誰來監管
商品價格定價過高的問題應該找地方的市場監督管理局:
市場監督管理局,其監管職責涵蓋了原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知識產權(商標、專利、版權)、物價、餐飲監管(其他地區屬於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或者衛生局的職能)、酒類產品監管等部門職責。
㈡ 如超市商品價格不一被投訴到工商局會被怎麼處罰
這個情況比較多啊,是因為質量問題被投訴的嗎?如果屬實可能的處罰有罰款、停業整頓等等,你可以看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照情況自己先了解下
㈢ 價格欺詐向哪個部門投訴
遭遇價格欺詐,可以通過撥打「12315」電話、信件、電子郵件、網上留言等方式向物價部門投訴。投訴時,需要提供被舉報人違法違規的事實及有關證據。
㈣ 產品沒事只是價格與實際相差太大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投訴嗎
現在很多商業都不是追求商品本身價格,而更體現他的服務什麼~~~~~
正如青島蝦的物價局說的一樣,現在物價都放開了~~這不是隨便說說的,因為現在物質過剩,為追求商品質量的提高,鼓勵創造更高質量的商品,所以放寬的價格限制,同時國家正努力提高商品銷售的服務質量~~
如果商品買時沒問題,用時沒問題~~~在買時,店員也沒亂吹而有欺騙行為~~~那物價局也管不了,因為這是你情我願的
㈤ 阿里巴巴報價單報價不實如何舉報
聯系平台客服,也就是小二
㈥ 舉報假冒偽劣商品有獎嗎舉報電話是多少
生產企業生產假冒偽劣產品,應當去當地質監部門舉報或投訴,舉報投訴電話:12365。流通領域發現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應當去當地工商部門舉報或投訴,舉報投訴電話:12315。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一條 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權益受本法保護;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或者商業慣例向消費者出具購貨憑證或服務單據,消費者索要購貨憑證或服務單項據的,經營者必須出具。
假冒偽劣產品違法行為: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產品的;
偽造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廠名廠址的;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生產、銷售過期失效、變質產品的;生產、銷售無許可證的特種設備或翻新、銷售報廢的特種設備等方面的生產假冒偽劣產品違法犯罪活動。
㈦ 商品價格虛高向那個部門舉報
打12315 或者直接找工商部門
㈧ 舉報價格欺詐需要提供哪些事實依據
《價格法》第十四條第四項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虛假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這種價格違法行為通常稱作價格欺詐行為,又稱欺騙性價格表示,是指經營者利用虛假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條件,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行為。
根據國家計委在各地在禁止價格欺詐市場檢查發現的價格欺詐行為,主要有以下10種表現形式:
1、虛假標價:如某飯店餐飲部在商品標價簽上標明象鼻蚌價格每斤78元,但顧客結帳時卻按每斤200元結算,並且稱其標價簽標的是小象鼻蚌,以虛假標價誤導消費者。再如某傢具城,在一款真皮沙發商品標價簽上標明產地是「義大利」,而實際產地是廣東省。
2、兩套價格:如某酒店採用兩套標價簿欺詐消費者。在顧客點菜時提供價格低的標價簿,在結帳時按價格高的標價簿結算,某顧客點了12種炒菜,在結算時即發現其中10種菜餚的價格高於提供的標價簿所標的價格,最高的超出9元,最低的超出2元,共多收36元。
3、模糊標價:如某商廈以「出廠價」搞促銷活動,銷售某品牌洗衣機誤導性文字明示「出廠價」950元,實際該型號洗衣機出廠價是920元。再如某酒店在門口迎賓處以「特價烤鴨每隻38元」進行價格宣傳,實際卻按 48元結算。當消費者質問何為「特價」時,該酒店謊稱每天前三位顧客才能享受「特價」。
4、虛誇標價:如某家公司在其經營場所以「全市最低價」、「所有商品價格低於同行」等文字進行宣傳。而實際其家電商品價格多數高於其他商家,誤導消費者購買。再如某公司在其店面顯著位置標示「消費各類手機全市最低價」。而實際該店所稱「全市最低價」不僅無依據,而且也無從比較。
5、虛假折價:如某商店以「全場2折」的文字進行價格宣傳,但消費者發現全場上百種商品中,只有2種商品按2折銷售。再如某服裝商店用公告牌向顧客推薦某品牌服裝全場8.5折,但消費者購買該品牌貂領大衣,原價為1998元,打8.5折銷售價應1698.3元,而實際標價為1798元。寬松毛大衣原價為1080元,折8.5折銷售價應918元,而實際標價 1030元。
6、模糊贈售:如某餐飲公司在經營場所打出「肥牛午市買一送一,晚市買二送一」的條幅,但未標明贈送商品的品名和數量。在顧客消費了一斤肥牛後,僅贈送價值較低的一碟羊肉。再如某糧店標示買五升某品牌食用調和油贈一,未標明贈品的品名和數量,實際給消費者的僅是一小袋花生米。
7、隱蔽價格附加條件:如某百貨公司採取「購物返a、b券」的手段促銷,其中a券可當現金使用,而沒有事先告知消費者b券只能附等值人民幣現鈔才能使用,誤導消費者在店內循環消費。
8、虛構原價:如某商場銷售皮夾子,使用降價標價簽標示原價158元,現價98元。不能提供原價的交易票據。再如某百貨商場降價銷售某品牌服裝,虛構原價3500元,現價190元,不能提供此次降價前一次在本交易場所成交的原價交易票據。
9、不履行價格承諾:如某超市向消費者承諾在2009年1月12日至1月15日期間,凡購買某品牌清潔抹布實行買三送一,而實際消費者購買後並未獲得贈送。銷售某品牌酸奶,向消費者承諾:凡購買5杯125克裝酸奶,實行「特惠家庭裝優惠20%」。原價6.2元,優惠後價格應是4.96元,但顧客結算時仍以原價結算。
10、質量與價格、數量與價格不符:如某機電產品商店將因有質量問題而返修的某品牌電冰箱按正品價格銷售,質量與價格不符。再如某商店銷售價格3元的袋裝白糖,標示每袋重量1000克,而實際每袋重量 僅有750克,數量與價格不符。
以上這些不符合的事實依據都可以證明有價格欺詐。
㈨ 如果商品價格超乎長理是否可以舉報
如果商品的價格超乎長理的話你當然可以去舉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