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食用油什麼牌子好
橄欖油
橄欖油:橄欖油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A、D、E、K、F等多種
營養元素
,在
生產過程
中未經過任何化學處理,其天然的營養成分保持得非常完好,所以在
健康品質
上可以說是所有
食用油
之冠菜籽油:食用菜籽油,有利膽功能,人體對菜籽油的消化吸收率也比較高。但是,菜籽油中
亞油酸
含量
偏低,所以
營養價值
有限。另外,菜籽油有一個嚴重的問題,高
芥酸
的菜籽油含有大量芥酸和芥子甙等物質,這些物質攝入過量對人體的生長發育可能造成不利影響;
大豆色拉油:也稱「一級油」,經過八道程序提煉,
大豆油
本身的很多營養元素也不可避免的被精煉掉了。從營養價值上看,大豆油含有豐富的
多不飽和脂肪酸
,有預防
心血管疾病
的功效,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D、E以及卵磷脂,對人體健康有益,但是,它不是風味油種,食用品質上不如
芝麻
、
葵花油
、
花生油
,而且其飽和脂肪酸含量高;
花生油:花生油非常油膩,不符合現在
健康飲食
的標准,也不符合
清淡飲食
的習慣。過食會讓人增加火氣,不利健康。更重要的是,
花生
容易感染
黴菌
而分泌黃麴黴毒素B1(致癌物質),一旦食用劣質有害的花生油則容易形成急性中毒導致肝功能損壞,對身體危害極大。即使是優質的花生油,其
成分
中也可能會含有微量的黃麴黴毒素,不宜大量食用。。
調和油:是由幾種
高級烹調油
經過搭配調和而成。其中,以大豆油和菜籽油為主,加入少量花生油以增加香氣的調和油比較常見。調和油的營養價值依
原料
不同而有所差別,但都富含
不飽和脂肪酸
、
維生素E
,它具有良好的風味和穩定性,且價格合理。
粟米油:又稱玉米
胚芽
油,由
玉米
胚芽精煉而成。醫學研究表明,它不含膽固醇,而含有62%的亞油酸,可抑制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從而降低血脂,保護血管。粟米油還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幫助補充體內的必需脂肪酸。
色拉油:顏色淺似水,幾乎無
雜質
,沒有
油煙
和油
腥味
。但是在
常溫
下,保存期較短,時間長了容易變味甚至變質。所以
食油
應該現買現吃,不要大量長期存放。
各有各的好處..
Ⅱ 中國食用油十大品牌
食用油的官方品牌排行榜,早幾年去就取消了。
我只能告訴你,排名並不能直接決定油類的好壞,主要是依據品牌的名氣大小來排的,並沒有實質的好壞區別,這個很難講清楚。最近也有很多新的比較大食用油品牌出現。
我一般辨別食用油的健康放心程度是通過他們背後企業的規模大小,製作工藝來劃分。接下來我就盤點一下國內大型的食用油企業。(排名不分先後)
一、西王集團有限公司
西王集團有限公司始建於1986年,是一家以玉米深加工和特鋼為主業,擁有國內一流的玉米油生產線,專注心腦血管健康,26年專注玉米油生產,擁有領先行業的「6重保鮮鎖」創新工藝。配套物流、金融、國際貿易等產業的全國大型企業。控股西王食品、西王特鋼、西王置業三家上市公司和西王集團財務公司。位列2016中國企業500強第404位、中國製造業500強第199位。分別於2006年5月、2010年8月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冠名「中國糖都(澱粉糖)」、「中國玉米油城」。
二、中糧集團有限公司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COFCO)是國際領先的全球大糧商之一,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全球布局、全產業鏈、擁有最大市場和發展潛力的農業及糧油食品企業,在全球糧食主產地和需求增量最大的新興市場間搭設穩定的糧食走廊。作為投資控股企業,中糧集團旗下擁有11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中國食品、中糧控股、蒙牛乳業、中糧包裝、大悅城地產、中糧肉食、福田實業七家香港上市公司,以及中糧糖業、酒鬼酒、中糧地產、中糧生化四家內地公司。
三、益海嘉里投資有限公司
益海嘉里旗下擁有「金龍魚」、「歐麗薇蘭」、「胡姬花」、「香滿園」、 「海皇」、「豐苑」、「金味」、「銳龍」、「綠滌」、「潔勁100」等著名品牌,產品涵蓋了小包裝食用油、大米、麵粉、掛面、米粉、豆奶、餐飲專用糧油、食品原輔料、油脂化工等諸多領域。與此同時集團在國內建立了網點廣泛、點面結合、渠道暢通的營銷網路,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全方位服務。
四、山東魯花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魯花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的民營企業,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集團現擁有員工兩萬餘人,下設30多個生產基地,橫跨食用油、調味品、蔬菜加工等多個行業。食用油年生產能力100萬噸,調味品年生產能力30萬噸。成立了230多個銷售分公司,形成了覆蓋全國的市場營銷網路。銷售收入實現了連續三十年經濟效益持續增長。
五、三河匯福糧油集團有限公司
匯福糧油集團是有著30年油脂工業發展史,17年集團產業發展史的綜合性企業集團。尤其是1999年集團成立以來,恪守「樹立民族品牌 致力人類健康」的核心價值觀,以國家意識、世界眼光,布局全球,在河北燕郊建成了300萬噸的糧油加工廠。目前,匯福糧油在京津冀的市場佔有率已達30%;同時,匯福糧油積極響應國家農業走出去戰略,先後在美國、巴西、阿根廷、香港分別成立國際貿易公司;在巴西的南聖弗朗西斯科建設了自己的港口,是中國在巴西唯一擁有港口的民營糧油加工企業;投6.8億美金購買了11艘遠洋貨輪,成為中國第一家擁有船隊的民營糧油企業;建設了18條鐵路專用線,完善了匯福現代糧食物流系統。
六、九三糧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九三糧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九三集團)是北大荒集團的全資子公司,首批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也是擁有集種植、收儲、物流、加工、營銷全線資源的中國農業產業化領軍企業。總部位於哈爾濱高新經濟技術開發區,現有黑龍江九三、北安、寶泉嶺、哈爾濱大豆製品、惠康食品、北大荒豆製品、吉林長春、遼寧鐵嶺、大連、天津、南京、四川成都、廣西惠禹等13個生產子公司和香港、芝加哥、聖保羅等3個海外經貿公司,9個涉足營銷、物流、農產品貿易和投資等領域的專業化公司,5個參股公司。
七、上海良友海獅油脂實業有限公司
公司旗下共有「海獅」、「金海獅」、「樂惠」、「友益」及「玉蘭」等食用油品牌。其中,「海獅」是主導品牌,擁有10大類(橄欖油、油茶籽油、葡萄籽油、葵花籽油、非轉基因大豆油、玉米油、芥花油、菜籽油、大豆油、調和油等)60多個品種的小包裝食用油產品;以及5大類( 葵花籽油、非轉基因大豆油、菜籽油、大豆油、食用調和油等)10多個品種的餐飲食用油產品。
八、山東三星集團有限公司
公司的主導產品為玉米油、特種鋁合金工業型材、輕量化專用車等。長壽花系列產品是中國糧油學會監制產品,被認定為綠色食品、營養健康食品、清真食品、全國食用油市場公認十佳放心品牌等,公司先後榮獲中國營養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全國綠色食品示範企業、全國科技興糧示範單位、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山東省管理創新優秀企業、山東省明星專利企業、山東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等榮譽稱號。
九、中儲糧油脂有限公司
中儲糧總公司成立以來,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糧食流通和國有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履行肩負的重大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加強倉儲管理,建立健全儲備糧輪換機制,2005年以來作為最低收購價和國家臨時收儲政策執行主體,較好完成一系列政策性糧油收儲、拋售、調運任務,有效發揮了調控主力軍作用。按照市場化、企業化運行管理,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在完成國家糧食調控任務的同時,逐步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開源節流、降本增效,有效減輕了財政負擔,較好實現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十、匯福糧油集團
匯福糧油集團創建於1999年10月,是一家以加工大豆、生產食用油和豆粕為主的綜合性企業集團。目前年加工大豆能力300萬噸,年生產一級大豆油55萬噸,豆粕240萬噸,為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經過八年的創新發展,集團已擁有糧油加工、房地產開發、宏基偉業建築材料、四星級大酒店、三河現代物流園區、匯福國際健康中心等六大企業板塊。其中匯福糧油已發展成為年加工大豆能力300萬噸,年生產一級大豆油55萬噸,豆粕240萬噸的國家大型企業,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Ⅲ 關於食用油的市場調查報告
食用油中國版圖品牌格局 看不見的戰場
去年年底,食用油再次掀起了一輪漲價潮。幾大品牌幾乎同時宣布上調大豆油、調和油、菜籽油等品種的價格,且漲幅均在10%%上下……有人開始高呼:請有關方面正視此次食用油漲價的「民生痛感」。甚至有人說食用油漲價無疑加重了生活成本,加重了民眾的生存壓力。也有人慷慨激昂:這是外資壟斷的必然結果!放眼市場,近年來,橄欖油、葵花籽油、葡萄籽油等小品種、新品類食用油不斷涌現,以大米為主要產品的利是品牌又推出了「利是」稻米油,這些號稱更健康食用油的出現,對中國食用油品類及品牌格局的影響值得人們拭目以待。面對這種狀況,我們不禁要問,食用油真的有必要大幅提價?此次調價,到底是供不應求?還是產量過剩、存在滯銷而由某些油品品牌進行的商業炒作?抑或是糧油製品加入國際競爭行列隨行就市?食用油多品類的格局對價格趨勢有何影響?或許,回眸近年來中國食用油品牌市場的發展狀況,會對我們有所啟迪。
中國食用油行業發展現狀———從小包裝食用油熱潮到健康、營養用油的「食用油新時代」
18年前,第一瓶「金龍魚」小包裝食用油出現在中國市場。從此這種安全衛生的桶裝油逐漸得到消費者的青睞,散裝油逐步退出國內大中城市。從這個時候起,中國的食用油消費就開始了快速的增長,在一些經濟較發達的大城市,小包裝食用油已經取代散裝油成為市場主角。
食用油是人們的日常必需品,人們的消費習慣正由散裝油向小包裝精緻油方向發展。這樣小小的一個轉變卻造就了一個市場容量超過200億,年增長速度超過30%的小包裝食用油大市場,而這個市場幾乎被外資及南方品牌壟斷,遼寧品牌大多曇花一現,2009年遼寧中稻股份有限公司投資6億元建設稻穀深加工產業基地,以利是品牌進軍食用油市場,遼寧本土食用油品牌登上中國油脂大市場的版圖,與群雄共競爭。
然而,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用油消費水平也不斷提高,中國全年食用油消費大約在2400萬噸,進口的棕櫚油、豆油、菜籽油的總量高達68%%,由於我國耕地資源緊缺,油料作物的耕種面積已經無法擴大,直接導致了中國食用油無法自給自足、以及中國食用油市場供不應求的主要原因之一。稻米油———這種與稻穀共享耕地資源並依賴於稻穀加工的副產品的誕生,使得食用油的本土供給佔比有了改變的可能,促進了中國食用油品牌市場的再次洗牌。
「時勢造英雄」———食用油市場競爭狀況及主要品牌
早在利是稻米油出現之前,油脂行業的快速成長和豐厚的利潤空間也造就了中國食用油市場上巨頭,出現了「金龍魚」、「胡姬花」、「福臨門」和「魯花」等著名品牌和「嘉里」、「中糧」等產業巨頭。中國市場上食用油品牌眾多,約600多個,但據資料顯示,國內約有70%%的銷售收入集中在占總數7.5%%的企業,「金龍魚」、「福臨門」、「魯花」三大品牌占據了市場42.20%%的市場份額。中糧集團&「福臨門」
中糧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進出口公司之一,連續10年進入世界500強行列,具有巨大的資本優勢。1995年,中糧集團以「福臨門」品牌進入利潤豐厚的小包裝食用油行業。中糧集團和美國ADM公司聯合新加坡WILMAR公司等國際知名公司合作進行產業運作,耗資20億打造「福臨門」的生產布局,目前旗下的主要企業有:東海糧油工業(張家港)有限公司、黃海糧油工業(山東)有限公司、東洲油脂工業(廣州)有限公司、北海糧油工業(天津)有限公司、大海糧油工業(防城港)有限公司、中糧艾地盟(山東)有限公司、山東萊陽魯花濃香花生油有限公司等。自從2001年底,中糧出售了所持有的「金龍魚」的全部股權後,向外界表達了集中資源和精力全力打造「福臨門」品牌的決心。嘉里糧油&「金龍魚」
嘉里糧油(中國)有限公司是新加坡郭兄弟集團專為中國的糧油企業而設立的一個投資公司。嘉里糧油1990年組建了南海油脂工業(赤灣)有限公司,開始了中國第一批小包裝食用油的生產,推出的第一個品牌就是「金龍魚」。在隨後的十年內,嘉里糧油又陸續在防城港、上海、青島、營口、成都、西安和廈門先後投資建立了7家大型食用油生產企業,形成了布點廣泛、布局合理、規模宏大的油脂生產體系。已經發展了包括「鯉魚」、「元寶」、「胡姬花」、「花旗」等16個國內小包裝油知名品牌,涵蓋調和油、色拉油、花生油、葵花油、粟米油、芝麻油等多油種的大型系列產品。
做好自己的品牌建設———應對中國市場可能形成的「雙寡頭」
幾年前,中國內地恰逢食用油價格上漲。郭氏家族那場資產重組也引發了中國食用油市場的震盪。
中國最大的兩家國有糧油企業———中糧集團和中谷集團完成了高達700億元的合並,成為我國最大的油料油脂加工企業集團,旗下食用油品牌主要是福臨門。
豐益國際整合後,受母公司兼並影響,郭氏集團旗下的嘉里糧油和益海集團很可能將被豐益國際收編為一家人。嘉里糧油是郭氏集團旗下糧油資產,主打品牌「金龍魚」在中國食用油小包裝市場排名第一,而旗下「胡姬花」品牌也頗有聲譽。此外,嘉里旗下還有鯉魚、元寶等品牌。當豐益國際完成所有股權轉換後,中國市場上幾大知名食用油品牌背後幾乎都能找到它的影子。而這也意味著,在中國食用油市場將形成國有大鱷和外資寡頭兩相對峙的局面。
中國品牌建設專家李光斗指出,在後WTO時代,將有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受到挑戰。據其介紹,在入世最初,汽車、家電等行業最先受到沖擊。如今,在科技含量不高的快速消費品行業也將面臨這一問題。在西方成熟市場上,行業前四名的品牌往往能占據行業75%左右的份額,「品牌寡頭時代最終會形成,關鍵還是做好自己的品牌建設。」
迎接食用油新時代———「利是」稻米油在江湖大戰中精彩亮相
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首次鎖定食用植物油
眾所周知,作為13億人口大國,中國以世界十分之一土地養活了世界五分之一以上人口,糧食安全一直是國家戰略安全重中之重,但近幾年來,中國的糧食自給已得到基本保障,且出口開始大於進口。相比之下,食用油卻一直過度依賴進口,依存度高達60%%以上。2007年下半年以來,由於國際石油、糧食價格持續性上漲,以及中國南方百年未遇冰凍雪災直接因素,中國出現了以食用油、豬肉為明顯特徵的結構性物價上漲,已凸顯中國食用油的戰略安全隱患。
溫總理在十一屆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特別要加強糧食、食用植物油、肉類及基本生活必須品和其他食品生產」。並提出「國際環境變化不確定因素和潛在風險增加,必須充分做好應對國際環境變化的各種准備,提高防範風險的能力」。這是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首次鎖定食用植物油。
他山之石———用優勢產品「稻米油」躋身食用油市場,化硝煙於無形
在這場一石激起千層浪的食用油漲價風波里,遼寧中稻集團的趙毅總經理顯得淡定而胸有成竹。
多年從事期貨貿易的趙總在這場風波的外圍,充分印證了中國的那句古話———旁觀者清。他說他羨慕整合之後的中糧集團所擁有的昭然實力,但是,我們的糧食集團為什麼不走出國門?為什麼不想辦法在全世界種中國的地?因為只有控制了土地,才控製得了價格。所謂「巨頭游戲」,說白了就是一種控制———資源的絕對控制。
中國是稻米的生產大國,擁有2982公頃水稻種植面積及年產2億噸的水稻產量。然而,由於提煉技術及設備的困擾,盡管眾所周知米糠油(稻米油)是迄今為止最健康的食用油,但卻無法走進人們的視野和餐桌。
早在2006年,時任生威糧食集團董事長的趙毅就對中國的水稻產業、物流體系以及深加工等方面有了清醒的認識和布局。他曾表示:稻穀加工業的格局正在發生著變化,稻米企業在物流上的重要性日漸突出,稻米加工和稻米物流有著相互依存的關系。水稻期貨上市是大勢所趨,南糧北儲、稻米深加工業的發展都帶來了商機。因此,港口在稻米加工和稻米物流方面面臨著巨大的市場機遇。
2009年6月末,通過對稻米油加工過程的持續改良及精心研製,遼寧中稻股份有限公司的首批「利是」稻米油新品終於成功下線。
2009年9月10日,遼寧中稻股份有限公司舉辦的「中稻2009———利是稻米油全國推介會」在沈陽賓館隆重召開。中國油脂學會副會長劉世鵬教授和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委員李淑媛教授分別做了《稻米油的歷史、現狀與未來》和《稻米油與健康》的精彩講演,從產品高度和營養解析角度分別給予稻米油產品高度評價。
由於稻米油是「新生事物」,所以在市場推廣伊始,頗為艱難。商超均以「炒作概念」、「價值不高」、「消費者很難認可」等多種理由將「利是」稻米油產品拒之門外。
然而,應了中國人那句老話———好東西自己會說話。
稻米油是備受營養學家推薦的健康食用油,因為和其他食用油相比,稻米油脂肪酸比例均衡,可有效預防三高,心腦血管疾病等功能,富含谷維素,維E維物甾醇的營養之素,又可以降低膽固醇、緩解疲勞、增加免疫力,是適合全家老小的健康食用油,在美國,被心臟病學會推薦為心臟病人指定食用油,在日本厚生省指定為中小學生烹飪營養用油。
稻米油高煙點的優點,又特別適合中國人煎炒烹炸的飲食習慣,烹飪少油煙,廚房更潔凈。
強勁的品牌宣傳與貨真價實的產品特性,使「利是」稻米油產品終於從7月中旬陸續在家樂福、沃爾瑪、新瑪特、興隆、中興、樂購等系統賣場上架銷售。令中稻公司始料未及的是,擺貨當天在無任何優勢排面、無任何促銷、導購的情況下實現了自然走貨。
隨著消費者逐漸對稻米油產品認可,遼寧中稻集團的趙毅總經理對自己的產品充滿信心。
新的產品就是新的機會、新的產品就是新的挑戰,在這場沒有硝煙只有油煙的食用油江湖大戰中,遼寧中稻可以說是敢於作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的品牌「利是」自然最先品嘗到當中的美味,自然也是創造「歷史」的人。
[2009中國十大食用油]
上榜品牌(排名不分先後)
金龍魚中國名牌,嘉里糧油出品,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福臨門FORTUNE中國名牌,中國糧油食品集團,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魯花食用油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山東魯花集團,十佳食用油品牌
香滿園/胡姬花含元寶/鯉魚,中國名牌,嘉里糧油,十佳食用油品牌
多力食用油葵花油一流品牌,上海佳格食品,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海獅食用油上海名牌,上海良友海獅油脂,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盛洲食用油福建名牌,廈門中盛糧油,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紅蜻蜓重慶名牌,重慶市油脂公司,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刀嘜/紅燈新加坡/香港名牌,深圳南順油脂,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鷹嘜食用油廣東省名牌,中山市鷹嘜食品,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Ⅳ COFCO是什麼的縮寫
COFCO是中糧集團有限公司的縮寫。
中文簡稱中糧集團或中糧、中糧集團公司,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最大的糧油食品企業,也是中國領先的農產品、食品領域多元化產品和服務供應商,致力於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糧油食品企業,建設全服務鏈的城市綜合體。
利用不斷再生的自然資源為人類提供營養健康的食品、高品質的生活空間及生活服務,貢獻於民眾生活的富足和社會的繁榮穩定。中糧下屬品牌有農產品、食品及地產酒店等領域。大悅城是中糧集團商業地產板塊戰略部署精心打造的「國際化青年城市綜合體」。
(4)中糧fortune橄欖油價格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2011年,中糧集團投資32億元打造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建立國內首家以企業為主體的、針對中國人的營養需求和代謝機制進行系統性研究的研發中心。
2014年,中糧集團被確定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首批試點企業,先後開展了食品專用油、全麥粉、U格產品、可益康蛋白粉及肽系列產品等產品開發項目,開發滿足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的健康美味食品1156項,並累計實現新產品銷售收入169億元。
2014年3月23日,中糧集團與荷蘭尼德拉集團正式簽署協議,中糧收購尼德拉51%的股權,雙方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2014年11月26日,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華孚貿易發展集團公司整體並入中糧集團有限公司,將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國華孚貿易發展集團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2016年7月15日,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中紡集團公司整體並入中糧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2016年7月18日,中糧集團全面啟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中糧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中紡集團公司在北京召開改革戰略重組啟動大會,宣布啟動戰略重組,並公布了中糧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方案。
2017年9月1日,阿根廷《國民報》報道,中糧集團駐阿子公司出口糧油468萬噸,成為同期阿第三大糧油出口商。
Ⅳ 中糧戰略概述
整合資源運作
在中糧,董事長寧高寧奉行著通用電氣公司前CEO韋爾奇成長法則 「要麼第一,要麼第二,要麼你就把它整好,要麼就賣掉,要麼就關門」。 對於中糧,「國有企業、外貿企業、多元化企業以及轉型企業,」每一個都存在危險,既要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里,又要強調專業化的優勢,因此,寧高寧確定了企業的發展戰略,轉型為以產業、實業為根本的企業,同時搞有限相關的多元化,對企業進行全方位的整合。如對中糧三個長城葡萄酒進行了系統整合,在終端銷售上統一,突現品牌的組合力量;如利用自身的優勢,大力發展乙醇和生物能源;並購新疆屯河、收購深寶恆、對中谷的合並、進軍保險行業等等,一系列的並購和重組都突出了中糧在資源方面的整合運作,如有些是為了拓展產品線、有些是為了控制上游原材料、有些是為了進入成長性的行業,能夠與企業的發展形成協同。為了進一步推進對中糧的整合,最近中糧油大手筆分拆,將食品飲料與農產品各行其道,其中中糧油將主攻食品與飲料業務,公司名稱也將從「中國糧油國際有限公司」改為「中國食品」。 而分拆出來的以農產品加工業務為主的「中國糧油」將在香港主板獨立掛牌。分拆完成後,中國食品的核心業務將分拆包括四大部分:一是主要從事生產、裝瓶、分銷及銷售的可口可樂飲料酒類業務;二是主要從事生產和銷售「長城」 和「華夏」等品牌的紅酒及白酒以及紹興酒;三是以「金帝」為主的巧克力和其他糖果產品;四是「福臨門」、「Fortune」及「四海」品牌為主的小包裝食用油業務。中國糧油的核心業務則包括生物燃料和生化業務、油籽加工、大米貿易及加工、啤酒原料、小麥加工業務等。
編輯本段發展成長戰略
綜觀中糧的業務范圍,目前主要是三大主業:食品加工與製造;糧油、食品貿易,糧油糖期貨及物流;保險、酒店、房地產開發經營,整個中糧已形成了以糧油食品加工業為主體,兼顧相關行業的發展格局。對於這些行業,則分別由四大板塊承擔:一是中糧糧油進出口公司,從事糧油、食品的貿易,主要是進出口業務,也有部分轉口業務;二是中糧國際,從事糧油食品的生產加工與製造,包括福臨門食用油、金帝巧克力、長城葡萄酒、中糧麵粉、中糧麥芽等系列產品;三是鵬利國際,從事以凱萊酒店為代表的房地產、酒店業務,迄今已在國內開發500多萬平米的物業;四是金融板塊,包括期貨經紀、財務公司、中英人壽、中怡保險,從事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嫁接服務。對於中糧的發展成長之道,主要是:
協同多元化戰略
中糧從進出口貿易商轉型進入實業化發展階段以來,目前所從事的主要行業有:食品製造業、房地產業、酒店業、金融業、保險業、生物能源等,這些業務之間都是一種協同關系,如根據公司的戰略定位及各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對公司現有業務及集團相關業務進行評估和檢討,通過內部成長和外部擴張的方式獲取長期成長動力,對公司內部進行資源整合,包括品牌、渠道、研發、生產、物流、采購以及組織架構等。如在食用油方面,已形成市場的主導,從自主福臨門到控股魯花,到開發高端的滋采,形成了系列化品牌,有效形成了品牌區隔;如重組中谷,加強了在農產品流通領域的優勢;進軍生物能源,既利用了自身的優勢,又有國家對能源戰略的支持,其發展空間巨大;利用資本進入保險和地產,通過強大的資本實力來整合產業,多元化投資,專業化經營,產生了較好的協調效應。如在房產行業,中糧在收購深寶恆完成以後,把優質房地產開發業務注入深寶恆;並利用深寶恆現有土地資源,在寶安區以租賃廠房或其他合適形式,設立糧油食品、包裝等產品的生產加工基地,把深寶恆發展成為集物流、倉儲、貿易、采購、地產物業為一體的上市公司。
集團化戰略
從目前中糧對所屬五大業務群及下屬公司的管理模式上看,整個中糧都在實施集團化發展戰略,都是採取控股和收購等方式,利用資本杠桿來整合產業,進而形成具有協同效益的價值鏈和供應鏈整體。當然,在集團化戰略過程中,中糧的集團文化、集團核心競爭能力、集團的統一形象等還沒有效形成,雖然旗下的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都獲得了較大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但集團品牌形象還有待完善。
編輯本段中糧集團遠景
「既不能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里,但也要強調專業化的優勢」,對於中糧的未來發展,需要打造中糧資本以外的核心競爭能力,因為中糧作為國內糧油行業龍頭企業,其行業競爭力並不強,業務發展也不夠穩定。競爭手段較少,競爭重點主要局限於產能、布局上,而缺乏對供應鏈各環節管理、人才、產品、品牌、技術、資源等要素的完整整合,贏利模式、供應鏈競爭、公司治理與管理系統、企業文化模式等核心競爭力的缺失可能是中糧目前最大的隱痛。 隨著進一步的放開市場和來自國外的競爭,中糧集團應該進一步打「組合拳」,培育自己的「芯」,進而在日益國際化的市場格局中不斷健康成長。實施行業聚焦,產品聚焦,並不斷創新,走「行業一體化」和「市場多元化」的道路;跨地域經營,合理集中與分散資源,提升與建立管控能力和系統,引導內部人力資源發展,追求穩定投資回報;規范化經營,集約化整合,系統化流程,規范化制度,確保優勢競爭地位。 正如董桓所言,中糧的核心能力塑造既要內斂,即以企業戰略定位為基礎,以專業化發展為手段,從中糧現有的品牌、人才、市場網路等具有相對競爭優勢的核心資源切入,帶動企業知識庫、創新機制、管理、文化、資源、技術、服務等其他核心資源整合,建立獨立的研發系統、有效的管理平台、系統化的公司治理和管控體系、先進適用的企業文化,提高集團管理運作能力和創新吸收能力,發揮「沃爾瑪」式效應。又要外展,即以核心競爭力為目標,通過市場手段來獲得企業所需要的核心技術源或掌握核心技術源的人才;與具有互補優勢的企業建立戰略聯盟或並購具有某種比較優勢的企業和團體。中糧現在的並購整合和未來可能的國際化不過是外展的一種手段和過程。因此,在這個過程中,中糧要警惕外展時所帶來的種種危機和巨大風險,只有當有了足夠強大的整合能力、糾錯能力和平衡能力,才能確保外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