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民幣超發問題
人民幣超發,會導致通貨膨脹和人民幣貶值,
人民幣貶值導致海外投資者對人民幣未來預期下降,
於是將原來手中的人民幣換成美元,這樣央行就貯備的外匯就被換成了人民幣
這也是為什麼美聯儲已宣布加息,中美匯率升高的原因。
② 中國貨幣 超發了嗎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余勝海近日微博稱:中國1990年貨幣總量1.53萬億,2011年85.16萬億,21年翻了59倍。美國貨幣總量同比增加1.99倍。美國規定貨幣發行量不超過GDP的70%,中國卻超2倍。2008年前40多萬億元,今年6月已突破90萬億元,通脹壓力難解,資產泡沫越吹越大,如果還不擰緊貨幣的閥門,中國的問題將越積越多。
所謂「貨幣超發」,按照一般理解,是說貨幣總量高於GDP總量。過去二十年中國的廣義貨幣總量M2從1990年的1.5萬億擴張到2011年年底的85萬億的水平,上升了54倍,相對GDP規模從82%上升至180%,既遠高於歐美等發達地區,也高過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以及同樣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的日韓地區。 貨幣供應量超速勢必會帶來潛在的系統性的金融風險,資產泡沫、金融機構經營風險和資金流動風險必須高度關注。貨幣供應超量將導致資產價格過快上漲,形成泡沫,一旦形成的泡沫突然間破裂,會帶來一系列家庭、投資者、金融機構、企業等方方面面的資產負債表的問題。 改革開放的30年裡,大型的通貨膨脹出現了兩次,一次是1994年,另一次是1988年,其共同特點就是貨幣的超量發行、經濟過熱和農業減產。因此,要控制通貨膨脹,就必須貨幣超量發行等三個方面共同努力。
③ 貨幣超發會有什麼影響懂經濟的學者幫幫忙!
雖然中國貨幣超發情況一直存在,並且在近年中貨幣超發規模位居全球主要經濟體之首,但同時也不得不承認,目前為止,在中國還沒有出現因貨幣超發而引致的不可控制的通貨膨脹,亦即沒有發生失控的惡性通貨膨脹。在長達二十多年時間里在保持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能夠有效地控制通貨膨脹,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經濟奇跡。當然,也應該看到,長時間的貨幣超發也給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諸多負面後果。
首先,在一段時期內引發了較為嚴重通貨膨脹和社會問題。遠的不說,金融海嘯以來內地的通脹情況令人記憶猶新。由於統計上的缺陷,盡管內地官方公布的2010年和2011年的通脹率只有3.3%和5.4%,但許多農副產品價格的月漲幅已經達到兩位數,農副產品物價的持續暴漲,令普遍老百姓怨聲載道,叫苦連天。
通脹野火燒不盡
其次,導致了嚴重的資產泡沫至今仍是隱患。2009年初,在極度寬松貨幣政策的促動之下,內地大量貨幣資金開始湧向市場,房價、股市乃至藝術品市場在短時間內掉頭上升,以至於時至年尾,美國知名雜志《福布斯》將中國的房地產泡沫評為2009年全球七大金融泡沫亞軍,其理由是寬松的貨幣政策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房地產價格、股票價格的虛高。甚至有國外輿論認為,中國的樓市泡沫是迪拜的千倍。
第三,沖擊國家正常經濟運行秩序和宏觀調控。2009至2010年期間,內地大量信貸資金流入樓市和股市,既脫離國家宏觀經濟目標,更嚴重影響到國民經濟的運行。一方面,與國家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技術創新或技術改造有關的企業和領域未能得到貨幣政策應有的支持;而另一方面,銀行釋放的大量信貸資金卻流向了具有嚴重泡沫成分的股市和樓市,使得高燒不退的樓價成為了全民的公憤,以致迫使中央不斷出手打壓樓市。
資產泡沫藏隱患
第四,扭曲收入分配、挫傷人民創業熱情。
由於貨幣超發所引發的通貨膨脹會導致居民手持貨幣出現貶值,因而貨幣超發首先在宏觀層面上扭曲了政府與百姓之間的分配關系。據統計,1980年的100元人民幣實際價值已經降到今天的15元左右。在微觀層面,貨幣超發所引發的資產泡沫化,刺激市場的投機活動,那些金融和地產行業人士或者部分先行涉足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人們近水樓台,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炒股、炒房暴富沖擊著眾多埋頭苦乾的勞動者和企業家,嚴重挫傷社會各階層的勞動積極性和創造熱情。
第五,嚴重影響政府的施政威信。大量貨幣資金刺激泡沫經濟,致使中央的樓市調控政策不斷失效,嚴重損害了中央政府的施政威信,近年來,凡是內地出台調控樓市措施,反而屢被認為是樓價上漲的前兆。貨幣的大量超發,也在一定程度上滯後了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甚至助長了對資源的掠奪式開發,令環境及生態遭受較大的破壞。貨幣超發也引發了諸多的腐敗問題。這些都直接和間接地對政府的信用和威信構成負面影響。
④ 人民幣超發的後果
通貨膨脹,但是現在沒有超發,是正常的增長!
⑤ 中國貨幣超發了嗎
中國貨幣超發非常嚴重
中國人民銀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達103.61萬億元,首次突破百萬億元大關。隨著M2的快速增長,一項跨國比較屢屢見諸報端:中國的M2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M2量級最大的國家,是美國的1.5倍。那麼,中國M2驟增的主因是什麼?
M2規模上漲有很多因素。首先從貨幣需求上來看,因為中國本身貨幣需求上升較快,所以它要求有對應的貨幣供應量。然而貨幣需求為何會出現上升較快的現象呢?這主要與國家GDP增長速度相關。近年來,中國GDP增長速度較快,經常出現兩位數的增長。它的增長也同樣要求有一定的貨幣量去對應。這些都屬於實體經濟因素。
與此同時,非實體經濟因素也存在其中。現在存在大量金融和類金融的經濟活動,比如股票交易、期貨交易、大宗商品交易,還有各種證券方面的交易等都需要一定的貨幣量去支撐。雖然這些內容與實體經濟不一定存在太大的關聯,但是依舊會促進中國貨幣量的需求。
除此之外,有些領域的價格增長過快也會造成廣義貨幣的增長。比如房地產行業,由於價格上升速度較快,大量貨幣將運用於房地產的交易買賣活動——這屬於實體經濟的范疇,卻屬於結構性的價格上升,但是在活動中支配和吸收的貨幣量,也影響廣義貨幣量的增加。
⑥ 貨幣的超發是如何觸發物價上漲的 請高人指教 我要詳細的過程 或舉例
你所說「貨幣的超發」中的「貨幣」實際上是指紙幣。
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國家有權發行紙幣,但不可以任意發行紙幣。因為,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為限度。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也就是「貨幣的超發」,此時,就會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即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流通中的紙幣超過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紙幣太多了。例如,在商品可供量不變的前提下,紙幣的發行量應為100億元,而事實上發行了200億元,這時的1元只相當於0.5元,紙幣貶值,物價上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