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西安華為公司的注冊資金,員工,佔地面積,工資待遇如何
西安華為公司只是華為公司的一個西安研究所,所以華為公司的子公司。待遇和其他地方的華為公司一樣的待遇。很不錯的。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總部位於中國廣東深圳市的生產銷售電信設備的員工持股的民營科技公司,於1988年成立於中國深圳。華為的主要營業范圍是交換,傳輸,無線和數據通信類電信產品,在電信領域為世界各地的客戶提供網路設備、服務和解決方案。總裁任正非,董事長孫亞芳。 華為技術(「華為」)是全球領先的電信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於與運營商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系。我們擁有熱誠的員工和強大的研發能力,快速響應客戶需求,提供客戶化的產品和端到端的服務,助力客戶商業成功。 華為產品和解決方案涵蓋移動(HSDPA/WCDMA/EDGE/GPRS/GSM, CDMA2000 1xEV-DO/CDMA2000 1X, TD-SCDMA和WiMAX)、核心網(IMS, Mobile Softswitch, NGN)、網路(FTTx, xDSL, 光網路, 路由器和LAN Switch)、電信增值業務(IN, mobile data service, BOSS)和終端(UMTS/CDMA)等領域。 華為在印度、美國、瑞典、俄羅斯以及中國的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設立了多個研究所,8萬多名員工中的43%從事研發工作。截至2008年6月,華為已累計申請專利超過29,666件,接連數年成為中國申請專利最多的單位。華為在全球建立了100多個分支機構,營銷及服務網路遍及全球,能夠為客戶提供快速、優質的服務。 目前,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00多個國家,以及36個全球前50強的運營商。更詳細信息請訪問: www.huawei.com
㈡ 華為總部在哪裡
華為總部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華為創立於1987年,總裁任正非,董事長孫亞芳。是全球領先的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專注於ICT領域,華為的主要營業范圍是交換,傳輸,無線和數據通信類電信產品,在電信領域為世界各地的客戶提供網路設備、服務和解決方案。
(2)華為注冊資金擴展閱讀:
華為發展四階段
1、以「生存」為目的創業階段
1987年,創業初期的華為同樣面臨資金匱乏、市場匱乏的局面。任正非通過自己的人脈,使華為與一家香港生產交換機的公司取得了聯系,成為了它的代理商。對於市場的匱乏,他抓住時機,選擇與各個地方郵政系統進行合作,成立了新的公司。
通過與郵政企業聯系,以郵政企業員工集資參股的形式,籌集資金。各個地方郵政系統的人員成為了華為的客戶,而華為的市場因此開啟。對於資金問題,後期華為變賣合資公司,擁有了足夠的積蓄。
並且華為企業內部實行員工控股計劃,完善了內部的融資。在華為持續盈利下,員工所持股份不斷增加,一定程度上,穩定了人心,保障了技術。
2、以「國際化」為目標的二次創業階段
由於行業的限制,內部管理機制也出現了劣勢,制約華為的發展前景,華為企業陷入了創業以來最大的困境。面對遇到的困難,華為公司在不斷地探索中,選擇一條適合企業發展的道路。首先,在產品開發階段,從原來的單一化生產轉變為一體化生產,覆蓋的范圍變廣。
其次,在市場選擇上,由原來的僅依靠國內市場轉換為國內與國際市場共同發展,逐步將產品銷售至發達地區的市場之中。在內部管理上,運用了「二維矩陣式」組織結構,使企業即使有上級部門的領導,也擁有充分的獨立自主權,實現了獨立運營和核算。既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同時也利於管理人員的培養。
3、以「商業模式轉型」為核心的變革階段
華為公司在經歷「兩次創業」後,逐漸從最初的簡單的產品交易,逐步擴展至業務多元化。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進行產品研發。及時與市場的變化相結合,多變的策略讓華為在國內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增強。在內部管理結構的變革與調整,提高組織運營效率,加快決策速度,更好推動企業發展。
4、以「雲計算」為追求的轉型階段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全世界開始進入雲計算與大數據時代。顧客對於數據處理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華為公司在這一階段,主要致力於「雲端一體化」的研究。通過幫助顧客建立構造雲數據網路,實現網路業務服務。與時代結合,以變革為手段,讓華為擁有了更加強大的實力。
㈢ 華為公司上市了嗎
截止於2020年12月,華為抄技術有襲限公司沒有上市,也沒有股票代碼。
華為沒有上市的原因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1、華為市場表現良好,資金充足。已經完成了資本積累,不需要為了資金和融資需求而上市。
2、華為的股權非常分散,股權激勵是華為內部激發員工上進心的舉措。上市需要轉讓出一定數量的股權,華為如果要上市,就要對公司架構做出很大的調整,公司管理理念也會受到沖擊。
3、華為不需要通過上市獲得認可。
公司上市條件
1、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准已向社會公開發行。
2、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三千萬元。
3、開業時間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連續盈利;原國有企業依法改建而設立的,或者本法實施後新組建成立,其主要發起人為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可連續計算。
4、持有股票面值達人民幣一千元以上的股東人數不少於一千人,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四億元的,其向社會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10%以上。
5、公司在最近三年內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
6、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條件。
㈣ 華為到底是國企還是民企企業
華為是民營企業。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於1987年正式注冊成立,總部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華為基地。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於ICT領域,堅持穩健經營、持續創新、開放合作,在電信運營商、企業、終端和雲計算等領域構築了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優勢,為運營商客戶、企業客戶和消費者提供有競爭力的ICT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並致力於實現未來信息社會、構建更美好的全聯接世界。
(4)華為注冊資金擴展閱讀:
早年歷史
1987年,創立於廣東深圳,成為一家生產用戶交換機(PBX)的香港公司的銷售代理。
1989 年,自主開發PBX。
1990年,開始自主研發面向酒店與小企業的PBX技術並進行商用。
1992年,開始研發並推出農村數字交換解決方案。
1994年,推出C&C08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
1995年,銷售額達15億人民幣,主要來自中國農村市場。成立知識產權部、北京研發中心,並於2003年通過了CMM4級認證。
1996年,推出綜合業務接入網和光網路SDH設備。與香港和記黃埔簽訂合同,為其提供固定網路解決方案。成立上海研發中心,並於2004年通過了CMM5級認證。
研究機構
早在1999年,華為就已經在俄羅斯設立了數學研究所,吸引頂尖的俄羅斯數學家來參與華為的基礎性研發。進入21世紀後,華為設立海外分支機構、吸引人才的力度進一步增大:設置在德國慕尼黑的研究所已擁有將近400名專家,研發團隊本地化率近80%。
從2001年開始,華為加快了國際化研發布局的推進速度。華為便在矽谷和達拉斯設立了兩個研究所。華為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設立了3G技術研究所。在莫斯科建立了以射頻技術開發為重點的研究所。
華為在德國、瑞典斯德哥爾摩、美國達拉斯及矽谷、印度班加羅爾、俄羅斯莫斯科、日本、加拿大、土耳其、中國的深圳、上海、北京、南京、西安、成都、杭州、重慶、武漢等地設立了16個研究所。2015年, 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79000名, 占公司總人數45%。
㈤ 華為老闆是誰
華為創始人是任正非
任正非,祖籍浙江省浦江縣,1944年10月25日出生於貴州省安順市鎮寧縣。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主要創始人兼總裁。
1963年就讀於重慶建築工程學院(現已並入重慶大學),畢業後就業於建築工程單位。1974年為建設從法國引進的遼陽化纖總廠,應征入伍加入承擔這項工程建設任務的基建工程兵,歷任技術員、工程師、副所長(技術副團級),無軍銜。任正非也因工程建設中的貢獻出席了1978年的全國科學大會和1982年的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1987年,任正非集資21000元人民幣創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1988年任華為公司總裁。
(5)華為注冊資金擴展閱讀
華為公司簡介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於1987年正式注冊成立,總部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華為基地。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於ICT領域,堅持穩健經營、持續創新、開放合作,在電信運營商、企業、終端和雲計算等領域構築了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優勢,為運營商客戶、企業客戶和消費者提供有競爭力的ICT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並致力於實現未來信息社會、構建更美好的全聯接世界。
2013年,華為首超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商愛立信,排名《財富》世界500強第315位。
㈥ 華為是個什麼樣的企業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華為」)是一家總部位於中國廣東深圳市的生產銷售電信設備的員工持股的民營科技公司,於1987年成立於中國深圳,1988年正式營業。2008年年營業額233億美元,員工數超過80000(2008年)。 公司當時注冊資金2萬元,經營范圍是小型程式控制交換機,火災警報器、氣浮儀開發生產及有關的工程承包咨詢。在起初的兩年時間,公司主要是代銷香港的一種HAX交換機,靠價格差獲利。 華為技術是全球領先的下一代電信網路解決方案供應商,致力於向客戶提供創新的滿足其需求的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為客戶創造長期的價值和潛在的增長。 華為產品和解決方案涵蓋移動(HSDPA/WCDMA/EDGE/GPRS/GSM, CDMA2000 1xEV-DO/CDMA2000 1X, TD-SCDMA和WiMAX)、核心網(IMS, Mobile Softswitch, NGN)網路(FTTx, xDSL, 光網路, 路由器和LAN Switch)、電信增值業務(IN, mobile data service, BOSS)和終端(UMTS/CDMA)等領域。 華為在印度、美國、瑞典、俄羅斯以及中國的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設立了多個研究所,83000多名員工中的43%從事研發工作。截至2008年底,華為已累計申請專利超過28617件,連續數年成為中國申請專利最多的單位。2008年,華為公司成為世界專利申請數量年度最多的公司,共提交了1737件國際申請,結束了飛利浦壟斷長達十年之久的「霸主」地位,滑至第三位,而日本松下公司去年專利申請數量則位居第二。 2007年合同銷售額160億美元,其中海外銷售額115億美元,並且是當年中國國內電子行業營利和納稅第一。截至2007年底,華為在國際市場上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排名前50名的電信運營商中,已有35家使用華為的產品和服務。 2008年合同銷售額233億美元,是當年中國國內電子行業營利和納稅第一。截至2008年底,華為在國際市場上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排名前50名的電信運營商中,已有36家使用華為的產品和服務。 華為在全球建立了100多個分支機構,營銷及服務網路遍及全球,能夠為客戶提供快速、優質的服務。目前,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00多個國家,以及31個全球前50強的運營商,服務全球超過10億用戶。 經過21年的發展,當年很小的通信產品代理商,如今已經發展成為國內、乃至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電信設備供應商。對此,華為領導人任正非的評價是:「華為沒有成功,只是在成長」。
㈦ 華為是屬於國家認可的直銷公司嗎
怎麼可能,直銷是什麼等級哦。能比么。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華為」)是一家總部位於中國廣東深圳市的生產銷售電信設備的員工持股的民營科技公司
華為公司於1987年成立於中國深圳,1988年正式營業。2008年年營業額233億美元,員工數超過80000(2008年)。 公司當時注冊資金2萬元,經營范圍是小型程式控制交換機,火災警報器、氣浮儀開發生產及有關的工程承包咨詢。在起初的兩年時間,公司主要是代銷香港的一種HAX交換機,靠價格差獲利。 華為技術是全球領先的下一代電信網路解決方案供應商,致力於向客戶提供創新的滿足其需求的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為客戶創造長期的價值和潛在的增長。
華為產品和解決方案涵蓋移動(HSDPA/WCDMA/EDGE/GPRS/GSM, CDMA2000 1xEV-DO/CDMA2000 1X, TD-SCDMA和WiMAX)、核心網(IMS, Mobile Softswitch, NGN)網路(FTTx, xDSL, 光網路, 路由器和LAN Switch)、電信增值業務(IN, mobile data service, BOSS)和終端(UMTS/CDMA)等領域。 華為在印度、美國、瑞典、俄羅斯以及中國的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設立了多個研究所,83000多名員工中的43%從事研發工作。截至2008年底,華為已累計申請專利超過28617件,連續數年成為中國申請專利最多的單位。2008年,華為公司成為世界專利申請數量年度最多的公司,共提交了1737件國際申請,結束了飛利浦壟斷長達十年之久的「霸主」地位,滑至第三位,而日本松下公司去年專利申請數量則位居第二。 2007年合同銷售額160億美元,其中海外銷售額115億美元,並且是當年中國國內電子行業營利和納稅第一。截至2007年底,華為在國際市場上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排名前50名的電信運營商中,已有35家使用華為的產品和服務。 2008年合同銷售額233億美元,是當年中國國內電子行業營利和納稅第一。截至2008年底,華為在國際市場上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排名前50名的電信運營商中,已有36家使用華為的產品和服務。 華為在全球建立了100多個分支機構,營銷及服務網路遍及全球,能夠為客戶提供快速、優質的服務。目前,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00多個國家,以及31個全球前50強的運營商,服務全球超過10億用戶。 經過21年的發展,當年很小的通信產品代理商,如今已經發展成為國內、乃至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電信設備供應商。對此,華為領導人任正非的評價是:「華為沒有成功,只是在成長」。
㈧ 華為旗下還有哪些公司
華為旗下的公司:華為技術、華為投資(香港)、華為慧通、華為物業,華為終端、華為海洋、華為海思、華為賽門鐵克等等。
華為技術是華為集團的主要業務平台。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家提供通信設備以及銷售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消費電子產品的跨國科技公司,總部位於廣東深圳。
(8)華為注冊資金擴展閱讀
分支機構
截至2012年底,華為共擁有來自156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15萬名員工,其中研發人員占總員工人數的45.36%,外籍員工人數接近3萬。同時,2012年華為海外中高層管理人員本地化比例達22%,全部管理崗位管理者本地化比例達29%。
截至2015年12月31日,華為全球員工總數約17萬人,其中研發員工占員工總數比例約為45%。華為的員工來自全球16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中國方面員工覆蓋了39個民族。
2015年,公司女性管理者的比例達到8%,公司17名董事會成員中就有4名女性成員。海外聘用的員工總數超過3.4萬人,海外員工本地化率達到72%,中高層管理者本地化率達到17.7%。2015年,華為全球員工保障投入超過14億美元,較2014年增加約25%。
2015年,華為業務極速發展,全球零售終端陣地及一線人員數量猛增,截至2016年初已接近1萬人。
華為在美國、印度、瑞典、俄羅斯及中國等地設立了17個研究所,每個研發中心的研究側重點及方向不同。採用國際化的全球同步研發體系,聚集全球的技術、經驗和人才來進行產品研究開發,使華為的產品一上市,技術就與全球同步。
華為還在全球設立了36個培訓中心,為當地培養技術人員,並大力推行員工的本地化。全球范圍內的本地化經營,不僅加深了華為對當地市場的了解,也為所在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2013年,該公司在倫敦成立了全球財務風險控制中心,負責管理全球財務風險並確保其財務管理滿足最高的國際標准。
2018年8月,華為在山西呂梁成立大數據中心--華為山西(呂梁)大數據中心。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華為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