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股市的漲跌,美國國債的漲跌對美元升值或貶值的關系
貶值是多方因素造成的:美元的漲跌與美元的需求供給相關。對美元需求量上升時,美元就會漲。反之降,預期美國政府會發行新國債,就要購買,購買需要美元,對美元需求上升。危機導致,國債發行受阻,從而減弱對美元購買國債的預期,拋售美元,美元貶值。
同時因為美元資產看貶,大量避險資金會從美元資產轉移,流入黃金或者其它貨幣,造成美元貶值。
量化寬松是因為,商品供給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貨幣供應量增加。造成美元結算的商品價格上漲,使美元購買力下降,就貶值了。
股市上漲可以有兩種解釋,一是量化寬松提供的貨幣,可以給美國上市公司提供充足現金流,提高其經營能力,預期股權收益率上升,人們就願意買股票,股票就會上漲。二是,一部分資金量化寬松的資金不看好實體經濟,尋求避險,就流入了股市,股票價格上漲。
2. 當美國國債遭到大量拋售,美國股市會如何美元指數呢謝謝
美國國債遭到大量拋售,美元指數會下跌;股市和債券市場剛好相反。但是這種關聯都不算是太強,美國國債如果大量拋售是由於美國經濟危機,美國股市和美元指數都將下跌。
3. 美債利率跟美元指數有什麼關系
美債利率跟美元指數成正相關。
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美國國債價格下降,表明買美債的人少,投向非美貨幣和風險資產的資金多,美元指數下跌,收益率下降。
美國國債價格上升,表明買美債的人多,投向非美貨幣和風險資產的資金少,美元指數上漲。國債收益率與美元指數呈反向關系。
當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投向非美貨幣和風險資產的資金減少,美元指數上升。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投向非美貨幣和風險資產的資金減少,美元指數上升。
當美國國債收益率下降,投向非美貨幣和風險資產的資金增加,美元指數下降。國債收益率與美元指數呈同向關系。
(3)美元指數下跌對美國國債價格的影響擴展閱讀:
美元指數與黃金價格的關系:
美元指數跌的時候黃金在漲,而黃金跌的時候美元指數則往往處於上升途中,黃金與美元在全年的大部分時間內呈負相關。為何美元能如此強的影響金價呢?
美元是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柱石,美元和黃金同為最重要的儲備資產,美元的堅挺和穩定就消弱了黃金作為儲備資產和保值功能的地位。
美國對外貿易總額世界第一,世界經濟深受其影響,而黃金價格一般與世界經濟好壞成反比例關系。
世界黃金市場一般都以美元標價,這樣美元貶值勢必導致金價上漲。比如,20世紀末金價走入低谷,人們紛紛拋出黃金,就與美國經濟連續100個月保持增長,美元堅挺關系密切。
美元的強弱始終影響著國際油價的走勢。作為石油的定價貨幣,美元升值意味著石油更加便宜;美元貶值意味著石油越來越昂貴。
而美元指數是用來衡量美元對一攬子貨幣的匯率變化程度,它直接反映了美元的相對強弱程度。
4. 美元指數下跌對經濟有何影響
美元指數顯示的是美元的綜合值,一種衡量各種貨幣強弱的指標。
美元指數下跌對經濟有何影響?
美元指數下跌,說明美元與其他貨幣的的比價下跌也就是說美元貶值,那麼國際上主要的商品都是以美元計價,那麼所對應的商品價格應該上漲的(就是說如果你持有美元,美元貶值,那麼你的購買力就下降了,購買力下降也可以說成商品價格上漲)。
美元貶值對國家的整個經濟也有影響,降低了本國貨幣的價值,降低了購買力。但對一些行業也有好處,比如說,進出口行業,貨幣貶值會降低出口商品的價格,因此對一些公司的出口商品有好處。
5. 美國國債收益率與美元指數什麼關系
美國國債收益率與美元指數的關系總體是呈反比的,具體分解如下:
1、經濟增長時,人們風險意願上升。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美國國債價格下降,表明買美債的人少,投向非美貨幣和風險資產的資金多,美元指數下跌。收益率下降,美國國債價格上升,表明買美債的人多,投向非美貨幣和風險資產的資金少,美元指數上漲。國債收益率與美元指數呈反向關系。
2、經濟衰退時,人們風險意願降低,側重買國債。當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投向非美貨幣和風險資產的資金減少,美元指數上升。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投向非美貨幣和風險資產的資金減少,美元指數上升。當美國國債收益率下降,投向非美貨幣和風險資產的資金增加,美元指數下降。國債收益率與美元指數呈同向關系。
相關延伸:
國債價格總的來說,是隨著國債市場供求狀況的變化而變化的,市場的供求關系對國債價格的變動有著直接的影響。當市場上的國債供過於求時,國債價格下跌,反之,國債價格則上漲。因此,分析國債價格變動的因素,可以從影響國債供求關系的因素中找到答案。影響債券包括目債供求關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經濟發展狀況。經濟是否景氣,對國債市場行情影響很大。當經濟處於衰退時,市場利率下降,資金紛紛轉向國債投資,國債價格也隨之上升。
2.利率水平。債券是一種典型的利率商品,貨幣市場利率水平的高低與債券價格的漲跌有密切關系。當市場利率上升時,信貸緊縮,投資於國債的資金就減少,於是國債市價下跌。當市場利率下降時,信貸放寬,流入國債市場的資金就增加,需求增加,國債市價上升。國債的價格與市場利率之間的關系成反比,即:利率上升,國債市價下跌;利率下降,國債市價上漲。
3.物價水平。物價的漲跌也會引起國債價格的變動。當物價上漲時,出於保值的考慮,人們會將資金投資於房地產或其他可認為保值的物品,國債供過於求,從而引起國債價格下跌。另外,物價上漲會阻礙經濟的正常發展,這時,中央銀行會採取提高再貼現率等金融控制措施來平抑物價。這樣,隨著利息的上升,國債的收益率也會提高,而國債市價則隨之下降。同樣,在物價下跌時,預計利息下降,使國債的收益率降低,造成國債市價上漲。
4.新發國債的發行量。對市場來說,新發行的國債構成了提拱金融商品的一個要素。如果隨著發行量達到一定程度,金融資產相應增加了,就不會給市場造成壓力。然而,當新發國債的發行量超過一定限度時,就會打破國債市場供求平衡,使國情們格下跌。
5.財政收支狀況。財政在整個年度內,有一直是盈餘的情況,也有出現收不抵支的情況。當出現結余時,財政可以把結余資金存在銀行;當財政處於赤字或短暫性的收不抵支時,可以依靠向社會發行公債而取得收支平衡。前一種情況使國債市價趨漲,後一種情況則使國債市價趨跌。
6.匯率。匯率變動對國債市價行情也有較大影響。當某種外匯升值時,就會吸引投資者購買以該種外匯標值的債券,使債券市價上漲;反之,當某種外匯貶值時,人們則拋出以該種外匯標值債券,債券市價下跌。
7.國債的期限長短。期限長短與票面利率同向變動,它通過影響票面利率直接影響著國債的發行價格。期限長本身就意味著不可測度的風險,只有以較低的價格出售,才能保證投資者有較大的收益。
8.金融政策。隨著金融市場的完善和中央銀行宏觀調控力量的加強,中央銀行的金融政策工具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國債市場行情。為調節貨幣供應量,中央銀行於信用擴張時,在市場上拋售債券,債券價格就會下跌;當信用緊縮時,中央銀行又從市場上買進債券,這時債券價格會上漲
6. 美國國債與美元指數的關系
國債有很多種,最為重要的是30年期的美國國債。美國正在實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國債維持在一個很低的利率。
美元指數是過計算美元和對選定的一籃子貨幣的綜合變化率,來衡量美元的強弱程度。美元指數主要由主要的非美貨幣決定,其中最主要的是歐元。
美元指數取決於各主要國家的經濟狀況和貨幣政策。現在各國都在實行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所以美國國債對外匯市場幾乎沒有影響。
7. 美元指數下跌,這對美國來說會有何影響
美元指數上漲,說明美元與其他貨幣的的比價上漲也就是說美元升值,國際上主要的商品都是以美元計價,所對應的商品價格下跌。美元升值對美國的整個經濟有好處,提升本國貨幣的價值,增加夠買力。但對一些行業也是有影響的,比如貨幣升值會降低出口商品的價格,對一些公司的出口商品有影響。若美元指數下跌,則相反。
一方面,由於美聯儲為刺激受到疫情沖擊的國內需求大幅降息,美國與其他發達經濟體之間的利率差已經明顯縮小。另一方面,美元指數衡量的畢竟是人們對各國之間經濟的相對信心。美國政府未能像歐洲和亞洲部分國家那樣及時控制住疫情,也沒有7500億歐元歐洲復甦基金那樣的大規模刺激,這使得人們對歐元等貨幣的信心相對美元顯著增強。
8. 美元指數下跌意味什麼
絕大多數的投資者都很關注美元指數,美元指數是表現美元在國際市場上的弱強指標,投資者可以通過美元指數來判斷以及做出自己的交易操作,從而實現最大利益化。
美元指數的上漲和下跌都有一定的影響,那麼美元指數下跌意味什麼?美元指數下跌會有哪些影響呢?匯查查總結以下幾點:
1、美國利率:在一般情況下,美國利率下跌,美元的走勢就疲軟;美國利率上升,美元走勢偏好。20世紀80年代前半期,美國在存在著大量的貿易逆差和巨額的財政赤字的情況下,美元依然堅挺,就是美國實行高利率政策,促使大量資本從日本和西歐流入美國的結果。美元的走勢,受利率因素的影響很大。
2、美國股市:道瓊斯工業指數對美元匯率影響最大。從20世紀90年代中以來,道瓊斯工業指數和美元匯率有著極大的正關聯性(因為外國投資者購買美國資產的緣故)。
3、歐元:美元指數根本上來講還是一系列匯率的一個加權指數,所以最終還是反映到美國與其主要貿易貨幣的自由兌換貨幣的強弱上。在美元指數構成的一攬子貨幣上,歐元是權重最重的一個貨幣,歐元的走勢自然也成為與美元指數的重要影響因素。
4、國際大宗商品:國際商品市場上商品大多以美元計價,所以商品價格與美元指數成較為明顯的負相關。美元指數下跌,大宗商品價格則上升。
9. 美國國債的價格下跌對美元的影響是成正比的嗎,這樣也導致美元貶值還是成反比的
樓下說的不錯,但是也不能說一點關聯沒有。
作為美元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債下跌,其實會引起美元的升值。因為,美債下跌往往會引起新發國債利息調高,而美債利息升高會導致美元利率提高,進而導致美元匯率升值。
10. 美元貶值 對美債影響
美元貶值並不能緩解美債
首先,美元貶值對提振美國出口和經濟效果有限。上世紀中後期,美國擁有以工業資本為支撐的經濟霸權,依靠美元貶值促進出口是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泉之一。然而自上世紀末以來,美國逐步從工業立國轉向金融立國,金融服務成為美國經濟增長的主體,傳統製造業已不是美國經濟最重要增長點。近兩年美元指數雖然一路走低,奧巴馬總統提出的出口倍增卻仍無明顯效果。美元貶值非但不能提振美國經濟、改善債務質量,反而加重民眾負擔。
其次,美元發行機制已經發生轉變。美元發行機制已由傳統的「對外投資渠道投放,國際貿易渠道回收」,轉為美國進口商品和服務投放美元,發行債務、提供信用保證等渠道回收。這意味著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出口創匯」後,將多數美元用於購買美國國債及其他美元標價金融產品。因此,美元愈貶值,美國總債務規模反而愈大,美國國債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也水漲船高。
其三,美元貶值只會引發國際貨幣貶值競賽。歐元之父蒙代爾曾指出,只要人類經濟體系在運行,各國就不可能不尋求匯率相對穩定。在浮動匯率制下,每當美元出現大幅波動,其他貨幣必然「隨波逐流」,政府通過干預匯率,保護本國經濟。「廣場協議」重創日本經濟後,越來越多的國家將干預匯市列為重要的政策選項。一旦政府幹預充斥市場,各國貨幣競相貶值,無疑將使國際經濟金融活動扭曲。國際貨幣體系將陷入美元貶值—其他貨幣貶值—美元規模膨脹的惡性循環。屆時,各國將更急於將手中美元轉換為美元標價的債權、股權等各種資產,最終將使美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私人、國家債台雙高困局難以緩解。
最後,美元貶值將造成美國信用的實際貶值。目前的國際貨幣體系下,美元兌主要貨幣匯率成為美國主權信用的間接標示。因此,美國安排美元有序貶值猶如在標普調降美國主權債務評級後,自己又在為其信用降級作「背書」。當前的國際貨幣體系中雖仍難尋得美元的替代品,但在信用經濟時代,一旦美國信用因美元持續貶值而難以為繼時,很可能會有新型國際儲備貨幣取而代之。到那時,美國的債務沉痾必將不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