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民幣發行量比美元還大嗎
我國的貨幣與的美元發行量對比,不能是數量上的對比,而是經濟差、貨幣購買力、國際商品購買力的對比。如果從貨幣總量來講,當前貨幣供應量為16103.9(10億)美元,也就是約為16萬億美元。我國的貨幣供應量為2080900億元,也就是約208億元,按照美元兌人民幣1:7.08計算,約為29.4萬億美元。
客觀來講,國內的貨幣發行量還是不夠大,雖然總量上較要大一些,但購買力、薪酬、人均份額均是低於方面。
B. 中國經濟總量和美國相差多少
2017年中國經濟總量和美國相差約為62108億美元。2018年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中國2017年的經濟情況,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轉換約為13176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9%。1月26日,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bureauof
economic
analysis)公布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美國gdp為193868億美元。
過去8年中國每年的經濟增量大約就是5萬億左右,每年增加8000億美元,今年經濟如果增速比去年快,很有可能增量達到6萬億,增加9000億美元。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為6.7%,美國經濟增長為1.6%,中國是美國的四倍,按照不變價格計算,中國的經濟增量是美國的2.5倍,雙方的經濟差距還在迅速接近。
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我們在2014年已經超過美國了。不管是世界銀行,還是imf的數據都是如此。2017年我國12.254萬億美元,是美國19.3868萬億美元的63.2%。
從2012年-2017年,中國人民幣名義經濟增速平均為9.15%,這里沒有計算2010和2011是因為中國這兩年的名義增速太高了。從2010年-2017年,美國gdp名義增速平均值為3.77%。
2017年人民幣和美元平均匯率是6.75,我們假設未來十年這個匯率不變,然後中美分別按照9.15%和3.77%的名義增速繼續增長,那麼中國將在2027年超過美國。當然了,這兩個增速都是浮動的,比方說,2017年中美經濟都表現不錯,名義增速一個是11.2%,一個是4.1%,所以取過去7年的平均值我認為是合理的。
當然,2027年超過美國是最保守的,因為2018年我們還要搞第四次經濟普查,還要繼續推進新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落地,我們預計會給我們帶來3%的增幅這樣的話,我們超過美國的時間會提前一年,2026年超過美國。不過這樣還不算,我們還有匯率這個大殺器,2017年6.75的匯率可是最低點,我們假設未來匯率為6.5,那麼我們就在2025年超過美國。
C. 貨幣的發行量,人民幣比美元的發行量更大嗎
受此次疫情的影響,美國不得不印鈔。
美聯儲針對此次疫情的沖擊,欲要復甦經濟而採取的無限制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迄今為止,已經釋放了十幾萬億美元的流動性,主要注入資本市場,抑制恐慌情緒蔓延,譬如在沒有推行該政策之前,全球金融市場一片哀嚎,美股十天內經歷了四次熔斷,期貨石油跌至負值,全球以往累積的財富縮水一半以上。
為了阻止經濟持續惡化,美聯儲擴大資產負債表來印鈔以期短暫步出泥淖,推高資產價格,恢復經濟增長的信心。
受貨幣寬松影響,美國國內風險突出。
如此推行貨幣寬松的政策於一時固然有好處,但對於長期美國國內的債務性風險可謂不是一件好事。先是聯邦政府的債台高築,其部門負債率已經超過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10%左右。
縱使美國金融霸權、美元霸權的威力猶在,可以憑借權力尋租再持續好幾年,但美元的信用無疑會遭遇持續性貶值,屆時排除推行數字貨幣的可能性,貨幣超發必然消耗美元資產價值,大勢所趨,將是美元霸權的終結。
而再來就是美國非金融企業部門的負債,也是高到令人咋舌的程度,明明美國已經推行了史上最大的減稅政策,營商環境不至於這么差吧?
然而企業負債並不是為了解決營收問題,而是利用債務去撬動資本市場的杠桿,使其發行的股票價格指數上漲,然後通過分紅以實現盈利。
這亦是加速美國產業空心化的一大原因,倘若貨幣超發促使企業債務規模愈發的龐大,不僅於將來充滿了企業債違約風險,還加大了股市泡沫破裂的風險。
受美國印鈔影響,其他國家的變化。
短期來看,美國印鈔對其他國家的影響主要以純外部性和外部驅動性為主,純外部性的影響譬如股市震盪、匯率下降,此乃美元貶值,其他國家的法幣升值,從而帶動了相關匯率的下降;
而外部驅動性影響包括受美國寬貨幣政策的慫恿,國內貨幣政策也呈現寬松狀態,降息降准,利率下跌,貨幣流動性泛濫,防止社會通縮和陷入流動性陷阱。
長期來看,全球金融市場的資產價值無疑都會大打折扣,貨幣交易量增加而導致實體經濟陷入萎縮,而對於我國來說,產業資本的縮水則是大概率會發生的事件。
D. 人民幣發行量比美元還大嗎美元和人民幣哪個更保值
人民幣發行量肯定比美元還大,美元和人民幣相比,還是美元比較保值!美國的物價幾十年來,變化不大,貶值較少,而我國的物價可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四十年時間,大部分物價,增漲了五六十倍。三十多年前,六十多歲的老爸,省吃儉用給自己存了二千元錢、經常自豪地說,我有養老的錢了,老了不用花兒女的錢。
只要是超發,就是掠奪,掠奪的錢用在發展民生產生更多的價值,如果只是用於填補虧空或者其他特殊目的,那麼對於平民沒有任何好處。關鍵是美元在美國國內流通有多少,在國外流通又有多少?人民幣全部是在國內流通,通脹大得多,還得自己國內消化,美國即使有通脹也是全世界幫他消化,這就是中國的CPI高的緣故,生活成本高!
房價高不是不是貨幣超發的結果,而是貨幣超發的抵押;通脹的本質是流動性在經濟體中滲透的過程,是時間的積累,不能用短期評價,關鍵在於流動性在經濟體中的滲透程度,僅僅看M2數量是不足以說明問題的,美國的信用卡體系極端發達,是通脹的防火牆。
E. 貨幣供應量的中美對比
我國從 年三季度起由中國人民銀行按季向社會公布貨幣供應量統計監測指標。參照國際通用原則,根據我國實際情況,中國人民銀行將我國貨幣供應量指標分為以下四個層次:
M0:流通中的現金;
M1:M0+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類存款;
M2:M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外幣存款+信託類存款;
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存單等。
M4:M4=M3+其它短期流動資產。
其中,M1 是通常所說的狹義貨幣量,流動性較強,是國家中央銀行重點調控對象。M2 是廣義貨幣量,M2與M1的差額是准貨幣,流動性較弱;M3 是考慮到金融創新的現狀而設立的,暫未測算。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的宏觀調控作用日益明顯。作為行使中央銀行職能的中國人民銀行,其貨幣政策的最終目的是保持人民幣幣值的穩定,這一轉變意味著,中央銀行分析和判斷經濟、金融運行趨勢,調整及實施貨幣政策的分析指標體系將發生明顯轉變。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人民銀行的宏觀調控要從總量調控與結構調整並重轉向以總量控制為主。
所謂控制總量,就是要控制整個銀行系統的貨幣供應量。貨幣供應量的增長必須與經濟增長相適應,以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因此,分析某一階段各個層次的貨幣供應量是否合理,必須與當時的經濟增長幅度相聯系,與貨幣流通速度相聯系。通常來講,衡量貨幣供應是否均衡的主要標志是物價水平的基本穩定。物價總指數變動較大,則說明貨幣供求不均衡,反之則說明供求正常。
從這個意義上講,貨幣供應量亦是一個與普通百姓有關聯的經濟指數,它的多與少、量與度,影響國民經濟的運行速度,決定手中貨幣的幣值。 美國自70 年代以後,面對各種信用流通工具不斷增加和金融狀況不斷變化的現實,先後多次修改貨幣供應量不同層次指標。到80 年代,公布的情況是:
M[1A]=流通中的現金+活期存款
M[1B] = M[1A]+可轉讓存單+自動轉帳服務存單+信貸協會股票+互助儲蓄銀行活期存款
M2 = M1B+商業銀行隔夜回購協議+歐洲美元隔夜存款+貨幣市場互助基金股票+所有存款的儲蓄存款和小額定期存款
M3 = M2+大額定期存單(10 萬元以上)+定期回購協議+定期歐洲美元存款
L = M3+銀行承兌票據+商業票據+儲蓄債券+短期政府債券
而日本的貨幣量層次劃分又不同於美國,中央銀行控制重心也有很大差異。其劃分方法為:
M1=現金+活期存款
M2 = M1+企業定期存款
M1 + CD = M1+企業可轉讓存單
M2 + C = M1+定期存款+可轉讓存單
M3 = M2+CD+郵局、農協、漁協、信用組合、勞動金庫的存款+信託存款
以上美國和日本對貨幣量層次的劃分,既考慮了貨幣的流動程度,同時也充分顧及本國金融體制、金融結構、金融業務的狀況。
准貨幣供應量=M2-M1
F. 目前世界貨幣總量是多少
全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貨幣總量M2一直在持續增長。
截至2016年9月,中國的貨幣總量是151.64萬億元,美國的貨幣總量是13.07萬億美元,按1:6.7的匯率,約合人民幣85.575萬億元。中國的貨幣總量是美國貨幣總量的1.73倍!
G. 經濟總量與貨幣總量
經濟增長(Economic Growth)是經濟學一個相當熱門的話題,想解釋清楚什麼是經濟增長是一個相對困難的問題。僅就我所知給你提一下參考意見:就傳統觀點而言,經濟增長大體上可以和GDP(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劃等號,基本上而言就是GDP的增長。
1、GDP的增長依據就是統計局核算的某地區一定時期內所有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總和。
2、體現形式是GDP的增加,但最終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我先說第四個問題,貨幣本身並不具有價值,貨幣的職能是流通手段、價值尺度、支付手段以及間或有儲藏手段。因此,貨幣僅僅是經濟的一個表現形式,而貨幣總量也只是經濟總量的表現形式。舉例而言,同一台電腦,美元買需要500,人民幣買需要4000,日元韓元買需要的更多,但是電腦本身的價值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是不變的。
3、就第三個問題而言,為了經濟的平穩運行,一國央行需要隨著經濟的增長而適時地增加貨幣發行量。如果不及時發行,就會造成通貨緊縮。
H. 一美元比6人民幣,那美元總量比人民幣總量多的話,這公平比例怎麼計算一張支票是屬於什麼東西
這個匯兌價格是受供需關系影響,基本價值是根據實物黃金進行衡量,這是很復雜的過程,不需要深究,這也不是美國佬一家說了算,你可以網路特別提款權。
至於支票實際也是紙幣的一種,只不過支票的面額由持有人來填寫,銀行為其擔保防偽。
I. 中國m2與美國m2區別
兩個金融體系不同,統計各有不同,只能參考:2020年8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13.68萬億元。美國同期換算成人民幣大概130萬億。中國的統計數據全面反映中國經濟現狀,但是美國大量金融不被統計進M2。
中國M2與美國M2的統計數據,是沒有可比性的。因為人民幣不是可自由兌換的國際貨幣,而美元是在世界各國可自由兌換、並且在很多國家可自由流通的國際貨幣。美國的M2,反映的是在美國經濟體中的貨幣流通量與存世量,即基本在美國的銀行金融系統中周轉的貨幣流通量和美元存世量。而在美國之外,還存在一個比美國更龐大的美元經濟體。美國經濟體與美元經濟體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美聯儲發行大量美元,在美國經濟體之外流通,在美國銀行金融系統之外周轉,並不統計在美國的M2之中。那很大一部分在美國之外更大的美元經濟體中運行、流通、沉澱的美元,用於國際石油結算、部分黃金交易的貨幣結算、國際鐵礦石、鑽石、鉑金、白銀、銅、鋁、糧食等商品交易的貨幣結算、被一些不具備發行貨幣能力的小國作為國家貨幣以及一些國家銀行的儲備貨幣等等。
關鍵是因為美國M2沒有完全體現出美元的發行量和存世量,用中國的M2與中國GDP的比率,去同美國的M2與美國的GDP的比率作比較,也就失去了准確的比較參數,結果一定是失真的。
美國金融體系總量很大,而且大部分不受監管創新,或者受到監管很小。中國則不同,與時俱進,進行了很多改進,不斷納入M2進行跟蹤監督。
J. 人民幣發行總量和M2什麼關系
m1是狹義貨幣量,度量了經濟中用於交換的貨幣媒介的數量,包括:貨幣和活期存款.
m2是廣義的貨幣總量,它包括了所有具有價值儲藏功能的貨幣替代品的工具.因此,m2定義為m1加上銀行及儲蓄機構定期存款,投資於零售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的美元及一些其他賬戶(如隔夜回購協議).
人民幣m2,是指人民幣的貨幣總量,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1年,人民幣m2有80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