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撫順礦業集團新建的頁岩油化工廠具體怎麼樣,工資是多少,以後的發展怎麼樣
不錯的單位,工資高於一般工業企業。例如招聘的大學生可以給5000-7000.。以後也沒問題,它是搞頁岩油深加工的,只有露天礦有油母頁岩它就能夠開工煉油。
㈡ 撫順礦業集團頁岩油化工廠的介紹
撫順礦業集團頁岩油化工廠是遼寧省、撫順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備案核准項目,是百年煤炭資源型企業撫順礦業集團結構調整,戰略轉移,實現振興與發展,保持基業長青的「希望工程」。工廠位於撫順市東洲區千金鄉工業園內,毗鄰撫順礦業集團公司頁岩煉油廠。撫順市南外環公路從廠前通過。工廠2010年初開工建設。規劃佔地面積40.73萬平方米,採用成熟可靠、獲中國石油科技進步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先進水平的煉化一體化TMP新技術。設計規模年深加工頁岩油40萬噸,主要裝置包括頁岩油預處理、催化裂解、干氣制乙苯、制氫、脫硫裝置等8個單元、三個生產車間,主打產品為丙烯,並可根據市場需求,生產液化氣、低凝柴油、0號柴油、汽油、甲基叔丁基醚(MTBE,理想的汽油調和劑)、石腦油、硫磺、液氨等13個品種的化工產品和化工原料。
㈢ 撫順盆地油頁岩特徵
(1)油頁岩物理特徵
撫順盆地油頁岩顏色為褐色、棕褐色及深灰色。深褐色油頁岩的含油率最高,可達12%;褐色次之,灰色的最低,一般為3.5%~6%。貧礦油頁岩通常具有暗淡光澤,富礦油頁岩具有較強的瀝青光澤。油頁岩呈緻密塊狀構造,參差狀斷口,油頁岩密度為2.12g/cm3,具有彈性,用指甲刻劃呈光滑條痕,火燒冒煙,帶有濃烈的瀝青味。
(2)油頁岩質量特徵
1)灰分。灰分越低,有機質含量越高,發熱量和含油率也增加。撫順油頁岩的灰分較高,平均值為77.65%,灰分成分十分復雜,主要成分有SiO2、Al2O3、Fe2O3、CuO、Ni2O3等。其中A12O3約佔30%,SiO2約佔55%,Ni2O3約佔0.05%。
2)揮發分。揮發分是油頁岩品質好壞的定性指標,一般油頁岩的揮發分高,含油率也高。撫順油頁岩揮發分較高,平均值為17.45%,主要與油母質的性質有關。
3)水分。含水分越高,加工時需要蒸發水分的熱量越大,而水分含量高不利於油頁岩的加工。撫順油頁岩礦區西部勘查區水分含量值為3.39%,龍鳳勘查區水分含量為3.31%,水分含量中等,加工時所需要熱量較少,有利於加工;老虎台礦區水分含量為8.05%。水分含量較高,加工油頁岩油時所需熱量多,對加工不利。
4)發熱量。油頁岩發熱量,主要決定於其中有機可燃物的含量和組成。撫順油頁岩礦區西部礦區發熱量為5.7MJ/kg,東露天礦為5.07MJ/kg。
5)含油率。含油率是油頁岩最重要的評價指標,撫順油頁岩平均含油率在5%~8%之間,含油率高值出現在礦區內6號斷層和13號斷層附近。
(3)油頁岩岩石學特徵
撫順盆地6個油頁岩樣晶的XR定量分析表明,油頁岩主要由石英(48.2%)、長石(7.7%)等碎屑礦物,高嶺石(15.6%)、伊矇混層(9.9%)、伊利石(6.2%)等黏土礦物及菱鐵礦(9.9%)和少量的黃鐵礦組成,部分樣品中少量方解石。撫順油頁岩貧、富礦都為伊矇混層疊片狀,在貧礦中觀察到了石英、長石碎屑顆粒,石英呈次棱狀特徵,長石顆粒呈短柱狀。
撫順盆地貧、富礦油頁岩在礦物組合上存在較大的差別。貧礦油頁岩中陸源碎屑礦物含量明顯高於富礦,主要體現在石英含量明顯偏高,富礦油頁岩中石英含量為19%~43%,貧礦油頁岩中石英含量為46%~54%。在黏土礦物成分上,貧礦層中伊矇混層含量明顯小於富礦層,貧礦層中伊矇混層含量最大值為3%,富礦層伊矇混層含量最大值為17%。陸源碎屑含量與離岸距離成反比,離岸越遠,陸源碎屑含量就越低。油頁岩貧、富礦段陸源碎屑的變化特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富礦油頁岩沉積時的水體較貧礦深,更靠近盆地中心。
(4)油頁岩有機地球化學特徵
1)有機質豐度。撫順油頁岩的有機碳含量較高,一般在7.94%~25.39%之間,平均為14.1%。其中,富礦油頁岩有機碳含量高於貧礦油頁岩,一般大於10%。通過對有機碳含量與含油率之間的相關性分析二者具有明顯相關性。隨著有機碳含量增高,油頁岩含油率呈線性正相關關系(圖6.6)。在有機碳含量>6%左右時,該岩石的含油率能達到3.5%以上,這一特徵可以為缺少含油率測試數據的常規油氣資源區的油頁岩資源評價提供依據。
圖6.6 撫順盆地有機碳含量與含油率之間關系
2)有機質類型。通過岩石熱解、乾酪根鏡檢、有機元素分析等方法分析,撫順盆地油頁岩有機質類型為I、Ⅱ1和Ⅱ2型。其中富礦呈現為I和II型,貧礦為Ⅱ1-Ⅱ2。
乾酪根是沉積有機質的主體,乾酪根的類型基本上反映出沉積有機質的類型。通過對撫順盆地貧、富礦油頁岩樣品透射光—熒光乾酪根顯微組分的分析,富礦油頁岩乾酪根顯微組分中主要以腐泥無定形為主,僅含有少量無結構鏡質體和絲質體,缺少殼質組組分;貧礦油頁岩乾酪根顯微組分中以腐泥無定形和無結構鏡質體為主,其次為殼質碎屑體、絲質體和孢粉體,與富礦油頁岩相比,腐泥無定形組分含量明顯偏少,殼質組、鏡子組和惰質組組分含量明顯偏高,富礦油頁岩有機質類型要優於貧礦油頁岩。
3)有機質成熟度。撫順盆地油頁岩鏡質體反射率RO<0.5%,處於未—低成熟熱演化階段。
㈣ 撫順油頁岩含礦區資源評價
撫順油頁岩含礦區位於遼寧省撫順市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24°03′30″~124°16′28″,北緯41°57′15″~41°59′37″。礦區南部為連綿起伏的丘陵地帶,北部為渾河、東部為東洲河、西部有古城子河。區內交通方便,不僅有鐵路連通沈陽、吉林等大中型城市,且有高速公路直達沈陽市。是我國重要的煤炭和油頁岩工業基地,具有悠久的開發歷史。
(一)勘查開發簡況
撫順煤田發現及開采年代已久,1905年日本人先後開始建設龍鳳、新屯,新中國成立以後,為了加快煤炭工業的開發步伐,東北煤田第一地質勘查局於1953年開始對撫順老虎台井田以及煤田西部等地進行勘探,並分別於1954提交了東露天區煤及油頁岩埋藏量計算說明書,1956年提交了北老虎台煤儲量報告,1957年提交了撫順煤田西部精查地質報告,1958年提交了龍鳳井田精查地質報告。油頁岩作為重要的礦種之一,在全區進行了系統的儲量計算。為本次油頁岩的評價奠定了基礎。
撫順含礦區是我國重要的煤炭和油頁岩工業基地,1928年就已興建了年產7.5×104t頁岩油的制油廠,撫順頁岩油的產量從1952年的年生產頁岩油22.61×104t,到1959年年生產頁岩油達到72×104t,成為我國第一個人造石油生產基地,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頁岩油生產基地。在1930~1980年的50年中,共加工油頁岩約4.26×108t,製取頁岩油約1 408.5×104t。目前,撫順含礦區的油頁岩主要由撫順礦業集團有限公司進行開采和提煉頁岩油,採用先進的加拿大ATP干餾工藝設備,2004年處理油頁岩700×104t,提煉頁岩油21×104t,並計劃到2014年可生產頁岩油71×104t。如果繼續加大設備的投入,其頁岩油生產能力將會有很大的提高。
(二)地質特點
撫順盆地位於郯廬斷裂帶東支—撫順—密山斷裂帶西端。該斷裂帶北起黑龍江省虎林,南至遼寧省沈陽,延伸700 km,該斷裂帶發育的煤盆地,自北東向南西有虎林、平陽鎮、敦化、樺甸、梅河、清源和撫順等。各盆地的長軸方向與構造帶方向基本一致。撫順盆地是該斷裂上最為重要的含煤盆地。
在地理上,撫順盆地鄰接下遼河盆地,形成於古近系的裂陷旋迴中。盆地橫跨白堊紀斷陷,基底為下白堊統砂礫岩,部分為太古界鞍山群石棚子組深變質岩;盆內堆積有總厚度約1 600m的含煤、含油頁岩岩系——撫順群。
撫順盆地主要由前震旦系、中生界白堊系、新生界古近系及新近系所組成。古近系位於白堊系的侵蝕面之上,在白堊系缺失地區直接覆蓋花崗片麻岩,走向近東西。該地層自下而上進一步可劃分為老虎台組、栗子溝組、古城子組、計軍屯組、西露天組。其中計軍屯組是重要的油頁岩富集層段,主要發育褐色及棕褐色緻密的油頁岩,一般淺褐色油頁岩的含油率為2%~6%,暗褐色油頁岩含油率在6%以上,有的高達10%~11%。煤層頂板以上為貧礦,頁岩中石英顆粒較粗,平均厚為28m,佔全層的四分之一;富礦位於貧礦層之上,平均厚為88m,佔全層四分之三,在全區均有分布。在含礦區西部,貧礦層變薄,富礦中夾有0.2~1m的煤層。
(三)成礦地質條件
撫順油頁岩礦區呈帶狀東西延伸,礦區西端形成向斜封閉,礦區東部的向斜也有升起的趨勢,但由於被13號斷層切斷,所以沒有形成封閉現象,斷層下盤升起,古近系全被侵蝕掉,白堊系直接出露於新近系以下。
主要斷層大致可分為三組:張性正斷層、平移橫斷層、走向逆斷層。其中走向近於南北張性橫向平移正斷層橫向切斷本層煤全部,將撫順油頁岩礦區分割成東西兩部分,即西部勘探區和東部勘探區。走向逆斷層是經強力褶皺產生了縱貫東西、大致與南部向斜軸平行的盆地北部一號逆斷層及1A號逆斷層,該斷層為撫順油頁岩礦區的主要構造之一。
撫順盆地油頁岩層形成於裂陷期,其厚度分布明顯受到同沉積正斷層的控制。縱向同沉積正斷層既控制了盆地的軸向,也控制了超厚油頁岩帶整體的東西向展布形式;橫向同沉積正斷層既控制了基底次級斷陷、斷隆的形成和分布,也控制了超厚油頁岩塊段的形成和分布。
盆地湖泊周緣及隆起區廣泛發育泥炭沼澤,淺湖中堆積了累厚達百米超厚低灰分異地、微異地混合煤層。即本層煤,本層煤為黑色,條痕為黑褐色,富有光澤,光亮程度隨灰分的增高而減弱,質硬,性脆易碎成塊,該地層為始新統古城子組,為撫順煤田最主要的成煤期。煤層自西向東、自南至北逐漸變薄,在南部西露天露頭,可見煤層厚達195m,向深部—向斜北翼變薄,結構較復雜。該階段沉積環境類型為淡化淺湖相。隨著整個撫順斷陷帶內水體廣布,成礦的植物種類多種多樣,湖泊中形成了厚達200m的油頁岩,局部夾異地成因的薄煤層。該地層為始新統計軍屯組,是油頁岩形成的最主要的時期。油頁岩厚度沿走向方向變化較復雜,推斷該階段沉積環境類型為湖沼相。
(四)油頁岩特徵及分布
1.油頁岩賦存特徵
該區油頁岩沉積層位為古近系計軍屯組,埋深為16.7~633.8m不等,多數地帶油頁岩為單層分布,厚度巨大,單層厚度可達190 m,最薄也在70 m 以上。油頁岩礦層下部與古城子組本層煤突變接觸,上部為西露天組綠色頁岩層。根據目前油頁岩的品位標准,可將該區油頁岩層分為上部富礦層和下部貧礦層。
撫順油頁岩平均含油率在5%~8%之間,含油率高值出現在礦區內6號斷層和13號斷層附近。撫順油頁岩的灰分較高,平均值為77.65%,但灰分成分十分復雜,主要成分有SiO2、Al203、Fe2O3、CuO、Ni203等。其中Al203約佔30%,SiO2約佔55%,Ni2O3約佔0.05%。撫順油頁岩揮發分較高,平均值為17.45%,這一特徵主要與油母的性質有關。撫順油頁岩礦區西部勘查區水分含量值為3.39%,龍鳳勘查區水分含量為3.31%,水分含量中等,加工時所需要的熱量較少,有利於加工;而老虎台礦區水分含量為8.05%。水分含量較高,加工頁岩油時所需的熱量多,對加工不利。
撫順油頁岩礦區西部礦區發熱量為5.7MJ/kg,東露天礦為5.07MJ/kg,發熱量較我國別的油頁岩礦區低,這是由於撫順油頁岩中礦物質含量較高的緣故。
貧礦層位於富礦層的下部,含油率較低,部分礦層含油率達3.5%,從本層煤頂板起一般為10~40 m,不能利用。富礦層位於礦層的上部,含油率多在5%~8%,最高可達12%,工業利用的價值較高。油頁岩礦床分布極為穩定。按厚度計算,貧礦占油頁岩的27.8%,富礦占油頁岩的72.2%。
2.油頁岩的分布特徵
撫順油頁岩在全區均有分布,礦層真厚度各區差異較大,這主要是由於油頁岩礦床復雜構造特徵決定的。在西部勘探區油頁岩礦層最厚可達191.03m,最薄為60m,平均厚度為122.53m,其中富礦層平均真厚為88.45m,貧礦層平均真厚為34.08m;在龍鳳勘探區,油頁岩礦層最厚達184.73m,最薄為47.37m,平均厚度為106.77m,其中富礦層平均真厚為88.45m,貧礦層真厚為18.32m;在老虎台勘查區,油頁岩礦層最厚達195.45m,最薄為47.65m,平均真厚為162.21m。其中富礦區平均真厚為104.25m,貧礦層真厚為57.96m。從油頁岩礦層對比圖可以看出,油頁岩礦層在礦區南部厚,沿傾向由南向北逐漸變薄(圖8-18、圖8-19);沿走向厚度變化不大,西部和東部邊緣部位較中部地區薄。
圖8-18 撫順含礦區19號剖面圖
(五)油頁岩資源評價
撫順含礦區資源評價結果表明,該區油頁岩資源為365 195×104t,查明資源為365 195×104t,技術可采資源為283 369×104t,查明技術可采資源為283 369×104t。頁岩油資源為21 412×104t,查明資源為21 412×104t,技術可采資源為16 788×104t,查明技術可采資源為16 788×104t。頁岩油可回收資源12 591×104t,頁岩油查明可回收資源12 591×104t。
㈤ 中國撫順和茂名油頁岩
(一)撫順油頁岩
撫順油頁岩含礦區位於遼寧撫順市南部,礦區南部為丘陵地帶,北部為渾河、東部為東洲河、西部為古城子河,是我國重要的煤炭和油頁岩工業基地。
1.勘查開發簡況
撫順含礦區1928年就已興建了年產7.5×104t頁岩油的制油廠,撫順頁岩油的產量從1952年年生產頁岩油22.61×104t,到1959年年生產頁岩油達到72×104t,成為我國第一個人造石油生產基地,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頁岩油生產基地。在1930~1980年的50年中,共加工油頁岩約4.26×108t,製取頁岩油約1408.5×104t。目前,撫順含礦區的油頁岩主要由撫順礦業集團有限公司進行開采和提煉頁岩油,採用先進的加拿大ATP干餾工藝設備,2004年處理油頁岩700×104t,提煉頁岩油21×104t,並計劃到2014年可生產頁岩油71×104t。
2.地質特點
撫順盆地位於郯廬斷裂帶東支———撫順-密山斷裂帶西端。撫順盆地是該斷裂上最為重要的含煤盆地。撫順盆地鄰接下遼河盆地,形成於古近系的裂陷旋迴中。盆地橫跨白堊紀斷陷,基底為下白堊統砂礫岩,部分為太古宇鞍山群石棚子組深變質岩;盆內堆積有總厚度約1600m的含煤、含油頁岩岩系———撫順群。
3.成礦地質條件
撫順油頁岩礦區呈帶狀東西延伸,礦區西端形成向斜封閉,礦區東部的向斜也有升起的趨勢,但由於被F13斷層切斷,所以沒有形成封閉現象,斷層下盤升起,古近系全被剝蝕掉,白堊系直接出露於新近系以下。
撫順盆地油頁岩層形成於裂陷期,其厚度分布明顯受到同沉積正斷層的控制。
盆地湖泊周緣及隆起區廣泛發育泥炭沼澤,淺湖中堆積了厚達百米超厚低灰分異地、微異地混合煤層,即本層煤,該地層為始新統古城子組,為撫順煤田最主要的成煤期。煤層自西向東、自南至北逐漸變薄,在南部西露天露頭,可見煤層厚達195.0m,向深部-向斜北翼變薄,結構較復雜。該階段沉積環境類型為淡化淺湖相。隨著整個撫順斷陷帶內水體廣布,成礦的植物種類多種多樣,湖泊中形成了厚達200m的油頁岩,局部夾異地成因的薄煤層。該地層為始新統計軍屯組,是油頁岩形成的最主要的時期。油頁岩厚度沿走向方向變化較復雜,推斷該階段沉積環境類型為湖沼相。
4.油頁岩特徵及分布
(1)油頁岩特徵:該區油頁岩沉積層位為古近系計軍屯組,埋深為16.7~633.8m不等,多數地帶油頁岩為單層分布,厚度巨大,單層厚度可達190m,最薄也在70m以上。油頁岩礦層下部與古城子組本層煤突變接觸,上部為西露天組綠色頁岩層。根據目前油頁岩的品位標准,可將該區油頁岩層分為上部富礦層和下部貧礦層。撫順油頁岩平均含油率在5%~8%之間。油頁岩的灰分較高,平均值為77.65%。撫順油頁岩揮發分較高,平均值為17.45%,這一特徵主要與乾酪根的性質有關。撫順油頁岩礦區西部勘查區水分含量值為3.39%,龍鳳勘查區水分含量為3.31%,水分含量中等,而老虎台礦區水分含量為8.05%。
(2)油頁岩分布規律:撫順油頁岩在全區均有分布,厚度各區差異較大,在西部勘探區油頁岩礦層最厚可達191.03m,最薄為60.00m,平均厚度為122.53m,其中富礦層平均厚度為88.45m,貧礦層平均厚度為34.08m;在龍鳳勘探區,油頁岩礦層最厚達184.73m,最薄為47.37m,平均厚度為106.77m,其中富礦層平均厚度為88.45m,貧礦層厚度為18.32m;在老虎台勘查區,油頁岩礦層最厚達195.45m,最薄為47.65m,平均厚度為162.21m,其中富礦區平均厚度為104.25m,貧礦層厚度為57.96m。從油頁岩礦層對比圖可以看出,油頁岩礦層在礦區南部厚,沿傾向由南向北逐漸變薄(圖2-13、圖2-14);沿走向厚度變化不大,西部和東部邊緣部位較中部地區薄。
圖2-13撫順含礦區19號剖面圖
5.油頁岩資源
撫順含礦區資源評價結果表明,該區油頁岩資源量為365195×104t,查明資源量為365195×104t,技術可采資源量為283369×104t,查明技術可采資源量為283369×104t。頁岩油資源量為21412×104t,查明資源量為21412×104t,技術可采資源量為16788×104t,查明技術可采資源量為16788×104t。頁岩油可回收資源量12591×104t,頁岩油查明可回收資源量12591×104t。
(二)茂名油頁岩
茂名盆地是我國油頁岩最著名的產地之一,位於廣東省西部。南西以古近系地表露頭線為界,北東以高棚嶺斷裂為界。走向長44km,寬4~14km,面積約400km2。盆地四周山地,以剝蝕為主,地貌上呈丘陵山地。盆地內共有3個油頁岩含礦區,分別為茂名油頁岩含礦區、電白油頁岩含礦區及高州油頁岩含礦區。
1.勘查開發簡況
茂名盆地的油頁岩開發利用的歷史悠久,新中國成立以前,當地群眾已挖掘淺部油頁岩供家庭生活用燃料。1955年,國家決定在茂名修建大型頁岩油廠,1970年又設計了第四部爐(即著名的茂名圓爐),年煉油19×104t,直到1992年年底停止煉油。1990年開始籌建沸騰爐發電廠,1991年開始發電和產氣,最大年發電量9000萬度,產蒸汽6MW。2004年,廣東粵電集團正式提出了利用茂名油頁岩形成20MW循環流化床發電項目。
2.地質特點
茂名古近紀斷陷盆地是在南盛白堊紀構造盆地基礎上形成的。在盆地北東側有控制盆地古近紀和新近紀沉積的北西向高棚嶺斷裂,它控制了茂名斷陷盆地的形成。茂名盆地古近系和新近系地層走向北西,傾向北東,也即是越靠近高棚嶺斷裂沉降幅度越大,在剖面上呈箕狀,即單斜式結構。主要斷裂構造有北西向斷裂、北東向斷裂、東西向斷裂和南北向斷裂。北東向斷裂、東西向斷裂和南北向斷裂對油頁岩形成和控製作用較小。
圖2 -14 撫順含礦區富礦層含油率等值線圖
盆地內出露地層有震旦系、白堊系、古近系、新近系等。古近系和新近系是盆地內主要地層,發育良好,自下而上劃分為上垌組、油柑窩組、黃牛嶺組、尚村組、老虎嶺組和高棚嶺組。
3.成礦地質條件
本區油頁岩及煤層礦床成因類型分別為半深湖-深湖相沉積型、湖沼相沉積型。構造活動和沉積作用是油頁岩成礦的主要控制因素。因此,通過分析不同時代不同階段構造活動的特點,以及與構造活動有關聯的古地理環境、沉積作用、沉積建造特點等與成礦作用的關系,總結出油頁岩在空間上和時間上的分布規律,同時為成礦預測提供依據。
(1)構造條件:根據構造活動特點與成礦的關系,可將盆地內油頁岩、煤及高嶺土分為以下3個構造-沉積成礦期:古近紀始—漸新世構造-沉積油頁岩和煤成礦期、新近紀中新世構造-油頁岩和沉積高嶺土成礦期和上新世構造-沉積高嶺土成礦期。尤其是始—漸新世構造沉積旋迴對於本區油頁岩和煤的形成起著決定的作用。
(2)沉積古地理環境:始新-漸新世箕狀盆地發展初期,沉積基底總體是南高北低。內陸湖泊先在北部形成,水域狹窄,水淺流急,形成了不穩定的水沉積環境,接受了陸源河湖和山麓相沉積。在盆地西南緣次一級坳陷淺湖沼澤地帶,動植物生長旺盛,是生物沉積的主要地段。中新世早期盆地在原來基礎上繼承性發展,由於高棚嶺斷裂的進一步活動,開始又接受黃牛嶺組的河流相和濱湖相陸源碎屑沉積。隨沉降作用的加劇,中新世後期全面形成了淺水-深水湖泊環境,湖盆接受了大量的泥質碎屑和有機質沉積。中新世地殼沉降幅度和沉降速度較大,最大沉降達800m以上,形成尚村組厚達672m。但由於這一時期沉積速度較快,生物的生長和沉積密度相對較低,加上成岩後長期出露地表,不利於有機質向烴類轉化和保存,故成油條件相對較差。
4.油頁岩特徵及分布
(1)油頁岩特徵:油柑窩組油頁岩呈桂皮褐色、黑色,經日光長期暴曬後,其表層呈褐色或褐白色,硬度較小可以用指甲刻劃,油頁岩片用打火機可以點燃或冒煙且有油味。含油率樣品最高為11.07%、全層最高7.55%、平均6.22%;發熱量最高為9.90MJ/kg、平均發熱量為6.90MJ/kg;含硫量最高為2.07%、平均含硫量1.14%。一般油頁岩厚度在2.05~33.01m之間,平均22.75m,油頁岩最厚在H22孔為33.01m,最薄處在3904孔,厚度為2.05m。
(2)油頁岩分布規律:礦區內油頁岩和褐煤主要產在油柑窩組中。工業礦層嚴格地受油柑窩組控制,但礦帶的空間分布則受盆地西南緣次一級北西向的金塘斷裂、新圩斷裂和羊角斷裂控制,從而使礦帶呈北西—南東向展布,依次有高州含礦區、茂名含礦區和電白含礦區。各個含礦區或勘查區的空間分布位置與相應的次一級坳陷相一致(圖2-15)。
從茂名盆地油柑窩組油頁岩厚度等值線圖可以看出,茂名油頁岩一般厚度為4~38m,平均在20m左右,呈現在盆地的西南緣緩坡處和在東北控盆斷裂處厚度大、中部薄的特點;在西南緣緩坡處有3個厚度大的區域,對應於3個次級凹陷,在東北控盆斷裂處也有2個厚度較大的區域;在38線和41線上有兩個局部的油頁岩厚度減薄區。在3105井附近有一呈東西向的低厚度區域,在向北部延伸至ZK2307井處埋深達600m(圖2-16)。
圖2-15廣東省茂名含礦區金塘勘查區43線剖面圖
圖2-16茂名盆地油柑窩組油頁岩厚度等值線圖
5.油頁岩資源
茂名盆地油頁岩資源評價結果為:油頁岩資源量1648876×104t,油頁岩技術可采資源量830807×104t;含礦區頁岩油資源量100053×104t,頁岩油技術可采資源量50261×104t。
㈥ 撫順礦業集團頁岩油化工廠的頁岩油化工
在高油價時代,有關國家對油頁岩的開發利用活躍起來。美國國會於2005年通過了發展非常規能源的法案,掀起了油頁岩干餾煉油的研發高潮。美國總統布希於2008年6月18日聲明,支持發展油頁岩,鼓勵國會放開對批准頁岩油試驗用地的限制。美國內政部己批准了6項給予石油公司的土地礦產租賃項目,支持開展油頁岩干餾煉油。中國油頁岩的開發利用起步較早,規模也比較大,但長期以來並沒有明顯進步。1959年遼寧撫順年產頁岩油72萬噸,1953年樺甸年產頁岩油5萬噸,1962~1992年,廣東茂名共生產頁岩油300萬噸。20世紀60年代以後,由於中國常規油氣田的大量發現,油頁岩提煉油氣成本相對較高,頁岩油生產規模逐漸減小,並淡出油品市場,油頁岩開發利用技術也止步不前。近年來,由於上輪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長和解決廢棄油頁岩環境問題的需要,油頁岩的勘探開發面臨新的機遇。撫順、樺甸、羅子溝、黃縣等老油頁岩礦先後恢復了頁岩油生產。2008年,國內年產頁岩油約40萬噸,其中撫順礦業集團油頁岩煉油廠是目前我國正在運行的、最大的油頁岩提煉廠。中石油支持大慶油田採用大連理工大學開發的顆粒頁岩固體熱載體干餾技術,擬建設日加工2000噸柳樹河油頁岩的工業試驗裝置。撫順礦業集團頁岩油化工廠投產後預計每年對40萬噸頁岩油進行深加工,生產化工產品和清潔油品。這個項目投產後將年產6.5噸丙烯、10萬噸汽油、20萬噸柴油、液化氣以及副產品液氮、硫磺等清潔燃料、低硫產品。撫順礦業集團頁岩油化工廠開發利用油頁岩不僅可以緩解石油供需矛盾,還可以解決因廢棄油頁岩造成的環境問題,提高資源利用率。因此中國應該重視油頁岩方面的研究,推動開發利用技術進步,加快油頁岩行業發展。
㈦ 撫順盆地油頁岩
1.地質概況
撫順盆地位於郯廬斷裂帶北延分支——敦密斷裂帶西端,現今撫順盆地面貌為新生代裂谷盆地的殘留盆地,據現存細粒沉積物的特徵分析,現盆地范圍屬原始盆地中心部位。撫順盆地地層主要由前震旦系、中生界白堊系、新生界古近系及第四系組成(圖13-6)(遼寧省地質礦產局,1989),油頁岩礦床主要發育於古近紀沉積期。古近系沉積於白堊系侵蝕面之上,在白堊系缺失地區直接覆蓋花崗片麻岩,走向近東西。該地層自下而上進一步可劃分為老虎台組、栗子溝組、古城子組、計軍屯組、西露天組、耿家街組。
圖13-6 撫順盆地地層綜合柱狀圖
2.油頁岩特徵
A.油頁岩物理特徵
撫順油頁岩顏色為褐色、棕褐色及深灰色。撫順深褐色油頁岩的含油率最高,可達12%,褐色次之,灰色者最低,一般為3.5%~6%,貧礦油頁岩通常具有暗淡光澤,富礦油頁岩具有較強的瀝青光澤。油頁岩呈緻密塊狀構造,參差狀斷口,油頁岩密度為2.12g/cm3,具有彈性,用指甲刻劃呈光滑條痕,火燒冒煙,帶有濃烈的瀝青味。
B.油頁岩質量特徵
(1)灰分:灰分越低,有機質含量越高,發熱量和含油率也增加。撫順油頁岩的灰分較高,平均為77.65%,灰分成分十分復雜,主要有SiO2、Al2O3、Fe2O3、CuO、Ni2O3等。其中,Al2O3約佔30%,SiO2約佔55%,Ni2O3約佔0.05%。
(2)揮發分:揮發分是油頁岩品質好壞的定性指標,一般油頁岩的揮發分高,含油率也高。撫順油頁岩揮發分較高,平均為17.45%,主要與油母質的性質有關。
(3)水分:含水分越高,加工時需要蒸發水分的熱量越大,而水分含量高不利於油頁岩的加工。撫順油頁岩礦區西部勘查區水分含量為3.39%,龍鳳勘查區水分含量為3.31%,水分含量中等,加工時所需要熱量較少,有利於加工;老虎台礦區水分含量為8.05%,水分含量較高,加工頁岩油時所需熱量多,對加工不利。
(4)發熱量:油頁岩發熱量,主要決於其中有機可燃物的含量和組成。撫順油頁岩礦區西部礦區發熱量為5.7MJ/kg,東部露天礦為5.07MJ/kg。
(5)含油率:平均含油率在5%~8%之間,含油率高值出現在礦區內六號斷層和十三號斷層附近。
C.油頁岩岩石學特徵
主要由石英(48.2%)、長石(7.7%)等碎屑礦物,高嶺石(15.6%)、伊矇混層(9.9%)、伊利石(6.2%)等黏土礦物,及菱鐵礦(9.9%)和少量的黃鐵礦組成,部分樣品中含少量的方解石。
撫順盆地貧、富礦油頁岩在礦物組合上存在較大的差別。貧礦油頁岩中陸源碎屑礦物含量明顯高於富礦,主要體現在石英含量明顯偏高,富礦油頁岩中石英含量為19%~43%,貧礦油頁岩中石英含量為46%~54%。在黏土礦物成分上,貧礦層中伊矇混層含量明顯小於富礦層,貧礦層中伊矇混層含量最大值為3%,富礦層中伊矇混層含量最大值為17%。陸源碎屑含量與離岸距離成反比,離岸越遠,陸源碎屑含量越低。油頁岩貧、富礦段陸源碎屑的變化特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富礦油頁岩沉積時的水體較貧礦深,更靠近盆地中心。
D.油頁岩有機地球化學特徵
撫順油頁岩的有機碳含量較高,一般在7.94%~25.39%之間,平均為14.1%。其中,富礦油頁岩有機碳含量高於貧礦油頁岩,一般大於10%。隨著有機碳含量增高,油頁岩含油率呈線性正相關關系。在有機碳含量 >6%左右時,該岩石的含油率能達到3.5%以上,這一特徵可以為缺少含油率測試數據的常規油氣資源區的油頁岩資源評價提供依據。
有機質類型為Ⅰ、Ⅱ1和Ⅱ2型。其中富礦呈現為Ⅰ和Ⅱ1型,而貧礦為Ⅱ1-Ⅱ2。富礦油頁岩乾酪根顯微組分主要以腐泥無定形為主,僅含有少量的無結構鏡質體和絲質體,缺少殼質組組分;貧礦油頁岩乾酪根顯微組分以腐泥無定形和無結構鏡質體為主,其次為殼質碎屑體、絲質體和孢粉體,與富礦油頁岩相比,腐泥無定形組分含量明顯偏少,殼質組、鏡子組和惰質組組分含量明顯偏高。富礦油頁岩有機質類型要優於貧礦油頁岩。
對撫順盆地油頁岩鏡質體反射率的分析表明,Ro<0.5%,處於未熟—低成熟熱演化階段。
3.成礦主控因素
A.沉積條件
撫順盆地始新統沉積相演化規律主要表現為從湖沼亞相-淺湖亞相-半深湖亞相-深湖亞相-半深湖亞相-淺湖亞相,水體深度變化總體表現為淺-深-淺的過程。油頁岩主要沉積環境為半深湖-深湖湘。
半深湖、深湖亞相主要發育在撫順盆地計軍屯組,半深湖亞相主要沉積了巨厚的灰黑色油頁岩,水平層理較發育;深湖亞相主要沉積了巨厚的褐色油頁岩,塊狀層理較發育,貝殼狀斷口。根據油頁岩含油率的測試結果,深湖相油頁岩的含油率和厚度明顯高於半深湖相油頁岩,高含油率的油頁岩在野外風化後呈頁片狀。
B.古氣候條件
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減少了湖泊陸源碎屑物質的供給,帶來充足的營養物質,使湖泊的生產力大大提高。撫順盆地油頁岩沉積時期,氣候溫暖濕潤,降雨量充足,植被比較繁盛。湖盆范圍擴大、水體加深,以浮游生物和藻類供給為主。
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也有利於有機質的保存。在撫順盆地,油頁岩中有機碳含量較高,一般介於8.5%~13.1%之間,平均為11.4%,最高可達20.4%。有機質類型主要以Ⅰ型和Ⅱ1型為主,且油頁岩中含有黃鐵礦結核,油頁岩富礦層水平層理發育,表明屬較深水環境,具備湖水長期分層條件,底層水處於嚴重缺氧的還原環境,有利於有機質保存。
C.構造條件
構造對於油頁岩礦的控製作用,體現在沉積時和沉積後兩方面。
沉積時的控製作用主要是體現為同沉積斷裂的控製作用,通過對比分析計軍屯組貧、富礦油頁岩等厚圖以及古城子組地層等厚圖、計軍屯組地層等厚圖、西露天組地層等厚圖等可見,在撫順盆地,沿著控盆斷裂F1油頁岩厚度明顯加厚(圖13-7)。盆地內部的同沉積斷層控制了油頁岩礦帶的整體展布及較厚油頁岩的塊段分布;從南至北的控盆斷裂,含油率也有增高的趨勢。
沉積之後的控製作用,主要指的是後期構造對油頁岩礦體的破壞作用。在撫順盆地,後期構造的破壞作用主要指的是F1逆沖斷層造成上盤油頁岩全部抬升遭受剝蝕。此外,其伴生的F16斷層導致油頁岩地層發生反轉。
圖13-7 撫順油頁岩含礦區19號勘探線剖面圖
(據郭巍,2009)
㈧ 一支撫順頁岩油爐投資多少錢
一支撫順頁岩油爐大概得投資接近一個億。因為然後還有配套的這個采礦和排渣這個過程,這個錢更多。
㈨ 遼寧撫順石門寨油頁岩含礦區資源評價
遼寧撫順石門寨油頁岩含礦區位於撫順市東20km,地理位置坐標為:東經124°07;北緯41°55'。該礦區西起白龍山,東至東岑,南北兩側均為較高丘陵地帶,丘陵地帶中間為低窪平原,整個礦區地勢起伏,為丘陵地理環境。煤田中部有沈吉鐵路由西至東橫貫全區,可通往全國其他各地。另外在各村間道路縱橫交錯,交通極為方便。
一、地質背景
(一)構造特徵
該含礦區位於撫順—密山斷裂帶上,南北緣均以大斷層為界,為南北寬0.8km、東西長10km的狹長盆地,總面積達8km2,屬東西向窄長向斜構造。煤田生成之後,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影響,致使煤田南北兩側受側向壓力作用產生了走向近於東西的南、北兩逆斷層。北部逆斷層走向近於東西向,斷層面傾向北,傾角50°。南部正斷層,走向NE85°,斷層面傾向北。
(二)地層特徵
該含礦區出露地層較為簡單,煤田基底為前震旦系。岩石主要岩性為片麻岩、綠泥片岩、雲母片岩等。
其上為白堊系,以紫紅色礫岩、砂岩、頁岩為主,夾粗砂岩、角礫岩。該地層僅出露於礦區東部大帕子山一帶及礦區北部,不整合於下部老地層片麻岩系之上,厚度為35~40m。
古近系為本區主要的含煤、油頁岩層位。又可分為上下四個部分:下部含煤層、中部玄武岩層、上部含煤層和上部綠色頁岩層。頂部為新近系廣泛覆蓋。
二、油頁岩特徵
該區油頁岩主要為黑色、褐黑色、灰褐色,泥質結構。礦石呈黑色褐色塊狀、薄片狀,刀颳起卷,刮面油脂光澤,錘擊有油臭味,燃燒時火焰呈紅色,有濃煙。油頁岩一般厚5~7m,含油率3.7%左右,礦石體重2.12t/m3。
該區油頁岩的形成主要受喜山運動的影響,形成了構造成因的向斜盆地。由於河流補給及大氣降水形成陸相湖沼盆地,伴隨地殼的不斷下降,水體加深,在缺氧的環境下,經過厭氧菌的作用,沉積物中有機物經還原與分解,並向瀝青轉化,形成了油頁岩。
本礦區油頁岩呈層狀賦存於古近系中,埋深為30~270m,全區東西長7500m,南北寬600m,礦層平均厚度6~7m,礦體總面積約0.65km2,本礦區共有油頁岩兩層,整體呈層狀較穩定地分布於沉積盆地中,形態和規模受盆地控制。
三、油頁岩資源評價
該區於1960年勘探,共鑽探淺孔9個,初步得出該區煤礦及副礦油頁岩儲量,並於8月提交地質勘查報告。勘查工作達到了普查,礦層產狀較穩定,質量變化較小,盆地內部沒有大斷層變位作用。
資源評價結果表明,該含礦區油頁岩資源儲量為1528萬t,查明資源儲量為1528萬t。技術可采資源儲量為504萬t,查明技術可采資源儲量為504萬t。頁岩油資源儲量為57萬t,查明資源儲量為57萬t,技術可采資源儲量為19萬t,查明技術可采資源儲量為19萬t。頁岩油可回收資源儲量14萬t,頁岩油查明可回收資源儲量14萬t,屬於中小型油頁岩礦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