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農村土地流轉的經費標準是多少
2016年農業「三項補貼」合並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農業支持保護補貼重點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也就是說,國家對規模種糧是有補貼的,但各地補貼標准和申報條件不同,有些省份統一標准,比如山東是50畝以上60元/畝,有些省份各地自行制定標准,比如福建沙縣30畝以上種糧大戶每畝給予30元的獎勵,而福建晉江對承包耕地30畝以上種糧大戶獎勵資金是100元/畝。具體可咨詢當地農業部門。
② 三胎村委有沒有權利扣除土地流轉資金,用以抵扣三胎罰款
第一,現在沒有罰款之說,應該是徵收社會撫養費。第二,計劃生育是基本國策,希望樓主應該遵守。第三,社會撫養費徵收方式由各地制定,個人認為村級自治組織配合上級政府工作無不妥之處。
③ 2015農村土地流轉補償政策標準是什麼補償價格是多少哦
農村土地流轉沒有具體的補償政策標准,一般是按照當地一畝地的產值來確定每畝流轉土地一年的土地流轉費用。
如果說是土地徵收補償是有具體標準的,
《智土地網》參照現行的《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 有如下規定:
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有三部分組成:分別為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1、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2、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3、徵收耕地的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分為青苗補償標准和其他附著物的補償標准。①青苗補償標准:對剛剛播種的農作物,按季產值的三分之一補償工本費。對於成長期的農作物,最高按一季度產值補償。對於糧食、油料和蔬菜青苗,能得到收獲的,不予補償。對於多年生的經濟林木,要盡量移植,由用地單位付給移植費;如不能移植必須砍伐的,由用地單位按實際價值補償。對於成材樹木,由樹木所有者自行砍伐,不予補償。②其他附著物的補償標准:徵收土地需要遷移鐵路、公路、高壓電線、通訊線、廣播線等,要根據具體情況和有關部門進行協商,編制投資概算,列入初步設計概算報批。拆遷農田水利設施及其它配套建築物、水井、人工魚塘、養殖場、墳墓、廁所、豬圈等的補償,參照有關標准,付給遷移費或補償費。用地單位佔用耕地建房或者從事其它非農業建設時,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的規定,繳納耕地佔用稅。
④ 我村土地流轉資金該怎樣分配人已去世沒有了戶口,但土地沒有收回能分到資金嗎
就按戶口本上的人頭點一個人16萬多(好像是),然後房子340一個平方賠給你(具體房子結構不同價格不同,磚牆樓房就是340)我就是渝北區的。
⑤ 2015農村土地流轉最新政策是怎樣的
2015年最新農村土地流轉政策出爐,宅基地可有償轉讓
未來的十年註定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最重要的十年,新政府確定要大力推進中國城市化建設,鼓勵農民進城,並進一步推動農村土地集約化,而其中最大的看法和制約瓶頸,當然就是土地流轉中所必須要面對的農村土地再分配製 未來的十年註定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最重要的十年,新政府確定要大力推進中國城市化建設,鼓勵農民進城,並進一步推動農村土地集約化,而其中最大的看法和制約瓶頸,當然就是土地流轉中所必須要面對的農村土地再分配製度,如何讓農民願意將土地進行流轉,並使相對落後的農村居民有資本進城並順利融入城市生活,就成為了中國城市化問題中的重中之重。
近日,在剛剛出台的《關於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中,國務院首次將農村土地流轉政策做出明確規定,這也標志著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已進入了新的試點階段。
國土資源部負責人介紹,試點將在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和農村改革試驗區中選擇,封閉運行,確保風險可控。試點工作將在2017年底完成。
2014年12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會議審議了《關於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會議指出,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在試點基礎上有序推進。
據央視
焦點
1 征地要評估社會穩定風險
試點明確4大任務;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
國土資源部部長、國家土地總督察姜大明表示,一是完善土地徵收制度。針對征地范圍過大、程序不夠規范、被征地農民保障機制不完善等問題,要縮小土地徵收范圍,探索制定土地徵收目錄,嚴格界定公共利益用地范圍;規范土地徵收程序,建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健全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全面公開土地徵收信息;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范、多元保障機制。
二是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針對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權能不完整,不能同等入市、同權同價和交易規則亟待健全等問題,要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產權制度,賦予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權能;明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范圍和途徑;建立健全市場交易規則和服務監管制度。
三是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針對農戶宅基地取得困難、利用粗放、退出不暢等問題,要完善宅基地權益保障和取得方式,探索農民住房保障在不同區域戶有所居的多種實現形式;對因歷史原因形成超標准佔用宅基地和一戶多宅等情況,探索實行有償使用;探索進城落戶農民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自願有償退出或轉讓宅基地;改革宅基地審批制度,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的民主管理作用。
四是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合理提高個人收益。針對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不健全,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之間利益不夠等問題,要建立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在國家與集體之間、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分配辦法和相關制度安排。
據新華社
2 非試點地區不要擅自行動
試點嚴格限制在經法律授權的縣(市)開展,確保風險可控
姜大明表示,改革試點的要求,一是堅持小范圍試點。統籌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兼顧不同發展階段和模式,主要在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和農村改革試驗區中安排,選擇若干有基礎、有條件的縣或縣級市開展。二是堅持依法改革。試點涉及突破相關法律條款,需要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允許試點地區在試點期間暫停執行相關法律條款。三是堅持封閉運行。試點嚴格限制在經法律授權的縣(市)開展,非試點地區不要盲目攀比,擅自行動,確保試點封閉運行,風險可控。
試點工作在2017年底完成。
據新華社
縱深
土地管理法修正草案已終止審議
新京報訊 原本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2014年立法計劃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最終並未出現在議程中。2012年12月初次審議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在兩年內未再次提請審議,按照立法法規定,該草案終止審議。據專家透露,土地管理法修改將推倒重來,根據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改革任務,重新研究修法的內容和時機。
近兩年出現在立法規劃但未審議
現行土地管理法自1986年6月公布以來,歷經1988年第一次修正、1998年全面修訂和2004年第二次修正。
近年來,由於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和物權法的公布實施,土地改革特別是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受到社會關注。2009年和2010年,修改土地管理法連續兩年進入全國人大常委會年度立法規劃,但最終都無下文。
2012年,修改土地管理法再次進入立法計劃。當年12月,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初次審議。國務院法制辦主任宋大涵作說明時介紹,征地補償程序不完善、補償標准偏低、一些地方搶占亂占土地等是農村土地領域最突出的問題。
對於草案中的征地范圍界定、無上限補償等問題,學界、實務界多存在爭議。例如,有人擔心,無上限的補償會在城市周圍出現一個因為征地暴富的「暴富圈」,提高土地流轉成本,造成新的不公。
2013年和2014年,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再次出現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中,「根據情況,適時安排審議」。根據2013年和2014年歷次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議程,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未再次提請審議。
現行立法法規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的法律案,因各方面對制定該法律的必要性、可行性等重大問題存在較大意見分歧擱置審議滿兩年的,或者因暫不付表決經過兩年沒有再次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審議的,由委員長會議向常務委員會報告,該法律案終止審議。」
根據上述法律,2012年12月初次審議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已經終止審議。
「土地管理法某些方面將推倒重來」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了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任務,要求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縮小征地范圍,規范征地程序,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范、多元保障機制。
2014年10月,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表示,要配合有關部門加快推動土地管理法修改。
接近土地管理法修改的專家告訴新京報記者,與2012年提交審議的草案相比,正在積極研究的土地管理法在某些方面將推倒重來。這位專家稱,有關方面將根據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對土地徵收及農村土地相關制度等提出的改革任務和舉措,研究修法內容、方式、時機等問題。
⑥ 2015農村土地流轉補償政策標准多少
您好!2015年農村土地流轉補償新標准全文如下:
(一)征地補償
1、徵收耕地補償標准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3萬元。
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萬元。
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萬元。
2、徵收基本農田補償標准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8萬元。
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9萬元。
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6萬元。
3、徵收林地及其他農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8萬元。
4、徵收工礦建設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體建設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6萬元。
5、徵收空閑地、荒山、荒地、荒灘、荒溝和未利用地平均每畝補償2.1萬元。
(二)其他稅費
1、耕地佔用稅,按每平方米2元計算。
2、商品菜地開發建設基金,按每畝1萬元計算。
3、征地管理費,按征地總費用的3%計算。由國土資源部門嚴格按有關規定使用。
4、耕地佔補平衡造地費,平均每畝4000元,統籌調劑使用,省國土資源廳負責監督驗收。
(三)征地工作程序
1、告知征地情況。在征地依法報批前,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將擬征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准、安置途徑等,以書面形式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在告知後,凡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在擬征土地上搶栽、搶種、搶建的地上附著物和青苗,征地時一律不予補償。
2、確認征地調查結果。國土資源部門會同交通、林業部門,對擬征土地的權屬、地類、面積以及地上附著物權屬、種類、數量等現狀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應與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和地上附著物產權人、各市動遷辦公室共同確認。
3、組織征地聽證。在征地依法報批前,國土資源部門應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對擬征土地的補償標准、安置途徑有申請聽證的權利。當事人申請聽證的,應按照《國土資源聽證規定》規定的程序和有關要求組織聽證。
4、簽訂征地補償協議。國土資源部門要按照本方案制定的補償標准,與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個人簽訂征地補償協議,並將協議作為征地報件必備件附征地卷一同上報。
5、公開征地批准事項。經依法批准徵收的土地,除涉及國家保密規定等特殊情況外,省國土資源廳通過媒體向社會公示征地批准事項。縣(市)國土資源部門應按照《徵用土地公告辦法》規定,在被征地所在村、組公告征地批准事項。
6、支付征地補償安置費。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經市、縣政府批准後應按法律規定的時限向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按時支付征地補償安置費用。當地國土資源部門要協同農業、民政等有關部門對被征地集體組織內部征地補償安置費用的分配和使用情況進行監督。
(四)、房屋地上物補償標准
1、房屋補償標准
樓房(二層以上)每平方米補償3300元。
搗(預)制磚砼結構房屋每平方米補償2800元。
磚瓦房每平方米補償2400元。
平(草)房每平方米補償1900元。
2、其他地上(下)附著物補償標准
倉房每平方米補償920元。
室外水泥地坪每平方米補償165元。
沼氣池每個補償4600元。
廁所每平方米補償190—300元。
豬雞舍每平方米補償150—260元。
塑料大棚每平方米補償165—280元。
菜窖每平方米補償180—330元。
磚石牆每延長米補償190元。
格柵(含工藝格柵欄)每延長米補償450元。
大門樓每個補償2400元。
飲用水井(含壓水設備)每眼補償1000元。
農家排灌水井(含泵水設備)每眼補償15000元。
排灌大井(含設備)每眼補償3萬元。
排水管(塑料管、鑄鐵)每延長米補償80—150元。
電話移機補助費每戶200元。
有線電視遷移補助費每戶300元。
墳每座補償5000元。
3、異地安置補助費(包括宅地、配套設施、租房費等)每戶2萬元。
(五)、徵佔林木補償標准
1、林木補償標准
⑴楊、柳、榆、槐樹林木補償費
1—3年平均每畝補償6000元;
4—13年平均每畝補償12000—36000元;
14—20年平均每畝補償60000-80000元;
21年以上平均每畝補償32000元。
⑵柞樹林木補償費
1—3年平均每畝補償12000元;
4—20年平均每畝補償18000—30000元;
21—50年平均每畝補償44000—60000元;
51年以上平均每畝補償24000元。
⑶紅松林木補償費
1—3年平均每畝補償12000元;
4—20年平均每畝補償20000—31000元;
21—40年平均每畝補償56000—62000元;
41—70年平均每畝補償168000元;
71年以上平均每畝補償126000元。
⑷落葉松林木補償費
1—3年平均每畝補償150000元;
4—20年平均每畝補償180000—250000元;
21—50年平均每畝補償60000—130000元;
51年以上平均每畝補償110000元。
2、村民房前屋後林木補償標准
一般林木(楊柳榆槐等)
幼齡林(1—10年生)平均每株補償35-65元;
中齡林(11—20年生)平均每株補償220—300元;
成熟林(21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350元。
3、森林植被恢復費
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苗圃地每畝120000元;
未成林每畝86600元;
防護林、特種用途林每畝63360元、國家重點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每畝76670元;
疏林地、灌木林地每畝50000元;
宜林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每畝43340元。
4、林業設計費按林地、林木和森林植被恢復費總和的3%收取。
(六)、果樹補償標准
1、蘋果樹
培育期(1-5年)平均每株補償150-220元;
初果期(6-8年)平均每株補償300-450元;
盛果期(9-25年)平均每株補償600-1800元;
衰果期26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900元。
2、梨樹
培育期(1-5年)平均每株補償45-120元;
初果期(6-8年)平均每株補償150-300元;
盛果期(9-25年)平均每株補償1900-2200元;
衰果期26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1200元。
3、桃樹
培育期(1-3年)平均每株補償45-90元;
初果期(4-8年)平均每株補償150-280元;
盛果期(9-20年)平均每株補償350-680元;
衰果期21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280元。
4、葡萄樹
培育期(1-2年)平均每株補償30-55元;
初果期(3-5年)平均每株補償40-150元;
盛果期(6-11年)平均每株補償150-330元;
衰果期12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190元。
5、棗樹
培育期(1-3年)平均每株補償30-80元;
初果期(4-8年)平均每株補償50-120元;
盛果期(9-30年)平均每株補償520-130元;
衰果期31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680元。
6杏樹
培育期(1-3年)平均每株補償45-185元;
初果期(4-7年)平均每株補償200-310元;
盛果期(8-35年)平均每株補償500-1600元;
衰果期36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980元
7、板栗
培育期(1-4年)平均每株補償45-95元;
初果期(5-7年)平均每株補償190-210元;
盛果期(8-35年)平均每株補償50-1600元;
衰果期36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860元。
8、雜果樹
培育期(1-3年)平均每株補償25-50元;
初果期(4-10年)平均每株補償80-130元;
盛果期(11-25年)平均每株補償130-280元;
衰果期26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140元。
(七)、電力設施動遷補償標准
1、低壓線路改移(0.4KV)每公里補償30000元;線路加高木桿平均每根1000元,砼桿平均每根1500元(含金具、線、佔地、稅金等費用)。
2、高壓線路改移(10KV)每公里補償47000元;線路加高砼單桿平均每根6000元,砼H桿平均每基8000元(含金具、線、佔地、稅金等費用)。
3、高壓線路加高(66KV):砼單桿平均每根5500元,砼H桿平均每基8000元,砼A桿平均每基10000元,鐵塔平均每基10萬元(含金具、線、佔地、稅金等費用)。
4、高壓線路加高(220KV以上):砼雙桿平均每基2萬元,鐵塔平均每基20萬元(含金具、線、佔地、稅金等費用)。
(八)、郵電通訊設施動遷補償標准
1、電話線路
木桿平均每根(含話線橫擔瓷瓶等)1000-2000元;
砼桿平均每根(含話線橫擔瓷瓶等)1500-3000元。
2、架空光(電)纜
木桿平均每根500元;
砼桿平均每根1000元;
光(電)纜每米50-150元。
3、地下電纜
電纜、光纜每米100-200元。
(九)、農田灌溉水利設施動遷補償標准
採取工程修復和補償相結合的原則,按成本價適當補償。
1、農村小型水庫
水庫水面(灌溉與養殖兼用)每畝補償19000元;
水庫水面(灌溉)每畝補償16000元;
水庫荒灘每畝補償300元。
2、農田灌溉水利設施
小型閘門(砼結構)每個補償15000-20000元;
排灌乾渠堤壩每延長米補償80元。
(十)、廠礦企事業單位動遷補償標准
國有和集體所有制的廠礦企事業單位的動遷,考慮實際損失給予適當的補償。辦公用房參照民房動遷標准;廠房等生產設施按重置折舊計算,適當考慮停工搬遷損失費用。
(十一)、施工運輸道路補償標准
凡工程施工指定的鄉村運輸道路,施工期間由施工單位負責維修養護,工程竣工後按補償標准由各市組織修復。鄉村道路(瀝青路面)視取料難易、路面寬度情況,每公里補償20-35萬元。
鄉村道路(砂石路面)每公里補償9萬元。
鄉村道路(土路面)每公里補償4萬元
(十二)、鄉村道路和田(農用地、商住地、工業地)間作業道補償標准
考慮農民群眾生產和生活需要,確需修建的鄉村道路連接線和田間作業道,按補償標准由各市組織實施。
村道路連接線(砂石路面)每公里補償12萬元(含征地費用、簡易構造物)。
鄉村道路連接線、田間作業道每公里補償8萬元
(十三)、征地及動遷不可預見費
按簽訂的征地和動遷補償投資協議中所核定總費用的5%計算。不可預見費由建設單位負責使用,主要用於因工程設計變更引發的擴大征地和地上附著物動遷的補償;
工程設計時沒有發現,征地動遷協議中沒有列入的不可預見的地下構造物動遷補償;因國家政策性調整及不可抗拒的地震災害等不可預見項目的補償。涉及征地的不可預見項目,由省交通廳和省國土資源廳共同核定。
(十四)、各市動遷辦公室管理費
按省市簽訂的動遷補償投資協議中所核定的總費用的3%計提。
各市動遷辦公室為臨時性機構,主要負責高速公路建設項目拆遷地上、地下附著物和地方協調工作。市動遷辦公室應嚴格按有關規定包干使用,不得超支。
(十五)高速公路佔地賠償——林地補償費計算方法
一苗圃地補償費計算方法
苗圃地補償費=該苗圃前三年年平均產值(公頃)苗圃地面積(公頃)補償倍數
註:補償系數=臨時佔地(指佔用期二年以下,下同)為每年2.5--5倍;永久佔用(指佔用期三年以上,下同)為10--25倍。
二國有其它林地補償費計算方法(不含苗圃地)
其他林地補償費=所在鄉(鎮)農田地前三年年平均產值(公頃)林地面積林種補償系數
三集體其它林地永久佔地補償費計算方法(不含苗圃地)
集體其他林地永久佔地補償費=所在鄉(鎮)旱田地前三年年平均產值(公頃)林地面積補償倍數(6至10)
四集體其它林地臨時佔地補償費計算方法(不含苗圃地)
集體其他林地臨時佔地補償費=所在鄉(鎮)旱田地前三年年平均產值(公頃)林地面積補償倍數(佔用期一年為1.5-3倍,佔用期二年為5倍)
(十六)對拆遷特困戶和喪失勞動能力沒有生活來源的殘疾人的房屋,由拆遷人按以下規定給予照顧:
1、對拆遷持有有效《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證》的住戶,其拆遷貨幣補償款低於5.5萬元的,按5.5萬元給予貨幣補償。
2、對拆遷持有有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證》的住戶中的殘疾人,其持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標明殘疾標准
程度為一級、二級的聽力、語言、肢體殘疾的和標明視力、智力、精神殘疾的,在第一條的基礎上,再給予補助1萬元照顧。
(十七)對於特殊情況參照有關規定,依照現行當地物價市場,由省市主管部門舉行聽證會,與業主協商處理。
(十八)經濟建設是民生工程,要徵得人民理解與支持,掀起全民建設家園的氛圍,不得強制進行,若有對群眾有威脅,恐嚇甚者暴力行為,直接追究負責官員責任。
謝謝閱讀!
⑦ 兩村幹部命伙貪污村民土地流轉資金5200元得受到什麼處罰
現在貪污罪的立案標准為三萬以上,因此,多人貪污5200,最多免去村幹部,並責令退贓。
具體向紀委舉報處置。
⑧ 2015年農村土地流轉補償新標準是哪個文件
應該召開有承包經營權的農戶會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二條 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
第三十三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平等協商、自願、有償,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⑨ 去信用社領農村土地流轉資金的領條怎麼寫
去信用社網點,那裡的工作人員會指導你寫的。
領條,是向單位或部門領取錢款或物品時寫給對方作憑證的一種條據。格式和語言要求也與借條完全相同。內容要寫清發錢物和領錢物的單位名稱、領物的種類以及錢物的具體數目,如領兩種以上物品時,要分別寫清數目,不能加在一起,數字要大寫。
⑩ 農村土地流轉補貼大概一畝有多少錢
2016年農業「三項補貼」合並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農業支持保護補貼重點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也就是說,國家對規模種糧是有補貼的,但各地補貼標准和申報條件不同,有些省份統一標准,比如山東是50畝以上60元/畝,有些省份各地自行制定標准,比如福建沙縣30畝以上種糧大戶每畝給予30元的獎勵,而福建晉江對承包耕地30畝以上種糧大戶獎勵資金是100元/畝。具體可咨詢當地農業部門。
一、承包多少畝土地有補貼?一畝補多少錢?
山東
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補貼標准為:60元/畝,限額1.2萬元。
申報條件為:
1、至少種植一季小麥或水稻兩種主要糧食作物。
2、種植面積須在50畝以上,包含50畝。
3、種糧大戶與農戶簽訂的土地流轉合同須使用鄉鎮農業部門統一制定的合同,經村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審查簽字並加蓋村委會公章,鄉鎮農業部門審核備案。
4、提供土地流轉費用支出憑證及購買種子、農葯、肥料等生產資料的原始發票或收據。
浙江
1、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補貼:對全年稻麥復種面積達到50畝以上的規模經營主體,每畝補貼不低於90元;具體起補面積、補貼標准及方式由各地確定。
2、對旱糧生產基地(連片50畝以上)內的旱糧作物種植者,給予每畝125元的直接補貼;對在「三園」地間作套種同一旱糧作物50畝以上且套種面積比例達50%以上的給予每畝60元的直接補貼;
3、訂單良種獎勵:省財政對與持有水稻、小麥種子生產許可證的種子企業簽訂訂單合同,並按訂單交售水稻、小麥良種的農戶、家庭農場、合作社及合作社聯合社社員等種子生產者,每交售50公斤常規水稻種子獎勵30元,按實際種植面積獎勵,每畝最高不超過240元;每交售50公斤雜交水稻種子獎勵100元,按實際種植面積獎勵,每畝最高不超過300元;每交售50公斤小麥種子獎勵30元,按實際種植面積獎勵,每畝最高不超過150元。
4、貸款貼息扶持政策:對稻麥復種面積或一季旱糧種植面積5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合作社聯合社等主體符合條件的糧食生產貸款,省財政給予3%的貸款貼息,各地根據實際可給予更優惠的貼息。貸款資金主要用於糧食生產環節,包括種植糧食作物所需的土地租金、購買農資和農機具、小型糧食生產、加工、倉儲及社會化服務設施建設等。
二、如何申報補貼?
以下是山東的申報流程,供大家參考:
(一)種糧大戶申報。種糧大戶向土地所在村委會自行申報。
申報材料主要包括:種糧大戶申報表及大戶本人身份證、土地流轉合同、購買生產資料發票或收據等復印件。
(二)村初核。所在村對種糧大戶提交的申報資料進行初核。
內容主要包括:地塊的位置、種植糧食作物的種類和面積、土地流轉合同的真實性及雙方當事人的基本信息等。初核無誤後,由村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在申報資料上簽字並加蓋村委會公章上報鄉鎮。
(三)鄉鎮審核。鄉鎮政府組織對種糧大戶申報資料進行審核,並實地核查種植的糧食作物、面積等。審核無誤後在村、鄉鎮兩級進行公示,公示期不少於7天。
公示內容包括:種糧大戶姓名、種糧地點、種植作物、面積、補貼金額和監督舉報電話等。公示無誤後,由鄉鎮農業(經管)部門將種糧大戶補貼信息錄入到齊魯惠民補貼「一本通」系統。鄉鎮政府對補貼對象、種植面積、補貼金額等信息的真實性、准確性負責。
(四)縣級農業部門復核。縣級農業部門對種糧大戶申報資料、申報流程進行復核。重點審核申報資料是否齊全、申報流程是否完備等。根據審核結果,認真測算資金需求,如實向縣級財政部門提供補貼對象的個人信息、種植面積、補貼數額等信息。縣級農業部門對種糧大戶補貼信息的完整性、申報程序的完備性負責。
(五)縣級財政部門撥付資金。縣級財政部門根據縣級農業部門提供的種糧大戶補貼信息,及時向金融部門撥付資金,督促金融部門及時把資金發放到種糧大戶的「一本通」賬戶中,並及時將發放結果反饋縣級農業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