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貸款五級分類,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各有什麼特徵
1、正常。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還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響貸款本息及時全額償還的消極因素,貸款損失的概率為0。
2、關注。盡管借款人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貸款損失的概率不會超過5%。
3、次級。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出現明顯問題,需要通過處分資產或對外融資乃至執行抵押擔保來還款付息。貸款損失的概率在30%-50%。
4、可疑。借款人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抵押或擔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損失,貸款損失的概率在50%-75%之間。
5、損失。指借款人已無償還本息的可能,無論採取什麼措施和履行什麼程序,貸款都註定要損失了,其貸款損失的概率在75%-100%。
(1)貸款五級分類的缺點擴展閱讀
獲貸技巧
1、借款理由:貸款人在申請貸款的過程中,貸款理由應該坦誠並且清晰,詳細的寫出貸款的用途以及個人還貸方面的優勢。例如:良好的個人信用記錄。
2、借款金額:貸款人在銀行申請貸款的金額不宜太高,因為金額越大,失敗的可能性也就越高,然而這並不是貸款人所希望的,他們肯定不希望自己的貸款資金在半個月內還看不到放款的動靜。倘若貸款人所申請的貸款較大的話,建議你適當降低貸款數額,這樣通過銀行審核的希望也就大大增加了。
3、借款說明:詳細的填寫申請資料,借款的用途、個人信用記錄、收入來源、還款能力以及家庭收入情況等等。以保證你的借款不管何時何地何情況,都能夠准時的償還貸款。
4、貸款償還:借款人成功申請貸款之後,就必須要按照規定的時間還款,切勿出現僥幸心理,耽誤還款時間,從而造成不良的個人信用記錄。另外,對於拖欠的貸款,相關部門也會盡全力追回。
❷ 「一逾兩呆」劃分不良貸款的缺點
①不利於真實反映貸款的真實質量
②不利於銀行真實反映經營成果
③不利於真實反映銀行的經營水平
④不利於及時反映貸款風險。
❸ 貸款五級分類方法用於管理什麼風險
貸款五級分類方法用於管理信貸風險
為加強信貸風險管理,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現行信貸險分類與監控辦法,根據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推進和完善貸款風險分類工作的通知》(銀監發[2003]22號)以及《關於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全面實施貸款五級分類制度的意見》(銀監發[2003]24號)的要求,依照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全面推行貸款質量五級分類管理的通知》(銀發[2001]416號)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以下稱農發行)貸款基本制度和各項貸款管理辦法,特製定本辦法。
貸款風險分類是指按照風險程度將貸款劃分為不同檔次的過程及其結果。通過分類應達到以下目標:
(一)揭示貸款風險程度,真實、全面、動態地反映貸款質量;
(二)及時反映貸款發放、管理、監控、催收以及不良貸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加強信貸管理;
(三)為貸款呆賬准備金的足額提取和合理使用提供依據。
❹ 基層信用社貸款五級分類工作存在哪些問題
一、存在虛假報表情況。公司類貸款提供的報表不夠真實,資產負債表中反映的數字與企業徵信系統不一致,企業現金流量表報表數據虛假,甚至個別企業不會編制現金流量表。
二、檔案不規范、資料不完整,甚至出現缺失現象。雖然各社都對企業客戶建立了一戶一檔,但存在資料不全的問題,個別社建立了一戶一檔,但分類工作底稿、分類認定表、借款合同與借款單位及擔保單位的資料分放,影響了一戶一檔的規范性、完整性;個別社信貸檔案沒有按規定進行保管,出現缺失現象。
三、貸後跟蹤檢查不及時。貸款發放以後有可能發生不可預測的情形對貸款正常歸還產生不利影響,貸後跟蹤檢查就是為了及時防範風險而採取的有效措施。但通過檢查發現仍有貸款貸後跟蹤檢查不及時、不合規,為以後的貸款管理埋下了隱患。
四、農戶小額信用和農戶聯保貸款資料不全。農戶小額信用和農戶聯保貸款筆數多、金額小、難管理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各社普遍存在貸款檔案資料中只有借款人借款申請、身份證復印件,缺少家庭收入狀況、實有資產狀況證明,缺少還款歷史紀錄和所在村委會組織的意見等資料。
五、由於目前大部農村信用社人員年齡偏大,整體業務水平偏低,而貸款風險分類是以風險控制為中心的動態管理機制,客觀上要求認定人員必須全面、認真、准確地了解、掌握、分析與貸款有關的全部定性和定量因素,包括借款人的財務狀況、現金流量、行業定位、發展趨勢以及擔保、抵押情況等等,而部分信用社的分類人員難以滿足這一要求,影響了分類的准確性、權威性和嚴肅性。有些貸款五級分類人員對分類原則、標准及條件模糊不清,僅憑主觀意願分類,導致五級分類偏離度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