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價格改革進入攻堅階段了嗎
發改委表示,根據具備競爭條件的商品和服務價格一律放開的原則,到目前為止,中央層面已經放開下放80多項政府定價項目,政府定價只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和網路型自然壟斷環節。
在電力、天然氣等能源領域,目前已經全面完成了省級電網輸配電價改革,市場交易電量佔到電網企業銷售電量的23%左右。理順了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占消費總量80%以上的非居民用氣價格主要由市場主導形成。長輸、短輸、配氣等天然氣全產業鏈和輸配電價格科學化、精細化監管框架已基本建立。
在農產品方面,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已經進行了五年,我國棉花、大豆已經實施了目標價格改革,油菜籽、玉米已經取消了臨時收儲政策。採用最低收購價制度的水稻與小麥也正在研究水稻去庫存政策,今後水稻和小麥的最低收購價將會更有彈性,反映市場需求變化。
同時,我國還穩健推進棉花目標價格改革,探索出一條農產品價格主要由市場供求形成、價格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新路子,激發了生產、加工、流通、紡織全產業鏈活力,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實踐經驗。
發改委日前頒布了新修訂的政府制定價格行為規則,並將於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對比之前的內容,新修訂的規則進一步縮小定價范圍,強調定價機制化。將政府制定價格的范圍進一步縮小為「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和自然壟斷經營的商品和服務」,明確了授權市、縣政府制定有關價格決定的制發許可權。同時,逐步推進政府制定價格機制化,強調政府應當根據不同行業特點,逐步建立商品和服務的定價機制,實現商品和服務價格調整的機制化、透明化,盡可能減少直接制定具體價格水平。
對此,發改委表示,通過制定定價機制推動價格調整的機制化、透明化,盡可能減少直接制定價格水平。未來,發改委還將根據行業特點,在更多的商品和服務領域通過建立定價機制逐步實現價格調整機制化,最大限度減少自由裁量權,提高政府決策公信力和水平。
業內專家表示,未來價格改革的方向將會進一步朝著有利於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方向探索,價格調整將更加機制化、透明化、動態化,最大限度減少自由裁量權,進一步提升政府制定價格的科學性。而能源、農產品、醫療等作為價格改革的重要帶動力量,仍將是未來改革的重點。
⑵ 我國自然資源價格改革具體內容是什麼
自然資源一般是指存在於自然環境中與人類社會發展有關的、能被利用來產
生使用價值並影響勞動生產率的自然諸要素,包括有形的土地、水體、動植物、礦產和無形的光、熱等資源。
經濟學對自然資源的基本劃分,是分為可再生資源和非再生資源。其中,對於非再生
資源來說,問題不是「可持續地」開采和取得收益,而是以什麼樣的速率來開采和消耗資源。資源經濟學認為,非再生資源開採的資源的價格增長率必須等於貼現率。可見,價格機制是促進自然資源優化配置的關鍵因素。
當前,中國快速的增長及對國際資源的日益依賴,引發了對中國經濟增長可能造成「中國之累」與「世界之累」的擔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推動了20多年經濟的高速增長,總體經濟規模已經進入世界前列。但也要看到,我國這一時期經濟的高速增長是以資源的巨大耗費為代價的,資源消耗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制約問題十分嚴重。
解決發展與資源約束的矛盾問題,資源市場化是關鍵。經濟學對於資源和發展的矛盾是這樣看的:價格可以反映一定供需關系下資源稀缺的程度。當某種資源短缺、供給小於需求時,價格將上升,進而減少需求,提高供給,最終供求平衡;反之,當某種資源過剩、供大於求時,價格將下降,進而增加需求,減少供給,也使重新供求平衡。因此,只要讓價格自由浮動,價格就可以准確地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看不見的手」將有效地調節供求。
但是,價格機制的發揮是建立在產權制度基礎上的。現代產權理論認為,在一個為使用不充足的資源而引發競爭的社會里,必須有某種競爭規則或標准來解決這一沖突。這些規則通稱產權,它是由法律、規章、習慣或等級地位予以確定的。與此相反的是,使用公共產權的權利是沒有界限和框框的,任何人無法排斥其他人使用它。由於缺乏排他性,人人競相使用一項公共財產,會使公共財產的租金價值或財富凈值為零。
按照現行法律,我國大多數自然資源屬於國家所有。雖然自然資源國家所有的概念非常明確,但由於其使用權、收益權甚至處置權都極其模糊,導致國有資源成為名義上神聖實際上成為缺乏排他性的、浪費嚴重的公共資源。如果不能在資源的所有權制度上進行改革,資源的價格改革很難真正到位,甚至成為壟斷部門借機提價牟取暴利的理由。
資源價格過低容易打擊資源開采企業的積極性,導致資源利用的過度使用和浪費問題;但是資源價格過高且壟斷經營,也會導致資源開采經營企業獲取暴利,誘發成本推進型的通貨膨脹,對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產生不良的影響,這是當前資源價格改革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問題。典型的事例就是當前存在於房地產開發和石油天然氣領域的壟斷經營問題,雖然增加了企業利潤,但這種企業利潤增加是建立在公眾財富減少的基礎上的。
因此,一方面應該在明晰資源產權的基礎上,在自然資源開發領域,推動基於環境、質量、安全等方面的技術標准而不是政策標準的自由准入制度,打破壟斷,在公平競爭的基礎上促進資源的有效開發;另一方面,需要通過徵收較高水平的資源稅、污染稅等措施,使資源開發企業的私人成本等同於社會成本,推動建立社會資源節約機制,防止資源企業牟取暴利,也為資源開發地區土地整治提供財力,可以起到「一石擊三鳥」的作用。
⑶ 物價局改革後成了哪個部門
物價局隸屬發改委,系部門下屬機構,屬於行政部門,既不是商務部,也不是工商部。
物價局的職能:
1、貫徹執行國家價格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研究草擬相關的地方性法規、規章、政策和價格改革方案並組織實施;編制我省價格改革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
2、負責全省價格總水平的宏觀調控和綜合平衡;研究提出控制物價總水平的目標和措施;負責價格調節基金的徵收、使用和管理;參與重要商品儲備制度的動作和監督;參與協調與價格總水平變動相關的決策研究。
3、負責全省價格監測體系和價格信息網路建設;監 測、分析、預報市場價格動態和變化趨勢,及時反映市場物價方面的重要情況和問題,並提出政策建議。
4、研究制訂全省定價目錄和管理辦法;按照批準的定價目錄和定價許可權,制定我省的政府指導價和政府定價,公布政府指導價和政府定價;
5、審定、調整列名管理的商品價格、服務價格及中介服務收費;會同財政部門審定、調整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和收費標准;組織實施行政事業性收費、經營性收費許可證制度和年度審驗工作。
物價局標志含義:紅盾+華表+W
(1)紅盾紅盾代表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2)華表:堯舜時期就有華表,那時是路標,從秦始皇開始,華表一般採用最堅硬的花崗石打造,頭上常盤踞雄獅,周身纏繞蟠龍,完全成了一種專制集權的象徵。天安門的華表給人一種庄嚴的感覺。
(3)W代表物價的「物」的WU的第一個字母。
⑷ 價格改革要把握哪些方面
農產品、電力、天然氣、醫葯、鐵路運輸等領域的改革,都涉及深層次的體制機制矛盾,又關系國計民生,牽一發而動全身。這些領域的價格改革平穩有序推進,關鍵在於堅定地把握住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脈搏。
——兜底線。價格改革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必須把保障民生放在首位。在出台電力、天然氣、醫療服務等直接關系民生的重大改革方案時,堅持底線思維,配套制定困難群眾、特殊群體基本生活保障措施。
——推公開。推進民主決策、公眾參與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也是順利推進改革的重要條件。輸配電、天然氣管道運輸、鐵路客運等成本監審或定價辦法,都公開徵求了社會意見。
⑸ 國務院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原因
在2015年10月12日印發的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已經指出了價格機制改革的原因:
價格機制是市場機制的核心,市場決定價格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關鍵。改革開放以來,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價格改革持續推進、不斷深化,放開了絕大多數競爭性商品價格,對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近年來,價格改革步伐大大加快,一大批商品和服務價格陸續放開,成品油、天然氣、鐵路運輸等領域價格市場化程度顯著提高。同時也要看到,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價格改革還需深化,政府定價制度需要進一步健全,市場價格行為有待進一步規范。為推動價格改革向縱深發展,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機制。
⑹ 什麼是要素價格改革
宏觀調控將涉入深水區 要素價格調整啟動在即 最新一期香港《經濟導報》載文指出,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會議為2006年中國經濟定下的基調依然是「 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與往年不同的是,此次會議強調要「 用好稅收、利率、價格等經濟杠桿和法律手段, 完善和嚴格執行市場准入規則,引導資源優化配置。」 文章認為, 眼下,中國內地部分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通貨緊縮問題、 內需消費不足等問題再次成為財經界熱議重點。然而, 隱含並貫穿於這種種經濟運行中所出現問題的, 是更為基礎性的要素市場機制改革問題。 鋼鐵業為何歷經宏調仍難逃產能過剩宿命? 近日,來自於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數字表明, 今年中國鋼鐵總產量已大幅超出總消費量, 行業性產能過剩提前到來。鋼協話音未落, 在中國鋼材市場上具有指標性地位的寶鋼集團宣布旗下鋼材價格大幅 削價銷售。 雖然早在2003年, 中央經濟管理高層就對鋼鐵行業進行了力度不小的宏觀調控緊縮政策 ,然而兩年之後,鋼鐵業依然難逃產能過剩的宿命。究其原因, 固然有前兩年鋼鐵價格居高不下致使鋼鐵業投資無序膨脹的因素, 但也側面反應出中國要素市場價格機制扭曲, 市場資源配置功能缺位的問題。 由於目前中國的要素價格依然帶有濃重的行政調控色彩, 合理的要素市場機制尚未建立, 造成中國經濟管理長期處於被動地位。 疲於在行業性產能嚴重供給不足和產能過剩之間奔波救火, 幾年來電力行業產能從嚴重過剩到嚴重緊缺, 再到現在市場人士預期2007年電力市場將嚴重過剩的戲劇性「 鍾擺式」行業發展怪圈告訴我們, 現行要素價格體制下形成的要素價格剛性, 直接導致了市場資源錯配,已經成為宏觀經濟「平穩運行」 的一大阻滯。 理順要素價格助推國民經濟結構調整 長期以來,中國經濟在國民經濟三駕馬車—凈出口、投資和消費中, 一直存在消費比重偏低、投資比例過大的問題。今年以來, 消費比重略有提升,但比例依然差強人意。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范劍平近日指出, 投資需求和出口需求快速增長的深層原因, 在於中國生產力要素價格被低估,其中包括貨幣要素、土地要素、 勞動力要素價格的低估。 范劍平認為,目前在三種要素價格中, 除勞動力價格較低的部份原因是由於市場供應充分外, 目前我國的土地、貨幣價格均非市場化機制下形成的價格。 以土地為例,現在地價極低, 並不是由於土地供應過剩造成土地便宜, 而是政府千方百計招商引資前提下的擴張性土地政策, 把土地價格強制性壓低,使原本寶貴的國家土地資源價格扭曲, 也使本來許多無利可為的項目由於土地價格過於低廉而變得有利可圖 。 理順土地、資本等要素價格形成機制, 打破上游工業品和資源品的壟斷經營模式, 盡快實現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由價格制定者到市場環境建立維護者的角 色轉換,更多地利用市場無形之手調配資源, 將有助於逐步提振消費內需比重,實現國民經濟運行的結構性調整。 提高資源品定價將令通貨緊縮陰影消散 從鋼鐵業和電力行業即將再次出現產能過剩的局面看來, 建基於過多行政手段之上的宏觀經濟調控,雖能收到一時之效, 但難發揮長期性的根本調整作用。一段時間以來, 由於來自國際的人民幣升值壓力和來自國內的民生訴求, 以及對於近年來幾場關系國計民生重大改革的社會大反思,致使水、 電、油、天然氣及其它一些公用事業品價格調整遲遲未能推出。 眼下上至政府,下至民企,都在反思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事實上, 真正推動中國經濟低效率、高能耗增長的, 不是低迷的資本市場和過高的儲蓄率,而是過於低廉的資本要素: 土地、水、電、成品油、天然氣和公用事業品等等。 資源品定價偏低不僅導致了市場資源配置作用大為削弱, 甚至令近期經濟運行指標出現了通貨緊縮的苗頭。然而, 相信隨著資源品定價機制的完善, 通過合理價格調整來真實反映資源稀缺性, 通貨緊縮陰影將自行散去。從另一個角度看, 目前相對穩定的物價水平也為理順要素定價機制提供了難得的時間窗 。
⑺ 價格改革穩步推進的關鍵是什麼
據報道,截至目前,中國97%以上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實現市場調節,市場決定價回格答機制基本建立,價格改革的持續推進,幫助企業減輕負擔超過4200億元,為激發市場活力、培育發展新動能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價格改革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必須把保障民生放在首位。在出台電力、天然氣、醫療服務等直接關系民生的重大改革方案時,堅持底線思維,配套制定困難群眾、特殊群體基本生活保障措施。
希望價格的改革可以更老百姓帶來更多的實惠!
⑻ 改革開放至今的價格改革對經濟發展和投資環境有什麼影響
改革開放至今的價格改革對經濟發展和投資環境有什麼影響?改革開放至今的價格改革對經濟發展和投資環境有什麼影響?改革開放至今的價格改革對經濟發展和投資環境有什麼影響?
⑼ 價格改革的原因
水、電、氣等涉及壟斷的行業關系國計民生,如果不進行價格改革,壟斷壁壘就難以有效破除,多數生產者、消費者就難以獲得市場競爭帶來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