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棉花單價
7月初,河北、山東、河南等小麥主產區的冬小麥已收割完畢。河北正定縣農民曹永芳沒有像往年一樣,著急把新收的麥子賣掉,他計劃等價錢再漲些再賣。 「今年新麥漲到了1斤1.04元,去年1斤才八毛多,這些天應該還會再漲。」 曹永芳說。他希望這樣能彌補減產帶來的損失。 農產品價格持續上漲,最先是今年四五月間從蔬菜開始的,隨後綠豆、大蒜等小宗農產品價格出現暴漲。游資炒作被認為是上一輪價格上漲的主因。針對此,國家出台調控政策,試圖懲罰囤積企業,打擊投機行為。調控政策尚在執行,水稻、玉米、小麥等大宗農產品價格卻紛紛走高。 與此同時,作為紡織工業原料的棉花價格也一路高歌猛進。中國棉花協會信息部主任王愛芳告訴本刊記者,自2009年秋季至今,國內棉花價格已創出十年來高點。 業界不少專家認為,小麥、棉花等大宗農產品價格上漲,一方面是正常補漲;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是游資利用市場供應偏緊的預期,進行短期炒作的結果。價格一路走高 棉花價格早在2009年秋季開始逐漸上漲。據王愛芳分析,「截至目前,與2008-2009年度平均價格比較,棉花價格上漲了30%,同期漲幅則達到40%-50%,是十年來歷史最高點」。 根據中國棉花網發布的最新信息, 7月6日,國內現貨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28)18383元/噸,相比去年底已上漲了近4000元。 作為紡織工業的原材料,國內棉花95%用於紡紗,棉花從籽棉、皮棉到紗線,最後織布、印染、成品、出口,有著廣泛的上下游產業鏈條,目前原材料的漲價正不斷向下游傳導。 河北省石家莊市華特紡織有限公司經理趙蘭寧指出,棉花價格拉動棉紗價格上漲,目前棉紗的價格與春節後相比上漲了約三分之一。 「4月的時候就感覺紗的價格往上竄,當時囤了一些,但成本太高,也僅夠兩個月用的。」重慶經營紗線生意的小李透露。 隨著棉花、棉紗等原料成本大幅上漲,作為下游產業鏈的紡織企業、服裝加工業日益感到成本上漲的壓力。中國棉花協會最新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持續走高的棉紗原料價格讓下游面料服裝企業利潤減少,不少織造企業選擇停工放假,而服裝企業在接訂單的時候也更為謹慎。 「棉紗價格漲得太離譜,但棉布漲價空間有限,我們擔心價格一旦掉下來風險太大,從春節後我們已經不再生產棉布,專營價格相對穩定的滌綸布了。」趙蘭寧告訴本刊記者,「專營棉布的工廠,也只保留了少量的織機生產棉布,用來維持客源,其餘的也改為生產其他布料。」 做布料出口的天津市某外貿公司銷售人員透露,由於生產成本上升、匯率波動加之銷售不佳,現在的出口紡織企業已經縮小了規模,「不到2007、2008年規模的50%」。 與棉花價格上漲相似,小麥一改夏收前價格走低的常態。據中國麵粉網數據,山東聊城市場的小麥收購價開秤即0.96元/斤,其後麥價一路走高,目前農民直售價在1元/斤,個體糧商收購價在1.01元/斤,麵粉企業收購價在1.02元/斤。 在河北、安徽、江蘇等小麥主產區,小麥價格均一路上漲,在部分地區,甚至出現跨省搶購小麥風潮。「但即便如此,收購企業還是買不到足夠的麥子,農民普遍有惜售心理。」中國國際期貨有限公司中期研究院棉花分析師何泳濤說。短缺與炒作並存 在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公司分析師馬文峰看來,棉花與小麥等大宗農產品價格持續堅挺,是在上述產品基本供應偏緊和預期供應減少情況下,吸引社會資金大量入市,有很大的人為操縱因素。 總體上,服裝紡織業復甦帶動了對棉花的需求。隨著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的回暖,2010年一季度以來,中國紡織產業平穩運行,增加值同比增長13.4%,出口保持較快增長,且內銷市場持續旺盛。 但棉花的供應並未跟上。在金融危機中紡織品服裝的需求急劇萎縮,導致棉花需求下降,棉花市場大起大落,2008-2009年度棉花平均價格僅為12159元/噸,為近幾年來的最低價,嚴重打擊了棉農的積極性;加之農資價格上漲、人工費用增加都抬高了棉花的生產成本,2009年棉花種植面積、產量雙雙下降。同時,棉花進口量以往占國內產量三分之一份額,目前也大幅下降;且受天氣因素影響,市場預期今年新棉上市時間將推遲,市場短期缺口較大。 基於此,棉花價格的上升可理解為供需關系變動所致。但棉花交易網發布的信息認為,按照2009年度棉花收購價格,棉花成本應該在15400
㈡ 中國棉花收購參考價
http://www.cncotton.com/price/show_price.asp2006-9-22 各地籽棉收購價格表
3 級籽棉
(元/斤) 棉籽價
(元/斤)
平均衣分
(%) 折皮棉價
(元/噸) 漲跌
(元/噸)
收購均價 2.70 0.70
37.00 12589 -11
河北 2.72 0.70
35.50 13191 -21
河南 2.77 0.71
37.00 12943 0
山東 2.82 0.73
35.50 13661 0
湖北 2.70 0.61
37.50 12739 -55
新疆 2.64 0.58
38.00 12358 0
㈢ 哪位大俠知道中國棉花價格指數和國家棉花價格的區別例如328級棉,一個是19787元/噸,一個是19936元/噸
國家棉花價格指數(簡稱國棉A、B指數,即CNCotton A、B)是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對國內棉花及棉紡織企業實際成交價格和棉花企業的收購成本進行跟蹤匯總得出,可比較全面反映當日國內主要地區棉花平均成交價格水平,國棉A、B指數分別代表229級、328級皮棉內地市場成交均價。 中國棉花收購價格指數(簡稱S指數,即CNCotton S)代表國內棉花主產省(區)和部分半產區3級籽棉折皮棉收購價格的算術平均。
㈣ 棉花價格多少
現在市場上的棉花一斤在3至3.5元左右,新疆籽棉穩定在一斤3元左右。較去年而言,今年的棉花價格出現了轉機,一直走高,給棉農帶來了重大利好。
一、棉花價格多少錢一斤
目前內地價格在3-3.5元/斤 新疆籽棉價格穩定在6元/公斤
二、2018年棉花價格走勢分析
2016/17年度以來,國際棉價持續高位,因此2017/18年度棉花種植面積預計增加5%至3080萬公頃,棉花產量預計為2358萬噸,較上月調增46萬噸,同比增加82萬噸,主要原因是美棉產量調增20萬噸至400萬噸,同比增幅達8%。ICAC預計,2017/18年度美國棉花種植面積擴大12%至430萬公頃,平均單產下降3.7%至938公斤/公頃。
雖然目前的棉價給棉農帶來的收益不錯,棉農有能力在農葯和種子方面增加投入,這對提高棉花單產有利,但全球棉花供應的增加還要看天氣情況,這對棉價未來的走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因為出口國的棉花供應將集中增加。而下年度中國棉花進口很有可能明顯復甦,現在高等級儲備棉數量已經不多,而國內棉花產量卻遠遠跟不上需求。國外人士普遍認為,由於供需缺口擴大,到2018/19年度中國將需要進口超過220萬噸棉花,因此,即使2017/18年度全球增產棉價下跌空間也會有限。如果2018/19年度中國進口量達到220萬噸以上,將是2013/14年度以來的
㈤ 中國今年的棉花的價格定了嗎
本報訊在昨日召開的2008年棉花形勢分析會上,中國棉花協會副會長史建偉表示,2008年棉花產量會基本與2007年持平;紡織品出口會繼續增長;棉花供需仍然存在缺口;價格也還會上漲,不過漲幅不會很大。
史建偉介紹說,根據中國棉花協會調查,雖然2007年出現了不利天氣導致棉花減產,但實際產量仍然處於較高水平,早些時候的預測數字為750萬噸,但新疆統計部門最新公布的產量數字卻比協會的調查結果高出了30萬噸,因此預計2007年度全國棉花產量有望達到780萬噸。
從價格走勢來看,2007年高於上年,當前國內市場價格是近5年最高點,近階段將繼續下行。2006年度籽棉收購價格2.65元/斤,折皮棉12500—12600元/噸,2007年收購價格2.8元/斤比較合適,沒有很大風險。開秤地區4級棉達到3.0—3.1元/斤,風險太大,下游沒有持續接受這種高價格的能力。
史建偉認為,2008年棉花價格出現大漲的可能性不大,根本原因是需求不足,或者說多種因素導致下游市場承受能力大大下降,主要表現為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國家緊縮銀根、貸款利息增加、能源和勞動力成本增加。
㈥ 中國棉花主產地分別在哪裡地區
我國是棉花產量居世界首位的生產大國,棉花種植帶大致分布在北緯18度-46度,東經76度-124度之間,氣溫>=10度,產棉省市區22個,棉田面積在40萬公頃以上有7個(新疆,河南,江蘇,湖北,山東,河北,安徽);在10萬公頃以上的有4個(湖南,江西,四川,山西):其他的各省市只有較零星的種植。
從區域上劃分,主要有三大產棉區域,即新疆棉區、黃河流域棉區、長江流域棉區1、新疆棉區 主要包括新疆和甘肅地區,國內主要使用新疆棉。新疆產棉量約占我國棉產量的50%。
該區日照充足,氣候乾旱,雨量稀少,屬灌溉棉區;耕作制度為一年一熟,棉田集中,種植規模大,機械化程度較高;單產水平高,原棉色澤好,「三絲」含量相對於其他棉區低。
新疆棉區主要包括南疆和北疆。以前新疆棉花有含糖的問題,現在隨著品種的改良,含糖的情況比較少。但新疆棉花纖維強力低於黃河、長江流域棉區,主要是由於回潮率低。
(1)南疆(以天山為界): 光照時間長,氣溫南疆比北疆高,種植時間和採摘時間好。特點是白度好,長度好,一致性也好,而且馬克隆值好,主要是A--B2級,細度好,可紡40以上支紗,加工質量比內地好,回潮率低(標准在8.5%),由於氣溫高,棉花回潮率能達到6-7%左右,棉花都是在三級以上, 比北疆好。另外,我國唯一的長絨棉產區位於南疆阿克蘇,長絨棉纖維長度在36-37mm,僅次於埃及長絨棉,比美國皮馬棉要好。
(2)北疆:光照時間比南疆短,陰雨多,水量大,馬克隆值低於南疆,強力低,光澤白度比南疆低,以三級為主,水分高,可紡40s -60s紗。
2、黃河流域
黃河流域棉區目前是中國植棉面積較大的棉區,包括河北省(除長城以北)、山東省、河南省(不包括南陽、信陽兩個地區)、山西南部、陝西關中、甘肅隴南、江蘇、安徽兩省的淮河以北地區和北京、天津兩市的郊區。
黃河流域棉區日照較充足,熱量條件尚好,土壤肥力中等,年降水量適中,在正常年份下,纖維品質較好。但由於某些地區間作套種的配置不當,病蟲危害程度各異,加之有些年份後期的陰雨低溫寡照,造成年度間纖維品質不穩定。
山東、河北棉花相似,顏色好,光澤好,纖維長,短絨率低,強力好,比湖北高一個等級,馬克隆值小,可紡40支紗,但三絲多。
河南除南陽和信陽兩地外屬於套地種植,生產期短,棉花強力低,細度高,顏色沒有山東、河北的好,鋸齒加工短絨高,也可以紡40s。南陽和信陽地區不是套種,棉花品質與湖北棉花相似。
3、長江流域
長江流域棉區位於中亞熱帶濕潤區,商品棉生產主要集中在江蘇的沿海和沿江棉區,上海的長江口棉區、浙江的錢塘江口棉區、安徽的沿江棉區、江西的鄱陽湖棉區、湖南的洞庭湖棉區、湖北的江漢平原棉區,跨河南、湖北的南襄盆地棉區及四川盆地棉區等地。
其中產棉量比較大的是湖南、湖北。其棉花特點是成熟度好,馬克隆值偏大,纖維偏粗,80%以上的棉花馬克隆值在4以上,三絲少,短絨率比河南低,顏色發灰,可紡21支,32支紗。
㈦ 最近國內棉花價格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楊青最新完成的報告預計,受供求關系及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2007年國內棉花價格總體將穩中趨漲。
數據顯示,2006年我國棉花全年平均收購價格為627.07元,較上年上漲9.54%,但集中收購期平均價格同比有所下降,9-12月份新棉收購價格平均同比下降9.18%。從棉花現貨銷售價格看,全年呈下降走勢。1月份,棉花銷售價格為707.39元,12月份為626.47元,較年初下降12.92%,但全年平均價格比上年上漲4.00%。
報告綜合國內外棉花供求情況及國際棉價走勢判斷,2007年我國棉花價格總水平將穩中趨漲,出現劇烈波動的可能性較小。
一是2006/07年度國內棉花產量有較大幅度增加,供給壓力得到緩解,而2007/08年度產量再度增加存在一定難度。據部分主產省農業部門調查,新疆區2007年棉花種植面積可能下降3%,河北、安徽、江蘇等一些地方下降的幅度在7%-10%之間。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近期發布的預測數據顯示,2007/08年度中國棉花種植面積與上年基本持平,但由於單產由上年度每公頃1209公斤降至1155公斤,導致中國棉花產量將降至621萬噸。
二是紡織業保持快速發展,國內棉花需求量增加。近幾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都在20%以上,2006年盡管受歐美等對我國紡織品設限等因素的影響,但由於我國實行了紡織品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全年仍增長25.2%。預計2007年紡織品出口仍將有較高增長,國內棉花需求量將保持較大幅度增加。據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預測,中國紡織業2007/08年度將達到440萬噸,比上一年度增大18.92%,棉花產需缺口會進一步擴大。
三是國際市場棉花價格上漲直接影響國內棉花價格走勢。據美國農業部1月報告預計,2006/07年度全球棉花生產增長低於消費增幅,出口量大幅減少並低於進口需求,庫存繼續下降,這將對國際市場價格上升產生影響。同時,由於國際市場玉米、小麥等農產品供應偏緊,市場價格維持高位運行,由此可能導致種棉面積下降,帶動棉花價格走高。
報告同時強調,雖然各方面預計我國紡織品出口仍維持較高增長,具有拉升價格的一面,而人民幣升值趨勢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出口成本,擠壓企業利潤。據有關方面測算,人民幣每升值1%,棉紡織、毛紡織、服裝等行業利潤率分別下降3.19%、2.27%、6.18%。這勢必影響企業對棉花價格上漲的承受能力,構成對棉價上漲的制約,促使價格保持穩中略升態勢。
㈧ 棉花多少錢一斤
在全疆種棉大縣——瑪納斯縣眼下隨處可見的一道風景就是村邊路上穿梭的小四輪,一車車整裝的棉花載著棉農們一年的收成和希望。在一家扎花廠門前,正等待交售新棉的下橋三村種棉大戶張德成高興地給記者算了筆豐收賬。 瑪納斯縣下橋三村村民張德成:「我有500畝地,能產七、八十噸棉花,比往年都減產了,(但)價格都蠻多,在10塊幾毛錢、11塊錢左右,現在我已經賣了三十多噸棉花了,賣了30多萬塊錢吧。」 瑪納斯縣今年種植棉花12.5萬畝,總產將達十四萬噸。盡管受天氣影響產量比去年有所下降,但一路走高的棉價卻使瑪納斯棉農增收實現了新突破。 瑪納斯縣委常委李紹江:「今年棉花價格非常非常的異常,已經達到11塊錢,我們瑪納斯縣去年2009年棉花平均價格在5.86元,應該說每公斤籽棉凈增在4塊錢以上,這樣我們全縣的農民籽棉的凈收入就凈增了5億。」往年這個時候瑪納斯縣的各家扎花廠門前都是門庭若市,今年卻是冰火兩重天。記者在一家本地中型棉花收購企業看到,剛到正午廠子就已經冷清了下來。 瑪納斯縣新民扎花廠廠長朱環軍:「現在籽棉下了(收購價給)十幾塊錢,棉農都不賣了。」 由於棉價走高棉農惜售,加上采棉工短缺,大批棉花沒有採摘,往年這時候能收六千噸的籽棉,今年卻只收到了一半。而且更讓人的擔心的還有作為收購加工企業,棉花收購價格高,可加工之後的皮棉價格卻不見漲。 瑪納斯縣新民扎花廠廠長朱環軍:「不收吧,開扎花廠不收棉花咋做,收的話可能風險比較大,按目前這個狀況要賣的話就賠了。」 棉花價格的持續上漲使很多棉農對棉花價格仍持觀望態度,對可能出現的價格起伏他們也有著自己的打算。 10月25至26日,「穿越天山――新疆新十年」采訪團來到了澤普縣,一望無際的棉花地,吸引著記者了解新疆的棉花生產情況。 澤普縣縣委副書記、縣長玉買爾江買買提介紹,為了調整產業結構,澤普縣漸少了棉花的種植面積,目前全縣種植棉花10萬畝,由於今年天氣偏涼,棉花成熟期推後。 正在棉花地里拾棉花的阿恰古麗說,現在拾一公斤棉花1.5元,每天可拾花100多公斤,一天就可以掙150多元。 參考:南風金融網 http://www.nfinv.com/2010/1030/44136.html
㈨ 今年棉花的價格好不好
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最新完成的報告預計,受供求關系及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
,今年國內棉花價格總體將穩中趨漲,出現劇烈波動的可能性較小。
2007/08年度產量再度增加存在一定難度。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近期發布的預測數
據顯示,2007/08年度中國棉花種植面積與上年基本持平,但由於單產由上年度每公頃
1209公斤降至1155公斤,導致中國棉花產量將降至621萬噸。
紡織業保持快速發展,國內棉花需求量增加。2006年盡管受到了歐美等對我國紡織
品設限等因素的影響,但由於實行了紡織品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預計2007年紡織品出
口仍將有較高增長,國內棉花需求量將保持較大幅度增加。
國際市場棉花價格上漲直接影響國內棉花價格走勢。據美國農業部1月報告預計,
2006/07年度全球棉花生產增長低於消費增幅,出口量大幅減少並低於進口需求,這將
對國際市場價格上升產生影響。同時,由於國際市場玉米、小麥等農產品供應偏緊,市
場價格維持高位運行,由此可能導致種棉面積下降,帶動棉花價格走高。
此外,雖然各方面預計我國紡織品出口仍維持較高增長,具有拉升價格的一面,而
人民幣升值趨勢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出口成本,擠壓企業利潤,這勢必影響企業對棉
花價格上漲的承受能力,構成對棉價上漲的制約,促使價格保持穩中略升態勢。
㈩ 中國棉花市場
所謂"中國棉花市場"就是
"中國"的"棉花市場"范圍
或
"中國棉花"的"市場"范圍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