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國債價格較高

國債價格較高

發布時間:2021-06-15 06:16:22

1. 有一個問題不懂:國債的市場價格高於票面價格,買入還有什麼意義呢賣出又有誰會要呢

高於票面價格意思就是溢價,舉例就是花高於100元的價格去買100元面值的國債。如果國債的利率高,其利息收益能彌補溢價購買的虧損,還是有人買的;還是舉個例吧,某種國債票面利率6%,而面值是100元,即買入該國債一年,可得利息6元,但是市場價格賣到101元了,那麼我的收益還是5元,其收益率就是:收益5元除以成本101元等於4.95%;如果去存銀行定期一年,年利率是4%,存一百元一年得4元利息,收益率就是4%;兩者相對比,買國債的收益比存銀行劃算,所以買債券除了比價格還要看收益率的計算。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貝請註明出處 。

2. 為什麼利率極低表示債券價格極高

債券:現價 *(1+利息)=未來價格。未來價格是固定的,即發行時債券面值和利息之和,這個在發行的時候就已經確定的。因此現價和利息是反向相關的,現價,就是在流通中交易的價格。

如果利率比發行時低了很多,那麼價格自然會上升很多,這樣整個等式才能平衡。

不僅是債券,證券等投資品的價格和市場利率都是反向相關的。

3. 你好,我聽說如果國債價格升高,那麼政府的發債成本會降低,如何理解

其實要看發行成本是在哪一塊降低的,就我個人理解來說,100美元的國債的交易價格漲到了101美元的話,對於國債市場來說是需求會增大,需求增大會導致價格升高。從這個模型中來看,國債的價格已經高於其價值了,那麼美聯儲就會更有興趣認購,從而會選擇更高的代價。相對於美國政府來說,成本就降低了。

4. 為什麼利率低,債券價格高

你這個問法有幾種可能性存在。
通常情況下有利息的債權都會存在部分的利息。包含於價格之中。
特別是到期後歸還本息的更為明顯。
另一種可能就是購買債券時支付了部分的手續費。
最後一種可能就是本來債權就是溢價發行。
你好

5. 為什麼國債交易價會高於或低於面值

目前,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場內掛牌交易的所有國債品種均為附息記賬式國債,全部採取凈價交易方式。凈價交易與全價交易不同在於報價當中包含不包含國債應計利息。在全價交易方式下,國債價格中包含了國債持有者持有期國債時期內的應計利息,即國債價格是含息價格,這一價格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斷變化。而這一含息價格無疑會對投資者對市場當中所交易的國債的價值所進行研判產生一定的影響與干擾。
相反,國債在凈價交易方式之下,是把其成交價格與其應計的利息分解開來的,即國債的報價不再含有到目前為止其所含有的應計利息,它所反映的只是市場對該國債面值成交價格的波動情況,而其應計利息取決於國債賣出者持有該國債的實際天數,其應計利息額每天計算出來,並在國債交易完成時,另加在國債的成交價格之上,由國債的購買者支付給國債的出售者。這一不含利息的價格有利於真實反映國債價格的走勢,所以也更有利於投資者對該國債的投資判斷。
所以說,全價交易與凈價交易的主要區別就在於「凈價交易的成交價不含有該國債上次付息日至成交日期間的票面利息」,這部分票面利息被稱為應計利息,是上次付息日至結算日的天數與票面利率(註:需要除以360天換算成日利息率才行)的乘積,理論上,其凈價價格也就等於全價價格減去應計利息額的差額。
目前,凈價交易方式在國際債券市場上已被廣泛應用。在凈價交易方式下國債價格的波動體現了市場利率相對國債票面利率的變化情況,通過國債價格的變化,投資者就可以及時准確把握市場利率的波動情況,並以此為依據判斷投資的方向、衡量國債的投資價值,從而決定自己的操作。
國債凈價交易的成交價格隨著市場利率的變化而變動。一般來說,當市場利率低於票面利率時,成交價格會高於國債面值,其溢價的幅度由市場利率與國債票面利率之差所決定;當市場利率等於票面利率時,成交價格通常會等於國債面值;而當市場利率高於票面利率時,成交價格通常低於國債面值,其折價的幅度也由市場利率與國債票面利率之差所決定。投資者可以自己設計一下這兩者的利率水平進行相應的計算更可以看出在凈價交易的模式下,其價格變化的方向,以及變化的幅度。
對投資者來說,實行國債凈價交易至少有以下幾點好處:
1、國債實行凈價交易,能清楚地勾畫出國債交易中賣方的收益程度與買方所支付的成本,使雙方利益比較明確;
2、國債實行凈價交易,便於准確體現國債的實際價格,使投資者能對國債的市場價格作出及時、准確和更加直接的判斷;
3、國債實行凈價交易,可以更准確地體現國債作為利率產品的本質特徵;
4、國債實行凈價交易,有利於充分發揮國債作為其它投資工具基準的作用。

6. 為什麼國債成本價比買入價高

由於國債實行凈價委託,全價成交,成本價類型為攤薄持倉成本,成本價計算由成交金額還需再加上應計利息。

7. 為什麼國債成交扣款比當時委託的價格高的比較多

國債的交易方式是凈價交易全價結算,買入的時候會支付給上一持有人應得的利息,自己則享受在到息日前剩餘日期的利息。凈價交易是指在現券買賣時,以不含有自然增長應計利息的價格報價並成交的交易方式,全價結算是指將利息一起結算。例:某國債利率4%,計息日為每年的1月1日,甲在4月1日買入債券,其成本就應加上當日價格按照1%利率所結算出來的利息。如果在付息日前拋出,則享受買入日到賣出日內結算處的利息,如果到期付息,則享受扣除買入時支付的1%利率利息的剩餘利息,即3%利率計算得出的。

8. 國債利率為什麼有高有低哪種國債比較有投資價值

儲蓄來國債和憑證國債利率基本上源是高於相應期限的定期存款的利率,而且上述兩種國債一般在銀行發行,是老百姓最常見的國債品種;還有一種叫記賬式國債的,票面利率有高有低是因為各期債券在發行期間市場利率不同而造成的。市場利率是資本市場上資金交易的價格,隨著資金供給的變化而變化。
購買高或低利率的債券要參考購買時的經濟形式和所要購買的債券久期。經濟衰退時購買久期長和利率低的債券,因為通常宏觀經濟政策會作出加息決定,一旦市場利率超過債券票面利率,債券交易價格就會上升,以彌補債券持有人的損失同時獲利;經濟復甦和繁榮時購買利率高久期短的債券,因為市場利率往往下降,債券價格也會下降,只有通過高票息來彌補持有人損失和獲利。
記賬式債券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大的投資人,通常在證券交易所交易。
普通國債適合老年人和風險承受能力差的投資人。所以受眾不同各有各的投資價值。

9. 本國債券價格升高。

只能說你上述所說的那一段話的因果關系並不一定能成立。詳細解釋如下:本國債券價格升高,很多時候是表現為市場貨幣供給增多,這個關系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問題在於銀行並不能完全代表市場貨幣,並且錢也不一定是從銀行流到債券市場,關鍵是你把錢狹義的認為必須是存在銀行,但事實上錢除了可以在銀行體系流通外,還存在錢在實體中流通,也就是說錢從實體中流到債券市場也是能說得通的,也可以這樣總結來理解:由於貨幣供給增多,而實體中流通的貨幣流入銀行的量大於人們因購買債券流出銀行的量,導致債券價格因人們紛紛購買債券使得債券價格在上升,但銀行也沒有必要因吸取資金而提高利率。實際上你只關注從銀行流出情況,忽略了關注向銀行流入情況。

10. 國債怎麼會這么大波動

國債是低風險,低收益的投資品種;那個價格是滬深交易所上市交易價格,到期贖回還是按面值100元/張兌換,同時每年有票面固定的利息收益;投資者國債的主要是一些機構投資者,成交量也沒有股票基金大,你還可以看見有些國債就根本沒有交易。會出現買不到,或者賣不出去的現象,因此,為了套現,少量的投資者會極低的價格拋售,就會出現價格差值很大的情況,但絕對是少數,通常成交量也比較小,也可能是投資者的誤操作。另外一種是漲幅很大的時候,如果成交量極少,那麼也可以猜測是有人在對到,想出貨,或者也是意外,都有可能。只要成交量不是大,或者說在那個極端最高點、最低點的成交量不是太大,以及不是連續幾個交易日的,就無需去較真。

如果進入降息周期,某個國債的收益率高於市場利率,投資者是可以去追的,當國債價格上升到一定幅度,使其收益率降低到市場利率水平,通常的投資者是不會再去追的。因為國債的收益率與國債價格是相反的,國債價格越高,收益率就越低,就拿121元的國債來講,價格足夠高了,但到期贖回是按100元,那麼算上未來3年的利息收益,就大約10元左右,所以會倒虧,理性的投資者是不會去買的。

另外,說說你的「降息周期國債降,升息周期國債升」理解!拋開市場其他因素,可以把國債價格和市場利率的關系看為負相關,國債利率為固定利率,即國債存續期間利率不變。當市場利率下調時(降息周期),國債價格上升,因為此時國債利率不變,未來收益可期,且始終保持一致,無下調和減少的風險,受到投資者歡迎,買的人多了所以國債價格是上漲;當市場利率上調,國債價格反而是下跌,因為投資者可以拋掉舊的國債產品(因為是舊利率,即低利率)去投資新利率(即高利率)的產品獲得更高的利息收益,拋的人多了價格自然是下跌。

閱讀全文

與國債價格較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鼎譽融資租賃深圳 瀏覽:440
海航投資金控 瀏覽:469
澄西新榮股票 瀏覽:765
共青城乾和投資創始人 瀏覽:346
怎樣學做貸款這行業 瀏覽:778
現貨白銀投資k線 瀏覽:200
大陸期貨開戶不入金可以嗎 瀏覽:377
湖南信託官網 瀏覽:654
典典養車融資 瀏覽:132
郵政儲蓄銀行貸款解押 瀏覽:309
浙江國承信貴金屬賠償 瀏覽:555
外匯市場真正的起源 瀏覽:465
融資融卷套利 瀏覽:672
上海第八屆投資理財金融博覽會 瀏覽:209
融資需求圖表 瀏覽:537
414股票 瀏覽:762
雪松信託回應 瀏覽:567
股票大學軟體 瀏覽:53
兩市指數ETF基金投資 瀏覽:760
第二批科創板基金哪只好 瀏覽: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