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貿易戰人民幣到底升值還是貶值

貿易戰人民幣到底升值還是貶值

發布時間:2021-06-15 17:29:15

人民幣到底升值還是貶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近一年來,人民幣是以升值為主。

經濟學上講,可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依據:

第一,人民幣匯率自1994年以來已近10年沒有進行調整,而這10年中國經濟和國力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第二,90年代以來,一些權威的國際機構和貿易夥伴一直就認為人民幣存在不同程度的價值低估。

第三,按照國際經濟學的理論,外匯節余過多本身就表明外幣定價過高,本幣定價過低,本幣有升值壓力。

第四,從2001年以來,世界各主要貨幣包括東南亞國家的貨幣對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一直沒有調整,即人民幣實際上也跟隨美元對其他貨幣大幅度貶值。且不說90年代人民幣是不是過度貶值或定價過低,單說近年來其他國家的貨幣對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沒有動,僅此一條,就可以判斷人民幣對美元的價值有可能低估。

(三) 國際政治分析

人民幣匯率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國際政治問題。有學者特別指出,一些西方國家頻頻呼籲人民幣升值,背後還另有原因。有的是出於嫉妒,有的是為了轉移國內對當局的指責,有的則是為了爭取國內製造業的選票。如西方國家簡單地將人民幣幣值水平與其本國製造業的衰退聯系在一起,試圖強迫人民幣升值。造成美國就業機會減少的因素不是中國,而是全球化競爭的無形之手。國外鼓噪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一是人民幣匯率過低。有人提出應將人民幣匯率確定在1美元兌4.2元人民幣左右的水平。二是中國外匯儲備過高,中國入世以來,並沒有出現進口激增,相反貿易順差大幅增加。三是中國廉價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貨緊縮。有人認為,近年來,中國廉價產品大量出口導致日本和歐美通貨緊縮,中國應使人民幣升值,在世界經濟中擔負相應責任。

美國之所以施壓人民幣升值,是認為中國實行的「盯住美元匯率」政策,使美元貶值的積極效用沒能全面發揮,只是「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企業的出口競爭力,刺激了中國產品的出口」,尤其是2002年美元貶值的同時,美國外貿逆差卻創出了4352億美元的歷史峰值,對華貿易逆差達到1031億美元。實際上美國外貿逆差劇增的原因不在於中國的人民幣匯率政策本身,而是美國產業結構調整、對外直接投資擴大、個人消費支出的增長、以及美元貶值的J曲線效應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金融霸權作為軍事霸權和經濟霸權的延伸,美國憑借其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主導地位,隨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強制性地推行其政策,不斷獲取霸權利潤,維護其「金融霸權國」地位。美國通過美元貶值,既能減輕其外債負擔,每次美元大幅貶值都能使美國債務減少三分之一,又能刺激其產品的出口,還能轉嫁其各種經濟危機,成為其對其他國家進行剝削的主要形式。人民幣匯率之爭的根本目的,就是美國希望通過人民幣升值,阻礙中國商品大規模進入美國。施壓人民幣升值與美國對華反傾銷政策一起,構成了布希政府對華經貿政策調整的新內容。

近年來,關於「亞元」問題的討論已越來越熱,誰能成為未來亞元的主導,已變成一個日益敏感的話題。日本由於其經濟十年來的萎靡不振,日元充當亞洲貨幣主導的可能性在變小。而中國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已經逐漸成為亞洲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和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因此人民幣的價值日趨明顯,在中國周邊國家已經開始形成一個「人民幣地帶」,導致日本對此憂心忡忡。在2002年日本對華出現50億美元順差的背景下,日本財長鹽川正十郎提出議案,提請七國集團通過「與1985年針對日元的『廣場協議』類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幣升值,將全球壓制人民幣升值的聲浪推至頂峰,目的就在於想通過人民幣升值,打垮人民幣對日元的挑戰,確保日元的未來主導地位。

近年來,中國對外經濟摩擦日益加劇,但更多的還僅僅局限於微觀經濟摩擦。加入WTO以後,中國處於制度大調整階段,制度性因素在中國經濟發展中越來越受到關注。美日歐等國施壓人民幣升值,使得制度性經濟摩擦在中國對外經濟摩擦中的份額開始加重。

(四)人民幣升值的客觀作用

1、 加強經濟自循環的能力

當匯率變化反映了外幣的供求程度之後,企業和家庭就能及時調整其策略,更為有效地利用外幣。而且,如果國內企業長期藉助有利匯率帶來的成本優勢,通過出口低端產品賺取利潤越容易,國內企業投資於產品研發的動機就越小。這不利於國家的競爭力的長期發展。

2、 增加貨幣政策的自由度

為了維持人民幣對美元的固定匯率,人民銀行必須從市場中買入美元、投放人民幣。這使央行難以將貨幣供應控制在目標區間之內。為抵消外匯占款的影響,人民銀行必須進行所謂的「本外幣對沖操作」,即在買入美元的同時,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賣出政府債券或央行票據,從市場中回籠資金。適度擴大人民幣波動范圍能增加貨幣政策的自由度。

3、 與緩解目前「經濟過熱」的顧慮相一致

在固定匯率下,升值壓力會被轉化為通漲壓力——外匯占款導致貨幣供給量上升,帶來通漲壓力。而通過發放央行票據來回籠外匯占款的做法不具持久性,並將導致政府財務負擔的上升。擴大人民幣浮動范圍會緩解升值壓力向通漲壓力的轉換——人民幣升值會對國內價格形成向下的壓力,由於:1) 外匯占款減少導致貨幣供應量的減少;2) 貨幣升值將使進口價格降低,因此可能壓低國內價格。

人民幣升值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中央政府做出的決定,不會是因為某一個原因,除非這個原因的壓力大到讓政府無法迴避或阻擋。我覺得原因有三:
第一:化解各國以及各種資金對人民幣升值的期望和壓力;
第二:逐漸擺脫盯住美元的模式,為人民幣成為硬通貨做准備;
第三:藉此機會,縮小港幣和人民幣的匯率差,爭取達到1:1,然後,在適當時機下,人民幣、港幣和澳元將融合,形成單一貨幣。

人民幣實行的是盯住美元匯率制。人民幣近10年都處於升值趨勢中,人民幣升值是以人民幣匯率下降形式反映出來的,即1美元兌換的人民幣金額減少。1994年人民幣平均匯率為8.6212,1995年為8.3490,1996年為8.3143,到2003年為8.2770(國家統計局,2004),人民幣匯率近10年下降了4.1%。從2001年開始連續3年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在8.2770,2004年1—5月人民幣匯率累計平均仍為8.2770.2003年以來,人民幣再一次面臨升值壓力,國際上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美國、歐盟、日本等不斷施壓,希望迫使人民幣升值。國內外理論界也有人依據各種模型估算出人民幣「應升值的幅度」,高的估計達到50%以上,低的估計也有15%以上。

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來自中國經濟體系內部的動力以及外來的壓力。內部影響因素有國際收支、外匯儲備狀況、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狀況、經濟增長狀況和利率水平。從1994年至今,中國國際收支中的經常項目均為順差,中國的外匯儲備2002年達到2864億美元,比1994年增長了5.55倍。從人民幣購買力評價(PPP )看,中國的物價水平只相當於美國的21%(世界銀行,2002)。從通貨膨脹率差異看,美國自1998年以來的平均通貨膨脹率為2.23%,中國同期的平均通貨膨脹率(CPI )為-0.3%,比美國低2.53%。1978—200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 )年均增長9.3%。這25年間,我國的經濟增長無疑是世界上最快的。從中美兩國的利率差異看,中國同業銀行拆借利率2002年底為2.7%,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為1.25%。中國的短期利率比美國利率高1.5個百分點。在國內,人民幣存款利率也比美元存款利率高1.4個百分點。此外,2002年上半年開始,美元由強走弱,人民幣跟著美元一起貶值,和人民幣升值的趨勢相背離。在中國相對勞動生產率快速增長的情況下(1993—1999年中國製造業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至少比同期美國製造業高1.5個百分點),人民幣反而隨著美元貶值,使得貿易逆差國的貿易逆差越來越大,這些都構成了人民幣升值的外部壓力。

❷ 中美貿易戰真的打起來,人民幣會貶值嗎

會貶值,而且已經開始了

❸ 貿易戰一打,人民幣會貶值嗎

當然會,你可以自己去看看現在的匯率,已經貶值的很厲害了,當然了,美元也貶值的很厲害

❹ 貿易戰真的打響後,人民幣是升值還是貶值

嘻嘻,人民幣一定是最堅挺的那個毋庸置疑的
堅挺看你怎麼理解了
對國內的話,會相應貶值一些,可以刺激國內的消費
對國外的話,就是升值,之前人民幣就已經升職了不少,不是中國這邊壓著,恐怕和美元匯率早就變成五點幾:1了
不論是升值還是貶值,數字大幅度波動,對中國沒任何好處,因為其中可靠操作性很大,風險也大

❺ 人民幣到底是要升值還是要貶值

對外升值,對內貶值。這兩件事的原因是一樣的。
首先,我國有大量的對外貿易順差,這樣我國的銀行體系會收到大量的美元貨款,同時要把相應數量的人民幣投放到國內。這樣,我國的外匯儲備越來越多,使人民幣有升值的壓力。
同時,人民幣被投放到國內,導致國內貨幣供給增加,使物價上漲。

只要我國要保持匯率不變,就要不斷把美元貨款吸收到銀行,並且放出人民幣到國內,導致通貨膨脹。這是由美國的寬松貨幣政策輸入的通貨膨脹。但是,如果使人民幣升值,就會使出口貿易受到打擊,影響經濟增長。

無論怎樣,人民幣都是要對外升值的,只是早晚快慢的問題。不然我國的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將越來越嚴重。

❻ 怎麼看人民幣到底是的升值還是貶值

人民幣升值是指人民幣兌換外幣數量增多了。人民幣升值一般是指為了抵禦外匯沖擊,制止通貨膨脹所採取的措施,因為如果外匯太多,就會給人民幣流通市場造成流動性過剩的壓力,將可能引起國內的通貨膨脹。
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發展影響較大,直接帶來的結果就是中國出口產品競爭能力下降,因為人民幣升值,賣到國外的產品價值就增加了,購買成本就高了,從而就引發了國內的經濟不景氣,在這個問題上,日本是有血的教訓的,在1983年,未來遏制廉價的日本貨物出口狂潮,美國,法國,德國,英國的財政首腦逼迫日元升值30個百分點,成為日本經濟衰退的罪魁禍首。
而人民幣貶值將在國內引起物價上漲現象,但是由於人民幣貶值在一定條件下能刺激生產,並且降低本國商品在國外的價格,有利於擴大出口和減少進口。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有許多國家反而把貨幣
貶值作為低於經濟危機,刺激經濟發展的一種手段。
對老百姓來說肯定是升值好,升值就代表國際購買力上升,您一百塊的東西能買的東西更多,貶值的話雖然有利於企業出口,但短期內對我們是不利的,最近人民幣波動很多企業都要漲價,而我們的工資卻沒有收到貶值影響而提高,我們原來的工資買的東西比以前更少了。

❼ 中美貿易戰,人民幣會貶值

匯率是第二波戰斗。現在還沒開始呢。現在是第一波戰斗貿易戰。

❽ 經濟危機後中國人民幣將是升值還是貶值

在世界金融危機中,人民幣不但沒有貶值反而有了一定程度的升值。
第一,人民幣不貶值的保證確實有利於亞洲經濟。
前些日子有人聽膩了中國政府關於「人民幣不貶值」對穩定亞洲市場做出貢獻的話,斥之為「政治宣傳」、「往臉上貼金」。這回不過「演習」一 場,還沒有玩兒真的呢,亞洲市場就來個「滿堂紅」,證明了中國人誇自己 還是得有道理的。亞洲各國在虛驚之後也應該知道感激中國了。
第二,面對當前的經濟困難,將「人民幣貶值」確實是中國領導人手中的可能選擇之一。關鍵是「人民幣貶值」帶來的利多還是弊多。
要權衡利弊,首先要分析中國面臨的經濟困難。
總體來說,中國經濟主要問題是生產過剩、通貨緊縮、出口下降、資金流失。前兩者是國內市場問題,與匯率沒有直接聯系。後兩者應該是影響匯率的主要原因。
從理論上講,兩種貨幣的匯率是兩個經濟體之間的貿易狀況決定的。貿易平衡,匯率就會穩定。貿易不平衡,順差的一方貨幣升值,逆差的一方貨幣貶值。所以如果只看書本,對美貿易連年巨額順差的人民幣早就應該升值了。但實際上由於中美貿易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貿易(中美雙方都對美國對華出口設置了各種限制,才導致雙方貿易的嚴重不平衡),更由於美元是世界性存儲貨幣,所以雙方貨幣的匯率受到多重因素的牽制,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國的全球貿易和資金進出的平衡。從去年第四季度起中國出口增長大幅度下降,甚至呈負增長。外匯流失也十分嚴重。去年外貿順差、引進投資共七百多億美元,外匯存底不過才增加了四、五十億,其中主要部分還是去年十月前後開始打擊騙匯、追回逃往境外的外匯之後才增加的。除去還債的二百多億,流失外匯估計可能多達四百億美元。
如果人民幣貶值,人們希望占國民經濟三分之一以上的出口產業會獲得新的競爭力,資金的外流也會因此逐漸停止。這是「人民幣貶值」的所謂「利」。但是如果仔細分析,這種想法未必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巴西「真錢 」貶值的根本原因是外債太多、特別是短期外債太多,超過外匯儲備總額,不貶值就會「破產」。而中國的外匯存底遠遠超過短期外債(約二、三百億美元上下),與外債總額大體相當,而且外貿繼續有幾百億的順差。如果看 一下去年中國外貿總體情況就會發現,對歐美的出口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有驚人增長(百分之十五到二十六),以致於美國貿易代表驚呼「這樣下去會成為嚴重政治問題」。下降的是對亞洲國家、特別是對日本的出口。但日元已經回升到亞洲金融風暴以前的水平。至於亞洲其他國家的匯率,人民幣還沒有真貶值,就一個個搶著先貶。所以
至於資金外流,看巴西就知道,你死守匯率時,還有一部分人有信心不撤資。一旦匯率棄守,誰逃得慢誰吃虧。巴西「真錢」的利率已經升到將近百分比五十,資金還是留不住。而中國去年年底才剛剛降了利率,說明中國資金外流的勢頭已經開始回落。

既然人民幣貶值不會刺激出口、阻滯資金外流,那麼對國內經濟是否會有影響呢?這樣理論上可能會在國內市場上減少進口貨的競爭力。但這是以亞洲其他國家的貨幣不跟進為前提的。而更大的可能是因人民幣貶值而影響投資者信心,使得中國經濟最有活力的那部分:私人投資和三資企業萎縮,直接影響就業,加劇通貨緊縮。

閱讀全文

與貿易戰人民幣到底升值還是貶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信託名門 瀏覽:711
主要的融資模式有哪些 瀏覽:675
2013年貓郵票價格 瀏覽:317
上海仟家信貴金屬 瀏覽:319
戰略投資家 瀏覽:760
杭金投理財 瀏覽:968
融資租賃內控 瀏覽:331
基金一般投資回報率是多少合適 瀏覽:189
非公開發行價格和現價 瀏覽:517
440葡幣多少人民幣 瀏覽:763
7月25日外匯牌價 瀏覽:811
中國銀行貸款還款日期怎麼算的 瀏覽:816
杭州鴻升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398
互金爆雷投資者 瀏覽:110
皓月譽金黃金328 瀏覽:576
基金從業資質咨詢電話 瀏覽:934
普陀山股票代碼 瀏覽:385
頂點軟體股票代碼 瀏覽:998
買股票時機 瀏覽:861
10年沱牌酒價格表 瀏覽: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