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80年石油價格表

80年石油價格表

發布時間:2021-06-16 12:08:00

❶ 有誰知道1980年到2000年的國際石油價格

國際石油價格漲落變化非常之大,從1945-1973年僅1~2.5美元/桶,到1979年的15美元左右最高漲到了1981年的2月的每桶39美元,1986年又降至13美元,90年海灣戰爭是油價上漲到30美元/桶左右,90年代後期有在十幾美元左右的水平上下徘徊,從1999年1月的每桶10美元左右上漲到了2000年11月的每桶近31美元,12月份價格有所回落。

❷ 歷史石油價格走勢

石油被稱為「黑色金子」, 是不可再生能源,全球存量日益減少,但需求卻日益增高,加上重大歷史事件對石油價格的影響,造成自2002年以來石油國際價格持續走高,最高時達到70美元/桶。由於價廉物美的替代石油產品沒有突破,需求這一推動力不可逆轉,預計將來石油價格將繼續走高,並有越來越高的趨勢,將長期保持50-60美元/桶,甚至更高水平。預計人類以石油為主的能源消耗模式還將持續50-80年,之後逐漸被替代能源取代。
從歷史上看,2002年前石油價格主要是受短暫重大歷史事件影響的,價格起伏非常大。但2002年後,影響價格的因素是需求和事件共同作用,且主要是需求和供應之間的矛盾。當然,將來與主要石油供應國相聯系的重大事件,勢必也會造成石油價格大起大落,石油這根「經濟神經」會 依然敏感。
再來看看「黃色金子」黃金的價格走勢,有意思的是從2002年開始黃金價格也開始持續走高,與石油價格趨勢一致。同樣說明,全球經濟發展造成持續的需求是價格上升的主因。但是,黃金價格走勢相對平穩的多,說明全球事件對黃金價格影響不大,沒有石油如此敏感。
其實,石油、黃金、煤炭、礦石等礦產資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其全球價格持續增加是一種必然現象。畢竟,發達國家是少數,發展中國家是多數,他們的發展需要大量自然資源。由此可見,中國、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亞等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建設要比發達國家的建設過程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全球資源競爭也比以往更加激烈。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06/09/the_chart_of_oil_price_from_1970_to_2006.html

❸ 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兩次石油價格飛漲曾引起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經濟停滯和危機但為什麼近年的石油價格

70-80年代中, 兩次石油危機。這一時期, 國際石油市場供需狀況開始發生逆轉, 石油價格不斷攀升升。一方面, 主要石油消費國消費量日益上升, 但由於國內儲量有限, 生產很難有較大突破, 從
而造成供不應求, 需要從國際石油市場上進口石油,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已逐步由石油凈出口國變為石油凈進口國另一方面, 由於中東主要石油生產國反對美國等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中東政策, 自1973年開始兩次對這些國家採取「 石油禁運」 政策,從而導致國際石油市場價格的兩次大幅度攀升。兒大石油市場的價格都比前一時期明顯提高。1973一1979年, 每桶石油價格都提高到10美元以上,1979一1985年進一步提高到接近或超過30美元的水平。
近年來美國等西方國家放寬了對能源產業的限制,採取了多項措施鼓勵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如對乙醇的大力利用和開發。近年來,美國燃料乙醇加速發展,美國乙醇汽油消費總量已超過汽油消費總量的20%,全美玉米產量有12%用於生產燃料乙醇。加上現有的完備的石油戰略體系使得西方國家對中東石油的依賴性不如以前。同時中東也接收到了以前的教訓,意識到了石油上漲會迫使主要消費國減少石油的出口。所以說這是雙方共贏的一個局面

我國從1993年成為石油進口國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進口量的不斷增長,越來越受到國際石油市場的波動和影響。盡管尚未有遭遇大規模的石油危機,但供需矛盾日益加劇下高漲的油價與石油緊缺依然對我國生產生活以及經濟發展造成了不少影響,具體體現為:
1.石油短缺對工業與經濟的影響重大
石油作為用途廣泛的重要工業和化工原料,其戰略價值和經濟價值對於國家
經濟發展異常重要。目前我國已進入重工業化階段,與20世紀90年代初相比,
經濟增長對能源和石油的依賴度明顯增加。2003年我國經濟增長的能源消費彈
性系數比1991年提高了接近2倍;2003年我國石油消費比重達到22.7%比1991
年高5.6個百分點;2003年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35%。嚴重石油供應短缺一旦發
生,將會對我國經濟和生產造成重大影響。
2.國際石油價格上漲導致國內生產成本上升並可能會形成通貨膨脹作為工業社會的基礎性燃料與原材料,石油構成了工業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石油價格的上漲伴隨著生產成本向消費成本的轉移,全社會物價水平就會提高,會加速通貨膨脹的形成。我國單位GDP的能耗本來就高於其他國家,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將使我國承受更大的通貨膨脹壓力。只考慮油價因素,石油價格從30美元漲至60美元,CPI將上漲1.8個百分點,如果考慮我國國內石油價格與國際原油價格調整的不同步,上一次石油價格上漲也需要消化,那麼,國內物價的上升或許會更多。
3.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將影響我國的國際收支平衡
在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逐漸提高的前提下,國際原油價格的持續上漲將打破
我國原有的貿易平衡。2004年,我國為石油價格上漲多支付了200億美元,而
當年的貿易順差總額為320億美元,如果不考慮為高價石油所支付的更多外匯
2004年的貿易順差能夠達到520億美元2003年我國進口石油約9100萬噸。而
當年的平均油價每桶29.6美元,即使進口保持1億噸的水平,我國僅為高油價
支付需要200億美元。總之,在世界經濟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國際原油價格上漲
可能使我國國際收支出現逆差。
4.改變居民消費結構,抑制居民消費
石油價格越高,產品成本越大,價格也隨之提高,這將阻礙原有消費需求的擴大,新的消費需求熱點形成也將受阻。其中最為典型的是汽車消費,油價升高使得居民購車的意願受到壓抑,許多人擔心買得起車,養不起車,因而選擇持幣觀望。高油價也會改變大眾的住房消費模式,但隨著油價的不斷上揚,房子和工作地點間的距離成為必須考慮的問題。旅遊業也因於油價持續上漲帶來航空、長途汽車等交通費用的上升而增加成本,進而影響到部分消費者的旅遊需求。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石油儲備的效益,不僅僅體現在對石油價格的平抑作用上,更應體現在對國民經濟和生產間接和潛在損失的彌補作用上。

❹ 從1999年開始至今中國歷年的石油價格有圖表更好

世界歷來年國際市場主要源原油現貨平均價格統計(1999--2003)
2003年12月31日採集
年份 WTI 布倫特 迪拜 米納斯 塔皮斯 辛塔 大慶 勝利
1999 19.38 18.06 17.38 17.97 19.02 17.54 17.90 16.80
2000 30.50 28.63 26.36 28.97 29.95 28.29 28.97 28.88
2001 25.89 24.45 22.77 24.10 25.35 23.23 24.02 22.22
2002 26.10 25.01 23.73 25.68 25.72 24.67 25.50 23.78
2003 31.06 28.83 26.78 27.00 27.13 26.33 27.02 25.54

❺ 請問哪裡可以找到70年代至今的國際原油價格表

1972年原油價格大約為$3.00/桶,但是到了1974年,原油價格上漲了四倍之多達到$12.00。中東戰爭始於1973年10月5日敘利亞和埃及對以色列的襲擊。美國和許多西方國家表達了對以色列的支持。因為這個原因,一些阿拉伯出口國對那些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實施了禁運。阿拉伯國家削減了500萬桶/天的產量。其中100桶由其他國家增加的產量所抵消。削減的400萬桶/天的產量一直延續到1974年3月,代表了世界產量的7%。

如果還有對石油價格控制權從美國轉移到OPEC的懷疑,那麼在阿拉伯實施了石油禁運後便徹底消除了。原油價格在短短六個月之間上漲了400%,油價對石油供應的敏感程度是顯而易見的。

從1974年-1978年世界原油價格相對變動得比較平緩,價格從$12.21上漲到$13.55/桶。經過通漲調整的原油價格在這段時期保持穩定。

兩伊危機:

伊朗和伊拉克危機導致了1979-1980新一輪的原油價格上漲。1978年11月-1979年6月伊朗革命導致了了每天200萬-250萬桶原油產量的減少。1980年兩伊戰爭直接導致了伊拉克原油生產削減了270萬桶/天、伊朗減少了60萬桶/天。與這兩次事件相聯系,原油價格從1978年的$14/桶上漲到1981年的$35/桶。

美國油價控制-失敗的政策?

如果不是因為美國在戰後的能源政策,這一時期的油價上漲幅度可能會小很多。美國對在國內生產的原油實施價格控制以期減輕1973-1974期間油價上漲的沖擊。一個顯然的結果是美國消費者對進口原油比對國內生產的原油多支付48美分。而美國國內的生產商則減少了相應的收入。

政策達到目的了嗎?短期內由1973-1974原油價格高漲所造成的衰退減輕了。然而,它造成了其他影響。如果美國沒有實施價格控制,那麼國內的勘探和生產會大幅度地提高。並且原油高價將會抑制消費者的需求:汽車將會提高單位油耗的英里數,房子和商業建築會降低對用油的依靠,工業生產將會提高它們的能源利用率。如果是這樣,在1979-1980,美國會降低對原油進口的依賴,由兩伊戰爭引起的原油供應的短缺對價格的影響也會大大減輕。

OPEC調控原油價格的失敗

OPEC很少能夠對價格實施有效控制。經常出現某一OPEC成員國違反協議的情況,而協議的基本要求是執行成員國的生產限額。1979-1980,面對不斷高漲的原油價格,沙烏地阿拉伯石油部長不斷對其他OPEC成員國提出警告,高油價將抑制對原油的需求。他的警告被當成了耳邊風。日益高漲的油價在消費者中導致了若干反應:油絕緣裝置在新房子中的應用、舊式房子提高了對油的絕緣、許多工業生產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以及汽車提高了單位油耗的英里數。這些因素加上全球經濟衰退對需求的影響導致了原油價格的下跌。對OPEC不幸的是,衰退是暫時的,但是當石油價格降低,沒有人匆忙地去移除房屋中的絕緣裝置、沒有人去替換高利用率的裝備,許多對原油價格上漲的應對措施都是永久性的。

1986年12月OPEC設置的$18/桶的目標價格馬上就在1987年1月被打破了。油價繼續保持疲弱。隨著1990年伊拉克對科威特的入侵,油價曾出現上漲,但是在戰爭結束後,油價進入了穩定的下降期,直到1994年以通漲調整的油價到達了自1973年以來的最低點。

價格循環出現了,隨著美國經濟的強勁和亞太地區經濟的繁榮,從1990-1997世界對原油的消費增長了620萬桶/天,亞洲幾乎增長了30萬桶/天,從而推動了原油價格的恢復。

原油價格的上漲因為OPEC對亞洲金融危機所造成的沖擊的低估和忽視而突然停止。1997年12月開始,OPEC逐漸把它們的限額從提高250萬桶/天到1998年1月1日的275萬桶/天。亞洲經濟出現停滯,1998年亞太地區石油消費量自1982年以來首度出現下降。低消費量和OPEC的高產量促使價格呈螺旋型回落。作為回應,4月,OPEC削減了125萬桶/天的限額,7月繼續削減了133.5萬桶/天。然而至1998年12月,價格繼續回落。OPEC於1999年4月繼續削減171.9萬桶/天的限額,才使得價格出現回升。

❻ 中國80年代油價是多少

2\3毛一升。我們家離市區100多里地,坐車才7毛

❼ 80-90-2000年的原油價格

不考慮通貨膨來脹因素,1980國際原油平均源價格25美元/桶,1990國際原油平均價格20美元/桶,2000至今國際原油價格由20美元/桶左右逐年上升到今年最高達到將近148美元/桶,然後暴跌至今為38美元/桶.

謝謝

❽ 20世紀80年代的油價大震盪

從1981年起,國際油價連續5年大幅下降。隨後,1986年又發生了席捲整個西方世界的「油價戰」,引起國際原油價格的暴跌。
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石油供應前景不明和油價的大幅上漲,都使西方石油工業的發展趨勢和基本結構發生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變化。西方主要國家能源消費的增速開始大大降低,從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進口的石油減少了。
進入80年代以後,隨著西方世界1980—1982年嚴重的周期性經濟危機的爆發,西方世界能源需求由增長遲緩變為負增長,其中石油需求量的下降幅度尤大。接著,整個西方石油工業,從上游的油氣資源勘探和開采,到下游的儲運、煉制和銷售,迅速陷入一場全面的和嚴重的生產能力過剩的危機之中。在國際市場上,石油由供不應求和被瘋狂搶購變為銷售困難,油價由暴漲轉為跌落,競爭激烈,生產大幅度下降。從1979年到1983年,世界市場日消費量減少590萬桶(1桶=0.16立方米),從5160萬桶降至4570萬桶,向OPEC提出的石油需求量比1979年降低了43%。
面對油價下跌和市場份額縮小,OPEC在1983年第67屆特別會議上,將原油的官價下調至每桶29美元,並決定「限產保價」。規定最高日產量1800萬桶(1979年最高日產3100萬桶),並規定每個成員國的限額。由於OPEC內部分歧較大,考慮到其他成員國減產的難度,而讓沙烏地阿拉伯承擔「浮動產油國」的角色。OPEC試圖通過「限產保價」來等待世界石油需求重新增加和油價回升,但此舉卻使其石油產量和市場份額不斷下降。到1985年,其日產量已降至1847萬桶,市場份額也從1979年的47.8%降至30.1%。
1985年12月,OPEC第76屆部長級會議正式宣布以「減價保產」爭奪市場份額來取代過去的「限產保價」政策,國際石油市場由此出現了大混亂,導致1986年的「油價戰」和油價暴跌。1985年12月9—12日的三天內,布倫特原油價格每桶下降5美元。到1986年1月20日,布倫特原油價格下降到每桶僅19.5美元,這是自1980年以來該油價首次跌破20美元。2月18日,倫敦現貨石油市場交易活動完全停止。3月4日,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價格跌到每桶11.98美元。7月23日,國際石油價格已跌破每桶10美元大關。同日布倫特原油價格下跌到每桶只有8.5美元。而7月30日,在地中海裝上油輪的沙烏地阿拉伯輕質油價格每桶只有6.8美元。油價由1985年11月的31.75美元/桶,降至1986年4月的10美元/桶,降幅達70%。至此,油價基本上跌至谷底。
此後,經過一系列的會議,到1986年10月,OPEC基本就產量問題達成協議,並提出恢復OPEC官價。就在第79屆部長級會議結束後的1986年10月29日晚,擔任沙烏地阿拉伯石油部長25年之久的風雲人物亞馬尼被宣布解職,他的解職也宣告了據稱是由他所發起的這場油價大戰落下了帷幕。
1986年12月10—20日,OPEC第80屆部長會議決定,從1987年1月1日起,OPEC的「參考價格」為每桶18美元;1987年上半年,不包括伊拉克在內的OPEC 12個成員國的石油產量限額為每天1580萬桶。會議改變了1985年「限價保產」的政策,又回到「限產保價」的老路上來,只不過其油價是每桶18美元,比一年前低了10美元。到此「價格戰」基本結束。
這次油價大震盪給石油生產國和石油消費國都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對其後的國際石油形勢帶來了重大的影響。此後,各西方主要石油公司紛紛提出了新的發展戰略,以適應新的市場形勢。新戰略的主要內容體現為以下幾方面:
(1)重新突出強調要堅持「一體化」體系。
盡管各西方主要石油公司在歷史上一直是「垂直一體化」的石油公司,但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曾一度不再多談這一問題,而且在80年代初還曾出現過要實行「非一體化」的說法。經過1986年油價暴跌之後,各公司又重新提出要堅持「一體化」,以確保公司的業務平衡和財務穩定。
(2)在油價低落和競爭加劇的形勢下,各大公司紛紛強調實施「最優原則」。
BP石油公司在1988年和1989年春就曾反復強調,它的「基本哲學」是「最優選擇」,即「把力量集中在我們擅長的事情上,進行投資使它變成更好」,「關閉或賣掉」不合這一「標準的業務」,決不「充當二流角色」。
(3)堅持把取得新的油氣資源放在壓倒一切的首要地位。
在低油價的條件下,仍大力進行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同時,強調對已有的油氣資源的開采補償率。
1986年和1988年油價大幅度下跌後,各西方主要石油公司的上游業務利潤也急劇下降,但各公司依然強調上游業務的重要性。1988年殼牌集團的石油投資達81億美元,其中用於上游部分的佔64%。埃克森公司1987年宣布「同其他石油公司一樣,找到新的合理價格的油氣供應已經成為一項壓倒一切的目標」。
(4)大力加強兼並和收購活動。
為了解決儲量緊急和勘探無重大突破並且費用日益困難的問題,兼並和收購也成為各西方主要石油公司取得新的油氣資源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其地位已不亞於甚至超過勘探所獲資源。

❾ 80年代的世界原油價格大概是多少

1972年原油價格大約為$3.00/桶,但是到了1974年, 原油價格上漲了四倍之多達到$12.00。 中東戰爭始於1973年10月5日敘利亞和埃及對以色列的襲擊。 美國和許多西方國家表達了對以色列的支持。因為這個原因, 一些阿拉伯出口國對那些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實施了禁運。 阿拉伯國家削減了500萬桶/天的產量。 其中100桶由其他國家增加的產量所抵消。削減的400萬桶/ 天的產量一直延續到1974年3月,代表了世界產量的7%。 如果還有對石油價格控制權從美國轉移到OPEC的懷疑, 那麼在阿拉伯實施了石油禁運後便徹底消除了。 原油價格在短短六個月之間上漲了400%, 油價對石油供應的敏感程度是顯而易見的。 從1974年-1978年世界原油價格相對變動得比較平緩, 價格從$12.21上漲到$13.55/桶。 經過通漲調整的原油價格在這段時期保持穩定。 兩伊危機: 伊朗和伊拉克危機導致了1979- 1980新一輪的原油價格上漲。1978年11月- 1979年6月伊朗革命導致了了每天200萬- 250萬桶原油產量的減少。 1980年兩伊戰爭直接導致了伊拉克原油生產削減了270萬桶/ 天、伊朗減少了60萬桶/天。與這兩次事件相聯系, 原油價格從1978年的$14/桶上漲到1981年的$35/ 桶。 美國油價控制-失敗的政策? 如果不是因為美國在戰後的能源政策, 這一時期的油價上漲幅度可能會小很多。 美國對在國內生產的原油實施價格控制以期減輕1973- 1974期間油價上漲的沖擊。 一個顯然的結果是美國消費者對進口原油比對國內生產的原油多支付 48美分。而美國國內的生產商則減少了相應的收入。 政策達到目的了嗎?短期內由1973- 1974原油價格高漲所造成的衰退減輕了。然而, 它造成了其他影響。如果美國沒有實施價格控制, 那麼國內的勘探和生產會大幅度地提高。 並且原油高價將會抑制消費者的需求: 汽車將會提高單位油耗的英里數, 房子和商業建築會降低對用油的依靠, 工業生產將會提高它們的能源利用率。如果是這樣,在1979- 1980,美國會降低對原油進口的依賴, 由兩伊戰爭引起的原油供應的短缺對價格的影響也會大大減輕。 OPEC調控原油價格的失敗 OPEC很少能夠對價格實施有效控制。 經常出現某一OPEC成員國違反協議的情況, 而協議的基本要求是執行成員國的生產限額。1979-1980, 面對不斷高漲的原油價格, 沙烏地阿拉伯石油部長不斷對其他OPEC成員國提出警告, 高油價將抑制對原油的需求。他的警告被當成了耳邊風。 日益高漲的油價在消費者中導致了若干反應: 油絕緣裝置在新房子中的應用、舊式房子提高了對油的絕緣、 許多工業生產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以及汽車提高了單位油耗的英里數。 這些因素加上全球經濟衰退對需求的影響導致了原油價格的下跌。 對OPEC不幸的是,衰退是暫時的,但是當石油價格降低, 沒有人匆忙地去移除房屋中的絕緣裝置、 沒有人去替換高利用率的裝備, 許多對原油價格上漲的應對措施都是永久性的。 1986年12月OPEC設置的$18/ 桶的目標價格馬上就在1987年1月被打破了。 油價繼續保持疲弱。隨著1990年伊拉克對科威特的入侵, 油價曾出現上漲,但是在戰爭結束後,油價進入了穩定的下降期, 直到1994年以通漲調整的油價到達了自1973年以來的最低點 。 價格循環出現了,隨著美國經濟的強勁和亞太地區經濟的繁榮, 從1990-1997世界對原油的消費增長了620萬桶/天, 亞洲幾乎增長了30萬桶/天,從而推動了原油價格的恢復。 原油價格的上漲因為OPEC對亞洲金融危機所造成的沖擊的低估和 忽視而突然停止。1997年12月開始, OPEC逐漸把它們的限額從提高250萬桶/ 天到1998年1月1日的275萬桶/天。亞洲經濟出現停滯, 1998年亞太地區石油消費量自1982年以來首度出現下降。 低消費量和OPEC的高產量促使價格呈螺旋型回落。作為回應, 4月,OPEC削減了125萬桶/天的限額, 7月繼續削減了133.5萬桶/天。然而至1998年12月, 價格繼續回落。OPEC於1999年4月繼續削減171. 9萬桶/天的限額,才使得價格出現回升。 參考資料: http://www.esunny.com.cn/ admin/Article/htm/present/ 135009280/1026-26@2004-10-19. asp

閱讀全文

與80年石油價格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7000皮索和人民幣 瀏覽:943
理財工具數據 瀏覽:295
公司理財第九版課後答案英文版 瀏覽:820
關於期貨交易市場 瀏覽:389
一枚日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784
個人理財產品可靠嗎 瀏覽:180
公司理財第九版課後習題答案 瀏覽:397
摩拜如何融資的 瀏覽:263
庄河股票開戶 瀏覽:664
恩威股票 瀏覽:711
黃金頭條app 瀏覽:248
美元對人民幣一年最近走勢圖 瀏覽:800
外匯不可結匯 瀏覽:777
外匯領航者之路 瀏覽:229
金城集團投資款能拿回多少 瀏覽:560
國外p2p投資 瀏覽:422
數據挖掘貸款 瀏覽:963
瀘州工業投資集團評級報告 瀏覽:158
東莞旺金投資 瀏覽:133
美元和美金對人民幣的匯率是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