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郎咸平書中價格等式
設這本科技書為x元,由題意可得,
x+1.49=18.31,
x=18.31-1.49,
x=16.82;
答:這本科技書16.82元.
B. 郎咸平說國際炒家控制石油和糧食價格是不真的啊,那些人是誰有那麼厲害嗎
郎教授說的有些誇張了!我幾乎瀏覽過他所有的博客文章!感覺他的觀點的確有些偏執!他是一位民族主義經濟學家!既然戴上了民族主義的帽子!那麼觀點不免會有失偏頗!在談論我國經濟的時候!他一直在強調外國的資本主義威脅!就像香港的鳳凰衛視軍事評論家馬鼎盛說戰爭馬上就要開始一樣!有點過份!不過我記得有一篇關於製造業6+1整合的文章給我的印象很深!很好!
C. 郎咸平問題,郎感平說有一期節目是說美國有四大糧倉,說他們怎麼控制玉米糧食的,他們用世界上%40的
就是那個ABCD 吧
觀看地址:
http://v.youku.com/v_playlist/f5179966o1p78.html
選摘:為什麼我國的大豆產量十分豐富卻需要進口洋大豆呢?這一切都要從幾年前的大豆危機說起。幾年前我國開放了大豆進口,美國的優良大豆由於其價廉質好迅速地取代了我國傳統的東北黃金大豆。
大豆危機:03年美國農業部說由於「天氣原因」美國大豆庫存量將降低,於此同時美國金融炒家迅速建倉,大豆價格被迅速提升從而波及到中國的大豆壓榨工廠,造成其大量破產,有以高價買進大豆的企業之後遭美國炒家的做空,價格下調後,虧損嚴重。
大豆危機和我國鋼材危機性質幾乎一模一樣的:進口原材料的依賴症,炒家狂炒後,企業高價搶購完後,炒家狂拋,造成價格狂跌。
企業倒閉之時,國際四大糧商開始趁機低價收購(控股)或參股多家大豆壓榨企業,它們不僅控制了我國大豆的實際加工能力,而且已經滲入到種植、貿易、流通等各個領域。
那麼這四家是誰?ADM簡稱A 邦吉簡稱B 嘉吉C 路易達孚D
ADM堪稱全國最大的糧油加工集團,並且參股了魯花糧油加工企業。
邦吉2000年加入中國,現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大豆和油脂的供應商。
而路易達孚在美國的棉花公司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棉花供應商。
我們現在所見到的金龍魚、魯花實際上都是外資企業。
它們這樣做是單純的攫取加工利潤嗎?你錯了,它們在做全球產業鏈的整合。
我們看四大糧商的看家本領:
A 的長項就是從事倉儲運輸,非常注重物流,同時搞產品研發。未來新能源最大提供商。
B注重農場到終端的全部產業鏈。(生產 原料在國外加工在中國)
C 注重物流環節 D重視農產品的期貨買賣。
它們控制了從生產到銷售的整個環節,而我們現在只停留在終端零售表面。
D. 郎咸平:物價上漲後,老百姓應該怎麼辦
我認為今年物價上漲原因有以下幾點:1.供求規律的長期表現形式為供不應求;2.人民幣升值,導致出口減少,進口增加;但是目前的情況是一年之內人民幣對美圓的匯率上漲了5%,也就是增值了5%,現在我國的各種工業產品大部分是出口銷售,國內自己人消費的其實很少,因為大家的錢都拿去買高價房了,誰還有多餘的閑錢用來自己消費???3.寡頭壟斷行業造成商品不能充分競爭;4.國家宏觀調控,包括提高或降低銀行利率,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效果,造成大量資金流入市場,刺激經濟增長,經濟增長必然帶動物價上漲;5.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是指太多貨幣追逐太少的商品造成的超額需求狀況;其實通貨膨脹有3種解釋,這只是其中一種。6.生產要素價格,其中土地是最關鍵的,屬於不可再生資源。受國家嚴格控制,導致土地的取得成本大幅增加,因此,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帶動其相關的產業鏈條同時受影響;當然房地產價格上漲還有很大原因是因為炒房引起的。7.國家財政購買力度,包括國家政策性銀行,國家認為某種商品的價格高了,就減少對某種商品的購買,反之道理一樣。8.物價指數,資金具有投資回報率或資金價值,也就是折現率和本金化率.說白了就是未來的錢不如現在的"錢"值錢,未來同樣的錢購買力不如現在買的東西多;9.國際經濟對我國有很大影響,包括外匯儲備情況。目前我國大概有2000萬億美圓的外匯儲備。自從加入WTO以來,跟國際經濟的聯系越來越密切了。10.這一條本人認為非常關鍵。美國大型金融投機集團對中國30年改革開放成果的掠奪。中國外匯制度改革以來,尤其2007年,人民幣對美圓上升5%,這是美國控制的。目的是象90年代對日本進行經濟掠奪一樣。舉個例子:2006年1美圓=10元人民幣,美國人在2006年用1美圓換了10元人民幣,用這10元人民幣買了上海一套房子,2007年上海房價翻一翻,美國人把房子賣了得到20元人民幣,而2007年人民幣升值,假設1美圓換8元人民幣了,美國人再將20元人民幣換成美圓就是2.5美圓。如此可見,美國人的1美圓在一年時間就變成2.5美圓,他賺了中國多少???2.5倍的利潤啊。而且這2.5美圓回到美國又可以繼續投資美國,美國經濟又可以發展了,美圓重新升值。還有1美圓換成人民幣10元投資固定資產後,市場上就少了10元流通,中央銀行就會發行10元人民幣來彌補這個空擋,而這2.5美圓走了以後留給中國的卻是市場上多了10元人民幣,還不通貨膨脹才怪。中國被掠奪後,人民幣再度貶值。就跟日本一個結局,看著吧,朋友,有你哭的那一天11.天氣災害導致很多產品脫市,如地震,台風等,所以供不應求。再來看看價值規律,它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綜合了供求規律和競爭規律.商品價格的本質是價值,價值是凝結在商品內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決定價值量的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價值規律的作用:1.自發的調節生產和流通;2.自發的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提高生產率;3.造成貧富兩極分化.通常所說的物價其實就是生產價格,而生產價格是由部門平均生產成本加上社會平均利潤構成的價格,生產價格就是價值的轉化形態。
E. 郎咸平說:中國稅收占消費品價格的比重高達64%,而商品本身的比重只有36%,是真的嗎
瞎扯的,增值稅13%可抵扣實際只需交銷售額的1-5%,企業所得稅是利潤的25%賺錢才交要算進去就影響競爭力,各種地稅是銷售額的3%再乘以稅率都是小意思
F. 郎咸平,有很多人看過郎的視頻,他說豬肉的價是被高盛所控制的他說在以前的視頻裡面說過,
好像是有,記不得是哪期了。另外,米國人還說經濟危機是中國人吃肉造成的呢。%5的人口用了%30的資源的國家還敢這樣說話,真可恥啊。
G. 郎咸平書中小麥價格計算
說法太抄不對了,雜質只能是扣去%多少,國標規定是1%不扣雜質,每超過0.5個百分點扣量0.75%;不足0.5個百分點的,不扣量.扣4兩1公斤太坑人,100公斤太少.現在小麥該是每斤1元多,不會一公斤1元多.
那天書難解釋,還是問畫符的人吧.1.32是包到價還是裝車價,鬼知道
H. 郎咸平所認為的價格是怎麼形成的
郎教授認為價格於傳統的供需無關,而是國際炒家在期貨市場上取得的定價權!
I. 郎咸平教授說,高盛從建行賺了1300億人民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下面是郎咸平的原話:
「高盛曾經是中國工商銀行的最大股東,它的好朋友美國銀行曾經是建行的大股東。建行的上市讓它們賺了1300億元,就是說我們每一個老百姓都為美國銀行付出100元。金融改革,最後圖利了高盛集團。
實在不知道當時是怎麼盤算的,為何會被高盛牽著鼻子走。最近那些幽靈頻頻套現,從中獲取了巨額財富。伴隨著他們的唱空和唱多,我們被搞得暈頭轉向,一些所謂的專家則感覺自己好得不得了,這些專家就是跟中國股市的「黑嘴」一樣,在給高盛抬轎子,甚至他們被高盛利用了還不知道。「
(9)郎賢平糧食價格擴展閱讀
《環球時報》披露高盛在世界和中國干下的部分壞事:「兩年多以前,石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導致全球性通脹和發展中國家經濟日益困難,其實就與高盛等跨國投行的操縱直接相關。以油價為例,在國際油價於2008年7月創下每桶147.27美元的歷史記錄之前,走勢幾乎與高盛推出的報告一致。
一位中國經濟學家稱,中國國有銀行2004年改制的時候,高盛相繼發表報告,詆毀中國的國有銀行,說不值一點錢,說壞賬太高了,不值錢,你們都別要。但結果高盛等以極其便宜的價格收購了中國銀行上市的股權。僅某個國有商業銀行的上市,高盛等華爾街公司賺了1300億人民幣,相當於中國每人給了美國100元。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對記者說,高盛一直擾亂國際金融秩序。2007年,高盛發表報告,稱原油要漲到200美元一桶,當時中國拚命購買了價格為147美元一桶的原油,高盛還與一些中國公司設下「對賭協議」,自己卻悄悄拋售原油。到了當年年底,油價降到34美元一桶。中國國資委官員曾表示保留對高盛等交易欺詐起訴的權利。
或許有讀者還記得,2008年本報今日快評對油價問題、「銀行賤賣論」問題等發表了一系列看法,年底以《為什麼先生老是欺騙學生》為題,作了一個小結。(參見《常態》一書)我在文章最後說:「在與狼共舞的『貨幣戰爭』中,我們輸多勝少。先生有責任,學生也有責任。」
J. 郎咸平 為什麼我的物價
社會財富集中到少數人手裡,成本都由社會大眾承擔
加上固定資產投資的低回報更加剝削我們的消費能力
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規劃才能解決老百姓問題不是發個消費券
拉動消費就能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幫助老百姓解決增加收入
現在看來只有政府給民營企業免稅,國營企業利潤全上交
這樣才是真正的藏富於民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