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民幣貶值對大類資產影響大嗎
對資本市場而言,對於近期人民幣貶值的關注焦點主要在於兩方面,一是若人民幣貶值預期升溫,資本外流壓力增大,會否對央行貨幣政策形成掣肘;二是人民幣快速貶值會否導致市場預期和風險偏好逆轉,增添股債市場下行壓力。
目前市場對資本流出的擔憂可能並無必要。公開數據顯示,盡管5月中美利差進一步壓縮至69BP,人民幣匯率也受到美元指數反彈的影響而繼續走弱,但5月境外機構仍繼續積極增持人民幣債券604.64億元。莫尼塔研究認為,倘若全球貿易局勢未好轉,政策態度的變化將使得人民幣跟隨美元的波動性加大。但考慮到美元進一步上漲的空間有限,以及維護國內貨幣政策獨立性的要求,特別是防止貶值預期的自我實現和不斷加碼,人民幣匯率並不會大幅貶值,「破7」之說更多是危言聳聽。來源:中國證券報
❷ 人民幣貶值對各類資產有何影響
1.美聯儲加息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我們判斷對經濟的影響總體偏負面
1)一方面,美聯儲加息是伴隨著美元升值大周期的,從大時間跨度來看,一旦加息開啟,實際有效匯率將跟隨美元升值,對出口產生沖擊,實際上這也正是過去兩年發生的情況,2013年以來,在這次貶值之前,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已經在美元升值的推動下大幅升值10%以上,在其他經濟體競相貶值的情況下對出口造成了惡劣影響。
2)但另一方面,美聯儲加息一定是以美國經濟復甦為基礎,這意味著外部經濟和市場需求好轉,對出口又是有利的,不過由於目前美國的復甦伴隨著糾正貿易失衡,所以中國從美國復甦中獲得的好處在逐漸減弱。
2.人民幣貶值,工業行業的機遇與挑戰
1)首先是利好一些出口依存度高的行業,如紡織服裝、家電、有色金屬等,從這兩天市場的表現中大家也可以有所判斷。我們梳理一些出口總額佔比總收入較高的行業,如紡織服裝行業的出口總額占行業總收入的37%,家電行業出口總額占行業總收入的30%以上,這些行業以美元計價的出口訂單在兌換成人民幣的時候將直接受益。
2)其次是利空一些重資產,美元負債高的行業,如航空、房地產。航空業的飛機購買及租賃主要以美元計價,航空企業為此負有大量的美元負債,無論是直接償債成本還是債務滾動成本皆會上升,同時受人民幣貶值影響,出境游也將會受到沖擊,也將間接的影響航空客運收入;國內大多數房地產企業負有外債,中國房地產開發商截至2014年底有超過約300億美元的海外債券,人民幣貶值3.5%將增加房地產行業負債66.4億元。
3)再者,對一些進出口依存度雙高的企業影響呈現分化,如鋼鐵盈利能力或下滑,機械中性偏多。鋼鐵行業來看,由於鋼鐵行業原材料進口的對外依存度遠高於鋼材出口的對外依存度,因此在人民幣貶值的剪刀差下,噸鋼毛利將下降,但部分出口佔比高或外礦依存度低的企業將受益,如本鋼板材[-0.77%資金研報],綜合來看,整體行業盈利能力或下滑;機械行業來看,人民幣貶值使不具備國產化能力的部分進口零部件采購成本上升,但是有利於行業產能輸出,整體中性偏多。
3.人民幣貶值對我國工信領域利用外資的影響
1)從我國固定資產資金來源來看,其中利用外資資金的比例近20年已經從一度高達17%降到1%左右,外資流出會對國內流動性有所沖擊,但固定資產投資更多取決於國內基本面情況以及穩增長力度,所受影響有限。
2)從匯率與FDI(外商直接投資)流量情況來看,人民幣匯率水平及波動都會對FDI流入產生影響。從匯率水平來看,依據學術界的實證結果,無論是長期還是短期, 人民幣貶值都能夠促進FDI的流入,這種促進作用可以用外資直接投資成本降低,投資收益提高等成本收益理論來解釋;從匯率的穩定性來看,長期的人民幣匯率低波動即幣值更穩定也能夠促進FDI的流入。
4.人民幣貶值對我國工信企業「走出去」的影響
首先增加投資成本,增加直接投資成本和收購、並購成本;其次增加融資成本,增加美元債務還款成本,使海外融資滾動成本提高;同時增加海外采購成本,對於需要使用大量國外技術和大型儀器(如IT行業、電力、能源開采等),人民幣貶值會使企業購入成本提高,境地海外競爭力;但也增加了國內替代品機會,由於海外采購變得更加昂貴,對於一些國內低價的替代品有拉動作用。
5.人民幣貶值對資產配置的影響
短期來看,匯率貶值會給股債都產生流動性壓力,但債市的情況會好於股市,因為或有資金避險的需求。考慮到流動性對沖的壓力,降準是大概率事件,股票可能會有交易性機會,債券則是出貨的機會。
6.人民幣貶值對我國穩增長、調結構的影響
從短期來看,人民幣貶值利好外貿出口,有助於緩解經濟下行壓力,但考慮到金融業和地產業對GDP貢獻難以持續,下半年經濟有破7風險,穩增長不會退出,只會加碼,而且思路會更加務實。
中長期看,本次匯率貶值是我國匯率機制市場化的重要一步,不僅如此,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優化我國的經濟結構。過去幾年,由於我國金融與房地產行業發展迅猛,同時人民幣持續升值,這導致了資源配置偏向於金融與房地產,從而客觀上擠壓了貿易部門的發展空間。此次匯率調整有利於資源從房地產以及其他重資產行業迴流到中小企業和新興產業,既擠壓了泡沫又優化了經濟結構。
7.我國工信企業應採取的應對策略
1)把握機遇,推進產能輸出與合作
面對著製造業產業結構趨同和傳統產業強強競爭壓力大的問題,應當把握機遇,利用貶值利好,通過推進產能輸出及國際產能合作,憑借我國在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積累的豐富經驗,將優勢富餘產能及富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性價比裝備分享出去。
2)提高風險認識,合理運用衍生金融工具
外貿企業應當藉此機會提高外匯風險認識,為了降低匯率波動帶來的匯兌損失沖擊,應主動藉助工具鎖定外匯風險,比如遠期結售匯、外匯掉期及外匯期權等。
3)產業升級是核心,提高核心競爭力
由於勞動力、土地等成本均呈現剛性上升態勢,我國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正在向東南亞轉移,因此單匯率貶值這一項已經無法支撐過去的舊繁榮,未來,行業的轉型升級及提高核心競爭力才是主旋律
❸ 人民幣貶值對房價有什麼影響
您好!看業內的相關分析,大體上認為人民幣貶值對房價的作用主要涵蓋三種效應版:
一、流動性效應。
人民幣貶權值將壓縮投機資本的獲利空間,促使資本流出,造成國內流向房地產業的資金緊張,進而改變當前房地產的供求關系。在房地產供應總量不變條件下,由於缺乏資金及需求支持,房地產價格上漲沖動將被抑制。
二、逆財富效應。
人民幣貶值將造成進口商品價格上升,從而導致進口減少,造成國內商品價格上升,使得社會購買力不足,造成房地產消費需求不振,最終對房價形成下跌壓力。
三、替代效應。
在人民幣貶值下,政府為保持匯率穩定將進行市場干預,比如通過購入人民幣釋放美元從而提振人民幣匯率,這將造成流動性不足,抑制房地產價格上漲。
所以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人民幣貶值,人民幣匯率的下跌,在房地產市場供大於求階段將強化房地產價格的回調,有助於打破房地產市場單邊上升的市場預期,避免房地產泡沫的進一步積累,有益於房地產行業釋放風險健康發展。
❹ 人民幣貶值對房價影響有多大
您好!看業內的相關分析,大體上認為人民幣貶值對房價的作用主要涵蓋三種效應:
一、流動性效應。
人民幣貶值將壓縮投機資本的獲利空間,促使資本流出,造成國內流向房地產業的資金緊張,進而改變當前房地產的供求關系。在房地產供應總量不變條件下,由於缺乏資金及需求支持,房地產價格上漲沖動將被抑制。
二、逆財富效應。
人民幣貶值將造成進口商品價格上升,從而導致進口減少,造成國內商品價格上升,使得社會購買力不足,造成房地產消費需求不振,最終對房價形成下跌壓力。
三、替代效應。
在人民幣貶值下,政府為保持匯率穩定將進行市場干預,比如通過購入人民幣釋放美元從而提振人民幣匯率,這將造成流動性不足,抑制房地產價格上漲。
所以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人民幣貶值,人民幣匯率的下跌,在房地產市場供大於求階段將強化房地產價格的回調,有助於打破房地產市場單邊上升的市場預期,避免房地產泡沫的進一步積累,有益於房地產行業釋放風險健康發展。
❺ 人民幣貶值是會導致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價格上漲嗎還是下跌
當然是上漲咯。
❻ 人民幣貶值,對房價有何影響
您好!看業內的相關分析,大體上認為人民幣貶值對房價的作用主要回涵蓋三種效應:
一、流動性答效應。
人民幣貶值將壓縮投機資本的獲利空間,促使資本流出,造成國內流向房地產業的資金緊張,進而改變當前房地產的供求關系。在房地產供應總量不變條件下,由於缺乏資金及需求支持,房地產價格上漲沖動將被抑制。
二、逆財富效應。
人民幣貶值將造成進口商品價格上升,從而導致進口減少,造成國內商品價格上升,使得社會購買力不足,造成房地產消費需求不振,最終對房價形成下跌壓力。
三、替代效應。
在人民幣貶值下,政府為保持匯率穩定將進行市場干預,比如通過購入人民幣釋放美元從而提振人民幣匯率,這將造成流動性不足,抑制房地產價格上漲。
所以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人民幣貶值,人民幣匯率的下跌,在房地產市場供大於求階段將強化房地產價格的回調,有助於打破房地產市場單邊上升的市場預期,避免房地產泡沫的進一步積累,有益於房地產行業釋放風險健康發展。
❼ 人民幣的貶值和升值對國內有什麼影響
人民幣貶值對經濟、生活、工作都有影響:
1、進口會減少,以進口為主的企業,其利潤會下降:因為進口貨物時,須先用人民幣到銀行兌換成美元等外幣,然後再從國外購買貨物。
人民幣貶值後,相同的人民幣換得的美元更少,所購買到的貨物量更小,導致進口成本增加,使進口商品的競爭力降低。
2、出口會增加,以出口為主的企業,其利潤會增加:人民幣貶值後,出口貨物所收到的美元,能從銀行換回更多的人民幣,利潤會增加。
所以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的實質是對出口企業進行補貼,幫助這些企業出口,有利於保護低端工業和落後產能,但會增加工業污染、破壞生態環境,不利於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3、增加就業:人民幣貶值後,由於進口減少,使國內銷售市場的競爭減小,國產貨物的銷量增加,就業崗位會增加;而由於出口增加,出口企業利潤會增加,也會導致就業機會增加。
4、進口成本增加,導致生產、生活消費品物價上漲:人民幣匯率貶值,會引起進口商品在國內的價格上漲,推動物價總體水平上升。
國家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的石油、鐵礦石、木材、大豆、糧食等生產、生活消費品,這些都是以美元結算的。如果人民幣持續貶值,這些消費品的進口價格就會升高,將帶動整個產業鏈的成本增加。
5、對股票市場來說,本幣的貶值對股票市場的影響較為復雜,本幣貶值,使本國產品的競爭力增強,特別是出口企業將受益,而依賴於進口的企業成本將會提高,利潤也會受到損失,給中小進口企業帶來不利的影響,公司的凈利潤也會相應的減少,股票價格也會受到影響。
6、對黃金價格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或上漲:當前,黃金和國際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定價的。人民幣貶值,等於美元升值,也就等於黃金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所以,在本幣貶值時,要持有、買入黃金等硬通貨。
(7)人民幣貶值影響資產價格擴展閱讀:
貨幣貶值(又稱通貨貶值,外文名Devaluation)是貨幣升值的對稱,是指單位貨幣所含有的價值或所代表的價值的下降,即單位貨幣價格下降。
貨幣貶值在國內引起物價上漲現象。但由於貨幣貶值在一定條件下能刺激生產,並且降低本國商品在國外的價格,有利於擴大出口和減少進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把它作為反經濟危機、刺激經濟發展的一種手段。
1、貨幣貶值在國內引起物價上漲現象。但由於貨幣貶值在一定條件下能刺激生產,並且降低本國商品在國外的價格,有利於擴大出口和減少進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把它作為反經濟危機、刺激經濟發展的一種手段。
2、匯率工具常用於調節一國國際收支失衡,各國政府都希望使用匯率工具使失衡的國際收支恢復平衡,特別是當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多使用本幣貶值的策略,希望通過本幣的貶值,
一方面降低本國出口商品的外幣價格,增強本國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的價格競爭力,從而促進出口,增加出口額,
另一方面,提高外國進口商品在本國市場的本幣價格,降低外國進口商品在本國市場的價格競爭力,從而減少進口。
總之,通過本幣匯率的下調擴大出口,縮減進口,使貿易收支以至國際收支逆差縮小,恢復平衡,甚至出現順差。
3、沒有改善國際收支狀況,甚至惡化國際收支。加大了一國的國際收支逆差,我們稱這種現象為貨幣貶值的國際收支效應失靈。
貨幣貶值的國際收支效應失靈現象歷來就存在,但近年顯得尤為突出。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中,像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韓國等國的貨幣貶值均在30%—70%之間,貶值幅度之大實屬罕見。
然而,這些國家的國際收支卻在相當長時期內沒有得到根本改善,近年俄羅斯金融危機,土耳其金融危機,巴西金融危機,阿根廷金融危機,這些國家的貨幣也嚴重貶值,但貨幣貶值的國際收支改善效應卻不明顯。
與此相反,中國頂住1997年東南亞的金融風暴沖擊,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實際上人民幣匯率還穩中有升,但我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卻一年好過一年,外匯儲備連年增長,從1997年底的不足1400億美元增長到2002年底超過2500億美元。
❽ 為什麼說人民幣貶值會造成人民幣計價的資產價格下跌人民幣貶值不是意味著錢多了嗎那資產價格不是應該
人民幣一直都在貶值,2005年匯改以來到2015年是對內貶值對外升值,導致熱錢瘋狂湧入,推高人民幣計價資產價格,2015年後是對內貶值對外也貶值,瘋狂維護人民幣計價資產價格,維護資產泡沫,不讓泡沫崩盤!也只有這樣企業借金融機構的錢才有可能還,如果資產價格破滅,銀行,信託等金融機構就開始崩盤了!
❾ 人民幣升值和貶值有什麼影響啊
人民幣升值和貶值的影響有弊有利:
一、從利的方面看升值和貶值:
升值:
1、一國貨幣能夠升值,一般說明該國經濟狀況良好。因為在正常情況下,只有經濟健康穩定地增長,貨幣才有可能升值。這種由經濟狀況良好帶來的幣值的穩中有升,對外資的吸引力是極大的。
2、中國仍然有居高不下的外貿順差和巨額的外匯儲備,中國的經濟增長仍然是世界范圍內最有看點的風景,因此貨幣升值的長期趨勢不會改變。
3、有利於減輕外債還本付息壓力,人民幣匯率的上升,未償還外債還本付息所需本幣的數量相應減少,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外債負擔。
4、人民幣升值可以減輕通貨膨脹壓力,有效地冷卻過熱的宏觀經濟。由於人民幣匯率低估,國際上大量熱錢流入中國,引起經濟過熱、房地產泡沫擴大。而人民幣升值正可以比較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
5、人民幣升值也有利於產業升級和促進中國經濟結構的改革,有利於產業向中西部貧困地區轉移,有利於服務業與非貿易產業的發展。
貶值:
1、本幣貶值,那麼外幣的購買力就強,這樣一定量的外幣就可以購買更多本國產品,意味著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價格相對便宜,從而可以增加出口。
2、本幣貶值,外國商品價格就昂貴,這樣本國進口必然減少。所以,人民幣貶值的結果是擴大了出口,抑制了進口,增加了貿易順差,促進了經濟發展。
二、從弊的方面看升值和貶值:
升值:
1、人民幣升值的經濟效應就相當於全面提高了出口商品的價格。其後果當然是抑制了出口,這顯然是不利於經濟發展的。
2、人民幣快速升值會削減外國直接投資。如果人民幣升值,那就意味著外國投資者就得多支付相應額度的美元,其後果就是外資減少。
3、將導致失業增加。在中國,出口約佔GDP的30%。如果本幣升值,出口企業必然虧損甚至倒閉,從而導致失業,進而增加社會不安定的隱患。
4、將導致外債規模進一步擴大。隨著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將吸引大量資本流入中國資本市場,使中國的外債規模相應擴大。
5、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資本市場上活躍的多為國際游資,這部分資金規模大、流動快、趨利性強,是造成金融市場動盪的潛在因素。在中國金融監管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金融市場發展相對滯後的情況下,大量短期資本通過各種渠道,流入資本市場的逐利行為、易引發貨幣和金融危機,將對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貶值:
1、本幣貶值對外會引起貿易摩擦,極不利於國家經濟的穩定。
2、貶值不會解決外部需求放緩問題,貶值雖然會幫助出口企業因降低成本而存活下來,但卻很難以持久。特別是中國已經失去競爭力的產業,貶值只會延遲產業退出時間。
(9)人民幣貶值影響資產價格擴展閱讀:
總體相對穩定的匯率除了人民幣匯率單方向升值和貶值的選擇以外, 保持相對穩定,也是匯率變動的一種選擇,很可能也是在當前動盪的國際經濟形勢下,人民幣匯率最可取的改革思路。
2008年12月8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要「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進一步改善國際收支狀況」。這種觀點其實在本質上和匯改以來一直所強調的並無二致。但無論站在升值或貶值哪一方,還是高舉維穩旗幟,各方都有著各自的理由和邏輯。
❿ 人民幣貶值帶來得後果是什麼
人民幣貶值對經濟、生活、工作都有影響:
1、進口會減少,以進口為主的企業,其利潤會下降:因為進口貨物時,須先用人民幣到銀行兌換成美元等外幣,然後再從國外購買貨物。
人民幣貶值後,相同的人民幣換得的美元更少,所購買到的貨物量更小,導致進口成本增加,使進口商品的競爭力降低。
2、出口會增加,以出口為主的企業,其利潤會增加:人民幣貶值後,出口貨物所收到的美元,能從銀行換回更多的人民幣,利潤會增加。
所以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的實質是對出口企業進行補貼,幫助這些企業出口,有利於保護低端工業和落後產能,但會增加工業污染、破壞生態環境,不利於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3、增加就業:人民幣貶值後,由於進口減少,使國內銷售市場的競爭減小,國產貨物的銷量增加,就業崗位會增加;而由於出口增加,出口企業利潤會增加,也會導致就業機會增加。
4、進口成本增加,導致生產、生活消費品物價上漲:人民幣匯率貶值,會引起進口商品在國內的價格上漲,推動物價總體水平上升。
國家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的石油、鐵礦石、木材、大豆、糧食等生產、生活消費品,這些都是以美元結算的。如果人民幣持續貶值,這些消費品的進口價格就會升高,將帶動整個產業鏈的成本增加。
5、對股票市場來說,本幣的貶值對股票市場的影響較為復雜,本幣貶值,使本國產品的競爭力增強,特別是出口企業將受益,而依賴於進口的企業成本將會提高,利潤也會受到損失,給中小進口企業帶來不利的影響,公司的凈利潤也會相應的減少,股票價格也會受到影響。
6、對黃金價格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或上漲:當前,黃金和國際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定價的。人民幣貶值,等於美元升值,也就等於黃金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所以,在本幣貶值時,要持有、買入黃金等硬通貨。
(10)人民幣貶值影響資產價格擴展閱讀:
貨幣貶值(又稱通貨貶值,外文名Devaluation)是貨幣升值的對稱,是指單位貨幣所含有的價值或所代表的價值的下降,即單位貨幣價格下降。
貨幣貶值在國內引起物價上漲現象。但由於貨幣貶值在一定條件下能刺激生產,並且降低本國商品在國外的價格,有利於擴大出口和減少進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把它作為反經濟危機、刺激經濟發展的一種手段。
1、貨幣貶值在國內引起物價上漲現象。但由於貨幣貶值在一定條件下能刺激生產,並且降低本國商品在國外的價格,有利於擴大出口和減少進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把它作為反經濟危機、刺激經濟發展的一種手段。
2、匯率工具常用於調節一國國際收支失衡,各國政府都希望使用匯率工具使失衡的國際收支恢復平衡,特別是當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多使用本幣貶值的策略,希望通過本幣的貶值,
一方面降低本國出口商品的外幣價格,增強本國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的價格競爭力,從而促進出口,增加出口額,
另一方面,提高外國進口商品在本國市場的本幣價格,降低外國進口商品在本國市場的價格競爭力,從而減少進口。
總之,通過本幣匯率的下調擴大出口,縮減進口,使貿易收支以至國際收支逆差縮小,恢復平衡,甚至出現順差。
3、沒有改善國際收支狀況,甚至惡化國際收支。加大了一國的國際收支逆差,我們稱這種現象為貨幣貶值的國際收支效應失靈。
貨幣貶值的國際收支效應失靈現象歷來就存在,但近年顯得尤為突出。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中,像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韓國等國的貨幣貶值均在30%—70%之間,貶值幅度之大實屬罕見。
然而,這些國家的國際收支卻在相當長時期內沒有得到根本改善,近年俄羅斯金融危機,土耳其金融危機,巴西金融危機,阿根廷金融危機,這些國家的貨幣也嚴重貶值,但貨幣貶值的國際收支改善效應卻不明顯。
與此相反,中國頂住1997年東南亞的金融風暴沖擊,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實際上人民幣匯率還穩中有升,但我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卻一年好過一年,外匯儲備連年增長,從1997年底的不足1400億美元增長到2002年底超過2500億美元。
參考資料:網路-貨幣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