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應急搶通資金性質

應急搶通資金性質

發布時間:2021-06-19 15:41:34

Ⅰ 政府應急辦是干什麼的

政府應急辦是為了處理對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危害的突發事件,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的政府部門。

政府應急辦的應急指揮處(與值班室合署辦公)負責指導、監督、檢查市政府系統和應急管理系統的值守應急工作;協助市應急委領導同志指揮處置突發事件;負責協調、指導市級應急搶險救援隊伍、資金、物資和避難場所的建設和管理工作;承辦應急管理相關會議、活動。

(1)應急搶通資金性質擴展閱讀:

政府應急辦主要工作內容包括:

預案管理處負責組織修訂、審核市級應急預案,並指導檢查各部門、各區縣應急預案管理工作;負責督促檢查應急演練工作;負責協調、指導本市應急管理體制建設工作;組織開展本市突發事件的風險評估和隱患排查工作。

綜合信息處負責突發事件信息報送的管理工作;收集匯總城市運行和應急管理信息,發布突發事件預警信息;承辦市政府系統和應急管理系統相關文電工作;聯系市應急委專家顧問組。

宣教動員處負責突發事件應對和應急管理的宣傳、教育、培訓和社會動員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管理和協調突發事件的新聞報道工作;組織應急管理的國內外交流與合作。

Ⅱ 在應對突發事件中應採取哪些應急處置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第四十九條 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或者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履行統一領導職責的人民政府可以採取下列一項或者多項應急處置措施:

(一)組織營救和救治受害人員,疏散、撤離並妥善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以及採取其他救助措施;

(二)迅速控制危險源,標明危險區域,封鎖危險場所,劃定警戒區,實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

(三)立即搶修被損壞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電、供氣、供熱等公共設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員提供避難場所和生活必需品,實施醫療救護和衛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

(四)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設備、設施,關閉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人員密集的活動或者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生產經營活動以及採取其他保護措施;

(五)啟用本級人民政府設置的財政預備費和儲備的應急救援物資,必要時調用其他急需物資、設備、設施、工具;

(六)組織公民參加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專長的人員提供服務;

(七)保障食品、飲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應;

(八)依法從嚴懲處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制假售假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穩定市場價格,維護市場秩序;

(九)依法從嚴懲處哄搶財物、干擾破壞應急處置工作等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維護社會治安;

(十)採取防止發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第五十條 社會安全事件發生後,組織處置工作的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有關部門並由公安機關針對事件的性質和特點,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採取下列一項或者多項應急處置措施:

(一)強制隔離使用器械相互對抗或者以暴力行為參與沖突的當事人,妥善解決現場糾紛和爭端,控制事態發展;

(二)對特定區域內的建築物、交通工具、設備、設施以及燃料、燃氣、電力、水的供應進行控制;

(三)封鎖有關場所、道路,查驗現場人員的身份證件,限制有關公共場所內的活動;

(四)加強對易受沖擊的核心機關和單位的警衛,在國家機關、軍事機關、國家通訊社、廣播電台、電視台、外國駐華使領館等單位附近設置臨時警戒線;

(五)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必要措施。

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事件發生時,公安機關應當立即依法出動警力,根據現場情況依法採取相應的強制性措施,盡快使社會秩序恢復正常。

第五十一條 發生突發事件,嚴重影響國民經濟正常運行時,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有關主管部門可以採取保障、控制等必要的應急措施,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需要,最大限度地減輕突發事件的影響。

第五十二條 履行統一領導職責或者組織處置突發事件的人民政府,必要時可以向單位和個人徵用應急救援所需設備、設施、場地、交通工具和其他物資,請求其他地方人民政府提供人力、物力、財力或者技術支援,要求生產、供應生活必需品和應急救援物資的企業組織生產、保證供給,要求提供醫療、交通等公共服務的組織提供相應的服務。

履行統一領導職責或者組織處置突發事件的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協調運輸經營單位,優先運送處置突發事件所需物資、設備、工具、應急救援人員和受到突發事件危害的人員。

第五十三條 履行統一領導職責或者組織處置突發事件的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統一、准確、及時發布有關突發事件事態發展和應急處置工作的信息。

第五十四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編造、傳播有關突發事件事態發展或者應急處置工作的虛假信息。

第五十五條 突發事件發生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和其他組織應當按照當地人民政府的決定、命令,進行宣傳動員,組織群眾開展自救和互救,協助維護社會秩序。

(2)應急搶通資金性質擴展閱讀:

案例:青島明確突發事件處置具體措施

青島市教育局日前出台教育系統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方案,明確規定突發事件發生後30分鍾內口頭報告基本情況,1小時內書面報告詳細情況,發生重大事故領導須立即趕赴現場。

按照突發事件的性質、演變過程和發生機理,青島市把校園突發事件分為八類,包括校園安全類突發事件、校園事故災難類突發事件、校園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等。

青島市規定,校園突發事件發生後應急處置要做好5方面工作,包括事件報告、報告內容、處置程序、處置要求和處置責任。事發單位要按照隸屬關系,在第一時間內向當地人民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報告。

事發30分鍾內口頭報告基本情況,1小時內書面報告詳細情況。市教育局接到通知後,要按照事件等級,立即啟動應急預案,並將處置情況跟蹤報告。此外,視事件等級和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等情況,哪些領導及部門須趕赴現場,青島市都作了規定。

Ⅲ 運輸危險化學品的駕駛員需要知道所運載的危險化學品的性質及危害應急措施嗎

某工廠購買一批工業用化學品,委託運輸公司運至廠區。楊某是負責運輸的半掛車司機,在途經一交叉路口時,車頭與車身連接處忽然脫節,車身前側傾,槽罐與地面撞擊後破損,槽罐內的化學用品發生部分泄漏。楊某不知道所運載化學品為何物,更不曉得採取何種措施展開現場處置。問楊某是否應知道所運載的危險化學品的性質及危害應急措施?

作為運輸危險化學品的駕駛員,必須要預先做好准備工作,了解物品性質、危害特性、包裝容器的使用特性和發生意外時的應急措施。事故出現時,第一出動,以快制快。要根據化學危險品的性質做好應急處理措施,如立即在事發地點周圍設置警告標志,告知過往人員不要在周圍逗留並有序地通過事故現場等,並聯系相關搶險救援力量迅速展開行動。在本案中,楊某作為運輸危險化學品的司機,從常識上來講應該明白其中的高度危險性,但正是他的過失,使得泄漏的化學用品可能會危及周邊環境和人員的安全。因此,負責運輸危險化學品的相關人員,必須按照法律規定嚴格要求自己,以避免和防範事故的發生。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第四十五條第三款運輸危險化學品的駕駛人員、船員、裝卸管理人員、押運人員、申報人員、集裝箱裝箱現場檢查員,應當了解所運輸的危險化學品的危險特性及其包裝物、容器的使用要求和出現危險情況時的應急處置方法。

危險化學品的運輸,區別於其他物品的運輸。因其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蝕、放射性等性質,一旦出現事故,會對人(包括生物)、設備、環境造成傷害和侵害,具有影響大、危害大、傷亡人數多的特點。因此,在對待危險化學品運輸上,法律一般都有專門的規定。

Ⅳ 應急的主要目標

事故應急救援的總目標是通過有效的應急救援行動,盡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後果,包括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境破壞等。事故應急救援的基本任務包括下述幾個方面:

(1)立即組織營救受害人員,組織撤離或者採取其他措施保護危害區域內的其他人員。搶救受害人員是 應急救援的首要任務,在應急救援行動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實施現場急救與安全轉送傷員是降低傷亡率,減少事故損失的關鍵。由於重大事故發生突然、擴散迅 速、涉及范圍廣、危害大,應及時指導和組織群眾採取各種措施進行自身防護,必要時迅速撤離危險區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區域。在撤離過程中,應積極組織群眾開展 自救和互救工作。

(2)迅速控制事態,並對事故造成的危害進行檢測、監測,測定事故的危害區域、危害性質及危害程 度。及時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險源是應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務,只有及時地控制住危險源,防止事故的繼續擴展,才能及時有效進行救援。特別對發生在城市或人口 稠密地區的化學事故,應盡快組織工程搶險隊與事故單位技術人員一起及時控制事故繼續擴展。

(3)消除危害後果,做好現場恢復。針對事故對人體、動植物、土壤、空氣等造成的現實危害和可能的危害,迅速採取封閉、隔離、洗消、監測等措施,防止對人的繼續危害和對環境的污染。及時清理廢墟和恢復基本設施,將事故現場恢復至相對穩定的基本狀態。

(4)查清事故原因,評估危害程度。事故發生後應及時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質,評估出事故的危害范圍和危險程度,查明人員傷亡情況,做好事故調查。

Ⅳ 安全生產的事故一般都具有哪些特性

事故的特性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內容:

1、事故具有因果性、條件性和規律性。

某一現象作為另一現象發生的根據的兩種現象之關聯性,如教育不充分,管理上的缺陷和物質環境的不安全因素,其結合的結果將導致事故。

2、事故具有偶然性、必然性和可防性。

從本質上講,事故屬於在一定條件下,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隨時間推進產生的某些意外情況而顯現的隨機事件。

當不安全因素事件充分集合時,事故必然發生;只有做到防患於未然,才能防止事故發生。

3、事故具有潛在性、再現性和預測性。

事故潛在於不安全隱患之中,安全工作就是發現事故的潛在性,根除其隱患,不使之再現。

4、事故具有前兆性、爆發性和撲滅性。

快速搶救,及時撲滅,積極防治事故,這是我們安全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5)應急搶通資金性質擴展閱讀:

安全生產是國家的一-項長期基本國策,是保護勞動者的安全、健康和國家財產,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基本保證,也是保證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進一步實行改革開放的基本條件。

因此,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所謂「安全生產」,是指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為了避免造成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的事故而採取相應的事故預防和控制措施,使生產過程在符合規定的條件下進行。

以保證從業人員的人身安全與健康,設備和設施免受損壞,環境免遭破壞,保證生產經營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相關活動。

《辭海》中將「安全生產」解釋為:為預防生產過程中發生人身、設備事故,形成良好勞動環境和工作秩序而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動。

《中國大網路全書》中將「安全生產」解釋為:旨在保護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安全的一項方針,也是企業管理必須遵循的一項原則。

要求最大限度地減少勞動者的工傷和職業病,保障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後者將安全生產解釋為企業生產的一項方針、原則和要求,前者則解釋為企業生產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動。

根據現代系統安全工程的觀點,上述解釋只表述了一個方面,都不夠全面。

Ⅵ 應急保障

6.3.3.1應急措施保障

1)供銷公司負責儲備一定數量的防治水應急物資,如大功率水泵、電纜、水管、防爆開關等設備及其他物資。儲備的應急物資和裝備必須建立登記台賬。

2)公司(局)每年編制安全投入和設備更新大修計劃,保證防治水安全項目資金投入和使用到位。

3)根據現場情況,加大排水能力,保證排水設備的正常運行。

4)安排專人監測排水區域瓦斯及其他危害氣體和巷道的安全狀況,組織撤出水害區和受威脅區域的人員,適時關閉防水閘門。

5)通過管道或其他方式向被困人員供風和食物。

6)必要時向上級領導機構請求援助。

6.3.3.2應急隊伍保障

局救護大隊:搶險救援隊員56人,負責災區偵察搜救和引導被困人員安全撤離等搶險救援工作。

天宇公司:工程搶險隊員60人,負責井下打鑽注漿、水源的堵截等工程搶險工作。

事故礦井:應急搶險隊員60人,負責井下應急排水設備、設施的安裝、調試、維護、運行及有關應急材料輸運等保障工作。

6.3.3.3通信保障

公司(局)及各礦要保證應急通信(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的暢通。加強調度指揮人員晝夜值守,保證應急通信暢通、准確、快捷,保障通信通道的暢通。

6.3.3.4信息保障

生產技術部負責建立全公司(局)水害事故應急信息管理系統、水害預測預報信息庫和應急資源、設備物資儲備信息資料庫;規范信息獲取、分析、報送格式和程序,保證各礦井及應急機構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為應急決策提供相關信息支持。

6.3.3.5技術保障

各礦必須編制水害事故應急預案,完善井下防排水設備設施系統,加強水文地質預測預報和防治水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時填繪反映實際情況的礦井地質和水文地質圖,各種圖紙和資料必須做到專櫃專人管理,建立台見賬,防止泄密和丟失。

6.3.3.6經費保障

財務資產部門負責建立應急救援資金投入台賬,實行救災經費專賬管理。

6.3.3.7其他保障

救災設備由機電動力部統一調配;供電安全由電力中心統一管控;救災車輛由綜合辦公室統一調動;治安秩序由新城分局統一管制;警戒崗哨由人武保衛處統一設置;災區搶險由救護大隊統一實施;救災物資由供應公司統一供給;災區被困人數由人力資源部統一核對;救災信息由宣傳部統一發布;救災生活由行政事務處統一組織。

Ⅶ 交通規定的突發事件應急資金預算怎麼做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006年1月13日]

1 總則
1.1編制目的
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害,保障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2 編制依據
依據憲法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預案。
1.3 分類分級
本預案所稱突發公共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
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過程、性質和機理,突發公共事件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⑴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水旱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生物災害和森林草原火災等。
⑵事故災難。主要包括工礦商貿等企業的各類安全事故,交通運輸事故,公共設施和設備事故,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等。
⑶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職業危害,動物疫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⑷社會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襲擊事件,經濟安全事件和涉外突發事件等。
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一般分為四級: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和Ⅳ級(一般)。
1.4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於涉及跨省級行政區劃的,或超出事發地省級人民政府處置能力的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應對工作。
本預案指導全國的突發公共事件應對工作。
1.5 工作原則
⑴以人為本,減少危害。切實履行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把保障公眾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最大程度地減少突發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
⑵居安思危,預防為主。高度重視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於未然。增強憂患意識,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做好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各項准備工作。
⑶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領導下,建立健全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在各級黨委領導下,實行行政領導責任制,充分發揮專業應急指揮機構的作用。
⑷依法規范,加強管理。依據有關法律和行政法規,加強應急管理,維護公眾的合法權益,使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⑸快速反應,協同應對。加強以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處置隊伍建設,建立聯動協調制度,充分動員和發揮鄉鎮、社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志願者隊伍的作用,依靠公眾力量,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功能齊全、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
⑹依靠科技,提高素質。加強公共安全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採用先進的監測、預測、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置技術及設施,充分發揮專家隊伍和專業人員的作用,提高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揮能力,避免發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強宣傳和培訓教育工作,提高公眾自救、互救和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綜合素質。
l.6 應急預案體系
全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包括:
⑴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總體應急預案是全國應急預案體系的總綱,是國務院應對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規范性文件。
⑵突發公共事件專項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主要是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為應對某一類型或某幾種類型突發公共事件而制定的應急預案。
⑶突發公共事件部門應急預案。部門應急預案是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總體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部門職責為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制定的預案。
⑷突發公共事件地方應急預案。具體包括:省級人民政府的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部門應急預案;各市(地)、縣(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層政權組織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上述預案在省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按照分類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由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分別制定。
⑸企事業單位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定的應急預案。
⑹舉辦大型會展和文化體育等重大活動,主辦單位應當制定應急預案。
各類預案將根據實際情況變化不斷補充、完善。
2 組織體系
2.1 領導機構
國務院是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領導機構。在國務院總理領導下,由國務院常務會議和國家相關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機構(以下簡稱相關應急指揮機構)負責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工作;必要時,派出國務院工作組指導有關工作。
2.2 辦事機構
國務院辦公廳設國務院應急管理辦公室,履行值守應急、信息匯總和綜合協調職責,發揮運轉樞紐作用。
2.3 工作機構
國務院有關部門依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各自的職責,負責相關類別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工作。具體負責相關類別的突發公共事件專項和部門應急預案的起草與實施,貫徹落實國務院有關決定事項。
2.4 地方機構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區域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領導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對工作。
2.5 專家組
國務院和各應急管理機構建立各類專業人才庫,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聘請有關專家組成專家組,為應急管理提供決策建議,必要時參加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
3 運行機制
3.1 預測與預警
各地區、各部門要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突發公共事件,完善預測預警機制,建立預測預警系統,開展風險分析,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3.1.1 預警級別和發布
根據預測分析結果,對可能發生和可以預警的突發公共事件進行預警。預警級別依據突發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勢態,一般劃分為四級:Ⅰ級(特別嚴重)、Ⅱ級(嚴重)、Ⅲ級(較重)和Ⅳ級(一般),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表示。
預警信息包括突發公共事件的類別、預警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范圍、警示事項、應採取的措施和發布機關等。
預警信息的發布、調整和解除可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通信、信息網路、警報器、宣傳車或組織人員逐戶通知等方式進行,對老、幼、病、殘、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學校等特殊場所和警報盲區應當採取有針對性的公告方式。
3.2 應急處置
3.2.1 信息報告
特別重大或者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各地區、各部門要立即報告,最遲不得超過4小時,同時通報有關地區和部門。應急處置過程中,要及時續報有關情況。
3.2.2 先期處置
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事發地的省級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報告特別重大、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時,要根據職責和規定的許可權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及時、有效地進行處置,控制事態。
在境外發生涉及中國公民和機構的突發事件,我駐外使領館、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地方人民政府要採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3.2.3 應急響應
對於先期處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態的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要及時啟動相關預案,由國務院相關應急指揮機構或國務院工作組統一指揮或指導有關地區、部門開展處置工作。
現場應急指揮機構負責現場的應急處置工作。
需要多個國務院相關部門共同參與處置的突發公共事件,由該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業務主管部門牽頭,其他部門予以協助。
3.2.4 應急結束
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結束,或者相關危險因素消除後,現場應急指揮機構予以撤銷。
3.3 恢復與重建
3.3.1 善後處置
要積極穩妥、深入細致地做好善後處置工作。對突發公共事件中的傷亡人員、應急處置工作人員,以及緊急調集、徵用有關單位及個人的物資,要按照規定給予撫恤、補助或補償,並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有關部門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環境污染消除工作。保險監管機構督促有關保險機構及時做好有關單位和個人損失的理賠工作。
3.3.2 調查與評估
要對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質、影響、責任、經驗教訓和恢復重建等問題進行調查評估。
3.3.3 恢復重建
根據受災地區恢復重建計劃組織實施恢復重建工作。
3.4 信息發布
突發公共事件的信息發布應當及時、准確、客觀、全面。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要向社會發布簡要信息,隨後發布初步核實情況、政府應對措施和公眾防範措施等,並根據事件處置情況做好後續發布工作。
信息發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權發布、散發新聞稿、組織報道、接受記者采訪、舉行新聞發布會等。
4 應急保障
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和相關預案做好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對工作,同時根據總體預案切實做好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財力、交通運輸、醫療衛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證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災區群眾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復重建工作的順利進行。
4.1 人力資源
公安(消防)、醫療衛生、地震救援、海上搜救、礦山救護、森林消防、防洪搶險、核與輻射、環境監控、危險化學品事故救援、鐵路事故、民航事故、基礎信息網路和重要信息系統事故處置,以及水、電、油、氣等工程搶險救援隊伍是應急救援的專業隊伍和骨幹力量。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單位要加強應急救援隊伍的業務培訓和應急演練,建立聯動協調機制,提高裝備水平;動員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以及志願者等各種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工作;增進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要加強以鄉鎮和社區為單位的公眾應急能力建設,發揮其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是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骨乾和突擊力量,按照有關規定參加應急處置工作。
4.2 財力保障
要保證所需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准備和救援工作資金。對受突發公共事件影響較大的行業、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要及時研究提出相應的補償或救助政策。要對突發公共事件財政應急保障資金的使用和效果進行監管和評估。
鼓勵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包括國際組織)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捐贈和援助。
4.3 物資保障
要建立健全應急物資監測網路、預警體系和應急物資生產、儲備、調撥及緊急配送體系,完善應急工作程序,確保應急所需物資和生活用品的及時供應,並加強對物資儲備的監督管理,及時予以補充和更新。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應急預案的規定,做好物資儲備工作。
4.4 基本生活保障
要做好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確保災區群眾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處、有病能得到及時醫治。
4.5 醫療衛生保障
衛生部門負責組建醫療衛生應急專業技術隊伍,根據需要及時赴現場開展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制等衛生應急工作。及時為受災地區提供葯品、器械等衛生和醫療設備。必要時,組織動員紅十字會等社會衛生力量參與醫療衛生救助工作。
4.6 交通運輸保障
要保證緊急情況下應急交通工具的優先安排、優先調度、優先放行,確保運輸安全暢通;要依法建立緊急情況社會交通運輸工具的徵用程序,確保搶險救災物資和人員能夠及時、安全送達。
根據應急處置需要,對現場及相關通道實行交通管制,開設應急救援「綠色通道」,保證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
4.7 治安維護
要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重要物資和設備的安全保護,依法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必要時,依法採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態,維護社會秩序。
4.8 人員防護
要指定或建立與人口密度、城市規模相適應的應急避險場所,完善緊急疏散管理辦法和程序,明確各級責任人,確保在緊急情況下公眾安全、有序的轉移或疏散。
要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嚴格按照程序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確保人員安全。
4.9 通信保障
建立健全應急通信、應急廣播電視保障工作體系,完善公用通信網,建立有線和無線相結合、基礎電信網路與機動通信系統相配套的應急通信系統,確保通信暢通。
4.10 公共設施
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分別負責煤、電、油、氣、水的供給,以及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等有害物質的監測和處理。
4.11 科技支撐
要積極開展公共安全領域的科學研究;加大公共安全監測、預測、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置技術研發的投入,不斷改進技術裝備,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應急技術平台,提高我國公共安全科技水平;注意發揮企業在公共安全領域的研發作用。
5 監督管理
5.1 預案演練
各地區、各部門要結合實際,有計劃、有重點地組織有關部門對相關預案進行演練。
5.2 宣傳和培訓
宣傳、教育、文化、廣電、新聞出版等有關部門要通過圖書、報刊、音像製品和電子出版物、廣播、電視、網路等,廣泛宣傳應急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常識,增強公眾的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各有關方面要有計劃地對應急救援和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專業技能。
5.3 責任與獎懲
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實行責任追究制。
對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要給予表彰和獎勵。
對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突發公共事件重要情況或者應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職、瀆職行為的,依法對有關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6 附則
6.1 預案管理
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及時修訂本預案。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完)

Ⅷ 應急保障措施分為幾種

應急保障措施分為:

1、技術准備

國家核應急協調委依託各成員單位、相關集團公司(院)和科研院所現有能力,健全完善輻射監測、航空監測、氣象監測預報、地震監測、海洋監測、輻射防護、醫學應急等核應急專業技術支持體系;

組織開展核應急技術研究、標准制定、救援專用裝備設備以及後果評價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等核應急專用軟硬體研發,指導省核應急委、核設施營運單位做好相關技術准備。省核應急委、核設施營運單位按照本預案和本級核應急預案的要求,加強有關核應急技術准備工作。

2、隊伍准備

國家核應急協調委依託各成員單位、相關集團公司(院)和科研院所現有能力,加強突擊搶險、輻射監測、去污洗消、污染控制、輻射防護、醫學救援等專業救援隊伍建設,配備必要的專業物資裝備,強化專業培訓和應急演習。

省核應急委、核設施營運單位及所屬集團公司(院),按照職責分工加強相關核應急隊伍建設,強化日常管理和培訓,切實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國家、省、核設施運營單位核應急組織加強核應急專家隊伍建設,為應急指揮輔助決策、工程搶險、輻射監測、醫學救治、科普宣傳等提供人才保障。

3、物資保障

國家、省核應急組織及核設施營運單位建立健全核應急器材裝備的研發、生產和儲備體系,保障核事故應對工作需要。

國家核應急協調委完善輻射監測與防護、醫療救治、氣象監測、事故搶險、去污洗消以及動力、通信、交通運輸等方面器材物資的儲備機制和生產商登記機制,做好應急物資調撥和緊急配送工作方案。

省核應急委儲備必要的應急物資,重點加強實施場外應急所需的輻射監測、醫療救治、人員安置和供電、供水、交通運輸、通信等方面物資的儲備。核設施營運單位及其所屬集團公司(院)重點加強緩解事故、控制事故、工程搶險所需的移動電源、供水、管線、輻射防護器材、專用工具設備等儲備。

4、資金保障

國家、省核應急准備所需資金分別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安排。核電廠的核應急准備所需資金由核電廠自行籌措。其他核設施的核應急准備資金按照現有資金渠道籌措。

5、通信和運輸保障

國家、省核應急組織、核設施營運單位及其所屬集團公司(院)加強核應急通信與網路系統建設,形成可靠的通信保障能力,確保核應急期間通信聯絡和信息傳遞需要。

交通運輸、公安等部門健全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緊急運輸保障體系,完善應急聯動工作機制,保障應急響應所需人員、物資、裝備、器材等的運輸。

(8)應急搶通資金性質擴展閱讀:

應急保障措施明確應急專項經費來源、使用范圈、應急保障措施數址和監督竹理措施.保障應急狀態時生產經背單位應急經費的及時到位。其他保障。

應急保障措施根據本單位應急工作需求而確定的其他相關保障措施(如交通運愉保障、治安保障、技術保障、醫療保障、後勒保障等)。培訓與演練,應急保障措施明確對本單位人員開展的應急培訓與演練的計劃、方式和要求。

閱讀全文

與應急搶通資金性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火焰山股票 瀏覽:819
貸款遲遲不放款怎麼辦 瀏覽:373
工商銀行貴金屬賬戶是怎樣的 瀏覽:150
湖北廣電股票 瀏覽:412
請問美爾雅期貨軟體交易收費嗎 瀏覽:459
關注小微企業貸款量增價漲 瀏覽:636
外匯交易有沒有騙人的 瀏覽:948
放棄期貨改炒股 瀏覽:773
出售外幣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瀏覽:607
股票配資金融 瀏覽:225
博時雙月薪基金份額折算 瀏覽:936
北京玖遠投資 瀏覽:891
外匯年收益計算 瀏覽:281
外匯分享會 瀏覽:196
工行貴金屬屬於期貨嗎 瀏覽:329
885美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322
通達信期貨提前布局主圖指標 瀏覽:913
理財通用什麼銀行卡 瀏覽:781
航天產業投資基金管理 瀏覽:262
貴金屬標識狗頭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