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鐵礦石漲價,對鋼鐵類股票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鐵礦石是鋼鐵企業的原材料,鐵礦石漲價會使鋼鐵企業利潤下降,股價可能會隨之下跌。
但是,如果該企業擁有自己的鐵礦資源,那麼同其它只能購買鐵礦的企業相比,它就有了優勢,它的股價不跌反而會漲。
例如工資的增加又使得個人消費再度增加。企業投資的增加和個人可支配收人增加,使實物經濟質量不斷提高,企業效益不斷上升,經濟發展得到進一步刺激。
當經濟上升到一定程度時,社會消費增長速度開始放緩,產品供過於求,企業開始縮小生產規模,社會上對資金需求減少,產品價格回落,經濟進入低迷狀態。
(1)歷年來鐵礦價格擴展閱讀:
股價變化因素對股價的影響:
就股市而言,概括地講,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可分為:個別因素和一般因素。就影響股價變動的個別因素而言,通過該上市公司的季報、半年報和年報大抵可以判斷是否值得投資該股以及獲利預期。
就影響股價變動的一般因素而言,除對個股股價變動有影響,主要可以用作對市場方向的判斷,而且市場對場外的一般因素的反應更為積極和敏感。
這是因為場外的任何因素要麼利好市場,要麼利空市場,這就意味著股價的漲跌除上市公司本身因素外,空頭市場還是多頭市場的判斷來自於影響整個市場的諸多因素。
該上市公司的總股本和流通股本、前三年的收益率和未來三年的預測、歷年的分紅和增資擴股情況、大股東情況等等。這些是選股時應該考慮的要素。
⑵ 歷年鐵礦石價格
在梁瑞安的微博上看到的,只有大致走勢,聊勝於無。
⑶ 5.礦產品價格
(1)礦產品價格總體上升三成
2010年,礦產品價格呈現迅速回彈之勢,綜合價格水平同比增長28.3%(圖44)。三季度價格雖有所回落,但進入四季度礦產品價格重新上揚,部分礦產品價格逼近甚至超過金融危機前水平。首先是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上年同期礦產品價格比較低,隨著世界經濟的緩慢回暖,礦產品價格開始回升;其次是一季度以中國等「金磚四國」經濟的較快穩定運行,拉動了礦產資源的需求;再次是4月開始的房地產新政和6月開始的節能減排風暴暫時壓制了礦產資源的需求造成三季度礦產品價格有所回落,進入四季度隨著被壓制需求的釋放價格開始回升。從月度看,重要能源和金屬礦產品價格鋁略有回落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處於高位盤整狀態;重要非金屬價格受金融危機影響價格進一步回落,但三季度開始呈現擺脫金融危機之勢,價格趨於上揚。
圖 44 礦產品年度綜合價格變化情況
(2)能源價格上漲較快
原油價格快速上漲。大慶原油現貨價格全年平均為78.1美元/桶,同比增長45.5%;從月度來看,呈波動上行態勢。從1月的76.9美元/桶上揚至4月84.4美元/桶,之後回落至7月的72.7美元/桶,8月開始緩慢上漲,12月均價漲至91.2美元/桶,12月30日一度高達93.7美元/桶(圖45)。同期,美國紐約原油現貨均價為78.4美元/桶,同比增長31.6%;從月度看,呈現振盪調整狀態,從1月的79.2美元/桶漲至4月的84.4美元/桶,再回調至5月的73.6美元/桶,6月開始上揚至12月的89.1美元/桶,12月31日一度高達91.4美元/桶,2011年1月18日沖至97.3美元/桶。油價大幅上漲主要是由於美元走弱,刺激了市場對原油期貨的風險偏好,以及投資者對經濟復甦預期看好引起的。因為2010年全球原油供需平衡。根據IEA最新的報告,2010年全球原油需求是8660萬桶/日,比2009年增加160萬桶/日。原油需求的增量主要來自於非OECD國家,尤其是亞太地區的非OECD國家,需求增量佔世界需求增量的一半以上。而OECD國家特別是歐洲地區的OECD國家由於需求較弱,原油需求量反而比2009年降低了10萬桶/日,僅為4540萬桶/日。年內原油價格的調整主要原因是希臘債務危機,整個歐洲經濟的不景氣,美國實體經濟復甦難有顯著起色,吉爾吉斯斯坦和朝韓地緣政治的不穩定。伊朗問題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堅持對伊朗實行制裁,伊朗威脅如果美國進一步加強制裁,其可能會中斷石油出口。盡管OECD國家充裕的庫存和OPEC600萬桶的剩餘產能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對伊朗中斷出口的擔憂,但伊朗問題如果惡化仍會刺激國際原油市場敏感的神經。伊拉克自2003年海灣戰爭後國內教派沖突頻繁,局勢動盪。另外,歐洲、美國及中國遭受到的不同程度的自然災害也是影響油價的重要因素。
圖 54 水泥價格變化
⑷ 近年鐵礦石期貨走勢圖
大連商品交易所鐵礦石期貨走勢圖,另注,2013年10月鐵礦石期貨上市交易。
2015年至今
⑸ 近年來,鋼鐵價格走勢
2008年全球鐵礦石價格談判已塵埃落定。有關專家預測2009年全球鐵礦石價格走勢,認為明年的鐵礦石價格將在今年的基礎上保持基本穩定,不會有大的起伏,甚至略有回落,其理由如下:
一、鐵礦石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近幾年,世界經濟經歷新一輪高速發展,帶動全球鋼材需求以每年5%的速度增長,國際市場鐵礦石價格也在持續飆升。2007年,世界三大鐵礦石出口國出口量達6.27億噸,2008年將達到7.28億噸。需求的增長,必然帶動鐵礦石價格的上漲。從2002年開始,鐵礦石一年一個台階。可以說,這幾年鐵礦石價格的增長,是市場的必然。然而,由於美國次貸危機,美元貶值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近期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通脹明顯。這種世界經濟發展放緩的大趨勢必然會影響到對鋼材的需求也會放緩。導致對鐵礦石需求的下降。
二、中國近年鋼鐵工業飛速發展,推動了世界鐵礦石貿易的急劇增長。2007年中國鐵礦石進口量3.83億噸,佔世界貿易總量的46%。但目前中國正在進行宏觀調控,節能減排,限制鋼鐵產品出口,這些措施抑制了對鋼材的需求。今年中國鋼產量預測將達到5.24億噸,明年的增長幅度有可能降低。由於世界鐵礦石價格的上漲,刺激了國內鐵礦石的生產。今後,中國鋼產量有所增長的話,國內增產的礦石完全能夠滿足需求。因此,明年中國進口鐵礦石不會有大的增長,很可能維持今年的水平。
三、2003年以來,全球鐵礦石的投資是大幅度加快的。尤其是2004年之後,鐵礦石的暴利刺激了投資進一步增長,世界鐵礦石三巨頭都擴大了生產規模。從最近得到的信息看,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仍然在擴大規模,並已經排出了擴大規模的計劃,有的規劃已經開始實施。比如,力拓未來5年將投入300億美元,最終擴產目標達到6億噸;必和必拓2015年的產能目標是3億噸;淡水河谷未來5年將投資590億美元開發鐵礦石項目。而且,伊朗、印尼、菲律賓、俄羅斯等國家,也在不斷地在出口鐵礦石。未來兩年鐵礦開采業產量將增加 3.25億噸,而需求量僅增加2.5億噸。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世界鋼鐵產量增長的主要國家及地區在東南亞、中東以及印度,但其增速遠不及鐵礦石的增速。
四、今年鐵礦石價格的談判機制有所調整,過去提一家談完,各家認可,今年是一家談完,其他家根據自己的利益還要談。因此說,今年的價格是一個開放的價格、市場的價格、各方利益充分體現的價格。該漲的都漲了,價格已經到位。明年除非有大的動盪,比如軍事、政治、經濟、自然災害的大動盪,否則鐵礦石價格不會有大的起伏。
⑹ 沙鋼寶鋼歷年鐵礦石進口量 品味 國別 價格 以及庫存信息 急求啊
這些國家內部資料,怎麼會隨便查到呢,要不你去黑客內部網站,說不定就可以查到
⑺ 中國歷年鐵礦石進口數據哪裡可以查到
中國歷年鐵礦石進口量(萬噸)
2000年 6997
2001 9231
2002 11150
2003 14813
2004 20800
2005 27500
2006 32600
2007
2008 44366
2009 62777
最好到海關總署查
⑻ 中國的鐵礦多嗎
近些年來,全球鐵礦石價格持續大幅上漲。數據顯示,國際鐵礦石基準價格2006年、2007年和2008年漲幅分別為19% 、9.5%和65%。最近市場傳言,必和必拓和力拓兩大礦業公司將在與中國的鐵礦石談判中贏得85%的提價。
與此同時,鐵礦石現貨行情更是強勁攀升。2008年4月份,印度現貨鐵礦石到岸噸價在1500元人民幣左右,比去年初大約上漲1.3倍,其2007年的價格漲幅分別是澳大利亞的2.1倍,南非的1.3倍。
對於鐵礦石價格強勁上漲的原因,目前已有不少論述。歸納起大體有四個方面:一是國內外經濟快速運行和鋼鐵消費的旺盛增長,引發了鐵礦石的巨大需求:二是美元貶值等通貨膨脹因素;三是生產成本顯著提高;四是鐵礦石生產商的高度壟斷;五是國內鋼鐵企業分散,競爭激烈。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被人們所忽視。即國內部分鋼鐵企業的乘機炒作,客觀上也產生了推波助瀾作用。
據測算,2008年3月末,全國30個主要城市、五大品種的鋼材平均價格為5642元/噸,同比上漲41.8%,絕對噸價提高了1662元。如果按照鋼鐵企業平均出廠價格低於市場價格200—300元/噸計算,3月末全國鋼鐵企業的平均出廠價格也提高了1300多元/噸,而同期大型鋼鐵企業所增加的鐵礦石費用不超過500元,即使將焦炭、廢鋼、動力、物流、環保、工資等全部費用考慮進去,所增加的噸鋼成本也不會超過1000元。由此可見,國內鋼鐵企業乘鐵礦石漲價之機,又扒了下遊行業一層皮。根據中鋼協統計,今年1-2月全國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225.63億元,在去年增長41%的基礎上,同比又增長了20.4%。鋼鐵行業實現利潤能夠連年大幅度增長,其中提高價格「功不可沒」。
中國鋼鐵企業不斷提高出廠價格,在生產成本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實現利潤不減反增,也就意味著國際市場鐵礦石的漲價因素,能夠通暢地向下遊行業傳導,甚至還可以獲得炒作題材,藉此拮取「超級紅利」。有觀點認為,現階段鐵礦石價格談判中,中國鋼鐵企業不斷上漲的出廠價格和大幅增長的實現利潤水平,已經成為全球兩大家礦業公司漲價鐵礦石的理由之一。因此,國際市場鐵礦石價格所以能夠連年急劇上漲,如果追根溯源,國內部分大型鋼鐵企業連年頻繁上調出廠價格(甚至一月數次提價),缺少自我約束,無疑也是一個重要誘因。
二、鐵礦石價格行情有可能出現深幅調整
下階段鐵礦石價格走勢如何?是否會一直漲下去?其實也不盡然。種種跡象表明,由於上述漲價支持因素向相反方向的轉化,鐵礦石價格行情有可能面臨深幅調整風險。
(一)國內外經濟同步減速
這是鐵礦石價格深幅調整的最大風險因素。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美國經濟開始滑坡。次貸危機暴發,其負面效應向全世界的擴散,導致全球經濟增長顯著減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據此將2008年世界經濟增幅調降至3.7%,並認為2009年進一步減緩,未來兩年全球經濟增長低於3%,即進入衰退的幾率為25%。
美國和世界經濟減速,直接引發中國出口緊縮,導致經濟增速回落。多數觀點判定,2008年中國經濟(GDP)增長速度在9.5%-10%之間,比上年水平回落1—2個百分點。有觀點認為2009年中國經濟增速還將進一步下滑。
國內外經濟增長的同步放緩,尤其是美國這個最大的最終消費品市場的萎縮,勢必帶來中國鋼鐵產品需求力度減弱,比如今年1季度中國鋼鐵產品出口量由上年的強勁增長轉為大幅下降,從而引發中國鋼鐵產量增長勢頭回落,也就導致了這個鐵礦石漲價的最大支持因素弱化。據統計,2008年1季度累計,全國粗鋼產量同比僅增長8.6%,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近14個百分點。如果按照今年前3個月的平均產量計算,預計全年中國粗鋼產量大約為49976萬噸,只比上年增長2%左右。即使將今後新增產能因素考慮進去,2008年全國粗鋼產量增幅也將在10%以內,大大低於上年增長水平。
節能減排,淘汰落後中、小鋼廠產能,是2008年中國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之一。如果上述目標能夠實現,或者是部分實現,都會進一步減緩中國鋼鐵增產勢頭。
總之,2008年中國鋼鐵增長水平回落已成定局。預計2009年,甚至今後若干年內,這種低增長局面都不會改變。受其影響,中國鐵礦石的需求增長力度勢必減弱,這對於多年來強勁上漲的鐵礦石行情肯定會產生很大抑制。
(二)美元貶值逐步見底
美國陷入次貸危機後,美聯儲頻繁降息,美元持有者的經濟利益受到損害,因此成為美元貶值的重要因素。由於現階段越來越大的通貨膨脹壓力,尤其是抑制消費的副作用日趨嚴重,預計美聯儲降息救市將要告一段落,本輪超過300基點的降息有可能在近期畫上句號。
受其影響,持續數年之久的美元貶值可能在2008年下半年逐步見底。如果美元貶值見底開始反彈,一定會推動鐵礦石價格相應跌落。
(三) 高價格對於消費的抑製作用
多年來供求關系的「緊平衡」,是全球鐵礦石價格不斷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高物價本身也會對消費產生很大的抑制,促成供求寬松局面出現。比如鋼材強勁上漲後,並由於人民幣的快速升值,使得許多家電出口萎縮。據海關統計,今年1季度累計,全國金屬加工機床、鋼鐵緊固件、不銹鋼廚具、餐具、金屬工具、縫紉機、微波爐、電扇等耗鋼產品出口量都出現了同比下降;電動機、摩托車、自行車、洗衣機、空調、冰箱等家用電器產品出口量雖然還在增長,但多數產品出口增幅不超過5%;軸承、集裝箱等出口增速較高,但也出現了較大幅度回落。再如,近些年來鋼材等投資品價格的大幅上漲,使得同等投資金額所消費的鋼材量下降。2007年,全國房地產投資增長30.2%,但商品房竣工面積僅增長4.3%,處於過三年來的最低水平,今年1季度的情況也相差不多。有關專家認為,產生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不僅是開發商減緩施工進度,拖延竣工時間,也反映了目前房地產市場開發成本的提高,同樣的資金投入,消耗的建築材料少了,其中就包括建築鋼材的消費。
(四)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外匯儲備的不斷增多和貿易順差的居高不下,人民幣呈現升值趨勢。進入2008年後升值速度明顯加快。有關數據顯示,自2007年4季度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達到5%。其中今年1季度升值幅度在4%左右,按年計算超過15%,創下匯改以來的最快速度。
盡管美元貶值拉高了國際市場鐵礦石價格,增加了中國進口成本,但人民幣較大幅度升值,則在另一方面對沖美元貶值的通脹效應,一定程度上減弱鐵礦石進口價格上漲勢頭。
尤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雖然現階段人民幣升值速度趕不上美元貶值速度,致使人民幣升值對沖輸入性通貨膨脹效應未能顯現。可是一旦美元貶值見底回升,而人民幣繼續其尚未完結的升值周期,屆時人民幣的升值效應便會充分顯現,引發國內鐵礦石價格更大幅度降低。
(五)國際資本操作轉向
總體來看,前期全球流動性過剩、中國需求旺盛因素、美元貶值催生巨量保值避險需求,是全球范圍內投機基金順勢而為,戰略做多的三大基礎。隨著上述條件的逐步變化,以及價格行情本身已經進入高風險價位,國際資本將會考慮其操作主方向的調整。當今全球存在三大泡沫,即股市泡沫、樓市泡沫和商品泡沫。前兩個泡沫已經或正在破滅,隨之而來的將是商品價格泡沫的破滅。
實際上,市場中從來就沒有隻漲不跌的商品。因為目前鐵礦石和鋼材價格漲的太高、漲得太快了,已經達到了損害自身需求增長的「盛極」高位。據中鋼協分析,2007年,印度出口到中國的鐵礦石價格上漲高達128%,位居所有出口鐵礦石國之首。由於印度礦較巴西和澳大利亞礦品位低、運距近、價格高、漲速快的特點,因此中鋼協認為,出口到中國的印度鐵礦石價格虛高充水,這很有道理。
既然價格構成中包含較多的泡沫成分,那就總有泡沫破滅的一天。隨著中國鋼鐵產品出口負增長的出現,隨著中國鋼鐵產量增長勢頭的回落,隨著中國對鐵礦石需求力度的減弱,一直被國際資本大肆炒作的「中國需求因素」將不再「耀眼」,正逐漸減弱。目前國內主要港口鐵礦石出現積壓,許多地區鐵礦石行情回落,均表明國內市場消化能力有所疲軟。
受其影響,盛極一時的全球鐵礦石價格遲早要轉向「衰落」,必須做出適度調整,以適應全球經濟發展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大量進入鐵礦石市場的投機資金、避險資金和保值資金大量出逃,加之「買漲不買落」的市場行為,勢必加劇鐵礦石價格的下跌。
由此可見,國內外鐵礦石價格強勁上漲的支持因素並不穩固,隱含著相反方向變化的上述五大風險。如果這五大方面因素同時顯現一齊發力,就會出現鐵礦石價格深幅調整局面。這種調整極有可能先從印度現貨鐵礦石行情開始。如果不出現大的意外,極有可能在1年之內擊穿印度現貨鐵礦石的價格泡沫。對此不可掉以輕心。
三、此次行情深幅調整,並不意味著鐵礦石價格寒冬到來
當然,我們提示美國經濟有可能出現嚴重衰退,世界經濟存在明顯減速風險,以及國際市場鐵礦石可能出現深幅調整,並不是說這種情況馬上就會發生。但是,中國相關產品的生產企業、消費者和貿易商們,一定要高度重視風險的存在,未雨綢繆,謹慎應對。
另一方面,這種價格的調整,盡管幅度很大,也並不意味鐵礦石行情將進入「價格寒冬」,即漫漫「熊市」的到來。此次鐵礦石價格行情的深幅調整,很可能只是一次泡沫的擠壓與釋放。由於世界及中國經濟增長的基礎並未動搖,依然堅實。主要是中國和新興經濟體的需求增長空間很大,可以逐步替代或部分替代歐美國家經濟下滑後減弱的需求份額,因此可以避免了大的需求危機出現。比如,作為最大的新興經濟體,中國還有龐大的低收入人群,還有較為薄弱的醫療、教育、公用設施等巨大的投資空間,尤其是環境保護方面薄弱,都需要大量的物資投入。除此之外,印度、巴西等人口大國也存在類似情況,由此而產生了旺盛的鋼材及礦石消費,可以支持全球鐵礦石價格行情繼續高位運行。當然,這是一種行情深幅調整後的相對歷史價格高位。
不僅如此,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行情還受到地緣政治的很大影響。最近傳言美國正在加緊制定進攻伊朗的戰爭計劃。如果美伊之間真的暴發戰爭,哪怕僅是一時的沖突,都會導致礦石、石油等初級產品價格的大幅飆升,再創歷史新高。
四、對鐵礦石市場的宏觀調控政策建議
一段時期以來,中國在全球鐵礦石價格談判中,一直處於被動局面。鐵礦石價格是否上漲?漲幅有多大?基本上是兩大鐵礦石生產巨頭說了算,中國鋼鐵企業最後只能無奈接受。這當然主要受我們的「先天弱勢」地位所影響,但中國鋼鐵企業並非完全無能為力,沒有任何反制空間。
為了盡快擊穿國際市場價格泡沫,推動鐵礦石價格行情的深幅調整,促進中國鋼鐵產業的平穩、健康運行,建議國家宏觀調控方面採取如下對策:
(一)進一步提高出口關稅,抑制鋼鐵出口
雖然2008年1季度全國鋼材出口量同比下降19.3%,但按年計算仍然達到4556萬噸,折算粗鋼不少於5000萬噸,這個數量顯然還是太多,與國家宏觀調控目標背道而馳。值得注意的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2008年以來國際市場鋼材價格大幅上漲,勢必刺激中國鋼材出口量反彈。比如今年3月份全國鋼材出口量416萬噸,比上月增長33.8%,已經出現明顯反彈。
如何有效地抑制鋼鐵產品出口?經過比較,進一步提高鋼鐵產品出口關稅,應該是現階段最好的調控辦法。
這樣做不僅見效快,還可以同時獲得兩個方面的效果。一是藉此壓迫國內過多的鋼鐵產量回落,減少進口鐵礦石的需求量,打壓國際市場鐵礦石價格上漲勢頭。二是實現中國鋼鐵出口減量增收。中國減少鋼鐵產品出口後,在暫時難以找到新的替代來源的情況下,勢必導致國際鋼鐵市場貨緊價楊,中國鋼鐵出口企業可以因此獲得更大利益。據測算,今年1季度,全國鋼材出口量同比下降22.6%,但出口金額卻增長了8.6%。從絕對值來看,3月份中國出口鋼坯同比多賣了119美元/噸,出口鋼材多賣了254美元/噸。中國鋼鐵產品減量增收局面的出現,與國家增加出口關稅密不可分。隨著中國鋼鐵產品出口關稅的調高,中國出口噸鋼收入還會進一步增加,有利於中國利益的最大化。
(二)鋼鐵企業自我約束,剋制漲價沖動
實踐證明,中國鋼鐵企業頻繁上調出廠價格,直接刺激了鐵礦石行情的不斷揚升,至少是居高不下。在這種情況下,國內鋼鐵企業雖然也獲得些許利潤,但更大的好處,卻被國際鐵礦石生產巨頭拿走,中國鋼鐵企業的頻繁漲價行為,更多地是為他人做「嫁衣裳」!因此,中國鋼鐵企業,尤其是具有主導地位的大型鋼鐵企業,必須自我約束,剋制其漲價沖動。只有這樣,才能夠避免國內鋼材市場價格的急劇上漲,從而「釜底抽薪」,使得國際礦業巨頭的鐵礦石漲價行為失去依據,實現中國全局利益的最大化。
(三)緊縮信貸,打擊囤積炒作
如前所述,鐵礦石價格的過快上漲,與投機資金的推波助瀾有重大關系。據有關資料,受漲價預期影響,一些鋼鐵企業和貿易商突擊大量進口鐵礦石,導致近期全國主要港口鐵礦石大量積壓。目前國內沿海主要港口的壓港鐵礦石已達到創紀錄的6200萬噸,同比增加45%,並有可能繼續增加,突破7000萬噸。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壓港的鐵礦石中,至少有2300萬噸為貿易商、鋼鐵企業囤積。按照180美元/噸計算,則囤積價值額已經達到42億美元,約摺合290億元人民幣。這樣數額巨大的資金佔用量,應當主要來自於金融機構貸款。為此,應當緊縮這個方向的銀行信貸,盡可能地切斷囤積鐵礦石的信貸資金來源,打擊投機炒作,以促進鐵礦石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
⑼ 中國歷年鋼鐵產量
據從1896年到1948年的半個多世紀的統計,全中國累計的鋼產量只有760萬噸(包括機械廠的鋼產量在內)。其中達到最高年產量的1943年,也只有92.3萬噸,而且絕大部分產量還分布在日本侵佔的東北地區。發展概況由於受到戰爭的影響,1949年全國鋼產量只有15.8萬噸,居世界第26位。
1952年全國鋼產量為135萬噸,1983年達到4002萬噸,增長了28.6倍,平均每年的遞增速度為11.6%。1949~1983年,中國累計產鋼5.47億噸,生鐵5.75億噸,鋼材3.87億噸。
產地分布 鋼鐵工業的地區分布發生了可喜變化。舊中國的鋼鐵工業由於被日本帝國主義壟斷,主要集中在東北一隅,如1943年東北的鋼產量就佔全國鋼產量的94.5%,分布極不合理。到1952年,沿海各省、市、自治區(未計台灣省)鋼產量佔全國的比重高達85.8%。
東北地區鋼產量佔全國的比重達70%。但經過30多年建設,布局已經發生了可喜的變化。1983年,沿海各省、市、自治區鋼產量佔全國的比重已降到57.3%,東北地區鋼產量佔全國的比重也降到了25.5%。
(9)歷年來鐵礦價格擴展閱讀:
鐵礦石是鋼鐵工業的主要原料。70年代後期,全世界鐵礦石總儲量約為3500億噸,其中富礦儲量約為1500億噸(以上均不包括中國的儲量)。蘇聯鐵礦石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近三分之一,居世界首位,以下依次是巴西、玻利維亞、加拿大和澳大利亞。
這五國鐵礦石儲量之和佔世界總儲量的90%左右。蘇聯70年代各年的鐵礦石產量為1.95~2.46億噸,占同期世界年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強,是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國。
澳大利亞、巴西、美國、中國、加拿大的鐵礦石產量依次占第二至第六位。鐵礦石資源豐富是發展鋼鐵工業的重要條件。全世界平均的礦鐵比總的趨勢是下降的,20世紀50年代末高於2.00,60年代末降為1.80左右,70年代末又降至1.7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