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9年12月p2p理財公司立案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投資人的錢能追回來嗎
你要有確鑿證據的話,你馬上到公安局的。網警處報案,請求他們幫忙吃一回來投資的錢。
② 向上金服2019運營年報,出借金額遠比借金額多,沒出借的錢要支付收益,是否造成資金積壓,如何平衡
我我覺得不是特別安全,最好退出去。
③ 2019年金融行業大洗牌之後p2p還會剩下那幾家
被洗的多數都是不正抄規的,應監管部門要求進行備案審查,根據統計,我國境內還有接近2000家P2P網路借貸平台,合規情況不一,有人預計約有100家企業在備案後可以生存下來。回到主題,若2019年P2P只剩下100家,那麼說明網貸江湖群魔亂舞時代已經落幕,正式邁向規范化監管時代。作為投資者,此時正是最佳入手時機,找到適合自己的即可。
④ 2019年P2P爆雷不斷,你虧了多少
監管部門要求合規前行對P2P行業還是個人來說都是好事,能經歷過這次洗禮,剩下內的應該至少不會不合規。容
判斷P2P平台是否合規的重要信息如下:
1、信息是否足夠透明;
2、三證,也就是銀行存管,ICP電信增值業務許可證,3級等保。
三證是網貸行業入門的資格憑證,好比餐飲行業需要有營業執照和衛生許可證是一個道理。
3、完成108條監管細則的整改工作。
例如禁止平台設立理財計劃,禁止期限錯配,禁止代賣信託、資產管理、基金、銀行業務、股票、外匯等,禁止對接金交所等等。
⑤ P2P行業經歷了2018年的暴雷潮、2019年的嚴監管
就網上信息來看,截至2020年3月31日,全國實際在運營網路借貸機構139家,較2019年初不管是借貸余額專還是出借人數都呈下屬降趨勢。整治工作開展以來,累計已有近5000家機構退出。但不可忽視的是,隨著行業出清的加速,遏制惡意逃廢債問題成為關乎行業平穩發展的最關鍵問題。個人總結了一下,目前打擊逃廢債較為有效的方式主要包括三類:一是擴大網貸納入徵信的范圍和進程。二是在司法上提升效率、靈活性及制度保障。三是監管和機構可利用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提升對於惡意逃廢債行為的識別、預警及處置等效率。事實上,遏制惡意逃廢債,無論是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管,還是司法部門的強力介入,都是較高成本的事後補救,而網貸平台的主動作為,則能把風險更好地屏蔽掉,降低了成本,也降低了對網貸出借人的利益傷害。以搜狐旗下網貸平台搜易貸為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風險預警體系,制定了全面的預警監控指標,包括借款人家庭情況、徵信情況、經營管理及財務狀況、國家宏觀政策、自然災害等情況,並根據預警信號監測借款人具體風險和信貸業務整體風險情況。說白了網貸遇上逾期算是正常現象,兄弟你也不必太過慌張。實在不行就直接問下客服
⑥ 2019年P2P網貸平台數量
行業第三方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底,正常運營的P2P平台剩1082家,相較2017年底的1785家減少回了答703家,同比下降39.38%。其中北京282家,廣東266家,上海177家,浙江113家。
⑦ p2p現在還有哪3家
窮途末路P2P僅剩下3家,是哪3家?有沒有可能生存下來呢?
小強財藝
11月10日 · 國家中級會計師
關注
令人難以想像的急剎車,跳水式下跌,冰冷數字的背後,是參與其中的不少出借人和借款人血淋淋的教訓和無奈,先前的叫也叫不醒,罵也罵不醒,結果是這些人不是進監獄就是跑路,更嚴重的是讓部分陷入黑洞的人走向了不歸路。
誰也想不到,從高峰時期的5000家,到最新慘淡數字,大批P2P退出,從誕生到如今的窮途末路僅僅剩下目前的3家。
這是近日國家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在吹風會上表示的,他說,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已經由高峰時期約5000家,亞降到目前的3家,借貸規模及參與人數連續28個月下降。
看看最近一年的壓降力度和速度
2019年10月末,全國納入實時監測的在運營機構數量降至427家;
2020年7月末,銀保監會主席透露在運營P2P機構降至29家;
2020年8月底,有15家P2P機構在運營,比2019年初下降99%,借貸余額下降了84%,出借人下降了88%,借款人下降了73%。
2020年9月底,有6家P2P運營,到現在11月初的3家,速度之快,令人唏噓不已。
P2P真的是窮途末路了,從最鼎盛時期的烈火烹油鮮花著錦,到現在,已是明日黃花,落得個一地雞毛。
剩下的3家是哪3家?
至於具體是哪三家,業內人士口徑不一。目前為止,並沒有透露是哪3家,據一些網民猜測,剩下的3家或許與阿里巴巴、騰訊和平安有關。
也有人猜測是翼龍貸、宜人貸和恆昌。
但這只是網民的猜測,並無具體的直接證據。
剩下的3家P2P網貸平台,有沒有可能生存下來呢?
2019年11月3日,銀保監會公布P2P下一步規整方向:以出清為目標,以退出為主要方向,爭取一段時間完成整頓。
根據P2P專項整治以「退」為主的政策導向,今年以來,網路借貸機構一直處在壓降過程之中。
中國銀保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梁濤表示,從國際上看,經過一個時期的經濟下行,未來經濟領域的風險可能加速向金融風險的演變。從國內看經濟增速下行,也會帶來資產劣變的壓力,下一步將把風險控製得更全面,措施准備得更充分,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經過1年的整治,P2P機構壓降至3家 ,野蠻生長的P2P亂象已經得到根本遏制,專項整治工作行將收尾。
8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網貸平台監管經歷了很痛苦的階段,現在走到根本性的轉折,專項整治工作有望在年底基本結束,轉入常規監管。
據《財經》報道,國內已有多個省市宣布取締轄內網貸機構,行業清退大局已定。據統計,今年以來,包括內蒙古、陝西、吉林、黑龍江、江西等10餘省市相繼發布公告稱,取締轄內所有網貸機構。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哪3家P2P,最後的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退出。
P2P平台全面退出已經是不可避免的結局。
當前比較棘手的問題是,作為服務中介的P2P如何幫助投資人收回本金是「出清」任務的重中之重。
相信在僅剩的最後2個月時間里,最後3家平台也能得到有效整改,完成2019年11月定下的「出清」目標任務。
本文由【小強財藝】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如果喜歡,請關注、點贊、轉發、收藏。
⑧ 2019年P2P行業會消失嗎
肯定不會消失
國家雖然現在在大力整治P2P行業 但是也只是針對於牌照不全 機制不健全 利息不正規的小型借貸、民間借貸機構
還是有很多的人會需要P2P來進行資金周轉的
⑨ 2019年p2p都還有哪些優質的存貨下來了
大浪淘沙下,留下來的就是好平台,比如銀承派。
⑩ 2019P2P網貸行業如何發展現在P2P平台退出數量不斷增加,想知道這個行業還能否繼續發展
2018年,中國網貸普及率位居世界前列,中國網貸交易額全球最高,達1789億美元。中國P2P網貸行業經過了雨後春筍般的初始發展期、野蠻生長的快速擴張期和狂風暴雨般的風險爆發期,進入了政策調整期。
2016年之前P2P行業缺乏監管,滋生了大量非法經營的問題平台。隨後監管政策出台,政策收緊,問題平台資金鏈斷裂,P2P網貸行業頻頻爆雷,大批投資人血本無歸。
2019年運營中的P2P網貸平台約1300家,截至2019年4月,中國P2P網貸新增問題平台超280家。非法集資的P2P網貸問題平台常以高額收益誘引投資人投資。P2P網貸問題平台常通過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和高大上的自我包裝來營造平台財力雄厚、實力強勁的假象。獲得大量資金後,問題平台常通過借新還舊的方法吸引投資者繼續投資。
未來P2P網貸行業增長將趨緩,市場格局將更集中,監管將持續全面化和科技升級。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24日,2018年中國P2P網貸停業及問題平台超過850家,整體涉案金額超過8000億元,波及用戶規模超過1500萬人。
2019年運營中的P2P網貸平台約1300家,截至2019年4月,中國P2P網貸新增問題平台超280家。
當下,退出和轉型是P2P行業重點,也是監管的引導方向。在監管要求P2P網貸平台壓降存量業務規模、出借人數量、借款人數量的情況下,近期網貸行業規模不斷縮小,平台退出數量不斷增加。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未來P2P網貸行業增長將趨緩,市場格局將更集中,監管將持續全面化和科技升級。隨著監管新政和平台備案,大量平台將加速清退,留下體量較大、實力較強的頭部平台,投資用戶和資金都將進一步集中於留存的精工備案的合規平台。而多起影響惡劣的爆雷事件發生,監管部門將會持續對行業進行嚴格監管。隨著備案工作的推進和完成,監管部門對平台的監管將更全面並實現動態監管。此外,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對監管手段進行科技升級也是進一步防控風險的需要。
另外,受爆雷潮和政策變化影響,新增平台和新增用戶極少,大量原有平台進行清退,部分投資者退出,未來短期內P2P網貸行業增長將趨緩。而投資人短期內對風險也較為敏感,對高收益理財產品更警惕。
以上內容節選自艾媒咨詢發布的《2019年全球及中國P2P網貸行業研究及風險預警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