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各國的基因研究有哪些
讓我們看一下世界各國的基因科學研究狀況。
英國: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英國就有了第一家生物科技企業,是歐洲國家中發展最早的。如今它已擁有560家生物技術公司,歐洲70家上市的生物技術公司中,英國佔了一半。
德國:德國政府認識到,生物科技將是保持德國未來經濟競爭力的關鍵,於是在1993年通過立法,簡化生物技術企業的審批手續,並且撥款1.5億馬克,成立了3個生物技術研究中心。此外,政府還計劃斥巨資12億馬克,用於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研究。1999年德國研究人員申請的生物技術專利已經佔到了歐洲的14%。
法國:法國政府在過去十年中用於生物技術的資金已經增加了十幾倍,其中最典型的項目就是1998年在巴黎附近成立的號稱「基因谷」的科技園區,這里聚集著法國最有潛力的新興生物技術公司。另外20個法國城市也准備仿照「基因谷」建立自己的生物科技園區。
西班牙:馬爾制葯公司是該國生物科技企業的代表,該公司專門從海洋生物中尋找抗癌物質。其中最具開發價值的是ET-743,這是一種從加勒比海和地中海的海底噴出物中提取的紅色抗癌葯物。ET-743計劃於2002年在歐洲注冊生產,將用於治療骨癌、皮膚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多種常見癌症。
印度:印度政府資助全國50多家研究中心來收集人類基因組數據。由於獨特的「種姓制度」和一些偏僻部落的內部通婚習俗,印度人口的基因庫是全世界保存得最完整的,這對於科學家尋找遺傳疾病的病理和治療方法來說是個非常寶貴的資料庫。但印度的私營生物技術企業還處於起步階段。
新加坡:新加坡宣布了一項耗資6000萬美元的基因技術研究項目,研究疾病如何對亞洲人和白種人產生不同影響。該計劃重點分析基因差異以及什麼樣的治療方法對亞洲人管用,以最終獲得用於確定和治療疾病的新知識;並設立高技術公司來製造這一研究所衍生出的葯物和醫療產品。
中國: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與西南大學合作的研究成果「40個基因組的重測序揭示了蠶的馴化事件及馴化相關基因」在國際著名學術雜志上發表。本研究共獲得了40個家蠶突變品系和中國野桑蠶的全基因組序列,是多細胞真核生物大規模重測序研究的首次報道,共獲得632.5億對鹼基序列,覆蓋了99.8%的基因組區域;繪制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張基因組水平上的蠶類單鹼基遺傳變異圖譜,是世界上首次報道的昆蟲基因組變異圖;從全基因組水平上揭示了家蠶的起源進化;發現了馴化對家蠶生物學影響的基因組印記。
② 華大基因的股票能買嗎
經查證核實,華大基因的股票是一隻好股,值得關注,值得擁有,可以考慮低吸進場操作,但不是現在,因為前期漲幅已經太高了,我的原則是寧可錯過絕不做錯。所以,建議等跌下來再買資金會相對更安全。
③ 能和華大基因合作嗎
在新奧爾良的微生物年會上看到華大的展台,去年的另外一個會議上也看到他們的展台。做為一個中國生物技術的標桿單位,走出國門開辟市場是十分可喜的事情。可是幾次接觸(包括這次)都不很滿意。
不知道是派出來參展的人員太年輕沒有經驗,還是他們整個企業文化就是這樣?總的感覺是「你是求我的,不是我來求你的。」可是,做公司的客戶永遠是「上帝」,再大的公司在客戶面前都應當是畢恭畢敬,禮貌,聆聽客戶的需求,意見。
這是我給華大的幾點意見(隔靴抓癢):
(1)注意形象。展台不用豪華,但是要精緻,干凈,
處處顯出精心設計,精心製作。華大的展台圖像設計和內容都不錯,就是硬體太粗糙,一看就是「山寨」產品。華大開拓國外市場要克服的一個主要障礙就是「質量
(2)出來參展的人員需要好好培訓。首先就不應該在自己的展台上吃飯(照片),這是對客戶最不禮貌的行為。展會有吃飯的地方,附近也有很多用餐的餐
「老大」當慣了,講話非常沖,而且不禮貌。比如我如約去他們的展台介紹免疫組庫的R10K項目,也想了解一下他們能有什麼合作的機制。可是聽講的「主管」聽到一半起身幾次去「照料」其他客人。不是說我有多重要,而是辦事都有先來後到,如果不專心一頭,很可能兩個機會全都錯過了不是?還有你中途離開,也不跟我說一聲,如果你是我,如何想?很顯然,我得到的信息就是「你對我不重要」。
(3)要有重量級的管理團隊。開發海外市場尤其如此,不能「撿便宜」招幾個博士後就行了,一定要找些有經驗的人來管理。據說華大在中國幾千人的隊伍,平均年齡二十歲出頭。朝氣可嘉,可很不幸的是年輕通常和「靠不住」劃等號。能找到一些穩重的,壓得住場面的人來談生意才能更成功。開會的費用都很高,
(4)價格透明,突出質量。華大的測序價格計算方法和別人的不同,看上去便宜,細細分析並不便宜。不直接和其他人比可能是一個策略,可是透明的價格,優良,快速的服務才能贏得客戶的信賴。和在國內不同,在中國,華大是理所當然的老大,只有別人找上門來求你;可是在海外市場,價格本來就不是首要的因素。就拿我們R10K項目來說,做一萬個病人的免疫組庫測序,而測序上面花的錢還不到整個預算的10%。再便宜也不能省出多少錢來,可是一旦出問題就可能壞了全盤計劃。
(5)企業文化。華大的現有「財路」不是典型的終端客戶市場。從市場上賺錢需要一套不同的企業文化。說白了,就是要學會給客人「當孫子」。這是我十五年前就學會的。一開始回國「講學」的時候人家還都把「留美博士」當回事,可是做起公司以後,就要搬著大箱可樂和其他禮物才能到醫院里去「介紹產品」。既然是企業,就不能是老爺。這個角色轉換要不去做,進入市場的准備就還沒有做好。如果你目中沒有客戶,不為客戶著想,如何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測序平台技術更新一日千里,跟蹤一個技術平台需要大量資金,培訓,軟體,硬體。可以說華大的128台測序儀訂單成就了Illumina公司,可是
Illumina的成功是否能保證華大處於不敗之地?想當初,Affymetrix
的基因表達晶元何等風光?可是高通量測序出來了他們也就門庭冷落了。在技術平台上押寶是風險很大的事,一定要居安思危,在把握硬體平台的同時,盡早涉足
「內容」和應用。象G10K這樣的應用項目就該盡早介入,通過參與得到IP,這樣,不僅僅參與修路,更能在將來收到「買路錢」。
④ 科大訊飛與華大基因比較哪個科技含量高
晶元領域上市公司不只它一家,不買它還能買誰,但是真正的龍頭是兆易創新,你可以看看兆易創新的股價,它就能跟華大比了!
說白了,你是拿一個領域的老大跟另一個領域的老二比,麻煩你採納一下,差距就在這里。
如果答案滿意的話?
國科微就一點,稀缺性。
華大基因算是國內基因領域的龍頭公司,上市公司當中就只有它這么一家是純粹的基因公司,固然實力強,所以國內看好基因領域的資金!你的採納是我繼續答題的動力
⑤ 華大基因資產負債率低於20%,有IPO必要嗎
資本市場有價值發行的功能,A股更可以放大公司的價值(更高估值,比如近期順豐控股借殼上市,股價爆炒,王衛身價暴增)。華大基因股東裡面有VC\PE風投資資金,上市才好減持退出啊。
⑥ 清華北大每年拿那麼多國家資金,究竟為國家貢獻過什麼人才
清華北大每年拿那麼多國家資金卻不能為國家帶來大量的高層次人才,主要是大部分清北畢業生出國不歸導致的。
對於清華北大畢業生出國不歸的問題,有三個方面是繞不開的,那就是“人性”、“物質”、“制度”。
1.人性方面——大多數清北畢業生其實只不過是學習成績很好的普通人而已。
首先表明立場,作者強烈鄙視那些出國不歸的清北畢業生們!不過,從人性的角度來說,換作其他學校的畢業生,就能比他們強嗎?很多人沒去,只是因為去不了。
這里要說,既然是普通人,覺悟自然就沒有那麼高。以自己的收入、房子、車子、生活條件等方面作為了主要考慮也就不難理解。就像古代皇帝的妃子,明明已經有那麼多了,可後來者還是趨之若鶩,是同樣的道理。
社會風氣、許多綜合方面也不利於留住清北畢業生,比如戲子們、國足們動不動就年入上千萬、過億,而很多高級專家、學者們的收入則很一般。再加上國內的高昂房價、醫療費等因素,也間接逼著清北畢業生們往外跑。
最後,相信有了明確的政策導向、制度約束、宣傳、社會輿論後,名校畢業生出國不歸的現象會得到有效遏制,社會風氣也會有所改善。
⑦ 中國基因檢測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三大細分領域各有特點
基因檢測行業可分為三大細分領域,即科研級基因檢測、臨床級基因檢測、消費級基因檢測。根據鯨准數據統計,在我國259家提供基因檢測服務的公司中,有118家公司提供科研級基因檢測服務,126家公司提供臨床級基因檢測服務,113家公司提供消費級基因檢測服務。其中,有許多公司業務范圍有交叉,可能出現臨床級+消費級、臨床級+科研級、科研級+消費級等多種業務組合。
基因檢測將進一步普及
對於科研級基因檢測而言,未來將呈現以下趨勢:一是越來越多的公司將從科研級切入臨床級基因檢測,實現業務的轉型;二是僅提供單個測序產品的服務,已不能能滿足大型項目更復雜的科研需求,而需要覆蓋研究方案設計、基因測序、數據挖掘、功能驗證等多個模塊的綜合性解決方案;三是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微生物組學等「後基因時代」學科逐漸興起。
對於臨床級基因檢測而言,現階段基因檢測在臨床上的應用還處小范圍階段,基因檢測技術水平的成熟度和患者的認可度都有較大提升空間。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檢測范圍的擴大及檢測成本的降低,勢必會使基因檢測技術在更多領域得到更好的普及。
對於消費級基因檢測而言,在產品趨勢方面,目前消費級基因檢測產品更偏向於娛樂性,醫葯領域的基因檢測則佔比較少,未來這一局面將會被扭轉,更加專業化的醫葯領域檢測將成為主流;技術趨勢來看,未來3-5年第三代測序技術逐漸成熟,未來5-10年第四代測序技術逐漸大規模落地並成熟應用;市場趨勢來看,隨著行業測序技術不斷升級,第三代測序和第四代測序技術的落地及成熟應用,行業客戶需求量的不斷提升,未來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規模仍將保持20%以上的增長率,市場規模有望突破60億元,實現翻番。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基因檢測行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咨詢報告》。
⑧ 華大基因的社會責任
抗擊非典
2003年5月,華大基因用十幾個小時就測出了SARS病毒序列,96個小時就做出了SARS檢測試劑 酶聯免疫試劑盒,並向全國防止非典型肺炎指揮部捐贈30萬人份的SARS病毒診斷試劑盒。同年,胡錦濤主席來到北京華大訪問時,對華大基因在期間做的貢獻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想中央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辦抗病之所需」。
德國大腸桿菌疫情戰役
2011年5月27日,華大收到病菌樣本;6月2日,完成基因組測序並公布序列;6月7日,研製成功診斷試劑盒並無償公開檢測方法;7月28日,德國大腸桿菌的研究成果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表。
H7N9
據衛生部衛生應急辦公室2013年4月6日公布的數據,截至17時,全國共報告1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其中死亡6人。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出現後,華大基因立即積極聯系參與對病毒的研究,開啟應急通道,建立快速檢測平台,可在36小時內對樣本進行精確檢測。並且構建了流感及重大傳染病基因組資料庫,可及時應對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印度洋海嘯
2004年12月30日,華大基因派出DNA鑒定救援組趕赴泰國海嘯災區,承擔了海嘯遇難人員DNA檢測的任務。當時遇難者數目龐大,鑒定DNA的工作無法實行。華大基因主動提出為泰國遇難者免費鑒定逾千份的DNA樣本。
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8日至6月2日,華大基因地震災區疾控工作組赴四川災區參與「5·12汶川地震」災後重建工作,檢測可能引發的突發衛生和傳染病事件。2008年5月,華大基因全體員工向汶川地震受災同胞捐款獻愛心。
雅安地震
2013年4月20日上午8時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災情嚴重。華大基因宣布將無償為地震災區提供包括疫情監控、應急病原微生物檢測、身份辨識、傷患治療需要的HLA配型檢測等各項技術服務,並將捐贈首批10萬人份診斷試劑用於輸血安全、病原檢測等應用。並協調好所有可能用得到的平台資源,做好了技術和人員儲備,處於24小時待命狀態,隨時組織科技救援隊伍趕往一線。 為100名魚鱗病患者免費提供基因檢測
2014年7月21日,深圳華大基因21日稱,將面向社會徵集100名符合條件的魚鱗病患者,並將為其提供免費的基因檢測及遺傳咨詢服務。此計劃被稱為「曉明計劃」。
「千萬家庭遠離遺傳出生缺陷」計劃
2014年7月8日,華大基因在北京宣布啟動「千萬家庭遠離遺傳出生缺陷」計劃,包括面向粘多糖病患者的「子琪計劃」,面向地中海貧血的「春叔計劃」和面向魚鱗病的「曉明計劃」等。
「宮頸關愛日」暨「全國百萬婦女創新型宮頸癌篩查項目」啟動
2013年3月7日,華大健康發起首個「宮頸關愛日」並啟動「全國百萬婦女創新型宮頸癌篩查項目」。
捐獻中華骨髓庫
2010年,華大基因捐助4300萬元資金協助中華骨髓庫完成9萬人份的HLA高分辨分型測序。2011年1月25日,中國紅十字會授予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紅十字最高榮譽-紅十字勛章。
⑨ 華大基因過會 "基因界的騰訊"到底有多牛
抗擊非典2003年5月,華大基因用十幾個小時就測出了SARS病毒序列,96個小時就做出了SARS檢測試劑酶聯免疫試劑盒,並向全國防止非典型肺炎指揮部捐贈30萬人份的SARS病毒診斷試劑盒。同年,胡錦濤主席來到北京華大訪問時,對華大基因在期間做的貢獻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想中央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抗病之所需」。德國大腸桿菌疫情戰役2011年5月27日,華大收到病菌樣本;6月2日,完成基因組測序並公布序列;6月7日,研製成功診斷試劑盒並無償公開檢測方法;7月28日,德國大腸桿菌的研究成果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表。H7N9據衛生部衛生應急公室2013年4月6日公布的數據,截至17時,全國共報告1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其中死亡6人。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出現後,華大基因立即積極聯系參與對病毒的研究,開啟應急通道,建立快速檢測平台,可在36小時內對樣本進行精確檢測。並且構建了流感及重大傳染病基因組資料庫,可及時應對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印度洋海嘯2004年12月30日,華大基因派出DNA鑒定救援組趕赴泰國海嘯災區,承擔了海嘯遇難人員DNA檢測的任務。當時遇難者數目龐大,鑒定DNA的工作無法實行。華大基因主動提出為泰國遇難者免費鑒定逾千份的DNA樣本。汶川地震2008年5月18日至6月2日,華大基因地震災區疾控工作組赴四川災區參與「5·12汶川地震」災後重建工作,檢測可能引發的突發衛生和傳染病事件。2008年5月,華大基因全體員工向汶川地震受災同胞捐款獻愛心。雅安地震2013年4月20日上午8時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災情嚴重。華大基因宣布將無償為地震災區提供包括疫情監控、應急病原微生物檢測、身份辨識、傷患治療需要的HLA配型檢測等各項技術服務,並將捐贈首批10萬人份診斷試劑用於輸血安全、病原檢測等應用。並協調好所有可能用得到的平台資源,做好了技術和人員儲備,處於24小時待命狀態,隨時組織科技救援隊伍趕往一線。為100名魚鱗病患者免費提供基因檢測2014年7月21日,深圳華大基因21日稱,將面向社會徵集100名符合條件的魚鱗病患者,並將為其提供免費的基因檢測及遺傳咨詢服務。此計劃被稱為「曉明計劃」。「千萬家庭遠離遺傳出生缺陷」計劃2014年7月8日,華大基因在北京宣布啟動「千萬家庭遠離遺傳出生缺陷」計劃,包括面向粘多糖病患者的「子琪計劃」,面向地中海貧血的「春叔計劃」和面向魚鱗病的「曉明計劃」等。「宮頸關愛日」暨「全國百萬婦女創新型宮頸癌篩查項目」啟動2013年3月7日,華大健康發起首個「宮頸關愛日」並啟動「全國百萬婦女創新型宮頸癌篩查項目」。捐獻中華骨髓庫2010年,華大基因捐助4300萬元資金協助中華骨髓庫完成9萬人份的HLA高分辨分型測序。2011年1月25日,中國紅十字會授予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紅十字最高榮譽-紅十字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