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叫出廠價 什麼叫到廠價
到廠價是銷貨方將貨物送到購貨方的價格。
出廠價是工礦企業向商業部門或其他生產單位出售商品的價格。是工業品進入流通領域的最初價格。由成本加工業利潤和稅金構成。是制定工業品批發與零售價格的基礎。
臨時價格具有兩個顯著特點,一個是產品價格管理許可權屬中央,而臨時價格的定價權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另一個是臨時價只限中小型企業執行。制定臨時出廠價格的原則是成本利潤率不得超過5%,臨耐出廠價格高於全國統一定價的幅度不得超過20%。
(1)工業出廠品價格工作目標擴展閱讀:
用戶報價注意事項:
1、報價應以商品的使用價值為依據任何企業銷售產品的目的都是要使產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得到補償並能為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談判中所報的價格只有能夠補償生產該商品所付出的成本費用,企業銷售該商品才有經濟意義。
2、報價應注意啟迪購買者的購買慾望企業的產品終只有被購買者購買,其價值才能終實現,而購買者是否願意購買企業的產品,關鍵是看該產品及其所定的價格是否符合購買者的意願。要使產品價格符合購買者的意願,在報價時就應注意研究目標顧客的購買心理和購買行為。
3、所報價格應清楚明了價格條件是交易談判的要件,要求清楚、肯定、明確。報價商品、數量單位、幣種及貨幣單位都應作明確規定,這樣便於雙方減少分歧,提高談判效率。
2. 工業型企業某種產品平均出廠價格如何計算
某種產品平均出廠價格計算,
出廠價就是支出+一定的利潤,
支出中包括成本+費用,
成本就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成產過程中的費用。
3. 工業品出廠價格的價格構成
工業品出廠價格由生產成本、利潤和稅金三部分構成。在中國,出廠價格是計劃價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價值為基礎,根據價格政策的要求,全面考慮產品的比價關系、供求情況以及國家的積累、人民的消費水平等因素制定的。
4. 什麼是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
工業品價格指數是反映工業發展狀況的指標之一,也是衡量通貨膨脹的標准之一。也是制定有關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科學依據。中國工業品價格指數的調查產品有2700多種(規格品5000多種),已覆蓋全部39個工業行業大類,涉及調查中類186個(覆蓋率已超過95%)。工業品價格指數是通過調查收集部分代表企業的代表產品的價格變動資料加權計算的相對數,以反映工業品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包括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是反映工業企業出廠商品價格及工業企業中間投入品價格變
工業品價格指數
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相對數,是反映國民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制定有關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科學依據。工業品價格指數是反映工業發展狀況的指標之一,也是衡量通貨膨脹的標准之一(另一個主要標準是CPI)。 目前中國工業品價格指數的調查產品有2700多種(規格品5000多種),已覆蓋全部39個工業行業大類,涉及調查中類186個(覆蓋率已超過95%)。中國參與調查的市縣410多個,調查各種規模和各種經濟類型的企業近50000家。 從指數內涵及其所處環節看,工業品價格指數主要反映生產領域的價格變動情況,即源頭和中間商品的價格變動情況,處於價格傳導體系的中上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主要反映消費領域的價格變動情況,即最終消費品和服務的價格變動情況,處於價格傳導體系的下游和終端。總體上說,上游商品價格的持續顯著上漲會逐漸傳導到下游商品的價格變動。根據過去近20年的經驗數據分析,這種傳導的時滯大約在一年半左右。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某些上游商品價格上漲能否傳導到下游,主要取決於該類商品的供求狀況、供求彈性和產業鏈條的長短。因此,近年來上、下游商品間的價格傳導關系出現了一些新變動,表現為傳導時滯延長,某些方面傳導效應減弱等。對此,我們應進一步研究新形勢下的價格傳導機制,既不要完全否定價格傳導作用,也不要隨意誇大和猜測傳導效應,更不能因為價格傳導機制的新變化,而懷疑價格指數的准確性和科學性。
工業品價格指數的意義
(1)是中國價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是觀測與分析產品差比價關系的依據。
(3)是國民經濟計劃管理與預測的依據。
(4)是測量一定地區、一定時期對工業品貨幣購買力的依據。
(5)是計算不變價工業增加值和工業發展速度的依據。 報告期可比價工業增加值=報告期現價工業總產值×上年工業增加值率/報告期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工業生產發展速度=報告期可比價工業增加值/基期現行工業增加值×100%計算可比價工業增加值總量有兩種方法:
(1)總量縮減法:適用於計算總量的各項分組指標,如各種經濟成分的分組指標。
(2)分行業(中類)縮減法:用這種方法計算工業各行業的發展速度更為准確。
5. 工業品出廠價格的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
它是反映不同時期或不同年份全國或地區工業品出廠價格總水平變動趨勢和程度的相對數。在我國工業統計中,通常用總產值指數除以總產量指數的辦法,匡算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
工業品出廠價格除包括工業企業售給商業、外貿、物資部門的產品外,還包括售給工業和其他部門的生產資料,以及直接售給居民的生活消費品。據此計算的指數,以分析出廠價格的變動對工業總產值的影響。目前工業總產值是按現價和不變價格計算的。按不變價格計算的工業總產值的發展速度,即為扣除了出廠價格變動因素的產品物量指數。其計算公式為:
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 工業總產值總指數/工業總產量總指數×100%
PPI 又稱作生產者物價指數
生產者物價指數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的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形。一般而言,商品的生產分為三個階段:
一、 完成階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續;
二、 中間階段:商品尚需作進一步的加工;
三、 原始階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
PPI 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
根據價格傳導規律,PPI 對CPI有一定的影響
PPI 反映生產環節價格水平,CPI反映消費環節的價格水平。整體價格水平的波動一般首先出現在生產領域,然後通過產業鏈向下游產業擴散,最後波及消費品。產業鏈可以分為兩條:
一是以工業品為原材料的生產,存在原材料→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的傳導。
另一條是以農產品為原料的生產,存在農業生產資料→農產品→食品的傳導。
在中國,就以上兩個傳導路徑來看,目前第二條,即農產品向食品的傳導較為充分,2006年以來糧價上漲是拉動CPI 上漲的主要因素。但第一條,即工業品向CPI的傳導基本是失效的。
由於CPI 不僅包括消費品價格,還包括服務價格,CPI 與PPI 在統計口徑上並非嚴格的對應關系,因此CPI 與PPI 的變化出現不一致的情況是可能的。CPI 與CPI 持續處於背離狀態,這不符合價格傳導規律。價格傳導出現斷裂的主要原因在於工業品市場處於買方市場以及政府對公共產品價格的人為控制。
在不同市場條件下,工業品價格向最終消費價格傳導有兩種可能情形:一是在賣方市場條件下,成本上漲引起的工業品價格(如電力、水、煤炭等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最終會順利傳導到消費品價格上;二是在買方市場條件下,由於供大於求,工業品價格很難傳遞到消費品價格上,企業需要通過壓縮利潤對上漲的成本予以消化,其結果表現為中下游產品價格穩定,甚至可能繼續走低,企業盈利減少。對於部分難以消化成本上漲的企業,可能會面臨破產。可以順利完成傳導的工業品價格(主要是電力、煤炭、水等能源原材料價格)目前主要屬於政府調價范圍。在上游產品價格(CPI )持續走高的情況下,企業無法順利把上游成本轉嫁出去,使最終消費品價格(CPI )提高,最終會導致企業利潤的減少。
6.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定義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工業企業生產的產品第一次進入流通領域的銷售價格
7. 什麼是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怎麼計算的!
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 是反映不同時期或不同年份全國或地區工業品出廠價格總水平變動趨勢和程度的相對數。在我國工業統計中,通常用總產值指數除以總產量指數的辦法,匡算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
工業品出廠價格除包括工業企業售給商業、外貿、物資部門的產品外,還包括售給工業和其他部門的生產資料,以及直接售給居民的生活消費品。據此計算的指數,以分析出廠價格的變動對工業總產值的影響。目前工業總產值是按現價和不變價格計算的。按不變價格計算的工業總產值的發展速度,即為扣除了出廠價格變動因素的產品物量指數。其計算公式為:
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
=
工業總產值總指數/工業總產量總指數×100%
8. 工業企業怎麼計算產品出廠成本
1、計算產品出廠成本,不加已經繳納的增值稅。
2、計算產品出廠成本,也不加利潤。
3、制定的出廠價格是計算出廠成本+產品利潤,要充分參考市場價格。
4、生產成本+三費用+稅金是不含稅價(僅指增值稅)。
9. 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環比上漲什麼意思
與上一統計段來比較,例如自2011年6月份與2011年5月份相比較,叫環比。與歷史同時期比較,例如2011年6月份與2010年6月份相比,叫同比。環比增長率=(本期數-上期數)/上期數×100% 反映本期比上期增長了多少;環比發展速度,一般指是指報告期水平與前一時期水平之比,表明現象逐期的發展速度。環比=(本統計周期數據/上統計周期數據)×100%
如今年一季度,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5.2%,是和去年一季度上漲了5.2%。3月環比上漲0.5%。也就是比今年二月份上漲了 0.5%
10. 工業品價格指數的工業品價格指數的內容
現行的工業品價格指數包括兩方面內容: 最新數據顯示:2008年4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上漲8.1%,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1.8%。 1-4月份累計,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7.2%,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0.3%。
日期 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
2008年4月 108.10
2008年3月 108.00
2008年2月 106.60
2008年1月 106.10
在工業品出廠價格中,生產資料出廠價格同比上漲9.0%。其中,採掘工業上漲27.2%,原料工業上漲10.4%,加工工業上漲6.0%。生活資料出廠價格同比上漲5.4%。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11.9%,衣著類上漲2.3%,一般日用品類上漲3.7%,耐用消費品類下降0.5%。
分品種看:
(1)原油出廠價格同比上漲37.9%。成品油中的汽油、柴油和煤油出廠價格分別上漲10.8%、10.2%和11.7%。
(2)化工產品價格類中,聚苯乙烯價格同比下降0.1%,順丁橡膠上漲21.5%,滌綸長絲上漲1.2%。
(3)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出廠價格同比上漲20.9%。其中,原煤出廠價格上漲20.9%。
(4)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出廠價格同比上漲24.8%。其中,普通大型鋼材價格上漲29.3%,普通中型鋼材上漲41.1%,普通小型鋼材上漲34.6%,線材上漲37.0%,中厚鋼板上漲24.9%。
(5)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出廠價格同比上漲4.7%。其中,銅上漲0.6%,鉛上漲20.9%,鋁下降0.1%,鋅下降24.2%。
此外,在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中,燃料動力類、黑色金屬材料類、有色金屬類和化工原料類購進價格同比分別上漲21.2%、20.8%、6.1%和4.2%。 工業中間投入是指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用於工業生產活動所消耗的外購原材料、燃料、動力及其它實物產品和對外支付的服務費用。是計算工業增加值的重要基礎指標,是工業總產值與工業增加值之間所扣除的差額部分。准確計算工業中間投入是准確計算工業增加值的基礎和前提。
工業中間投入的計算對企業來講,難度相對較大,這一部分資可能料的取得需要通過對企業內部管理會計明細表的有關科目進行歸類整理,因此,准確地掌握中間投入計算的原則和資料取材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中間投入的計算須遵循以下三條原則:
1、 必須是從企業外部購入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不包括生產過程中回收的廢料以及自製品價值。
2、 必須是本期投入生產,並一次性消耗的產品和服務價值。不包括固定資產等轉移價值。
3、 中間投入的計算口徑必須與總產值的計算口徑相一致。即計入工業中間投入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必須是已經計入工業總產值的部分。
工業中間投入也稱工業中間消耗,中間消耗可進一步分為中間消耗的外購原材料、燃料、動力以及其他實物產品和物質生產部門(工業、農業、批發零售貿易業、建築業、貨物運輸業、郵電業)的服務費用。中間勞務消耗,是指支付給非物質生產部門(如金融、保險、文化教育、科學研究、醫療衛生、行政管理)的服務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