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青蒿草的介紹
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40-150厘米以上,頭狀花序半球形或近半球形,直徑3.5—4毫米。全株可入葯,味苦。
Ⅱ 關於青蒿素問題
青蒿素下半年價位最新預測
去年的此時,青蒿草價格高達10元/公斤。 狀態:商家瘋狂搶購中
今年的此時,青蒿草平均價格5.5元/公斤。狀態:商家精挑細選中
2006年1——6月份,青蒿素平均的價格5500元/公斤。6-7月份。面臨原庫存 產品清貨,儲備新草,調動資金等因素,青蒿素的價格出現了如期的動盪。價格猛降到4000以下的價位,這個月成交價格3600-3800元/公斤。這種價格波動是短 期現象,也是青蒿素價格走向下半年的必須有的過渡階段。
Ⅲ 青蒿草被稱為失眠草,青蒿香的失眠效果是不是更好
有這個功效,但是我覺得這個效果好不好,因人而異吧。
Ⅳ 青蒿草的葯用價值
青蒿葯用價值很高,夏末秋初拔出洗凈曬干供葯用。清虛熱用莖葉、熬膏用子與根。青蒿素來源於傳統中葯青蒿草,已有2000年的歷史。由於它起效快並且沒有其它抗瘧葯那樣的副作用,因此抗瘧效果非常顯著。此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已知的青蒿素抗葯性的病例。而復方又可以更進一步減少抗葯性產生的機會,並提高療效。
青蒿素的衍生物可生產很多系列葯品。青蒿素主治瘧疾、結核病潮熱,治中暑、皮膚瘙癢、蕁麻疹、脂溢性皮炎和滅蚊等。全草入葯,洗凈鮮用或曬干制葯。青蒿作物粗生易管,生長期短,投資少,收益快。[2]
抗瘧作用
青蒿乙醚提取中性部分和其稀醇浸膏對鼠瘧、猴瘧和人瘧均呈顯著抗瘧作用。體內試驗表明,青蒿素對瘧原蟲紅細胞內期有殺滅作用,而對紅細胞外期和紅細胞前期無效。青蒿素具有快速抑制原蟲成熟的作用。蒿甲醚乳劑的抗瘧效果優於還原青蒿素琥珀酸鈉水劑,是治療凶險型瘧疾的理想劑型。
Ⅳ 青蒿草在福建閩北農村叫什麼
青蒿草也就民間一種草葯。
能清熱解毒,外用可以治某些皮膚病。
叫法有 蒿芝 青蒿 牛尾蒿等。
Ⅵ 老家包地一畝800元,如種植艾草還有利潤空間嗎
說到艾草,生活在城市的人預計很難看到艾草的真身,對農村人來說,艾草是生活的寶藏,葯用價值高,因此受到農村種植者的關注。所以對於農村種植者來說,青蒿的種植管理並不復雜,種植成本不高,乾草產量也不低,產值也不錯,種植面積越大利潤越高,所以現在很多農村人都在種植青蒿,那麼種植青蒿的收益是多少呢?一畝地能種多少艾草?艾草種植前景到底怎麼樣?還有價格是多少?下面的筆者給大家分析一下!
目前收購的干蒿價格約為每噸4500~5500韓元,即2.25~2.75韓元/斤。那麼,一畝艾草能生產大約500公斤,即1000斤。產值約2250~2750元,利潤200~700元。種植10畝,一年利潤在2000~7000元之間。
還要注意,種植第一年費用高,第二年成本低約1150韓元。產量約為300公斤,
Ⅶ 青蒿草泡水喝好不好
良葯苦口,青蒿草很苦,不好喝
Ⅷ 青蒿草洗澡有什麼功效
青蒿葯用價值很高,夏末秋初拔出洗凈曬干供葯用。清虛熱用莖葉、熬膏用子與根。青蒿素來源於傳統中葯青蒿草,已有2000年的歷史。由於它起效快並且沒有其它抗瘧葯那樣的副作用,因此抗瘧效果非常顯著。此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已知的青蒿素抗葯性的病例。而復方又可以更進一步減少抗葯性產生的機會,並提高療效。
青蒿素的衍生物可生產很多系列葯品。青蒿素主治瘧疾、結核病潮熱,治中暑、皮膚瘙癢、蕁麻疹、脂溢性皮炎和滅蚊等。全草入葯,洗凈鮮用或曬干制葯。青蒿作物粗生易管,生長期短,投資少,收益快。[2]
抗瘧作用
青蒿乙醚提取中性部分和其稀醇浸膏對鼠瘧、猴瘧和人瘧均呈顯著抗瘧作用。體內試驗表明,青蒿素對瘧原蟲紅細胞內期有殺滅作用,而對紅細胞外期和紅細胞前期無效。青蒿素具有快速抑制原蟲成熟的作用。蒿甲醚乳劑的抗瘧效果優於還原青蒿素琥珀酸鈉水劑,是治療凶險型瘧疾的理想劑型。
Ⅸ 青蒿的主要價值
葯材概述:青蒿;
【用葯禁忌】:
1. 《本草經疏》:產後血虛,內寒作瀉,及飲食停滯泄瀉者,勿用。凡產後脾胃薄弱。
2. 《本草通玄》:胃虛者,不敢投也。
【性味與歸經】:苦,辛,寒。歸肝、膽經、三焦、腎經。
【採制】:秋季花盛開進割取地上部分,除去老莖,陰干。
【炮製】:
1.青蒿:揀去雜質,除去殘根,水淋使潤,切段,曬干。
2.鱉血青蒿:取青蒿段,置大盆內,淋入用溫水少許稀釋的鱉血,拌勻,稍悶,待鱉血吸收後,入鍋內文火微炒,取出,晾乾。(每青蒿段100斤,用活鱉200個取血)。
3.南方也多做成麵食,俗稱「蒿團」 1、抗血吸蟲:殺滅作用;花枝睾吸蟲。
2、促免疫作用:可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促進機體細胞的免疫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青蒿水煎劑對多種細菌有抑製作用。揮發油對皮膚癬有殺滅作用。
4、對心血管系統:青蒿素能減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縮力、降低冠脈流量 清透虛熱,涼血除蒸,解暑,截瘧。用於暑邪發熱,陰虛發熱,夜熱早涼,骨蒸勞熱,瘧疾寒熱,濕熱黃疸。
該品苦寒清熱,辛香透散,善使陰分伏熱透達外散,為陰虛發熱要葯,此外兼有解暑,截虐之功。
1,解暑:可治外感暑熱,發熱煩渴。
2,截虐:主治瘧疾引起的寒熱往來。
3,涼血,退虛熱:善治陰虛發熱,骨蒸勞熱,及溫熱病後期,熱入陰分,夜熱早涼者。
劑量/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克,治瘧疾可用20-40克,不宜久煎;鮮品用量加倍,水浸絞汁飲;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鮮品搗敷;或煎水洗。 1.治療虛勞盜汗、煩熱、口乾:青蒿一斤 取汁熬膏入人參末、麥冬末各一兩 熬至可丸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後米飲下二十丸.(《聖濟總錄》青蒿丸)
2.治療赤白痢下:青蒿、艾葉等份.同豆豉搗作餅 日干.每用一餅以水一盞半煎服.(《聖濟總錄》蒿豉丹)
3.治療暑毒熱痢:青蒿葉一兩 甘草一錢.水煎服.(《聖濟總錄》)
4.治療虛勞久瘧:青蒿搗汁煎過 如常釀酒飲.(《本草綱目》)
5.治療瘧疾寒熱: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 絞取汁盡服之.(《補缺肘後方》)
6.治療溫病夜熱早涼 熱退無汗熱自陰來者:青蒿二錢鱉甲五錢細生地四錢知母二錢丹皮三錢.水五杯 煮取二杯日再服.(《溫病條辨》青蒿鱉甲湯)
7.治療鼻中衄血:青蒿搗汁服之 並塞鼻中.(《衛生易簡方》)
8.治療酒痔便血:青蒿(用葉不用莖 用莖不用葉)為末糞前(便血用)冷水、糞後(便血用)水酒調服.(《永類鈐方》)
9.治療蜂螫人:青蒿搗敷之.(《補缺肘後方》)
10.治少陽三焦濕遏熱郁,氣機不暢,胸痞作嘔,寒熱如瘧者:青蒿腦錢半至二錢,淡竹茹三錢,仙半夏錢半,赤茯苓三錢,青子芩錢半至三錢,生枳殼錢半,陳廣皮錢半,碧玉散(包)三錢。水煎服。(《通俗傷寒論》蒿芩清膽湯)
11、治骨蒸勞,體瘦、發渴、寒熱:青蒿一斤(取葉曝干,搗羅為末),桃仁一斤(酒浸,去皮尖,麩炒令黃。研爛),甘草半(五)兩(生搗羅為末)。另以童子小便三斗,於瓷瓮中盛,於糠火上煎令如稀餳,卻傾於銅器中,下諸葯,又於糠火上煎,以柳木篦攪之,看稀稠得所,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以粗疏布袋盛。每日空心溫童子小便下三十丸,日晚再服。(《聖惠方》青蒿圓)
12.治勞瘦:青蒿(細銼)嫩者一升,以水三升,童子小便五升,同煎成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溫酒下,不以時。(《雞峰普濟方》青蒿煎)
13.治溫瘧痰甚,但熱不寒:青蒿二兩(童子小便浸焙),黃丹半兩。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仁存堂經驗方》)
14.治闌尾炎、胃痛:青蒿、畢撥等量。先將青蒿焙黃,共搗成細末。早、午、晚飯前白開水沖服,每次二克。(內蒙古《中草葯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15.治聤耳膿血出不止:青蒿搗末,綿裹納耳中。(《聖惠方》)
16.治牙齒腫痛:青蒿一握,煎水漱之。(《濟急仙方》)
17.治金瘡撲損:
①青蒿搗封之。
②青蒿、麻葉、石灰等分。搗和曬干,臨時為末搽之。(《肘後方》) 【青蒿適合人群】:脾胃虛寒者慎服。
【青蒿食療作用】:青蒿味苦、微辛,性寒,歸肝、膽、腎經,芬芳清冽,透內內外
具有清熱退蒸,清暑截瘧,除濕殺蟲的功效
主治陰虛潮熱骨蒸,外感溫熱暑濕,頭目昏暈,瘧疾,黃疸,瀉痢,疥癬,皮膚瘙癢。
【青蒿食物相剋】:青蒿忌與當歸、地黃同用。
【青蒿做法指導】:青蒿常與藿香、佩蘭、滑石等用於外感暑熱;和黃芩、半夏、竹茹等用於溫熱病寒熱往來及瘧疾等症。用於陰虛發熱或原因不明的低熱,常和秦艽、鱉甲、地骨皮等同用。
用於夏季感受暑熱,常配銀花、連翹同用;治療多種虛熱,如骨蒸勞熱、盜汗、溫病熱入陰分,亦可治療久熱不退及小兒夏季熱,該品治療瘧疾發熱療效頗佳,常配鮮荷葉、鮮竹葉、金銀花、滑石甘草、西瓜翠衣等配伍;該品苦寒清熱,辛香透散,善使陰分伏熱透達外散,為陰虛發熱要葯。此外,兼有解暑、截瘧之功,常與茵陳、梔子、黃連、黃柏、蛇床子、苦參等配伍。 【通用名稱】:青蒿素
【英文名稱】:Artemisinin
【中文別名】:黃花蒿素、黃蒿素
【英文別名】:Arteannuin、Artemisinine、Qinghaosu分子式:C15H22O5
【分子量】:282.33
無色針狀晶體,味苦。在丙酮、醋酸乙酯、氯仿、苯及冰醋酸中易溶,在乙醇和甲醇、乙醚及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幾乎不溶。
【熔點】:156-157℃( 水煎後分解)
【主要產地】:重慶酉陽
青篙素是從中葯青篙中提取的有過氧基團的倍半萜內酯葯物。其對鼠瘧原蟲紅內期超微結構的影響,主要是瘧原蟲膜系結構的改變,該葯首先作用於食物泡膜、表膜、線粒體,其次是核膜、內質網,此外對核內染色質也有一定的影響。提示青篙素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干擾表膜-線粒體的功能。可能是青篙素作用於食物泡膜,從而阻斷了營養攝取的最早階段,使瘧原蟲較快出現氨基酸飢餓,迅速形成自噬泡,並不斷排出蟲體外,使瘧原蟲損失大量胞漿而死亡。體外培養的惡性瘧原蟲對氚標記的異亮氨酸的攝入情況也顯示其起始作用方式可能是抑制原蟲蛋白合成。
青篙素口服後由腸道迅速吸收,0.5~1小時後血葯濃度達高峰,4小時後下降一半,72小時血中僅含微量。它在紅細胞內的濃度低於血漿中的濃度。吸收後分布於組織內,以腸、肝、腎的含量較多。該品為脂溶性物質,故可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在體內代謝很快,代謝物的結構和性質還不清楚。主要從腎及腸道排出,24小時可排出84%,72小時僅少量殘留。由於代謝與排泄均快,有效血葯濃度維持時間短,不利於徹底殺滅瘧原蟲,故復發率較高。青篙素衍生物青篙酯,T1/2為0.5小時,故應反復給葯。
主要用於間日瘧、惡性瘧的症狀控制,以及耐氯喹蟲株的治療,也可用以治療凶險型惡性瘧,如腦型、黃疸型等。亦可用以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與盤狀紅斑狼瘡。
成人常用量:
(1)控制瘧疾症狀(包括間日瘧與耐氯喹惡性瘧),口服,首次1克,6- 8小時後0.5克,第 2、3日各0.5克;直腸給葯,首次0.6克,4小時後0.6克,第 2、3日各0.4克。
(2)惡性腦型瘧,肌內注射,首劑0.6克,第 2、3日各肌注0.15克。
(3)系統性紅斑狼瘡或盤狀紅斑狼瘡,第1個月每次口服0.1克,一日 2次;第2個月每次0.1克,每日 3次;第3個月每次0.1克,每日 4次。
肌肉注射,首次劑量0.2克,6-8小時以後給葯0.1克,第二,第三日各肌肉注射0.1克,總量0.5克.重症第4日再給0.1克,或連用3日,每日0.3克,總量0.9克.小兒每公斤體重15毫克,分3日肌肉注射。口服,首次劑量1克,6-8小時以後再服0.5克,第2,3日各服0.5克,三日一療程,總量2.5克.小兒每公斤體重15毫克,按上述方法3日內服完。注射部位疼痛,硬塊.
青蒿素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及盤狀紅斑狼瘡均可獲不同程度的緩解。治療初期病情可能有所加重,全身出現蟻走感,半個月後逐漸減輕,月余後一般情況改善。
妊娠早期慎用。
個別人一過性轉氨酶升高,輕度皮疹。少數人有惡心,嘔吐,腹瀉等,可自行恢復.
青蒿素毒性低,使用安全,一般無明顯不良反應。少數病例出現食慾減退、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反應,但不嚴重。水混懸劑對注射部位有輕度刺激。
相互作用:
1.該品必須與伯氨喹合用根治間日瘧。
2.與甲氧苄胺嘧啶合用有增效作用,並可減少復燃或復發。
世界衛生組織在對全世界抗瘧工作進行總結和分析後,認為單方青蒿素的使用容易使瘧原蟲產生耐葯性,提出了停止使用單方青蒿素,改用復方青蒿素的建議。
青蒿性味苦寒,但不傷脾胃。具有清熱解暑,退虛熱、宣化濕熱的功效。
青蒿含有揮發油、青蒿素等成分,有明顯的降溫解熱作用,還能幫助排汗。所以,夏日將青蒿水煎液作為清涼飲料,是防治中暑的良葯。
每次用青蒿12克,加適量水煎後服用,熱飲或放涼飲用均可。若加入綠豆、菊花、冰糖,則更是香甜可口的防暑佳品。右圖是中華民國24年出版的【審查徵集驗方】第四集,第五章是瘧疾,介紹了青蒿治療瘧疾的一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