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生物降解農用地膜,有誰有過沒,效果怎樣,會不會虧本之類的
我是山東莒南的地膜廠家,本地有20年農地膜產銷歷史,是地膜的發源地和集散地地.降解地膜是農用地膜的一個大的發展趨勢.降解地膜的介紹如下,供你參考什麼是降解地膜(光、生物降解地膜)? 降解地膜(光、生物降解地膜)是指曝露於自然環境條件下,在光、熱、水、氧、污染物、微生物、昆蟲以及風、砂、雨及機械力等聯合作用下,引起降解的一類新型地膜. 降解地膜(光、生物降解地膜)的優勢 1、降解地膜(光、生物降解地膜)根據使用地區的氣溫、降水、濕度等自然條件及作物的目標覆蓋期限,按照用戶的要求量身定製配方,控制覆蓋時間,滿足覆蓋時間後自動降解. 2、降解地膜(光、生物降解地膜)使用後自動降解無殘膜,無需撿膜,節約勞動成本. 3、降解地膜(光、生物降解地膜)降解後無二次污染. 4、降解地膜(光、生物降解地膜)使用方法和普通地膜一樣 . 降解地膜(光、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過程 1、降解地膜(光、生物降解地膜)分為覆蓋期和降解期兩個階段,覆蓋期是農作物需要保溫、保濕、保墒的時間,即傳統地膜從開始鋪膜到可以撿膜的時間. 2、降解地膜(光、生物降解地膜)進入降解期的地膜膜面整體顏色變暗,橫向拉力和縱向拉力減弱,膜面開始出現不規則的裂紋. 3、降解地膜(光、生物降解地膜)隨著降解期的延長,膜面呈現糖衣狀,由於土壤表面與土壤內部環境的不同,埋在土壤內部的地膜比土壤表面的地膜降解速度稍顯緩慢,但對農藝活動無影響,無需回收.
② 氧化生物雙降解生態地膜多少錢
氧化生物雙降解生態地膜多少錢
0回答 15 秒鍾前
b2科目二考試考掉的 檔案要多
③ 生物降解農用地膜的效果是不是和普通的一樣,價格怎樣
生物降解膜用過,就是表面上看到價格有點貴,性能還可以,不過你要綜合考慮,因為我們這都是大面積種植,如果用普通塑料農用地膜的話,後期會聘用人員回收塑料垃圾,同時還要運輸,集中處理,處理也不好處理的,而且如果沒有清理干凈塑料垃圾會影響土地來年的種植質量,質量不好就要加肥料,這個要看你怎麼看,當時我買的開元創億的,進行了試驗和成本核算,確實還可以
④ 可生物降解地膜的市場需求怎麼樣
全球可生物降解地膜的產量從2013年的14543噸增加到2017年的16881噸,復合年增長率為3.8%。2017年,全球可生物降解地膜市場由歐洲領導。北美是第二大區域市場。2017年全球可生物降解地膜市場價值為5037萬美元,預計到2024年底將達到5410萬美元,2017年至2024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0.78%。目前,可生物降解的覆蓋膜顯示出非常好的優點。但是,較高的價格限制了該產品的使用。生物塑料的價格比聚乙烯的價格高約2倍。大多數農民和農場更願意使用廉價的聚乙烯產品。因此,可生物降解的覆蓋薄膜在覆蓋薄膜工業中具有低滲透性。數據來源:QYResearch研究中心。
⑤ 一畝地覆蓋地膜得多少錢
一畝約666平方米,1平方米的地膜0.5元左右,所以一畝地覆蓋地膜約需300多元錢。
⑥ 全生物降解地膜工廠,誰家做的不錯降解周期多久
可控降解地膜的研究開發與應用
目前國內外開發應用的可控降解地膜種類主要有:光降解地膜、生物降解地膜和光、生物降解地膜。
光降解地膜。主要採用在合成樹脂中加入光敏劑的方法使之降解。該技術由英國g.sc0tt和以色列d.
gilead首創,並在英國、以色列和南非應用。前蘇聯、日本也曾開展過此項研究。我國於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研製光降解地膜,採用了與國外相近的工藝路線,目前已達到規模化生產的水平。但由於光降解地膜埋土部分不降解;降解後碎片不易繼續粉化或被土壤同化,污染土壤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另外成本較普通膜高,使推廣應用受到限制。
生物降解地膜。能通過微生物作用降解的地膜(較低層次的生物降解地膜)。這種地膜主要以天然高分子為原料,如日本採用纖維素與甲殼素水溶液制膜,德國採用直鏈澱粉或高直鏈澱粉及其它天然高分子材料制膜,我國也曾採用纖維素來制膜。但是,盡管這些薄膜能夠降解,但都存在加工困難、力學性能和耐水性能差的問題,根本無法加以推廣和應用。
光、生物降解地膜(又稱雙降解地膜)。是將微生物敏感物質(如澱粉),與合成樹脂共混,同時向體系內引人光敏劑,並在誘導期過後,通過光敏劑的敏化作用,將合成樹脂降解為低分子化合物,加入的微生物敏感物質自然被微生物降解,同時,由於製品上聚集的微生物能夠作用於生成的低分子化合物,使聚合物最終為土壤同化。1988年英國griffin推出的低密度聚乙烯十澱粉十增塑劑十光化學降解劑地膜就屬此類產品,美國、加拿大的幾家公司先後按此專利開始投入工業化生產。光、生物降解地膜具有完全降解性,不僅能保證光照部分發生光降解,而且埋土部分也可以通過生物降解和熱降解的綜合作用降解到不影響下季耕作的程度,並在雞琺慣貉甙股軌癱憨凱相繼的下個年度降解為無污染物質。光、生物降解地膜與普通地膜和光降解地膜相比,在減輕殘膜危害方面有了很大進步,但是該項技術也同其它新技術一樣應當在應用中進一步提高。
⑦ 可降解的塑料比不可諒解的貴多少
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我國城市特有的環境污染,在各種公共場所到處都能看見大量廢棄的塑料製品,他們從自然界而來,由人類製造,最終歸結於大自然時卻不易被自然所消納,從而影響了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從節約資源的角度出發,由於塑料製品主要來源是面臨枯竭的石油資源,應盡可能回收,但由於現階段再回收的生產成本遠高於直接生產成本,在現行市場經濟條件下難以做到。面對日益嚴重的白色污染問題,人們希望尋找一種能替代現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應運而生,這種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點是在達到一定使用壽命廢棄後,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由於其化學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引起某些性能損失及外觀變化而發生降解,對自然環境無害或少害。例如澱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澱粉在短時間內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澱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導致薄膜力學性能下降,同時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劑與土壤中的金屬鹽反應生成過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鏈斷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環境所消納,同時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而這個家園正在被垃圾所包圍。作為21世紀的主人,我們不能只是擔憂與抱怨,而是要有行動,要有綠色行動。垃圾並非一無是處,廢品也不是廢不可用。垃圾資源化和再循環在技術上並不難,困難在於廢物隨手拋棄、混合堆積就成為垃圾;因此作為有教養的新世紀的文明人,我們應該參與「舉手之勞」的垃圾源頭分類活動,為凈化我們的生存空間做一點奉獻,獻一片愛心。
生活垃圾是人類生活的副產品,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生活垃圾的產量正在逐步增加。一般生活垃圾可分為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生物垃圾等五類。垃圾對人類生活和環境的主要危害是:
第一、佔地過多。堆放在城市郊區的垃圾,侵佔了大量農田。現在北京人每人平均年產垃圾440公斤,全市年產400萬噸左右,相當於兩個半景山。北京的垃圾堆放場地已有4500餘處,佔地超過1萬多畝。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時間也很長:煙頭、羊毛織物1—5年;橘子皮2年;經油漆的木板13年;尼龍織物30—40年;皮革50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為此,我們既要少製造垃圾,更要注重垃圾的分類,回收利用,變廢為寶。少用一次性筷子、水杯、飯盒等製品,多用可重復使用的製品,減少寶貴的森林資源消耗;少用塑料袋,改用購物布袋,減少城市「白色污染」的危害;購買無氟冰箱、空調等環保電器,保護大氣臭氧層;少用高濃度洗滌劑,使用無磷洗衣粉,減少水污染。
第二、污染空氣。垃圾是一種成份復雜的混合物。在運輸和露天堆放過程中,有機物分解產生惡臭,並向大氣釋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機揮發氣體達100多種,這些釋放物中含有許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紙屑和粉塵則隨風飛揚形成「白色污染」。
第三、污染水體。垃圾中的有害成份易經雨水沖入地面水體,在垃圾堆放或填坑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的酸性和鹼性有機污染物,同時將垃圾中的重金屬溶解出來。垃圾污染源產生的滲出液經土壤滲透會進入地下水體;垃圾直接棄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則會引起更嚴重的污染。您看:頤和園、北海水面上漂著的塑料瓶和飯盒,香山、八大處林間山路上散落著和樹枝上掛著的塑料袋、麵包紙等,一些遊客只圖自己方便,造成旅遊環境污染。如果動物誤食了白色垃圾不僅會傷及健康,甚至會導致死亡。
第四、土壤渣土化。垃圾直接施用於農田,或僅經簡易處理後用於農田會破壞土壤的團粒結構、理化性質和保水、保肥能力。特別是塑料袋、塑料布,如果埋在農田內,莊稼的根就不能生長,農田就會減產,可供人們食用的糧食就會減少。
第五、火災隱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在天然堆放過程中會產生甲烷等可燃氣,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災。隨著城市垃圾中有機質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放變為集中堆存,而在長期堆存中只採用簡單覆蓋致使垃圾產生沼氣的危害日益突出,垃圾爆炸事故不斷發生,造成重大損失。
第六、有害生物的巢穴。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而且能為老鼠、鳥類及蚊蠅提供食物、棲息和繁殖的場所,也是傳染疾病的根源。
綜上所述,對於城市垃圾問題的嚴重性和迫切性顯而易見。要讓這些垃圾變廢為寶,就要做好垃圾的回收和利用。您知道嗎?回收1噸廢紙可生產好紙800公斤,可以少砍17棵大樹,可節約一半以上的造紙能源,減少35%的水污染;1噸廢塑料至少能回煉600公斤汽油和柴油;用廢玻璃再造玻璃,不僅可以節約石英砂、純鹼等原料,還可節電;用廢金屬冶煉金屬可節約大量的能源消耗,還可減少空氣污染;而一些果皮、蛋殼、菜葉、剩飯等廚房垃圾,可用堆肥發酵的方法處理,變成綠色肥料等。
因此,我們要通過電視、廣播、報紙和信息網路等多種大眾媒體,大力進行垃圾源頭分類收集的宣傳教育;抓緊制定適合國情有關垃圾分類收集處理的法規,並嚴格執行;可考慮在一些單位深入細致地進行垃圾源頭分類收集的試點工作;並與大家進一步討論完善管理辦法,使垃圾源頭分類收集盡快普遍開展。讓我們共同努力,用舉手之勞,推動垃圾分類回收,清除垃圾污染,變廢為寶,節約資源。使北京能以嶄新的面貌奪得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同時也給我們自己提供一個優美的健康的生存空間。
塑料製品作為質輕,防水,防腐蝕的新型材料,在全世界被廣泛運用。
塑料最早運用於農業地膜,給農業生產帶來了極大的發展,可使農作物在任何季節生長,促進了市場消費。據市場統計,自1990~1995年,塑料的生產以每年8.9%的速度增長,已經席捲了整個地球。簡直可以稱作「白色革命」。但它在為人們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場「白色災難」。
至今,「白色污染」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一個新型名詞。它主要指各種發泡塑料袋,農用地膜等給環境造成了污染,並且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
中國台灣省1994年頒布了對「白色產品」的禁令,一年後,又取消了該令。
杭州市早在1995年頒布通告,禁止本地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廣州市於1997年6月頒布政府令,規定自當年九月一日起,在市內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飯盒。
基於此,1999年1月,國家經貿委頒布了【1999】第6號令,明確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作為落伍產品,要於2000年底以前全面淘汰,從2001年起,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
從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今天距最後期限已經過去一年多時間,但一次性發泡餐具依舊隨處可見,而政府也從當時的強令「禁白」,變的態度「曖昧」起來,常常敷衍了事,「禁白令」成了一紙空文。
鑒於上述情況,我們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研究,查閱各種資料,得出了至今為止的國家開發並投放市場的各種新型代替品的各方面情況,並進行分析總結。
艱難歷程
我們去了西固區環保局,在環保局裡,我們受到熱情的接待,在交談中我們認識到了「白色污染」的真正組成,並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危害的概念,對現今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案也有了一些了解(備有一份問答記錄)。
我們去了新華書店,省圖書館,還有學校的書庫,但關於「白色污染」這方面的資料非常少,僅有的只是聚乙烯,聚丙烯及聚氯乙烯的成分,研究過程受阻。
為了擺脫困難,我們決定利用當今信息技術——上網。在網上我們尋找到了一片廣闊的空間,使我們對「白色污染」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並對我們撰寫論文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有了以上的基礎,我們決定對蘭州地區的「白色污染」進行進一步的了解。我們先後采訪了華聯超市,電力超市,及一些零售商店,小攤小販。我們被深深震撼了,每日每年有如此多的塑料帶和泡沫飯盒隨意丟棄,而人們對於這一切熟視無睹。我們感到如果不提高居民素質,要解決「白色污染」問題,實在太難了。(備有一份調查表格)
「白色污染物」,具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它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麽樣的嚴重危害,我們會在以下內容中進行敘述。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塑料的組成成分。
一、「白色污染物」的組成成分
「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發泡塑料飯盒,各種塑料袋,農用地膜等給環
境造成的污染。但「白色污染」並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塑料製品。眾所周知,塑料是一種具有優良綜合性能的新材料,也是一種消費品,總的來說,它也是一種物質。任何一種物質均有其生命周期,在達到其生命周期終了的全過程便是降解過程,因此,塑料本身也是可降解的。只是由於通過穩定化技術,即加入光、熱穩定劑,抗氧劑等延緩或抑制其固有的可降解性。而且,塑料有300多種,常用的有40餘種,而實際上能成為白色污染的只佔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不能夠把「白色污染」同塑料等同起來。
「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
聚苯乙烯樹脂(PS)。以下我們一一做一個了解:
聚乙烯:
聚乙烯是乙烯經加成聚合反應製得的一種熱塑性樹脂。根據聚合條件不同,可得到相對分子量從一萬幾百萬不等的聚乙烯。聚乙烯是略帶白色的顆粒或粉末,半透明狀,無毒無味,化學穩定性好,能耐酸鹼腐蝕。商業上將聚乙烯分為低、中、高密度。一般用於包裝的主要是不加增塑劑的低密度(0.92g/cm3-0.93 g/cm3)
聚丙烯:
相對分子量在8萬—20萬之間。聚丙烯主鏈有一個甲基側鏈。如果甲基全部分布在一側稱為等規聚丙烯;如果甲基有規則地分布在主鏈兩側,稱為間規聚丙烯;如果甲基無規則地分布在主鏈上,稱無規聚丙烯。聚丙烯通常是半透明固體,無味無毒,密度(0.90g/cm3—0.91g/cm3),機械強度比聚乙烯高,耐熱性好。三種聚丙烯中,以等規聚丙烯產量最大。採用三氯化鈦—氯二乙基鋁為催化劑,在加氫飽和的汽油中使丙烯聚合,得到等規聚丙烯。
聚氯乙烯:
相對分子質量5萬一12萬,聚氯乙烯通過游離基加成聚合反應生成高聚物,屬熱塑性樹脂。無定型白色粉末,無固定熔點,密度為(1.35g/cm3—1.45g/cm3),具有較好的化學穩定性。熔於環乙酮,氯苯,二甲基甲醯胺,甲苯—丙酮混合溶劑等。
聚苯乙烯:
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約20萬。無色無味透明樹脂,透光性好。表面富有光澤,易燃,密度為(1.05g/cm3-1.07g/cm3)具有優良的防水性,耐腐蝕性、電絕緣性.
生產方法:本體聚合法,懸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這里介紹本體聚合法。在苯乙烯單體中加入引發劑和少量添加劑,現在預聚釜中進行低溫聚合,製取預聚物,再轉入聚合塔中高溫加熱,分段維持一定溫度,反應結束即將熔融狀聚苯乙烯擠出成條,在水中冷卻硬化,切粒包裝。
以上是「白色污染」的主要成份,另外,在這些污染物中,還加入了增塑
劑,發泡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等。
二、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極其危害:
1. 主要原因:
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
的不回收利用,垃圾最終的處置方式基本上停在裸露堆放或淺埋的水平,一些城鎮將江、河、湖岸作為天然垃圾場。
交通、旅遊業,除鐵路外,還沒建立起與生產經營相配套的垃圾收集勇
統,對經營過程中生產的垃圾放任自流。
管理薄弱•,對塑料包裝廢棄物缺乏相關的法規,以及人們對環境意識比較淡薄;造成濫用和隨意亂倒現象相當普遍,這並非塑料製品本身的責任。
2、主要危害:
「白色污染」主要指對環境造成的「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兩個負面
效應。
「視覺污染」是指散落在城市中,人們隨手丟棄的塑料廢棄物對市容、景
觀的破壞.例如散落在鐵道兩旁、江河湖泊中大量聚苯乙烯發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飛舞或掛在枝頭上的超薄塑料袋,這些都給人們帶來不好的視覺刺激,人民對此反映強烈。
「潛在危機」是指塑料廢棄物進入自然環境而難以降解帶來的環境問題,
其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不易回收,因為回收在利用的成本高,但利用率低,商家可以說是無利
可圖,而且由於它的回收價格很低很難吸引廣大市民進行「白色回收」工作。
所以,導致不易回收的現象發生。 -
難以降解。回收回來的白色廢棄物不易處理。現階段主要處理方法有焚
燒和填埋,若將其焚燒,則會產生大量的有毒煙霧,污染大氣,並且促使酸雨
的形成,而至於填埋,則將其埋葬100年,則還是原狀,無法被自然所吸收,
且對土地有極大的危害,改變其酸鹼度,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
業減產,至於拋棄在水裡或陸地上的塑料製品,不僅影響環境,而且若被動的
吞食,則會導致死亡。這樣就破壞了生態平衡。
高溫則分解出毒害物質,塑料製品本無毒害物質,但因為它的回收再利
用的設備不夠完善,工藝簡陋,而且許多廠家無合法營業執照,導致再生產的
塑料製品在溫度達到65℃時,毒害物質就會析出並且滲入到食品中,則會對肝
臟、腎臟、生殖系統及中樞神經等人體重要部位造成危害。
三、「白色污染」具有廣闊市場的原因極其在治理過程存在的相關問題
在前面,我們已經提到經貿委的文件,文件中明確指出:「於2000年底徹
底淘汰所有發泡塑料」。可在今天,發泡塑料仍舊存在,它為何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究其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可降解的材料製成品不成熟。因為其製作過程復雜,其價錢要比「白色
產品」高出1~2倍,人們當然不願意「舍糠取貴」。另一方面,可降解的材料
製成品的性能不如「白色產品」,因為「白色產品」的生產過程經過多年的歷練
總結,現已成熟,而新型材料才剛剛開發出來,且有的還需要大量木材,雖然
產品降解了,但對生態、水體造成污染和破壞。
打擊力度不夠大。現在的飯館、餐廳進行「白色產品」銷售,使用相當
普遍、公開,明目張膽的進行市場交易,對國家規定視而不見,使這幾年的「禁
白」工作成了「白禁」。
國民素質有待提高,一個公民的素質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民族素質,但是
至今人們的環保意識還很淡薄,隨手亂扔廢棄物品的習慣還很普遍,這種現象將會給我們的自然環境帶來極大危害,並且此現象的出現,給「白色廢棄物品」再回收帶來巨大難題。
對於「白色污染」回收再利用的設施不夠完備。前面已經提到:「白色
污染」回收再利用的利用率較低,主要因為我國的技術落後以及資金投入不足,所以,我國一些已研究的新型產品,無法投入生產使用中去。
廠商由「公開」轉入「半公開」,隨著國家「禁白」政策的出台,「白色
產品」生產廠家也由城市生產轉入農村、郊區,由公開生產轉入半公開生產,因為條件相對較差,導致製造出的商品不合格,並且此種現象給政府的「禁白」帶來了困難。 :
由以上幾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如今解決「白色污染」的方法主要有二:廢舊塑料資源化及生物降解塑料。
A:廢棄塑料資源化(就是回收廢舊塑料,作為資源,加以開發和利用。)
(1)直接作為材料,有些可再生性塑料製品,可回收,加工後,再製成新的塑料製品。
(2)製取合成高分子單位。高分子是由單體聚合而成的,那麼在一定條件下可由廢舊塑料製成單體。如聚酯塑料通過醇解製成單體。
(3)製取燃料油。將高分子鏈在高溫下裂化。如聚乙烯,聚丙烯在高溫下能分解成低分子石油烴,再分餾即可得各種燃料油。
B:生物降解塑料 .
(1)天然高分子改造法。就是以澱粉,纖維素,甲殼素,木質素,海藻等天然高分子為原料,通過化學修飾和共聚方法,對這些分子進行改造,合成易被生物降解的塑料。
(2)化學合成法。模擬天然高分子結構,從簡單的水分子出發,在塑料的高分子鏈上接有活性基團如醯胺基,肽基,酯基,含這些基的化合物類似於天然蛋白質,油脂的結構片段,易被生物降解。
(3)微生物發酵法,許多微生物能以某些有機物為碳源,通過代謝,分泌產 生聚酯類,聚糖類高分子,這些分子既易於降解,又可進一步再生利用。
但是,由於塑料的結構不同和含有一些特殊的添加劑,有些塑料不宜回收利用;還有些塑料經加工初步講解後的碎片,再自然環境中降解的很慢,不能徹底解決對環境的「潛在危害」。因此,一方面在對「白色污染」治理的同時,另一方面還應積極防止新的「白色污染」源的產生。為此我國環保部門提出,防治白色污染應實行「以宣傳教育為主導,以強化管理為核心,以回收利用為主要手段,以產品替代為補充的原則」。
當然,「白色污染」是一個世界問題,由於它的發展有限,我們也無法深入的研究。我們如今能做的,也僅僅局限於收集和整理編纂資料。但是通過研究這個問題,我們也可大體上了解「白色污染」。
雖然我們已經明了了當今世界「白色污染」的治理及解決方案,但仍無法做徹底的解決。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深刻感覺到人們素質的偏低對環境破壞是嚴重的,只有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才是解決「白色污染」最可行的辦法。
⑧ 哪裡/哪家公司生產的可降解地膜比較好
山東天壯環保,有12年的生態可降解塑料地膜研發、生產經驗
⑨ 可降解地膜 怎麼樣
我是山東莒南的地膜廠家,本地有20年農地膜產銷歷史,是地膜的發源地和集散地地。降解地膜是農用地膜的一個大的發展趨勢。降解地膜的介紹如下,供你參考
什麼是降解地膜(光、生物降解地膜)?
降解地膜(光、生物降解地膜)是指曝露於自然環境條件下,在光、熱、水、氧、污染物、微生物、昆蟲以及風、砂、雨及機械力等聯合作用下,引起降解的一類新型地膜。
降解地膜(光、生物降解地膜)的優勢
1、降解地膜(光、生物降解地膜)根據使用地區的氣溫、降水、濕度等自然條件及作物的目標覆蓋期限,按照用戶的要求量身定製配方,控制覆蓋時間,滿足覆蓋時間後自動降解。
2、降解地膜(光、生物降解地膜)使用後自動降解無殘膜,無需撿膜,節約勞動成本。
3、降解地膜(光、生物降解地膜)降解後無二次污染。
4、降解地膜(光、生物降解地膜)使用方法和普通地膜一樣 。
降解地膜(光、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過程
1、降解地膜(光、生物降解地膜)分為覆蓋期和降解期兩個階段,覆蓋期是農作物需要保溫、保濕、保墒的時間,即傳統地膜從開始鋪膜到可以撿膜的時間。
2、降解地膜(光、生物降解地膜)進入降解期的地膜膜面整體顏色變暗,橫向拉力和縱向拉力減弱,膜面開始出現不規則的裂紋。
3、降解地膜(光、生物降解地膜)隨著降解期的延長,膜面呈現糖衣狀,由於土壤表面與土壤內部環境的不同,埋在土壤內部的地膜比土壤表面的地膜降解速度稍顯緩慢,但對農藝活動無影響,無需回收。
⑩ 哪三大方向會影響未來塑料企業的發展趨勢
伴隨著低碳經濟時代到來,傳統材料及工藝已不能滿足發展要求,節能環保、輕量化、3D列印越來越成為塑料企業關注的熱點,新型材料勢必將成為塑料企業的發展方向,從現今塑料行業發展趨勢來看,這三大方向將成為未來塑料企業的重點發展方向。
第一方向:環保塑料應運而生
就中國目前的塑料行業情況而言,發展再生資源產業是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產業的重要內容之一。受環保力度不斷加碼,國家對環保再生產業的重視程度逐漸加大,其中塑料作為「白色污染」的主要來源,它的再生環保更是受到環保人士的諸多關心。
目前,作為環保性塑料製品的生物降解塑料、高科技功能性新型材料和廢舊塑料的回收利用等,正成為全球矚目的究開發熱點,其中生物降解塑料發展尤為迅速,也使塑料生產商認識到生物降解塑料市場的巨大商機。
杜邦、嘉吉、巴斯夫等知名化工生產商不斷以並購、合資的方式進入這一市場。中國作為全球生物降解塑料重要供應地之一,約佔全球產能的20%。2009~2013年,中國生物降解塑料產能的年均增長率超過21%,隨著多家企業著手生物降解塑料項目的新建或擴產,產能還將持續提高。
生物降解塑料主要的目標市場是塑料包裝薄膜、農用薄膜、一次性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相比傳統塑料包裝材料,新型降解材料成本稍高。但是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人們願意為保護環境而使用價格稍高的新型降解材料,環保意識的增強給生物降解新材料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金發科技是國內改性塑料領域的龍頭企業,近年來,金發大力發展新材料業務,已逐步進入收獲期。在生物降解塑料方面,2014年金發擁有3萬噸完全可降解生物塑料產能,並已取得歐盟、美國等相關認證,成為歐洲市場第二大供應商。
2014年,金發的大部分可降解產品出口到歐美市場,只有10%供應國內市場。但這一局面將發生改變,而這變化的背後有著政府強大的支持力量。
金發的創辦人、董事長袁志敏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一直大力呼籲推廣生物可降解塑料。連續兩年,他在兩會上提交了有關生物可降解塑料的議案,希望以此來幫助解決中國日益嚴重的白色污染問題。
作為新疆建設兵團下屬的國有企業,新疆天業集團採用金發的PBSA材料生產農膜。該公司表示,2014年對新疆14萬畝農田的試點使用中,使用了800多噸農膜。根據這一公式來計算,2015年該項目將需要使用大約5700噸PBSA膜,到2016年約需35000噸。
除了積極擴大PBSA膜的市場滲透外,金發還希望政府採取鼓勵措施提供價格補貼,使廣大農民都能買得起可生物降解農膜。
目前,金發生產的完全生物降解塑料農用地膜已開始在新疆、山東、河南、河北、雲南、貴州等多個省份進行實驗和推廣。未來幾年,隨著農業「白色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土地安全和糧食安全將被擺在更加迫切的位置,完全生物降解塑料農用地膜市場需求和用量也將可能出現突破性增長。
目前,中國生物降解塑料生產企業主要包括華麗環保、金發科技、天津丹海、山東匯盈、彩虹精化等,這五家企業產能之和約佔全國總產能的40%。
當然,降解塑料由於在某些性能方面仍有所欠缺,其不可能全部替代現在石化類普通塑料製品在某些領域的應用。對於降解塑料的市場空間,專家覺得,降解塑料應用於垃圾袋、地膜、購物袋等規模的前景比力看好,而據保守估計,未來中國將有300萬噸的需求量。因此,單就是中國市場就有數百億的市場空間。
中國是全球塑料製品生產和消費大國,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發、生產與應用對塑料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方向:汽車塑料未來可期
據報道,在中國現有的土地上,汽車擁有數量僅僅排於美國後面,目前已超過1億輛,穩居世界第二位。與此同時,我國也是全世界汽車行業製造大國,據統計,年產各類汽車達1800多萬輛。
眾所周知,從節能減排角度看,在保持汽車必要性能的前提下,盡量減輕汽車自重是最有效的辦法,而盡量使用以塑料為標志的高分子材料是實現汽車減重的最為有效和有力的途徑。
盡管我國汽車製造工業使用塑料材料的整體水平還未達到世界領先程度,但無論是乘用車還是貨運車每年所需要的各種塑料材料的絕對數量都在數百萬噸以上的,大約佔全國各種塑料製品年產量的十分之一,而且較之農用、建築用、包裝用等其它門類的塑料製品,其產品的經濟效益都是名列前茅的。
就造價而言,塑料汽車零部件比傳統金屬零部件更具成本優勢,盡管等單位的金屬材料要價高於車用塑料,然後者卻更具可行性,能夠大大降低加工、組裝以及其他後期費用,此外,隨著日後高性能塑料在汽車領域的的面積使用,其價格必將進一步下跌。
總部位於美國舊金山的Grand View
Research公司在最新一份研究報告中說稱,得益於傳動系和內外飾應用需求的增長,車用塑料市場價值有望到2022年達到530億美元。
由此可見,車用塑料市場前景相當廣闊,這成為眾多塑料企業關注的熱門領域所在。
國內汽車改性塑料龍頭企業普利特就專注於汽車材料領域,其95%的改性塑料用於汽車領域,主要分為改性聚烯烴類、改性ABS類、塑料合金類以及其他類,原材料包括PP、ABS、PC等合成樹脂,佔主營業務成本的80%以上。
普利特汽車用改性塑料產品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達到國外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普利特下遊客戶覆蓋范圍廣,包括一汽大眾、上海大眾、長安福特、上海通用、長城和寶馬等知名汽車品牌。
普利特主要的競爭的對手是金發科技,而金發科技成立之初致力於家電改性塑料的生產,在汽車國產化的浪潮的背景下開始切入車用改性塑料領域,在技術層面——普利特優於金發科技。
普利特不遺餘力地拓展中高端汽車復合材料市場,面對260億的中高端市場,普利特不斷加大研發和銷售投入,改善液晶高分子材料(LCP)生產線,以拓展市場,同時在長玻璃纖維增強材料(LGF)產能方面進行擴張,目前1萬噸產能,主供德國寶馬。
目前普利特在上海、浙江、重慶分別擁有5萬噸、10萬噸,3萬噸改性塑料產能,共計18萬噸,隨著重慶普利特公司產能釋放,預計17年普利特產能達到25萬噸。
除了普利特,車用塑料的龐大數量和經濟效益的可觀性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紛紛投身其中,從而導致銷售市場上激烈競爭。目前,我國車用塑料領域的主要生產企業有普利特、金發科技、銀禧科技、合肥傑事傑、中廣核俊爾、錦湖日麗、上海日之升等。
塑料作為新型的零部件材料,不僅能減輕汽車自重,從而降低油耗和減少排放,還能大幅地降低采購成本、提高汽車動力和增強其安全性,最終使汽車在安全和成本兩方面表現出更佳的性能。毋庸置疑,塑料在汽車上的應用前景將會越來越廣闊。
美國化學理事會(ACC)塑料分會新發布的車用塑料規劃藍圖稱,需要更多地展示塑料和聚合物復合材料的能力,以擴大這些材料在汽車應用中的使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行業必將快速發展,這就給了車用塑料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擁有了好的市場前景後,企業研發方面更需要再接再厲,不斷開發塑料原料的潛能,讓車用塑料擁有更多的競爭優勢,這樣才能使車用塑料市場不斷發展壯大。
第三方向:3D列印材料充滿幻想
3D行業權威報告稱,過去三年3D列印市場的年平均增長率為27.4%,預計2019年3D列印市場規模將達到60億美元。其中,在醫療方面的應用市場份額佔到15.1%,預計2025年該市場可達到19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超百億元。
事實上,3D列印行業要想發展,除了3D列印機本身的軟硬體之外,決定這個行業的另外一個核心要素就是材料科技。3D列印材料研發和突破是3D列印技術推廣應用的基礎,也是滿足列印的根本保證。
全球知名咨詢公司SmarTech公司近期頒布了《未來10年,塑料在3D列印市場的應用預測》,評估了較新的塑料材料種類,包括聚碳酸酯、聚苯乙烯、TPU、PET、PBA、聚乙烯醇、聚甲醛和可替代生物塑料、透明材料、柔性材料,以及納米增強塑料等。該報告指出塑料將成為3D列印公司的競爭優勢。
據市場研究機構Smartech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預計到2018年,全球3D列印材料市場的收入預計將達到25億美元,到2022年有望增至68億美元。快速增長的市場規模,讓一些公司也嗅到了商機,從試水開始轉向正式進軍這一領域。
銀禧科技自2012年開始生產3D列印耗材,2014年開始實現部分產品量產。該公司旗下的中山康諾德公司提供一系列3D列印耗材,包括ABS線材、PLA聚乳酸線材、聚醯胺PA粉末復合材料和PVA水溶性支撐材料。
銀禧科技目前研發的ABS,PLA線材已實現小批量對外銷售;PVA線材及PA粉末目前處於中試階段。未來計劃對接網路技術創新3D列印服務,公司擬利用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資金打造3D產業化研發中心,探索藉助信息網路技術創新3D列印服務,建設用於打通垂直智能製造通道和水平價值鏈通道的一體化產業互聯網服務平台。
銀禧科技的3D列印材料研發的是以華中科技大學史玉升教授為團隊帶頭人的創新科研團隊。公司董事長譚頌斌稱,2015年大概有兩三千萬以上的研發投入用於3D列印。雖然在3D列印領域目前銀禧科技還沒盈利,未來的回報期在3-5年左右,但正如銀禧科技董事長所說的:「這是充滿幻想的行業,產業一旦爆發增長,不可估量,顆粒無收也有可能。」
下一個十年:3D列印能給塑料行業帶來什麼變化?SmarTech公司的報告還稱,三類塑料
ABS、PLA和尼龍將在未來10年繼續占據3D列印材料市場的最大份額。預計到2019年, 這些材料的市場需求量將達到1.3萬噸。
ABS和PLA繼續滿足3D列印的業務愛好者的需求,將為個人3D列印市場帶來強大商機。更多的耐用聚合物如TPU、聚碳酸酯和尼龍業將在未來十年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新材料在3D列印中的應用,能夠幫助專業人士實現產品不同性能,提供重量更輕、性能更好的零部件料,減少次級安裝程序,甚至讓客戶定製的醫療植入體和牙科解決方案成為可能,這將為相關的細分市場帶來更多價值。
但是目前,設備製造商控制著3D列印材料的供應鏈,這減少了大材料公司的競爭機會。不過,一些材料公司與小型設備廠合作,甚至自行研發3D列印設備。一些公司像CRP技術和DSM
Somos正通過為汽車和牙科應用研發特殊材料以尋找商機。
目前我國3D列印材料企業眾多,但我國3D列印領域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一個3D列印材料體系,現有材料還遠不能滿足3D列印的需求。3D列印材料目前普遍存在種類少、性能低、價格高的問題,無法滿足3D列印技術發展的需要,而國內3D列印材料問題更加突出。因此,開發更為多樣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3D列印材料是該技術發展的關鍵因素。
相關資料推薦: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通用塑料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