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理性看待大學生貸款

理性看待大學生貸款

發布時間:2021-07-09 20:44:40

『壹』 如何看待大學生分期付款或貸款

大學生借錢的話,我個人覺得是有利有弊的一件事,弊端就是:容易造成依賴,而且大學生自己本省基本無收入,對以後出生社會不好;好處呢也是有的:大學生依靠父母的生活費度日,往往都還是有一些結余,但是有時候想買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需要積累好幾個月乃至半年一年,這樣的話,喜歡的東西遲遲拿不到,或許影響了學業(比如學攝影的需要一台高端相機等等),這樣的話,就可以先找分期平台借,然後自己通過每個月結余的錢去還清,或者打零工還都可以,像我之前就是因為手機掉了,是在【雲分期】那邊借5千去買的,然後再自己每月逐漸還上,這樣的話,喜歡的東西也有了,還讓自己懂得了每月合理控制支出,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純手打,喜歡就贊一下!

『貳』 如何看待大學生網貸

理性看待大學生網貸問題。它既有好的方面,又有壞的方面。應該理性、客觀地去看待其中的利與弊。

優點:有利於大學生更好地完成學業或者自主創業。有些大學生家庭經濟困難,難以擔負學生的經濟要求。學生們可以向網貸平台申請獲得資金

網貸的申請門檻相對簡單,只需要提供身份證和學籍證明即可。在用途上,資金的使用方向完全沒有受到限制。大學生們可以用借貸的錢用到學習或者創業方向上。

缺點:使大學生盲目攀比的心理日益膨脹。大學生生活消費主要依靠父母供應,他們的消費一定程度上會受到限制,這時候,部分大學生會被網貸信息吸引。進行網貸更助長了他們的攀比和享受心理。

其次,過度的超前消費影響大學生的學業和前途。不少人消費欠理性,甚至負債累累,影響學業。

關於借款協議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十條:一方以欺詐、脅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形成的借貸關系,應認定為無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十一條: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為了進行非法活動而借款的,其借貸關系不予保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網貸

『叄』 你們怎麼看待大學生貸款

大學生貸款只要理性就是可以的。大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能力他們也有自己的責任,他們能決定自己是否應該貸款貸多少的款?有沒有能力還清貸款這都是他們自己的責任。

『肆』 如何看待大學生超前消費和大學生貸款現象

大學生超前消費和大學生貸款現象不可取 亟需樹立正確消費觀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0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55.3%的受訪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為1000~2000元。77.8%的受訪大學生稱身邊透支消費普遍。關於大學生超前消費的原因,63.7%的受訪者認為是受超前消費觀影響,62.0%的受訪者直言是攀比心虛榮心作祟。88.5%的受訪者認為大學生亟須樹立正確消費觀。(中青在線刊載,2016年10月11日)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充滿了青春和活力,在大學校園接受著知識的熏陶,社會經驗不足,思想相對單純,在這個充滿了物質誘惑和物化價值觀充斥的世界中,也不停地進行著自身和外界的價值選擇博弈。
外在的世界給大學生群體提供了便易的消費工具,讓一些大學生面臨著校園貸款困境、信用卡過度透支等等現象問題,它們成為了現實中大學生群體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客觀存在。在這個旋渦中,許多的大學生還是有著自己的反思,並非一味地沉溺不拔。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有著一撥又一撥的大學生前赴後繼,客觀構造出了上述的調查結果。
這就不得不引發我們進一步的思考,問題究竟出在哪裡了?經過梳理,我們可以發現多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大學校園的教育與現實脫節,並未能將這一客觀狀況廣泛深入地融入相應的課堂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沒有能很好地做到提前預警打預防針的作用。我們只是在提正確的消費觀,認為超前消費帶來了很多困境和問題,因此是不對的,那麼什麼樣的消費觀才是正確的消費觀呢,並未能獲得系統告知。二是家庭教育的不足。父母供養子女上大學,將生活費打給了子女並非就結束了任務,引導和督促子女正確地使用資金,是比錢本身更有價值意義的事項。三是銀行等金融機構針對大學生群體辦理信用卡等具有資金透支功能的金融工具時把關偏松,未能從嚴,讓許多大學生在不具備正確消費觀和資金償還能力的情況下透支消費,從而將負債轉嫁到了其父母家庭身上。四是一些放貸平台降低門檻,放低行業標准,為謀取利益,專門向大學生群體放貸,造成一系列校園社會問題。
當然,問題的原因也不一而足。這些專向大學生敞開的信貸機遇,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大學生的超前消費,甚至就是透支型消費行為選擇。學校和家庭教育引導的缺位或不足,造成不諳世事的大學生缺乏抵禦外在誘惑的理性武器。
消費觀背後隱藏的是價值觀。有什麼樣的內在價值觀,就會有著什麼樣的消費行為,它是消費行為的深層驅動力。我們的教育和這個充滿誘惑的世界有著知識和理性認知應對的不對稱,從根本上來說,正確的消費觀的樹立,除了對外在的金融信貸給予更加法制化規范而外,我們還得將目光投向校園課堂本身,讓它為大學生們補上這一課,或提前打好預防針、鑒別針。

『伍』 對大學生校園貸款看法作文

思路:首先說明校園網貸發展的現狀,然後說明校園網貸受歡迎的原因,最後論述學生和學校要如何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


正文:

一、校園網貸的現狀

自從2007年國外網路借貸平台引入中國以來,國內網路借貸平台就瞄準大學生市場,校園貸的發展極其迅猛。再加上,2009年,銀監會下發《關於近一步規范信用卡業務的通知》,對信用卡的適用對象作出了進一步的明確,從此之後,信用卡在校園的使用量大幅度下降,大學生市場出現了暫時的空白,校園貸抓住機會,迅速佔領。

數據顯示,截止至2014年度,我國共有網貸平台數量1438家,累計交易額多達千億,涉及的領域和對象都十分廣泛。除此之外,《2015年大學生分析消費調查報告》顯示,超過了60%的學生選擇了分期消費。這些數量龐大的校園網貸通常分為三種:一種是專門針對大學生的分期購物平台;二是個人對個人網路貸款,主要用於大學生助學和創業;三是京東、淘寶等電子商務平台提供的信貸服務。

二、校園網貸的危害

(一)校園網路借貸平台眾多,出於搶占市場和競爭的需要,他們會刻意向大學生隱瞞或提高實際的還款利息,還會以各種理由強迫大學生繳納各種額外的費用,比如咨詢費、逾期滯納金、違約金等等,這些造成大學生大筆的財物損失。

(二)網貸平台貸款門檻低,審核不嚴,不考慮大學生的收入情況、借款的使用去向、還款能力、還款來源等問題,這是一種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助長了大學生的不合理消費觀。

(三)網貸平台催收還款的方式十分粗暴簡單,不文明,如發威脅簡訊、威脅電話、散播學生消息等,不僅泄露了大學生個人信息,也損害了大學生的名譽,給借款大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容易引發大學生因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壓力而自殺的悲劇。

(四)校園網貸的借款對象為大學生,但絕大多數大學生沒有償還債款的能力,因此,容易將網貸的風險和危害轉嫁給家庭,增加大學生父母及家庭的負擔。

(五)在一些案件中,大學生在無力償還貸款,又不敢告知父母、學校的情況下,會極力鼓吹同學朋友也走上網貸之路,造成更大范圍的受害者,借款大學生也極易採取從多個網貸平台貸款取東牆補西牆、搶劫、盜竊等犯罪手段來獲取資金,從而走向犯罪的道路。

三、校園網貸盛行的原因

實際上,校園網貸只不過是一個工具、一個平台,究竟扮演的是「天使」的角色還是「惡魔」的角色,完全取決於它的使用者。校園網貸亂象的產生,決不僅僅是一方面的問題。

(一)網貸平台

校園網貸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有問題的是,一些不良商家,假借校園網貸的名義,實則做著高利貸的生意。在網貸平台上大,學生不需要與借款方見面、簽合同,只需要提供學生證、身分證、銀行卡等信息即可,借款要求少,也不需要證明材料,其門檻很低,而且發放現金的速度快,還對學校和家長保密,這很符合大學生的消費要求。再者,網貸平台以低利息、分期付款的宣傳手段誤導和誘導大學生,大學生很容易陷入網貸的陷阱當中。

(二)學生本身

很多大學生都是家裡的獨生子女,平時生活優越,對金錢數額沒有很具體的概念,不知道賺錢的艱辛,對家庭情況、還貸能力的盲目樂觀等因素,讓他們容易形成愛攀比、不理性的消費觀念。在校大學生的消費需求,購買能力都比較高,比如電子產品、學習資料、生活用品、聚會應酬、奢飾品等需求,但是資金來源又比較低。總體來說,大學生就是想花敢花,卻又沒錢花。這時候,網路貸款的便捷和低門檻就為他們的超前消費提供了一條捷徑。

(三)家長

很多家長認為子女已經成年,對子女過於放心,對子女資金來源和資金去向問題,沒有及時的關心和了解。對於子女不理性消費形成的「意外賬單」,出於對子女的責任和關愛,也是不忍心讓子女因此背負上信用污點,多數家長會選擇為孩子造成的後果買單。而家長對校園網貸也缺乏一定的了解和認知,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間接助長了網貸平台的不合理放貸行為,形成「校園高利貸」。

『陸』 如何看待大學生網貸問題

(一)我國目前互聯網金融立法和監管嚴重缺失

(二)貸款制度混亂不堪,亂象叢生,沒有規范統一的標准

大學生網貸作為一個新興的市場,缺乏政府有效監管與行業自律,在其野蠻的生長過程中,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或者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許多問題,外界不應太過於苛求,而是應該理性、客觀務實地去看待其中的利與弊。

網貸公司的利潤來自服務費和逾期費,這些費用都由網貸公司自行定標准,較隨意,一般服務費是貸款總額的5%,有的平台甚至收10%。而一旦逾期,學生要額外償還貸款總額的10%,甚至更多。

平台間相互不溝通。這從側面反映了信用體系的不完善,容易導致一些學生重復借款,最終債台高築,超出償還能力。

貸款程序過於簡單,貸款門檻過低。很多網貸平台為了搶占市場提高營業額,紛紛降低貸款門檻,推出簡單的貸款程序,多數分期平台只需提供身份證和學生證即可辦理貸款。這樣雖然能確保學生的身份的真實,但是卻無法按上文的標准篩選學生,很難確定學生是不是有能力承擔這樣的貸款。雖然平台可以通過上門催收等方式追回貸款,學生本身也怕逾期還款對自己未來前途及個人信譽名聲造成影響,最後求助父母也能還清貸款,這也是目前為止學生貸款壞賬率還比較低的原因。但是,這樣對學生和他的家庭卻是一種傷害,讓有些貧困家庭承擔原本無力承擔的壓力,也縱容了學生進行非理性消費。

二、理性看待大學生網貸問題

大學生網貸作為一個新興的市場,缺乏政府有效監管與行業自律,在其野蠻的生長過程中,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或者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許多問題,外界不應太過於苛求,而是應該理性、客觀務實地去看待其中的利與弊。

(一)大學生網貸的積極作用

首先,有利於大學生更好地完成學業或者自主創業。目前,高校大學生申請銀行信用卡較難、申請周期較長、步驟相對復雜而且額度一般在500~3 000元。因此,出現了一些專門針對大學生貸款的p2p 平台出現,學生們可以向這些平台申請獲得資金。而申請門檻相對信用卡而言簡單很多,只需要提供身份證和學籍證明即可。在用途上,資金的使用方向完全沒有受到限制。除了主推消費貸款之外,p2p 平台當前也正在把大學生創業、助學貸款納入推廣計劃,這將有助於那些經濟困難的學生在不增加父母家庭負擔的情況下完成學業,也可以幫助沒有經濟基礎的學生進行貸款進行自主創業。

其次,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獨立自主的經濟意識。可以使大學生不再完全依靠父母來消費,因為自有還款壓力,更能鞭策大學生去省錢理財還貸,對提升大學生的責任意識,信用意識與金錢意識都有好處。

(二)大學生網貸的消極作用

首先,使大學生盲目攀比的心理日益膨脹。大學生因為出身地區、家庭背景等的不同,經濟條件難免會高低不等,其消費水平自然也會不同。處於世界觀和人生觀尚未完全健全穩定的大學生,很容易形成盲目的攀比心理。大學生生活消費主要依靠父母供應又很難辦理信用卡時,他們的消費一定程度上會受到限制,一旦有些網貸公司利於「零首付」「零利息」「最快3分鍾到賬」等幌子向他們進攻,他們很容易被吸引而貸款。從而更助長了他們的攀比和享受心理。據有關調查統計顯示,在校大學生網貸消費的物品主要是手機、電腦等科技產品,除了數碼產品,遊玩、衣物、餐飲等同樣是大學生網路分期貸款的主要消費內容之一。 其次,過度的超前消費影響大學生的學業和前途。網上貸款分期消費門檻低,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超前消費、奢侈消費的平台,但不少人消費欠理性,甚至負債累累,影響學業。另外,一旦出現逾期不還的情況,將會影響大學生在銀行的個人徵信,同時也面臨被起訴的風險。

大學生目前還屬於沒有收入來源的群體。有平台願意提供貸款是好事,但並不鼓勵學生們過度消費,畢竟當前其還沒有收入來源。大學生在合理控制消費的基礎上,應該好好利用平台,培養自己的理財觀念。

總的來說,大學生網貸在中國還是一個新興事物,我們應該理性地去看待所存在和出現的問題。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強金融監管,網貸行業保持自律,社會共同監督;另一方面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避免非理性消費。

『柒』 怎麼看待現在大學生為了愛慕虛榮而去貸款

隨著網路借貸快速發展,一些p2p網路借貸平台打著「零首付」「零利息」「最快3分鍾到賬」等幌子,藉助「網路+代理」模式,不斷向高校拓展業務,受不良網貸平台誘導而過度消費的大學生成了各家網貸平台爭搶的客戶。申請便利、手續簡單、放款迅速的網路貸款,在給大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卻也有可能讓他們陷入難以自拔的「高利貸」的陷阱。如何理性地看待大學生網貸問題,不僅關系著大學生及其家庭的未來,更關系著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一、目前我國網貸業發展狀況
(一)我國目前互聯網金融立法和監管嚴重缺失
在我國的工商登記中,沒有網貸業務。網貸業務之前是「三無狀態」,沒有監管部門、沒有規則、沒有門檻,監管上處於真空狀態。
2015年底,銀監會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部門研究起草了《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該《辦法》界定了網路借貸的概念,明確了監管方為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同時,遵循「誰審批、誰監管」的原則,由地方金融辦負責風險防範與處置。該《辦法》做出了18個月過渡期的安排,在過渡期內先是通過網貸機構規范自身行為、行業自查自糾、清理整頓等凈化市場,所以現階段對網貸的監管還未落地。
我國金融監管體系存在一定的問題。我們國家是分業監管,但混業經營,就導致很多深層次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央行管第三方支付,銀監會是管網路借貸平台的。但是,一般這些p2p平台都需要第三方支付完成,分業監管就導致步調不一致,從而出現很多問題。
雖然在工商經營范圍內,不允許互聯網經營金融業務及金融貸款,但網貸公司的官方網站上,都明確寫明可辦理金融業務,可辦貸款。

『捌』 如何看待女大學生貸款

隨著網路借貸快速發展,一些p2p網路借貸平台打著「零首付」「零利息」「最快3分鍾到賬」等幌子,藉助「網路+代理」模式,不斷向高校拓展業務,受不良網貸平台誘導而過度消費的大學生成了各家網貸平台爭搶的客戶。申請便利、手續簡單、放款迅速的網路貸款,在給大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卻也有可能讓他們陷入難以自拔的「高利貸」的陷阱。如何理性地看待大學生網貸問題,不僅關系著大學生及其家庭的未來,更關系著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閱讀全文

與理性看待大學生貸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智鑫葯業股票 瀏覽:52
九泰基金中證基金 瀏覽:385
身份證掉了怎麼貸款啊 瀏覽:458
黃金分割外匯 瀏覽:603
申銀萬國期貨能化研究院 瀏覽:16
哪家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高 瀏覽:16
國際黃金漲跌幅度限制 瀏覽:217
博時絲路主題股票行基金今日漲幅 瀏覽:590
2018年期貨分類監管 瀏覽:351
水泥相關股票 瀏覽:717
人人貸we理財怎麼投資 瀏覽:826
大豆期貨交易所哪家好 瀏覽:509
1400港幣換人民幣多少 瀏覽:432
五千新台幣多少人民幣 瀏覽:530
拾貝理財怎麼樣 瀏覽:969
農行玫瑰花貴金屬圖片 瀏覽:800
各省小微企業貸款比 瀏覽:142
投資b股 瀏覽:556
最新在岸人民幣反彈 瀏覽:84
外匯黃金怎麼樣 瀏覽: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