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白糖什麼時候最貴什麼時候最便宜
1、 世界 中國
1)、白糖的供給
世界食糖產量1.21-1.40億噸,產量超過1000萬噸的國家和地區包括巴西、印度、歐盟、中國等,其中巴西產量超過2000萬噸。巴西、歐盟、泰國是世界食糖主要出口國家,其產量和供應量對國家市場的影響較大。特別是巴西,作為世界食糖市場最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產糖國,其每年的糖產量、貨幣匯率及其政府的糖業政策直接影響到國際食糖市場價格的變化走向。
中國是世界上重要的產糖國之一,07/08榨季食糖產量達到了1483.63萬噸。
2)、白糖的需求
世界食糖消費量約1.24億噸,消費量較大的的國家和地區包括印度、歐盟、中國、巴西等。從近幾年消費情況來看,印度食糖年消費量維持在1900萬噸左右,歐盟消費量維持於1500萬噸左右,中國消費量增長至1100萬噸左右,巴西年消費量950萬噸左右。
3)、白糖進出口
食糖進出口對市場的影響很大。食糖進口會增加國內供給數量,食糖出口會導致需求總量增加。對食糖市場而言,要重點關注世界主要出口國和主要進口國有關情況。世界食糖貿易量每年約為3700萬噸,以原糖為主。主要出口國為巴西、歐盟、泰國、澳大利亞、古巴等。主要進口國為俄羅斯、美國、印尼、歐盟、日本等。主要進口國的消費量和進口量相對比較穩定,而主要出口國的生產量和出口量變化較大,出口國出口量的變化對世界食糖市場的影響比進口國進口量的變化對世界食糖市場的影響大。
2、 白糖現貨情況
我國是重要的食糖生產國和消費國,糖料種植在我國農業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其產量和產值僅次於糧食、油料、棉花,居第四位。
2003年以前,我國食糖產量在600-800萬噸之間,消費量基本維持在800萬噸左右,食糖生產不能滿足國內需求,大多數年份依靠食糖進口來彌補。2003年來我國食糖產量在1000萬噸左右,消費量超過1000萬噸,產銷基本平衡(如圖一所示)。我國食糖產銷量僅次於巴西、印度,居世界第三位(如果把歐盟作為一個整體統計,我國食糖產量居世界第四位)。我國食糖的市場化程度很高,國家宏觀調控主要依靠國家儲備,市場在價格形成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我國是世界上用甘蔗製糖最早的國家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用甜菜製糖是近幾十年才開始的。
3、白糖期貨情況
白糖期貨是在2005年5月份獲得國務院批準的期貨品種, 「開展白糖期貨」的申請報告是由河南省政府提交的。鄭州商品交易所(下稱「鄭商所」)負責設計白糖期貨品種。經過半年准備籌劃,於2006年1月份上市正式進行交易。
在食糖國際貿易中,普遍採取雙邊協議形式穩定貿易關系,形成了食糖商品化程度高但自由貿易量小局面,因此,當供求關系突然失衡時,會造成糖價在短期內暴漲暴跌,嚴重沖擊食糖生產和貿易。在全球15種農副產品中,食糖是價格波動最大商品。這種
特點天然地催生出糖期貨品種。在當前國際期貨市場上,食糖是成熟也是較活躍交易品種之一,從世界上第一份糖期貨合約誕生至今已有90年歷史。世界上很多國家開展食糖期貨、期權交易,最主要的原糖期貨市場是紐約期貨交易所(NYBOT)、白糖期貨市場是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LIFFE),其成交量不僅名列本國食糖期貨市場第一,而且高居世界食糖期貨市場榜首。更為重要的是其形成的期貨價格,已被世界糖業界稱作「國際糖價」,成為國際貿易定價和結算依據。此外,巴西、日本、法國和印度等都有糖期貨品種,其期貨價格越來越受到重視,並成為各國政府制定有關食糖政策主要參考依據,也成為食糖企業套期保值理想場所。
1991年我國食糖市場放開以來,食糖行業快速發展,但缺少期貨市場預期指導,運行很不平穩。糖價大起大落使蔗農、糖廠、糖商和以食糖為原料的加工企業均承擔著巨大市場風險,價格上漲時企業難以盈利,價格下跌時企業虧損。同時作為農產品品種,白糖生產受天氣影響非常明顯,2004年廣西乾旱,導致製糖業龍頭企業南寧糖業甘蔗產量大幅度減少,使得2004/2005榨季產糖量減少至35.53萬噸,降幅高達31.28%。如果利用期貨市場來進行套期保值,可在相當程度上規避上述風險。
我國食糖產量分布
我國18個省區產糖,沿邊境地區分布,南方是甘蔗糖,北方為甜菜糖。甘蔗糖佔全國白糖產量的80%以上,近三年達到90%以上。我國白砂糖產地主要集中在:廣西、雲南、廣東、海南、黑龍江、新疆、內蒙古等省和自治區,其中,全國產糖量的95%集中於廣西、雲南、廣東、海南、新疆五個優勢省區。
我國食糖消費
我國食糖消費總體情況:按照中國人的飲食習慣,食糖僅僅是調味品,很難達到西方國家食糖消費的水平。我國是世界第四大食糖消費國,多年來我國年消費食糖約800萬噸左右,約佔世界食糖消費量的6.2%。2003年和2004年我國食糖消費量有較大的增長,分別達到1030萬噸和1140萬噸(如圖十六所示),人均年消費食糖量(包括各種加工食品用糖)約8.4公斤,是世界人均食糖消費最少的國家之一,遠遠低於全世界人均年消費食糖23.65公斤的水平,也低於同期台灣人均23.9公斤、香港人均31.0公斤的水平,為世界人均年消費食糖量的三分之一,屬於世界食糖消費 "低下水平"的行列。西方一些發達國家一般人均年消費食糖35-40公斤,高的達到50-70公斤。
我國食糖消費與人民生活水平有密切的關系,我國食糖主要消費區分布在華東、京津、華中、華南和東北地區,其中華東和京津地區的消費量最大。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國的食糖消費市場還有著極大的拓展空間。由於糖的需求對價格的忍耐力較大,食糖價格常常對大量上升的消費量影響並不大。
食糖消費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糖精超量超范圍的濫用。據統計,我國糖精每年銷量達到1萬噸左右,按400-500倍的甜度當量計算,相當於400-500萬噸食糖。因此,今後十年如能有效禁止糖精的使用,則我國食糖生產尚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另外,由於2005年較高的食糖價格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食糖消費,同時刺激了澱粉糖的快速發展,擠佔了一部分食糖消費空間。2005年全國澱粉糖產量達到430萬噸,比上年增長22.8%。
影響白糖價格變動因素
影響其波動的因素包括糖料種植面積、氣候、季節性因素、庫存、進出口量、政府政策等。
(一)白糖現貨市場供求關系
1、供求因素一般來說,對於供給而言,商品供給的增加會引起價格的下降,供給的減少會引起價格的上揚;對於需求而言,商品需求的增加將導致價格的上漲,需求的減少導致價格的下跌。白糖的供求也遵循同樣的規律。
就我國來講,國家收儲以及工業臨時收儲加上糖商的周轉庫存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一個能影響市場糖價的庫存。在糖價過高(過低)時,國家通過拋售(收儲)國儲糖來調節市場糖價。預估當年及下一年的庫存和國家對食糖的收儲與拋售對於正確估測食糖價格具有重要意義。
(二)氣候與天氣
食糖作為農副產品,無論現貨價格還是期貨價格都會受到氣候與天氣因素的
影響。甘蔗在生長期具有喜高溫、光照強、需水量大、吸肥多等特點,因此,對構成氣候資源的熱、光、水等條件有著特殊的依賴性。乾旱、洪澇、大風、冰雹、低溫霜凍等天氣對生長期中甘蔗具有災害性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一旦形成便是長期的。如1999年底在我國甘蔗主產區發生的霜凍,不僅導致1999/2000製糖期白糖減產200多萬噸,還因霜凍使宿根蔗的發芽率降低, 2000/2001製糖期的食糖再次減產,致使供求關系發生變化,糖價從1900元/噸躍居4000元/噸左右。
(三)季節性
食糖是季產年銷的大宗商品,在銷售上就有其固有的、內在的規律。在我國,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4月為甘蔗集中壓榨時間,由於白糖集中上市,造成短期
內白糖供給十分充足;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持續不斷的消費,白糖庫存量也越來越少。而價格也往往隨之變化,具有季節性特徵。
(四)政策因素
國際食糖組織的有關政策、歐盟國家對食糖生產者的補貼,美國政府的生產支持政策等,對全世界食糖供給量均有重要影響。各國食糖進出口政策和關稅政策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如美國實行食糖的配額制度管理,按照配額從指定國家進口食糖,進口價格一般高於國際市場價格。美國不出口原糖,但卻大量出口由原糖精煉而成的食用糖漿。因此,產糖國若向美國出口,必須首先獲得美國的進口配額。巴西、古巴、獨聯體用控制種植面積的方法,有計劃地控制產糖量。印度、菲律賓、泰國政府則依據國內市場情況控制出口數量,隨時調整有關政策。由於政府的干預,使得國內和國際糖價既有一定的聯動性,又經常背離。
我國已經全面放開了食糖市場,但食糖一直是國家宏觀管理的重要商品之一。國家採取以下措施進行宏觀調控:一是產區政府實行甘蔗收購價與食糖銷售價掛鉤;二是建立中央和地方兩級食糖儲備;三是出台食糖指導價和自律價;四是食糖進口由國家發改委統籌安排。目前與糖業管理有關的主要政府部門及組織有: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農業部及中國糖業協會。
(五)其他因素
食糖的替代品、節假日、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經濟周期、一些突發事件如禽流感、非典等對市場的價格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利率變化、匯率變化、通貨膨脹率、消費習慣、運輸成本與難易等因素的變化也會對白糖價格產生一定的影響;市場投機力量的變化及心理因素也常常會影響白糖價格的走勢。
2、 白糖期貨的波動頻率
白糖品種如果從收盤價上看的話,不屬於大波動品種,而其之所以被眾人稱之為妖糖就在於其劇烈的日內波動頻率,日線上可能只有個1%不到的漲跌。但是日內卻經常能夠走出一個漲跌停板的幅度。
3、 交易時注意的事項
趨勢交易者遵循價值投資的理念.套保套利.投機性買賣盤盡量保持以短線交易的心態,在趨勢未曾明朗的時,盡量少留過夜持倉。並且要注意國家保護三農,政策上的變化,例如收儲,甘蔗指導收購價等的變化。
白糖期貨市場就目前的走勢而言,不能看作是反彈了,應該謹慎的看作是新 一輪牛市的上漲,此輪上漲是由現貨帶動的,也就是說未來的消費會超過大多少人的預期,消費強勁。價格由供需雙方博弈而產生的,0709現在增倉放量上漲,可見現貨極其緊張,可用於交割的白糖倉單是很有限的。
B. 中糧集團白糖配額部門,我想問怎樣拿得到配額多少費用一噸每天有多少配額哪個關口可進
您好!我這有進口白砂糖配額,請方便留一下您的聯系方式好嗎?
C. 個人辦理白糖配額需要什麼手續
白糖進口分為配額內和配額外,以下是進口白糖的關稅:
Hs:1701992001 (綿白糖 (配額內))
關稅:15% 增值稅:17%
1:品名;2:品牌;3:旋光度;4:色值;5:灰分;6:水分;7:包裝規格;8:簽約日期;
配額內綿白糖進口所需要的資料:
A.入境貨物通關單 t.關稅配額證明
Hs:17019920.90 綿白糖 (配額外)
關稅:50% 增值稅:17%
1:品名;2:品牌;3:旋光度;4:色值;5:灰分;6:水分;7:包裝規格;8:簽約日期;
配額外綿白糖進口所需要的資料:
A.入境貨物通關單 7.自動進口許可證。
(3)2019年擁有白糖配額價格擴展閱讀:
套期保值持倉不受限制;一般月份跨期套利無持倉數量限制,交割月前一個月和交割月跨期套利持倉實行限倉和審批相結合。
1、大戶報告制度。當會員或投資者某品種持倉合約的投機持倉達到交易所對其規定的投機持倉限量80%以上(含本數)時,會員或投資者應向交易所報告其資金情況、頭寸情況,投資者須通過經紀會員報告。同一投資者在不同經紀會員的持倉合並計算。交易所可根據市場風險狀況改變持倉報告水平。
2、強行平倉的條件。 當會員、投資者出現下列情形之一時,交易所有權對其持倉進行強行平倉
(1)結算準備金余額小於零並未能在規定時間內補足的;
(2)持倉量超出其限倉規定的;
(3)因違規受到交易所強行平倉處罰的;
(4)根據交易所的緊急措施應予強行平倉的;
(5)其他應予強行平倉的。
3、風險警示制度。為警示和化解風險,交易所認為必要時,可以採取要求報告情況、談話提醒、發布風險提示函等一種或多種風險警示措施。
D. 哪些企業有白糖進口配額
供銷總社有白糖進出口配額權力嗎?
E. 現在進口白糖配額多錢一噸啊
主要是你很難搞到配額的,商務部制訂了一大堆的規定和要約,說真的,也就幾家國企能搞到配額了。。
配額內的價格還是比較便宜的,出口國的現貨價格+15%的關稅+17%的增值稅+雜費(升水、保險費、海運費、外貿代理費、銀行手續費),目前進口到國內大概要7000多一噸,這幾天長的比較厲害。。前幾天只有6000不到一噸。
如果搞不到配額的話,國家要收取50%的關稅。
F. 最近白糖為什麼會一直漲價
客觀原因:
1、食糖消費逐步上升,而白糖產量卻連續三年減產,供不應回求是造成白糖答上漲的主要原因;
2、甘蔗主產區自然條件不好,主要是廣西、雲南、廣東等地,土地貧瘠,水利設施不全,抗自然滅害能力差,這幾年氣候異常,造成總是減產;
3、白糖漲價的利潤絕大部分都被糖廠和中間商掠奪走了,農民只能得到很少的一點,所以雖然糖價爆漲(四年上漲了三倍),可是農民種蔗的積極性並不高;
4、雖然國外糖價有所上漲,但目前也僅僅維持在4000多元,但國家卻限制進口,並徵收高額的關稅和增值稅什麼的,這樣即使你正規渠道進口過來,也沒多少利潤的;
5、目前農業生產成本上漲,人力、化肥、農葯等等全部在漲,使甘蔗生產成本上漲;
6、不要說什麼新興能源,在現在糖價高企的情況下,巴西等國不會傻呼呼的拿糖去生產酒精的,哪是在食糖在1000元人民幣/噸時他們被迫的選擇。
人為因素:
1、人為炒作的氣氛特別濃郁,國內糖產量僅1100萬噸不到,期貨市場上每噸的保證金為1000元左右,理論上在期貨市場上只要100億人民幣,就可以買下全國的糖,可是目前沉澱在期貨市場上的錢有幾百億;
2、國家的高稅收和所謂的配額制。
G. 如何在商務部網上查詢購買白糖配額的信息
一般在商務部網站是可以買到這個相應的配合和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