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是白城4月18號種的玉米能不能壞種子
如果你是白城的,四月十八合種的玉米,如果是做水送的,那可能要壞種子,因為4月18號後氣溫連續低,如果你是甘中的,那麼不會壞褶子,因為在組織泡開發芽後,過幾天溫度就會升高,走的是不會壞的
B. 今年玉米價格是多少
2019年3月3日據豬價格網統計全國玉米價格行情,單位:元/噸
安徽省 淮上區 玉米價格 3月3日 15%水分 1900.00 元/噸
安徽省 蚌山區 玉米價格 3月3日 15%水分 1890.00 元/噸
安徽省 祁門縣 玉米價格 3月3日 15%水分 1980.00 元/噸
安徽省 泗縣 玉米價格 3月3日 15%水分 1980.00 元/噸
安徽省 淮上區 玉米價格 3月3日 15%水分 1900.00 元/噸
安徽省 定遠縣 玉米價格 3月3日 15%水分 2000.00 元/噸
安徽省 葉集區 玉米價格 3月3日 15%水分 1960.00 元/噸
安徽省 利辛縣 玉米價格 3月3日 15%水分 1900.00 元/噸
北京市 朝陽區 玉米價格 3月3日 15%水分 2000.00 元/噸
福建省 南靖縣 玉米價格 3月3日 15%水分 1900.00 元/噸
福建省 湖裡區 玉米價格 3月3日 15%水分 1900.00 元/噸
福建省 倉山區 玉米價格 3月3日 15%水分 1900.00 元/噸
福建省 永春縣 玉米價格 3月3日 15%水分 1940.00 元/噸
甘肅省 涼州區 玉米價格 3月3日 15%水分 1900.00 元/噸
甘肅省 永登縣 玉米價格 3月3日 15%水分 2000.00 元/噸
甘肅省 永登縣 玉米價格 3月3日 15%水分 2050.00 元/噸
甘肅省 肅州區 玉米價格 3月3日 15%水分 1800.00 元/噸
甘肅省 涼州區 玉米價格 3月3日 15%水分 1900.00 元/噸
甘肅省 景泰縣 玉米價格 3月3日 15%水分 1890.00 元/噸
廣東省 信宜市 玉米價格 3月3日 15%水分 2240.00 元/噸
廣東省 連山自治縣 玉米價格 3月3日 15%水分 1920.00 元/噸
廣東省 普寧市 玉米價格 3月3日 15%水分 2100.00 元/噸
廣東省 江城區 玉米價格 3月3日 15%水分 2070.00 元/噸
廣東省 普寧市 玉米價格 3月3日 15%水分 1950.00 元/噸
廣東省 陽春市 玉米價格 3月3日 15%水分 2080.00 元/噸
感覺有幫助 請採納
C. 現在玉米價格多少錢
16/17年度是國內玉米市場庫存消費比向下拐頭的第一個年度,也將是玉米市場構築大底的版一個年度。權
預計,到2017年秋季之前,因種植面積、生長天氣的炒作,市場將呈現大幅波動的局面。真正的趨勢性上漲,將大概率發生在17/18年度初期,即新玉米收割和上市季節。
結合玉米季節性規律,推測全年的走勢如下:
(1)當前,正值東北和華北玉米大量上市,農戶售糧積極性增強,供應逐漸趨於寬松。
(2)年初受到春節備貨及物流因素帶動,呈現趨漲走勢;加上對來年播種面積減少的預期(農業供給側改革,調減玉米面積),價格表現堅挺。高點一般在3月前後。
(3)4月份春耕前,將迎來售糧小高峰,而此時需求相對淡季,市場偏於下行。
(4)當4-5月份播種完後,因天氣炒作,往往呈現不穩定的反彈行情,尤其是面積減少情況下。
(5)玉米第二個高點通常在6月份,隨後向下波動,直至9月收割前後。這是因為:6月後小麥上市,壓力呈現;後期玉米又進入成熟期,收割的壓力又疊加在其上。
D. 國家停止進行臨儲玉米拍賣,對玉米價格有什麼影響
決定玉米的價格和供求有關,供求關系決定著國內玉米的價格!
誠然,從上周五開始,歷時半年多的2018年臨時儲備玉米拍賣會正式結束。不過,近年來玉米價格並沒有明顯上漲,主要是受供求關系不變的影響。總之,市場不缺糧!畢竟,雖然臨時收儲拍賣結束了,但拍賣結束了,這意味著臨時收儲糧源也隨之消失。
但是,由於今年的臨時儲備玉米拍賣過於火爆,交易量過大,市場一時無法完全消化,目前市場上大量的臨時儲備玉米糧源需要消化。這些臨時玉米儲備將在11月底或12月初被市場完全消耗掉。前一個月左右,國內玉米現貨市場仍將以老糧為主,新糧只能作為支撐。
E. 苞米價格
2.1元左右每公斤
F. 目前玉米價格是多少宿州地區
2016年玉米價格市場行情走勢分析預測,最新專家分析玉米行情2015年10月19日來源:玉米價格信息網標簽:2016年玉米價格預測,最新專家分析玉米行情玉米(來源於網路)由於國內收儲是敞開收購,一些品質不高的農產品流入國庫,但出庫拋售時,下游消費企業卻因此不願買單,情願用進口農產品原料。農業支持保護政策應做調整,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盡量減少價格支持政策對市場的扭曲,扭轉價格倒掛現象。眼下秋糧收獲臨近尾聲,今年又是一個豐產之年,往年這個時候期貨市場開始炒作收儲托市價格,但今年卻一反常態,玉米等農作物的價格連連下挫,大連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貨已創出年內新低每噸1760元。原來,國家發改委、糧食局、財政部、農發行等部門聯合近日發出通知:國家臨時存儲玉米掛牌收購價定為1元每斤,這比去年臨儲價格每市斤最多調低了0.13元,也是自2008年國家推出玉米臨儲政策以來,臨儲價格首度出現下調。新農作物上市後最大的去向是國家收儲,冠通期貨指出,國家收儲價格下滑10%將至少帶動新糧價格下滑10%,這導致了農戶種植效益下降。山東種糧大戶荊茂祥就面臨豐產但不豐收的窘境,他透露自己2000多畝秋玉米豐收了,產量較往年每畝增產200斤以上,畝產達到1300斤左右,老荊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因為去年一斤玉米能賣一塊多,但是現在玉米價格每斤只有七、八毛錢,荊茂祥測算,今年玉米一畝地少賣200多元,全年統算起來,2040畝地少收入40多萬元。目前,荊茂祥們還在等待收購的執行,而就在他們等待觀望之時,國際農產品卻依然大搖大擺流行於市,這是因為國內大宗農產品價格已全面高於國際市場,到2015年上半年,大米、小麥、玉米等主糧價格均超過國際市場的50%,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的進口完稅價每噸大體比國內低1000元,導致農產品進口不斷增加,出現了「邊進口、邊積壓」、「洋貨入市、國貨入庫」現象。難進難出倉滿為患價格下跌讓農民生出惜售心理,但是這並不影響市場上供應過剩的格局,更令人擔憂的是今年部分農產品出現了倉儲難題。秋糧收購高峰已經來臨,目前產糧區正做著騰倉並庫的准備,臨儲農產品也在加緊拍賣拋售。然而,在庫內的儲糧卻難拋售。10月9日進行的國儲黑龍江玉米拍賣結果顯示,本次拍賣計劃銷售玉米234.4萬噸,實際成交3.37萬噸,成交率僅為1.44%,其中2011年玉米全部流拍,2012年玉米成交率僅為0.08%。其實,今年臨儲玉米拍賣成交率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據統計,今年臨儲玉米拍賣至今累計成交566.9萬噸,進口玉米累計成交14.8萬噸,跨省移庫玉米累計成交僅1.88萬噸。經過近兩年的拍賣,2012年的3083萬噸臨儲玉米已成交2137萬噸,2013年的6919萬噸臨儲玉米已成交915萬噸。在玉米之外,其他農產品亦面臨同樣的拋儲難題。自2014年10月21日至2015年7月14日的臨儲早秈稻拍賣周期中,每周進行一次拍賣,每周投放量大約在50萬噸左右,但是成交並不理想,流拍現象居多,除了與進口大米配額掛鉤的那次拍賣成交比較活躍,剩下的有成交的只有18次,並且成交率非常低,其餘全是流拍。市場人士指出,大量農產品堆積在國家糧庫賣不掉,就會佔用庫存,進而影響市場價格,也會造成新一季糧食上市後,收購量有限。對此隱憂,10月8日,國家糧食局發布《關於切實做好2015年秋糧收購和秋季安全儲糧工作並開展專項檢查的通知》,用兩個「前所未有」來形容當前的糧食儲存形勢:「目前中國糧食庫存達到新高,各類糧油倉儲企業儲存的糧食數量之大前所未有,儲存在露天和簡易存儲設施中的國家政策性糧食數量之多也前所未有。」《通知》還指出,糧食主產區倉容不足矛盾突出,個別地區老舊倉房「帶病儲糧」現象仍然存在;部分企業安全儲糧設備欠缺、技術措施落後,特別是東北地區和內蒙古自治區相當一部分露天和簡易存儲設施存在消防等安全生產隱患以及秋季結露、結頂霉變的風險;南方部分地區倉外罩棚儲糧的糧溫持續偏高,蟲霉防治難度大;由於調銷不暢,還有部分糧食超期儲存,影響庫存糧食質量安全。據國家糧食局最新統計數據,今年我國夏糧產量再創新高,達到2821億斤,同比增加了89億斤,目前夏季收購旺季基本結束,而秋糧收購拉開序幕,截至9月30日,江蘇等6個主產區累計收購中晚秈稻29億斤,同比增加8億斤。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糧食產量達6.07億噸,而商品糧數量為3.98億噸,相比之下,巨大的糧食倉儲倉容缺口顯現出來。黑龍江省糧食局倉儲處處長王國富也對媒體透露:「按照全省現有糧食收儲能力計算,扣除庫存,只有200億斤左右的收儲能力可供收購秋糧。按照下一個收糧季1400多億斤的新糧保守收購量分析,將有1200億斤的倉儲缺口。」庫存不減進口不輟為何出現「儲糧難拍賣、庫存糧滿倉、新糧難入倉」的現象?中國社科院農發所研究員李國祥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於國內收儲是敞開收購,一些品質不高的農產品流入國庫,但出庫拋售時,下游消費企業卻因此不願買單,情願用進口農產品原料。」2015年中國夏糧實現「十二連豐」。2014年,我國糧食生產量連續兩年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糧食進口首次突破1億噸大關。其中2014年中國大豆進口7140萬噸,同比增長12.7%。同時2014/2015年度以來,中國累計進口玉米535萬噸,同比增長64%;累計進口高粱達909萬噸,同比增長175%;累計進口大麥856萬噸,同比增長107%。2015年前7月進口糧食7256.8萬噸,同比增加22.4%。小麥圖片(來源於網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局黨組書記、局長任正曉在《求是》撰文指出,目前國際大豆、玉米、小麥、大米價格分別比國內價格每噸低1175元、923元、626元和1143元,而這給國內市場帶來一定沖擊,糧食進口數量持續增加,擠佔了國內市場銷售份額。下游企業也傾向於采購低價進口農產品,這樣就導致儲糧難拍賣,甚至新糧難入倉。「中國進口的大頭是大豆,大豆主要滿足谷內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飼料日益增加的需求。近年來穀物進口也有所增長,其中用於釀酒和飼料的大麥、高粱佔比較高。這是國內市場消費升級需求缺口所致。」李國祥說,「不過,對於部分農產品的庫存糧滿倉,進口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供求格局失衡才是。」以玉米為例,目前,中國玉米進口實行進口配置制度,進口配額每年維持在720萬噸,佔2015年國內消費量的比重為4.36%,而國內外玉米價格倒掛,出口量非常小。「因此,中國玉米進出口對國內供需的影響較小,玉米主要以自產自銷為主。」李國祥說。從供給上看,國內玉米產量逐年上升,平均增幅維持在6%左右,供給壓力劇增。相關機構發布的報告將2015/2016年度中國玉米產量預測值下調至2.29億噸,較早先預測值調低300萬噸。不過調低後的玉米產量仍然創下歷史最高紀錄,較上年產量增長6.2%。從需求上看,玉米深加工及飼料消費持續低迷。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生豬存欄連續9個月下降,比前4年平均水平低14%,能繁母豬連續22個月下降,比前4年平均水平低19.4%。深加工方面,6月以來,加工行業虧損情況不斷擴大,近日亞洲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業的大成生化被曝拖欠農民糧款上億,頻臨破產,後由吉林省政府接盤。整個產業來看,企業澱粉加工虧損在每噸350至400元,行業的開工率只有50%左右。倒逼政策改革價格是調節供需平衡的關鍵,但是在政策干預下,價格調節機制失效了。由於臨儲政策的保護,玉米價格一直保持在每斤1.1元左右,即使玉米年年豐收,國內市場已經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農戶也意識不到過剩的市場關系,良好的種植效益不斷刺激農戶種植玉米的積極性,全國玉米產量逐年上升,打破了以往玉米市場供需相對平衡的結構,造成了供需過剩、國儲庫存高企等問題。市場人士指出,現在國貨入庫已經出現困難,未來國貨入市能否競爭得過洋貨仍是個問號。如何在價格、質量上獲得優勢,還需政策的改變。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規定,糧食庫存與消費量的比例達到17%被稱為糧食安全系數,而中國2014年玉米產量達到2.16億噸,2014年新增庫存量高達5600萬噸,占我國每年消費量的35%,2014年總庫存為1.4億噸,年末庫存消費量比高達84.86%。按此比例,有很大調整空間。李國祥說:「自2008年以來,中國玉米臨時收儲政策通過儲備收購切實維護市場的穩定、有序運行,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保障種糧農民利益發揮著巨大作用。但是,國內糧食市場價格跟著強農惠農政策、種植收益提高而水漲船高。而國際市場糧食價格卻掉頭向下,國內外農產品價格倒掛日趨明顯。政策的干預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調整供求關系,並不能完全改變供求關系,此次玉米臨儲價格大調,恰是透露出高價托底的臨時收儲政策走到了十字路口。」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局黨組書記、局長任正曉在《求是》雜志上撰文指出,為保護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國家從2004年起相繼在主產區分別對稻穀、小麥兩個重點糧食品種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從2008年起在東北等四省區實行玉米臨儲收購政策,連續7年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稻穀和小麥兩個品種7年累計提價幅度分別達96%、69%。受國家托市收購價格支撐影響,我國糧食市場價格持續攀高,逐步逼近「天花板」。與此同時,糧食生產成本「地板」不斷抬高。這種兩頭擠壓的狀況,使得單純依靠提高托市收購價格來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的空間越來越小、效應越來越弱。從長遠看,必須加快建立由市場形成糧食價格的機制,在保護種糧農民利益的同時,引導促進農民調整糧食種植結構、提高糧食品質,推動糧食生產可持續發展。李國祥建議,農業支持保護政策應做調整,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盡量減少價格支持政策對市場的扭曲,扭轉價格倒掛現象。大豆圖片(來源於網路)「在大豆和玉米種植收益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明年大豆和玉米種植結構不會出現明顯變化,美國農業部就是利用補貼政策來調節農民種植品種的切換,如果大豆產量過高,下一年大豆種植補貼會對應減產需求而相應減少。」他進一步說。其實政策變化已經開始,此前國內棉花、大豆、油菜籽的臨儲保護政策已經取消,換了一種方式補貼農民。對於玉米種植來說,這將是趨勢。另外,今年玉米收購質量標准為歷年來最嚴,色變粒按不完善粒歸屬;不完善粒中生霉粒含量超過2%的不能進入臨儲收購,收購門檻的提升預示著未來優質農產品才是政策扶持的重點,「低劣品質的農產品將進入市場競爭中自行淘汰。」李國祥說。
G. 濕玉米價格
16/17年度是國內玉米市場庫存消費比向下拐頭的第一個年度,也將是玉米市場構築大底的一個年度。
預計,到2017年秋季之前,因種植面積、生長天氣的炒作,市場將呈現大幅波動的局面。真正的趨勢性上漲,將大概率發生在17/18年度初期,即新玉米收割和上市季節。
結合玉米季節性規律,推測全年的走勢如下:
(1)當前,正值東北和華北玉米大量上市,農戶售糧積極性增強,供應逐漸趨於寬松。
(2)年初受到春節備貨及物流因素帶動,呈現趨漲走勢;加上對來年播種面積減少的預期(農業供給側改革,調減玉米面積),價格表現堅挺。高點一般在3月前後。
(3)4月份春耕前,將迎來售糧小高峰,而此時需求相對淡季,市場偏於下行。
(4)當4-5月份播種完後,因天氣炒作,往往呈現不穩定的反彈行情,尤其是面積減少情況下。
(5)玉米第二個高點通常在6月份,隨後向下波動,直至9月收割前後。這是因為:6月後小麥上市,壓力呈現;後期玉米又進入成熟期,收割的壓力又疊加在其上。
H. 現在玉米什麼價格
玉米1109合約現價2335元(人民幣)/噸
I. 請問2020年的4月25號稷山縣玉米價格是多少
2020年4月25號。稷山縣玉米的價格。基本上就在八毛錢左右。如果你沒有賣的話,趕快去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