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歐國家是社會主義國家嗎
不是社會主義國家,芬蘭,瑞典,挪威,丹麥,冰島。他們是資本主義。相對民眾而言是高福利國家。
北歐各國是早已聞名於世的高福利國家,各種福利補助內容復雜、體系龐大、名目繁多,涵蓋了兒童津貼、病假補助、醫療保障、住房補貼、失業救濟、養老保險等各項內容。公民從娘胎開始直到進入墳墓,幾乎樣樣都由國家「包起來」。以瑞典為例,孕婦除了分娩住院有補助外,坐計程車到醫院分娩,不論多少次都可獲得政府三分之二車費的補助。小孩出生後每月可領取約 1000元人民幣左右的補助,一直領到18歲;16歲以前補助費由父母支配,16歲以後可由本人自立賬戶,自行支配。除了幼兒園要視家長經濟情況酌情收費外,讀小學、中學、大學都免收學費,只收書本費和住宿費,每月還可領取約800元人民幣補助。生一個小孩,母親有一年有薪假期(原工資的80%),父親有一個月全薪產假呆在家中帶小孩做家務(芬蘭兩個月,挪威是女權國家,有四個月)。對於社會上的所有弱勢群體,如失業者和病人都有全面的照顧政策。生病超過一個月,僱主給85%的工資,超一年即由國家支付75%的工資,每次看病只需支付掛號費,治療費葯費都由僱主和國家支付。失業者領上年平均工資的75%,一年後領失業救濟金,與中等收入的職員工資差不多。總而言之,北歐國家都切實做到了幼有所託,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勞動者和所有弱勢群體生活有保障。
「羊毛出在羊身上」。實行高福利政策的資源,其實都來自勞動者創造的財富,只是通過高稅收由國家實施再分配罷了。這些國家的個人所得稅,徵收率一般都達到30%-50%,高收入者的納稅率甚至達到70%-80%,也就是說,勞動者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的收入都交了稅。瑞典的遺產稅最高達98%,也就是說上一代留給子女的財產,最少時只剩下2%,幾乎等於沒有。芬蘭連信教也要徵收1%的宗教稅。這些國家的稅收大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0%-55%。這些稅收絕大多數都用於國民的福利,而不是用在公款吃喝、公車消費、公費旅遊等行政費用上。
共同富裕
北歐國家普遍實行「收入均等化」政策,就是利用累進所得稅和轉移性支付,使社會各個階級之間的收入與消費水平通過再分配趨於均等化。這種高福利、高稅收的結果必然是共同富裕。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布的人類發展指數,北歐諸國的基尼系數歷年來都排在工業化國家的前列,在0.25至0.26之間,屬於收入差距最小的國家。有關資料表明,北歐這些國家最高收入階層與最低收入階層稅前相差17倍,稅後只相差3倍多一點,因此貧富不懸殊。在瑞典,貧困人口大致佔3.5%,這些「窮人」年收入也在10萬元人民幣左右,對我們而言,早已是小康
北歐模式最大特色就是把私有制為主體的市場經濟制度與高福利高稅收的均貧富制度有機地結合起來。這一方面堅持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大力發展和保留了私有制;另一方面,又建立了龐大的公共財政和福利部門,實施宏偉的貧富拉平計劃,縮小了貧富差距。不強調在生產領域的集中,但在收入再分配領域實行集中。這是北歐的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這樣做,同時擁有了經濟上的財富與效率和社會上的公正與權利,避免了傳統社會主義和傳統資本主義各自的缺陷。
Ⅱ 歐洲債務危機最嚴重的國家是
伴隨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走高,美、歐正承受著愈發沉重的通脹壓力。
如何抑制通脹?美國人明白,在經濟大病初癒之時,靠加息手段控制價格是「作死」。那麼又要管理價格,又沒有利率的手段,怎麼辦?最近的種種跡象表明,美國正在和歐洲聯手,用非利率手段抑制通脹。
在歐洲,希臘乃至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債務問題正在成為一種工具,經常被拿出來說事。這並不是因為所謂的「債務危機」有多嚴重,而是美、歐試圖藉此達到「有控制」地「壓制歐元、挺美元」的目的。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一般都是以美元計價,美元升值可以有效抑制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歐元貶值則可以提高歐元區國家出口商品的競爭力。
其實,「歐元貶值、美元升值」的意圖還可以從德國、法國、歐洲央行、歐盟以及IMF對「債務危機」一系列顛三倒四的表態中窺見一斑:他們一會兒說救,一會兒又顯得十分猶豫;一會兒說提供1100億歐元救助金,一會兒又說這是「預備金」;當市場出現大幅潰敗之時,他們又拿出了7500億歐元的一攬子計劃。為什麼這樣?實際是,他們希望歐元貶值、美元升值,但又不希望市場表現太過分,不希望投資者失去對歐洲的信心。
按沃倫·巴菲特的說法,希臘「債務危機」只是「一部很難看的電影」,他根本不屑一顧。因為與歷史上一些國家(如墨西哥、韓國等)發生的外債危機不同,希臘欠下的是「本幣債務」,根本不會導致國家破產。
Ⅲ 為什麼北歐國家那麼富
北歐五國論大小,除了丹麥面積4萬3000平方公里,比台灣省還大一些之外,其餘四國的面積都是台灣省的好幾倍。他們之所以謙稱自己是「小國」,主要是因為人口單薄。人口最多的瑞典900多萬人,最少的冰島甚至只有31萬人,五國人口湊一湊,只比台灣省2300萬人多200萬人。
正因為自認小國寡民,北歐五國非但沒有鎖國,反而不亢不卑,更加意識到必須張開雙臂擁抱全世界,不能自外於全球化經濟。
在《維京宣言》(The Viking Menifesto)一書中,兩位作者史崔德(Steve Strid)和安迪森(Claes Andreasson)提到,生長在蕞薾小國的北歐,應該是缺點,但因為人口少,本土市場小,愈能激發往外看的動機。這使得北歐五小國都非常國際化;例如,人民學語言很快、採用新科技很快、融入其它文化也很快。
深耕教育及研發,知識經濟取代資源倚賴
其實過去十多年來,北歐五國也面臨傳統產業因成本考慮,而外移東歐、印度和中國大陸的問題。為了成為仰賴知識的經濟體,北歐五國莫不積極投資於高素質的教育和創新研發。
高稅賦、高福利,從搖籃到墳墓全都顧及
北歐五國是典型的社會福利國家,高所得、高稅賦,卻也高福利。因為北歐政府拿了人民的血汗錢,甚少傳出貪污、腐敗,反倒建立了殷實的社會安全網,一手照料每位國民從搖籃到墳墓的過程,大體實現了〈禮運大同篇〉里幼有所養、老有所終的烏托邦境界。
從北歐國內的許多相關調查都不難發現,他們快樂的泉源,都不外是抽象的家庭、健康、友誼、信任感等因素,而不是擁有大筆的財富。
Ⅳ 像瑞典、挪威等北歐國家,名義上是社會主義制度還是資本主義制度實質上呢(答得好加10分)
這樣跟你說吧,瑞典和挪威都是君主制國家,國王是國家元首,但沒有實際的政治權力,是所謂的君主立憲制的民主政體,即政府的產生來自於定期的議會選舉,議會中的多數黨領袖成為政府首腦,並組織內閣制政府。這是從政體的角度看這兩個國家。從經濟體的角度來看,這兩個國家都是市場經濟國家,市場(即消費者和廠商決定的供求關系)是配置經濟資源的基礎性力量,政府的經濟作用限於提供促進公平與效率的法制環境。一般而言,歐洲左派政黨比較強調社會公平,傾向於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如國有化政策、管制政策)以及社會福利政策;右派政黨比較強調經濟效率,傾向於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如私有化和放鬆管制)以及社會福利政策。美國現在是左翼民主黨執政,傾向政府主導或干預經濟,要走社會主義。而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加拿大,現在都是右翼保守派執政,其經濟理念是小政府,充分市場經濟,傾向限制政府開支,削減赤字。但這些國家基本經濟制度都是市場經濟制度,只不過政府政策可能會有左傾或右傾。不管怎樣,它們都不是政府統制經濟(計劃經濟),也不是政府主導的市場經濟(即政府掌握大量經濟資源,政府通過行政權力和國有企業控制國家經濟發展,就像當今中國這樣的權貴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這樣看,你的問題是不是有點問題呢?實際上,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劃分是一種教條式、簡單化的分析框架,這種由於馬恩的著作而風靡19世紀、因蘇聯教科書而通行國內的意識形態化概念,現在看已經越來越不能准確地理解當今世界了。
第一條為了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贈款管理,合理、有效地使用資金,根據國務院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以下簡稱貸款)以及贈款的管理工作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財政部負責貸款、贈款的管理工作,是政府外債的統一管理部門。
第四條貸款、贈款的使用應當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體現公共財政職能,促進經濟社會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第五條貸款的籌借、使用、償還應當體現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實現債務可持續性和良性循環,有效防範和化解債務風險。
第六條本辦法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貸款,是指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和外國政府貸款;
(二)國際金融組織貸款,是指財政部經國務院批准代表國家向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歐洲投資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統一籌借並形成政府外債的貸款,以及與上述貸款搭配使用的聯合融資;
(三)外國政府貸款,是指財政部經國務院批准代表國家向外國政府、北歐投資銀行等統一籌借並形成政府外債的貸款,國務院批準的參照外國政府貸款管理的其他國外貸款,以及與上述貸款搭配使用的聯合融資;
(四)贈款,是指財政部或者財政部經國務院批准代表國家作為受贈方接受的、不以與貸款搭配使用為前提條件的國際贈款。
Ⅵ 在北歐國家生活有什麼煩惱
二,宗教信仰缺乏。個人覺得不是什麼煩惱,不過世俗主義帶來的開放的性教育、較高的青少年墮胎率等問題在歐洲甚至世界也經常惹來白眼。
三,物價和稅收世界范圍領先(部分見下),跟生活相關的主要是消費稅和個人所得稅。但是看看工資水平和基礎設施,也沒什麼好抱怨的。
四,國家對酒精飲料的嚴格控制。北歐各個國家政策不一樣,瑞典來說,超市只賣淡啤酒,所有「真正的」酒精飲料只允許在 Systembolaget 販賣(即是所有酒精含量在3.5%以上的啤酒、紅酒、各種烈酒)。Systembolaget 是國家壟斷的連鎖酒局,開門時間很短,並且周日不開門,一到周末總是人滿為患。當然,瑞典的酒稅和煙稅也是歐洲數一數二的高。
在 Systembolaget 買酒的合法年齡是20歲;在酒吧和餐廳買酒最低年齡是18歲。
五,斯德哥爾摩來說,住房非常緊缺,尤其是租房,一直都是賣方市場,價錢也相當可觀。
六,氣候……大概不用說了。冬天斯德最冷零下二十多吧,一個禮拜日照不超過二十個小時的事也是很經常的。大部分人需要補充維生素D。一年多五個月左右基本都是冬天,不習慣的話出行不太方便。
每年政府都要花很多人力財力來解決雪天的交通問題,但每年也都還是有那麼幾天公共交通是癱瘓的。
七,我個人覺得比較大的一個煩惱是購物不太方便。商店和商品的種類都很有限,一些歐洲境內比較普通的生活用品或者烹飪工具品牌、原料在瑞典很難買到,如果網購到瑞典,超過一定金額就需要交很高的關稅。由於天氣,蔬菜種類也很少,天氣一冷就得仔細安排才能保證吃得營養均衡。
每次回國吃到新鮮得帶刺兒的黃瓜都感動到鼻酸。由於日照不好,瑞典的橙子之類水果也不太好吃。
八,呃,公共廁所太貴。一般價錢是5克郎或者10克郎(克郎和人民幣接近一比一)。貴還好,但是瑞典實體貨幣使用率非常非常低,所以,嗯。
街上的公共廁所長這樣。
九,北歐性別平等和女權主義深入人心,女性很少因為性別原因而享受任何特殊禮待,導致很多外籍女性看來,本地男性「不夠紳士」或者「不夠爺們兒」。約會AA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電影里那種開門送花拉餐椅的形象也跟大多數瑞典男性(尤其是年輕男性)沒有太大重合。
Ⅶ 請介紹一下北歐四國的政局和經濟!
瑞典
兩周前,瑞典全國選舉否決了過去十二年來的政黨,也就是社會民主黨。這是瑞典政局中相當大的變化,因為社會民主黨——是過去74年中,65年的掌權者。
瑞典,有著令人羨慕的社會福利制度。也是世界上征稅最高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有著不錯的經濟成長率,但是,瑞典人還是有所憂慮。這也反映了其他歐洲國家的類似情況。
對外界人士來說,瑞典政局的變化可能令人感到困惑,但是,將是瑞典下一位首相的林費爾德(Fredrik Reinfeldt,音譯),在競選中表達了瑞典人的憂慮。
林費爾德先生,他領導保守中立的的溫和黨(Moderates),如同其他的瑞典人,他擔憂瑞典長期競爭的能力,特別是全球的市場效應。
最令人擔憂的是瑞典的失業率。表面上看,情況還不錯,大約是百分之六。但是由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所做的調查顯示,真正的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十六。這是因為政府並沒有把生病的人、正在受訓的人、早期退休的人或是那些因為沒有工作只好在學校念書的學生計算在內。
瑞典大量的社會福利,以高稅額作為交換,這在1930年代是可行的。那時候瑞典人多是教育良好的人群,也有著高道德的工作標准。
林費爾德先生在競選中,提出了瑞典沒有新創設的工作。瑞典自從1950年起,就幾乎是沒有新創設的私人企業工作了。百分之三十的瑞典人是在政府機關工作,小生意因為勞工規則而受到不少的限制。
為了刺激工作成長率,林費爾德計劃對僱主減稅,鼓勵他們僱用長期失業的年輕人,並計劃賣出政府在通訊和航空的股份。為了引誘人們去工作,他計劃減少對一般失業的人們的社會福利,並對窮人減稅。
林費爾德,這位斯德哥爾摩人,有斯德哥爾摩大學M.B.A的學位。他的雙親,都是企業家,在他的成長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林費爾德十八歲加入溫和黨青年團。1984-1990年,在斯德哥爾摩大學就學期間,他擔任反對黨學生會的主席。畢業一年後,他於1991年被選為瑞典國會議員,專門從事改善瑞典經濟的工作。
林費爾德在三年前領導溫和黨後,即展開改革工作,拉近與中間選民的距離,採取措施鼓勵人們工作。因此,該黨新政策得到很多年輕人的支持。
所以,為何社會民主黨會失去瑞典政權呢?分析家指出,這個政黨因為對高失業率的忽視而遭到懲罰。
社會民主黨幾乎是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就ㄧ直主宰著瑞典,社會民主黨在瑞典的挫敗對其他歐洲國家的右派團體而言,將是一大激勵。如法國內政部長尼可拉斯史塔(Nicolas Sarkozy,音譯),他是法國下一屆總統選舉的保守派候選人。
芬蘭
『芬蘭-Overview』
壹,社會制度---該國人口制度
根據經濟部投資業務處(2005)報告中顯示芬蘭截至2002年12月的總人口數為5,206,295,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5.39人,其民族主要發源於西伯利亞俄羅斯東部大平原之頓河-伏爾加河流域(教育部,2005).除此之外,位於西南沿海的亞蘭群島,則居住一群以瑞典人為主的民族.芬蘭的少數民族除了瑞典人外,還有一些居住在北部的拉普人,以及6千名左右的吉普賽人(陳秋伶,雷素梅,王麗敏,呂鴻賓,張煥糖,嚴立楷,1996).
貳,經濟結構---經濟概況與該國產業發展
一,重要之經濟指標
按經濟部投資業務處(2005)和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n.d.)報告指出2002年芬蘭重要經濟指標為:
(一)GDP: 1,323億美元
(二)平均每人所得:25,517美元
(三)經濟成長率:1.6%
(四)工業成長率:2%
(五)失業率:9.1% (2002年12月)
(六)消費者物價指數:+1.6%(以2000年為基期)
(七)外匯准備(12月):94.4億美元
(八)進口:360億5千7百萬美元
(九)出口:479億5千6百萬美元
二,經濟發展與重要經貿措施
依據經濟部投資業務處(2001)和芬蘭的政經體系(2001)指出芬蘭經濟發展於七十年代以前以傳統產業-林業及農牧業為主,如造紙,紙漿,建材及傢具等,八十年代芬蘭經濟結構改變,主要是建立在知識產業的根基上.近年則逐漸轉移至以金屬,電子,通訊等工業為重心,芬蘭同時也是歐洲銅及鎳之主要生產國.1995年以來,芬蘭經濟保持穩定增長.芬蘭政府繼續執行緊縮財政,鼓勵投資,削減社會福利,降低所得稅,加快國有企業私有化進程,改善就業,實現經濟穩定增長的政策.其重要產業分別如下(經濟部投資業務處,2001):
(一)森林開發
森林芬蘭約佔全國總面積60%,故伐木,木材加工,傢具向為芬蘭重要產業,出版,印刷,包裝,環保,營建等亦極為發達,亦系該國外匯之主要來源.UPM-Kymmene及Enso公司目前分別為歐洲第一及第三大森林造紙集團.
(二)化學工業
系芬蘭第三大出口產業,出口金額占芬蘭出口總額之10%,近年來石化產品出口略顯衰退,但在葯品及其他方面則出現顯著之成長,在基因工程,生物科技及抗癌葯物等方面亦有不錯之成就.芬蘭國營企業Neste則為該國最大之石化集團.
(三)通訊產業日益壯大
Nokia系芬蘭電信零件及代工製造,設備及相關服務,電信經營及加值網路服務最重要企業.Nokia目前朝第三代行動電話,以及媒體,資訊,通訊的整合,未來個人通訊將由行動電話所主導.因此,Nokia未來仍有相寬廣之成長空間.另外,芬蘭在森林工業用之機械及運輸設備方面,亦相當專業,大型造紙機械設備約佔全球市場三分之一,在伐木設備及曳引車方面亦居領先地位,另在采礦設備方面亦具實力.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芬蘭在「世界經濟論壇WEF」機構在衡量一個國家未來中長期經濟持續成長潛力的「成長競爭力」總指標中蟬聯四次世界第一的殊榮.經由WEF首席經濟學家AugustoLopez-Claros及芬蘭經濟研究院(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Finnish Economy簡稱ETLA)研究主任Pekka Yla-Anttila對芬蘭的經濟之所以能站上世界頂峰的分析,認為有幾點重要因素(黃貞貞,2005):1.芬蘭政府強調知識經濟;2.各政黨以創造芬蘭最大利益為最高原則,建立共識積極推動相關政策;3.擁有全球最佳的商業創新經營環境,提高生產效能並帶動領先發展;4.和其它歐洲國家相比,芬蘭的總體經濟環境良好;5.芬蘭政府堅守承諾將政府的預算盈餘,推動照顧年老者的計畫.不僅如此,芬蘭政府的遠見也令人折服,目前國會已設立一個「未來委員會Committee for the Future」,著眼於資訊產業議題,並評估科技發展可能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及未來芬蘭所需要的社會改革.充分顯示芬蘭政府「好還要再更好」,持續追求完美的決心.
參,政府組織---如:國會,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省,直轄市,縣市結構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2005)芬蘭系民主共和體制國家,采三權分立,政治制度采總統與內閣雙首長制.而總統由全國人民直接選出,任期為六年一任.國會為單一國會制,議員二百席,四年一任.
現任總統何樂仁(Ms. Tarja Halonen)屬社民黨,於2001年3月1日就任,是芬蘭史上第一位女性總統,任期至2006年.現任國會系2003年3月選出,由中央黨(55席),社會民主黨(53席)及瑞典人民黨(9席)組成聯合政府,現任總理由中央黨凡哈能(Matti Vanhanen)擔任,保守黨則成為第一大在野黨.內閣下設十二部,由十八位部長組成國務會議(Council of State)處理重要行政事務及決策.芬蘭現有五個省,省長由中央政府任免.另有一特別自治區Aland.
芬蘭政局安定,歷來均屬多黨聯合內閣,執政黨與反對黨所提出政見均大同小異.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n.d.)提及目前芬蘭政府要務為:振興經濟,維護芬蘭在歐洲聯盟及國際之安全利益以及重塑北歐社會福利模式.
肆,文化特色
芬蘭擁有獨樹一格的文化,其語言和文化有別於其他北歐的斯堪地那維亞人與東歐的斯拉夫人.雖然芬蘭人長久以來受到外敵的欺凌,但卻仍保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從民族史詩「卡勒瓦拉」(Kalevala,即英雄國度)到作曲家西貝流士(Sibelius,1865-1957)的音樂,皆為芬蘭對世界文化的貢獻(陳秋伶,雷素梅,王麗敏,呂鴻賓,張煥糖,嚴立楷,1996).
陳等(1996)還指出由於芬蘭獨特的天然環境及歷史文化,使其在人文,藝術方面頗具特色.此外,芬蘭的設計和建築廣受國際的矚目,其中以建築師沙里寧(Eliel Saarinen,1873-1950)和阿爾扥(Alvar Aalto,1898-1976)為最.而另一個展現芬蘭特殊文化的是「芬蘭浴」,其基本上是一種熱氣浴.作法為在浴室中放置火爐與石塊,用火將石頭烤熱,沐浴者裸身坐在石塊上,等到汗流浹背,再用冷水沖淋全身,然後以樺樹枝拍打全身,刺激皮膚,最後走下滾燙的平台,用肥皂刷洗全身,再以清水洗凈,完成正統的芬蘭浴,這是芬蘭人用來洗鍊精神生命的最佳儀式.
伍,教育制度---包含基本學制與該國特色
一,基本學制
芬蘭教育部長哈泰妮恩女士曾言:「學習好比玩冰上曲棍球,不分男女,所有人都可以玩,不一定只有好手才能玩.」,其是指學生有權接受相同的基礎教育,於平等的起跑點上發展,不應因為家長所擁有的資源不平等而影響了學童的學習性向,並且避免太早限制其學習范圍,宜待學生性向確定後再從中發掘長才(陳思先,2005).因此教育部(2005)及陳思先(2005)說明芬蘭學制並沒有國小,國中,高中之分,學生在16歲之前都在同一所學校接受九年一貫教育,且沒有多元開放的學習選擇,直到學童16歲之後再根據其學習性向,決定接受學術教育或是職業教育.
芬蘭學制主要目的是保證所有國民能接觸教育和接受訓練.而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的重要原則,是從基本的學校教育到成人教育,國民能在生命中的不同階段學習到新東西(維基網路全書,2005).芬蘭認為辦好「教育」是國家強盛的基石.其學校系統有以下幾個階段,茲分述如下(教育部,2005;許智偉,2002;維基網路全書,2005):
(一)學前教育
芬蘭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責任主要落實於家長的家庭教育上,以塑造家長陪伴孩子閱讀極致圖書館尋找資料作研究的文化.因此在芬蘭的學制中,七歲以前的幼童並沒有所謂的義務教育,但是近年來兒童教育家認為:為了補足家庭教育在兒童人格上的發展,主張應讓兒童接受幼稚教育,因此正在推廣國校班的幼兒班,讓五至六歲的兒童開始入校就讀.
(二)國民教育
1970年代開始,芬蘭的教育制度已從雙軌學制改成單軌至的綜合學校(The Comprehensive School),但仍分成兩階段,一為「低階(Lower Stage)」一至六年級;另一為「高階(Upper Stage)」七至九年級.低階教師采級任制,使用大單元教學,每周上課二十一至二十六小時;高階教師采科任制,以合科教學為主,每周上課三十小時.課程內容有低階的宗教知識,芬蘭文或瑞典文,歷史地理自然,音樂…..等至高階還增設第二外國語,理化及選科.
(三)高級中等教育
分成以升學為主的文理科高中(Lukio or Gymnasium)和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高中兩種.無論是升學或是就業學校的申請方式,都可採用之前學校成績或是舉辦入學考試決定.而就業導向的學習除了學校教育途徑外,學生也可接受學徒訓練.由學生和僱主簽訂契約接受訓練,完成後可以接受「能力本位測驗」(Competence-based test),以證明所獲取的相關職業技能.而從業人員也可接受這種測驗,以獲取「特殊職業證照」(Speci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及「進修職業證照」(Further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目前在芬蘭境內有200多個職業學校或私人單位提供職業訓練.
(四)高等教育
芬蘭高等教育系統是由兩個平行的部門組成:大學和技職體系的工藝學校.大學強調在研究和教學之間的連接,他們的基本目的是進行科學研究並且提供與它有關的高等教育.大學的學生可以選擇取得學士或者更高的碩士學位,甚至取得開業資格的醫生課程或研讀博士等等.大學也有開設終身學習課程以及教育課程. 反之,技職體系的工藝學校亦是地區高等教育的機構,提供學生學習更進階的技術,可讓生活和工作更為緊密結合,並有專業度更高的教育學位.芬蘭的大學以及工藝學校遍布各地,最終的目的是保證那些未能上大學的學生,不管他們居住何處,也都有相等的學習機會.
再者,芬蘭大學教育實行全民免費教育,大學,工學院除免除學費,住宿費外,芬蘭政府給每個在校大學生的補貼每年為35,000芬蘭馬克,按此數額給大學支付費用.既使是透過免學費交流計劃的學生亦享有同等待遇.另外,芬蘭各大學為推行"教育國際化",目前已開始在各大學開設以英語為教學媒介的各科課程,目的在使提升國際競爭力.
(五)師范教育
從1970年代起,芬蘭各級學校師資的養成與進修,均由大學的教育系所負責.設有七所芬蘭語的教育學院,一所瑞典語的教育學院,負責培育中小學師資,另有五所幼稚教育師范學校,負責培育學前教育師資.教師資格取得除了專攻主修科目外,仍必須修讀教育學分包括心理及輔導諮商.芬蘭大學還鼓勵初任教育者修讀教育學分及參加教材教法研究,輔導諮商理論及技巧等進修課程.而在高級職業學校的教師資格上,除須具備專業文憑外,並應具備相當的工作經驗.
(六)成人教育
芬蘭政府認為訓練成年人是相當重要的,可以讓他們更加精進自己的能力,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因此給予免費的再教育,希望他們可以靠新的能力來養活自己.另外,政府也意識到成年人會有時間上的問題,因此設立「數位學習」(e-learning)的方式,以使得民眾能快速且便利的獲取知識,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數位學習」所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維基網路全書,2005).
芬蘭在1889年成立民眾高等學校,其設置的目的在於幫助每一個國民都能使用生活語言,以促進國家之政治,文化的發展.其設置一系列有系統的課程,畢業時有考試及證書制度,雖保留了自由學習的精神,卻已儼然成為正規學校系統以外的令一種學校系統.
丹麥
【政 治】 2004年丹麥政局穩定,自由黨、保守黨聯合執政合作良好。政府繼續深化醫療衛生、養老、移民及稅收等領域改革,推出地方行政改革方案,並於10月對內閣成員進行調整。主要反對黨社民黨民調支持率止跌,力量有所恢復,但無法對現政府執政地位形成有力挑戰。2005年2月8日,丹麥舉行全國議會選舉。在極右的人民黨支持下,自由黨、保守黨組成聯合政府繼續執政。
【行政區劃】 全國分14個郡、275個縣和格陵蘭、法羅群島兩個自治領(其國防、外交、司法和貨幣由丹麥負責)。14個郡分別是:哥本哈根郡(Koebenhavn)、菲特烈堡郡(Frederiksborg)、羅斯基勒郡(Roskilde)、西希蘭郡(Vestsjaelland)、斯多斯特姆郡(Storstroem)、博恩霍爾姆郡(Bornholm)、菲茵郡(Fyn)、南日德蘭郡(Soenderjylland)、里伯郡(Ribe)、維厄勒郡(Vejle)、靈克賓郡(Ringkoebing)、奧胡斯郡(Aarhus)、維堡郡(Viborg)、北日德蘭郡(Nordjylland )。
【經 濟】 丹麥是發達的西方工業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農牧漁業及食品加工業發達,在許多工業領域有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驗。近年來,政府堅持適度緊縮的財政政策,採取積極措施穩定金融市場及匯率。2000年9月28日丹全民公決否決加入歐元區後,仍堅持以「匯率掛鉤」和「利率緊隨」為主要特徵的「准歐元政策」。2002年在全球經濟緩慢復甦的形勢下,丹經濟逐漸擺脫「9·11」事件帶來的不利影響,呈現出穩中有升的發展趨勢。政府的主要經濟政策是,放寬對國家電力等能源市場的調控,對部分國家公司採取私有化措施,實行停止稅收增長政策,推行積極的勞務市場政策,努力促進就業,並給予民眾在福利領域更多的自主選擇權,以應對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匱乏問題。1.自然資源
已發現有開采價值的石油和天然氣蘊藏量為50多億當量噸,其中天然氣2萬多立方米。其他礦產資源蘊藏量為:煤2-5億噸,鐵0.3億噸,鈦0.18億噸。水力資源豐富,可開發的水電資源約3100萬千瓦,已開發90%。北部沿海是世界著名漁場。
2.經濟簡史
19世紀以前挪威經濟比較落後,但航運業發達。二次大戰以後,已經進入工業發達國家行列。60年代以來挪威經濟增長較快,始終高於西方工業國的平均增長率。例如,1960—1969年挪威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增長率為5.04%,工業國平均為4.9%:1970—l975)年挪威為4.8%,工業國平均為3.3%; 1980一1987年挪威為3.2%,工業國平均為2.7%; 1988一1992年挪威為1.5%,工業國平均為1.1%,目前挪威已經成為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
3.經濟概況
挪威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挪威是擁有現代化工業的發達國家。經濟部門以海上石油、航運、水電、電氣冶金、化工、造船和木材加工業較為發達。70年代挪經濟發展速度較快。進入80年代後,在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沖擊下,經濟遇到困難。90年代初挪取消了石油生產限額,石油收入急增,外貿順差大幅度增加。後受西方經濟衰退影響和歐洲貨幣危機沖擊,挪威克朗於1992年實行自由浮動。1993年挪金融形勢開始好轉,外貿及對外收支繼續呈順差。近年來,由於石油連年增產,出口獲巨額收益,挪經濟復甦加快,失業率下降,通膨率維持在較低水平。1996年經濟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國家財政收支均有巨額盈餘,成為戰後西方少有的無外債國家。挪經濟易受西方經濟形勢波動影響,同時存在過分依賴石油生產和福利開支大等結構性問題。挪威是混合型經濟,國有或國家控制的企業在關鍵性的石油和可燃氣工業、電信及商業金融業中占據主導地位,然而私有企業在航運業、非銀行服務業以及中小型製造業中保持著明顯的優勢。隨著出口量的日益增加,挪威的國際收支的前景是樂觀的。
累死我了,賞我點兒分吧
挪威
Ⅷ 北歐國家福利優厚,但是政府提供福利的資金從何而來呢
通過收取稅收得到政府資金。可以說福利制度的實質是國民收入的再分配。
Ⅸ 為什麼北歐那麼高的福利,國家和政府都不會破產,其他國家卻會
首先要明確的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因為給公民高福利而破產的,那些破產的國家本來也給不了公民多少福利,甚至連安定的社會環境都給不了。
而北歐之所以能給公民這么高的社會福利,是因為經濟發達。而經濟發達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北歐人少,資源豐富,並且位於世界產業鏈的上游,享受著品牌溢價、技術壟斷的福利。
在國際關繫上,歐盟與美國的關系是交好的,馬歇爾計劃給予了歐洲大量的援助。而北約更是與美國形成了軍事上的共同體。
通過對美國一定程度上的依附,歐洲的社會不會發生特別嚴重的動亂,而難民問題,與那些臨近破產的國家面對的問題相比,完全不是什麼大問題。
Ⅹ 北歐留學能貸款嗎
留學的好像只有澳大利亞可以貸款證明擔保金
其他比如說加拿大美國英國呀那些都需要貨真價實的錢存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