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中南銀行紙幣價格

中南銀行紙幣價格

發布時間:2021-07-14 04:33:40

① 我有一張印有慈禧太後的紙幣。紙幣看起來很大,不知道慈禧年間有沒有

印有慈溪太後的只有中南銀行的五女鈔票

② 中國紙幣的發展歷史

中國最初的貨幣是原始社會末期使用的海貝。公元前200多年出現了金屬貨幣和鑄幣。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建立後,統一了幣制,以黃金和方孔圓形的銅錢流通全國。最早的紙幣是北宋(960年-1127年)時期的「交子」。

宋代銅錢和鐵錢並用,四川地區則專用鐵錢。當時,四川是鹽、茶、絲綢的重要產地,貨幣流通很大,但鐵錢非常笨重,大錢一千枚重二十五斤,買一匹羅需中錢二萬枚,重二百六十斤,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鐵錢不便流通的弊病越來越突出。

因而宋真宗時(997—1022)成都有十六家富商共同印製發行了代替鐵錢的紙幣—「交子」。「交子」上面印有房屋、樹木、人物等圖案,還有簽押作為暗記。交子可以兌換現錢,也可以在市場上流通,用交子向交子鋪兌換現錢時,須交一定數量的傭金。新舊交子三年兌換一次。

後來,由於交子鋪的富商挪用吞沒現錢,交子的兌換不能保證,常引起爭訟,官府遂禁止商人發行。1023年(仁宗天聖元年),改由政府發行交子。

民國時期紙幣: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昏庸腐朽、喪權辱國的清朝反動統治,結束了中國延續兩千餘年的封建帝制,創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的光輝一頁。辛亥革命前已在國外發行「鑄餉券」,為了軍事開支的需要,又發行了「軍事用票」等紙幣。

辛亥革命勝利後,於民國初年,原「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把交通銀行定為國家銀行,先後發行兌換券,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於1916年停止了兌現承諾,1924年,在廣州設立「中央銀行」代理國庫,履行國家銀行職能,發行貨幣。

此外。經國家核準的普通商業銀行也發行了鈔票,各省省地方金融機構也先後發行了地方鈔票。民國時期,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及地方省、地、市、甚至縣,亦都相繼發行了各類眾多的鈔票,鑄行了多種金幣、銀元、銅元、鎳幣等貨幣。

(2)中南銀行紙幣價格擴展閱讀: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中國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首次在歐洲使用的紙幣是1661年由瑞典銀行發行的,不過那時發行紙幣只是權宜之計,並不是作為真正的貨幣。1694年,英格蘭銀行創立,開始發行銀單。銀單最初是手寫的,後來才改為印刷品。

世界上共有兩百多種紙幣,流通於世界193個獨立國家和其他地區。作為各國貨幣主幣的紙幣,精美、多側面地反映了該國歷史文化的橫斷面,溝通了世界各國人民的經濟交往。世界上比較重要的紙幣包括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和英鎊等。

紙幣上的圖案大致能夠反應一個國家的價值取向,其內容也傳遞了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文明程度。它是一張國家名片,呈現了這個國家在努力倡導一種什麼樣的國家倫理。

③ 家裡翻出幾張中國聯合準備銀行的紙幣,有10元和100元的,咨詢下內行人值錢嗎

這是日偽發生的,量很大,不怎麼值錢,而且作為中國人,看到這樣的東西心情也不舒服,所以一般人不會去收藏。你可以去郵幣卡市場問下,每張超不過20塊錢的。

中國聯合準備銀行(偽中國聯合準備銀行)
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日本侵略軍侵佔了華北大部分地區,並扶植漢奸王克敏在北平組織成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為了達到以戰養戰,以華治華的戰略目的,更為了能全盤掌控華北金融,日本侵略軍籌備中國聯合準備銀行.
1938年2月11日,由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財務總署王時璟出面,在北京創辦了中國聯合準備銀行,總行設於北平,另在天津、青島、濟南、開封、太原、徐州、山海關、唐山、石門、臨汾、運城、新鄉、煙台、海州、潞安、龍口、威海衛、秦皇島、宿縣、淮陰,日本東京等地設立辦事處,省金庫代辦處設在保定.
中國聯合準備銀行該行資本額定為5000萬元,偽北平臨時政府出資1250萬元(從日本興業銀行、橫濱正金銀行、朝鮮銀行三家銀行借入),強迫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大陸銀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鹽業銀行、河北銀行、偽冀東銀行八家銀行共出資1250萬元,並將原華北各銀行1935年法幣改革時未及上繳的發行准備金(白銀)一並列入股本之列.
偽中國聯合準備銀行成立後,野心勃勃,立意要將華北地區貨幣統一,實施偽聯銀券變為惟一"法幣"的政策.出台了多個《舊貨幣整理辦法》,對法幣和各種商業銀行、地方銀行、私帖等紙幣加以收兌、限制,直至禁止通行.對日本、朝鮮銀行券及偽滿州中央銀行發行的紙幣也於1941年後禁止在華北流通.該行至日本投降前,共發行"聯准券"約1423億元,套取了中國大量的物資和外匯,是日本控制之下的奴才銀行.
中國聯合準備銀行「聯銀券」的濫發,造成當時物價飛漲,人民苦不堪言,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大量財富被日本侵略者掠奪,華北人民將此券稱為「漢奸票」或「走狗票」。
中國聯合準備銀行所發行的紙幣有,第一套龍票(又稱右龍票)1元、5元、10元和100元面值,輔幣券有半分、1分、5分、1角、2角、5角券.第二套為小龍票(又稱左龍票),面值相同,年份不同,後來又設計印發了面值5000元的大鈔,但未及發行日本已投降.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中國聯合準備銀行隨即結束,11月,國民黨財政部規定聯准券5元兌換法幣1元.

④ 民國時期的貨幣有什麼進位是多少那時候的物價大概怎樣

民國時期紙幣:
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昏庸腐朽、喪權辱國的清朝反動統治,結束了中國延續兩千餘年的封建帝制,創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的光輝一頁。辛亥革命前已在國外發行「鑄餉券」,為了軍事開支的需要,又發行了「軍事用票」等紙幣。辛亥革命勝利後,於民國初年,原「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把交通銀行定為國家銀行,先後發行兌換券,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於1916年停止了兌現承諾,1924年,在廣州設立「中央銀行」代理國庫,履行國家銀行職能,發行貨幣。此外。經國家核準的普通商業銀行也發行了鈔票,各省省地方金融機構也先後發行了地方鈔票。民國時期,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及地方省、地、市、甚至縣,亦都相繼發行了各類眾多的鈔票,鑄行了多種金幣、銀元、銅元、鎳幣等貨幣。
清朝末年,昏庸腐朽的清朝政府喪權辱國,把中華民族推向國將不國的危亡境地。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王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中國延續兩千餘年的封建帝制,創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為中國近代史譜寫了光輝的一頁。孫中山先生為籌集糧餉軍械和革命活動經費,積聚革命力量,在國外發行了籌餉券;南京臨時政府為掃除清政府的殘余勢力,應付軍政急需,發行了陸軍部"軍事用票"和中華民國南京軍用鈔票;各省響應武昌起義,宣布獨立,成立軍政府,發行了帶有辛亥革命標志的鈔票,這些鈔票為推翻清朝政府,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發揮了很大作用,是這一偉大革命運動的產物和見證者,一向作為重要的革命文物,受到人們的珍視。
國家銀行票
辛亥革命後,「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仍沿用舊名。「中國」和「交通」二行在民國初年,被定為國家銀行,繼續發行兌換券。後因袁世凱稱帝,而引起了討袁戰爭。接著各地軍閥進行混戰,財政狀況極為惡化。二行在1916年曾停止兌現,引起了糧食和各種商品價格急劇上漲,使勞動人民蒙受了很大損失。1924年,孫中山先生為調節金融,活躍經濟,在廣州設立「中央銀行」,代理國庫,發行貨幣,履行國家銀行的職能。
商業銀行與特種銀行票
除國家銀行發行票外,不少普通商業銀行經政府核准也取得了發行鈔票的特權。在前清取得了發行權的有中國通商銀行、浙江興業銀行、四明銀行、信成銀行等。民國政府成立以後才取得發行權的有中國實業銀行、中南銀行、大中銀行、中國絲茶銀行等、另外,還有經政府特許發行鈔票的特銀種行,如殖邊銀行、邊業銀行、勸業銀行等,這些銀行在抵制外鈔、發展中國民族經濟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軍用票
辛亥革命後,清朝政府的反動統治結束了,但是,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性,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袁世凱稱帝激起了以雲南為開始的全國規模的討袁戰爭。各省紛紛成立「護國軍」、「靖國軍」,宣布獨立。討袁戰爭結束後、北洋軍閥形成一股軍事政治力量。它們在各自的*山——帝國主義國家的支持下,互相爭斗,使全國陷入了連年內戰之中。各地軍政權為了籌措餉需進行戰爭,一般都發行了軍用鈔票。這類鈔票均在戰地發行,屬於臨時性質。這部份負擔,當然都無一例外地轉嫁到了勞動人民身上。
國民政府紙幣
法幣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與三十年代之交,我國因受國際金價及銀價波動的影響,白銀不斷外流,銀本位幣制難以維持,國內的貨幣發行也未趨統一,雜亂不堪。國民黨政府於1935年實行「法幣改革」,規定中央、中國、交通三行(後加中國農民銀行)所發行的鈔票為「法幣」,同時禁止銀元在市面上流通,並強制將白銀收歸國有。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政府採取通貨膨脹政策,法幣急劇貶值。1937年抗戰前夕,法幣發行總額不過14億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幣發行額已達5千億元。到1947年4月,發行額又增至16萬億元以上。1948年,法幣發行額竟達到660萬億元以上,等於抗日戰爭前的47萬倍,物價上漲3492萬倍,法幣徹底崩潰。
關金券
關金是「海關金單位兌換券」的簡稱,為國民黨統治時期中國海關收稅的計算單位。原來海關收稅為銀兩,1929年世界銀價大落,影響關稅收入。政府於1930年1月決定徵收金幣,以值0.601866克純金為單位作標准計算,稱「海關金單位」,合美元0.40元。1931年5月中央銀行發行關金兌換券,作為繳納關稅之用。1942年4月,以關金一元摺合法幣二十元的比價,與法幣並行流通。1948年8月發行金元券後,停止發行。
金元券
鑒於法幣惡性膨脹,國民經濟面臨崩潰之勢,國民黨政府於1948年8月19日再次進行幣制改革。規定金元為本位,開始發行「金元券」(每金元含純金O.22217克),以一比三百萬的比率,收兌急劇貶值的法幣。然而金元券卻以更快的速度膨脹,前後不到十個月,發行總額達1,303,O46億元,比原規定的發行額20億元增加六萬五千餘倍,物價比幣改初期上漲一百七十萬倍。解放前夕,上海銀元一元可換金元券16億,各地紛紛拒用,逐以銀元代替流通。
銀元券 東北九省流通券
大陸解放前夕,金圓券已形同廢紙,民間多已自動重新使用銀元。國民黨政府乃恢復銀本位幣制,在重慶、廣州一帶發行銀元券。規定金元券五億可向中央銀行兌換銀元券一元。
抗戰勝利前夕,國民黨政府決定在幣制方面採取分區發行制度。對於經濟環境特殊地區,發行區域性流通券,限在當地流通。1945年12月日,首先在東北地區發行了「東北九省流通券」,其幣值為法幣的十倍。1948年8月20日停止發行。

對干民國紙幣的收藏與研究, 是當今收藏界的一大熱門,它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集有所樂的收藏心得, 而且更能使人感悟歷史。一張票幅為2.5厘米×5.1厘米、僅有拇指大小的紙幣, 卻紀錄了我國抗戰史上的一段悲愴往事。1941年,因杭州淪陷而南遷至浙南山區的浙江地方銀行,由於受到日軍的嚴重封鎖, 導致印鈔材料極度缺乏, 為了度過難關, 印鈔廠只好節省印鈔紙張,於是便產生了這種我國歷史上最小面幅的紙幣—浙江省地方銀行橫式一分紙幣。如今這種紙幣己身價萬倍, 難得一見。而另一種面值為60億元的民國紙幣, 卻寫下了民國末期金融崩潰的敗筆。1948年, 國民黨的法幣政策己經瀕臨破產,100元法幣的購買力僅值1937年的0.00002元, 但國民黨政府出於內戰的需要, 仍大量濫發紙幣, 導致了一場中國近代史上最嚴重的通貨膨脹。1949年5月, 新疆省銀行發行了一種面額為60億元的紙幣, 這張紙幣摺合金元券壹萬元, 按照當時上海的物價, 這張60億元的紙幣只能買到77粒大米, 這真可稱得上是中國金融史上的一個奇聞。如今這張在歷史上僅曇花一現的紙幣己經身價不菲,其全新品相的市場價格己達5000元。 民國時期的通貨膨脹
民國26年(1937年)到民國33年(1944年)的通貨膨脹與物價漲幅
26年法幣發行16億,物價穩定,定為基準物價
27年法幣發行32億,增加了2倍,物價較民國26年,漲幅達64%
28年法幣發行56億,增加了3.5倍,物價未大幅波動維持在27年水平
29年法幣發行80億,增加了5倍,物價卻瘋漲了12倍
30年法幣發行160億,增加了10倍,物價漲幅為27倍
31年法幣發行336億,增加了21倍,物價漲幅為77倍
32年法幣發行752億,增加了47倍,物價漲幅200倍
33年法幣發行2880億,增加了180倍,物價漲幅2100倍 你想想前幾年用一樣的錢可以買到一頭牛,到後來只可以也買不到一個火柴

⑤ 民國紙幣哪個銀行的比較貴

和銀行沒關系,看發行數量

⑥ 民國紙幣 中國聯合準備銀行10元 來人看一下。

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日本侵略軍侵佔了華北大部分地區,並扶植漢 王克敏在北平組織成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為了達到以戰養戰,以華治華的戰略目的,更為了能全盤掌控華北金融,日本侵略軍籌備中國聯合準備銀行.
1938年2月11日,中國聯合準備銀行正式成立,總行設於北平,另在天津、青島、濟南、開封、太原、徐州、山海關、唐山、石門、臨汾、運城、新鄉、煙台、海州、潞安、龍口、威海衛、秦皇島、宿縣、淮陰,日本東京等地設立辦事處,省金庫代辦處設在保定.
該行資本額定為5000萬元,偽北平臨時政府出資1250萬元(從日本興業銀行、橫濱正金銀行、朝鮮銀行三家銀行借入),強迫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大陸銀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 業銀行、河北銀行、偽冀東銀行八家銀行共出資1250萬元,並將原華北各銀行1935年法幣改革時未及上繳的發行准備金(白銀)一並列入股本之列.
偽中國聯合準備銀行成立後,野心勃勃,立意要將華北地區貨幣統一,實施偽聯銀券變為惟一"法幣"的政策.出台了多個《舊貨幣整理辦法》,對法幣和各種商業銀行、地方銀行、私帖等紙幣加以收兌、限制,直至禁止通行.對日本、朝鮮銀行券及偽滿州中央銀行發行的紙幣也於1941年後禁止在華北流通.該行至日本投降前,共發行"聯准券"約1423億元,套取了中國大量的物資和外匯,是日本控制之下的奴才銀行.
中國聯合準備銀行所發行的紙幣有,第一套龍票(又稱右龍票)1元、5元、10元和100元面值,輔幣券有半分、1分、5分、1角、2角、5角券.第二套為小龍票(又稱左龍票),面值相同,年份不同,後來又設計印發了面值5000元的大鈔,但未及發行日本已投降.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中國聯合準備銀行隨即結素,11月,國民黨財政部規定聯准券5元兌換法幣1元.

⑦ 中南銀行滿族婦女圖十元錢幣現在值多少錢

這版紙幣發行於民國16年,上面有5個民族的婦女頭像。也是民國時唯一印有五族婦女圖的鈔票,存世較少比較珍貴。一般來說七八成新的話價格差不多3000元左右。

⑧ 中華民國有值錢的紙幣嗎

都不值錢
為什麼中華民國紙幣不值錢
中華民國初期,孫中山指定「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發行兌換券,同時批准普通商業銀行發行鈔票。各地軍政府也曾發行過軍用鈔票。國民黨政府從1931年開始發行「關金券」,這是一種繳納關稅的專用紙幣,1942年4月投入流通。1935年11月實行「法幣改革」,以中央、中國、交通三行(後加入中國農民銀行)所發行的鈔票為「法幣」,禁止銀元在市場上流通。國民黨採取通貨膨脹政策,貨幣急劇貶值。1945年12月國民黨政府中央銀行在東北九省發行「中央銀行東北九省流通券」。1948年5月停止發行。1948年8月國民黨政府發行「金圓券」,廢除法幣和關金券。然而金圓券卻以更快的速度膨脹,前後不到十個月,發行總額比原規定的發行量增加65萬倍,物價比幣改前上漲了170萬倍。解放前夕,上海一銀元折換金元券16億元,各地紛紛拒用,遂以銀元代替流通。金元券已形同廢紙。國民黨政府在大陸崩潰前在重慶,廣州一帶發行銀圓券,規定金圓券五億兌換銀圓券一元。至此,國民黨政府經濟已徹底走向崩潰。

在日本侵略中國時期,日偽政府為掠奪中國人民財產,通過日本控制的銀行或直接發行了「軍用券」、「中銀券」、「聯銀券」、「中儲券」等。

民國成立後,於1914年推出國幣條例,確立銀本位貨幣制度,定國幣「壹圓」(一元)含純銀六錢四分八厘,即約等同於銀圓壹枚,又定十分一元為角,十分一角為分。國幣的壹圓被鑄成九成銀、一成銅的硬幣,上有袁世凱頭像,即俗稱的「袁大頭」;並推出以銀鑄造的輔幣。袁大頭出現後,逐漸取代「龍洋」、「鷹洋」等舊有銀圓,在全中國流通。1928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亦曾頒布國幣條例,繼續使用銀本位發行貨幣。但國府壹圓含純銀只為23.493448克。鑄造成的銀圓比「袁大頭」略小,含銀量亦較低。因為上有孫文頭像,被稱為「孫小頭」。

實際上,民國初年中國貨幣是兩、元並用。因為各銀圓成色、重量稍有不同;因此大宗交易,以及資本賬結算,仍然會使用銀兩為單位。而由不同的銀圓轉至銀兩,有一定的折讓。直至1933年,國民政府廢兩改元,才規定所有交易及結賬以元為單位。

1、國家銀行票
辛亥革命後,「大清銀行」成為「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仍沿用舊名。「中國」和「交通」二行在民國初年,被定為國家銀行,繼續發行兌換券。後因袁世凱稱帝,而引起了討袁戰爭。接著各地軍閥進行混戰,財政狀況極為惡化。二行在1916年曾停止兌現,引起了糧食和各種商品價格急劇上漲,使勞動人民蒙受了很大損失。鑒於粵省軍事緊急,稅收短絀,且值省立銀行停兌之後,紙幣停滯,信用漸失。孫中山先生為調劑金融,補救經濟,於1924年8月15日在廣州正式成立中央銀行,代理國庫,發行貨幣,履行國家銀行的職能,發行銀行兌換券。該行發行的紙幣有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五種。1928年,國民黨政府在上海設立中央銀行,原中央銀行改名為廣東中央銀行。
辛亥革命成功,中華民國建立。1912年2月,大清銀行改組成中國銀行。1928年國民黨政府指定為特許的國際匯兌銀行,逐漸成為官僚資本銀行之一。解放後成為人民政府外匯專業銀行。

2、商業銀行與特種銀行票
除國家銀行發行鈔票外,不少普通商業銀行經政府核准也取得了發行鈔票的特權,在前清取得發行權的有中國通商銀行、浙江興業銀行四明銀行、信成銀行等;民國政府成立以後才取得發行權的有中國實業銀行、中南銀行、大中銀行、中國絲茶銀行等。另外,還有經政府特許發行鈔票的特種銀行,如殖邊銀行、邊業銀行、勸業銀行等等。這些銀行在抵制外鈔、發展中國民族經濟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3、軍用票
辛亥革命後,清朝政府的反動統治結束了,但是,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性,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袁世凱稱帝激起了以雲南為開始的全國規模的討袁戰爭。各省紛紛成立「護國軍」,宣布獨立,討袁戰爭結束後,北洋軍閥形成一股軍事政治力量。他們在各自的靠山—帝國主義國家的支持下,互相爭斗,使全國陷入了連年內戰之中。各地軍政權為了籌措餉需進行戰爭,一般都發行了軍用鈔票。這類鈔票均在戰地發行,屬於臨時性質。這部分負擔,當然都無一例外的轉嫁到了勞動人民身上。

4、各省地方金融機構鈔票
民國成立以後,各省財政艱窘,籌措無著,均以發行紙幣作為籌款的唯一方法。另外,地方的其它機構也都根據各自的需要,發行鈔票。由於這些金融機構,濫發無度,幣值日低,物價步漲。這個時期的幣制混亂,較之清未有過之而無不及。

5、法幣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與三十年代之交,我國因受國際金價及銀價波動的影響,白銀不斷外流,銀本位幣制難以維持,國內的貨幣發行也未趨統一,雜亂不堪。國民黨政府於1935年實行「法幣改革」,規定中央、中國、交通三行(後加中國農民銀行)所發行的鈔票為「法幣」,同時禁止銀元在市面上流通,並強制將白銀收歸國有。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政府採取通貨膨脹政策,法幣急劇貶值。1937年抗戰前夕,法幣發行總額不過14億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幣發行額已達5千億元。到1947年4月,發行額又增至16萬億元以上。1948年,法幣發行額竟達到660萬億元以上,等於抗日戰爭前的47萬倍,物價上漲3492萬倍,法幣徹底崩潰。

1933年在漢口成立"豫鄂皖贛"四省農民銀行,1935年總行由漢口遷至南京,改稱"中國農民銀行",發行紙幣.1936年,國民黨政府准其與法幣同樣行使,辦理農貸和農業建設投資,為地主富農放高利貸提供資金.解放後,由政府接管.

6、關金券
關金是「海關金單位兌換券」的簡稱,為國民黨統治時期中國海關收稅的計算單位。原來海關收稅為銀兩,1929年世界銀價大落,影響關稅收入。政府於1930年1月決定徵收金幣,以值0.601866克純金為單位作標准計算,稱「海關金單位」,合美元0.40元。1931年5月中央銀行發行關金兌換券,作為繳納關稅之用。1942年4月,以關金一元摺合法幣二十元的比價,與法幣並行流通。1948年8月發行金元券後,停止發行。

金元券
鑒於法幣惡性膨脹,國民經濟面臨崩潰之勢,國民黨政府於1948年8月19日再次進行幣制改革。規定金元為本位,開始發行「金元券」(每金元含純金O.22217克),以一比三百萬的比率,收兌急劇貶值的法幣。然而金元券卻以更快的速度膨脹,前後不到十個月,發行總額達1,303,O46億元,比原規定的發行額20億元增加六萬五千餘倍,物價比幣改初期上漲一百七十萬倍。解放前夕,上海銀元一元可換金元券16億,各地紛紛拒用,逐以銀元代替流通。

8、銀元券
大陸解放前夕,金圓券已形同廢紙,民間多已自動重新使用銀元。國民黨政府乃恢復銀本位幣制,在重慶、廣州一帶發行銀元券。規定金元券五億可向中央銀行兌換銀元券一元。

9、東北九省流通券
抗戰勝利前夕,國民黨政府決定在幣制方面採取分區發行制度。對於經濟環境特殊地區,發行區域性流通券,限在當地流通。1945年12月日,首先在東北地區發行了「東北九省流通券」,其幣值為法幣的十倍。1948年8月20日停止發行。

⑨ 1948年有孫中山頭像100元紙幣現在值多少錢

中華民國紙幣 中華民國初期,孫中山指定「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發行兌換券,同時批准普通商業銀行發行鈔票。各地軍政府也曾發行過軍用鈔票。國民黨政府從1931年開始發行「關金券」,這是一種繳納關稅的專用紙幣,1942年4月投入流通。1935年11月實行「法幣改革」,以中央、中國、交通三行(後加入中國農民銀行)所發行的鈔票為「法幣」,禁止銀元在市場上流通。國民黨採取通貨膨脹政策,貨幣急劇貶值。1945年12月國民黨政府中央銀行在東北九省發行「中央銀行東北九省流通券」。1948年5月停止發行。1948年8月國民黨政府發行「金圓券」,廢除法幣和關金券。然而金圓券卻以更快的速度膨脹,前後不到十個月,發行總額比原規定的發行量增加65萬倍,物價比幣改前上漲了170萬倍。解放前夕,上海一銀元折換金元券16億元,各地紛紛拒用,遂以銀元代替流通。金元券已形同廢紙。國民黨政府在大陸崩潰前在重慶,廣州一帶發行銀圓券,規定金圓券五億兌換銀圓券一元。至此,國民黨政府經濟已徹底走向崩潰。 在日本侵略中國時期,日偽政府為掠奪中國人民財產,通過日本控制的銀行或直接發行了「軍用券」、「中銀券」、「聯銀券」、「中儲券」等。 民國成立後,於1914年推出國幣條例,確立銀本位貨幣制度,定國幣「壹圓」(一元)含純銀六錢四分八厘,即約等同於銀圓壹枚,又定十分一元為角,十分一角為分。國幣的壹圓被鑄成九成銀、一成銅的硬幣,上有袁世凱頭像,即俗稱的「袁大頭」;並推出以銀鑄造的輔幣。袁大頭出現後,逐漸取代「龍洋」、「鷹洋」等舊有銀圓,在全中國流通。1928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亦曾頒布國幣條例,繼續使用銀本位發行貨幣。但國府壹圓含純銀只為23.493448克。鑄造成的銀圓比「袁大頭」略小,含銀量亦較低。因為上有孫文頭像,被稱為「孫小頭」。 實際上,民國初年中國貨幣是兩、元並用。因為各銀圓成色、重量稍有不同;因此大宗交易,以及資本賬結算,仍然會使用銀兩為單位。而由不同的銀圓轉至銀兩,有一定的折讓。直至1933年,國民政府廢兩改元,才規定所有交易及結賬以元為單位。 1、國家銀行票 辛亥革命後,「大清銀行」成為「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仍沿用舊名。「中國」和「交通」二行在民國初年,被定為國家銀行,繼續發行兌換券。後因袁世凱稱帝,而引起了討袁戰爭。接著各地軍閥進行混戰,財政狀況極為惡化。二行在1916年曾停止兌現,引起了糧食和各種商品價格急劇上漲,使勞動人民蒙受了很大損失。鑒於粵省軍事緊急,稅收短絀,且值省立銀行停兌之後,紙幣停滯,信用漸失。孫中山先生為調劑金融,補救經濟,於1924年8月15日在廣州正式成立中央銀行,代理國庫,發行貨幣,履行國家銀行的職能,發行銀行兌換券。該行發行的紙幣有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五種。1928年,國民黨政府在上海設立中央銀行,原中央銀行改名為廣東中央銀行。 辛亥革命成功,中華民國建立。1912年2月,大清銀行改組成中國銀行。1928年國民黨政府指定為特許的國際匯兌銀行,逐漸成為官僚資本銀行之一。解放後成為人民政府外匯專業銀行。 2、商業銀行與特種銀行票 除國家銀行發行鈔票外,不少普通商業銀行經政府核准也取得了發行鈔票的特權,在前清取得發行權的有中國通商銀行、浙江興業銀行四明銀行、信成銀行等;民國政府成立以後才取得發行權的有中國實業銀行、中南銀行、大中銀行、中國絲茶銀行等。另外,還有經政府特許發行鈔票的特種銀行,如殖邊銀行、邊業銀行、勸業銀行等等。這些銀行在抵制外鈔、發展中國民族經濟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3、軍用票 辛亥革命後,清朝政府的反動統治結束了,但是,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性,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袁世凱稱帝激起了以雲南為開始的全國規模的討袁戰爭。各省紛紛成立「護國軍」,宣布獨立,討袁戰爭結束後,北洋軍閥形成一股軍事政治力量。他們在各自的靠山—帝國主義國家的支持下,互相爭斗,使全國陷入了連年內戰之中。各地軍政權為了籌措餉需進行戰爭,一般都發行了軍用鈔票。這類鈔票均在戰地發行,屬於臨時性質。這部分負擔,當然都無一例外的轉嫁到了勞動人民身上。 4、各省地方金融機構鈔票 民國成立以後,各省財政艱窘,籌措無著,均以發行紙幣作為籌款的唯一方法。另外,地方的其它機構也都根據各自的需要,發行鈔票。由於這些金融機構,濫發無度,幣值日低,物價步漲。這個時期的幣制混亂,較之清未有過之而無不及。 5、法幣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與三十年代之交,我國因受國際金價及銀價波動的影響,白銀不斷外流,銀本位幣制難以維持,國內的貨幣發行也未趨統一,雜亂不堪。國民黨政府於1935年實行「法幣改革」,規定中央、中國、交通三行(後加中國農民銀行)所發行的鈔票為「法幣」,同時禁止銀元在市面上流通,並強制將白銀收歸國有。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政府採取通貨膨脹政策,法幣急劇貶值。1937年抗戰前夕,法幣發行總額不過14億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幣發行額已達5千億元。到1947年4月,發行額又增至16萬億元以上。1948年,法幣發行額竟達到660萬億元以上,等於抗日戰爭前的47萬倍,物價上漲3492萬倍,法幣徹底崩潰。 1933年在漢口成立"豫鄂皖贛"四省農民銀行,1935年總行由漢口遷至南京,改稱"中國農民銀行",發行紙幣.1936年,國民黨政府准其與法幣同樣行使,辦理農貸和農業建設投資,為地主富農放高利貸提供資金.解放後,由政府接管. 6、關金券 關金是「海關金單位兌換券」的簡稱,為國民黨統治時期中國海關收稅的計算單位。原來海關收稅為銀兩,1929年世界銀價大落,影響關稅收入。政府於1930年1月決定徵收金幣,以值0.601866克純金為單位作標准計算,稱「海關金單位」,合美元0.40元。1931年5月中央銀行發行關金兌換券,作為繳納關稅之用。1942年4月,以關金一元摺合法幣二十元的比價,與法幣並行流通。1948年8月發行金元券後,停止發行。 7、金元券 鑒於法幣惡性膨脹,國民經濟面臨崩潰之勢,國民黨政府於1948年8月19日再次進行幣制改革。規定金元為本位,開始發行「金元券」(每金元含純金O.22217克),以一比三百萬的比率,收兌急劇貶值的法幣。然而金元券卻以更快的速度膨脹,前後不到十個月,發行總額達1,303,O46億元,比原規定的發行額20億元增加六萬五千餘倍,物價比幣改初期上漲一百七十萬倍。解放前夕,上海銀元一元可換金元券16億,各地紛紛拒用,逐以銀元代替流通。 8、銀元券 大陸解放前夕,金圓券已形同廢紙,民間多已自動重新使用銀元。國民黨政府乃恢復銀本位幣制,在重慶、廣州一帶發行銀元券。規定金元券五億可向中央銀行兌換銀元券一元。 9、東北九省流通券 抗戰勝利前夕,國民黨政府決定在幣制方面採取分區發行制度。對於經濟環境特殊地區,發行區域性流通券,限在當地流通。1945年12月日,首先在東北地區發行了「東北九省流通券」,其幣值為法幣的十倍。1948年8月20日停止發行。

⑩ 中南銀行 五女圖是哪五個

中南銀行拾元五女圖紙幣深受錢幣收藏愛好喜愛。五女圖正反兩面的五位女性分別代表五個不同的民族,象徵五族共和,寓意深厚。其中正面左邊就是滿族的代表慈禧太後,還有維族的代表香妃。中南銀行紙幣當時回收率相當的高,存世量非常的少,此票為原票,無修補,品相尚可(買家自己定),非常值得收藏。拍賣價格年增長50%。市場認可度高,炒作因素少,多為有眼光的收藏人士購買,市場上越來越難見到。不可多得。

閱讀全文

與中南銀行紙幣價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分級基金不讓買了么 瀏覽:829
期權在券商和期貨公司 瀏覽:813
紅棗期貨和價格換算 瀏覽:651
紅棗期貨即將上市 瀏覽:878
愛建信託客服 瀏覽:508
基金外包服務市場 瀏覽:293
融資融券c 瀏覽:125
2015年神秘資金 瀏覽:909
黃驊外匯 瀏覽:832
悟空理財體驗金什麼用 瀏覽:327
擇期外匯交易是 瀏覽:844
投資大連油虧損情況 瀏覽:532
尿素期貨有 瀏覽:585
資金佔用監管核查的專項說明 瀏覽:312
投資是藝術不是科學的區別 瀏覽:922
基金華夏2號凈值 瀏覽:873
2018年投資者信心 瀏覽:74
融資入股協議 瀏覽:166
馬雲健康股票是什麼意思 瀏覽:992
父母投資 瀏覽: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