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股權首先分成兩個類別:資金股權部分、經營管理股權部分。先把這兩個部分的股權分別確定清楚,不按人的角度,而按這兩個類別的角度。
資金股權的確定得區分投資者的類型,一般來說個人投資得看投資人的個人特性了,機構投資則更多有一套價值評估的系統,這些評估方法很多,大家如有興趣可以去參考《創業融資實踐》這本書,寫了很多實用的方法。 這里我只是想談談對個人投資者的對待方法。 投資者為什麼要投您的團隊,最重要的一般都是看重人,其次才是項目。因此,我們也應該首先從人的角度來對待投資資金占的股份比例的問題。比如一個投資者的控制欲特別重,很可能您就不要去奢談控股了,而不如把精力轉到如何通過擴大盤子讓團隊的收益增大;如果投資者是特別豪爽的,或許您可以獲得控股權。總的一句話,更多的還是尊重投資人的看法吧。如果真的覺得不合適,看來你選擇的投資人錯了,應該變的是你,而不是他。
至於經營股權部分,總的比例定好了之後,就可以考慮每個人在團隊中擔任的職責和能力來評估了。這個方面可能有爭持的地方,我的建議是設立一些簡單的虛擬股權績效評價系統。就是說在創業過程中讓股東的股權隨著個人績效的變化有一定調整幅度的激勵制度。這個制度是中立的,因此經營股權的分配比例也是按照職責、崗位來分的,而不是按照人來分的。
如果您覺得還應該考慮創意角度的股份,那把這個方面單列。讓最開始提出這個創意的人獲得一定的股權回報。
因此,對待股權分配最基本的就是沒有必要不好意思細談,股權不談好,在創業過程必然會發生各種問題。讓股權不按照人來分,而是按照客觀的資金、職責、崗位、創意等角度來分,能盡量避免隨意的拍腦袋分配方式帶來的問題。
2. 技術股和資金股有什麼區別
不好講,可以協商的。
3. 雙方分別以資金和技術入股合作,投入金額多少及股份如何分配
這要看公司章程或合作協議約定,主要靠合作各方協高約定,但是實際操作中版,技術入股佔有股份額在權30至40%為宜,一般最高不能超過50%。
技術股是個人以技術加入公司,佔有公司的股份。技術股所佔比列一般不能超過百分之二十。需經國務院同意之後,高技術的可以達到百分之二十五。擁有技術股的人離開公司後,股份不變,除非轉讓掉股份。須注意的是以技術入股後,此後該技術屬於公司,原技術持有人不再享有該項技術。
(3)技術股和資金股怎麼分擴展閱讀:
一般單純的技術能佔到20%左右,管理佔得比例更高 如果做一家科技型製造企業,只能出技術最多30%股份,如果籌備、預算、經營管理、市場推廣、營銷等一系列都能做 只找資金 那麼可以佔到60%股份。
股權分配激勵計劃(SIPS)和工資扣存儲存存款計劃(SAYE)。這些可能是國內稅收核準的方案,並且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可以合理避稅,也可以把經濟獎勵和公司的長期繁榮發展聯系在一起。
4. 請問, 合夥企業,技術股和資金股還有勞動股各占的比例是怎樣,請詳細說明,各種情況.如題 謝謝了
1、技術入股時,所佔比例最大不超過大於40%(前提:入股技術要通過注冊會計師專事屬務所的技術價值評估),否則很難通過工商注冊; 2、資金股則沒有限制; 3、勞動股?沒有聽說過。因為勞動無法通過注冊會計事務所的價值評估。 我猜應該是你們合夥人中有一個是具有特殊操作技能的人,你們也想讓他入股, 如果是那樣的話,可以先完成技術及資金入股的工商注冊,然後通過修改公司章程、增加股東、由現有股東將股份贈送給他,這樣可行性較高。
5. 技術股跟資金股
這個主要是你跟對方怎麼去談?有的技術股市不要出錢的,只要提供技術就可以了,也能五五開,甚至有的技術的可以達到更高的比例
6. 技術股和資金股怎麼算
技術股是一分錢不要出的,你佔80%總投資23萬他一個人出23萬,以你的名義他給你出23*80%
7. 技術和資金和股各佔50%的股份怎麼分啊
既然是50%的股份比例,你還問什麼呢?
難道甲乙2家沒簽協議?還是協議不成立,投11萬的傢伙耍賴了?
8. 如何分配資金股,和員工技術股
這是公司法人的決策意願問題;一般來說員工入技術股,不投錢,但應該給工資,不給工資會把員工都給趕走的,員工會炒老闆的魷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