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3月7日白銀價格

3月7日白銀價格

發布時間:2021-07-16 05:42:26

❶ 清代的一兩白銀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呢?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

這里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白銀

一兩黃金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

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數據的。

兌換關系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

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根據以下描述:

「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

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

再有:

「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弔,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

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 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

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 錢兩千

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

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金屬價格

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

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在金屬

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

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後又增

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

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

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銀銅的價格(人民幣)如下:

黃金:100元/克

白銀:2元/克

黃銅:0.02元/克

推算結果為:

1兩黃金:約值4000元

1兩白銀:約值8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1元

糧食價格

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通過糧食價格來直接衡量貨幣關系,

雖然單獨考慮糧價並不很准確客觀,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

考。曉林在網上查到了如下記載:

「上白米(石) 九錢五分�����

中白米(石) 九錢二分六厘八錢��

下白米(石) 八錢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銀每兩換錢 一千文」

還有

「據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

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穀子、高粱、玉米三種糧

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

根據1石=100斤=70公斤計算,而糧食價格以2元人民

幣/公斤計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兩白銀:約值17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2元

結論

根據上面的推算,再考慮到

1 黃金的價格比其他的更穩定,應當著重參考

2 現在白銀已作為工業品,所以現在的白銀價格參考價

值較低

3 由於農業技術發展的相對速度很快,現在的糧食相對

價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兌換比例

5 湊整數,便於換算,便於建立感性認識

所以,筆者建議,今後遇到古代的貨幣單位,採用以下

換算系統,即方便又有感覺:

1兩黃金 = 人民幣2000元 = 10兩白銀

1兩白銀 = 人民幣200元 = 1000文錢 = 1貫(吊)



1文錢 = 人民幣0.2元

另外:1石米=1兩白銀

聲明:以上結論不是學術觀點,只作為老百姓觀看古裝

電視劇,武俠小說時換算之用。

驗證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數據,便於驗證曉林給出的換算方式

,提高感性認識: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時,初級公務員月

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員年俸45兩白銀 = 清朝的局級幹部,年薪

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 那些當官的,那個家裡沒

有個幾千萬的?

乾隆初年,捐一個道台需一萬三千一百二十兩銀子 =

花270萬就可以買個廳級幹部當當,明碼標價。

中國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極為混亂。不同朝代之間有差異,同

一朝代的不同地區之間有差異。這是不爭的事實。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庫平營造制」,與明代基本相同。

一斤約等於國際標准制的600克(597克多點)。這套度量衡

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還有殘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黃

金的計量單位「兩」、「錢」就是用庫平營造制的計量單位。一

「兩」相當於國際標准制37.5克,一「錢」相當於國際標准

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為了與國際接軌,並統一中國度量衡

制度,解決不同地區之間度量衡差異給經濟發展帶來的障礙

,促進經濟發展,進行了度量衡改革。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

的習慣需要,將「庫平營造制」改革為「市制」,為與國際接軌

,將「市制」與國際標准制方便換算。特將「一營造尺」改為「

一市尺」,等於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於二市裡。「

一庫平斤」改為「一市斤」等於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稱「一二三制」

。「市制」與「庫平營造制」計量接近,老百姓易於接受。而市

制與公制換算簡單,能為國際貿易接受。俗稱「斤有所短、

尺有所長」,即市斤比庫平制重量小,市尺比營造制長。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稱成功。為以後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

良好的基礎,至今仍在發揮其基本作用。
民國時期的另一個大的改革是幣制改革。
北洋政府時期在幣制改革上的一個較大動作是「廢兩改元」。

清末時,雖然中國也有銀鑄幣,但貨幣制度是以銀兩為單位

,制錢(包括銅錢與銅元)為主要流通的輔幣。貨幣單位相當

混亂。既有以庫平兩為單位的計量,也有以海關兩為單位的

計量。同時,銀鑄幣和銀兩的成色也極不一致。這個混亂的

幣制極大地阻礙著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於是,就有了第一

次幣制改革 :「廢兩改元」。即北洋政府頒布「國幣條例」,

規定以銀元為基本貨幣單位,停止銀兩流通。一元銀元重庫

平銀七錢二分,含銀量為85%。一元等於十二角(仿英制)

。以銅元為輔幣,停止銅錢的流通。一元銀元與銅元的比價

基本上在180--188之間漲落。俗稱「洋長洋短」。每日銀樓

或銀行都會發布當日銀價。當銀價上漲時,稱為「洋長」,當

銀價下跌時稱為「洋短」。民間小額交易基本上以銅元計價為

主。銀行發行紙幣以元為單位,一元紙幣兌換一元銀元。貨

幣以銀為本位。
這次幣制改革使全國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統一。但還有許

多問題沒有解決。
另一次幣制改革是南京政府為解決金融危機而進行的。30年

代時美國貨幣放棄銀本位,實行金本位制,規定1盎斯黃金

等於35美元。同時,在國際市場上(倫敦)收購白銀,導致國

際市場上白銀價格上漲。中國的貨幣制度是以銀為本位,但

自己產銀不多。國際市場上白銀價格上漲使中國白銀出現大

量外流,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者在東北、華北大搞武裝走私

,使中國白銀出現大量外流。同時,銀價格上漲使中國的貨

幣升值,進口狂增、出口受阻,影響經濟與發展國際收支平

衡,如不及時改革將導致中國金融崩潰。南京政府與英國、

美國談判貨款為幣制改革提供外匯保證。最後得到了美國的

大力支持(詳見《中美白銀談判》)。於是,南京政府決定進

行幣制改革,停止銀元流通,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

銀行、中國農民銀行(後增加)四行發行的紙幣為法定貨幣,

用於交易與完糧納稅。法幣與英鎊、美元掛鉤。

現在看電視劇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動輒使用幾十兩,甚

至幾百、幾千、幾萬兩銀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夠從口

袋裡掏出面額成百上千兩的銀票。
這里有兩個誤區。一是以為古代一兩銀子等於今日的一元錢

。二是以為古代的銀票就是今日的鈔票或者支票了。
其實,古代中國銀子缺乏,銀子的價值很高的。一兩銀子等

於制錢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後)。

而直到清末,一斤(相當於1.2市斤)豬肉只要二十文錢,一

畝良田只要七至八兩銀子或者十二、三個銀元。幾兩銀子、

幾十兩銀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兩銀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

能夠買上十幾畝良田了。在明代,一個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

一兩半銀子就夠了,所以戚繼光的士兵軍餉一日只有三分銀

子,一月不足一兩。清代稍貴點,主要是鴉片戰爭前外貿順

差大,銀子大量流入後,銀價下跌造成的。後來大量賠款後

,銀與銅的比價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銅錢,清末

時使用銅元,很少用銀子作為日常交易用。許多老百姓至死

都未見過銀子。所以口語中表示沒有錢(貧窮)時用「銅錢(鈿

)沒有」而不說「銀子沒有」。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常常以銀子為

珍貴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國時候,就流通銀元了,稱為國幣。民間稱為「袁大

頭」。它的價值也比較高,可兌換180多個銅元。按當時物

價水平折算今日的購買力,一元銀元大約等於今日人民幣的

35元左右。考慮到生產的發展,糧食和日用品價格的下跌,

一元銀元大約等於今日人民幣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銀子價

格算,大約等於今日人民幣的50-60元左右。當時辦一個比

較好的印染廠投資也不到一萬元。買一較輛當時比較好的轎

車大約是1000元。所以不會有拿出一個銀元買一個饅頭的

情形出現,最多一個銅板。
銀票其實是山西票號發的匯兌憑證,有密押的,不是見票即

兌的銀行券(鈔票)。用銀票是要付匯兌費用的。
銀票做大宗買賣的商人用得著。它可避免攜帶大量現銀的風

險,而且方便,並與自己攜帶大量現銀成本差不多。一般老

百姓和官員是用不著的。所以也就不會有從口袋裡掏出面額

成百上千兩的銀票來支付款項。即使你拿出來支付,商家和

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
回答者:gxy017 - 探花 十級 7-6 16:10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0 個人評價

50% (0) 不好
50% (0)
相關內容
• 古代一兩銀子相當於多少RMB?
• 古時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多少人民幣?
• 古代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 古代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多少人民幣?
• 明朝的一兩銀子相當於多少人民幣?
更多相關問題>>
查看同主題問題:明清 銀子
其他回答 共 5 條
一百元!中央電視台10套節目有介紹過!

參考資料:cctv
回答者:CFBCFB - 秀才 二級 7-6 16:12
1兩=1000個錢,3個錢左右1斤米
回答者:V小孩 - 助理 二級 7-6 16:20
基本單位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里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白銀

一兩黃金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數據的。

兌換關系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根據以下描述:

「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

再有:

「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弔,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
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金屬價格

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在金屬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後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銀銅的價格(人民幣)如下:

黃金:100元/克

白銀:2元/克

黃銅:0.02元/克

推算結果為:

1兩黃金:約值4000元

1兩白銀:約值8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約值0.1元

糧食價格

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通過糧食價格來直接衡量貨幣關系,雖然單獨考慮糧價並不很准確客觀,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考。曉林在網上查到了如下記載:

「上白米(石)九錢五分?????

中白米(石)九錢二分六厘八錢??

下白米(石)八錢三分?

白?面(斤)九文

銀每兩換錢一千文」

還有

「據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穀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

根據1石=100斤=70公斤計算,而糧食價格以2元人民幣/公斤計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兩白銀:約值17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約值0.2元

結論

根據上面的推算,再考慮到

1黃金的價格比其他的更穩定,應當著重參考

2現在白銀已作為工業品,所以現在的白銀價格參考價值較低

3由於農業技術發展的相對速度很快,現在的糧食相對價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兌換比例

5湊整數,便於換算,便於建立感性認識

所以,筆者建議,今後遇到古代的貨幣單位,採用以下換算系統,即方便又有感覺:

1兩黃金=人民幣2000元=10兩白銀

1兩白銀=人民幣200元=1000文錢=1貫(吊)錢

1文錢=人民幣0.2元

另外:1石米=1兩白銀

聲明:以上結論不是學術觀點,只作為老百姓觀看古裝電視劇,武俠小說時換算之用。

驗證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數據,便於驗證曉林給出的換算方式,提高感性認識: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時,初級公務員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員年俸45兩白銀=清朝的局級幹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那些當官的,那個家裡沒有個幾千萬的?

乾隆初年,捐一個道台需一萬三千一百二十兩銀子=花270萬就可以買個廳級幹部當當,明碼標價。

中國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極為混亂。不同朝代之間有差異,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區之間有差異。這是不爭的事實。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庫平營造制」,與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約等於國際標准制的600克(597克多點)。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還有殘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黃金的計量單位「兩」、「錢」就是用庫平營造制的計量單位。一「兩」相當於國際標准制37.5克,一「錢」相當於國際標准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為了與國際接軌,並統一中國度量衡制度,解決不同地區之間度量衡差異給經濟發展帶來的障礙,促進經濟發展,進行了度量衡改革。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習慣需要,將「庫平營造制」改革為「市制」,為與國際接軌,將「市制」與國際標准制方便換算。特將「一營造尺」改為「一市尺」,等於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於二市裡。「一庫平斤」改為「一市斤」等於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稱「一二三制」。「市制」與「庫平營造制」計量接近,老百姓易於接受。而市制與公制換算簡單,能為國際貿易接受。俗稱「斤有所短、尺有所長」,即市斤比庫平制重量小,市尺比營造制長。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稱成功。為以後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至今仍在發揮其基本作用。

民國時期的另一個大的改革是幣制改革。

北洋政府時期在幣制改革上的一個較大動作是「廢兩改元」。清末時,雖然中國也有銀鑄幣,但貨幣制度是以銀兩為單位,制錢(包括銅錢與銅元)為主要流通的輔幣。貨幣單位相當混亂。既有以庫平兩為單位的計量,也有以海關兩為單位的計量。同時,銀鑄幣和銀兩的成色也極不一致。這個混亂的幣制極大地阻礙著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於是,就有了第一次幣制改革:「廢兩改元」。即北洋政府頒布「國幣條例」,規定以銀元為基本貨幣單位,停止銀兩流通。一元銀元重庫平銀七錢二分,含銀量為85。一元等於十二角(仿英制)。以銅元為輔幣,停止銅錢的流通。一元銀元與銅元的比價基本上在180--188之間漲落。俗稱「洋長洋短」。每日銀樓或銀行都會發布當日銀價。當銀價上漲時,稱為「洋長」,當銀價下跌時稱為「洋短」。民間小額交易基本上以銅元計價為主。銀行發行紙幣以元為單位,一元紙幣兌換一元銀元。貨幣以銀為本位。

這次幣制改革使全國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統一。但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

另一次幣制改革是南京政府為解決金融危機而進行的。30年代時美國貨幣放棄銀本位,實行金本位制,規定1盎斯黃金等於35美元。同時,在國際市場上(倫敦)收購白銀,導致國際市場上白銀價格上漲。中國的貨幣制度是以銀為本位,但自己產銀不多。國際市場上白銀價格上漲使中國白銀出現大量外流,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者在東北、華北大搞武裝走私,使中國白銀出現大量外流。同時,銀價格上漲使中國的貨幣升值,進口狂增、出口受阻,影響經濟與發展國際收支平衡,如不及時改革將導致中國金融崩潰。南京政府與英國、美國談判貨款為幣制改革提供外匯保證。最後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支持(詳見《中美白銀談判》)。於是,南京政府決定進行幣制改革,停止銀元流通,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後增加)四行發行的紙幣為法定貨幣,用於交易與完糧納稅。法幣與英鎊、美元掛鉤。

現在看電視劇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動輒使用幾十兩,甚至幾百、幾千、幾萬兩銀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夠從口袋裡掏出面額成百上千兩的銀票。

這里有兩個誤區。一是以為古代一兩銀子等於今日的一元錢。二是以為古代的銀票就是今日的鈔票或者支票了。

其實,古代中國銀子缺乏,銀子的價值很高的。一兩銀子等於制錢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後)。而直到清末,一斤(相當於1.2市斤)豬肉只要二十文錢,一畝良田只要七至八兩銀子或者十二、三個銀元。幾兩銀子、幾十兩銀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兩銀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夠買上十幾畝良田了。在明代,一個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兩半銀子就夠了,所以戚繼光的士兵軍餉一日只有三分銀子,一月不足一兩。清代稍貴點,主要是鴉片戰爭前外貿順差大,銀子大量流入後,銀價下跌造成的。後來大量賠款後,銀與銅的比價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銅錢,清末時使用銅元,很少用銀子作為日常交易用。許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見過銀子。所以口語中表示沒有錢(貧窮)時用「銅錢(鈿)沒有」而不說「銀子沒有」。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常常以銀子為珍貴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國時候,就流通銀元了,稱為國幣。民間稱為「袁大頭」。它的價值也比較高,可兌換180多個銅元。按當時物價水平折算今日的購買力,一元銀元大約等於今日人民幣的35元左右。考慮到生產的發展,糧食和日用品價格的下跌,一元銀元大約等於今日人民幣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銀子價格算,大約等於今日人民幣的50-60元左右。當時辦一個比較好的印染廠投資也不到一萬元。買一較輛當時比較好的轎車大約是1000元。所以不會有拿出一個銀元買一個饅頭的情形出現,最多一個銅板。

銀票其實是山西票號發的匯兌憑證,有密押的,不是見票即兌的銀行券(鈔票)。用銀票是要付匯兌費用的。

銀票做大宗買賣的商人用得著。它可避免攜帶大量現銀的風險,而且方便,並與自己攜帶大量現銀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員是用不著的。所以也就不會有從口袋裡掏出面額成百上千兩的銀票來支付款項。即使你拿出來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個人支票還不如.

❷ 白銀最高價格是哪一年那個月

截止2020年8月,白銀價格最是在2011年4月29日,國際白銀價格為49.81美元/盎司,折算人民幣價格是10435元/Kg。

白銀作為貨幣和價值儲藏手段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1816年,英國實施《金本位法》,確定英鎊紙幣只盯住黃金,英國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從國家層面廢除白銀貨幣地位的國家。

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布雷頓森林體系宣告瓦解,美國政府開始放開對金銀的價格管制。白銀價格得以隨市場需求自由波動,銀幣的內在價值也超過了面值。



(2)3月7日白銀價格擴展閱讀:

白銀價格的影響因素

白銀具有貨幣屬性,投資屬性,商品屬性這三重屬性,這也決定了銀價的驅動因素將是復雜多樣的。銀價除了受供給和需求兩大因素影響之外,還受地緣政治,經濟,金融和實物白銀供給四大驅動因素的影響。

地緣政治因素對白銀價格的影響是最直接,最明顯,是白銀短線投資者必須關注和分析的因素。世界上重大的政治事件,重要國家的戰爭,重大突發事件和核心國家安全戰略調整,都會對金價形成很大的影響,從而很大程度上影響銀價的運行。

地緣政治的不穩定會影響信用貨幣的吸引力,從而影響黃金,白銀的價格。在經濟和政治發生動盪的時候信用貨幣的信用度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使信用貨幣吸引力發生變化,市場資金將會大量流入商品市場和避險市場。



❸ 白銀T+D的基本交易方式與投資優勢是什麼!白銀報價詳情以及什麼是紙黃金

所謂T+D,就是指由上海黃金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標的物的標准化合約。這個標的物,又叫基礎資產,是T+D合約所對應的現貨。 其特點是:以分期付款方式進行買賣,交易者可以選擇當日交割,也可以無限期的延期交割。
交易規則1、交易品種:白銀延期 Ag(T+D)
2、交易渠道:個人網上銀行貴賓版
3、交易報價:白銀人民幣/千克,精確到人民幣元;黃金人民幣/克,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
4、交易單位:1000克/手(交易起點為1手)
5、交易保證金率:合約價值的18%(金交所會根據市場波動情況進行上調保證金率或者下調,做一手白銀需要保證金約2000元,做一手黃金需要保證金約6萬)
6、交易手續費:白銀交易的手續費率為萬分之(十四到十八不等)。
7、每日漲跌停幅度: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7%(視情況調整)
8、延期費收付日:Ag(T+D)按自然日逐日收付 Au(T+N1)合約的延期費支付日為單數月份的最後交易日(交割日前平倉不涉及延期費收付) Au(T+N2)合約的延期費支付日為雙數月份的最後交易日(交割日前平倉不涉及延期費收付)
9、延期費率: Ag(T+D)為合約市值的萬分之(2-3不等)/日,視銀行定 ;Au(T+N1)、Au(T+N2)為合約市值的百分之一/兩月
10、交易功能:申請開戶簽約、簽約信息查詢、賬戶變更、簽約信息變更及銷戶解約;客戶交易資金劃轉;貴金屬延期買賣及撤銷交易;交易資金清算、客戶保證金帳戶管理等主要業務流程與環節(暫不提供貴金屬現貨的申報交收功能)。
11、交易時間:上海黃金交易所開市時間(北京時間)
早市:9:00—11:30(周一早市時間08:50—11:30)
午市:13:30—15:30
夜市:20:50—02:30(周五無夜市)
編輯本段投資優勢在不少投資者的心目中,白銀的走勢似乎沒有黃金那麼驚心動魄,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國際白銀價格1980年到達上一個大牛市的高點47.50美元/盎司後,進入持續20年左右的大熊市。目前這波漲勢開始於2001年年底,與當時銀價最低位4美元/盎司左右相比,目前國際銀價已經漲到了39.9美元/盎司(2011年7月30日數據)。
經國務院批准,我國從1999年11月25日開始放開白銀市場。
上海黃金交易所依託現有的黃金交易平台,正式向會員單位及其代理客戶推出了白銀交易及交割業務,這是上海黃金交易所開業4年以來繼黃金、鉑金之後,又一個交易品種。
據悉,由於條件限制,交易所此前只有黃金和鉑金的相關品種進行交易,直到昨日才正式推出白銀交易業務。白銀交易的推出填補了上海黃金交易所在國內白銀交易部分的空白,滿足會員單位對白銀交易的實際需求。
業內人士呼籲,希望繼白銀之後,鈀金也能盡快上市,加快我國貴金屬市場與國際接軌的速度。樓主還想了解更多可以去匯金網白銀頻道

❹ 白銀td交易規則

白銀td交易規則很多,我是在一個叫「緣定金升」的博客里看到的。

❺ 白銀T+D,什麼是白銀T+D白銀T+D的交易規則

想做黃金白銀T+D,去浦發銀行,民生銀行,郵政銀行,恆豐銀行,平安銀行辦網銀是最好的,回家上網登錄網銀即可開通黃金白銀T+D,只不過你在開通的時候輸入我們機構號,交易手續費可以降低,而且平今倉免費,同時提供行情買賣指導,想做好黃金白銀:價格走勢方向判斷,心態和低手續費是最最關鍵的!望採納

❻ 古人常說的"十兩銀子",在那個時候能值多少錢

要知道10兩,首先要知道1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多少元人民幣,我的回答如下:

古代的金銀銅等貨幣的購買力一直是個令人感興趣的話題。這部閑話水滸也將宋代的貨幣轉換成今天的人民幣以符合現代語境。無齋主人不是研究宋代貨幣的專家,要完全精確的換算顯然是不可能的。這里只能給出一個大致的估算數字,讓讀者可以有個基本的概念。

一般說來,古代貨幣基本以金,銀,銅錢(其實是含銅為主的合金)為主要貨幣。而宋代和後來的明清兩代的銀本位制不同,是銅本位制,銅錢是主要貨幣,金銀是不作為貨幣使用的。銅錢的基本單位為「文「,和「貫(緡)「,一貫合1000文。宋代財政緊張的時候有過800文,850文當一貫的情形。另外還有折二錢,當三錢,當十錢等變相通貨膨脹的時候。比方說楊志殺牛二那一節,牛二就曾用當三錢來讓楊志試刀,當三錢顧名思義就是一錢當作三錢,而蔡京當宰相的時候甚至出過當十錢。為了簡化我們的計算方法,無齋主人忽略這些因素。

在討論古代貨幣的時候通常都會用上這么個假設,就是:
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雖然金銀銅的相互兌換率一直在浮動中,但這個假設基本上應該嗆俠淼摹5貝�問紛�彝踉�は壬�謁�摹對婪尚麓�返牡?章「克服襄漢「一章中,曾經提到朝廷在給岳飛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萬石米,四十萬貫錢,以作軍需。四十萬貫錢以十萬兩銀和五千兩金折支,當時金銀尚未作為獨立的貨幣使用「。從而可見南宋初40萬貫銅錢,相當於10萬兩銀子和5000兩金子,基本在數量級上符合上面的這個假設。

要討論貨幣購買力,必須先提一下兩位名家的方法。黃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國大歷史》中基本以黃金的價格作為基準來換算的,他基本是依據1兩金=10兩銀= 10貫這個假設,而以國際金價來推算1貫銅錢今天的價值的。.先生在他的《潛規則》一書中則是同時使用了米價和銀價作為基準,給出了兩個數字。而.先生偏重於取由米價換算出來的那個數據。

那麼根據二位先生的方法,我們來看看宋代的一貫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幣

1)黃金基準
國際牌價,金價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我們就以400美元為一盎司。一盎司為28.3克。宋制1市斤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釣銅則,自記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兩,所以宋代1兩為今天的40克。這樣一算宋代一兩黃金相當於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對人民幣 8.23元來算,相當於4650元。根據假設1兩金為10兩銀即10貫錢,宋代一貫銅錢相當於465元。

2)白銀基準
國際牌價,銀價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同金價的換算相仿,一兩銀子也就是一貫銅錢,相當於70元人民幣。

3)米價基準
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乃漢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們不考慮特殊的荒年或大豐收年的話,北宋初期的米價大約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間,中期(仁宗年間)在600文到700文之間,南宋初期米價則在2貫左右。那麼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間大約每石1貫左右應該算比較合理的。如果按現今大米價格每公斤2.5元來計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貫銅錢合148元人民幣。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有了三個價格,按黃金換算的465元,按白銀換算的70元和按糧價換算的148元。由於我國不是主要產銀國,而且工業化後提煉銀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銀子的價值肯定要大幅度高於現在的價值。顯然以今天的銀價作為參照體是不合理的。這從今天銀價6美元一盎司金價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兩黃金能換66兩銀子,而我們假設的古代金銀兌換率是1:10。而黃金的產量穩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國作為重要硬通貨儲備。所以用黃金作為基準比較合理。

此外,雖然現代技術的大幅度發展,袁隆平先生的雜交水稻使得糧食產量大為提高,但是今天消費糧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據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約不到5000萬人口,而今天中國已經有13億人口。民以食為天,糧價應該還是一個重要的基準。

因此無齋主人就取了個金價基準的465元和米價基準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並歸整去掉零頭,將1貫銅錢定為300元人民幣。因此我們有下面基本換算:

1兩金=3000元人民幣

1兩銀=1貫銅錢=300元人民幣

1文銅錢=0.3元人民幣

以這個兌換率來看看宋代官員的薪水。根據宋史職官志,宋代一個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貫,也就是合90000元人民幣,年薪108萬。一個普通從8品的縣令月薪15貫,合人民幣4500元,年薪5萬4千,考慮到宋代一個縣令不過管幾千戶人家,也算不錯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還有職錢,祿粟,?呷艘鋁? ,廚料, 薪炭諸物,增給 ,公用錢,給券 ,職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貼。難怪人稱宋代對官員的優渥無與倫比。也難怪宋江削尖了腦袋想招安當官。

從水滸上的具體事例來看,這個兌換率也比較合理。第十五回吳用去勸說三阮入伙劫生辰綱時,吳用讓阮小七用了一兩銀子買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對大雞。差不多就是一兩銀子換300人民幣的樣子。此外,第十回林沖風雪山神廟,陸謙在李小二店裡招待管營和差撥時曾拿出一兩銀子,點了三四瓶好酒,菜隨便上。同樣第四十四回戴宗楊林請石秀吃飯的時候也是楊林扔出一兩銀子讓店家隨便上酒菜。一般來說一個普通小飯館,300元人民幣三個人吃的確是可以隨便點菜了。

再看看水滸中其他幾個例子,楊志東京賣刀的時候,牛二曾說「甚麼鳥刀,要賣許多錢!我三十文買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錢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幣9元,很合理。魯智深大鬧五台山的時候,曾用5兩銀子定製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禪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鐵,考慮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別定做的,1500元人民幣也不算過分。但是智取生辰綱的時候白勝賣給楊志一夥的家釀村酒要5貫錢,1500元人民幣就有點太黑心了,也許是因為當時黃泥崗上白酒是稀缺商品,白勝又處於壟斷地位,同時還有晁蓋一夥在競相抬價,才把這桶酒炒成天價的吧。

❼ 白銀今日多少錢一克 6月7日現貨白銀價格

2017年6月20日白銀價格為3.52元/克。
白銀行情昨日如預期運行,繼續承壓在MA5均線下方均線,進場的空單也是盈利離場,目前來看,操作可繼續逢高做空為主,下方的支撐關口可關注16.35,16.15。
持有前期高位空單的,可考慮逐步獲利減倉離場,後市空頭行情,需要再度發力的話,那麼就需要持續關注16.15一線能否跌破,跌破則預計將會試探至15.60附近,未跌破前,空單注意把握好利潤,靈活進出場,操作注意控制好風險。

❽ 我想知道古時候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啊

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很多人都討論過。現在很多人其實是毫無概念的。特別現代某些電視劇誤導,好象古時候老百姓隨時都帶著銀子上街,隨便買個饅頭要一兩銀子,簡單吃頓飯上百兩,給小二打賞也十幾兩,幾十兩,好象一兩白銀跟我們現在一塊錢似的,顯示出當前中國的影視創作人無知和不認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萬曆年間國庫年收入才達到200萬兩,而且還是經過張居正改革後國庫收入豐富才有的數字。其實古代大部分老百姓一輩子都沒有見過銀子,他們使用的都是「錢」,即銅板,我們常說的「沒有錢」,就是指沒有銅錢。
白銀和黃金是朝廷明令禁止在民間流通的貨幣,所以民間大多用錢或鈔。鈔:就是布做的貨幣。大量使用銅錢不方便,於是「而商賈沿元之舊慣用鈔,多不便用錢。」《明史》志第五十七 食貨五。所以說,進行大宗貨品交易的商人是用鈔的,而不是整箱子整箱子的用白銀和黃金。
我們這里要討論的是明朝末年白銀與現在人民幣之間的換算關系。

首先要了解,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這是常常變動的,不同朝代兌換比例不一樣,同一朝代不同時期也不一樣,不像現在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另外,明朝一斤相當與現在的596.8克,一斤十六兩,一兩摺合現在的37.3克。
根據以下描述:
「每鈔一貫,准錢千文,銀一兩;四貫准黃金一兩」《明史》,志第五十七 食貨五。
「於是戶部定:鈔一錠,折米一石;金一兩,十石;銀一兩,二石。」 《明史》,志第五十四 食貨二。
「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明朝前中期黃金白銀比為1:4或1:5,而1644年前後境外白銀大量流入,1兩黃金約可兌換8兩白銀。
得到第一個結論:1兩黃金=8兩白銀=8000銅錢

要討論貨幣購買力,一般通行的是兩種方法。一種是以黃金的價格作為基準來換算的,以國際金價來推算白銀和銅錢今天的價值。另一種方法則是同時使用米價和銀價作為基準,來進行推算的。
1) 國際黃金基準牌價,金價基本上在600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我們就以600美元(2006年9月26日)為一盎司。一盎司為31.1克。明朝1兩為今天的37.3克。這樣一算明代一兩黃金相當於719.6美元,以今天(2006年9月26日)的外匯基準價來算,100美元兌換人民幣 791.5元來算,相當於5695.75元。根據1兩金為8兩銀,1000錢換算,明末一兩白銀相當於711.97元,取712元;一文錢等於0.7元。

2) 白銀基準國際牌價,銀價基本上在11美元(2006年9月26日)一盎司周圍波動。同金價的換算相仿,一兩銀子也就是1000銅錢,相當於104.4元人民幣,取105元。
3) 米價基準。根據歷史資料記載,米價如下:
明神宗萬曆時(16,17世紀之際) 白米(石)0.7-1兩
明崇禎十四、五年(1641,1642) 米(石)3.6兩(南京一帶大災時空前高價);米(石)5兩(上海米價)
明崇禎末、清順治初 米(石)2-3兩
崇禎後期,災荒加上戰爭,糧價上漲很厲害,同樣1兩白銀買糧食可能買不了多少,可是買其他東西的時候卻有可能很值錢,因此這階段的數據不能作為一般購買力的參考。這里採用萬曆時期的最高價格作為一般物價水平,取每石1兩白銀來計算。明代1石合94.4公斤,按照現在大米價格3元/公斤計算,一石米摺合人民幣283元,即1兩白銀摺合283元人民幣。
這樣,我們最後得到三個數據,1兩白銀分別可兌換人民幣712元,105元和283元。其中黃金的價值歷史中一向比較穩定;雖然今天的糧食產量比古代大了很多,但是考慮到中國現在14億人口在消費,而明朝中後期保守估計人口也有七八千萬,因此糧食價格可以做為一個重要基準;考慮到白銀的比價在各歷史時期變化比較大,可參考性比較弱。
因此,我們取黃金基準的712和糧食基準的283取平均值,即497.5元。為了湊整數,便於換算,也便於大家有個感性的認識,這里取1兩白銀摺合人民幣500元。因此按照前一個比價的結論我們得到明朝中後期的貨幣兌換數據:
這就是我們的第二個結論:
1兩黃金=人民幣4000元=8兩白銀
1兩白銀=人民幣500元=1000錢
1錢=人民幣0.5元
由於實際上,1兩白銀至少能兌換1500錢,則1文錢=0.33元,也可以大略地認為是三毛錢。
另外說個小知識,1兩=10錢=100分,所以,一錢銀子=50元人民幣,一分銀子=5元人民幣,也就是10-15個銅錢左右。
這樣,我們對明朝中後期到清前期的物價就有了一個比較具體的概念。
明朝一個從九品官員的月俸是五石,也就是月薪2500元;未入流官吏月俸三石,合1500元,這是政府最基層公務員的工資。正一品官員月俸八十七石,合人民幣43500元/月,年薪52.2萬元人民幣,這可是當時政府總理的薪水,想來也不過分。
在明代,據說一個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兩半銀子就夠了,如果糧食自給自足,錢只用來買點柴米油鹽的話,一年750多塊錢過日子是挺苦,不過也不是不可能,大家可以問問老一輩,他們過過這樣的日子,甚至一些偏遠貧困地區現在還在過這樣的日子。
袁崇煥殺毛文龍,得到士兵兩萬八千人,上書皇帝要求:「歲餉銀四十二萬,米十三萬六千」,雖然這是為了籠絡毛文龍的舊部而增加了的軍餉,但是也能看出個大概。就是說,養活一萬人的部隊,每年需要軍餉15萬兩,糧食4.86萬石即900萬斤。用現在的話換算過來就是,2.8萬人的一個軍,一年的維持費用為7500萬元人民幣,可以吧?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募兵,規定每人年餉銀為10兩,到北方薊鎮後,守衛邊牆的募兵年餉增至18兩。這都是戰略要地的募兵價格,如果不是要參加重要戰斗,或者不是在重要地域,募兵的價格要更低:明修《武進縣志》稱當地 「受募者日銀一分」,年餉還不足4兩的。到崇禎年間,戰亂頻繁,大量百姓流離失所,食無所依,募兵變得容易,加上朝廷財政緊張,軍餉又比同期低了很多。
因此,得到第三個結論:維持一支萬人部隊的正常消耗應該是每年白銀8萬兩,糧食4萬石。
崇禎三年,御史郝晉言:「萬曆末年,合九邊餉止二百八十萬。今加派遼餉至九百萬。剿餉三百三十萬,業已停罷,旋加練餉七百三十餘萬。自古有一年而括二千萬以輸京師,又括京師二千萬以輸邊者乎?」我們來計算一下崇禎三年稅賦:遼餉,九百萬;練餉,七百三十餘萬,加上正常稅收二百萬,總共是一千八百三十萬兩。假設國家什麼都不幹,只養軍隊的話,能養活180萬人的隊伍。
綜上所述,我們一共得到了三個結論:
第一個結論:1兩黃金=8兩白銀=8000銅錢,
第二個結論:1兩白銀=人民幣500元,1兩白銀=10錢白銀=100分白銀,
第三個結論:一支萬人部隊每年的正常消耗應該是:白銀8萬兩+糧食4萬石。

❾ 2011年7月3日白銀價格

親,那天是收盤價是34.1美元/盎司

❿ 請問紙白銀均價7塊,如何是好,是繼續持有還是忍痛割肉呢求解

目前趨勢還是以偏空為主,均價7元確實有點高,是否割肉就看您的倉位如何了,如果輕的話,那就可以在低位適當的拉均價,如果重的話,那就適當減倉,您自行把握。

閱讀全文

與3月7日白銀價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銀行理財經理工資高嗎 瀏覽:769
房企融資多個渠道收緊 瀏覽:398
四通股份還投資了哪些公司 瀏覽:649
科創板投資者可以有幾種交易方式 瀏覽:780
基金風險准備金的計提會計處理 瀏覽:321
天津納川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瀏覽:692
景順長城財富號基金好嗎 瀏覽:586
馬來西亞mfc理財平台 瀏覽:596
a輪融資占股 瀏覽:349
理財經濟 瀏覽:486
兒童理財書 瀏覽:530
羅普斯金3600價格 瀏覽:817
郵政銀行貸款月利息是多少錢 瀏覽:457
信託理財收益率 瀏覽:79
安徽國厚金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698
豆蔓理財招聘 瀏覽:11
天地茶業股票 瀏覽:752
融資per 瀏覽:703
北京博瑞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946
買基金什麼時候上車 瀏覽: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