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宗商品暴跌對全球到底有多大影響
大宗商品主要是原材料,如果暴跌會對製造業形成利好,但是原材料價格下降,大家都不傻,,製作業也會竟相貶值。導致整體出現危機
㈡ 為什麼 2014 年下半年國際油價會出現大幅度下跌
因素太多
14年國際資本市場最大的黑天鵝事件當屬油價的暴跌。在年中布倫特原油還站在115美元一桶的情況下,下半年原油價格突然崩盤,至年底下跌了將近50%,布倫特原油目前在55-58美元一桶的區間波動。尤其最近三個月,油價暴跌了將近40%。是什麼導致了油價短期內這么大幅度的暴跌?油價2015年走勢如何?我們試圖對這些問題進行了一些評述。
對於任何一種商品,導致其價格變動的原因主要來自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因此,油價在2014年下半年的下挫,部分原因是來自於需求面的。全球經濟在2014年除了美國之外,恢復的幅度實際都略低於預期,尤其歐洲和中國下半年經濟增速的放緩,導致了對大宗商品需求量的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全球的大多數大宗商品價格下半年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在同一時期,銅、鐵礦石、鋁這些同樣反映了基本面需求的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幅度一般僅僅在10%-20%之間,而唯有原油的價格下跌達到了50%。因此,需求面的下滑對原油價格的下滑有一定影響,但並不構成最直接的因素。原油價格的下滑,更多的來自供給面的沖擊。
供給面的沖擊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其一是美國頁岩油產量放量,另一個是傳統產油國如利比亞和伊拉克今年生產開始恢復。2014年美國的原油產量大幅超出了之前的預期,雖然近年來美國石油產量之高一直讓人意外,但是其對油價的影響直到最近才達到最大,這是因為產量增長的規模達到了顯著的水平。隨著生產技術的革新,水平井和水力壓裂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美國頁岩油岩氣生產成本降低,產量持續上漲。美國頁岩油生產從2008年的不足50萬桶/日發展到了現在的400萬桶/日生產規模,並且預計未來在美國未來原油生產中的比重將逐步上升。這直接導致了美國原油產量由2008年年初的500萬桶/日增長到現在的900萬桶/日。除了美國的供給增加之外,於此同時,隨著伊拉克、利比亞等產油國地緣政治危機得到緩解,OPEC原油恢復正常供給。2014年第三季度,OPEC原油生產為每天3030萬桶,已高於每日產油上限。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總體來看,在全球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原油生產仍在不斷增長,供求不平衡,是導致原油價格下跌的最主要原因。這之中需求方面的影響佔20%-30%,供給端的沖擊佔70%-80%
㈢ 2014年世界經濟為什麼還在總體呈下滑趨勢
世界經濟下行的因素:
1、世界經濟仍處於危機後的修復期。年,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過程中,各國深層次、結構性問題沒有解決。如:結構調整遠未到位、人口老齡化加劇、新經濟增長點尚在孕育、內生增長動力不足等問題,都制約著經濟發展。
2、全球需求不足。一方面,全球進口需求增長乏力。2012-2013年全球貿易量增速連續兩年低於經濟增速,2014年貿易量增速也僅比GDP增速快0.8個百分點,與國際金融危機前5年貿易量快於GDP增速1倍形成強烈反差;另一方面,在內需不振的情況下,各國均致力擴大出口,競爭性貨幣貶值的誘惑力增大,國際競爭趨於激烈。同時,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區域貿易自由化有取代全球貿易自由化之勢。
3、各經濟體貨幣政策分化加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國際組織的政策協調成效並不明顯,特別在維護金融穩定、恢復金融秩序與保持經濟增長方面更是如此。在2014年11月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首腦峰會上,各方承諾在未來五年內將G20整體GDP由目前預測水平提高2%以上。但總體來說,具體實施效果不容樂觀,IMF和世界銀行等國際經濟組織倡導的改革則一拖再拖。各國貨幣政策措施分化嚴重。美國於2014年10月份完全退出量化寬松;歐元區和日本年中以後仍在加大寬松政策力度;俄羅斯和巴西分別升息6次和5次,累計升息幅度全年達1150個和125個基點;羅馬尼亞和韓國分別降息3次和2次,累計降息100個和50個基點。
4、國際金融市場再起波瀾。2014年國際金融市場在年初出現一波震盪以後,一直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到了下半年,特別是四季度出現了大幅波動,涉及股市、匯市等多個領域。
1)、股市。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在2014年屢創歷史新高,而主要歐洲股市下半年來震盪加劇,全年總體走勢平平。日本股市在2014年下半年走出了一波上漲行情。新興市場則出現了明顯的劇烈震盪走勢,2014年2月初至9月初一路上揚,4季度急劇下跌,幅度超過12%,致使上半年成果盡失。
2)、匯市。美元走強,歐元和日元走弱。美元指數在2014年下半年上漲超過13%。受烏克蘭危機影響,俄羅斯盧布全年貶值超過73%,僅2014年4季度就貶值了近43%。烏克蘭格里夫納全年貶值近48%。受經濟疲弱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等因素影響,拉美主要國家成了貨幣貶值的重災區,阿根廷比索全年累計貶值近23%,巴西雷亞爾貶值近14%,墨西哥比索貶值超過11%。
5、國際市場大宗商品特別是原油價格大幅下跌。
1)、大宗商品價格連續三年下跌。據世界銀行統計,2014年,能源、非能源價格比上年分別下跌7.2%和4.6%,均連續三年下跌。其中,農產品價格下跌3.4%,肥料下跌11.6%,金屬和礦產下跌6.6 %。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2014年全年平均為202點,比上年回落3.7%;12月份同比下跌8.5%。其中,穀物價格跌幅最大,穀物價格指數年平均為192點,比上年下降12.5%。全球穀物供應充足,2014/15年度世界穀物產量預計將再創紀錄,達到25.32億噸,比2013/14年度的原紀錄再增700萬噸,增幅為0.3%,為連續兩年增長。
2)、原油價格暴跌。受全球原油供給增加、原油需求增長放緩、美元繼續升值以及投機需求減弱等因素影響,全球原油價格出現暴跌。2014年,歐佩克一攬子原油價格為96.2美元/桶,比上年下跌9.2%;紐約期貨市場輕質原油價格為93美元/桶,比上年下跌3.6%,均連續兩年下跌。2015年1月12日,歐佩克一攬子原油價格更是創下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43.55美元/桶,比2014年內最高點110.48美元/桶暴跌60.6%。
原油價格下跌對世界經濟將產生較大影響:一是對世界經濟產生正向拉動。據世界銀行測算,油價每下跌30%,將拉動全球經濟增長0.5%;二是對石油出口國造成較大負面影響,原油價格每下降10%,其GDP增速將大幅回落0.8-2.5個百分點,同時還導致財政收入下降、貨幣貶值、資本外流等不利影響;三是拉低CPI漲幅,加大部分經濟體通貨緊縮風險。據分析,油價每下降30%,全球CPI將回落0.4-0.9個百分點。
6、地緣政治等非經濟因素。俄烏沖突、中東局勢等地緣政治形勢惡化,一方面造成了該區域的不穩定性,使國際投資、資本撤離該地區;另一方面,西方和俄羅斯經濟上的制裁與反制裁,也打壓投資者信心,抑制各自的進口需求和相互間的貿易,使歐洲和俄羅斯不穩固的經濟雪上加霜。2014年,埃博拉疫情的擴散,也使相關地區的交通、旅遊等行業遭受損失。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㈣ 為什麼大宗商品價格暴跌造成了資源輸出國匯率的暴跌
資源輸出國的國際收支中,外匯資金的收入來源主要依靠出售大宗商品所得。隨著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大宗商品出口獲得的外匯收入銳減,而進口消費品需要的外匯仍仍保持剛性數量,這會導致國際收支出現嚴重逆差,在輸出國國內,市場對外幣的需求遠大於外幣的供給,導致本幣對外幣出現下跌。此外,當市場出現本幣下跌的趨勢且對未來匯率預期不佳時,投機力量的介入會加大匯率的波動幅度,導致本幣在短期內出現過度下跌,就如當前我們看到的俄羅斯盧布匯率出現崩盤的狀況。
㈤ 大宗商品持續下跌意味著什麼
大宗商品下滑主要是因為美元匯率上漲是最主要的因素。從數據來看,美國9月非農就業數據人口增長至24.8萬人,也是超出了市場的預期,並且創下了六個月以來的最大增幅,而失業率也是降至了6年的低點,5.9%,也是顯示出勞動市場的活躍,成為美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近期一系列表現良好的經濟數據,也是促進了美元指數連續12周上漲。
市場也是普遍預計明年美聯儲有可能會開始加息,從9月份來看就上漲超過了3%,也是促使了這一波大宗商品的價格下滑創出了大概近五年以來的新低。
有機構也是預測美元指數的漲勢可能會維持到2015年,這也表明能源、貴金屬、基本金屬等一些商品將會繼續受到美元指數的壓制。數據顯示,9月份美國市場交易原材料的行業資金流出也是高達8730億美元,為4月份以來的最大規模,也是可見商品價格走好是缺乏支撐。現在在美元指數已經上漲至四年最高水平的背景下,大宗商品的下行之路還是仍然要繼續。
㈥ 最近的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在電子盤價格下跌!在日常生活的市場也就快下跌了
㈦ 2014年大宗商品行情咋樣
哀鴻遍野,幾乎全線下跌,且跌幅厲害的百分之五六十都平常
㈧ 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預示什麼
回歸正常價值也有可能是國際上的一些做空機制引起的,放心最近不會有什麼金融危機,但樓市崩盤就嚇人了
㈨ 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為什麼影響進口
首先你要明白你所交易的大宗商品不外乎就是黃金、白銀、原油、這些的大宗商品,他們目前是國際上一種保值產品,影響大宗商品漲跌的除了宏觀經濟意外還有美元指數,國際經濟形式。
比如中國本國的石油開采量根本不足以供給中國目前自身的需求量,那麼就需要從國外石油大國進口,例如美國,伊朗,沙特這些石油大國。都對進出口有一定的影響。
㈩ 大宗商品價格暴跌,中國是最大收益者嗎
除了做空者沒有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