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民幣匯率會因為央行放水暴跌嗎
今日上午,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早盤暴跌逾300點跌破6.20關口,創下今年7月日以來最弱水平,跌幅一度達0.54%,這是今年3月20日以來盤中最大跌幅。3月20日當天人民幣收盤跌0.54%,盤中最大跌幅為0.6%。
在離岸人民幣市場方面,人民幣兌美元下跌0.3%至6.1954,創11月24日以來最大跌幅。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央行一直在上調人民幣中間價,今天中間價報6.1231,上日為6.1282,再前一日為6.1373。目前在岸人民幣較中間價貼水已經擴大至1.3%,為今年6月以來最大。
民生銀行(行情,問診)外匯交易員吳丹稱,近期人民幣即期貶值,而央行上調中間價,表明央行有意控制人民幣貶值的下限,在市場有貶值預期的情況下不希望人民幣貶值太多。但現在看來人民幣貶值的下限要突破之前的預期。
中國11月份出口較上年同期增長4.7%,不及此前預測的8%增幅,且低於10月份的11.6%增幅。11月份進口同比下降6.7%,不及此前預測的增長3.9%,10月份進口增長4.6%。
人民幣自11月份以來持續貶值,而最新的貿易數據將給人民幣帶來進一步拖累。人民幣的下行空間將取決於央行,但交易員未觀察到任何干預動作。
一股份行交易員稱,「大家的風險敞口更激進些。央行在那麼關鍵的6.16元都沒有干預,那有可能到突破6.2元之後才會有干預了。」
另一外資行交易主管表示,日內走勢主要受市場供求關系影響。最近美元多頭逼空,加之市場流動性較差,導致短暫的購匯盤趨強極易造成市場不平衡。
而企業結匯意願有所下降,因前期結匯較多,市場等待更好的匯價結匯。此外,其他新興市場貨幣走跌對人民幣弱勢亦有影響。
BWCHINESE中文網此前報道,如果美聯儲提前加息,那就意味著人民幣的苦日子要「提前」到來了。
著名經濟學家如松表示,俄羅斯巴西中國等新興國家都在和經濟增速下降作斗爭,這時,美聯儲加息屬於摟草打兔子,進一步沖擊這些國家的匯率,白佔便宜的事情為何不幹?除非美聯儲是傻瓜。
中國需要保住正在放緩的經濟增長速度,這是政治任務;同時也要保住資產泡沫,泡沫驟然破裂的話,會是災難。
招商銀行(行情,問診)總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此前曾認為,如果人民幣失守6.20關口,那麼可能將迎來一輪貶值走勢:
假如未來幾天人民幣繼續貶值,預計央行很有可能出手維持匯率穩定,人民幣跌破6.20的概率不大。
但假如央行保持旁觀允許人民幣續貶,6.20失守的話,則我們此前預期的明年人民幣貶值走勢可能會提前到來。
近來中國央行竭力維持人民幣兌美元升值,重要的考慮之一就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渣打銀行策略師Eddie Cheung表示,升值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環,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的最首要目標。央行試圖通過設定中間價來傳遞這一信號。
高盛集團預計,由於與該行匯率持穩的基本預測相比,屆時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面臨短暫貶值的風險。
同時預計,12月貿易順差將有所下降,但仍將保持於高位。貿易順差的更顯著下滑或發生在2015年年初(部分緣於季節性因素)。
法國興業銀行(行情,問診)則表示,中國決策層不會容忍人民幣出現5%以上的貶值。
2. 經濟基本面是否決定人民幣缺乏大幅貶值基礎
時隔13個月,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再度跌破6.80關口。7月25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顯示,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8040,較前一交易日貶值149個基點,至2017年6月28日以來最低。但更多反映市場預期的即期匯率並未明顯受到中間價大幅走低的影響,當日報6.7784,較上日官方收盤價漲316點。
中金公司在最新的研報中預計,短期內央行可以通過與市場的溝通、調節中間價等方式穩定匯率預期;中長期看,只有穩經濟、穩預期,才能有效穩住人民幣匯率。決定人民幣匯率和資本流動最根本的因素還是對中國投資回報率的預期。同時,近期人民幣匯率與國內資本市場的聯動也較為明顯。
「當前時點下,穩定投資者對中國增長、企業盈利及資產質量的預期才是中長期穩定人民幣匯率預期最有效的政策。所以,更快、更有力、更協調的政策調整有利於穩定匯率預期。」該報告稱。
3. 離岸人民幣市場利率為什麼低
�詠ㄉ枰潦季臀��舜罅康難矍潁��保�樗孀湃嗣癖依氚妒諧〉慕ㄉ瑁�芏嚶腥さ奈侍庖脖惶岢觶�渲械囊桓鑫侍饈牽��裁慈嗣癖依氚妒諧∮刖襯謔諧〈嬖謐漚銜�饗緣睦�睢:芏嗤蹲收叨擠⑾鄭�愀鄣娜嗣癖沂諧±�剩�蟠蟮陀誥襯詰娜嗣癖沂諧±�省>倮�此擔�荒昶詰娜嗣癖藝���諛詰氐姆⑿欣�剩�笤莢�3%左右,而在香港市場上,發行利率則只有1.3%左右的水平。即便在香港的人民幣債券收益率如此之低,香港市場上的人民幣資金,仍然對這些人民幣債券趨之若鶩。 同樣是人民幣債券,為什麼在境內外存在如此大的收益率差異呢?事實上,境內外人民幣利差的存在,是因為中國內地實施著非常嚴格的資本賬戶的管控制度,這事實上導致了境內外市場的相對隔絕。按照內地的監管要求,人民幣資金如果想從香港回到內地,在沒有貿易背景的情形下,需要經過嚴格的逐筆審批程序,而從此前的經驗來看,審批通過的案例相當少。這樣一來,大量的人民幣資金到了香港後,就再也無法回到境內市場,成為了真正的「離岸貨幣」。「離岸貨幣」的大量累積,導致了人民幣市場利率在香港市場上不斷走低。在香港,中銀香港作為唯一的一家清算行,可以利用其壟斷地位為市場提供一個最低利率,即金融機構所持有的人民幣資金如果無處可去,可以選擇存在中銀香港的清算賬戶上,而這個賬戶提供的隔夜利率的水平,僅為0.865%。 但從那些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的機構的角度來看,如果不能把在香港籌集到的人民幣資金迴流至內地進行投資,那末,這些資金只存在香港銀行系統是會有負利差的,而以人民幣計價的話,這些投資其實不賺錢。很多人要問,為什麼又有如此多的機構在香港發行虧錢的人民幣債券呢?筆者認為,一定程度上,有些機構考慮到的是「廣告效應」,也有一些機構認為,人民幣市場會快速發展,利率水平也將隨之大幅提高。但是,如果人民幣可以每年升值3-5%,這些債券在到期時換回美元計價還是有較好回報的。 這一邊,人民幣的收益率保持在低水平上,而另外一邊,香港的人民幣資金卻出現了大規模的上升,這主要是因為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帶來的。按照最新的統計,在香港的人民幣存款大約達到了3700億元,在過去的一年內增長了4倍之多。按照香港最新的預測,在香港的人民幣存款將在今年年底達到8000億元人民幣的水平。按照這樣的增長速度,可以預見的是,目前發行的每一個人民幣債券,都將被這些資金搶購一空,而目前來看,在香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的規模,普遍的規模在1-2億元人民幣,這遠遠無法滿足市場的胃口。 那麼,香港市場上的人民幣匯率,可以被提高么?當然。最近就有傳言稱,中國央行考慮推高離岸市場上的人民幣利率水平。央行主動提高利率水平,這固然有一定的效果,然而,提高人民幣收益率,最重要的仍然是推廣人民幣在海外市場的使用,比如創新更多的人民幣產品和允許香港銀行向私人客戶貸款,同時建立人民幣的有效迴流機制。 人民幣在海外的廣泛使用,仍然面臨著很多的資本管制的約束,比如說,人民幣仍然不可以自由兌換,同時,很多國家對於人民幣資金的接受程度並不高。而建立迴流機制,則相對可行一些,比如內地已經允許很多外資機構將手中的人民幣投入境內的銀行間債券市場,近期就有包括建銀香港等一系列機構被允許進入內地的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交易。1
4. 離岸人民幣市場利率為什麼低
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從建設伊始就吸引了大量的眼球,同時,伴隨著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建設,很多有趣的問題也被提出,其中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人民幣離岸市場與境內市場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利差。很多投資者都發現,香港的人民幣市場利率,大大低於境內的人民幣市場利率。舉例來說,一年期的人民幣債券,在內地的發行利率,大約在3%左右,而在香港市場上,發行利率則只有1.3%左右的水平。即便在香港的人民幣債券收益率如此之低,香港市場上的人民幣資金,仍然對這些人民幣債券趨之若鶩。 同樣是人民幣債券,為什麼在境內外存在如此大的收益率差異呢?事實上,境內外人民幣利差的存在,是因為中國內地實施著非常嚴格的資本賬戶的管控制度,這事實上導致了境內外市場的相對隔絕。按照內地的監管要求,人民幣資金如果想從香港回到內地,在沒有貿易背景的情形下,需要經過嚴格的逐筆審批程序,而從此前的經驗來看,審批通過的案例相當少。這樣一來,大量的人民幣資金到了香港後,就再也無法回到境內市場,成為了真正的「離岸貨幣」。「離岸貨幣」的大量累積,導致了人民幣市場利率在香港市場上不斷走低。在香港,中銀香港作為唯一的一家清算行,可以利用其壟斷地位為市場提供一個最低利率,即金融機構所持有的人民幣資金如果無處可去,可以選擇存在中銀香港的清算賬戶上,而這個賬戶提供的隔夜利率的水平,僅為0.865%。 但從那些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的機構的角度來看,如果不能把在香港籌集到的人民幣資金迴流至內地進行投資,那末,這些資金只存在香港銀行系統是會有負利差的,而以人民幣計價的話,這些投資其實不賺錢。很多人要問,為什麼又有如此多的機構在香港發行虧錢的人民幣債券呢?筆者認為,一定程度上,有些機構考慮到的是「廣告效應」,也有一些機構認為,人民幣市場會快速發展,利率水平也將隨之大幅提高。但是,如果人民幣可以每年升值3-5%,這些債券在到期時換回美元計價還是有較好回報的。 這一邊,人民幣的收益率保持在低水平上,而另外一邊,香港的人民幣資金卻出現了大規模的上升,這主要是因為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帶來的。按照最新的統計,在香港的人民幣存款大約達到了3700億元,在過去的一年內增長了4倍之多。按照香港最新的預測,在香港的人民幣存款將在今年年底達到8000億元人民幣的水平。按照這樣的增長速度,可以預見的是,目前發行的每一個人民幣債券,都將被這些資金搶購一空,而目前來看,在香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的規模,普遍的規模在1-2億元人民幣,這遠遠無法滿足市場的胃口。 那麼,香港市場上的人民幣匯率,可以被提高么?當然。最近就有傳言稱,中國央行考慮推高離岸市場上的人民幣利率水平。央行主動提高利率水平,這固然有一定的效果,然而,提高人民幣收益率,最重要的仍然是推廣人民幣在海外市場的使用,比如創新更多的人民幣產品和允許香港銀行向私人客戶貸款,同時建立人民幣的有效迴流機制。 人民幣在海外的廣泛使用,仍然面臨著很多的資本管制的約束,比如說,人民幣仍然不可以自由兌換,同時,很多國家對於人民幣資金的接受程度並不高。而建立迴流機制,則相對可行一些,比如內地已經允許很多外資機構將手中的人民幣投入境內的銀行間債券市場,近期就有包括建銀香港等一系列機構被允許進入內地的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交易。值得指出的是,如果大規模允許人民幣從海外市場迴流,那麼又可能出現離岸市場向境內市場大規模轉移的情形,那麼,離岸人民幣市場也面臨著資金流失的風險,資本流入又成了問題。(註: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5. 美元離岸人民幣,下周升還是降,預測一下
美元目前 仍然下行趨勢 所以美元離岸人民幣下周繼續 看空
6. 如何構建人民幣匯率的分析預測框架
轉載自網路,僅供參考。
隨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匯率雙向波動彈性也隨之不斷增加,大家越來越關心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對於這個問題,分析框架比結論更為重要,因為這意味著他人可以外延拓展,自己做出分析和預判。
一、情景分析:匯率政策前景
鑒於內外部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做預測是一項非常危險而艱難的工作。為此,有必要設定不同的情形,分析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
經歷了2015年8月和2016年年初的外匯市場震盪後,目前央行基本明確了以參考籃子貨幣調節人民幣匯率走勢為錨,穩定市場預期的政策。2016年
2月13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接受《財新周刊》采訪時明確表示,匯率市場化的改革方向不變,但改革要講求藝術,有窗口就果斷推進,沒有就耐心等待、創造條件。人民幣匯率改革對內要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對外要做負責任的經濟大國。
由此,市場解讀中國的匯率政策進入維穩模式,只不過這次不是穩在一個點而是穩一個區間,不是穩中間價而是穩市場價。在這一背景下,未來可能面臨以下三種情形。
第一種情形是,未來沒有更多的負面消息,而鑒於過去多年來央行已建立的市場聲譽,市場依然相信央行有決心和能力維持任何水平的匯率,或者因相信一籃子貨幣而預期分化,那麼貶值壓力就可能一定程度上得以緩解。「8·11」匯改後,2015年9~11月的人民幣匯率一度重新企穩,剔除銀行自身結售匯後的境內外匯供求失衡狀況明顯改善,同期月均供求缺口為582億美元,遠低於8月的1784億美元。
第二種情形是,將來會有一些經濟基本面的利好消息,如國內經濟企穩,國際美聯儲加息步伐放緩、美元走弱等,這將有助於改善市場前景和市場預期,央行維穩工作能夠獲得基本面支持,進而提高貨幣保護戰的勝算,甚至人民幣可能重新走強。2012年第二、第三季度,我國曾經歷了連續兩個季度的資本凈流出,其中第二季度還出現了外匯儲備資產減少(剔除估值效應後)112億美元的情況。但從2012年第四季度起,隨著歐債危機的暫時平息,國內經濟初步企穩,我國又重現資本迴流、儲備增加,人民幣匯率重回升值通道。2013年外匯儲備余額增幅創下5097億美元的歷史新高,2014年年初人民幣兌美元市場匯率一度欲破六進五。
第三種情形是,市場處於消息面真空,甚至還陸陸續續出現壞消息,貶值壓力和預期揮之不去。而隨著外匯儲備的繼續消耗,市場也在不斷地質疑央行匯率維穩的能力,央行外匯調控將面臨巨大挑戰。
二、要素分析:匯率主要影響因素
要素分析方法的關鍵是梳理出影響以往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主要因素,然後預判這些因素未來會如何發展演變,哪些是短期的、臨時性的因素,哪些是長期的、結構性的因素。
(一)國內經濟運行
國內經濟下行是導致當前我國面臨資本外流、匯率貶值壓力的一個重要原因。然而,市場並不期待中國經濟增長回到過去10%的水平,而是希望中國經濟能夠盡快企穩。
如果中國經濟能夠實現L形的復甦,那麼經濟穩、貨幣穩,跨境資本流動和人民幣匯率走勢都會回歸經濟基本面。如果在今後3~5年的時間里能夠順利實現經濟的轉型升級,那麼經濟強、貨幣強,人民幣在未來仍將是有潛力的世界強勢貨幣。另外,簡政放權、降息減稅(包括提高出口退稅率)等「降成本」的「穩增長」措施,本身相當於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變相貶值,有助於改善企業出口價格的競爭力。
(二)貨幣政策走勢分化
中美貨幣政策走勢分化,也是造成2015年我國面臨資本流出壓力、匯率貶值預期加劇的重要原因之一。2016年,一方面要看中國的貨幣政策取向,另一方面要看美聯儲加息進程。
當面臨「穩增長」和「穩匯率」的沖突時,2015年年底央行貨幣政策一度有些搖擺。但2016年年初,央行行長周小川在G20上海會議的記者招待會上強調,作為大國經濟,中國的貨幣政策主要考慮國內整體宏觀經濟狀況,而不是基於外部經濟和資本流動情況,同時指出當前貨幣政策是穩健略偏寬松。2016年3月1日,降准降息再次如期而至。
2015年,美聯儲逐步停止購債計劃後,於2015年年底首次加息,這意味著貨幣政策正常化進入下一階段。然而,大家對於是否加息存在較大分歧。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採取了數據驅動型的前瞻性指引策略,主要看的是國內經濟復甦、就業狀況和物價走勢。但是,從2015年9月起,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例會越來越關注海外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的狀況。當然,從非常規回歸常規貨幣政策的操作,美聯儲會非常謹慎。2016年4月的例會會議紀要刪除了全球經濟帶來風險的措辭,有人解讀為美聯儲加息臨近。而筆者認為,全球市場穩定與聯儲延遲加息是相關聯的,美聯儲不可能忽視其重啟加息可能帶來的溢出影響。
(三)美元匯率走勢
按照央行行長周小川接受前述媒體專訪時的說法,美元走強也給人民幣匯率調整帶來了「補課」的壓力。而未來美元會不會進一步走強與以下三方面的因素有關。首先,與全球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分化程度息息相關,如果美聯儲加息進程放緩,歐央行和日本銀行貨幣刺激不進一步加碼,則美元走強會受到很大制約;其次,大家對於未來美元走勢本身也存在很大分歧,比如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就認為美元升值大部分已經完成,當然也有人認為美元升值還只是在中場;最後,現在全球從金融風險積聚期進入風險暴露期,國際金融動盪將取代美元匯率,成為影響國際資本流動的重要因素。
(四)資本賬戶開放
對中國來講,理想的國際收支結構應該是「經常賬戶順差、資本賬戶逆差」。未來,在央行基本退出外匯市場常態干預的情況下,必然是貿易順差越大,資本流出就越多。但資本流出並不意味著人民幣貶值。正如美國是「經常賬戶逆差、資本賬戶順差」,但我們既不能簡單地用貿易赤字來解釋美元的貶值,也不能用資本流入來解釋美元的升值。
目前中國出現的資本外流,從渠道上看,一方面是由於境內機構和個人增加了外匯資產或境外資產配置,即「藏匯於民」;另一方面是由於境內企業加速償還前期借入的美元債務,利差交易平盤,以及境外主體部分減持人民幣資產,即「債務償還」。但無論是「藏匯於民」還是債務償還,都不可能無休止地進行下去。對於境內主體來講,畢竟國內的開支還是以人民幣支付為主,即便是跨境投資也有本土偏好。而且,如果國內資產能夠提供有吸引力的投資回報,那麼境內機構和個人購買人民幣資產,也足以對沖人民幣匯率波動的風險。人民幣國際化尚在進行中,增加人民幣資產配置總體仍是進行時,境外主體不可能將人民幣資產完全清倉。同時,境內機構的美元債務,一方面可能全部清還,另一方面可能繼續持有或者增加美元債務,因此要做好風險對沖。
另外,全球都面臨「資產荒」的狀況。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程度還比較低,無論在股市上還是在債市上,外資佔比都較少。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加快了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的開放,而早已被熱炒的境內個人合格投資者(即QDII2)至今仍遙遙無期。這種非對稱的開放,在適當的條件下,會吸引國際資本迴流,有效地對沖居民資產多元化配置造成的資本流出壓力。
三、對2016年一季度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分析及展望
(一)基本情況
經歷了2015年年底至2016年年初的大幅震盪後,2016年第一季度人民幣匯率階段性企穩,資本外流也暫告一段落。
第一,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升值0.5%,在岸市場匯率(CNY)升值0.7%,離岸市場匯率(CNH)升值1.6%;3月,境內外日均匯季差價94個基點,遠低於2015年12月644個基點的水平;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國際清算銀行(BIS)和特別提款權(SDR)口徑的人民幣匯率指數分別下跌了2.8%、2.6%和1.2%。
第二,外匯儲備降幅趨於收斂,1~3月分別減少995億美元、減少286億美元和增加103億美元。
第三,即遠期結售匯逆差收窄,1~3月分別為734億美元、350億美元和371億美元。
(二)原因分析
早在2015年8月底舉行的中美歐經濟學家交流會上,筆者就提出了人民幣匯率維穩的三種情形。在過去一段時期,大多數人都認為第三種情形是大概率事件。而實際情況卻是發生了預期中的第二種和第一種情形的疊加。
首先,2016年國內經濟實現較好開局。第一季度,經濟同比增長6.7%,雖然相比上一個季度的增速有所放緩,但依然位於國家6.5%~7.0%的調控區間。而且,2月和3月的PMI(采購經理指數)、PPI(生產者價格指數)、用電量、外貿出口、房地產投資和銷售等指標先後出現好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16年4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春季報告)中,調低了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期值,但提高了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
其次,外部金融環境趨於改善。美聯儲延遲加息,國際金融市場企穩,第一季度美元指數回調4.3%。國際資本重返新興市場。根據國際金融協會統計,
3月新興市場資本凈流入368億美元,遠高於2月凈流入54億美元的規模。第一季度新興市場貨幣普遍走強,摩根大通新興市場貨幣指數累計上漲4.4%,摩根大通—彭博亞洲貨幣指數上升3%。
最後,央行通過公布人民幣匯率指數和重申了以參考一籃子貨幣調節人民幣匯率的走勢方針政策,加強與市場的政策溝通,在美元回軟的背景下,市場預期趨於穩定。3月,反映結匯意願的收匯結匯率為58.7%,較1月回落2.8個百分點;反映購匯動機的購匯付匯率為74.4%,較1月回落15.3個百分點;結匯率和付匯率之差為-15.7個百分點,較1月收窄12.4個百分點。
(三)前景展望
相信如果能夠准確預見到現在的結果,前期可能就不會有人再去爭議是守匯率還是守儲備。因為應對臨時性的資本流動沖擊,用外匯儲備干預市場,本身也是持有外匯儲備資產的應有之義。
當然,現在還不能認為中國已安然渡過資本流出的沖擊。因為無論是國內經濟復甦勢頭,還是美聯儲加息節奏和美元匯率走勢,未來都可能存在較大變數。
第一,權威人士指出,中國經濟短期內有可能呈L形的復甦。而且,各界對於投資信貸過快增長、房地產價格重新升溫也非議頗多,擔心改革被延誤、發展難持續。
第二,如果美聯儲加息預期重啟、美元重新走強,那麼人民幣匯率就有可能面臨下調壓力。同時,在寬流動性、低利率環境下,世界經濟復甦持續低迷,國際金融市場逐步進入風險暴露期,也將對我國外匯市場的穩定帶來挑戰。
第三,人民幣匯率參考一籃子貨幣調節機制才剛剛推出,市場需要有一個學習和認知的過程。同時,這種匯率調節機制還需要經過市場震盪的檢驗,方能真正取信於市場。
7. 目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處於什麼階段的最新相關信息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端午節後兩個交易日的大幅度升值,使得很多人修正了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
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預測中值為6.9350,但在這一波上漲前的調查結果是7。一時之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年底「破7」的預期迅速褪去。
不過,市場對這一波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主要還是從博弈的角度分析,即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變化,主要是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策略性行為的結果,而不是基本面預期出現了根本性變化。而這種策略性行為的目的被認為是為了應對穆迪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在美聯儲本月即將加息之前先發制人維護人民幣匯率等。
央行的策略性行為「被認為」有兩個,一個是收緊離岸人民幣流動性,另一個則是在人民幣中間價定價公式中加入「逆周期因子」。
這一波人民幣升值的一個特點,就是先從離岸人民幣市場開始急升,然後「傳導」到在岸人民幣市場,進而兩個市場同時走高。就目前而言,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還是要比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高出近400點。這也反映了離岸人民幣市場流動性的緊張。為了應對離岸人民幣市場流動性緊張問題,6月1日晚間,香港金管局已向銀行提供流動性支援,並表示將會繼續密切監察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情況。
央行將調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定價公式的消息在5月26日得到證實,這個時間點也正好與離岸人民幣匯率快速走高的時間基本符合。而所謂在定價公式中加入「逆周期因子」,簡單地理解,就是在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定價過程中,減少市場情緒的權重,增加央行意志的權重。當然,中間價一直被認為反應了央行的意志,但調整前後,差別在於程度的深淺。
近年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貶值,與2015年「8•11」匯改有關。「8•11」匯改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變為「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形成了「雙錨機制」,即錨定美元和一籃子貨幣,與之前之前相比,「8·11」匯改後,市場對中間價的影響權重大大增加了。
8. 專家是如何解讀人民幣升值的
人民幣的升值與貶值與其匯率有關。一般別人說人民幣升值了是相對於美元而言。人民幣貶值了也是相對於美元。因為美元是世界上流通的貨幣,所有的國家都可以將其作為外匯存在,因此美元在貨幣行業中是一種大哥大的存在,因此任何國家的壁紙升貶值都是參照美元進行的。當然這只是單一的說該國家的壁紙升貶值,但是如果具體到兩個國家,只是很兩個國家的貨幣了。兩個國家的貨幣有其國內的購買力所決定,因此假設人民幣兌日元升值了,也是說人民幣的購買力是大於了日元。如果人民幣貶值了,那人民幣的購買力就低於了日元。匯率也就是多少人民幣能夠換取日元或者是美元在一種比率也叫做購買力的比率。
與此同時,人民幣的升貶值也與其政策有著極大的關系,貨幣反映的是其綜合國力,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其貨幣的價值就越來越高,也越來越能成為別的國家的外匯。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和牙買加森林體系中,美元就是因為其強大的統治力將美國推向了貨幣的權力最高峰。
9. 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到 6.3 元,你怎麼看
第一,由於中國經濟早在去年下半年就開始全面啟動,而且2020年GDP增速達到2.3%,是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進入2021年國內經濟持續向好。從宏觀總體數據來看,一季度,我國經濟實現良好開局,同比高增18.3%,兩年平均增長5.0%。
同時,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4倍,兩年平均增長22.6%,企業效益明顯提升。從企業預期來看,製造業PMI和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均連續14個月保持在臨界點以上,國內市場活力改善。此外,國際權威機構也表達了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並將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年初預測的7.2%上調至8.2%。而經濟數據的向好,為人民幣升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美元的持續貶值,也為人民幣升值創造了條件。由於美聯儲大肆印鈔票,向世界轉嫁經濟危機,這也導致美元指數直線下跌,美元指數從去年的104跌到了89附近。其實,美元指數的貶值,也並不僅是人民幣匯率的升值,據路透社27日公布的統計,今年一季度歐元升值超4.3%,人民幣升值2.5%,和俄羅斯盧布、墨西哥元、英鎊的升值程度不相上下。同時,由於美聯儲大量印鈔票,也使美國國內的通脹率達到4.3%,創下十年來新高。
第三,為了應對疫情和美國經濟的衰退,美聯儲將美國國債的利率壓縮至0至0.25%之間,這就導致了中美之間存在著較大的無風險利差,於是大量國際資金到中國來套利,這也在很大利度上推高了人民幣匯率。當然,近二年,國內對外開放度更大了,除了開設上海自由貿易區外,還開設了海南自由貿易區,而且國內的資本市場也在進一步向海外投資者開放,而大量海外投資和投機的資金流入中國境內,也會進一步推升人民幣的匯率。
現在問題來了,人民幣匯率這樣大幅升值,對於普通百姓有什麼影響呢?我們的答案是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方面主要有這樣幾個:其一,人民幣升值,有利於我國部分進口企業降低進口原材料的成本,靠進口原材料的國內企業生產成本降低了,利潤會有進一步增長。其二,人民幣升值對於海淘、留學、旅遊的家庭來說,肯定是利好。
其三,人民幣升值,對於我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是有幫助的,畢竟人民幣不斷升值,讓世界各國都更信任人民幣。2020年9月,中國國債被納入德意志銀行的世界政府債券指數(WGBI),德意志銀行鼓勵全球投資者,持有人民幣債券,因為人民幣債券比美元國債更穩定,更保值。事實上,人民幣升值,美元持續貶值,這對美元的國際地位造成極大的沖擊。目前,伊朗、俄羅斯、委內瑞拉等國都要去美元化,我們正好趁此機會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當然,人民幣持續升值對我們也有不利的一面:一方面,人民幣持續升值,不利於我國的對外出口行業。本來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以及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國出口行業還是比較艱難的,現在人民幣大幅升值,又嚴重削弱了我國出口競爭力,反而使美國出口的商品的競爭力相對提升了。所以,人民幣匯率並不是一味的單邊升值,而是要保持相對穩定,這樣更有利於我國出品企業的發展。
另一方面,大量外資看到了人民幣升值的趨勢,他們就會以投資等各種名義大量湧入國內,以獲得人民幣升值的好處。而我國央行又只能被迫將外資帶來的美元兌換成人民幣,這樣就會向國內金融市場投放大量基礎貨幣,而國內流動性增加了,很可能就會加大國內通貨膨脹的風險性,國內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也會不斷上升。
人民幣匯率升破6.3,主要是由內因和外因二方面導致的,內因是中國經濟形勢一片向好,中國對外開放度更大了,大量外資趁勢流入國內,推高了人民幣匯率。外因是,美元指數持續貶值,導致人民幣在被動的情況下升值了。不過,人民幣大幅升值對國內百姓來說是有利有弊,最好的辦法是人民幣匯率能夠穩定在一個大箱體內波動,這樣更有利於中國的出口貿易,更有利於國內經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