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廈門航空公司的飛機可以帶活螃蟹嗎
其實這要看你喜歡哪方面了,我覺得選專業一要看個人愛好,二看它的就業前景。
未來十年就業前景:2011年五大熱門專業及其代表院校
2011-5-28 9:53:09 精才網高考將至,如何選擇一個好的專業?除了考慮到自己的特長天賦以及興趣所在,最重要的的是就業前景和學校的專業能力。根據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人才報告》預計,到2010年我國專業技術人才供應總量為4000萬人,而需求總量為6000萬人。此項數據顯示,專業技術人才在未來幾年仍將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其中,就業缺口最大的,即未來十年最容易就業的5大專業包括:民航服務學、材料學、精算學、機械學和護理學。
一、民航學
行業現狀:中國民航總局局長楊元元在全國民航工作會議上提出,到2020年中國將再新增2600多架飛機,民航總局將超過5000億資金流向機場建設。目前國際民航平均人機比是100:1,而我國民航業平均人機比是200:1。這意味著,僅以國際民航水平計算,未來20年我國至少需要民航類人才50至70萬人。
就業前景:2010年,根據全國各高校就業率數據顯示,民航相關專業平均就業率高達96%,成為最熱門、就業率最高的五大專業之一。記者僅在北京國際經貿學院民航管理學院,就見到南方航空、海南航空、深圳航空、廈門航空等國內航空公司相繼展開了大規模的招聘活動;一些民營航空公司更是展開「人才大戰」,高薪挖角,民航人才爭奪戰已經打響。
包含專業:民航運輸、空中乘務、航空服務、航空特種車輛維修、空中交通管理、空中乘務、飛行技術、民航商務、航空通信技術、空中交通管理、飛行製造技術、航空機電設備維修、民航安全技術管理等。
代表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國際經貿學院
二、精算學
行業現狀: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和保險及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和發展,對精算人才的客觀需求應運而生。精算學在保險、金融、投資和各類風險管理等許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目前,精算師是國內各大保險公司爭奪的焦點。
就業前景:精算師是保險業的精英,是集數學、統計學、經濟學和投資學等各類知識於一身的保險業高級人才。目前,我國僅有百餘名精算師,精算人才奇缺。每年高校畢業的精算人才,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未來十年,精算人才都將處於供小於求的情況。
代表院校:湖南大學
三、材料學
行業現狀:材料學是研究材料化學組成、組織結構、工藝、性質和使用性能之間相互關系的一門應用基礎學科,主要任務是為材料設計、製造、工藝優化和材料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學依據。材料學與高新技術產業關聯度密切,產品市場全球化特點突出,其後續產業鏈的發展空間也十分廣闊,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
就業前景:我國對材料人才的培養比較重視,但材料學專業涉及國民經濟發展的多個領域,以稀土專業為例,開設這一專業的內蒙古科技大學、江西理工大學等利用優越的地理條件,使稀土專業得到快速發展。因此人才市場對材料學人才的需求是持續增加的。
代表院校:天津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
四、機械學
行業現狀:近年來我國大型工業逐漸在復甦,社會對於精通現代機械設計與管理人才的需求正逐漸增大,像北京交通大學機械與電子控制工程學院的就業率,近幾年一直保持在90%以上,學生一次就業的結構和地域都非常好。
就業前景:機械類專業不僅具備廣度適應性,比如在設備維護、數控維修、環保設備設計等領域的應用。同時,還涉及不少交叉學科,通過這些知識的積累,可為跨專業、跨行業就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今後一段時間內,機械類人才仍會有較大需求,具有開發能力的數控人才將成為各企業爭奪的目標,機械設計製造與加工專業人才近年供需比也很高。
包含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車輛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汽車服務工程、製造自動化與測控技術、微機電系統工程、製造工程、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等。
代表院校: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重慶大學、東南大學
五、汽車服務專業
行業現狀:汽車產業是十一五規劃重點產業之一。目前,全國只有幾所高校設置汽車服務專業,規模也不大。但從國際標准來看,這類人才非常重要,缺口非常巨大。
就業前景: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秘書處副主任湯海山提供的數字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汽車研發人才缺口50萬,維修人才缺口80萬。湯海山說,未來十年包括汽車研發人才、營銷人才、維修人才、管理人才,將處於全面緊缺狀態。
代表院校:目前在高校中開設汽車服務工程專業的院校有:同濟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吉林大學、遼寧工學院等。
㈡ 600029資金流向南方航空資金流向600029資金南方航空資金,哪有圖
你上和訊網上有個股及大盤的資金流向圖,不過准確性....呵呵
㈢ 考研出來以後有什麼用
相對於本科出來更好找工作吧。
㈣ 股市在一年當中板塊的輪漲順序有規律嗎
關注板塊輪動:每天開盤和收盤時把漲幅局前的和跌幅局前的板塊記錄下來,並把裡面前5名和倒數5名股票漲跌幅,股價都記錄下來以便後期跟蹤分析。一個板塊熱點上漲幾天後一般會調整幾天,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追高,容易被套。往往資金主力就好像事先商量好了一樣一起轉向其他板塊,這個熱點可以關注資金流向,資金流入的板塊一般會漲幅驚人,如航空股票:海南航空、中國國航、南方航空等,鋼鐵板塊的:寶鋼、武鋼等,一定要緊跟一個強勢板塊漲幅前5位,一般第一天漲停的話不要擔心被套,往往會漲了再漲,強勢特徵明顯,第二天、第三天仍會有不錯的漲幅。
某一板塊啟動的信號主要有三點:
1、看漲幅榜,如果在漲幅榜前20名中,某一板塊的個股占據了1\3以上時,並且連續一段時期都出現這樣的情況,這就可初步斷定該板塊在啟動了。
2、看成交量,如果在成交量中前20名中,某一板塊的股票個數占據了1\3以上,並且連續一段時間都出現這樣的情況,證明該板塊有主力資金在活動,繼續上漲的可能性極大。
3、看走勢,從高價股、中價股、低價中各選出5—8個有代表性的個股,從中比較他們的走勢強弱,如果某一板塊走勢的個股數量比其他兩個板塊走勢強的個股數量要多,那麼這個板塊就是我們要找的啟動板塊。
而某一板塊衰落的標志則有以下幾點:
1、看漲幅,如果在漲幅榜前20名中,某一板塊的個股已不足總數的1\4,並且呈現遞減的趨勢,這時就要警惕該板塊上漲空間已經很少,或者已經漲到位了;
2、看成交量,如果在成交量前20名,某一板塊的個股已不足總數的1\4,並且出現遞減的趨勢,這可證明該板塊即將進入整理狀態;
3、看上升空間,一般來說,主力從建倉到派發,至少要有50%的上升空間,如果在一個級別較大的多頭行情中,某一板塊啟動後,漲幅不不足50%,可視為低風險投資區;漲幅在50-80%之間可視為風險投資區;漲幅超過80%,可視為高風險投機區,當某一板塊股價進入風險投資區、高風險投機區時,就要警惕該板塊上升動力已經不足,如果出現滯漲就應該意識到該板塊已經漲到位了。
必須知道的A股市場六大定律
1、慣性定律
和牛頓的慣性定律原理是一樣的,物體保持運動狀態和方向不變的特性叫做慣性。表現在股市中,股價是上漲的,那麼如果不出現大的變動,股價會繼續往上走;股價是下跌的,那麼如果不出現大的變動,股價會繼續往下走。這是因為股價趨勢向上走的時候,大多數人看好後市,所以買了的人不捨得賣,沒買的人則搶著買入,這就使得股票供不應求,自然應該漲了;相反,趨勢向下的時候,大多數人不看好後市,所以買了的人搶著賣出,沒買的人也不太敢買,這就使得股票供過於求,自然就要繼續下跌了。
2、物極必反
漲得多了,自然要跌;跌得多了,自然要漲。這跟《三國演義》開篇詞說的是一個道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相信大家都知道KDJ指標的用法,KDJ指標中,有一個功能非常重要,就是超買和超賣。超買,表示當時人氣非常旺盛,是不是表示可以買呢?當然不是,超買,往往都是該賣的時候了;相反,超賣,往往是該買的時候。股市中一個現象也充分體現了這個原理——風險是漲出來的,機會是跌出來的。
3、風水輪流
我們不敢肯定說A股市場以外的境外股市是不是這樣的,但可以肯定的是,A股市場始終都是風水輪流轉的。一波大行情往往有四個階段,分別是:(1)小部分板塊或個股啟動;(2)行情進入普漲;(3)尚未漲的股票開始普漲;(4)前期龍頭板塊或個股開始調整;(5)行情進入普跌;(6)剩下的股票全部步入跌途。所以,在A股市場做股票,沒能先知先覺抓到龍頭,能做到後知後覺抓住補漲股,也能獲得不錯的收益。不能急,一急,往往使得自己去追買已經大幅上漲並即將下跌的龍頭股,而錯過後面整裝待發的補漲股。按照教徒的話來說:上帝是公平的。
4、違逆大眾
善於觀察的老股民都知道這樣一個規律,那就是當市場大多數人都看好的時候,市場未必會漲;
相反,當市場大多數人都看淡的時候,市場未必會跌。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技術分析愛好者一直宣稱,市場永遠是對的;基本面分析愛好者一直認為,市場永遠都是錯的;證券組合理論愛好者則認為,市場有時是對的,有時是錯的。同樣是分析股市,就有三種完全不同的結論,這充分證明了市場的不確定性。
5、周期共振
這個規律很有意思。當日線趨勢向上的時候,如果周線也是趨勢向上,那麼短期的走勢會頗為強勁;當日線趨勢向上,周線趨勢向下,那麼市場只會是一個小的反彈。這是什麼原理呢?這是因為,當周線趨勢向上的時候,大盤或個股已經聚集了相當高的人氣,市場的供求關系是供不應求,所以日線的上漲會比較輕松;相反,如果周線趨勢向下,意味著從中長期趨勢來看人氣慘淡,那麼,即使短期有人搶著買入使得短期走勢較為強勁,但如果無法改變中長期的供求關系,市場還是會繼續向下走。按照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得出日線趨勢向下、周線趨勢向上和日線趨勢向下、周線趨勢向上。總結來看,我們可以關注的有以下兩個:第一,日線向上,周線向上;第二,日線向下,周線向上。我們應該拋棄的形態也有兩種:第一,日線向上,周線向下;第二,日線向下,周線向下。
6、靜動相交
沒有一直上漲的股票,也沒有一直下跌的股票。一隻股票上漲一定的時間之後,總要花一點時間來調整一下,以便將意志不堅定的散戶洗出去,也讓自己有足夠多的時間調整倉位;一隻股票下跌一定的時間之後,總要花一點時間來橫盤一下,以便讓貪心的散戶來給自己接盤。這其實跟我們跑步一樣,一直不停的跑,跑到最後是直接跑進棺材;而跑一跑,停一停,只要有吃,有睡,有地方解決內急,那跑遍全球也不是沒有可能。股市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
不同經濟周期對板塊輪動的影響
在經濟復甦階段,表現較好的是能源、金融、可選消費;表現較差的是信息技術、醫療保健、公用事業。科技類的電信服務和信息技術板塊在復甦階段並沒有很好的表現,這和我國科技類板塊代表性偏弱,電子類企業更多地集中在加工製造環節,依靠訂單生產,而非設計研發環節有關。
在擴張階段,表現較好的是能源、材料、金融;表現較差的是信息技術、公用事業、電信服務。
金融板塊在擴張階段仍表現較好,但在兩次擴張期中金融板塊的表現是矛盾的,2002年到2004年的第一次擴張期,金融類的表現排在最後一位,而2006年到2007年的第二次擴張,金融類表現最好,且漲幅巨大,對最後表現有很大的拉動作用。金融板塊的表現規律需要更多周期的檢驗。
在滯脹階段,表現較好的是電信服務、日常消費、醫療保健;表現較差的是信息技術、能源、金融。
而在收縮階段,表現較好的是醫療保健、公用事業、日常消費;表現較差的是能源、金融、材料。
㈤ 怎樣看股市中的資金流入和流出,有的時候股市漲了,但卻大幅流出,跌了卻小幅流入
懸賞分比較高,那我就多寫點。
首先要了解流入流出的概念。比較准確的解釋是:在上漲過程中主動吃掉賣單的買單就算是流入資金,下跌過程中主動吃掉買單的賣單就是流出資金。可以通過對成交狀況的統計得出。
每天的賣出的資金與買入的資金一定相等,為何叫做流入流出呢?這種指標的成立依賴於以下假設:
1在上漲途中主動買入的資金越多,說明買方競價激烈,以至於看到股價上漲就怕買不到而追高。這種買家買入後短期內不願賣出。
2在下跌途中主動賣出的資金越多,說明賣方競價激烈,以至於看到股價下跌就怕無法及早脫身。這種賣家賣出後短期內不願進場。
3買方競價越激烈,股價越容易上漲;賣方競爭越激烈,股價更容易下跌。
其實就是量價理論的縮小版。
問題來了:
1拉升出貨:莊家拉升了7%,卻只動用了少量資金,而在其後的微小下跌和盤整中,出貨量巨大。
2這種流量指標不考慮價格波動幅度,也不考慮被動交易者的力量。有時候股價漲了0.5%就漲不動了,主動買入量雖然很大,但是上方的賣壓更大。屢攻不破,買方就不急著買了,這時少量的賣單就可以把價格打壓下來,就可能造成下跌卻流入的情況。反之亦然。
3這種指標沒有統一的用法規定,許多人用不同的方法來統計,結果就千差萬別。但是如果當天是單邊下跌幾乎沒有反彈的走勢,還有人統計為資金流入的話,那肯定是錯誤的。所以不排除這些人統計錯了。
4莊家對倒拉升出貨和對倒打壓吸貨。對倒拉升出貨的資金肯定是流入了,因為在拉升時存在大量的對倒交易;反之對倒打壓吸貨時資金也肯定是流出的。事實上這都是假象。
計算資金的流入和流出是一種技術指標。它具有技術指標的典型特徵:會出錯。即便統計方法對了,也會出錯。就像MACD也不總是對的一樣。
我個人對資金流入流出的觀點是,不好用,連一個簡單的指標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