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確定定價目標
定價目標(Pricing Objectives) 是企業在對其生產或經營的產品制定價格時,有意識的要求達到的目的和標准。它是指導企業進行價格決策的主要因素。 定價目標取決於企業的總體目標。不同行業的企業,同一行業的不同企業,以及同一企業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市場條件下,都可能有不同的定價目標。獲取利潤是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最終目標,具體可通過產品定價來實現。獲取利潤目標一般分為以下三種。投資收益定價目標是指使企業實現在一定時期內能夠收回投資並能獲取預期的投資報酬的一種定價目標。採用這種定價目標的企業,一般是根據投資額規定的收益率,計算出單位產品的利潤額,加上產品成本作為銷售價格。但必須注意兩個問題:第一,要確定適度的投資收益率。一般來說,投資收益率應該高於同期的銀行存款利息率。但不可過高,否則消費者難以接受。第二,企業生產經營的必須是暢銷產品。與競爭對手相比,產品具有明顯的優勢。合理利潤定價目標是指企業為避免不必要的價格競爭,以適中、穩定的價格獲得長期利潤的一種定價目標。採用這種定價目標的企業,往往是為了減少風險,保護自己,或限於力量不足,只能在補償正常情況下的平均成本的基礎上,加上適度利潤作為產品價格。條件是企業必須擁有充分的後備資源,並打算長期經營。臨時性的企業一般不宜採用這種定價目標。
2. 貨幣政策目標如何實現
一、貨幣政策最終目標
指通過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所期望達到的最終目的,這是作為貨幣政策制定者的中央銀行的最高行為准則。
當代各國的貨幣政策一般可以概括為五項:
1、穩定物價
2、充分就業
3、經濟增長
4、國際收支平衡
5、金融穩定
二、貨幣政策中介指標(intermediate
target)
又稱遠期指標,是處於貨幣政策最終目標和操作指標之間的中介性政策變數.如市場利率、貨幣供應量等.
三、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是指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影響中介指標,進而最終實現既定政策目標的傳導途徑與作用機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三個主要環節:
1、從中央銀行到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
2、從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到企業、居民等非金融部門的各類經濟行為主體。
3、從非金融部門經濟
行為
主體到社會各經濟變數,包括總支出量、總產出量、物價、就業等。
3. 穩定資產價格的目標和貨幣政策的三大目標在哪些方面有所不同
維護經濟穩定是各國央行都奉行的政策目標,美國也不例外,一旦資產價格異動影響了經濟穩定增長,聯儲就會進行干預的。美國作為開放的市場經濟國家,當局平時對經濟的干預不如我國頻繁,主要還是靠市場供求條件,但是不代表聯儲放任金融市場,一旦資產價格波動超過經濟可承受的范圍,美聯儲就會進行干預。
4. 如何實現宏觀經濟政策的四大目標
宏觀經濟政策的四大目標是充分就業、價格水平穩定、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
充分就業是指包含勞動在內的一切生產要素都以願意接受的價格參與生產活動的狀態,說就勞動就業而言,充分就業並不是所有的勞動者都能就業,在充分就業的狀態下,有可能存在失業。政府關心了是由於經濟周期所造成的非自願失業。
發展經濟是擴大就業的根本措施,還有就是各種就業培訓、信息發布等等。
物價穩定是指價格總水平的穩定。一般採用價格指數來表示價格水平的變化。價格穩定也不是指每種商品價格的固定不變,也不是指價格總水平的固定不變,而且指價格指數的相對穩定。
穩定物價的措施就是適量發行貨幣,特殊時期調節好物資供應。
經濟增長是指一定時期內經濟已持續均衡增長。即在一個時期內經濟社會所生產的人均產量或者人均收入的增長,它包括①維持一個高經濟增長率;②培育一個經濟持續增長的能力,一般認為,經濟增長與就業目標是一致的。
經濟增長的措施很多:創新、技術進步、發展高新產業、加大投資、刺激消費等等。
國際收支平衡是指一國凈出口與凈資本。進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不僅反映了這個國家的對外經濟交往情況,還反映出該國經濟的穩定程度。
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一方面調整進出口結構,另一方面合理使用外匯。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並不總是一致的,也就是,政府不總是能同時實現以上所有的政策。
5. 運用「影響價格的因素」相關知識,說明如何確定目標價格水平
一、階段性定價策略
階段性定價策略,就是賣場根據商品所處市場壽命周期的不同階段來制定價格的策略。這一定價策略主要是根據不同階段的成本、供求關系、競爭情況等的變化特點,以及市場接受程度等,採取不同的定價策略,以增強商品的競爭能力,擴大市場佔有率,從而為賣場爭取盡可能大的利潤。
1.導入期定價策略
在導入期中,由於商品剛剛投入市場,顧客還不熟悉,因此銷量低,沒有競爭者或競爭者很少。為了打開新商品的銷路,在定價方面,可根據不同情況採用高價定價策略、低價定價策略和中價定價策略。
(1)高價定價策略
高價定位策略的依據是在消費者中間,有部分收入較高的人,對新商品有特別的偏好,願意出高價購買。對全新品牌的商品,一般可採用高價定價策略。另外,對某些市場壽命周期短,需求彈性小,翻新較快的商品,在投放市場時,如能吸引消費者,引起消費者的「求新心理」,使得需求強度增大,也可採用高價出售,並迅速組織大批量采購,縮短導入期的時間。
(2)低價定價策略
低價定價策略是高價策略的反面,即有意把新品牌的商品價格定得很低,必要時甚至微量虧本出售,以多銷達到滲透市場、迅速擴大市場佔有率的目的。
低價定價策略適用於商品需求富於彈性時的情況。因為低價能夠相應擴大銷量,或者說存在著一個大的潛在市場,賣場能夠從多銷中獲得利潤。
(3)中價定價策略
此策略以價格穩定和預期銷售額的穩定增長為目標,力求將價格定在一個適中的水平上,所以也稱穩定價格策略。這種策略在賣場上一般不太常用。
2成長期定價策略
品牌商品進入成長期後,賣場經營能力和銷售能力擴大,銷售量迅速增長,利潤也隨之增加。因此,成長期品牌商品定價策略,一般是選擇適合競爭條件,能保證賣場實現目標利潤或目標報酬率的目標定價策略。
6. 為什麼十二五貨幣政策將更突出價格穩定目標
1. 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進而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主要包括信貸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縮信貸和提高利率是「緊」的貨幣政策,能夠抑制社會總需求。
2. 貨幣政策制約投資和短期內發展,能擴大社會總需求,對投資和短期內發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貨膨脹率的上升。
3. 財政政策包括國家稅收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增稅和減支是「緊」的財政政策,可以減少社會需求總量。
4. 財政政策,有利於投資,但社會需求總量的擴大容易導致通貨膨脹。
財政政策是指國家根據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而規定的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的變動來影響和調節總需求。 財政政策是國家整個經濟政策的組成部分。
貨幣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銀行為影響經濟活動所採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貨幣供給以及調控利率的各項措施。
7. 定價目標的實現方法
如圖:
1、 選擇定價目標
2、 確定需求
3、 估計成本
4、 分析競爭者成本、價格和提供物
5、 選擇定價方式
6、 選定最終價格
8. 社會主義宏觀調控的最基本目標 A實現充分就業 B保持物價穩定 C保持經濟總量平衡 D實現公平分配
答案是C,供需總量的平衡,是保持國民經濟大體按比例發展的最基本的平衡。這是社會主義宏觀調控的基本目標。ABD選項是次要的目標。
9. 主要目標的穩定價格目標
穩定的價格通常是大多數企業獲得一定目標收益的必要條件,市場價格越穩定,經營風險也就越小。穩定價格目標的實質即是通過本企業產品的定價來左右整個市場價格,避免不必要 的價格波動。按這種目標定價,可以使市場價格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相對穩定,減少企業之間因價格競爭而發生的損失。?
為達到穩定價格的目的,通常情況下是由那些擁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經營實力較強或較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領導者先制定一個價格,其他企業的價格則與之保持一定的距離或比例 關系。對大企業來說,這是一種穩妥的價格保護政策;對中小企業來說,由於大企業不願意隨便改變價格,競爭性減弱,其利潤也可以得到保障。在鋼鐵、采礦業、石油化工等行業內 ,穩定價格目標得到最廣泛的應用。?
將定價目標分為利潤目標、銷售額目標、市場佔有率目標和穩定價格目標,只是一種實踐經驗的總結,它既沒有窮盡所有可能的定價目標,又沒有限制每個企業只能選用其中的一種。 由於資源的約束,企業規模和管理方法的差異,企業可能從不同的角度選擇自己的定價目標 。不同行業的企業有不同的定價目標,同一行業的不同企業可能有不同的定價目標,同一企業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市場條件下也可能有不同的定價目標,即使採用同一種定價目標, 其價格策略、定價方法和技巧也可能不同。企業應根據自身的性質和特點,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權衡各種定價目標的利弊,靈活確定自己的定價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