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產品價格劇烈波動現象的原因是什麼農民/相關方面能否通過農產品期貨等金融工具來緩解該問題為什麼
黃金等大宗商品近日上漲
2. 現在為啥物價上漲而農作物下降呢現在農民沒法活呀!!!
這是在恢復奴隸制度。
慢慢的窮人就把命買給有錢人了。
然後又恢復到那個時代。
3. 有人說近幾年農村農產品價錢低迷,是不是供大於求
自去年以來,由於農產品價格的波動,我國農產品價格整體處於低迷狀態。幾乎每個人都在喊著生意不能繼續了。
農產品也是商品,但有一條商品規則,那就是,東西很少但很貴,價值越來越低。希望農民和朋友以市場為導向,理性種菜,而不是盲目跟風。
4. 農產品的價格變動,是否直接體現了民生經濟呢
農業關繫到民生,農產品價格與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相當劇烈和頻繁。湖北作為農業大省,農產品價格波動對農民和消費者的影響也影響著在湖北全國人大代表的心。穩定農產品市場價格,是基於兩個開放型經濟,糧食安全,主要是理順各種矛盾,充分考慮復雜的系統工程機制設計的先決條件。
隨著全球總需求的復甦,國際大宗資源品,如原油、煤炭、鐵礦石價格的上漲,引起化肥、農葯、燃料等農資價格總體呈上漲態勢。消費模式的變化與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刺激了農產品銷售價格的波動。農產品市場信息不對稱,以及農產品從農地到最終用戶的長鏈條加價行為,加劇了價格波動。貨幣供給與農產品期貨市場的雙重作用,也導致農產品價格偏離基本面。
5. 分析糧食豐收了為什麼農民收入反而可能下降
這個就是經濟學上所說的的谷賤傷農,因為糧食是需求價格彈性小的商品,也就是說糧食的需求量的變化量會小於糧食價格的變化量,所以說,糧食豐收的時候,糧食的價格的降低量*P將大於糧食銷售量得增量*Q,所以農民的收入會降低而不是升高。
這個問題我以前回答過,那個比較詳細,你看一看吧:http://..com/question/155879972.html
6. 農產品價格那麼低,還滯銷,到底怎麼回事
商品是否會滯銷,決定因素有很多,而價格只是其中之一。題目中的農產品應該是多指農村、鄉鎮區域的農產品,而非有機蔬菜,有機蔬菜價格並不低!可以從幾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8:從國際化角度來看,進口農產品的增加,也會對固有的農產品市場進行一定程度的擠壓。
不過還行希望農產品能給農民創造較好的收入來源。
7. 農作物的價格一漲再漲,但為啥農民還是要選擇外出務工
玉米漲到1.5元/斤,這個也是最近漲的價格,糧販實際收購價要比這個低,而且年前很多農民已經把糧食賣的差不多了,農民手中的余糧已經不多了,而且年前玉米的價格還沒達到這么高
8. 農產品價格持續下跌,農民的生活將受到哪些影響
雖然現在的農村生活越來越好,但是不得不說很多地方的農村的農民生活還是不容易的。起碼他們大部分的生活都受到了農產品價格的制約。一個農民目前大概能有多少地呢?我們這邊估計一家能有十畝地算是多的了吧。如果他種植的是玉米,玉米價格差不多7毛一斤的話,每畝能賺900元,那十畝地也就賺一萬元左右。
這樣的收益,現在連家庭3個月的支出都是不夠的。一年光電費在節約要是需要千元,還不包括其他亂七八糟的費用。所以一萬元連最基本的生活都是不夠的。那農產品的價格不上漲農民的生活將受到哪些影響呢?現在如果你三個月不交電費,就會將你的電關閉,還要預交費用才能再次開通,出門想要免費搭順車都不太可能了,哪怕是自己的親戚也需要把費用算的清清楚楚。現在的農民一頓都可以不開肉,沒有肉會嚴重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
現在生活好了,反而身體健康卻容易出毛病,看病隨便開一點葯都要好幾十塊,隨便打個點滴都要好幾百塊。農產品的價格不上漲,農民的生活將無法持續,這不光是農民的事,是社會、是國家、是很多人的責任。沒有農民種地,國家將沒有糧食。農村的經濟不發展,城市的發展也將受到很大的制約。
所以農民未來的好壞,關乎著國家的每個人的未來生活。
9. 農作物的價格已經長了很多,為啥農民還是要外出務工
以玉米1畝最大1000斤、淮海平原為例,四口之家也在4畝以上,人均1畝、1畝、1畝、玉米1500多,除去費用,一年還剩4800元,這是豐收的情況。一年第二季度小麥加4000元,共800元,光種地每年人均收入2200元,喝西北風嗎?國際深度貧困線能達到嗎?這仍然在平原地區,據我親身經歷,淮海平原的許多土地都是荒蕪的,大片平原土地無人耕種。這其實很可怕。平原土地都沒有人耕種,更不用說山區了。
農民為了生計玉米漲了2元/斤,農民出去打工還是出去,靠地糊口真的很難。
即使充足的化肥、充足的農葯、及時灌溉地、及時除草和優質種子有保障,今天玉米的產量最好也是13400斤。即使能賣5000斤,總收入也只有2000元!但是這也只是理論上的收入!一般難以實現的,化肥、農葯、電費、種子投資、農民手中的收入有多少?如果能有一千元,就算是阿彌陀佛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