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鐵礦石需求量的問題!!!!!!!!!!!!!!
關於價格上漲我給的數字不一定很精確因為其實真正的要看平均的價錢,我給的都是最高品種的漲幅,所以只能參考
2005年上漲了71.5%
2006年上漲19%
2007年上漲9.5%
2008年上漲65%
2009年下跌了33%
2010年官方說上漲45%,但是真正多少也不知道,因為現在已經開始採用現貨長協混合定價了。
接下來是4月30日澳洲MurchisonMetalsLtd(中鋼持有這間公司5%的股權)發給股東的季度報表的內容(下面有寫翻譯),非常精確:
Duringthequarter,..dant,.
ndUS$125toUS$135pertonneoffinesCIFtoUS$175toUS$185pertonneinearlyApril..9%forthefirstquarterofthisyear.,hemonth.
意思就是:
鐵礦石市場在本季度出現重大的結構變動。三大海運鐵礦石商都宣布,他們的絕大多數客戶都將從傳統的年度基準定價機制過渡到一系列更短期的基於市場的定價機制。年度基準定價機制越來越可能被廢除,而價格制定將與一系列市場和指數掛鉤。
鐵礦石的市場價格在本季度大幅上升,鐵礦石粉的成本、保險加運費的價格由每噸125至135美元上升到四月初的每噸175至185美元。中國官方稱今年第一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11.9%。中國鋼產量仍然保持強勁的態勢,三月鐵礦石進口量為5900萬噸,與進口量少的二月相比有大幅反彈。
接下來附上我從摩根士丹利的鐵礦石report上截圖來的鐵礦石需求量的展望,出奇的精確要是你看不清的話給我email,我發給你啊^_^
報告里頭沒有05-07年的進口總量
2005年進口2.8億噸
2006年進口3.3億噸
2007年進口3.8億噸
基本上增速是每年增加進口20%
❷ (四)礦產品價格將震盪上行,經濟發展成本加大
基本判斷:主要礦產品受發達國家經濟減速影響,需求有所放緩,但由於地緣政治危機不斷惡化,石油等受運輸制約的重要礦產品價格將振盪加劇,在發生突發事件的情況下可能沖高,經濟發展成本進一步加大。
2012年1月12日歐洲央行宣布,維持基準利率1.00%不變,同時宣布,維持隔夜存款利率在0.25%,並維持隔夜貸款利率在1.75%不變。標准普爾13日發布報告,宣布剝奪法國的「AAA」主權信用評級;與此同時,銀行暫停了與希臘之間有關債務重組的談判進程,這對試圖遏止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的歐盟各國領導人來說是今年的第一次打擊。標准普爾在報告中宣布,該機構決定將塞普勒斯、義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各下調兩個等級;將法國、奧地利、馬爾他、斯洛伐克和斯洛維尼亞的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各下調一個等級;同時確認比利時、愛沙尼亞、芬蘭、德國、愛爾蘭、盧森堡和荷蘭現有的長期評級。
從全球最主要的三個經濟體美國、中國、歐盟公布的經濟數據看,經濟增速減緩的跡象非常明顯。同樣就業問題也在困擾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美國失業率數據保持9%的高位,雖然近期的製造業數據有所回升,但占經濟70%比重的消費仍舊疲弱,代表消費能力的就業數據表明美國目前的復甦主要為新興市場經濟增長帶動的結果,並不具備內生性。隨著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美國的經濟形勢必然會轉弱;歐債危機的進一步漫延使歐洲經濟蒙上了陰影,因此全球經濟增速的放緩必然帶來對大宗商品需求的減弱,預計2012年礦產品價格在目前的價位上波動上行。
專欄11 全球經濟形勢影響礦產品價格
2012年的宏觀大背景是全球經濟走弱,重要國家進入選戰階段,經濟走勢可分為兩大階段。第一階段,歐債問題激化。前4個月是歐債集中到期的一個階段。歐洲長短期救助措施都難以擺脫眾口難調的結局,這勢必使得市場悲觀情緒難退。特別是,在這個過程中極可能伴隨著法國等AAA國家評級的喪失,部分國家國債收益率飆升以及美元指數的走高。在這一階段,銅或有明顯的空頭行情。黃金作為前期抗擊通脹的重要品種也勢必在全球經濟走弱的大環境下走低。第二階段,則是後歐債時代。歐債問題的激化勢必促使問題以某種方式解決,比較悲觀的是歐元區的解體,比較樂觀的是財政聯盟制度化,歐洲央行擔當最後貸款人角色。此時歐洲各國將會把精力放在發展經濟、降低失業上。而中國及美國的政策動向以及在此影響下的經濟走向造成對礦產品需求的變動將成為影響其價格的主要因素。
煤:國內煤價走勢更取決於國際煤價。從國內市場來看,由於煤炭新增產能仍將逐步釋放,煤炭產量能夠繼續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長。而受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經濟增長放慢等因素影響,煤炭需求增速可能會有所放緩。如果國際煤價能夠在目前基礎上保持相對平穩運行,國內煤價本身上漲動力將明顯減弱。2012年國際煤價走勢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可能繼續下跌,也可能回升,當然也可能繼續維持窄幅震盪。如果歐債危機愈演愈烈,最終導致歐元區實體經濟出現明顯下滑並波及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情況,國際市場能源需求必然會出現下滑。屆時,煤炭價格也將會出現回調。但經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各國將更有能力協同救市,所以這種假設成為事實的概率相對較小。相反,國際煤價上漲的概率反而較大。為了給市場提供充足的流動性,當前主要經濟體仍然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部分經濟體甚至再度啟動了量化寬松政策,這給國際市場能源價格上漲埋下了隱患。
原油:繼續走高,在發生伊朗戰爭等極端事件時油價可能會沖高到150美元/桶以上。2012年原油價格在110美元/桶附近波動。2012年2月7日,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在月報中上調其對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預測,為上年10月來首次調高,並預計因非歐佩克產油國石油產量減少,石油市場將趨緊。EIA上調2012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增長預估5萬桶至日增長132萬桶,同時亦調高2013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增長預估2萬桶至日增149萬桶。EIA還下調非OPEC國家2012年日產量預估14萬桶至日產5254萬桶,較2011年日產量高出77萬桶;上調2013年產量預估9萬桶至日產5339萬桶。EIA還稱,歐佩克成員國1月份原油總產量降至每日3077萬桶,為上年10月份以來首次下降。1月份歐佩克原油產量下降主要是因為沙烏地阿拉伯原油產量減少。
美國原油、成品油庫存增加(圖55),原油進口量減少。截至2012年2月3日,美國原油庫存增加30.4萬桶至3.39億桶。汽油庫存增加163萬桶至2.32億桶。包括取暖油和柴油的餾分油庫存增加117萬桶至1.47億桶。2012年1月下旬開始,原油運價指數開始回落,有利於原油價格保持穩定。
鐵礦石:穩中有降。未來國外礦山擴產情況要大於中國粗鋼產量的增加,因此鐵礦石供求格局將出現變化,鐵礦石市場重新回到瘋狂上漲的局面難度較大。2012年鐵礦石價格變動將會更頻繁,但價格變動幅度收窄,總體價格呈緩慢下降趨勢,但仍處於高位。國內對房地產市場的擔憂,寶山鋼市綜合指數一路下滑(圖56),鋼材市場將在金融市場劇烈波動的影響下震盪築底,鋼鐵行業已經進入非常嚴峻的時刻,不僅行業利潤降至冰點,鋼鐵行業虧損面也在不斷擴大,對鐵礦石需求將有所放緩。
專欄12 地緣政治局勢惡化拉升原油價格
自2011年中東地區的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政權相繼更迭後,敘利亞成了新的「重災區」。美歐西方國家以及俄羅斯等大國圍繞敘利亞問題進行著前所未有的激烈角逐。阿盟各國外長在開羅召開的會議上,呼籲聯合國安理會批准成立阿拉伯國家與聯合國聯合維和部隊,取代敘利亞觀察團,監督敘利亞對立方實施停火。
西方國家對敘利亞政權步步緊逼,從政治打壓、外交孤立,到經濟制裁、軍事威懾,矢志推翻敘利亞巴沙爾現政權。在這背後,他們究竟是打的什麼「如意算盤」。美歐此舉是為保以色列安全,同時擠壓中、俄等國在中東的利益。控制中東、實施「大中東民主改造計劃」是美國長久以來的戰略設計。此次「阿拉伯之春」雖然背景動因十分復雜,但與美國長期以來的外部干預和戰略設計有十分直接的關系。美國正欲借中東北非地區的政治動盪,掃清反美政權,穩固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控制和主導地位。
目前,敘利亞局勢仍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敘利亞局勢持續動盪將成為中東格局轉變的重要分水嶺。由於敘利亞獨特的地緣位置和影響力,敘利亞局勢的變化,不僅會對伊朗、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等國產生重大影響,甚至可能改變整個中東地區的政治格局、敘利亞局勢持續動盪或政權更迭將成為中東格局轉變的重要分水嶺,必將超出埃及、利比亞等國政權更迭產生的影響。一是對中東和平進程產生直接影響;二是對中東能源輸出產生重大影響。敘利亞本身雖然沒有儲量驚人的石油資源,但其政局變化將直接影響鄰近的伊拉克、沙特、伊朗、科威特等產油大國的石油出口,從而引發石油價格波動甚至石油危機;三是敘利亞局勢動盪將為恐怖主義提供土壤;四是中東戰略力量對比將進一步失衡。
伊朗與美國的「戰火」再次升級,美國宣布凍結伊朗在美所在資產、美歐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伊朗威脅將封鎖全球重要的原油供給渠道——霍爾木茲海峽。霍爾木茲海峽是大多數中東原油輸出的必經之路,而中東又佔世界能源需求供應量的70%,每天有大量原油從該海峽通過,粗略估算,相當於波斯灣石油出口總量90%,或全球石油消費總量的40%。如果說2011年利比亞是原油市場的一顆炸彈,那麼2012年伊朗有望步它後塵。中東政治局勢是2012年國際油價不穩定因素之一。2011年,利比亞的政治動盪引發國際油價大幅上漲,顯然利比亞在國際原油市場的地位遠遠不及伊朗和伊拉克。一旦兩伊出現問題,將直接導致國際原油供需大幅下跌,引發的恐慌因素將進一步導致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可以說,波斯灣地區作為世界油庫,其任何政治動盪都將引發國際油價的動盪。
2012年2月19日伊朗石油部在其網站宣布,伊朗已經停止向英國和法國公司出售石油。石油行業是伊朗經濟命脈,作為石油輸出國組織第二大原油生產國,伊朗日均出口原油260萬桶,其中約20%輸往歐盟國家,主要包括義大利、西班牙和希臘。而法國不是伊朗石油在歐洲的主要出口對象,英國已於去年第三季度完全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
2011年伊朗向中國出口為每日原油22萬桶及天然氣6萬桶,超過中國每日石油進口總量的10%。而目前伊朗國家石油公司(NIOC)和中國國際石油化工聯合有限責任公司(UNIPEC)已經達成協議,將對中國石油出口提高至每日50萬桶。
2011年中國從中東進口原油佔全年進口總量的58.6%,加上中東北非地區前景不明朗,中國政府重視中東地區局勢發展,採取石油進口多元化,鼓勵從非洲、俄羅斯等國進口石油。
銅:上漲乏力。歷史上全球精銅供應最緊缺的一年或已過去,後期供需對銅價的作用將由推動轉為支撐。研究表明,銅市供應短缺跡象將在2012年達到低點後於2013年轉好。隨著前期(2009~2010年)銅礦開發投入資金的成熟運轉,至2013年精銅供給增長率與需求增長率之間的差異將趨於平衡。
雖然宏觀經濟面對銅價影響已經走弱,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延續效應。2011年,由於全球宏觀經濟較弱,全球銅消費增長緩慢。中國雖佔了銅消費的40%左右,但萎縮了近1/3,這主要是由於國內貨幣緊縮政策及其他房地產調控政
圖55 美國原油庫存變化情況
圖56 寶山鋼市綜合指數變化
專欄13 鐵礦石定價機制及其影響
鐵礦石定價出現從長協價到季度定價,再到月度定價,並逐漸向指數化定價等幾個階段的轉化。實際上是國際鐵礦石市場長期壟斷的結果。
長協機制。由於鐵礦石本身屬性的特殊,供需雙方本著長期合作的精神,以建立穩定長期的合作關系為目的進行交易,採用長期協議確定數量、品種、價格(FOB離岸價格),運輸由買方負責,形成的特定的交易慣例和價格機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鐵礦石年度長協機制。年度鐵礦石價格談判始於1981年,鐵礦石供應商和消費商談判協商雙方確定一個財政年度的鐵礦石價格。
季度定價。2010年,國際鐵礦石三大礦山巨頭先後棄長協機制,更改定價規則,從傳統的年度定價機制過渡到更短期的與現貨市場掛鉤的季度定價機制,長協機制定價時間周期從一個財政年度縮短為一個季度。鋼鐵行業大量增產導致鐵礦石供不應求,鋼企被迫接受季度定價,長協機制至此崩潰。中國鋼鐵企業要比去年多付700多億美元。
指數定價。在鐵礦石價格的長協時代,價格基本上是礦山與鋼廠通過談判形成的,體現了行業的共識。但在2010年,隨著三大礦山強行推動季度定價後,維持40年之久的長協模式消亡,指數化定價隨之出現。指數化定價實行之後,鐵礦石價格的確定不再只是礦山和鋼廠之間的事情。市場參與主體除礦山和鋼廠外,還有大量的金融機構和投資機構,甚至還有很多來路不明的投機者。
鐵礦石定價機制改變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供需關系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世界經濟的逐步回暖,全球鐵礦石需求日漸攀升,價格也必然隨之水漲船高,三大礦商選擇了有利於供方利益的定價機制。二是受金融危機影響,鐵礦石現貨市場價格與長協價差價過大,有時甚至相差一倍多。金融危機時,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大幅下滑,一些鋼鐵公司轉而從現貨市場購買價格更便宜的鐵礦石。但當經濟復甦時,需求又出現大增,現貨市場價格上漲,鋼廠又重新選擇按長協價購買鐵礦石。三是鐵礦石現貨市場的發展為季度定價提供了參考價格。現貨市場近年來發展迅速,據保守估計現貨市場的交易量至少已佔鐵礦石總交易量的10%。四是鐵礦石定價機制變更的背後還存在著諸多金融炒家的身影,他們看到了鐵礦石這種商品身上蘊藏的巨大潛力和價值,鐵礦石在他們眼中早已具備了如黃金、石油等大宗商品擁有的金融屬性。五是鐵礦石價格金融化已經開始。2008年5月,德意志銀行推出鐵礦石掉期交易。2009年5月,摩根斯坦利、高盛和巴克萊三大投行聯手推出了現金結算的鐵礦石投機交易。目前,全球有三大鐵礦石指數,即環球鋼訊的TSI指數、金屬導報的MBIO指數和普氏能源資訊的普氏指數,全都以中國需求為主要參考指標。2011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研發並推出的「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CIOPI),10月10日正式向社會公開發布2011年10月第一周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這也是該指數首次向社會公開發布,也是中國參與鐵礦石定價邁出的重要一步。策導致銅需求的減少,從下半年開始,由於經濟的不景氣,中國銅消費的增長受累於銅的下遊行業的不景氣,如汽車、高鐵、房地產等行業的表現不佳。這些需求因素將可能在2012年上半年繼續壓制銅價,下跌周期仍無法打破。但隨著宏觀經濟面的好轉,國內經濟政策的進一步寬松,需求逐步恢復,實體消費的內生性動力得到一定的加強,銅價下半年將有可能擺脫弱勢震盪行情。因此,短期內銅價的弱勢行情將延續,再次下跌可能性仍存,回歸基本面仍需要一定的時間與空間。
鋁:寬幅震盪。歐洲需求放緩,中國鋁材出口將面臨很大挑戰。國內房地產宏觀調控明年不會放鬆,房地產投資將繼續減速。汽車受節能減排補貼門檻提高及限購影響,產銷將難現大規模增長。供應方面,由於電解鋁產能向西部轉移,以及中東部鋁廠很多都建有自備電廠,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電價上調對提升成本的影響。2012年整體市場仍將偏弱。一季度,全球經濟形勢難有轉變,鋁價或將延續震盪下行。一方面是受歐債持續發酵、美元反彈影響,另一方面,由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庫存高位,庫存壓力的釋放需要時間。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可能迎來底部,二季度迎來反彈。中國方面,3月份「兩會」閉幕後,經濟政策將更加明朗。隨著2月份後大量歐債的到期,歐元區的關鍵時刻來臨。屆時歐債危機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大宗商品的走勢。若美聯儲因而推出QE3,從而對鋁價產生利好。第三、四季度或許再次出現調整,這取決於美國及中國等新興國家的經濟增長的情況。鋁價將繼續表現為「內強外弱。」
黃金:波動上行。2012年黃金價格在全球經濟復甦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影響下,將會在短期回調後繼續走高。但是隨著全球量化寬松政策的陸續推出和歐美經濟的緩和,黃金價格肯定會有一系列的調整,因此2012年黃金價格將在不斷震盪回調的過程中繼續上行。一是由於美國經濟復甦步伐緩慢,美聯儲將繼續執行寬松政策。美聯儲將2012年經濟增長預測中位數由3.5%調低至2.7%,並預期2012年底失業率為8.6%,遠高於經濟衰退前5%的水平。專家認為美聯儲為增加就業將繼續維持利率於極低水平,並在需要時進一步放寬銀根。二是歐元區債務危機短期內估計難以解決。雖然在2011年10月份舉行的峰會上,歐元區國家同意擴大作為區內援助基金的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的規模,但不少投資者質疑其解決危機的成效,財政穩健國家是否願意繼續向財政困難國家提供援助,也充滿變數。畢竟財政援助是無法令財政困難國家回復財政穩健的,這些國家只有採取必要的削減財赤措施,才能令投資者重拾信心。當然,財政困難國家會否落實有關措施,投資者是不是耐心等候措施得以落實,目前都還是疑問。正因為如此,第三季度市場對黃金的投資需求表現強勁,顯示出投資者把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及保值的投資工具。
水泥:穩中有降。鑒於供大於求的狀況將持續,預期水泥行業平均售價將略微下降。受到供應節制的影響,不同地區受到的壓力可能不同。
鉀:高位調整。2012年鉀肥價格走勢仍伴有較多不確定因素,「漲跌互現」的局面或繼續存在,上半年短時間內會出現供大於求的現象。自2011年四季度開始,在冬儲計劃推遲、采購數量大幅縮水的情況下,市場悲觀氛圍較為濃厚,鉀肥價格也一直處於低位震盪的局面。而伴隨著青海地區鉀肥搶運工作的開展,訂單供應略顯順暢,使鉀肥社會庫存量逐漸增大。據統計,截至2011年12月底,沿海港口氯化鉀庫存近140萬噸,國產以及邊貿鉀肥庫存量近200萬噸。與此同時,近幾年我國國產鉀肥以年均增長18%的速度不斷擴大產量。2012年上半年,鉀肥供應總量將會達到700萬噸左右,短時間內會出現供大於求。預計鉀肥市場整體或將呈現震盪下滑並觸底小幅反彈的趨勢。
❸ 請問鐵礦石現在的行情怎麼樣
分析師和市場參與人士表示,波羅的海乾散貨航運指數(Baltic Dry Index)的持續走低和遠期運費的大幅下跌明確顯示,中國鐵礦石和鋼材市場的需求疲軟狀況可能持 也意味著原本預計在第四季度將回升的大宗商品價格可能也不會出現期待已久的反彈。 摩根大通(JPMorgan)海運分析師Johnson Leung表示,展望未來,中國的鋼材需求(最終將影響鐵礦石需求)對於運費能否出現反彈至關重要。未來幾個月,運費回升與否取決於中國房地產市場是否能復甦。房地產業是中國主要鋼材消費領域。 花旗集團(Citigroup)本周早些時候在一份報告中表示,8月份中國粗鋼產量增幅由7月份的8.8%降至2.4%,未來幾個月的數據可能受到密切關注,以觀察是否會在奧運會之後出現回升。 一些人此前曾預計中國需求的放緩只是短暫的,但目前人們越來越擔心需求可能還要過很長時間才會復甦,運輸市場的表現正反映了這一擔憂。 截至周三,波羅的海乾散貨航運指數自9月22日以來已下跌39%。該指數周三跌6%,至3,025點。同期遠期運費協議價格下跌超過50%。 印度現貨鐵礦石離岸價格已從今年早些時候約每噸145美元的峰值降至每噸80-90美元。 印度是現貨鐵礦石主要銷售市場,而澳大利亞和巴西最大的一些鐵礦石生產商則傾向於通過每年商定的長期合同出售鐵礦石。 印度公司的管理人士預計,截止日期為2009年3月31日的當前財政年度,印度鐵礦石出口量將降至7,000萬-8,000萬噸。 印度2007-08年出口了1.04億噸鐵礦石,其中大部分銷往了中國。 中國的庫存水平影響短期需求 據花旗集團的報告,由於中國的港口仍積壓有大批鐵礦石庫存,同時鋼材生產放緩,因此鐵礦石需求前景嚴重惡化。 由於港口鐵礦石庫存的不斷增加導致卸貨延誤,提高了運輸成本,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簡稱:國家發改委)已要求進口商清理港口的庫存。 不過花旗集團表示,到目前為止,中國港口的鐵礦石庫存仍有約7,000萬噸,而且雖然國家發改委已下達指示,但還沒有跡象顯示庫存正在減少。預計這些庫存需要幾個月才能消化,這可能對現貨鐵礦石價格進一步構成壓力,同時使得進口下降。 令許多人意外的是,盡管中國從巴西進口鐵礦石的速度放緩,但中國的鐵礦石庫存水平一直沒有明顯下降。 摩根大通的Leung表示,與淡水河谷公司(Vale)的鐵礦石談判是影響9月份運費市場的關鍵因素。 淡水河谷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商,該公司試圖對向中國鋼鐵公司出售的鐵礦石價格進行年中上調。一些人表示,此舉已導致中國非正式地抵制從淡水河谷公司進口鐵礦石。 花旗集團表示,鐵礦石需求的疲弱將令淡水河谷公司目前很難重新協商鐵礦石價格。 運費進一步下跌的空間有限 雖然沒有多少人預計鐵礦石需求會在第四季度突然回升,但市場參與人士表示,遠期運費進一步下跌的空間有限。 經紀商表示,雖然波羅的海乾散貨航運指數繼續下跌,但遠期運費協議價格本周已走穩,意味著在經歷了過去10天的大幅波動後,運費市場可能在一些空頭回補力量的推動下走出低谷。 MF Global駐新加坡的大宗商品部門董事總經理Mikal Boe也認為,雖然運費在第四季度還不會顯著走強,但該市場本月晚些時候可能出現一些反彈。 同時,Boe還對中國鐵礦石和其他原材料需求的下滑將持續很長時間的看法持懷疑態度,他認為中國的工業化進程不可能立刻結束
❹ (3)金屬類礦產品價格前低後高
金屬類礦產品價格以鐵礦石、精煉銅、精煉鋁、黃金價格為代表。根據分類指數的測度,2006年金屬類礦產品價格水平同比增長了23%,增幅提高了12個百分點。月環比增速於3月、6月、10月、11月、12月出現了負增長,漲跌輪換較快。總體走勢呈現出前低後高的特點(圖35)。不同礦種的走勢差別較大,銅、鋁、金價格大幅上漲,鐵礦石價格下跌。
圖35 2004~2006年金屬類礦產品價格指數變化
2006年國土資源形勢分析報告
黃金。上海黃金交易所現貨價格(Au99.95交易品),全年平均為154.93元/克,同比增長32.3%(圖39)。金價上漲使國內掀起「炒金熱」,上海黃金交易所2006年累計成交量比2005年上漲39%,累計成交額比2005年上漲85%。國際價格,全年平均為603.46美元/盎司,同比增長35.7%。從總體走勢看,黃金的國內價格與國際價格基本呈同步變化。而美元貶值,黃金價格走強,美元升值,黃金價格走低,則是國際黃金價格波動的普遍規律。
圖39 2005~2006年國內外黃金價格走勢
2006年國土資源形勢分析報告
❺ 鐵礦石普氏指數在什麼地方可以查詢到
鐵礦石普氏指數在財經類新聞和行業官方統計網站中可以看到相關數據。普氏價格指數由普氏能源資訊制定。普氏能源資訊與信用評級機構標准普爾同屬於美國麥格希集團公司。
根據媒體報道的材料,普氏能源資訊是全球領先的能源、石化和鋼鐵信息提供商,是評定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基準價格的重要機構。普氏價格指數於2008年6月推出,盡管時間不長,但在三大鐵礦石指數中仍然是歷史最長的,因此更多地被各買賣雙方接受。
鐵礦石普氏指數的影響力:
國際上有三個比較通用的鐵礦石定價指數分別是普氏能源資訊的普氏價格指數、世界金屬導報(MetalBulletin)的MBIO指數和環球鋼訊(SBB)的TSI指數。普氏價格指數定位於貿易結算工具,TSI指數則專注於鐵礦石金融衍生品市場,為後期鐵礦石進一步金融化做好准備。
包括力拓在內的國際鐵礦石供應商短期定價的主要參照標準是普氏資源價格指數,因此,普氏價格指數被認為是決定鐵礦石價格的官方指數。
世界鐵礦資源集中在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印度、美國、加拿大、南非等國。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需求國,自身的鐵礦石儲量雖然不算少,但品位不幸比較低,從工業經濟的角度來講,倒不如從盛產富鐵礦的澳大利亞、巴西等國進口。
可以直接投入煉鋼爐煉鋼的鐵礦石舊稱「平爐富礦」,可以直接用於煉鐵的鐵礦石舊稱「高爐富礦」,都帶個「富」字。這些富礦最好是磁鐵礦和赤鐵礦,它們的含鐵量都在70%以上。
貧礦,或者是有害雜質較多的鐵礦,則需要先經過選礦,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鐵礦石的分類十分復雜,可以按主要成分、有害雜質、結構形態、脈石種類等許多角度來分,
每種角度都能分出許多種,工業上選用哪一種,對應於什麼樣的工藝流程,有非常多的講究,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北京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東北大學、安徽工業大學都致力於鋼鐵領域的研究。
❻ 鐵礦石的我國現狀
第一,中國是國際鐵礦石的最大買主。2008年中國共進口4.4億噸鐵礦石,佔全球海運鐵礦石比重約為52%;而日本進口約1.0526億噸,佔比重約12.3%;韓國進口0.4954億噸,佔比重約為6%。
2009年,國際國內鋼鐵需求萎靡,全球各大鋼廠都在大幅減產,鋼廠對鐵礦石的需求大幅減少。2009年國內鐵礦石需求將比2008年減少6000萬噸,中國鐵礦石進口2009年將縮減至3.5億噸,縮減比例達21%。2009年,國際鐵礦石明顯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鐵礦石市場杠桿向買方市場傾斜。在這種市場形勢下,力拓等鐵礦石供應商已喪失強勢地位。
第二,中國進口鐵礦石庫存量較大。2009年1-4月,中國共進口鐵礦石1.87億噸。中國的鐵礦石港口庫存有7000萬噸,加上各大鋼廠庫存及社會庫存將超過1億噸。而中國鋼鐵生產每月所需鐵礦石6000萬噸左右,按50%的對外依存度計算,中國每月僅需進口鐵礦石3000萬噸。有1億噸的庫存,即使不進口,也能維持鋼鐵企業三個月左右的生產。中國可以三個月不進口,但鐵礦石供應商不可能三個月不生產。
第三,中國擁有穩定的國產礦自給率。2008年中國的鐵礦石原礦產量達到82401.11萬噸,同比增長20.7%。中國的國產礦自給率多年來保持在50%左右的水平。2009年,在鋼鐵需求萎縮、鐵礦石進口礦現貨價格持續低位的沖擊下,雖然有的礦企經受不起銷售價格逼近成本的壓力,紛紛減產停產,但目前國內礦山的成本在450元-550元之間,國內礦山仍有能力加大開采力度,增加國產礦的供給。
同時,鐵礦石供應商也不是只有三家,除澳礦外,還有巴西、印度、南非等地的鐵礦石可供選購。中國不愁買不到。
第四,中國的海外權益礦規模在不斷擴大。至2009年,中國每年進口的鐵礦石中有8000萬噸屬權益礦,自2009年2月起,中國的鋼鐵企業、貿易企業等加大了對海外權益礦的投資力度,主要以購買海外礦企的股權為主。按照海外權益礦的進展速度,到2010年中國的權益礦資源量將超過1億噸。這些權益礦的存在,增強了中國鋼廠對上游資源的控制力和話語權。
第五,2012年9月至12月,鐵礦石價格從每噸90美元漲至120美元,漲幅約30%。11月單月,鐵礦石進口量超過6500萬噸,創歷史次新高水平。
第六,2013年7月29日至2013年8月4日國內鐵礦石價格整體下降1%。 鐵礦石作為生產鋼鐵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其價格變化對於鋼材價格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中國是鋼鐵生產大國,也是鐵礦石消費大國。
《2014-2018年全球鐵礦石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前瞻》顯示,2001年我國進口鐵礦石為9239.3萬噸 ,比上一年增長32.04%。到2002年我國鐵礦石進口突破1億噸,達到1.11億噸,同比增長20.67%。此後幾年我國鐵礦石進口一直居高不下,年增長率都在30%以上,直至2010年我國鐵礦石進口增長勢頭有所放緩,較2009年略有下降,結束了自2000年來一直高速上升的勢頭,之後緩步上升。2012年我國全年進口鐵礦石7.44億噸,創下新高,同比增長8.4%。
中國的鐵礦石產量不斷增長,2008年中國鐵礦石原礦產量達到78481.64萬噸,同比增長12.43%,這其中並沒有包括一些小礦山的產量。按30%的原礦品位折算成品礦(62.5%),則2008年礦產量可折算成品礦達到37671.187萬噸。
被稱為「全球吸鐵石」的中國,目前是世界鐵礦石市場最大買主。2000年以來,隨著經濟高速發展,中國對於鐵礦石的需求大幅增加,國內產量無法滿足需求,鋼鐵企業需要大量進口鐵礦石,因此中國進口鐵礦石的數量連年遞增,進口量占需求量的比重亦逐步提高。1999年,進口鐵礦石占總量需求的28%左右;2008年,中國進口鐵礦石達到44414萬噸,同比增長15.8%,佔比總需求量達到58.9%,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中國鐵礦石的采購來自18個國家,其中80%以上來自澳大利亞、印度和巴西。由於中國鐵礦石的對外依存度非常高,這導致了國外鐵礦石巨頭利用壟斷資源提高價格使中國進口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揚。中國對澳、巴兩國的礦石進口比重有所減少,而從印度進口礦的比重有所增加。
從需求來看,鐵礦石是生產生鐵的主要原材料,中國生鐵產量也一直處於大幅增長中。2005年是中國生鐵產量增長最快的一年,全年產量達到32731萬噸,同比增長30.9%。2006年,生鐵產量增幅稍有回落,全年產量增長24%至40540萬噸,2007年生鐵產量增幅進一步放緩,同比增幅15.17%至46692萬噸。2008年,中國生鐵產量為47115.6萬噸,同比微增0.9%。按1噸生鐵需1.6噸成品礦計算,2005年成品礦需求量為52369.7萬噸,2006年需求量為64864.08萬噸,2007年為74707萬噸,2008年需求量為75385萬噸。
僅以上述統計產量加進口量計國內礦石供應量,就前幾年情況來看,中國的鐵礦石需求存在供應缺口。但到2007年以來,供應缺口逐漸減小,主要是因為供應的增長和需求的放緩。2008年中國鐵礦石供應量為82084.2萬噸,而需求量僅為75385萬噸,過剩量達到6699.2萬噸。由於我們上面所述的鐵礦石產量數據中並未統計小礦山的產量,如果考慮小礦山的產量,則2007年中國鐵礦石供應即已出現過剩。我們以2007年小礦山年產1億噸的生產能力計,小礦山原礦品位以25%計,摺合成品礦約4000萬噸,則2007年中國鐵礦石供應量將達到75845.5萬噸,而同年鐵礦石需求量約為74707萬噸,因此全年過剩量達到1138.5萬噸。若按07年產能計,2008年鐵礦石過剩量將達到10699.2萬噸。實際上,除2008年1月外,2-11月僅有統計的大中型礦山成品礦供應量均已超過各月的礦石需求量。進口的過快不僅導致國際鐵礦石價格飛漲,同時供應的過剩也導致國內鐵礦石價格不斷下跌。
由於鐵礦石供應過剩,進口過多,導致港口鐵礦石積壓較多,2008年8月份全國鐵礦石庫存量達到7446萬噸的高位。隨後幾個月,由於鐵礦石進口量和產量的回落,致使庫存有所消耗,庫存量逐漸回落。但是2008年底的庫存量仍比2007年底增長了28%,庫存量的增加凸顯了供應的過剩。
鐵礦石需求的放緩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美國次貸危機拖累了全球經濟,影響了消費和投資增長,中國宏觀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對鋼鐵的需求量減少;二、能源等價格高企,全球通脹壓力加大,通脹推升了企業生產成本的增加,一些企業只能以減少生產來應對;同時,央行之前採取的貨幣緊縮政策也加大了許多企業的資金壓力,迫使其減少生產;三、隨著國家節能降耗等調控措施的進一步實施,中國的焦炭產量持續回落,同時焦炭價格的大幅上揚也制約了鋼鐵生產,間接地抑制了鐵礦石的需求;四、由於鐵礦石價格的上揚,迫使企業越來越多地利用廢鋼,替代了鐵礦石的需求;五、由於為了保證奧運會的順利進行,國家出台的相關維穩措施也制約了鐵礦石的價格。 全球主要鐵礦石長期協議價格走勢圖
自2002年以來,世界經濟出現新一輪強勁增長,美國、歐洲、日本等地區鋼鐵需求大增,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的需求亦強勁增長,導致鐵礦石供應應相對偏緊,助推鐵礦石價格節節攀升。2000年以來,世界鐵礦石長期協議價格(FOB)增長了5倍,澳大利亞哈默斯利粉礦從2000年的27.35美分/干噸度上漲到2008年的201美分/干噸度,巴西的球團礦從2001年的50美分左右上漲至2008年的220美分。印度的鐵礦石價格同樣飛漲,鐵礦石價格指數在1994年至2003年的十年間基本維持在100-200之間,從2004年開始大幅上揚,從當時127直沖至2008年8月的1293.7,增長了十倍之多,雖有回落,但仍處於1176的高位。反觀同期CRU的全球鋼材價格指數,2000年1月份只有90,2008年8月份曾觸及292.8的最高位,已經回落至150。可見,相比較而言,鐵礦石價格上漲幅度明顯過大。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自2011年10月第一周開始發布:
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CIOPI)
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為准確反映中國鐵礦石市場價格情況和變化趨勢,為國內外鋼鐵企業、礦山企業和貿易企業對鐵礦石價格走勢的預判和分析提供及時、可靠的信息服務。 隨著中國鐵礦石進口量的逐漸上升,進口鐵礦石的均價也在不斷上揚。2003年之前,中國進口鐵礦石均價基本維持在30美元/噸左右。此後,隨著需求的快速增長,價格也急速上升,2004年中國鐵礦石進口均價基本達到了60美元/噸,同比翻了一倍。隨著2005年鐵礦石長期協議價上漲71.5%,2006、2007年度上漲幅度有所減小,分別達到19%和9.5%。2007年中國進口鐵礦石均價約為88美元/噸。2008年度鐵礦石談判價格大幅上漲了65%,當年中國進口鐵礦石平均到岸價在8月份時曾達到最高的154美元,第四季度價格有所回落,2008年底時進口均價約為90美元。
鐵礦石進口價格走勢
隨著國際進口鐵礦石價格不斷上揚,國內市場鐵礦石報價也在不斷上漲。2006年年中時河北唐山地區鐵礦石報價為600元/噸左右,2006年底上揚至710元/噸,2007年底上揚至1320元/噸,幾乎翻倍,2008年5月初時價格曾一度觸及1610元/噸的高位。在此之後,國內鐵礦石價格受需求疲弱和供應過剩的壓力便開始逐漸回落。國內唐山鐵礦石價格已回落至870元/噸。
由於全球經濟的衰退,作為最主要的大宗商品之一的鋼鐵市場在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亦遭遇寒流,需求大幅下滑,從而導致鐵礦石需求大幅下降,鐵礦石價格急轉直下。有關2009年鐵礦石長單協議價的談判正在緊張進行中。國內鋼企紛紛表示鐵礦石應該降價,而礦業三巨頭卻不願過多讓步,談判隨之陷入僵局。但是,從情況來看,經濟衰退遠未結束,對鋼材的消費需求比較疲弱,因此對鐵礦石的需求可能會繼續下降,鐵礦石的價格仍有繼續下跌的可能。
❼ 礦產品價格走勢情況
金融危機前,礦產品價格持續上漲;受金融危機影響,主要礦產品價格經歷2008年下半年的急劇下滑之後,2009年一季度一直在低位徘徊。進入4月份,在世界各國拯救經濟及國內各項「保增長」政策措施的共同作用下,主要礦產品價格震盪回升。尤其是經過8~9月的盤整,並受大宗商品價格指數上行及各發達經濟體良好的宏觀數據陸續出台的推動,主要礦產品價格持續上揚。
一、國際油價震盪上行
國際原油價格從2009年一季度的約40美元/桶逐步攀升至年底的80美元/桶左右,與年初低點相比,上升幅度接近90%。受美元走強、消費回升以及歐佩克減產履約率進一步提高等利好因素的影響,2010年3月31日,國際原油(WTI)現貨價格達83.45美元/桶(圖13)。
圖13 原油現貨價格走勢
二、鐵礦石價格持續走高
2009年9月以來,受經濟回暖及中國大規模進口的支撐,鐵礦石價格震盪盤升,12月底比年初上漲56%;到2010年3月31日,天津港63.5%印度粉礦價格已達1190元/噸,基本恢復至2007年的同期水平(圖14)。
三、銅
2009年第三季度之前,銅價在相對低位盤整反彈;進入第三季度後,美國宏觀經濟數據的好轉以及二季度財務報表明顯好於市場預期,給銅價上漲帶來了新的動力,年底倫敦交易所(LME)三月期銅收盤價為7375美元/噸,比2008年底回升了141%。進入2010年,受市場需求恢復的影響,銅價一季度盤整跡象明顯,LME期銅價格在7100~7600美元/噸之間做箱體震盪(圖15)。
圖16 2009年以來LME期鋁價格走勢
五、鉀肥價格持續下滑
2009年6月,印度進口氯化鉀460美元/噸(CFR)合同的簽訂,打破了國際市場的高價聯盟,使得鉀肥高價被擊破,隨後美洲市場及東南亞市場價格逐漸下調。2009年我國進口的俄紅鉀(KCl,60%)港口價從年初的4000元/噸回落至年底的3400元/噸,降幅為15%(圖17)。
圖17 我國氯化鉀進口平均價格走勢
❽ (2)金屬類礦產品價格下降趨勢明顯
鐵礦石 鐵礦石價格呈現出震盪前行的特徵。進口鐵礦石到岸均價為132美元/噸,上漲2.8%。年內最低價是1月的120.3美元/噸,最高價為3月的139.3美元/噸。國內鐵礦石價格(66%粉礦)平均為921元/噸,跌幅6.1%,呈波動下降態勢(圖2-47)。
圖2-47 鐵礦石價格走勢
一季度,由於下游鋼材需求量較好,且年初資金較為寬裕,進口礦價格始終維持在較高水平;進入二季度後,隨著下游需求轉弱,以及對國外礦山的擴產預期,進口鐵礦石價格逐漸減弱;整個5、6月份鐵礦石采購均相對較弱,再加上6月份出現的資金問題,造成進口礦價格一度跌至110美元以下;8月末開始,下游鋼材需求轉弱,國外礦山產量增加,進口礦價格小幅回落,整個9月及10月均在130~140美元之間震盪。10月18日,鐵礦石期貨上市,為國內企業管理市場風險提供一個有效的避險工具;有利於改變我國鋼鐵企業在定價權上面臨的不利現狀;採用人民幣結算,有利於規避匯率波動帶來的利潤損失;鐵礦石期貨的推出加快了我國大宗商品金融化的步伐。國務院在同月印發了《關於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該意見可化解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矛盾,有利於鋼鐵產業順應國內外經濟發展新變化,滿足下游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新要求;有利於行業提高發展質量和經濟效益,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有利於行業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
銅 銅價總體上延續了2011年以來下降的趨勢。國內銅均價為5.33萬元/噸,下降6.9%。銅價由2月的5.81萬元/噸降至7月的5.05萬元/噸,而後又小幅回升至12月的5.10萬元/噸。同期,倫敦金屬市場銅現貨均價為7325美元/噸,下降7.7%,下降趨勢與國內銅價相似(圖2-48)。
圖2-48 國內國際銅價格走勢
縱觀全年銅價走勢,2月之前,受益於外盤的大幅走高以及下游部分行業良好需求的支撐,國內銅市持續走高;2月中旬至6月底,銅市持續暴跌,致使其價格向成本線回歸,暴跌的主要原因在於供過於求的壓力,春節過後,下游需求遲遲未恢復,與需求放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產量與庫存的增加;7~8月,銅市反彈,下游需求增加,庫存下降;9月開始,隨著倫敦庫存的增加以及全球宏觀層面的風險增強,美聯儲減少購債規模預期升溫,導致銅價開始回落,並陷入震盪波動中,直到年末在倫敦庫存的減少以及國內工業數據向好的帶動下,銅市才小幅回升,行情轉好。
鋁 鋁價呈現震盪下降的態勢。國內鋁現貨均價為1.45萬元/噸,下降7.3%;同期,LME現貨均價為1846美元/噸,下降8.4%。從月度數據來看,兩地的鋁價均呈逐月下滑的趨勢,國內鋁價最高價為1月的1.50萬元/噸,最低價為12月的1.43萬元/噸(圖2-49)。
圖2-51 我國重要稀土產品價格走勢
一季度,氧化鏑價格持續下跌。由於下游熒光粉市場成交情況未改善,導致下半月市場價格支撐乏力,氧化銪、氧化鋱價格出現下行。二季度,由於市場打擊私礦,造成氧化鏑價格出現上揚趨勢,但由於市場整體需求有限,價格上漲困難。而氧化銪和氧化鋱價格則持續下跌,直至六月底有小幅回升,但上漲乏力。三季度因為市場傳言收儲和打擊私礦,三種稀土礦的價格都有大幅回升,9月,由於現貨充足,貿易商出貨價格偏低,致使市場整體被影響,價格普遍出現震盪下跌的現象。四季度,由於市場整體產能過剩,需求較少,導致市場價格不斷下行。
❾ 礦產品價格
全球宏觀環境復雜多變,歐債危機、美債爭端、日本地震及地緣政治沖突等事件籠罩全球市場,礦產品價格高位劇烈振盪。2011年,礦產品價格比上年進一步上揚,綜合價格水平同比增長11.6%(圖42)。但在三季度出現明顯回落。礦產品價格的高位波動,支撐了礦業市場的繁榮,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礦業,有利於礦業的加速發展,能夠更多的提供經濟發展所需的資源,從而推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高漲的礦產品價格推高了通貨膨脹,大幅提高了經濟社會發展成本,成為未來經濟發展預期下調的重要因素。
圖51 水泥價格變化
數據來源:國研網
❿ 5.礦產品價格
(1)礦產品價格總體上升三成
2010年,礦產品價格呈現迅速回彈之勢,綜合價格水平同比增長28.3%(圖44)。三季度價格雖有所回落,但進入四季度礦產品價格重新上揚,部分礦產品價格逼近甚至超過金融危機前水平。首先是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上年同期礦產品價格比較低,隨著世界經濟的緩慢回暖,礦產品價格開始回升;其次是一季度以中國等「金磚四國」經濟的較快穩定運行,拉動了礦產資源的需求;再次是4月開始的房地產新政和6月開始的節能減排風暴暫時壓制了礦產資源的需求造成三季度礦產品價格有所回落,進入四季度隨著被壓制需求的釋放價格開始回升。從月度看,重要能源和金屬礦產品價格鋁略有回落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處於高位盤整狀態;重要非金屬價格受金融危機影響價格進一步回落,但三季度開始呈現擺脫金融危機之勢,價格趨於上揚。
圖 44 礦產品年度綜合價格變化情況
(2)能源價格上漲較快
原油價格快速上漲。大慶原油現貨價格全年平均為78.1美元/桶,同比增長45.5%;從月度來看,呈波動上行態勢。從1月的76.9美元/桶上揚至4月84.4美元/桶,之後回落至7月的72.7美元/桶,8月開始緩慢上漲,12月均價漲至91.2美元/桶,12月30日一度高達93.7美元/桶(圖45)。同期,美國紐約原油現貨均價為78.4美元/桶,同比增長31.6%;從月度看,呈現振盪調整狀態,從1月的79.2美元/桶漲至4月的84.4美元/桶,再回調至5月的73.6美元/桶,6月開始上揚至12月的89.1美元/桶,12月31日一度高達91.4美元/桶,2011年1月18日沖至97.3美元/桶。油價大幅上漲主要是由於美元走弱,刺激了市場對原油期貨的風險偏好,以及投資者對經濟復甦預期看好引起的。因為2010年全球原油供需平衡。根據IEA最新的報告,2010年全球原油需求是8660萬桶/日,比2009年增加160萬桶/日。原油需求的增量主要來自於非OECD國家,尤其是亞太地區的非OECD國家,需求增量佔世界需求增量的一半以上。而OECD國家特別是歐洲地區的OECD國家由於需求較弱,原油需求量反而比2009年降低了10萬桶/日,僅為4540萬桶/日。年內原油價格的調整主要原因是希臘債務危機,整個歐洲經濟的不景氣,美國實體經濟復甦難有顯著起色,吉爾吉斯斯坦和朝韓地緣政治的不穩定。伊朗問題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堅持對伊朗實行制裁,伊朗威脅如果美國進一步加強制裁,其可能會中斷石油出口。盡管OECD國家充裕的庫存和OPEC600萬桶的剩餘產能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對伊朗中斷出口的擔憂,但伊朗問題如果惡化仍會刺激國際原油市場敏感的神經。伊拉克自2003年海灣戰爭後國內教派沖突頻繁,局勢動盪。另外,歐洲、美國及中國遭受到的不同程度的自然災害也是影響油價的重要因素。
圖 54 水泥價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