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債券投資有什麼風險
債券投資主要有以下八個方面的風險:
1、利率風險
利率風險是指利率的變動導致債券價格與收益率發生變動的風險。
2、價格變動風險
債券市場價格常常變化,若它的變化與投資者預測的不一致,那麼,投資者的資本必將遭到損失。
3、通貨膨脹風險
債券發行者在協議中承諾付給債券持有人的利息或本金的償還,都是事先議定的固定金額。當通貨膨脹發生,貨幣的實際購買能力下降,就會造成在市場上能購買的東西卻相對減少,甚至有可能低於原來投資金額的購買力。
4、信用風險
在企業債券的投資中,企業由於各種原因,存在著不能完全履行其責任的風險。
5、轉讓風險
當投資者急於將手中的債券轉讓出去,有時候不得不在價格上打點折扣,或是要支付一定的傭金。
6、回收性風險
有回收性條款的債券,因為它常常有強制收回的可能,而這種可能又常常是市場利率下降、投資者按券面上的名義利率收取實際增額利息的時候,投資者的預期收益就會遭受損失。
7、稅收風險
政府對債券稅收的減免或增加都影響到投資者對債券的投資收益。
8、政策風險
指由於政策變化導致債券價格發生波動而產生的風險。例如,突然給債券實行加息和保值貼補。
(1)信用風險與債券價格擴展閱讀:
債券投資原則
一、債券投資的要點
1、了解並熟悉債券投資各種知識(例如債券品種比較、債券交易、債券投資收益、債券投資風險等),是投資債券的基礎;
2、通過債券投資操作策略、操作技巧,揚長避短,迴避風險,獲取最大收益。
3、投資債券既要有所收益,又要控制風險。
二、投資債券原則
1、收益性原則
不同種類的債券收益大小不同,投資者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例如國家(包括地方政府)發行的債券,一般認為是沒有風險的投資;而企業債券則存在著能否按時償付本息的風險,作為對這種風險的報酬,企業債券的收益性必然要比政府債券高。
2、安全性原則
投資債券相對與其它投資工具要安全得多,但這僅僅是相對的,其安全性問題依然存在,因為經濟環境有變、經營狀況有變、債券發行人的資信等級也不是一成不變。
因此,投資債券還應考慮不同債券投資的安全性。例如,就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而言,企業債券的安全性不如政府債券。
3、流動性原則
債券的流動性強意味著能夠以較快的速度將債券兌換成貨幣,同時以貨幣計算的價值不受損失,反之則表明債券的流動性差。影響債券流動性的主要因素是債券的期限,期限越長,流動性越弱,期限越短,流動性越強,另外,不同類型債券的流動性也不同。
如政府債券,在發行後就可以上市轉讓,故流動性強;企業債券的流動性往往就有很大差別,對於那些資信卓著的大公司或規模小但經營良好的公司,他們發行的債券其流動性是很強的,反之,那些規模小、經營差的公司發行的債券,流動性要差得多。
㈡ 帶有違約風險的債券到期收益率怎麼算
為了彌補這個風險,證券發行人必須要給予一定的補償。
881.94*(1+r)=1050
那麼在此基礎上,對回於10%的可能違答約的情況
907.14*(1+r)=0.1*400+0.9(1000+50)就可以求得了。
在一般情況下,短期債券的到期日低於長期債券的到期日,長期債券到期日低於股票到期日(股票無到期日,即到期日無窮大),因此短期債券的利息最低,長期債券高於短期債券利息,股票投資回報率超過債券投資回報率。
違約風險溢價(Default Risk Premium)是指債券發行者在規定時間內不能支付利息和本金的風險。債券信用等級越高,違約風險越小;債券信用等級越低,違約風險越大。違約風險越大,債券的到期收益率越高。
違約風險溢價一般會被添加進無風險真實利率里,以補償投資者對違約風險的承受。公司債券或多或少都存在違約風險,政府債券通常被認為是沒有違約風險的。
㈢ 債券的價格為什麼會有漲落
看到你這段話基本上可以肯定你對債券投資是門外漢,債券都有一個固定的票面利率這並不是必然的,但事實上債券一般都是以固定票面利率為主,但也有浮動利率債券,這類債券的浮動利率一般會有一個基準利率參照物,也有無票面利率的債券,俗稱貼現債(債券發行價低於債券面值,這個價格差異可以看作為利息),這類債券以國債為主。
至於到期就能百分百足額兌現是你的誤解,中國的債券市場長期以來都有剛性兌付的說法,但從2014年超日太陽不能支付債券利息開始,中國債券市場已經出現第一單公開募集債券違約的例子,而違約事件也可能會陸續有來,近期華銳風電存在債券到回售期(回售期是債券發行者在債券未到期前給予投資在特定時間點按債券面值向發行人回售其所持有的債券)不能兌付本金的情況發生,很可能會成為不能兌付本金的債券違約第一單,故此到期就能百分百足額兌現並不是必然的,這必須是基於不違約的前提下。
債券投放到市場後會受到市場風險偏好、市場利率、信用風險等因素影響而波動有所漲落,而預期收益率則是債券價格波動的一個折射結果,預期收益率是以債券在不違約的前提下,其未來現金流通過折現的方式所計算出來的收益率,這個預期並不是被票面利率固化的,原因是在不違約的前提下,未來現金流是固定的,而債券一般採用貼現的方式計算其現在的價值,所謂貼現方式就是債券價格與預期收益率成反比的關系,當預期收益率與票面利率相等時債券價格等於面值,當預期收益率小於票面利率時,債券價格大於面值,相反結果也相反。預期收益率的變化可以理解為是債券收益率的風險因素於發行時的收益率風險因素不同所造成的,原因是市場風險偏好、市場利率、信用風險等這些因素都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
最後票面利率越小,預期收益越好,價格漲落越大的說法實際上是有誤解的,票面利率越小,並不是意味著預期收益越好,只能說其債券價格受到預期收益率波動時反應比較敏感,利於對債券的價差套取收益,其價格漲落越大,實際上是基於債券投資的久期理論,久期理論在這里就不詳細解說了,有興趣自己查看網路里的久期這一個詞條。
㈣ 利率對債券價格的影響
央行加息肯定會造成債券價格下降:如果不考慮風險因素,所有資本應該具有同樣的報酬率,否則就會出現套利最終使報酬率相同。央行加息,投資者就會要求債券有更高的收益率,而債券票息一定,更高的收益率意味著較低的價格,不論游資到底有多少,國際投機者都會考慮資本的收益率,如果債券的收益率不高,資本肯定不會流向債券市場而會流向收益率更高的地方。
㈤ 債券投資風險的種類有哪些
一般來說,債券的主要風險形式有利率風險、通貨膨脹風險、政策風險、違約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前三者屬於系統風險,而後兩種屬於非系統風險。
一、利率風險
利率風險是指市場利率變動導致債券價格與收益發生變動的風險。由於大多數債券有固定的利率及償還價格,市場利率波動將引起債券價格反方向變化。當市場利率上升並超過債券票面利率時,投資人就不願意購買債券,導致債券需求下降,債券價格因此下跌。反之,當市場利率下跌至低於債券票面利率時,投資者就會爭相購買債券,使債券需求量上升,價格上漲。此外,債券利率風險與債券持有期限的長短密切相關,期限越長,利率風險就越大。
二、通貨膨脹風險
通貨膨脹風險又稱為購買力風險,是指由於通貨膨脹而使債券到期或出售時所獲得的現金的購買力減少,從而使投資者的實際收益低於名義收益的風險。在通貨膨脹情況下,貨幣的購買力就要下降,而債券是一種貨幣性資產,債券發行者在協議中承諾付給債券持有人的利息和本金都是事先約定好的固定金額,此金額不會因通貨膨脹而有所增加,其結果是債券持有人從債券投資中得到的貨幣的實際購買力越來越低。
三、政策風險
政策風險是指由於國家或地方政府的經濟政策變化導致債券價格發生波動而產生的風險。它具有多種形式,如投資人購買某種債券時,國家並不要求對其利息收入納稅,但在後期突然宣布債券要交利息稅,就使投資者的實際收益率下降;又如,投資者購買免稅的政府債券,就面臨著利息稅下調的風險,因為利息稅越高,免稅價值越大,該債券的價格就越高。
四、違約風險
違約風險也稱為信用風險,是指債券發行人不能履行合約規定的義務,無法按期支付利息和償還本金而產生的風險。企業發行債券後,其營運成績、財務狀況都直接反映在債券的市場價格上,一旦企業的營運狀況不良,企業就有可能喪失還本付息的能力,債券的市場價格就會下降。一般而言,政府債券被認為是無違約風險的「金邊債券」。
五、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指債券持有人打算出售債券獲取現金時,其所持有債券不能按目前合理的市場價格在短期內出售而形成的風險,又稱為變現能力風險。如果一種債券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按市價大量出售,則說明這種債券的流動性較強,投資於這種債券所承擔的流動性風險較小;反之,如果一種債券按市價賣出很困難,則說明其流動性較差,投資者會因此而遭受損失。一般來說,政府債券以及一些著名的大公司債券的流動性較強。
㈥ 債券的價格與價值有何區別,如何決策是否要購買一支債券
債券的價格是債券價值的衡量因素之一,決策是否購買已向債券應該考慮可以承受的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期限風險。
㈦ 債券發行價格為什麼是年金現值+復利現值
幾乎每一家公司都有投資融資的需求,怎麼樣在短時間內獲得高效率的融資幾乎是每一個企業家都需要思考的一個大問題。除了發行股票以外,很多公司也會選擇發行債券,因為債券相對於股票而言成本較低。那既然要發行債券,就需要確定一個發行債券的價格。這個時候比較通用的一種方法就是年金現值和復利現值。那麼接下來就一起探討一下
一、時間價值可能很多朋友們不知道什麼是時間價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舉個例子,在20年前的十塊錢到今天的十塊錢,這中間的價值差異,其實就是所謂的時間價值。二十年前的十塊錢肯定比今天的十塊錢要更加值錢。
其實上述這個例子也很好的說明了,為什麼發行債券的時候,現在的價格不能用未來所得的現金直接相加。這其實是因為在貨幣上有一個時間價值,而如果用企業財務管理的角度,這個就可以理解為貨幣現值
㈧ 信用風險如何影響債券收益率波動
信用風來險就是違約風險,也就是企源業宣布債券違約(無法償還或者無法全額償還)的風險多大。
如果信用風險越大,那麼企業宣布違約的概率就越大,投資者要求的收益率就越大,也就是債券的收益率越大,反之則越小。
譬如樓主現在要投資A企業的債券,那麼樓主最關注的莫過於該企業的違約風險大小,如果該公司的違約風險越大,那麼樓主要求的收益率是不是越大。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當中信用風險是變化著的,在公司營運良好,獲利和現金流充足的時期,違約風險(信用風險)必定較小,此時企業發行的債券對於投資者來說其收益率必定較小,而當公司運營情況變差的時候,比如公司某年度發生大量虧損,破產壓力加大,那麼企業為了融到資必須給投資者承諾更高的收益率,而這收益率所對應的高風險就是企業的違約風險(信用風險)。
㈨ 為什麼信用越高債券價格越高
從投資的角度來講,投資債券和存銀行都是為了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而債券和鈔票都是具有很強流動性的資產,他們之間是可以相互替代的,銀行利率的提高,說明存銀行會有較高的回報同時又有較低的風險,這時人們會選擇將錢存進銀行,減少了對債券的投資,債券的投資需求減少,價格會相應降低.
㈩ 影響債券價格的因素
您好
以下是2中不同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只是我覺的他們之中其實也有一些是大同小異的,你看一下吧,呵呵……
一、從債券投資收益率的計算公式R=[M(1+rN)—P]/Pn
可得債券價格P的計算公式P=M(1+rN)/(1+Rn)
其中M是債券的面值,r為債券的票面利率,N為債券的期限,n為待償期,R為買方的獲利預期收益,其中M和N是常數。那麼影響債券價格的主要因素就是待償期、票面利率、轉讓時的收益率。
1.待償期(期限因素)。債券的待償期愈短,債券的價格就愈接近其終值(兌換價格)M(1+rN),所以債券的待償期愈長,其價格就愈低。另外,待償期愈長,發債企業所要遭受的各種風險就可能愈大,所以債券的價格也就愈低。
2.票面利率。債券的票面利率也就是債券的名義利息率,債券的名義利率愈高,到期的收益就愈大,所以債券的售價也就愈高。
3.投資者的獲利預期(投資收益率R)。債券投資者的獲利預期是跟隨市場利率而發生變化的,若市場利率高調,則投資者的獲利預期R也高漲,債券的價格就下跌;若市場的利率調低,則債券的價格就會上漲。這一點表現在債券發行時最為明顯。
一般是債券印製完畢離發行有一段間隔,若此時市場利率發生變動,即債券的名義利息率就會與市場的實際利息率出現差距,此時要重新調整已印好的票面利息已不可能,而為了使債券的利率和市場的現行利率相一致,就只能就債券溢價或折價發行了。
4.企業的資信程度。發債者資信程度高的,其債券的風險就小,因而其價格就高;而資信程度低的,其債券價格就低。所以在債券市場上,對於其他條件相同的債券,國債的價格一般要高於金融債券,而金融債券的價格一般又要高於企業債券。
5.供求關系。債券的市場價格還決定於資金和債券供給間的關系。在經濟發展呈上升趨勢時,企業一般要增加設備投資,所以它一方面因急需資金而拋出債券,另一方面它會從金融機構借款或發行公司債,這樣就會使市場的資金趨緊而債券的供給量增大,從而引起債券價格下跌。而當經濟不景氣時,生產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將有所下降,金融機構則會因貸款減少而出現資金剩餘,從而增加對債券的投入,引起債券價格的上漲。而當中央銀行、財政部門、外匯管理部門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時也往往會引起市場資金供給量的變化,其反映一般是利率、匯率跟隨變化,從而引起債券價格的漲跌。
6.物價波動(通貨膨脹)。當物價上漲的速度輕快或通貨膨脹率較高時,人們出於保值的考慮,一般會將資金投資於房地產、黃金、外匯等可以保值的領域,從而引起資金供應的不足,導致債券價格的下跌。
7.政治因素。政治是經濟的集中反映,並反作用於經濟的發展。當人們認為政治形式的變化將會影響到經濟的發展時,比如說在政府換屆時,國家的經濟政策和規劃將會有大的變動,從而促使債券的持有人作出買賣政策。
8.投機因素。在債券交易中,人們總是想方設法地賺取價差,而一些實力較為雄厚的機構大戶就會利用手中的資金或債券進行技術操作,如拉抬或打壓債券價格從而引起債券價格的變動。
二、影響債券投資價值的內部因素
內部因素是指債券本身相關的因素,債券自身有六個方面的基本特性影響著其定價:
1.期限。一般來說,債券的期限越長,其市場變動的可能性就越大,其價格的易變性也就越大,投資價值越低。
2.票面利率。債券的票面利率越低,債券價格的易變性也就越大。在市場利率提高的時候,票面利率較低的債券的價格下降較快。但是,當市場利率下降時,它們增值的潛力也較大。
3.提前贖回條款。提前贖回條款是債券發行人所擁有的一種選擇權,它允許債券發行人在債券發行一段時間以後,按約定的贖回價格在債券到期前部分或全部償還債務。這種規定在財務上對發行人是有利的,因為發行人可以發行較低利率的債券取代那些利率較高的被贖回的債券,從而減少融資成本。而對於投資者來說,他的再投資機會受到限制,再投資利率也較低,這種風險是要補償的。因此,具有較高提前贖回可能性的債券應具有較高的票面利率,也應具有較高的到期收益率,其內在價值也就較低。
4.稅收待遇。一般來說,免稅債券的到期收益率比類似的應納稅債券的到期收益率低。此外,稅收還以其他方式影響著債券的價格和收益率。例如,任何一種按折扣方式出售的低利率附息債券提供的收益有兩種形式:息票利息和資本收益。在美國,這兩種收入都被當作普通收入進行征稅,但是對於後者的征稅可以遲到債券出售或到期時才進行。這種推遲就表明大額折價債券具有一定的稅收利益。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這種債券的稅前收益率必然略低於高利附息債券,也就是說,低利附息債券比高利附息債券的內在價值要高。
5.流通性。流通性是指債券可以迅速出售而不會發生實際價格損失的能力。如果某種債券按市價賣出很困難,持有者會因該債券的市場性差而遭受損失,這種損失包括較高的交易成本以及資本損失,這種風險也必須在債券的定價中得到補償。因此,流通性好的債券與流通性差的債券相比,具有較高的內在價值。
6.債券的信用等級。債券的信用等級是指債券發行人按期履行合約規定的義務、足額支付利息和本金的可靠性程度,又稱信用風險或違約風險。一般來說,除政府債券以外,一般債券都有信用風險,只不過風險大小有所不同而已。信用越低的債券,投資者要求的到期收益率就越高,債券的內在價值也就越低
影響債券投資價值的外部因素
1. 基礎利率。基礎利率是債券定價過程中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在證券的投資價值分析中,基礎利率一般是指無風險債券利率。政府債券可以看作是現實中的無風險債券,它風險最小,收益率也最低。一般來說,銀行利率應用廣泛,債券的收益率也可參照銀行存款利率來確定。
2.市場利率。市場利率風險是各種債券都面臨的風險。在市場總體利率水平上升時,債券的收益率水平也應上升,從而使債券的內在價值降低;反之,在市場總體利率水平下降時,債券的收益率水平也應下降,從而使債券的內在價值增加。並且,市場利率風險與債券的期限相關,債券的期限越長,其價格的利率敏感度也就越大。
3.其他因素。影響債券定價的外部因素還有通貨膨脹水平以及外匯匯率風險等。通貨膨脹的存在可能會使投資者從債券投資中實現的收益不足以抵補由於通貨膨脹而造成的購買力損失。當投資者投資於某種外幣債券時,匯率的變化會使投資者的未來本幣收入受到貶值損失。這些損失的可能性也都必須在債券的定價中得到體現,使其債券的到期收益率增加,債券的內在價值降低。
內部因素和債券投資價值相關關系
內部因素 因素變化 對債券投資價值的影響
期限長短 期限越長 市場價格變動的可能性越大
票面利率 票面利率越低 市場價格易變性越大
提前贖回規定 提前贖回可能性越高 內在價值越低
稅收待遇 具有稅收待遇 內在價值越高
流通性 流通性越高 內在價值越高
發債主體的信用 發債主體信用越高 內在價值越高
外部因素和債券投資價值相關關系
外部因素 因素變化 對債券投資價值的影響
基礎利率 上升 內在價值下降
市場利率風險 上升 內在價值下降
通貨膨脹水平 上升 內在價值下降
外匯匯率風險 所投資債券的幣種幣值下降 內在價值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