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停止實行金本位制。
192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希望藉助金本位制走上復甦之路,恢復金本位制度。
1931年,美國1929年的經濟危機引發全球經濟蕭條,英國結束了金本位制。
193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宣布禁止黃金自由買賣和出口,要求人民將持有黃金全數上交銀行。美國放棄金本位制。
2、「布林頓森林體系」
在二戰已近尾聲的1944年,44國代表聚集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布雷頓森林,參會的部分國家在次年簽署《布雷頓森林協定》。
國際經濟體系的核心從黃金變為美元,當時的美元有世界黃金准備的75%支持。美國持有黃金二百億美元以上,債務卻不到一百億美元,可謂盛極一時。
35美元一盎司的黃金官方價格一直持續到1967 年。其時美國因深陷越南戰爭泥潭,龐大的財政赤字多次沖擊美元信譽,於是各國紛紛拋售手中美元,瘋搶黃金。隨著越戰的深入,美國財政狀況的惡化終於全面引爆美元危機。
3、1968年3月,全球黃金搶購潮導致倫敦黃金市場成交創天量,美國再也無法維持黃金官方價格,最終不得不宣布放棄每盎司35美元的市場供應。從此,金價正式進入自由浮動。
而7年後,由於美元危機加深,西方國家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轉而實施浮動匯率制,至此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徹底崩潰,黃金踏上了非貨幣化改革的歷程。
但好景不長。美國經濟超強的地位到了1960年已受侵蝕,當年的外國人持有的美元流動資產已從1950年的八十億美元增加到二百億美元,這也就是說,如果全數兌換成黃金,美國的黃金存底便會見底。
4、1967年,法國退出黃金總匯。
戴高樂站在投機客的一邊不無私心。法國是美國以外全世界擁有最多黃金的國家,如果按它宣稱的將每盎司黃金提到70美元的水準,法國將大賺一筆。
結果是,美國無限制地用美元彌補國際收支赤字,美元泛濫成災,將國內的通貨膨脹輸出並加劇了世界性的通貨膨脹。而美國黃金大量流失時,美元作為國際儲備物質基礎大大削弱,最後它和黃金的固定聯系被切斷,紙幣流通規律遂發生作用。美元相對黃金必然貶值,1盎司黃金35美元的官價已不堪一擊。
5、1967年11月18日,英鎊在戰後第二次貶值。
1968年3月17日,「黃金總匯」解體。
1969年8月8日,法郎貶值11.11%。
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發表電視講話,關閉黃金窗口,停止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持有美元前來兌換黃金。美元掙脫黃金的牢獄,自由浮動於外匯市場。在當時這一招的功效還壓迫了西德和日本兩國實現貨幣升值,以改善美國國際收支狀況
6、接下來就是黃金價格像一匹野馬那般狂飆突進了。
1972年這一年,倫敦市場的金價從1盎司46美元漲到64美元。
1973年,金價沖破100美元。
1974年到1977年,金價在130美元到180美元之間波動。
1978年,原油飆漲達一桶30美元,金價漲到244美元。
1979年,金價漲到500美元。這一年3月12日發行的美國《商業周刊》封面上的自由女神像淚流滿面,標題是《美國的衰落》。10月,美國通脹率沖破12%,黃金成為對抗通脹的有力武器。
7、1980年是世界黃金市場起伏最大的一年。里根政府上台後推行高利率政策,使美元匯率堅挺,給黃金投資者很大打擊。
當代首次黃金大牛市宣告結束,時間長達12年。金價從1968年的35美元漲到1980年的850美元的12年間,每年有30%的獲利率。
1980年黃金投資額達1兆六千億美元,已超出只有1兆四千億美元的美國股票市值。而在1959年,黃金的投資額僅是美國股票市值的五分之一。
現當代首次黃金大牛市宣告結束,時間長達十二年。
可惜在這么壯觀的黃金多頭市場,真正的贏家是那些供應黃金的賣方,比如金礦主之類。就像各種市場的大牛市,看多投機客未必賺了很多錢,金價從35美元漲到850美元,要有多大的想像力啊!恰恰相反,那些在850美元還在追漲的人要比在40美元買進持有的人要多得多。
伯恩斯坦就舉過這樣的一個例子,美國阿拉斯加州退休基金在1980年進場,以691美元的價格買進一噸黃金,在同年年底以575美元的價格又買進一噸,1983年3月,它以414美元拋出這些黃金。
現當代首次黃金大牛市宣告結束,時間長達十二年。
要確定黃金市場的大趨勢是向上還是向下,常常需要進行基本面分析,影響黃金價格走勢的因素有許多,投資者需逐個分析,判斷出主要因素。以下將列舉對國際黃金價格走勢影響較大的因素。
1、金價美元
由於國際黃金價格以美元計價,黃金價格走勢與美元匯率走勢的關系變得非常密切,歷史資料顯示,兩者常常呈逆向互動關系。美元漲,黃金跌;美元跌,黃金則漲。
2、金價原油
國際原油價格與黃金市場也存在著緊密的聯系。眾所周知,抗通脹是黃金的一個主要功能,而國際原油價格又與通貨膨脹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國際黃金價格與國際原油價格具有正向運動的互動關系。
3、商品市場
隨著金磚四國經濟的崛起,對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的需求日益增強,再加上國際對沖基金的炒作,導致有色金屬、貴金屬等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從2001年開始強勢上揚,高企的價格引起了全球經濟界的擔憂。
4、股票市場
從歷史數據可以看出,在通常情況下,黃金價格的走向與經濟狀況、股票走勢相反。如果股市當前是牛市,股票、基金價格上升,將帶走大量黃金投資,這是黃金價格很有可能下跌;如果當前股市是熊市,股票、基金等價格疲軟走弱,投資者也自然會離場選擇其他投資渠道,他們可能會選擇黃金投資,這時就有可能會推動黃金價格上漲。這種變化體現了投資者對經濟前景的預期,如果投資者預期經濟發展前景良好,預料股市將繁榮發展,自然會將更多的資金投向股票市場,黃金市場的資金不可避免會受到影響。
5、金價與黃金現貨市場季節性供求
供求關系是市場的基礎,黃金價格與國際黃金現貨市場的供求關系密切相關,黃金現貨市場往往有較強的季節性供求規律,上半年通常是黃金現貨消費淡季,從近幾年的數據來看,黃金價格底部一般出現在二季度,而受歐美發達國家消費刺激,三季度黃金現貨需求會逐漸到達高峰,使得黃金價格持續走高。
6、政局震盪
國際政局和各國之間的戰亂也常常影響黃金價格。當出現政局動盪或戰亂時,經濟發展會受到相當負面的打擊,這種情況將造成通貨膨脹,人們會把目光投向黃金投資,這時黃金價格可能會大幅上漲。
7、中央銀行
世界各國央行是黃金的最大持有者,假如央行開始拋售黃金,那黃金短期內價格將會下跌。
8、金融危機
當金融危機來臨,人們會覺得將錢存在銀行並不安全,於是大量資金將湧向其他投資渠道,例如買黃金。當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金融體系出現不穩定的現象時,黃金價格很大機會會出現上漲。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就造成黃金價格的大幅上漲。
9、通貨膨脹
如果一個國家的物價相對穩定,代表其貨幣的購買能力也穩定。如果一個國家發生通貨膨脹,則該國貨幣的購買力將會下跌。這時市場資金將會轉向黃金市場。從而推動黃金價格上漲。
網路——黃金價格
Ⅱ 黃金近三十年來走勢(價格和漲幅度)從1990年開始
國內黃金只有從04年10月開始的,以前沒有現貨交易。從最低107元/克,一直上漲到目前最高回273.55元/克,現在是260元每克答。其中只有08年3月-08年10月黃金出現了明顯的下跌,幅度從234-155元。其它時間基本在漲。
國際黃金1990年-1996年金價在325-425美元/盎司之間波動,96年下半年至2001年8月黃金是熊市,從400跌至255,不過之後就出現了9年時間的黃金大牛市,今年最高沖到1249美元/盎司。
不過黃金做黃金T+D的交易,是可以做空的,所以就算是黃金金價下跌的過程中,也是能賺錢的。
我是做黃金T+D咨詢的。如有需要可以聯系
Ⅲ 黃金價格2005年上漲了多少百分比!
2015年國際市場黃金抄上漲了22.3%,國內襲市場上漲了16.23%。
國際市場:
2005年,國際黃金市場又度過了紅紅火火的一年,留下了無數投資者的贊賞和驚嘆。這一年,黃金價格上漲將近22.3%,並確立了現貨黃金541美元的新高。
國內市場:
2005年國內黃金市場價格與國際市場緊密聯動,行情走勢基本一致。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價格從年初的114.76元/克,年底達到133.39元/克,漲幅達到16.23%。期間最高價139.15元/克,最低價110.40元/克,加權平均價117.26元/克,高出2004年7.53元/克 。
Ⅳ 金價歷史最高是多少
截止2020年最高是1785美元/盎司。
國際金價進入2015年後大幅飆升,紐約市場金價從每盎司1200美元一路上行,不到一個月已升至1300美元關口;統計顯示,紐約市場黃金期貨價格2015年來已累計上漲9.3%。
2019年8月26日,黃金突破1550美元/盎司,最高沖至1554.56美元/盎司,2019年以來黃金的漲幅已經超過20%,已經成為最「硬核」的避險資產。
2020年4月14日,黃金價格突破1785美元/盎司大關。
(4)黃金價格上次是從哪年開始上漲擴展閱讀
金價影響因素:
美元走勢
美元匯率也是影響金價波動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元對黃金市場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美元是國際黃金市場上的標價貨幣,因而與金價呈現負相關,假設金價本身價值未有變動美元下跌,那金價在價格上就表現為上漲;
另一個方面是黃金作為美元資產的替代投資工具,實際上在之前的幾年金價的不斷上漲,一個主要因素就是美元連續三年的大幅下跌。
政治局勢
歷史上黃金就是避險的最佳手段,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即是對黃金避險價值的完美詮釋,任何一次的戰爭或政治局勢的動盪往往都會促漲金價,而突發性的事件往往會讓金價短期內大幅飈升,1980年的元月21日金價達到歷史高點,每盎司850美元,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之一是當時世界局勢動亂——1979年11月發生了伊朗挾持美國人質事件,12月蘇聯入侵阿富汗,從而使得金價每日以30-50美元速度飆升。
Ⅳ 中國歷年黃金價格一覽表
黃金價格一覽表(單位:美元/盎司)
年份 最高 最低 平均
2009 1212.20 810.00 972.35
2010 1421.00 1058.00 1224.53
2011 1895.00 1319.00 1571.52
2012 1797.75 1540.00 1668.57
2013 1693.75 1192.00 1411.23
2014 1385.00 1142.00 1266.40
2015 1295.75 1049.40 1160.06
2016 1366.25 1077.00 1250.80
2017 1346.25 1151.00 1257.12
2018 1354.95 1178.40 1268.49
歷年金價上漲原因:
1、2009年金價上漲: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很多原先買入黃金以求避險的機構不得不大量拋售黃金來獲得流動資金,黃金價格八九月份出現暴跌。
不過隨著各國緊急救援措施的出台,黃金價格開始隨後在08年年底至09年開始明顯上漲。雖然黃金通常被視作避險工具,但當危機發酵到一定程度時,黃金也會成為被拋售的資產之一。
2、2012年金價上漲:
受次貸危機的影響,美國不得不採取寬松貨幣政策,美元因此連續幾年貶值,黃金走強,2012年金價創下1920.8美元/盎司的紀錄高位。
3、2016年金價上漲:
受英國脫歐、美元指數和全球股市走弱等因素的影響,市場避險情緒明顯升溫,黃金的避險功能凸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買入黃金,黃金價格猛漲近25%。2016年可以說是黃金白銀的小牛市。
Ⅵ 近幾年黃金價格走勢變化大嗎哪一年的黃金價格比較高在哪裡可以查到詳細的近幾年黃金價格走勢啊
近幾年黃金價格變化也是挺大的,黃金市場也變大了很多,我也是今年剛炒黃金,是在金道貴金屬的平台內查詢與交易的,平台網址是:
http://lunnjin.24k6670.info
這個平台的信譽很好,是一個很專業的網路交易平台,代言人是任達華呢,你可以來平台內查詢一下詳細情況,
平台內的黃金價格走勢都是由專業人員進行更新的,我想你可以在這里可以查詢到最專業的行情與分析,希望會讓你滿意。
Ⅶ 請問為什麼1997年黃金價格是下跌的
為什麼黃金價格會大跌呢?這有一些原因。
第一,黃金價格從1999年8月的美元/盎司與2008年10月的681美元/盎司上漲到2011年9月的1921美元/盎司,漲幅很大,從2011年9月到現在可以說是調整期。經過4月中的大跌,從高峰迴跌超過20%,技術分析者認為已經進入熊市。到底是調整還是熊市,要看將來的價格是繼續下跌還是回升。到底是哪一個情形,也是對技術分析與基本面分析的一個試驗。如果相信技術分析的投資者比較多,價格多數會繼續波動下跌;如果相信基本面分析的投資者比較多,價格多數會波動回升。
第二,如上所述,各國的寬松貨幣政策(尤其是美國的,因為國際黃金價格是以美元定價的),使人們購買傳統的避險與對付物價上漲的黃金,有利黃金價格的上升。然而,近幾個月來美國經濟數字比較好,使人們預期貨幣寬松政策將會減弱,因而認為不利黃金價格,而提前賣出黃金,在期貨市場做空黃金。因此,不是一些論者所說的「寬松的貨幣政策利空黃金」,而是預期貨幣政策的收緊利空黃金。
第三,塞普勒斯可能要出售黃金的消息傳出後,看空黃金者乘機做空黃金,使其價格在兩個交易日內大跌。
近日又有報道說,瑞士的人民黨提出題為「拯救我們瑞士的黃金」的議案,要求瑞士國家銀行收回存放在海外的黃金儲備,並將其長期在本國存放。同時,人民黨還將發起一場全民公決,「禁止央行出售黃金儲備,並以法律形式強迫央行將黃金資產比重提高到總儲備的20%」。報道還說,瑞士聯邦總理府已證實,該活動已經收集到超過10萬個合法簽名,根據瑞士的法律,必須進行全民公決。
今年2月底統計數據顯示,瑞士央行約有1050噸的黃金儲備,約占其總儲備的10%。因此,若該議案通過全民公決成為法律,瑞士必須將黃金資產比重提高到總儲備的20%,這意味著瑞士央行需要增購約1000噸的黃金儲備。以現在的黃金價格,這約等於500億美元。這是否會促使看好黃金者大量購買黃金,使其價格大漲呢?
2008年金融危機時,黃金的價格從約950美元/盎司大量下跌到681美元/盎司,以比例而言,跌幅超過4月中的急跌。但從2009年到2011年的大漲,使價格增加到超過原來的2.82倍。1321美元/盎司的2.82倍就是3725美元/盎司。
Ⅷ 近20年黃金價格的變化
由於黃金兼具商品、貨幣和金融屬性,又是資產的象徵,因此黃金價格不僅受商品供求關系的影響,對經濟、政治的變動也非常敏感,石油危機、金融危機等都會引起黃金價格的暴漲暴跌。此外,投資需求對黃金價格的變動也有重大影響。
世界黃金市場供求關系決定價格的長期走勢。
從歷史上看,上個世紀70年代以前,世界黃金價格基本比較穩定,波動不大。世界黃金的大幅波動是上個世紀70年代以後才發生的事情。例如:1900年美國實行金本位,當時一盎司20.67美元,金本位制保持到大蕭條時期,1934年羅斯福將金價提高至一盎司35美元。1944年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實際是一種「可兌換黃金的美元本位」,由於這種貨幣體系能給戰後經濟重建帶來一定積極影響,金價保持在35美元,一直持續到1970年。
近30年來,黃金價格波動劇烈,黃金價格最低253.8美元/盎司(1999年7月20日),最高850美元/盎司(1980年1月18日)。1979年低至1980年初是黃金價格波動最為劇烈的階段。1979年11月26日(據nymex期貨價格)價格為390美元/盎司,而不到2個月,1980年1月18日,黃金價格已漲到850美元/盎司,成為30年來的最高點。而隨後在一年半時間內,價格又跌回400美元之下,並且在隨後的二十多年裡價格基本都在400美元以下,尤其是300-200美元之間維持了相當長時間,300美元以下的價格就持續了4年,從1998年1月至2002年3月。從2002年3月底黃金價格恢復到300美元之上,2003年12月1日重新回到400美元,2005年12月1日價格突破500美元/盎司,2006年4月10日突破600美元/盎司,2006年5月11日達到近期的最高點723美元。
造成黃金價格劇烈波動的誘因是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1973年,尼克松政府宣布不再承諾美元可兌換黃金,金價徹底和美元脫鉤並開始自由浮動。從此,黃金價格的波動最大程度地體現了黃金貨幣和商品屬性的均衡影響。
由於黃金有世界儲備功能,黃金被當作具有長期儲備價值的資產廣泛應用於公共以及私人資產的儲備中。其中黃金的官方儲備佔有相當大的比例,目前世界已經開采出來的黃金約15萬噸,各國央行的儲備金就約有4萬噸,個人儲備的有3萬多噸。因此,世界上黃金官方儲備量的變化將會直接影響世界黃金價格的變動。上個世紀70年代,浮動匯率制度登上歷史舞台之後,黃金的貨幣性職能受到削弱,作為儲備資產的功能得到加強。各國官方黃金儲備量增加,直接導致了上世紀70年代之後,世界黃金價格大幅度上漲。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各中央銀行開始重新看待黃金在外匯儲備中的作用。中央銀行日漸獨立以及日益市場化,使其更加強調儲備資產組合的收益。在這種背景下,沒有任何利息收入的黃金(除了參與借貸市場能夠得到一點收益外)地位有所下降。部分中央銀行決定減少黃金儲備,結果1999年比1980年的黃金儲備量減少了10%,正是由於主要國家拋售黃金,導致當時黃金價格處於低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