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市場不可預測與資金管理

市場不可預測與資金管理

發布時間:2021-07-21 05:53:51

股市高手的資金管理方法

炒股高手們都是如何控制倉位進行資金管理的?
順勢財神wm88019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比較復雜,要想表述清楚必須把前因後果的邏輯關系一並講解,否則斷章取義,讀者會一知半解,甚至誤入歧途。

世界頂級股票投資交易高手總結的黃金定律:炒股就是炒資金管理,就是炒倉位管理。

這個市場以帶血的零和博弈為主,你總以為可以做價值投資,價值投資的思維我並不反對,該學習學習該實踐實踐。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一個創業板公司上市後100多元的股價,在一級市場是幾塊十幾塊錢的價格。所以,什麼是底?哪個價格才是安全邊際?解禁洪峰為何屢屢在低點擊垮市場,不言而喻。資本市場上的價值是相對於價格的,也相對於時間維度,沒有純粹的價值分析。只有個別有進取心和執行力的上市公司會成為超級成功者,而你卻認為每一個誓言都是真實的。創業板的幾十家早期上市的公司,貌似千億征程,進化為BAT級別的並不多。對於大部分平庸的地方性上市公司來說,由於增發的融資渠道可以不斷的讓公司獲得低成本資金,導致精工細作和做到大成的企業家並不多,大部分小富即安,或者在某個行業領袖位置上沾沾自喜。從這個角度看,創業板是最具備創業精神的,這也是其享受高溢價的根本原因。做為投資股票武器庫的兵器之一,做好資金管理,可有效防控風險,確保資金安全。

其實中國炒股最重要的技術是保本,你卻以為是盈利。筆者認識兩位縱橫資本市場20年未嘗敗績的頂尖高手,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經常引用巴菲特的那句話——做股票最重要的兩個原則:一個是保本,一個是記住第一條。換句話說,盈利的前提是保本,保本就是不虧損,不虧損的保障,一是技術,二是資金管理,三是心態控制。

從資金管理的操作角度看,破位減倉、止損清倉——這兩個炒股最重要的技術往往被忘記,大部分人都把99%的注意力放在買好股票,很少考慮「善終」的問題,這是散戶和很多散戶化機構最致命的弱點。幾乎90%的被套者都是沒有止損造成的,且曾經都是有機會逃離的。市場里的絕對真理是股票便宜,你卻喜歡錯誤的放大個人的預期。

幾個業內頂尖高手,他們說「股票絕對便宜的時候,我們賭的是國運,不相信經濟會崩盤,這也是那時候能勇敢進入的根本原因」。

散戶往往缺少對多個股市周期股票相對價值的對標,所以經常從自己對國家的希望角度看股市,這也是盲目樂觀和盲目悲觀的,任何情況下都要設置止損,不可預測的事情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很多變故或意外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以防萬一,小心駛得萬年船。

炒股風險控制技巧

1、炒股該止損的時候就不要去補倉

補倉如同開新倉,通常來說分為盈利時候的補倉和虧損時候的補倉,對交易員來說,盈利補倉應該做到但是卻很難做到,因為不敢,害怕把均價拉高,一個小回調就造成賬面盈利的縮水,虧損補倉不應該做但是大部分的交易員卻甘之如飴,因為不甘,不甘心造成事實上的虧損,總是希望可以不虧錢,這就是交易如此的簡單卻又如此的難,從來沒有任何一個行業像金融投機交易這樣學習簡單,卻又實踐如此之難,說到底無怪乎還是貪婪與恐懼的心理弱點。

為什麼交易如此的難?難在哪兒?是很多交易員一直在追尋的,當然,每個人的經歷閱歷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追尋的落腳點也不同,由此也產生了很多觀點相左的爭論。

就拿止損來說,低點可以有很多,但是最低點永遠只有一個,除非買到最低點上,否則開倉進場都會很容易的面臨虧損,最起碼是賬面上的,這個時候就產生了很多不同的聲音

㈡ 市場是不可預測的,歷史的重復性最終是人性所至。人類的貪婪和慾望決定市場走向。

梁文道:從抄襲來的《貨幣戰爭》看我們對無知的恐懼

中國出版界過去幾年來出現過很多怪現象,有時候我們看到一些書,擺明是抄襲的作品,但照樣在市場上很好賣。

另外一種情況是虛構一些書出來。什麼叫虛構?一些書會標榜自己是《紐約時報》暢銷書,在全世界怎麼樣受到好評等等。你一看,是本翻譯的書,作者是一個洋人的名字,你再仔細查下去,原來這本書根本不存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也從來沒有這本書。這書明明就是一個中國人寫的,卻假託一個外國人的名字,說它是翻譯回來的,還要假裝它頗受好評是本暢銷書。

現在這樣的情況好像已經減緩下來了,沒那麼惡劣了,但是又出現了另一種情況。市場上出現很多書,你找不到作者,找不到編者,只找到一個人,叫「編著」,編輯的編,著作的著。

「編著」是一個很奇怪的說法。一般有書寫編著,它應該在裡面有詳細的說明,什麼地方他是編什麼地方是寫;或者可能是一本書有很多個作者,而他是作者之一,甚至是最主要的作者,同時他又負責編輯這本書,這可以叫編著。

但今天的中國出版界,我們常常看到的「編著」是你不知道這本書到底是這個編著者親手寫的還是他到處拿人家的東西編過來的,而且即便是拿過來的,他也不說明,你不知道這些東西是哪裡來的。

在我看來,「編著」其實是一種逃避責任的做法,這種稱呼是一種很不負責任的態度。我今天就舉一個例子給大家,事實上我以前介紹過,我甚至還形容它是一本災難,就是這本曾經非常紅,有很多人關注的《貨幣戰爭》,作者是宋鴻兵,請注意,他不是作者,是編著者。

關於作者宋鴻兵,這本書的後面介紹說他是20世紀90年代赴美留學,但他學的不是金融,學的是信息工程和教育學,長期關注並研究美國歷史和世界金融史,曾經做過金融機構房地產方面的高級咨詢顧問,也做過一些與IT有關的東西。

這本書為什麼如此轟動呢?簡單地講它是一個陰謀論的故事,說原來從林肯總統遇刺、經濟大蕭條、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到東南亞經濟危機、日本的泡沫經濟爆破等等一系列事情其背後都是有陰謀的,而這個陰謀跟一個家族有關。這個家族太厲害了,所以它能夠搞定大家,讓大家發現原來在操縱全球金融市場的都是他一個人、一個家族,這個家族就是有名的銀行家家族羅斯切爾德家族。

這樣的說法如果真成立的話那真是聞所未聞的震撼事件。原來我們全世界的金融秩序甚至政治大事,國際間的戰爭都是這么一個銀行家的家族為了個人私利,為了壟斷財富,為了牟取暴利而搞出來的,甚至連美國聯邦儲備局也是他們的傀儡和玩偶。

這本書到最後指出所謂的「貨幣戰爭」即中國如果開放金融市場,就要跟這些大家族,這些貪婪的銀行家對著干,這就是貨幣戰爭。而中國要怎麼樣才能確保「自身安全」呢?他提出的想法很有意思,就是恢復金本位的貨幣制度,他認為現在社會為什麼會放棄金本位的貨幣制度也都是這些銀行家搞出來的陰謀。因為當貨幣沒有黃金或者白銀在背後支撐的時候就很容易被他們操縱,讓他們從中賺取暴利,進而吞吃我們老百姓的血汗錢,這就是整本書要講的事。

這本書暢銷後立刻產生了一個爭論,這些說法那麼奇怪都是哪兒來的呢?大家一查才發現,原來這本書居然有八成或七成是抄襲自一部紀錄片的。

1995年美國有一部紀錄片,叫做《The Money Master》,片長大約有幾小時,講的故事跟這本書里的故事很接近,但是他沒有嘗試把這個陰謀全部歸結到一個家族身上。當年這個紀錄片出來時就很惹人非議了,很多人覺得那裡面的考據不夠充分,也不夠真實。而我們這本《貨幣戰爭》居然有七成到八成是照用那個紀錄片的,甚至連裡面的注釋、引述也都是一一照用。這樣子一來,這本書你能說它是一本信得過的書嗎?

後來我發現很多網友說,你不能因為《貨幣戰爭》是抄襲就說它沒有價值。就算是抄襲,它抄的好,人家說的觀點如果是真的、對的,你管它抄襲不抄襲。甚至還有人認為,像我們這種罵這本書是抄襲之作的人其實是想誣蔑它,是想掩飾這本書提出來的「真相」,說我們在轉移焦點,因為我們真正應該集中的焦點就是這本書裡面提到的這些

「陰謀」到底是不是事實。比如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不是這樣發起的,中國現在金融開放是不是會面對危機,而我們現在說這本書抄襲其本意是想掩蓋這些東西。

好,我們首要解決的問題是為什麼研究這本書是否是抄襲這么重要,這牽涉到態度的問題。你抄襲一本書,但是你可能怕人家說你抄襲,於是你說你是編著這本書。你的態度是有問題的,這種態度會影響到我對你的信任,而且我馬上就會對這本書產生警覺,懷疑它裡面各種資料細節到底能不能夠支撐它提出的觀點。

很多讀者看到這本書時覺得簡直像看小說一樣刺激,結果就忘記了查考,查考他提出的這些觀點的背後有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

舉一個例子,本書開頭部分大概是作者自己寫的,不是抄的,他說羅斯切爾德家擁有多少財富是世界之謎,保守估計是50萬億美金。這個數字怎麼來的呢?後面有注釋,注釋寫它是引用自1962年的一本英文書,書上說在1850年的時候,估計這個家族擁有的財富大概是60億美金,中間通貨膨脹156倍,所以到了今天是50萬億美金。

請看,這就是問題所在:1856年的時候這個家族可能有相當於今天50萬億的錢,不是說今天。但這本書就這么偷龍轉鳳,虛虛掩掩地讓你覺得他說的是今天羅斯切爾德家族有這么多錢。如果你發現整本書充斥著諸如此類的細節時,它裡面提出來的東西怎麼能讓人信服呢?

事實上,關於《貨幣戰爭》,有兩點讓我覺得特別震驚。第一點是在這樣一本書里,你可以看到作者對國際金融機構資本的資訊掌握甚至不及大學一年級學生對宏觀經濟學的認識,簡直是錯誤百出;第二,即便是這樣一本書,錯了那麼多,錯得那麼離譜,有很多違反常識的地方,但是它居然受到歡迎,成了暢銷書,這到底說明了什麼?

我們來看看他對美國歷史上一些美國中學教科書上都會講到的有名爭論所作出的令人極度驚訝的扭曲。

這裡面提到傑弗遜,美國的開國英雄。我曾經說過傑弗遜在美國「建國之父」這一群人裡面,其最大的特點是徹頭徹尾站在貧民那一邊,他強調個人自由不能夠被中央政府侵犯,所以他反對任何國家級和聯邦級中央政府權利的擴大。

但我們看看宋鴻兵這本《貨幣戰爭》,裡面引述了傑弗遜很有名的一段話,他說:「如果美國人民最終讓私有銀行控制了國家的貨幣發行,那麼這些銀行將先是通過通貨膨脹,然後是通貨緊縮,來剝奪人民的財產,直到有一天早晨當他們的孩子們一覺醒過來時,他們已經失去了自己的家園和他們父輩曾經開拓過的土地。」

請注意,在《貨幣戰爭》裡面,傑弗遜是一個英雄,他反對美國這種聯邦儲備銀行,說這個聯邦儲備銀行完全是私人銀行,會侵犯大家的財產權利。而事實卻不是這樣,傑弗遜只是不贊成有一個中央銀行,而不是反對私人銀行,他贊成各州有自己的銀行。當時跟傑弗遜勢不兩立的一個人物漢密爾頓,也是美國「建國之父」,漢密爾頓在這本書裡面被描繪成一個反面人物,因為他一直主張要建立美國聯邦儲備局。

聯邦儲備局在這本書里被描繪成受一些私人銀行家擺布來謀取暴力,把大家的血汗錢全部吞掉的一個可怕機構。本書首先暗示漢密爾頓受過羅斯切爾德家族的資助,這是真事,他反對傑弗遜的觀點,極力主張成立一個國家銀行,終於美國聯邦政府在當時成立了第一國家銀行。

這個國家銀行成立之後怎麼樣?書裡面有一句話說「漢密爾頓最終成為巨富」,這句話我覺得太誣蔑漢密爾頓了,漢密爾頓後來的確很有錢,但那是因為他結束了自己的官員生涯之後去當律師了,他賺的錢是他當律師賺回來的,跟這些私人銀行家沒有關系。但這本書就用這么簡單的一句話,用暗示的方法把漢密爾頓這個美國「建國之父」描繪成一個參與私人銀行家陰謀的陰謀家,搞了一個中央銀行出來,把大夥的錢滾進去然後也為自己賺到了錢。

接下來再看聯邦儲備局。我看過英國《金融時報》訪問宋鴻兵,宋鴻兵說他非常驚訝地發現原來聯邦儲備局居然是一個私人銀行。由他這個「很驚訝」可見其經濟學知識淺薄到什麼程度,任何讀宏觀經濟學的人都應該了解中央銀行是怎麼一回事,而全世界眾多中央銀行裡面,很多人都覺得美國聯邦儲備局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甚至值得學習的做法。它既是中央銀行又是私人銀行,它是私人的,目的在於要擺脫國家對它的干預,之所以想擺脫是因為有時候政府會為了短期的理由多發行一些貨幣。

如果把中央銀行變成一個私人銀行的話,它就跟政府保持了相對的距離,意味著它有獨立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不受政府短期政治目的的影響,這就是它成為私人銀行的理由。

說到所謂「私人銀行」,請注意,本書又犯了一個大錯誤,書里描述「聯邦儲備局是私人銀行,這是一個純粹的私有機構,這些股東直接就可以在裡面牟利了」。

各位請上網查一查,任何一個關於聯邦儲備局的網頁都會告訴大家:沒錯,聯邦儲備局每年有兩百億美金的紅利,但它大部分的盈利都要上交給美國財政部,而不是落到私人手中。至於那些股東,只能夠分到6%的區區毛利。它的股票是私人銀行擁有,但這些股票一不能出售,二不能轉讓,三不能抵押。對很多私人銀行來講,加入聯邦儲備局成為它的股東基本只有義務,沒有權利,沒什麼好處的。所以美國曾經出現過很多私人銀行家想盡辦法退出聯邦儲備局股東的行列。

這本書之所以受歡迎,也反映了我們國家現在為什麼會流行這種「陰謀論」,其背後是有原因的。第一是我們的無知,第二是我們的恐懼,我們總是對無知的東西感到恐懼。

㈢ 隨機理論的故事:市場是可預測和控制的嗎

對於金融市場,人們總希望在其中找到破解其內在運動密碼的方法,希望能發現金融煉金術的秘方。市場中看似無窮無竭的財富,看似那麼讓人唾手可得,可事實上,金融市場卻輕易成為了吞噬無數財富的黑洞,令無數豪傑竟折腰,也留下無數讓人嗟嘆的故事。
前車之鑒,後世之師。本文希望通過以隨機理論為主線,圍繞市場測與控的問題,對二十世紀西方相關的分析理論做一探討剖析。
20世紀上半葉,在人類文化發展史上是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時期。各種富有創意的新理論、新思想,層出不窮。許許多多新思想的泛濫,使得自然的沉澱成為了必然,只是,沉下的也未必全是渣滓……
在1954年,統計數學家薩繆爾森在芝加哥圖書館查閱資料時,偶然翻到一本巴契里耶在1914年出版的有關投機與投資的小冊子,它讓薩維奇非常著迷。於是他立刻發明信片給許多經濟學家,詢問誰對巴契里耶有所聽聞。當時薩繆爾森正在研究市場行為理論,並在構建自己的評價模型,他在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沒找到那本書,卻意外發現了巴契里耶的博士論文副本。他立刻認同了巴契里耶作品的價值,評價「巴契里耶擁有自己的獨特想法,非常獨特」,由此而廣泛將其理論與經濟學同行分享。在薩繆爾森早期針對投機行為的分析中,可以明顯看出巴契里耶對他的影響。至此,湮沒了半個世紀的市場隨機理論,才真正進入世人的眼簾。
1900年,年輕的法國數學家巴契里耶在巴黎索邦大學完成了一篇題目為《投機理論》的特殊博士論文。他率先使用學院理論,包括各種數學工具,運用理性的思辨來解釋市場的運作。他論文的開篇中寫道:
「市場價格同時反映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各種事件,但是這些事件通常和價格變動並不存在明顯的關系……人為因素也會產生干擾,交易市場會根據本身的變動進一步產生反應,當前的價格波動不僅僅是先前價格波動的函數,同時也是當前狀態的函數。決定這種波動的因素,其數目幾近無限大,因此不可能期待用數學公式進行預測……交易市場的動態變化,絕不可能成為一門精確的科學。」
根據巴契里耶所奠定的基礎,其後的數學家發展出完整的概率理論,他所推導出的公式,領先於愛因斯坦對時空中分子隨機碰撞的研究。他創造出隨機過程的概念,針對統計變數隨機變動進行分析,目前已經被廣泛使用。他還是第一位用理論來評價、研究期貨、期權等金融工具的研究者。雖然,他的目的是為了解釋資本市場的各種價格為何不能預測。
他對市場高度的洞察力來自於他對金融市場的細致觀察,他確信就平均來說,沒有任何依據表示,市場中買方或賣方有誰會比對方更知道市場持續運動的方向。他於是推論:「市場作為所有投機者的集合體,在某個特定時點下,我們無法判斷未來市場價格的升貶預期,何者會較占優勢,這只因為每個成交價格都存在相同數量的買方和賣方」。這使得投機者在每一瞬間的輸贏概率各半,最終使得「投機者的數學期望值等於零」。他描述這一狀況為「公平賽局」。他總結道:「在任何時刻,價格的上漲與下跌概率相等,因為當前的實際價格被多數人認同,如果市場上有其他的判斷,那麼報價就不會是這個價格了。」只有當市場基於某種理由改變主意,不再認可原先的價格,價格才會向上或下變動。但市場將於何時,以何種方式進行改變,這卻是無人能夠預知的,因此,市場永遠存在50%的上漲概率、50%的下跌概率。
巴契里耶的另一個推論是,如果把時間區域拉長,市場的波動幅度將會擴大,並得到一個至今准確的結論:「波動幅度與時間區間長短的平方根成正比例關系。」根據彼得·伯恩斯坦對美國近幾十年股市股價波動的研究,也得出了與巴契里耶推論相似的結果,在這段時間里,有2/3的概率顯示,一個月的股價波動幅度,無論漲或跌,都在5.9%的范圍內,一年內的波動幅度最高超過72%,是月平均波動幅度的12倍,而年平均股價波動幅度則是20%,也是月平均波動幅度的3.5倍。這里,12的平方根是3.46。
巴契里耶希望提出一個公式來描述市場波動的可能性。根據他的統計分析,他認為市場一定時間內的價格波動是難於預測、難於加以解釋的,所以他集中研究了市場瞬間的價格波動現象,希望籍此建立「與市場瞬間的價格波動一致的價格波動的概率法則」,他也由此進入了概率理論領域,並進行了空間中分子遭受隨機撞擊後的變動分析。他最重要的成就,便是提出了描述這一現象的數學方程式。
真理向前再邁一步就成了謬誤,巴契里耶的悲劇也是歷史的悲劇。正如微分幾何學的先驅曼德爾布羅最近所言,沒有人能將巴契里耶的發現做適當歸類,也沒有任何既存的工具,能夠運用他的發現,因此,他的研究才會被忽略60年之久。
在金融市場中如何借鑒隨機理論呢?由於隨機理論研究的是總體情況下的均值狀況,因此,它會出現對於小抽樣的條件與小概率事件的判斷無力,因為平均狀態下的分布情況,只能在總體大規模統計的條件下才可能必然成立。為此,使用中需要通過對小概率事件可能發生的地位進行提高,這就需要在資金的管理系統之中加強控制的作用,即永遠不能因為歷史的平均統計狀況而使得分析、操作者忘記意外情況的存在。

㈣ 項目管理中如何面對不可預測的問題

主要是對項目經理有嚴格的要求,要學會取捨。
識別出你項目的關鍵里程碑和關鍵路徑,在面對不可預見性問題發生的時候,一定要保證最終目標不受影響,靈活變動項目執行方案。
還有就是判斷不可預測性問題的源頭,如果是不可抗力或客戶因素,你可以提變更要求。否則就是要重新調整施工順序、執行方案以及資源,以保證能夠解決問題。

㈤ 山西太原至長治高速公路項目前期階段的金融風險和市場風險以及建設階段的預測風險和不可預測風險有哪些

樓主看來是要寫畢業論文了。
不過你不應該來問知道,要去問你的導師。
金融風險無非是外匯費率風險導致的進口設備材料的價格風險,人民幣貸款利率風險,政策風險也應該考慮在內。資金來源包括政府預算資金、自籌資金、銀行信貸資金和國外資金。其中,政府預算資金包括非經營性基金、汽車購置費、中央和地方財政專項資金等;自籌資金包括地方自籌資金、公路建設債券、國內股票和證券融資等;利用外資的方式主要有國際金融組織及外國政策貸款、合資、項目融資、境外發行股票、合作和轉讓經營權等。
市場風險么,涉及到國家經濟的宏觀發展預期、路網內競爭性路徑道路的分流、高速公路通行費費率政策變化、收費方式變化等等的不確定性。
至於說可預測風險和不可預測風險,你需要明確的是,風險本質上是事物的不確定性,但是,表現出來的有主觀不確定性和客觀不確定性。不同的風險管理者,或者說不同的論文作者,他能預測的風險范圍和程度是不同的,你的不可預測風險很可能是別人的可預測風險。

【建議】
多獃獃圖書館吧,網際網路是萬能的,但是,網路不是網際網路的全部。
你可以hi我,進一步溝通。

㈥ 高手都說行情不可預測,那麼策略是怎麼出來的

策略並不是用來預測的,而是用來判斷當前的狀態而採取不同的措施。

上海永和路118號的屹坤投資是騙人的嗎今天讓我去面試操盤手,心裡不踏實.

1、不要隨意進場。外匯交易必須要有計劃,隨意進場有可能會意外賺到錢,但是最後結果只會是虧損,毫無意外。

2、外匯交易不要心中有價,手中無價,更不要手中心中都無價,對於行情走勢要瞭然於胸。

3、不要不設停損單,或是過了心中的止蝕水平,仍然心存希望,不願離場。

4、不要把放大比率放得太大。意思是說,不要存300美元去做60000美元的投機。 風高浪急,浪打來的時候,一條載了六個人的船,會較一人的船容易沉。

5、不要迷信鎖倉。鎖倉看起來是解套的好方法,但是多數鎖倉的投資者都習慣於了結正確的單子,留下錯誤的單子。

6、入市前,多作分析,要看兩面的新聞,看看圖表;入市後,要和市場保持接觸,不要因為自已做好倉,而只看對自已有利的新聞。一有風吹草動,立即平倉為上。

7、不要迷信某個貨幣對的漲跌,市場狀況瞬息萬變,外匯交易中沒有確定可言,即使一個貨幣之前一直走勢相當強勁,但是也無法判定會後市走勢如何,最好的辦法就是跟著行情的大勢走,不要過於主觀。

很多保證金交易投資者總是試圖去預測市場,其實這種想法以及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市場本來不可預測而非要這么做,不僅僅不會有什麼實質的幫助,反而會讓自己浪費了很多精力,錯失機會。

保證金交易市場是不可預測的是因為如果市場能預測那麼這件事是有規律可循的,即以前曾經發生過,今後仍然會發生。可是我們都知道市場的趨勢是不會與之前的任何一種行情完全相同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市場的不可預測性已經非常明顯了。

對市場的判斷,其前提就是,承認投機市場是有規律的,今天的走勢也許就是歷史上某一天的重演,明天的走勢也許就是今天的重演,即「歷史總是相似的」。基於這一點,人們不斷探索、發現、掌握這種規律並進而應用這種保證金交易規律,對市場的發展做出預測,諸如基本面與技術面分析,諸如道氏理論、波浪理論、時間周期等等,都是人們對市場規律的發現和總結。

但是我們需要清楚的一點就是,對經驗的總結完全不等於是對未來趨勢走勢的一種預測,這兩者之間存在著最本質的差別,保證金交易所有方法的由來都應該是基於合理的分析而不是盲目的預測。

外匯市場中的外匯報價就是指兩種貨幣的匯率,或者說是一種貨幣間的比例。比如說美元/日元120.78/121.08,就是指拿美元兌換成日元,或拿日元兌換成美元的匯率。由於銀行的報價是參照國際金融市場的即時匯率加上一定幅度的買賣點差報的,匯率變化隨著國際市場的變化而變化的。

如何讀懂外匯報價?

對於新手而言,要理解一個外匯交易報價似乎很困難,其實只要掌握兩個基本知識點,讀報價就會變得十分方便:

1)前面的貨幣是基礎貨幣。

2 ) 基礎貨幣的價值總是以1 為單位。

例如:USD/JPY (美元/日元) 120.01,在這組報價中,美元即為基礎貨幣。USD/JPY 120.01,意味著1 美元等於120.01 日元。無論買/賣,都是在交易基礎貨幣。

當美元作為基礎貨幣時,如果匯率上漲,則意味著美元增值,同時相對於美元的另一貨幣貶值。如果我們上面提到的USD/JPY 從120.01 升到123.01,說明美元現在可以兌換比以前更多的日元。

基礎貨幣除了可以是美元以外,還可以是英鎊(GBP) 、澳元(AUD),或歐元(EUR) 等其他貨幣。比如,GBP/USD 1.7366 表示1 英鎊可兌換1.7366 美元。在這種情況下,匯率上漲便意味著美元的貶值,因為要兌換1 英鎊將需要比以前更多的美元。

總而言之,匯率的上漲表示基礎貨幣的增值,匯率的下跌則表示基礎貨幣的貶值。

如果一個貨幣對中不含有美元,則該貨幣對為交叉貨幣對。例如,EUR/JPY 127.95 表示1 歐元兌換127.95 日元。

外匯報價中「點」 的概念

匯率價格的最後一數,稱之為一點,如USD/JPY 為114.51 中的0.01 、EUR/USD 為1.2801 中的0.0001 ,都稱作為一點,這是匯率變動的最小基本單位。

外匯交易中,所有投資者都可以看到一個兩邊的報價,是由買價(ask) 和賣價(bid)所組成的。買價代表投資者能買入基礎貨幣的價位(同時賣出非基礎貨幣);賣價代表投資者能賣出基礎貨幣的價位(同時買入非基礎貨幣) 。買價與賣價的差別為點差,交易商通過買賣的點差獲利。3 點點差的EUR/USD 可表現為1.2500/1.2503;3 點點差的USD/JPY 可表現為114.05/114.08。在這組報價中,美元即為基礎貨幣。USD/JPY 120.01,意味著1 美元等於120.01 日元。無論買/賣,都是在交易基礎貨幣。

㈧ 如何做好資金管理

企業的財務管理是讓很多企業家頭疼的事情,怎樣做好資產的管理,怎樣保證沒一分錢都花得有意義,我們就來了解並學習這裡面的秘密。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是對企業資金運動和價值形態的管理,主要是以成本管理和資金管理爲中心,通過價值形態管理達到實物形態的管理。抓好國有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其目的就是在確保企業國有資産保值增值的基礎上,提高企業經濟增長質量和經濟效益最大化。當前,加強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應從兩個方面入手。(一)大力加強成本管理加強成本管理,主要是爲了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成本管理的方法主要有:存貸的控制和成本的控制。存貸的控制主要包括存貸數量、計價及保管的控制。現代財務管理著眼於事前和事中的成本預測、計劃和控制,這樣可以有效地將成本控制在一定水平內,保證成本費用最低,從而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l、增強成本管理意識企業不但要提高經營管理各部門人員的成本管理意識,還要注重提高企業全體員工的成本管理意識。要把企業的成本與企業各管理部門和員工的經濟責任及利益有機地結合起來,變「要我管」爲「我要管」變「被動管」爲「主動管」,如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那麽就極大地調動了全體人員管理成本的自覺性。比如,上鋼在學邯鋼的基礎上,實行全員成本管理,年降低成本8000餘萬元,這樣既減少了資金和能源消耗,又提高了企業效益和員工利益。《長松組織系統》工具包——合理、高效的財務分析思路和方法,是企業提高管理和決策水平、防範運作風險的重要途徑,並將使您的工作事半功倍。2、改變成本管理的方法企業要改變過去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變單純核算型管理爲綜合控制型管理,確立符合現代制度要求的成本管理方法。要積極推行「成本控製法」,實行目標成本責任管理。即按照「製造成本法」的核算原則,對在企業生産經營中發生的與企業生産經營密切相關的原材料、燃料、動力、工資等直接消耗和製造費用等計入産品成本的費用消耗,實行定額控制;對生産經營過程中間接消耗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等計入當期損益的費用消耗,實行指標或者比例控制。並完善成本預測、成本核算、成本考核、成本決策和成本分析等管理方法。做到事前成本有預測,事中成本有考核,事後成本有分析。3、完善成本管理手段企業要建立以企業財務部門爲軸心的綜合管理、統一核算、成本總控制的成本控制中心。它對上以企業目標總成本爲落實目標,向企業領導層提供目標成本的執行情況和管理決策意見。對下以企業分解的定額成本爲管理控制目標,對企業所屬部門、車間、班組實施定期考核、分析和監督控制,形成企業內部縱橫連鎖的成本管理核算體系。二是實行成本全面預算管理。針對企業生産任務和年度銷售計劃,制定企業目標總成本計劃,並把總成本目標分解落實到各部門、車間、班組,實行定額或指標成本預算管理。同時要狠抓企業原材料供應、産品生産和銷售等環節的成本預算定額管理,重點以百元爲基數確定銷售收入成本,成本利潤率等指標,衡量和考核企業成本預算管理和成本效益水平。三是嚴格成本管理控制。在制定和完善企業各項成本費用消耗定額和指標定額的基礎上,嚴格各種原始記錄,物資計量驗收和收發出入庫手續制度,做到原材料領用按定額、費用開支按標准、審批手續按規定、審查考核按程式,加大全方位考核制度。要建立成本管理責任制和目標成本考核獎勵制度,使企業的目標成本與目標利潤密切掛鉤,把部門、車間、班組的指標定額成本與其應取得的效益指標和員工的經濟利益密切掛鉤,這樣既可以調動群衆的積極性,又能使得企業經濟效益得到提高,同時使他們明確自己應當肩負的管理責任。建立這種制度同時也可以真正做到成本管理的責、權、利互相統一,達到向管理要效益的目的。(二)強化企業資金管理目前,不少企業一方面資金緊張,一方面資金佔用較多,運營效率較低。因此,企業要提高資金的運營效率。l、加強籌資管理企業要樹立籌資主體觀念,要根據企業生産經營需求對預期籌資方式,籌資渠道和籌資結構,根據實行情況,選擇一個最佳的決策方案。另外,企業籌資要重點用於企業的生産發展和技術改造,合理調控籌集資金的配置和使用,優化資金結構,提高資金效益和盈利水平。2、加強投資管理企業經營的最終目的是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而經濟效益的高低,取決於企業的投資規模以及最佳的投資流向和合理流量。企業一方面要優化內部資金結構。充分發揮企業財務的調控職能,認真搞好企業內部資金合理配置,優化企業資産佔用結構和産品生産結構,保證企業資金的合理佔用和有效使用。另一方面,有些企業爲了擴大生産規模,在新上專案或對外合資合作專案的選擇上,要進行可行性分析,然後再行之。同時,必須樹立資金的時間價值觀念,堅持經濟效益與産業政策相結合的原則。充分了解和掌握市場行情,這樣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決策分析,預測投資專案的預期結果,就可以避免決策失誤,造成損失。3、加強資金管理企業應在活用資金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上下功夫。一是實行企業資金的集中管理、集中核算、集中調控,加強資金的預期管理,企業要根據年度生産規劃和目標,核定企業內部所屬單位爲完成計劃期生産經營任務所需的資金要求量,各單位要明確對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應承擔的責任,使其主動精打細算,控制支出和節省消耗,降低資金的佔用。通過事前的資金預算管理,提高企業的資金管理水平。二是搞好企業內部存量資金應用。企業一方面要防止産品積壓,積極回籠資金,提高資金的周轉率。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內,挖掘現有資金的潛力,較好地運用現有的存量資金,努力降低原材料和資金的佔用等,達到提高資金的利用率;三是落實資金回收責任制,減少資金的佔用和流失。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㈨ 做交易怎麼控制好隔夜單的風險

如果你決定要持倉過夜,那麼一定要學會控制好隔夜單的風險,在實戰中,持倉過夜必須要有方法和技巧,匯查查建議,要持倉過夜最好還要滿足以下五個條件:

一、持倉有盈利。如果你的持倉單已經浮盈了五六十點了,那早上起床小幅跌十幾個點對你影響不大。但如果你持倉單本身的盈利就不多,對行情又沒有十足把握,則不建議隔夜持倉。

二、大趨勢不錯。這一點很重要!你要對當前行情是偏向多方還是空方要有總體把握,最好不要逆勢做單。比如明明是空頭市場,你卻留多單過夜,明明是多頭市場,你卻留空單過夜,這樣做極有可能是死路一條。

三、設置止損。始終為頭寸設置保護性止損指令,以限制虧損。

四、量價要配合。也就是說,你的成交價格和成交量一定要相互配合,同時晚盤要保持強勢。

五、不輕易滿倉操作。投資者持有隔夜頭寸時,必須注意避免滿倉操作,交易中需奉行資金管理的各項要領。畢竟,市場是不可預測的,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變化。即使此時市場是好的,也很難保證下一秒不會改變。

交易賺錢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對於投資者而言,及時把握好其中的要點和技巧,可以保障做單的成功率和盈利幾率。

㈩ 金融市場是否不可預測

一般來說,只有在符合一個模型所有假設的情況下我們才可以用模型回來進行時間序列的預測。但答在現實世界中,幾乎沒有完全符合任何模型的所有假設之情況,故而一般認為金融市場是不可被准確預測的。但是,當你放寬條件,只需要預測一個大體的價格或者變數波動區間時,選擇一個合適的模型會有利於你得出更精確的估計。
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金融市場可被准確預測,那麼金融市場上將不會出現價格波動,也就不會有投機(這里的投機與套期保值相對)的空間了,金融市場的意義和影響也就不會像現在這么大了。

閱讀全文

與市場不可預測與資金管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千三百歐元兌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391
破凈值股票 瀏覽:63
信託50 瀏覽:589
5月9曰原油價格 瀏覽:267
投資類企業分類 瀏覽:543
阿狀理財 瀏覽:414
如何用股價指數進行投資 瀏覽:984
投資哪個網貸平台返利高 瀏覽:231
青島外匯交易培訓 瀏覽:699
黃金價格4月3日 瀏覽:735
什麼貸款軟體可以當天放款 瀏覽:748
匯添富科創解凍資金好久到賬 瀏覽:546
股票知識知乎 瀏覽:813
北京專業珠寶翡翠小企業貸款2016 瀏覽:935
富國中證指數分級基金凈值 瀏覽:196
通過c輪融資 瀏覽:700
哪些基金收益高穩健 瀏覽:286
融資平台融資模式 瀏覽:321
中國黃金集團投資公司 瀏覽:937
如何把握股票時間和價格關系 瀏覽: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