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這公司說給我20W到30W的期權是什麼意思
期權,就是限期給與的權益。
這個權益是與公司股票價格掛鉤的!
假設 公司的股票現在是2.5
那麼你所擁有的期權的就是股票價值
假設你的公司未上市
期權是未來兌現的權益。
這個未來,可能是3年 5年。
如果未上市公司,這個期權的價值是不變動的,相當於: 公司用未來價值抵現你的薪資
這是值還是不值?!
從兩方面看
1 ,創業公司都是需要綁定人才,但是創業公司不肯給足年薪,而是用未來的利益給你期權:我告訴你你的年薪是200萬,其中實發是,20萬,180萬是期權,這180萬,你現在不可以要求我發給你,因為這180萬,需要期權成熟期,所謂的期權成熟期,就是公司需要綁定你的時間。
這種做法,既滿足了人才的高額薪資,又讓公司暫時不用付出高額支出。可以說是雙贏。
2 原始股權 + 核心股權 + 員工期權,組成了當代企業最有效的激勵體系。特別是創業企業,最突出的痛是:請不來大牛,留不住高人,調動不了員工積極性。
用原始股權邀請大牛加入
用核心股權創建合夥企業留住高人
用期權獎勵綁定住人才調動員工積極性
讓整個團隊都向著共同的目標前進
所以各位,如果找工作的話,如果你創業的話
一個明晰的股權架構
一個合理的核心團隊體制
一個充滿動力的團隊期權激勵機制
是很重要的!
上面說的是好處。
當然如果你不慎重選擇。
期權激勵也是一個大坑。
1 期權激勵,是可以取消的。當你入職的公司存在期權激勵的薪資時,大多不會直接寫在勞動合同,而是另行約定,這個時候,請不要相信口頭約定,必須要有合同文本,同時如果你不懂,請咨詢律師,或明晰經驗的朋友
2 期權激勵,是有成熟期的,也有分期激勵得方式,如承諾給你100萬的期權,轉正1萬,半年5萬,滿年10萬 2年50萬 3年100萬。也是可以的。另外期權的兌現才是最關鍵點。
首先 期權的成本:
員工期權價值=(單股票價值-行權成本)×股份-稅費
第二通脹的影響:有可能到期權兌現的時候,已經不足行權了。。。。
第三種是離職影響,由於期權激勵是屬於員工福利。而不屬於薪資范疇。一般離職,未發放的福利,或未實現的福利都不可以要求。所以中途離職你不能要求已成熟的期權兌現。等於低薪幫人打工很多年,然後一無所獲。
⑵ 十萬股期權的價值有多大
實值期權的話會很值錢。
虛值期權的話價格會很低,深度虛值期權一文不值廢紙一張。
⑶ 如何看期權價格表
欄目1——期權代碼(OpSym)。這個欄目包含了標的資產的股票代碼(IBM)、合約的月份和年份(MAR10代表2010年3月)、執行價格(110、115、120等),以及這是一個看漲還是看跌期權(C代表看漲期權,P代表看跌期權)。
欄目2——買價(Bid)。買價是指做市商提供的買入某一期權的最新價格。這意味著如果你以市價單入場賣出2010年3月執行價125美元的看漲期權,你將會以最新買價3.4美元成交。
欄目3——賣價(Ask)。賣價是指做市商提供的賣出某一期權的最新價格。這意味著如果你以市價單入場買入2010年3月執行價125美元的看漲期權,你將會以最新賣價3.5美元成交。
註:做市商就是靠以買價買入、以賣價賣出賺錢的。期權交易者在做任何期權交易的時候,必須考慮買價與賣價之間的差值。一般來講,期權交易越活越,價差就越小。價差太大可能會給交易者帶來問題,尤其是短線交易者。如果買價是3.4美元,賣價是3.5美元,這意味著你以3.5美元買入之後立即在市場上以3.4美元賣出,即便期權本身的價格沒有任何變化,你這筆交易將損失2.85%((3.4-3.5)/3.5)。
欄目4——外在價值(Extrinsic)。這個欄目顯示了每個期權價格中所包含的時間價值(例中有兩個價格,一個基於買價,一個基於賣價)。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所有期權在到期時都會失去全部時間價值。
欄目5——隱含波動率(IV)。這一數值是通過布萊克-斯克爾斯期權定價模型等計算出來的,代表依據當前期權價格和其他已知的期權定價變數所算出的預期未來波動率。隱含波動率越高,期權價格中所包含的時間價值就越大,反之亦然。如果你能夠看到某個證券隱含波動率的歷史數據,就可以判斷當前外在價值的水平是處於高位(適合開立期權)還是低位(適合買入期權)。
欄目6——德爾塔(Delta)。德爾塔是希臘字母,從期權定價模型中而來,代表期權的「股票等價頭寸」。看漲期權的德爾塔數值從0到100變動(看跌期權為0到-100)。持有一份德爾塔為50的看漲期權,其報酬/風險屬性大致與持有50股股票相當。如果股票上漲整整1個點,期權將會上漲大約0.5個點。期權距離價內越遠,期權頭寸表現得越像股票頭寸。換句話說,當德爾塔接近100,期權走勢與標的股票越來越接近,比如德爾塔為100的期權將會在股價每漲跌1美元時同樣漲跌1個整點。
欄目7——伽馬(Gamma)。伽馬也是從期權定價模型中來的希臘字母。伽馬的數值告訴你如果標的股票價格上漲1個點,期權的德爾塔將會漲跌多少。比如說,如果你以3.5美元買入2010年3月執行價125的看漲期權,從上圖可以看到德爾塔是58.20。換句話說,如果IBM股價上漲1美元,這份期權價值將會增加大約0.5820美元。
欄目8——Vega。Vega是指隱含波動率上升1個點可能導致期權價格漲跌的幅度。還以上面那個期權為例,如果隱含波動率上升1個點,即從19.04%上升到20.04%,期權的價格將會上漲0.141美元。這就說明了為何在隱含波動率較低的時候適合買期權(你支付的時間價值較小,將來隱含波動率的上升將會推高期權價格),而隱含波動率較高的時候適合賣期權。
⑷ 給我10%期權是什麼概念
什 么 是 期 權?
期權合約是一種賦予權利而不是義務的標准化契約,即在某一段特定時間內,以期權合約成交時雙方同意的期權費,買賣特定價格,特定數量與質量的相關產品。
一方面來講,期權的買入者要支付期權費並獲得期權合約所賦予的權利;另一方面來講,期權的賣出者收取期權費並在期權買入者選擇執行其期權時承擔相應的義務。
看漲期權給予期權買入者以買進相關產品的權利,看跌期權給予期權買入者以賣出相關產品的權利。相關產品易手的價格就是敲定價格或履約價格。在任何給定的時間,期權可以有不同的履約價格。
期權的持有人行使其權利的過程叫做執行,執行的截止時間叫做期滿。在有效期內任何時間都可以執行的期權叫做美國式期權;而只在期滿時才可執行的期權叫做歐洲式期權。
執行基於期貨合約的期權時,期權的賣出者有義務以履約價格建立與期權買入者所得頭寸相對的期貨頭寸;執行基於股票的期權時,看漲期權的賣出者將有義務以履約價賣出股票、看跌期權的賣出者將有義務以履約價買進股票;執行基於股票指數合約的期權時,無論是看漲還是看跌期權,都最終以履約價格與執行時的股票指數之間的差額為基礎,用現金結算。
我認為,你要股權比要期權更好。如果成立新公司,你佔大股更好。如果你佔49%,那麼在公司章程里一定要有一條--財務經理由你指派。
祝你好運!
⑸ 期權價值和期權價格的區別
期權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買入期權,便擁有了在約定的時間以約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標的資產的權利。擁有了這種權利,便有可能在未來以優於市場價的價格買賣標的資產。為了獲得這種權利,買方需支付一定的權利金,也就是期權的價格。那麼,期權價格和期權價值有哪些區別呢?
含義不同:
期權價格,即權利金,指的是期權買賣雙方在達成期權交易時,由買方向賣方支付的購買該項期權的金額。
當投資者買進期權時,實際上他們是在買一定時間內希望會發生作用的概率。買權反映價格上動的概率,賣權反映價格下動的概率。
計算方法不同:
期權價值指的是期權本身的內在價值隨時間的推移或逐步削減且期權價格圍繞著期權價值上下波動。
期權價格(權利金)是由「內在價值」和「時間價值」兩個部分組成。期權的內在價值是指多方行使期權時可以獲得的收益的現值。期權的時間價值還受期權內在價值的影響。實值期權權利金=內在價值 + 時間價值;平值期權權利金=時間價值;虛值期權權利金=時間價值。
總的來說,期權價格和價值的區別,價格由市場供需關系決定,價值可以計算出來,價格總是接近於期權的價值。
⑹ 在支付寶上十年班能拿到多少期權
這個要看公司的規定了!普通員工可能沒有機會,高層人員有的。
⑺ 期權多少錢一手
目前在我國股票交易還是最廣泛的,衍生品都是繼股票後才出來的二維交易品種,例如滬深300股指期權,股指期權上市以來,交易都比較活躍,相信很多投資者都會吸引其中,但有些新手可能由於不了解其費用而望而止步,那麼股指期權一手費用如何計算?買賣會有風險嗎?
2019年12月集中上線了3款滬深300期權產品,分別是:
上交所:300ETF期權 510300
深交所:300ETF期權 159919
中金所:滬深300期權 000300
上交所300ETF期權交易手續費:最高20元一手,財順財經市場價格在5元—20元/張之間,其收費規則和上證50ETF期權手續費差不多。根據中金所發布的公告,交易一手滬深300股指期權的手續費是15元,行權手續費是一手2元。假如投資者A買入開倉一手滬深300股指期權,同時投資者B賣出開倉一手滬深300股指期權,根據交易所的撮合原則,A和B正好可以配對交易。如果A和B都不選擇平倉,而是持倉進入到期日,投資者A選擇行權,那麼這些行為中一共會產生以下3種手續費:
①A買入開倉一手滬深300股指期權,需要支付15元的手續費;②B賣出開倉一手滬深300股指期權,需要支付15元的手續費;③A到期日選擇行權,需要支付2元/手的行權手續費。
⑻ 期權一般給多少,期權一般給多少資訊
期權——為什麼給,給多少,怎麼給?
邵亦波
從我1999年回國創業到今天,這十年裡面,很多東西都變了——海歸過時了,土鱉稱霸(參見我之前的博客「海龜還是土鱉?」),我剛回國的時候期權這個詞還不存在,到現在每個創業者和員工、甚至我父母這一輩的人都聽說過。記得1999年時,我想請兩個工程師成為我公司第三和第四名員工,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承諾每個人會有2%的stock option。他們問我這stock option是什麼東西,我解釋了半天,翻字典查網路,把這個stock option翻譯成股票期權。最終他們都沒有加入,錯過了日後成為千萬富翁的機會。
期權給一個員工以一定的行權價格(strike price)——一般是一個很低的價格——在一段時間里買入公司普通股的權利。這個權利是很值錢的。我記得1999年易趣總共有400萬股,假設一個員工拿到2%即8萬股,行權價格是1美分。公司在2003年賣給eBay的時候,每股已經拆分為10股,拆分後每股4美元,那麼這些期權價值是(4 - 0.01/10) × 80,000 × 10 = 3,200,000美元(行權價格可以忽略不計了)。
公司在很小的時候,付不起很高的工資,而且要員工放棄原有穩定的工作,這個時候期權就是一個很有用的東西去激勵員工。除了可以「吸引」員工加入之外,期權可以起到「留住」員工的作用。一個員工如果拿了工資或者獎金,然後離開公司,對公司肯定有損害、但對員工自己沒有損害。員工如果拿了期權,情況就不一樣了:首先,期權需要幾年(一般是3 到5年)Vest,早走就少拿,如果是5年Vest,他兩年就走,只能拿五分之二。其次,一般的期權協議規定,辭職的員工在離職後90天內需要行使期權,過期作廢,這樣即使是一分錢、一毛錢美元的期權,如果是幾萬股,員工也可能要拿出上萬元人民幣才能拿到這些普通股。在公司上市前,這些普通股是不流通的,只是一張白紙而已,所以對很多員工來講,買不買是一個困難的決定。第三,一個重要的員工走了,對公司造成損失,同樣他作為股東也要承受這些損失,這也會成為促成一個員工留在公司的原因之一,或者至少不太會離開公司去競爭對手那邊去,做出對公司有害的事情。
好了,講了這些基本的概念,接下來談一些操作層面上創業者經常遇到的問題。
第一,最常見的問題是「給多少」?當然,總的來說,「給多少」主要取決於員工在公司的職位、薪水和公司的發展階段。如果我只說這些空話,可能沒有很大幫助,所以以我本人的經驗下面給大家一些大約的數字供參考。公司初創時(定義在VC進入之前),一個副總可能要2%到5%的期
權;A輪融資之後,副總變成1%到 2%;B輪融資後,副總變成0.5%到1%;C輪或者接近IPO的時候,副總就是0.2%到0.5%。公司除了創始人之外的核心高管(CTO、CFO等)一般是VP的2到3倍,總監級別的一般是副總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依此類推。這只是一個大約的估計,實際操作上還有很多因素。例如一個副總可能想要更多的期權,肯把他的工資降到很低(這種人我喜歡,因為看得出他對公司的熱情和信心)。公司到後期,期權就不再以百分比來談,而是以幾股幾股來談了。
有人可能會問我如何定義副總、總監,因為不同的人定義可能是很不一樣的。我定義副總是一個能獨擋一個或幾個公司部門,管理至少幾十個人的人,是一個你可以想像在公司成熟、甚至上市後,還是一個隨著公司成長能繼續做副總的人。總監是一個在公司早期能負責一個部門工作,但在未來還看不出能夠在公司成熟後繼續獨擋一面的人,他可能成為副總,也可能成為副總下面管理一個部門中一個或者幾個分支的負責人。總監也可能是一個最核心、最厲害的技術高手。如果你對副總、總監的定義不一樣,可以對我剛才的數字做調整。
第二大問題是Vesting的問題,3年、4年還是5年?很多創業者都覺得短一些好,我覺得長一些好。做一個好公司,三年成功是非常幸運的,五年是比較正常的。你不希望你的員工過了兩年半來找你問:「我的期權再過半年就全部Vest了,請再給我一點吧。」還有一個條款是在公司上市或被賣的時候,員工沒有被Vest的期權是不是應該全部立即Vest(accelerated vesting)。這里大家沒有一個共識。我覺得可以把剩下的沒有Vest的期權Vest一半,這樣員工比較高興,覺得比較公平。同時,不全部Vest,可以避免公司上市或被賣後,很多員工都馬上走掉。
第三大問題是期權給多少人。易趣當時走的是矽穀道路,公司幾乎每個人都有期權,而且發得很早,公司剛開始就有,員工過了試用期就發。這種做法的好處是可以齊心協力,大家一起把公司做成功,大家都高興。壞處是因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都「免費」拿到,很多人不夠珍惜,覺得期權不會值很多錢。也有些公司,走的是另一個極端,發得很晚,到了公司快上市的時候才發,而且發得很少,很多員工都沒有,或者做了兩三年以上的老員工才有。我現在參與的幾家公司,包括安居客、諾凡麥等在內,是採取折衷的方法,還是比較多的員工有期權,但不是「自動」的,而是員工的職位或者工作表現滿足了一定的標准再給,要給的話是比較多的。
第四大問題是行權價格該定多少。如果A輪的價格是2美元,行權價
格應該是2美元、1美元還是20美分呢?很多VC堅持要定為2美元,理由是如果VC不賺錢、最終退出時股價不到2美元,那麼員工也不應該賺錢。我不是很同意這個觀點。首先,期權的目的就是要吸引、激勵員工,行權價格定得越低,每股期權的價值就越大,就越有吸引力。其次,在公司最終上市或賣掉時,期權的行權價格並不影響 VC的回報。比如公司賣的價格是2億美元的話,每股定價就是2億美元減去優先清算權(見上期)後再除以所有股票的數量(包括優先股、普通股及所有期權,英文叫total outstanding shares on a fully diluted basis)。理論上,正確的演算法應該是(總金額+期權量×平均行權價格)/所有股票數量,但我從沒見一個投資銀行家或者並購的買家這樣算過。所以,把行權價格定得高,是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那麼期權的行權價格要定得低,能有多低?這要看會計師。一般,會計師會允許一個初創企業以上一輪優先股股價的十分之一作為期權的行權價格。到公司接近上市的時候,行權價格就會慢慢接近優先股價格。上市後,行權價格一定要是上市股票的當前價格。
我是很喜歡期權這個東西的,它是小公司能夠吸引到人才並且留住人才的最大法寶,而人是公司成功最重要的東西。
⑼ 期權到期價格怎麼算
期權是指該期貨合同在某個特定日期以固定價格購買或銷售股票和基金的權利。因此,選項是特權,所有者只有權利,不承擔相應的義務。
預約期權是指期權給所有者過期日,以固定價格購買目標股票和基金的權利。其授權的特點是購買,因此也可以稱為漲價選項、選項選項、買方選項或買方選項。
預約期權是指期權給所有者過期日,以固定價格出售目標股票和基金的權利。其授權的特點是銷售,也可以稱為下跌期權、選擇期權、銷售期權或銷售期權。
期權合同的期限價值:
購買預約期權的期限價值=Max(股票市場價格-執行價格,0),凈利潤=價值-投資成本。
銷售預約期權的期限價值=-Max(股票市場價格-執行價格,0),凈利潤=價值+銷售收入。
購買預約期權的期限價值=Max(執行價格-股票市場價格,0),凈利潤=價值-投資成本。
銷售預約期權的期限價值=-Max(執行價格-股票市場價格,0),凈利潤=價值+銷售收入。
購買預約期權:
交易所有一項認購指數ETF期權,目前該股指數ETF價格為2.250元,執行價格為2.265元,該期權一個月後到期,該期權交易價格為0.0400元。某機構投資者利用期權進行套利交易,購買該期權100萬份。預計一個月後該股指數ETF價格可能為2.340元或2.163元。
一個月後,股指ETF價格為2.340元。
到期價值=100×Max(2.340-2.265,0)=7.5萬元。
凈值=7.5-100×0.04=3.5萬元。
一個月後,股指ETF價格為2.163元。
到期價值=100×Max(2.163-2.265,0)=0萬元。
凈值=0-100×0.04=-4萬元。
購買預約期權的目標股價越高收益越大,股價下跌就會失去權力金。
出售預約期權:
交易所有一項認購指數ETF期權,目前該股指數ETF價格為2.250元,執行價格為2.265元,該期權一個月後到期,該期權交易價格為0.04元。某機構投資者利用期權進行套利交易,賣出該期權100萬份。預計一個月後該股指數ETF價格可能為2.340元或2.163元。
一個月後,股指ETF價格為2.340元。
到期價值=-100×Max(2.340-2.265,0)=-7.5萬元。
凈值=-7.5+100×0.04=-3.5萬元。
一個月後,股指ETF價格為2.163元。
到期價值=-100×Max(2.163-2.265,0)=0萬元。
凈值=0+100×0.04=4萬元。
出售預約期權的目標股價越高損失越大,股價下跌就是權利收益。
購買預約期權:
交易所有一約指數ETF期權,目前該股指數ETF價格為2.250元,執行價格為2.265元,該期權一個月後到期,該期權交易價格為0.04元。某機構投資者利用期權進行套利交易,購買該期權100萬份。預計一個月後該股指數ETF價格可能為2.340元或2.163元。
一個月後,股指ETF價格為2.340元。
到期價值=100×Max(2.265-2.340,0)=0萬元。
凈值=0-100×0.04=-4萬元。
一個月後,股指ETF價格為2.163元。
到期價值=100×Max(2.265-2.163,0)=10.2萬元。
凈值=10.2-100×0.04=6.2萬元。
購買預約期權的目標股價越低收益越大,股價上漲就會失去權力金。
出售預約期權:
交易所有一約指數ETF期權,目前該股指數ETF價格為2.250元,執行價格為2.265元,該期權一個月後到期,該期權交易價格為0.04元。某機構投資者利用期權進行套利交易,賣出該期權100萬份。預計一個月後該股指數ETF價格可能為2.340元或2.163元。
一個月後,股指ETF價格為2.340元。
到期價值=-100×Max(2.265-2.340,0)=0萬元。
凈值=0+100×0.04=4萬元。
一個月後,股指ETF價格為2.163元。
到期價值=-100×Max(2.265-2.163,0)=-10.2萬元。
凈值=-10.2+100×0.04=-6.2萬元。
出售預約期權的目標股價越低損失越大,股價上漲就是權利收益。
期權的投資戰略:
(1)保護性下跌期權:股票和預約期權組合
(2)增加期權:股票銷售預約期權組合
(3)對敲:同時購買同一目標的預約期權和預約期權,同時銷售同一目標的預約期權和預約期權。
保護性下跌期權的應用:
交易所有一項下跌指數ETF期權,目前該股指數ETF價格為2.250元,執行價格為2.265元,該期權一個月後到期,該期權交易價格為0.04元。某機構投資者利用期權進行套利交易,購買該股指ETF和該期權各100萬份。預計一個月後該股指數ETF價格可能為2.340元或2.163元。
一個月後,股指ETF價格為2.340元。
股票指數ETF投資收益=100×(2.340-2.250)=9萬元。
股指ETF期權收益=0-100×0.04=-4萬元。
總收益=9-4=5萬元。
一個月後,股指ETF價格為2.163元。
股票指數ETF投資收益=100×(2.163-2.250)=-8.7萬元。
股指ETF期權收益=100×(2.265-2.163)-100×0.04=6.2萬元。
總收益=-8.7+6.2=-2.5萬元。
⑽ 期權的費用以及期限
1、曾經中國出現過歐式,百慕大式;但現在一個也沒有了
2、這個不一定的,基本上在一年左右,長的看到過三年的
3、按照每天的波動,基本在2-5元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