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投資方退出期限和方式
以上所有問題都應該根據投資雙方簽訂的合同、協議來決定。
雙方可以約專定一定的時間,比如與項目周期相屬配合,項目結束後退出;或者達到一定的利潤目標後退出;或者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後退出;或者有後續投資者進來後退出等等。
退出方式及金額也是根據雙方約定,若是債權性質的投資,則應該是支付債務+約定的利息;若是股權性質的投資,則根據合同、公司章程約定。返還投資本金+約定的收益(這個類似於優先股分紅)。
(1)企業退出期的資金來源擴展閱讀:
投資方退出意義和作用:
風險投資的本性是追求高回報的,這種回報不可能像傳統投資一樣主要從投資項目利潤中得到,而是依賴於在這種「投入—回收—再投入」的不斷循環中實現的自身價值增值。
所以,風險投資賴以生存的根本在於資本的高度周期流動,流動性的存在構築了資本退出的有效渠道,使資本在不斷循環中實現增值,吸引社會資本加入風險投資行列。投資家只有明晰地看到資本運動的出口,才會積極的將資金投入風險企業。
因此,一個順暢的退出機制也是擴大風險投資來源的關鍵,這就從源頭上保證了資本循環的良性運作。可以說,退出機制是風險資本循環流動的中心環節。
2. 企業資金退出是什麼意思
企業資金退出包括償還借款,上繳稅金,向投資者分配利潤等。
3. 企業資金的退出應當怎樣進行會計核算
如果是向投資者分配利潤,做分錄入如下:
宣布發放股利時:
借記:利潤分配
貸記:應付股利
向投資者交付款項時:
借記:應付股利
貸記:銀行存款
如果是退股:
借:股本
貸:銀行存款
4. 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由哪兩大部分構成
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部分構成:
1、負債(包括銀行借款、信用負債等)
2、所有者權益(包括股東投資、企業自身累積盈餘等)
負債實質上是企業在一定時期之後必須償還的經濟債務,其償還期或具體金額在它們發生或成立之時就已由合同、法規所規定與制約,是企業必須履行的一種義務。
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後由所有者享有的剩餘權益。包括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在股份制企業又稱為股東權益。所有者權益是企業投資人對企業凈資產的所有權。它受總資產和總負債變動的影響而發生增減變動。所有者權益包含所有者以其出資額的比例分享企業利潤。與此同時,所有者也必須以其出資額承擔企業的經營風險。所有者權益還意味著所有者有法定的管理企業和委託他人管理企業的權利。
5. 企業的資金來源
企業資金來源:
1.自有資本
2.戰略投資人
3.財務投資人
4.信託
5.銀行
6. 資金退出包括哪些內容
7. 企業初創期的資金來源主要是風險資本,這個風險資本主要是指什麼
主要是指一開始的投資人投入的權益資本,這些資本因為是一家企業創業初期,企業的風險比較大,這些投資者還敢冒風險投入,則說明這些人敢於投資,這些投資出去的資本就是風險資本。
8. 下列各項中屬於企業資金退出的是( )。
正確答案:B,C,D
解析:企業購買原材料屬於企業資金的循環和周轉環節,不會使資產減少。而BCD事項的發生會使得企業經濟資源減少、經濟利益流出,屬於資金退出。故選BCD。
9. 企業資金來源都有哪些
企業資金來源都有:
1、國家財政資金
指代表國家投資的政府部門或者機構以國有資金投入企業的資金。國家對企業的投資歷來是國有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國有企業的資金來源大部分是過去由國家以撥款方式投資形成的。今後仍將是許多國有企業所佔用資金的重要資金來源。
2、銀行信貸資金
我國各專業銀行是企業經營資金的主要資金來源和供應渠道,另外,世界銀行及國外銀行有中國境內分支機構為國內企業及外商投資企業提供的外匯貸款,也是我國企業不可忽視的資金補充來源。銀行信貸資金有居民儲蓄、單位存款等經常性的資金來源,貸款形式多種多樣,可以適應各類企業的多種資金需要。
3、非銀行金融機構資金
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包括信託投資公司、租賃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和財務公司等。這些機構的資金常常作為企業補充資金的來源。
(9)企業退出期的資金來源擴展閱讀:
高成長型企業通常以股權融資為主,其長期債務比例和現金紅利支付率都非常低。因為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這類企業需要不斷持續地對市場、技術、品牌進行投資。如果採用過多銀行貸款,遠期收益和短期貸款之間有一個很大的鴻溝,容易引起財務支付危機。
成熟穩定型企業通常以長期債務替換股權,具有較高的長期債務比例和現金紅利支付率。這類企業在其發展的初期和成長期,也必定使用大量的股權融資。
一旦公司的發展進入正軌,業務模式和現金流都日趨穩定,企業就可以改變融資結構,把以前發出的股份進行回購,代之以債務融資。債務融資還可以增加財務杠桿,從而在保證債權人權益的同時,增加股東權益。
10. 什麼是資金退出
一般就是指上繳稅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潤,償還各項債務這三項,沒其他的了,發工資什麼的,看似「退出」的資金,其實又通過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等等轉移到產品中,銷售後又回到了企業。
1、資金運用:將貨幣資金變成固定資產或是有關費用。資金退出:撤資。
2、從資金面撤出正在投資的項目,就是資金退出。資金的退出有完全退出和部分退出兩種。完全退出是指完全放棄權益;部分退出往往暗含某種戰略意圖。
3、資金不再在企業里運轉,指資金離開某企業或行業,不會為該企業或行業再帶來任何自己流入。資金的退出有完全退出和部分退出兩種。完全退出是指完全放棄權益;部分退出往往暗含某種戰略意圖。
包括:上交稅費 ,向所有者分配利潤, 歸還借款等等。一般就是指上繳稅金, 向所有者分配利潤,償還各項債務這三項,沒其他的了,發工資什麼的,看似「退出」的資金,其實又通過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等等轉移到產品中,銷售後又回到了企業。
(10)企業退出期的資金來源擴展閱讀
意義和作用
風險投資是一種循環性投資,其賴以生存的根本在於與高風險相對應的高度的資本周期流動,它通過不斷進入和退出風險企業實現資本價值的增值。
風險投資產生的意義在於扶持潛力企業成長,那麼其自身有限的資產就必須具備一定的流動性,才能不斷地扶持新企業。
如果缺乏退出機制,風險投資者投入到風險企業的資金達到預期增值目的後,卻難以套現,將會使風險投資者的資產陷入停滯狀態,它就無法再去尋找新的投資對象,那麼,這種風險投資本身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風險投資所投資的企業往往是比較「新」的企業(包括重組、並購等),或者說是高新技術的新興產業企業,而市場也缺少對於其本身價值評估的度量標准,
因為這類企業的無形資產往往佔有很高比重,並且評定企業需要看其未來的成長,所以按照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投資者所獲得的資產增值恰恰可以作為一個比較客觀的市場依據,如此,市場也將更成熟與規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投資退出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