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提高資金的變現能力

提高資金的變現能力

發布時間:2021-07-23 23:46:27

1. 在製造和銷售過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升資金利用率

第一點:由花錢部門和掙錢部門分別做財務支出與收入初步預算。第二點:財務部門根據其他部門提交的初算資料綜合整個公司的財務情況做財務資金預算。分全年的,季度的和每個月的。第三點:財務部門嚴格按資金預算控制資金流量。第四點:制定成本、費用支出管理的規章制度並嚴格執行。第五點:制定銷售回款制度並嚴密簽定銷售合同,謹慎選擇客戶,緊緊跟進貨款回籠工作。總之,財務資金管理決不僅僅是財務部門的工作,是整個公司各個部門的綜合工作。企業財務資金的有效管理的前提是建立規范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其中企業資金運作的決策程序是基礎,沒有正確的資金運作決策,資金運作就不能實現其增值的目的,其次財務監督搜有效管理公司資金的條件,沒有監督的資金運作是無序的資金運作,是企業財務資金管理的忌諱。1、確定企業合理的負債規模首先,企業的負債規模取決於所有者與債權人的認同程度。負債規模通常是用資產負債率指標來表示的,其計算式為: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資產負債率的大小與企業經營的安全程度直接相關。一般來講,在正杠桿率的情況下,企業舉債越多,利潤越大,資本利潤率越高。這種結構對所有者來講是理想的,因為企業用別人的錢經營,而增加了所有者的權益,但對債權人來講,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越高,債權人承擔的貸款風險就越大,因此要設法收回自己的貸款,使貸款風險降低。在這種情況下,不僅不利於企業爭取貸款,而且有可能使企業資金周轉出現困難,影響企業經營安全。因此負債規模是受到限制的,這要取決於所有者與債權人的認同程度。對於一般企業,普遍認為資產負債率30%為安全,40%較合適,突破50%,資金周轉將出現困難,債權人也將考慮不再增加貸款。其次,還必須考慮企業的償債能力。企業的償債能力用償債能力指標表示,常用的短期償債能力指標有:①流動比率,即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該比率越高,表明企業周轉資金越充裕,支付能力越強。流動比率是測定企業償債能力的代表性指標,世界公認的標准為2∶1.②速動比率,即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一般標准為1∶1.③應收賬款周轉率。一般來講,應收賬款周轉率越高越好,周轉速度越快,說明資金流動性好,質量高,同時賬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小。④存貨周轉率。存貨周轉率也是以高為好,表明周轉速度加快,可以提高全部流動資金的質量,降低呆滯存貨的損失。同時,預計負債比率的高低還應考慮以下一些情況:①銷售收入的情況。銷售收入增長幅度較高的企業,其負債比例可以高些。②經濟周期波動情況。一般而言,在經濟衰退、蕭條階段,由於整個宏觀經濟不景氣,多數企業應該盡可能壓縮負債甚至採用「零負債」策略;而在經濟復甦、繁榮階段,企業可以適當增加負債,迅速發展。③行業競爭情況。商品流通企業因主要是為了增加存貨而籌資,而存貨的周轉期較短、變現能力強,所以其負債水平可以相對高些;而對於那些需要大量科研費用、產品試制周期特別長的企業,如果過多地利用債務資金顯然是不適當的。④產品的市場壽命周期情況,如果某種產品處於其市場壽命周期中的成長期,且預計投資收益好,應適當提高負債比率,充分利用財務杠桿效益,以盡快形成規模經濟,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反之,如果該產品處於其市場壽命周期中衰退期,銷售量急劇下降,此時,無論產品的預計投資收益如何,都應減少負債,縮減生產經營規模,防止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發生。2、確定企業適度的負債結構一是考慮借入資金的期限結構。在企業負債總額一定的情況下,究竟安排多少流動負債、多少長期負債,才能使企業負債結構合理,則需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①銷售狀況,如果企業銷售穩定增長,就可以提供穩定的現金流量,便於及時償還到期債務;反之,如果企業銷售處於萎縮狀態或者波動的幅度比較大,則大量借入短期債務就要承擔較大風險。②資產結構。長期資產比重較大的企業應少利用短期負債,多利用長期負債或者發行股票籌資;反之,流動資產所佔比重較大的,則可以地利用流動負債進行籌資。③企業規模。經營規模對企業負債結構有重要影響,在金融市場發達的國家,大企業的流動負債較少,因大企業還可以採用發行債券等方式,在資本市場上以較低的成本籌集到長期資金,所以利用流動負債較少。④利率狀況。當長期負債的利率和短期負債的利率相差較少時,企業一般較多地利用長期負債;反之,則會促使企業較多地利用流動負債,以便於降低資金成本。二是要考慮借入資金的來源結構。隨著資本市場的放開,企業的舉債方式已由單一的向銀行借款,發展到多渠道籌資,企業可根據借款的多少、使用時間的長短、可承擔利率的大小,分別選擇向銀行借款、或發行債券、或向資金市場拆借,還可以引進外資。3、加強企業經營管理,提高資金利用率企業通過各種方式融入資金後,下一步就是怎樣管理好資金。這就要求:在做投資決策時,應盡量選擇投資少、見效快、收益高的項目,以保證資金的快速周轉。在資金的籌措上,也應以需求為依據,舉債過多或過早都會使資金閑置,增加利息負擔,造成資金浪費;舉債不足或延遲又會影響企業經營,使企業喪失良好的經營機會。企業管理還應在產品結構、質量、經營、工作效率等方面切實統籌規劃,實現企業管理最佳狀態,提高資金利用率。4、樹立風險意識,建立健全企業的財務風險機制企業的財務風險機制就將內險機制引入企業,使企業經營者在激烈的競爭中,承擔風險責任,行使其控制財務風險的權利,並獲得風險經營收益。對於風險承擔者:①要求其樹立正確的風險意識,從法律與經濟上明確其職責,引導經營者居安思危、認真籌劃,不斷改善企業財務運行狀況。②要給予風險承擔者一定的投資決策權、資金籌措權、資金分配權,使決策者行使權力的同時,充分考慮日益變化的企業內外環境,慎重考慮資金的籌措、使用、分配活動。③要使風險承擔者享受風險報酬,責、權、利分明,調動其積極性。另外,建立健全企業的財務風險機制,還要求企業區分風險的責任,確定企業補償風險損失的渠道。負債經營是企業籌措資金重要手段,是現代企業迅速發展的必由之路。當然,負債經營也有風險,弄不好就會債台高築甚至破產。但是如果能夠把握住債務規模,控制好負債結構,強化資金管理與合理調度資金,就會化風險為利益,最終實現企業核裂變式的快速發展。

2. 求會計論文:論企業資產變現能力

企業財務安全的預警與風險防範

摘 要:當前,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所有制結構趨向多元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市場快速變化與不可准確預見性,使得風險無處不在。然而,在企業遭遇風險之前,財務狀況會逐漸惡化。因此,建立財務安全預警系統,能及早診斷出危機信號,可及時有效地防範和化解危機。本文就財務危機的識別方法、建立財務安全預警體系和安全運營監測、及財務風險的防範和化解作一簡單論述。

預警是度量某種狀態偏離預警線的強弱程度、發出預警信號的過程。市場的快速變化與不可准確預見性,加之決策者素質水平的影響,使得風險成為客觀存在。如果企業不能卓有成效地規避與防範各種風險因素,勢必使企業的未來發展陷入嚴重的危機境地。當各種不測風險發生後,最易遭受侵害的顯然是企業資金運動的中樞-財務。因此,建立財務安全預警系統,及早診斷出危機信號,並採取相應措施,及時有效地防範和化解財務危機,就成為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

1 企業財務危機的識別方法

企業財務危機的識別主要是通過定量指標的計算和定性問題的分析,對企業經營狀況和經濟狀況進行綜合評價。一般來說,可以從以下幾類指標來分析:

1.1 資產變現能力

資產變現能力是指企業的流動資產在一定時期內轉化為現金的能力。現金是企業經濟活動的「血液」[1].如果企業的流動資產在一定時期內不能轉化為現金,或變現能力低,企業不僅無法支付工資、購買原材料和生產設備,更無法償還到期的流動負債。企業資產變現能力主要通過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來反映。其中,流動比率反映了企業有多少流動資產可在一年內轉化為現金,以便用來償還流動負債。該指標越大,說明企業資產變現能力越高,短期償債能力越大。但由於流動資產包括了存貨,存貨的積壓會使流動比率增大,而實際上存貨的積壓降低了資產的變現能力,因此,可用速動比率來衡量企業償還流動債務的能力。計算公式如下: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

1.2 負債狀況

企業的總資產是由負債、國家資金、企業自有資金三部分組成的。企業的債務如何,直接反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程度。一般可用資產負債率和已獲利息倍數來衡量。其中:資產負債率表明了企業的負債狀況和債權的保障程度,該指標值越小,說明用資產保障債權的程度越高;已獲利息倍數反映了企業當期獲得的收益能在多大程度上滿足當期利息費用的開支需要。該指標值越大,表明企業有較大的支付利息能力,反之,則說明其負債過度或盈利能力太低,企業可能面臨著財務危機。兩個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已獲利息倍數=(凈收益+所得稅+利息費用)/利息費用

1.3 資產使用狀況

一般來說,企業的資產使用狀況越好,企業的財務狀況就越好。資產使用狀況可主要考核存貨周轉率。存貨周轉率一方面反映了企業存貨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業存貨的變現能力,綜合反映了企業產品滯銷問題。該指標值越大,存貨變現能力越強,企業產品的銷售狀況越好。計算公式:

存貨周轉率=(產品銷售成本/平均存貨成本)×100%

1.4 盈利能力

如果一個企業長年虧損,那麼不但無法向國家繳納利稅,而且終究會耗竭國家資金和企業自有資金,喪失償債能力。企業的償債能力最終取決於企業的盈利能力。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常見指標是總資產報酬率。它反映了企業總資產的獲利能力。該指標越高,企業償債能力越大。計算公式如下:

總資產報酬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利用以上幾類財務指標,能夠反映出企業的財務狀況。企業財務狀況的好壞就決定了企業破產風險的大小。另外,還可通過建立綜合評價模型,利用以上指標得出一個具體的企業財務狀況值,從而識別企業的財務風險。

2 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

一般來說,企業發生財務危機是由長期因素造成的。進行財務分析時,企業應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1)進行比率分析,即利用財務報表中的常用比率對這些比率進行長期跟蹤並特別注意這些比率的變化趨勢。2)進行現金流量分析。現金流量分析是預測企業生存風險的一種補充。預防與避免企業財務危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建立預警指標體系。

2.1 盈利能力

預測盈利能力的常用指標有凈資產收益率、銷售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等。

1)凈資產收益率可以全面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綜合評價一家企業的經營狀況應從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開始。對於企業來講,如果該收益率達不到市場或行業平均水平,則表明企業在商品勞務市場的競爭中客觀上業已處於劣勢地位,會導致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發生危機的連鎖反應。凈資產收益率及其變動走勢與企業的風險危機息息相關,是監測企業財務危機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指標。

2)企業的銷售利潤率表明企業經營活動的盈利能力。銷售利潤率受銷售收入和成本兩因素影響;銷售收入越大,成本越低,則企業的獲利水平-銷售利潤率越高。在此要特別關注銷售營業現金流入比率,銷售營業現金流入比率=營業現金流入量/銷售收入凈額。因為只有當應計現金流入量成為實際的現金流入量時,才表明銷售收入的真正實現。因此,通過分析營業現金流入量對銷售收入的比率,能夠對企業銷售收入的質量有一個較為深入的了解,以便發現問題,不斷優化銷售方針,加大收賬力度,在實現銷售收入良性增長的同時,減小以至消除財務危機的隱患。[2]

2.2 穩定性

穩定性是指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是否牢固。反映這個基礎是否牢固主要是看企業的償債能力和資本結構。資本結構合理則財務風險低,從而就有較強的償債能力;一般在穩定性預測時常用的比率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營運資金對流動負債比率、負債比率、權益比率以及負債權益比率等。

2.3 財務杠桿作用

財務杠桿使企業擁有大於其產權的資產基礎。企業可以通過借款和其他方式增加資本。只要債務成本低於這些資本投入的收益,財務杠桿就可以提高企業的資本收益率,但是,財務杠桿也提高了企業的風險。與企業的權益不同,企業借債事先就已約定了付款條件,如果企業到期無法履行償債義務,就會面臨財務危機。

下列比率可以用來評估企業財務杠桿所產生的風險程度,在評估企業本期債務風險時很有用,這些比率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營業現金流量比率。

2.4 活力性

活力性指的是企業的經營效率。活力越高,企業的各項資產的新陳代謝也就越快,企業的經營效能就越好。預測活力性的常用指標為:營運資金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所有者權益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

另外通過非付現成本占營業現金凈流量比率可揭示企業獲取的現金凈流量結構質量的高低。

非付現成本占營業現金凈流量比率=非付現營業成本/營業現金凈流量

該比率從營業現金凈流量來源的穩定可靠性基礎出發,揭示了企業獲取的現金凈流量結構質量的高低。因此,通過對該比率變動走勢的追蹤監測,可以適時地發現並發出財務危機訊號,以便企業對當前與以往經營理財效率的缺陷做出深刻的檢討,並及時採取相應的管理對策。

3 企業財務安全運營監測

由於企業的現金能反映市場因素變化及企業財務環境的變化,企業財務不同階段的財務報表,特別是現金流量表,隨時揭示出企業現金運轉的狀況。因此,企業在其經營期內是否面臨著生存風險可以通過比較一定時期的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而直接觀測和度量。在企業內部,應以企業的現金流量為基礎建立財務風險的監測系統。

具體企業可建立如下指標,以對其財務運轉是否處於安全狀態進行監測:

3.1 現金流量指數

現金流量指數=現金流入量/現金流出量

該指標主要用於分析或估測企業現金流入對現金流出的總體保障能力。在這里,現金流入既包括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入,也包括投資活動、籌資活動的現金流入,此外,還有其他來源的現金流入;同樣,現金流出也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即包括經營、投資、籌資等活動的現金流出需要量以及其他方面的現金流出需要量。一般而言,如果現金流量指數大於1,即現金流入量大於現金流出量,表明從整體上講,企業對各種現金支付的需要是有保障的。

3.2 營業現金流量指數

營業現金流量指數=營業現金流入量/營業現金流出量

營業活動的現金流量是企業整體現金流量的構成主體,營業現金流入對相關流出的保障程度,是整個現金流量結構穩健的前提基礎。因此,在從整體上對企業現金流量狀況分析的同時,還必須進一步對其中的營業現金流量狀況做出更加深入的分析評價。如果該指數大於1,表明企業有著良好的現金支付保障能力基礎;反之,當該指數小於1時,就意味著企業收益質量低下,營業現金流入匱乏,甚至處於過度經營的危險狀態。倘若企業營業現金流量長期性地處於短缺狀態,必然會陷入嚴重的財務危機甚至破產倒閉境地。

3.3 營業現金流量納稅保障率

營業現金流量納稅保障率=(營業現金凈流量+所得稅+增值稅)/(增值稅+所得稅)

對企業而言,納稅現金流出呈現為一種「剛性」特徵,幾乎沒有任何彈性可言。亦即企業一旦取得了賬面收入與賬面利潤,無論其質量如何或有無足夠的現金流入保障,都必須嚴格地依法履行納稅責任。如果營業現金流量納稅保障比率小於1,企業就不得不通過借款甚至壓縮未來營業活動必要的現金支出進行彌補。這不僅會增大企業的財務風險,而且勢必將會對其未來的經營活動以及現金流入能力造成極大的危害。因此,企業應盡可能使該比率大於1.

3.4 維持當前現金流量能力的保障率

維持當前現金流量能力的保障率=營業現金凈流量/必需的維持性資本支出額

隨著使用或時間的推移,作為創造營業現金流量的物質基礎,如機器設備等的功能效率會隨之損耗,如果不及時加以維修或技術改造,必將危害企業集團的營運能力基礎,以致未來無法維持當前水平的營業現金流量能力。因此,當企業取得了營業現金凈流量後,必須拿出其中一部分現金,作為維持當前現金流量能力所必需的資本性支出,包括大修理與技術改造等。除了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外,因存貨積壓和不良債權等項原因,也會導致有效的營運資本出現短缺情形,這同樣也需要從取得的營業現金凈流量中加以補充。只有這樣,才能使再生產順利進行,並確保未來現金流量能力至少能維持在當前的水平上。該比率小於1,表明取得的營業現金凈流量水平不足以維持簡單再生產的需要;而當該比率大於1時,表明所取得的營業現金凈流量不僅能夠為簡單再生產提供良好的保障,而且有剩餘能力用於擴大再生產或對其他方面的現金需要發揮貢獻作用。

3.5 營業現金凈流量償債貢獻率

營業現金凈流量償債貢獻率=(營業現金凈流量—維持性資本支出)/到期債務本息

該比率意味著企業所取得的營業現金流入量在彌補了營業現金流出量、支付了應納稅款並滿足了維持當前現金流量能力必要的追加性現金支出後,可用於償付到期債務的水平,亦即剩餘營業現金凈流量對償債的貢獻能力。該比率大於1,表明企業完全可以依靠營業活動的現金流入量償付到期債務;反之,若該比率小於1,則表明企業不得不通過舉借新的債務或其他現金融通途徑來償付到期債務。假設比率為0.55,到期債務200萬元,表明企業擁有110萬元的剩餘營業現金凈流量可用於償付到期債務,貢獻程度為55%,其餘90萬元,即45%的到期債務只得通過其他途徑解決。

3.6 自由營業現金流量比率

自由營業現金流量比率=自由營業現金流量/營業現金凈流量

自由營業現金流量是指企業營業現金凈流量(總額)中,能夠用來支付額外債務、普通股利或進行其他工程甚至高風險項目投資的那部分現金流量。用公式可表示為:

自由營業現金流量=營業現金凈流量(稅後)—維持當前現金流量能力的必要追加資本性支出—到期債務利息×(1—所得稅率)—到期債務本金—優先股利—優先股票贖回額

由於企業實現的營業現金流入量業已滿足了納稅、維持性資本支出、償付到期債務本息以及優先股利等,即企業未來發展的基本能力與穩健性基礎等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對所剩餘部分,即自由營業現金流量,企業便有了充分的自主支配權,並且該部分現金無論怎樣處置以及實際效果如何,都不會對企業未來發展的基礎構成多大危害。因此,自由營業現金流量比率越高、金額越大,表明企業的財務風險越小,現金支付能力越強,同時企業價值與股東財富也就越大。

3.7 現金流量均衡匹配率

現金流量均衡匹配率是考察企業現金支付能力的一個重要的輔助性分析指標。在總量上現金流入大於現金流出,只是表明企業對包括償債在內的各項現金支付需要,在總體意義上的現金流入保障能力,但這並不等於不存在結構性的現金支付能力短缺。因此,在對現金流量總量水平考察的基礎上,還應當從現金流入與流出的期限結構上予以進一步的分析研究,以便及時發現問題,採取相宜的財務對策。[3]具體可設置如下兩個指標:

現金短缺率=現金短缺額/現金流出總額

現金餘裕率=現金餘裕額/現金流出總額

4 企業財務風險的防範和化解

有效地防範和化解企業財務風險,企業經營者必須立足市場,強化以財務為中心的企業管理,嚴格控製成本費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根據企業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制定出適合本企業情況的財務風險防範措施,把企業的財務風險降到最低限度。從我國國情出發,防範企業財務風險主要有以下措施:

1)時刻關注國家宏觀政策的變化對企業經營可能帶來的財務風險。[4]負債經營的企業一方面要關注國家產業政策、投資政策、金融政策、財稅政策等變化,對企業在投資項目、經營項目、籌借資金、經營成本等方面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應;另一方面又要關注因市場格局、市場需求、供求關系等變化,使企業采購成本和市場投入增大,而引起企業成本費用和資金需求增加使財務成本上升而出現經營虧損。此外,在基建技改方面,也要關注因銀行緊縮銀根,使項目缺乏資金而延緩工期,影響企業預期利潤的實現。這些政策因素的出現,企業經營者如不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和投資方向,必將導致企業步入財務危機。

2)避免盲目舉債擴張。國家鼓勵優勢企業兼並或收購劣勢企業,也鼓勵企業發展多元產業,這無疑是企業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消化安置企業富餘人員的有效途徑。但是,切忌為了擴張將現有資產特別是變現速度較慢的固定資產(如土地、建築物)採取評估升值的方式,人為降低負債水平,去進行力不從心的舉債擴張。那麼,企業應該在什麼樣的負債水平下才可以舉債擴張呢?從經濟理論上講,企業資產負債率一般應以50%為界。但是,由於我國企業負債水平受經濟周期、行業特點和市場競爭等多方面影響,要使企業資產負債總水平低於50%,事實上很難做到。所以,從我國企業的現狀出發,企業舉債擴張以後總體資產負債水平以不超過70%為宜。只要企業經營者牢牢把握住這個負債比率,就能從總體上防範企業財務風險。

3)提高投資回報水平和加速投資本金回收速度。企業為了發展壯大或者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在負債總水平允許的前提下,進行技術改造投資或投資新的經營項目,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企業經營者在進行技改和新項目投資的時候,首先應該把握准確的市場定位和科學的項目論證,切忌主觀臆斷甚至趕時髦;其次是確保新項目產生的資產利潤率高於該項目負債利息率,使企業不因新項目的經營而降低原有項目的利潤水平;再就是新項目的投資本金一定要在預期內(甚至提前)收回。唯有如此,企業才不會因技改或新項目的投入而增加負債,產生不良資產。

4)有效調整企業的資產結構和負債結構,提高資產變現能力。要使舉債經營的企業能夠按期還本,企業經營者就必須使企業的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不低於2∶1.因為流動資產是一年內或一個經營周期內能夠變現的資產,流動負債是一年內或一個經營周期內到期應該歸還的債務。這兩項相比較,流動比率的數值越大,資產的流動性越強。此外,企業經營者還要把速動資產(流動資產中扣除存貨和待攤費用之後的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調整到不低於1∶1的安全區域內,企業流動資產的變現能力就會增強。由此可見,治理的資產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是舉債經營的企業按期還本、降低舉債風險的必控指標。因此,企業經營者應隨時加強對必控指標的分析,適時調整企業營銷策略,合理處置不良資產,有效控制存貸結構,加速企業變現能力。

5)提高資金運行速度,確保企業資金安全。企業經營者除了控制資金投量,減少資金佔用外,還應注意加速存貨和應收賬款的周轉速度,使其盡快轉化為貨幣資產,提高資金使用率,減少甚至杜絕壞賬損失。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加速存貨和應收款周轉,對於稅大利小或者負債水平臨近警界線的企業尤為重要。這類企業,一旦不能在預期內銷出存貨、回籠賬款,或者回籠的賬款不足以支付當期成本費用、稅金、利息時,企業只有增加舉債來交納稅金和償還到期債務。這樣,企業不但增加財務成本,還會因負債增加而步入財務危機的惡性循環之中。

6)謹慎提供資產或信譽擔保,減少和消除不必要的企業損失和財務風險。企業經營者在向有隸屬關系、有投資關系或業務關聯單位提供資產或信譽擔保時,一定要謹慎行事,對被擔保的企業或項目進行全面了解並做到胸中有數,且在符合國家政策規定的前提下,方可結合本企業的情況適度提供一定期限內的擔保。這是因為,這些企業是在自身不具備到期償還債務本息能力的情況下,才向外尋求擔保。這些企業一旦經營不善或者不能到期償還債務本息時,擔保人必須承擔連帶責任,負責償還被擔保人的債務本息,給擔保企業帶來不應有的損失而增加財務風險。

參考文獻:

[1] 尹 平。經營風險與防範[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282-320.

[2] 廖力平。企業經濟決策[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3.217-219.

[3] 克雷沙。帕利普,維克多。伯納德,保羅。希利。經營透視企業分析與評價[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60-96.

[4] 金 笙,謝京湘。現代企業決策方法[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1997.328-332.

3. 如何提高企業閑置資金的利用率

競爭日益加劇的市來場經濟自迫使企業必須最大限度地利用閑置資金 ,筆者試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一、集團內統籌使用資金集團下屬有許多子公司和分公司 ,在貨幣資金的使用周轉需求上往往存在著一個時間差 ,以前這種貨幣資金使用的時間差由銀行來調節。如集團樹立資金統籌使用的理念 ,則應制訂資金管理條例 ,要求各子公司、分公司每月編制資金供求計劃 ,計算出貨幣資金的收入、支出、多餘或不足 ,由集團總公司統一安排 ,互相調劑 ,有償使用 ,年終清算 ,並由總公司財務部開出資金佔用單 ,作為有償使用資金的結算憑證 ,做到事前有計劃 ,事中有平衡 ,事後有考核 ,以此降低籌措資金的成本。二、積極參與金融市場的各種投資在保證企業資金最低需要的情況下 ,必須遵循貨幣商品化的經濟規律 ,積極開拓商品的經營活動 ,參與金融市場的各項投資。金融投資是一種單純的貨幣商品交易行為 ,是純粹的財務運作。在具體操作中 ,可以運用資金周轉速度、短期投資變現能力、金融投資多元組合等一系列財務指標進行計算、分析、參與金融市場的證券

4. 企業資金管理怎麼做如何提升企業資金利用效率

第一點:由花錢部門和掙錢部門分別做財務支出與收入初步預算。
第二點:財務部門根據其他部門提交的初算資料綜合整個公司的財務情況做財務資金預算。分全年的,季度的和每個月的。
第三點:財務部門嚴格按資金預算控制資金流量。
第四點:制定成本、費用支出管理的規章制度並嚴格執行。
第五點:制定銷售回款制度並嚴密簽定銷售合同,謹慎選擇客戶,緊緊跟進貨款回籠工作。
總之,財務資金管理決不僅僅是財務部門的工作,是整個公司各個部門的綜合工作。企業財務資金的有效管理的前提是建立規范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其中企業資金運作的決策程序是基礎,沒有正確的資金運作決策,資金運作就不能實現其增值的目的,其次財務監督搜有效管理公司資金的條件,沒有監督的資金運作是無序的資金運作,是企業財務資金管理的忌諱。1、確定企業合理的負債規模
首先,企業的負債規模取決於所有者與債權人的認同程度。負債規模通常是用資產負債率指標來表示的,其計算式為: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資產負債率的大小與企業經營的安全程度直接相關。一般來講,在正杠桿率的情況下,企業舉債越多,利潤越大,資本利潤率越高。這種結構對所有者來講是理想的,因為企業用別人的錢經營,而增加了所有者的權益,但對債權人來講,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越高,債權人承擔的貸款風險就越大,因此要設法收回自己的貸款,使貸款風險降低。在這種情況下,不僅不利於企業爭取貸款,而且有可能使企業資金周轉出現困難,影響企業經營安全。因此負債規模是受到限制的,這要取決於所有者與債權人的認同程度。對於一般企業,普遍認為資產負債率30%為安全,40%較合適,突破50%,資金周轉將出現困難,債權人也將考慮不再增加貸款。
其次,還必須考慮企業的償債能力。企業的償債能力用償債能力指標表示,常用的短期償債能力指標有:①流動比率,即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該比率越高,表明企業周轉資金越充裕,支付能力越強。流動比率是測定企業償債能力的代表性指標,世界公認的標准為2∶1.②速動比率,即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一般標准為1∶1.③應收賬款周轉率。一般來講,應收賬款周轉率越高越好,周轉速度越快,說明資金流動性好,質量高,同時賬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小。④存貨周轉率。存貨周轉率也是以高為好,表明周轉速度加快,可以提高全部流動資金的質量,降低呆滯存貨的損失。
同時,預計負債比率的高低還應考慮以下一些情況:①銷售收入的情況。銷售收入增長幅度較高的企業,其負債比例可以高些。②經濟周期波動情況。一般而言,在經濟衰退、蕭條階段,由於整個宏觀經濟不景氣,多數企業應該盡可能壓縮負債甚至採用「零負債」策略;而在經濟復甦、繁榮階段,企業可以適當增加負債,迅速發展。③行業競爭情況。商品流通企業因主要是為了增加存貨而籌資,而存貨的周轉期較短、變現能力強,所以其負債水平可以相對高些;而對於那些需要大量科研費用、產品試制周期特別長的企業,如果過多地利用債務資金顯然是不適當的。④產品的市場壽命周期情況,如果某種產品處於其市場壽命周期中的成長期,且預計投資收益好,應適當提高負債比率,充分利用財務杠桿效益,以盡快形成規模經濟,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反之,如果該產品處於其市場壽命周期中衰退期,銷售量急劇下降,此時,無論產品的預計投資收益如何,都應減少負債,縮減生產經營規模,防止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發生。
2、確定企業適度的負債結構
一是考慮借入資金的期限結構。在企業負債總額一定的情況下,究竟安排多少流動負債、多少長期負債,才能使企業負債結構合理,則需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①銷售狀況,如果企業銷售穩定增長,就可以提供穩定的現金流量,便於及時償還到期債務;反之,如果企業銷售處於萎縮狀態或者波動的幅度比較大,則大量借入短期債務就要承擔較大風險。②資產結構。長期資產比重較大的企業應少利用短期負債,多利用長期負債或者發行股票籌資;反之,流動資產所佔比重較大的,則可以更多地利用流動負債進行籌資。③企業規模。經營規模對企業負債結構有重要影響,在金融市場發達的國家,大企業的流動負債較少,因大企業還可以採用發行債券等方式,在資本市場上以較低的成本籌集到長期資金,所以利用流動負債較少。④利率狀況。當長期負債的利率和短期負債的利率相差較少時,企業一般較多地利用長期負債;反之,則會促使企業較多地利用流動負債,以便於降低資金成本。
二是要考慮借入資金的來源結構。隨著資本市場的放開,企業的舉債方式已由單一的向銀行借款,發展到多渠道籌資,企業可根據借款的多少、使用時間的長短、可承擔利率的大小,分別選擇向銀行借款、或發行債券、或向資金市場拆借,還可以引進外資。
3、加強企業經營管理,提高資金利用率
企業通過各種方式融入資金後,下一步就是怎樣管理好資金。這就要求:在做投資決策時,應盡量選擇投資少、見效快、收益高的項目,以保證資金的快速周轉。在資金的籌措上,也應以需求為依據,舉債過多或過早都會使資金閑置,增加利息負擔,造成資金浪費;舉債不足或延遲又會影響企業經營,使企業喪失良好的經營機會。企業管理還應在產品結構、質量、經營、工作效率等方面切實統籌規劃,實現企業管理最佳狀態,提高資金利用率。
4、樹立風險意識,建立健全企業的財務風險機制
企業的財務風險機制就將內險機制引入企業,使企業經營者在激烈的競爭中,承擔風險責任,行使其控制財務風險的權利,並獲得風險經營收益。對於風險承擔者:①要求其樹立正確的風險意識,從法律與經濟上明確其職責,引導經營者居安思危、認真籌劃,不斷改善企業財務運行狀況。②要給予風險承擔者一定的投資決策權、資金籌措權、資金分配權,使決策者行使權力的同時,充分考慮日益變化的企業內外環境,慎重考慮資金的籌措、使用、分配活動。③要使風險承擔者享受風險報酬,責、權、利分明,調動其積極性。另外,建立健全企業的財務風險機制,還要求企業區分風險的責任,確定企業補償風險損失的渠道。
負債經營是企業籌措資金重要手段,是現代企業迅速發展的必由之路。當然,負債經營也有風險,弄不好就會債台高築甚至破產。但是如果能夠把握住債務規模,控制好負債結構,強化資金管理與合理調度資金,就會化風險為利益,最終實現企業核裂變式的快速發展。

5. 如果投資黃金實物,怎樣可以提高變現能力

黃金價格是很透明的,有各種金價盤,實物黃金的買賣也是根據國際金價交易。理想狀態下,比如今天的國際金價是360元/克,珠寶首飾製造商買100克金料就是36000元。而做黃金回收生意的人,通過各種渠道回收黃金,以比如320元/克的黃金價格回收了100克,投入32000元,然後轉手以國際金價進行實物黃金交易賣出36000元,這樣一來一回就賺了4000元。看到這里,你知道做黃金回收的人是怎麼賺錢的了吧。

黃金現貨方面,上海黃金交易所於2002年10月正式開業,投資者可以通過商業銀行開通代理貴金屬交易;

期貨方面,上海期貨交易所於2008年正式推出黃金期貨,只要在期貨公司開立期貨賬戶即可參與。

期貨採用保證金交易制度,杠桿效應放大收益與風險;同時採用雙向交易方式,可做空交易;

期貨投資起點高、風險較大,不建議普通投資通過期貨投資黃金產品。

6. 可以增加企業變現能力的因素主要有( )多選

正確答案: B.可動用的銀行貸款指標
C.准備很快變現的長期資產 D.償債能力的聲譽

7. 怎樣提高存貨變現能力

以定單生產.

這樣就可以保持最好的變現能力的.

8. 如何分析企業的變現能力

要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資本周轉率、清算價值比率和利息支付倍數等。

1、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表示每1元流動負債有多少流動資產作為償還的保證。它反映公司流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保障程度。

公式:流動比率=流動資產合計÷流動負債合計

一般情況下,該指標越大,表明公司短期償債能力強。通常,該指標在200%左右較好。98年,滬深兩市該指標平均值為200.20%。在運用該指標分析公司短期償債能力時,還應結合存貨的規模大小,周轉速度、變現能力和變現價值等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如果某一公司雖然流動比率很高,但其存貨規模大,周轉速度慢,有可能造成存貨變現能力弱,變現價值低,那麼,該公司的實際短期償債能力就要比指標反映的弱。

例如,中國七砂(0851)流動比率達207.98%,反映了較強的償債能力,但該公司存貨期末余額高達1.06億元,存貨周轉率為1.33次,這表明了該公司存貨周轉速度慢,變現能力相對較弱,會影響其變現價值,導致公司的實際短期償債能力變弱,償債風險增大。

2、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表示每1元流動負債有多少速動資產作為償還的保證,進一步反映流動負債的保障程度。

公式: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合計-存貨凈額)÷流動負債合計

一般情況下,該指標越大,表明公司短期償債能力越強,通常該指標在100%左右較好。98年滬深兩市該指標平均值為153.54%。

在運用該指標分析公司短期償債能力時,應結合應收帳款的規模、周轉速度和其他應收款的規模,以及它們的變現能力進行綜合分析。如果某公司速動比率雖然很高,但應收帳款周轉速度慢,且它與其他應收款的規模大,變現能力差,那麼該公司較為真實的短期償債能力要比該指標反映的差。

由於預付帳款、待攤費用、其他流動資產等指標的變現能力差或無法變現,所以,如果這些指標規模過大,那麼在運用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析公司短期償債能力時,還應扣除這些項目的影響。

3、現金比率

現金比率,表示每1元流動負債有多少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作為償還的保證,反映公司可用現金及變現方式清償流動負債的能力。

公式:現金比率=(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流動負債合計

該指標能真實地反映公司實際的短期償債能力,該指標值越大,反映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強。98年滬深兩市該指標平均值為56.47%。

例如,彩虹股份(600707)現金比率為24.24%,不算很好。但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別為176.79%和173.27%,且應收帳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分別為11.94次和10.07次,說明該公司流動資產變現性較好,總體的短期償債能力較強。

4、資本周轉率

資本周轉率,表示可變現的流動資產與長期負債的比例,反映公司清償長期債務的能力。

公式:資本周轉率=(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票據)÷長期負債合計

一般情況下,該指標值越大,表明公司近期的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債權的安全性越好。由於長期負債的償還期限長,所以,在運用該指標分析公司的長期償債能力時,還應充分考慮公司未來的現金流入量,經營獲利能力和盈利規模的大小。如果公司的資本周轉率很高,但未來的發展前景不樂觀,即未來可能的現金流入量少,經營獲利能力弱,且盈利規模小,那麼,公司實際的長期償債能力將變弱。

例如,龍電股份(600726)資本周轉率為48.80%,與98年滬深兩市平均水平10504.01%比較,指標值很小,而且該公司長期負債期末余額達到47700萬元,規模較大,說明該公司長期償債壓力較大,但是該公司資產周轉情況良好,連續三年總資產周轉率達30%以上,而且獲利能力和積累能力較強,連續三年凈資產增長率為10.85%以上,連續三年的凈利潤增長率和總資產利潤率分別達17.42%以上和10.82%以上,從而在一定程度減輕了長期償債壓力。

5、清算價值比率

清算價值比率,表示企業有形資產與負債的比例,反映公司清償全部債務的能力。

公式:清算價值比率=(資產總計-無形及遞延資產合計)÷負債合計

一般情況下,該指標值越大,表明公司的綜合償債能力越強。98年滬深兩市該指標平均值為309.76%%。由於有形資產的變現能力和變現價值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較大且很難確定,所以運用該指標分析公司的綜合償債能力時,還需充分考慮有形資產的質量及市場需求情況。如果公司有形資產的變現能力差,變現價值低,那麼公司的綜合償債能力就會受到影響。

6、利息支付能力

利息支付能力,表示息稅前收益對利息費用的倍數,反映公司負債經營的財務風險程度。

公式:利息支付能力=(利潤總額+財務費用)÷財務費用

一般情況下,該指標值越大,表明公司償付借款利息的能力越強,負債經營的財務風險就小。98年滬深兩市該指標平均值為36.57%。由於財務費用包括利息收支、匯兌損益、手續費等項目,且還存在資本化利息,所以在運用該指標分析利息償付能力時,最好將財務費用調整為真實的利息凈支出,這樣反映公司的償付利息能力最准確。

9. 為什麼企業大量增加速動資產可能增加資金的機會成本。

因為企業大量增加速動資產可能導致現金和應收賬款佔用過多而大大增加企業的機會成本。
由於速動資產過高,可以保證你的償債能力,但卻會失去把這些資產投資所能帶來的投資回報(如利息)的收益。故此企業大量增加速動資產可能增加資金的機會成本。
速動資產是指可以迅速轉換成為現金或已屬於現金形式的資產,計算方法為流動資產減去變現能力較差且不穩定的存貨、預付賬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和其他流動資產等之後的余額。也就是說,存貨、預付賬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和其他流動資產不屬於速動資產。
機會成本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也可以理解為在面臨多方案擇一決策時,被舍棄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是本次決策的機會成本;還指廠商把相同的生產要素投入到其他行業當中去可以獲得的最高收益。

10. 資產中變現能力最強的是什麼

變現能力最強的是交易性金融資產,其次是應收票據和應收帳款。

閱讀全文

與提高資金的變現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魯什麼理財 瀏覽:242
我能理財注冊 瀏覽:478
山東理財規劃師准考證列印地點 瀏覽:419
現在有哪些理財產品收益高 瀏覽:555
股市投資致富之道pdf 瀏覽:765
理財R級風險 瀏覽:100
看看錢包理財 瀏覽:394
提姆理財 瀏覽:165
持有可口可樂股票的基金 瀏覽:307
正確的理財觀念順序是 瀏覽:699
公司的錢能買理財嗎 瀏覽:464
2018年全國金融機構貸款余額 瀏覽:456
台灣股票理財走勢 瀏覽:983
正規信託公司 瀏覽:618
信託風控排名 瀏覽:538
信託未兌付 瀏覽:216
信託產品歸哪管 瀏覽:217
牙黃金價格 瀏覽:243
融資租賃bt 瀏覽:698
2015公積金貸款額度計算器 瀏覽: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