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資金流向各有不同
資金流嚮往往與國家近期出台的政策有絕大的關系。比如當國家政策反復提到要增強農業實力的時候,資金便會聞風而動湧向具有農村題材的個股。當國家出台限制購房貸款,有意打壓房價的時候,資金就會流出金融和地產板塊。有人說中國股市是政策市,其實還是確實的。當然,當時間處在半年或一年的時候,主力資金又會考慮個股的盈虧情況,對盈利有望的個股,主力資金就會蜂擁而入。總之,凡是有題材的地方就會有資金流入,凡是題材稍有陳舊,資金就會流出。資金的流進與流出造成個股與板塊的此消彼漲,所以市場總是讓人那麼興奮,又總是那麼好看。
B. 主力流入和主力進入有什麼區別
在有些交易軟體上,查看陸港資金流向的時候,能看到有凈買入和凈流入,二者之間有差別,指導的意義也不同:
凈買入:當日已成交的凈總額,即買入已成交金額-賣出成交金額。而得出來的數值是正數,說明當日主動性買入多,多方佔主導地位;反之如果是負數,說明空方在當日佔領主導地位。
凈流入:是指當日凈流入-當日凈流出的差值,但是凈流入的數額裡麵包含掛單未成交的委託單。如果凈流入為正數,說明當日資金流入多,反之說明當日資金流出多。
不難看出,凈買入是實實在在發生的金額,而凈流入包含已成交和申報未成交的部分。因此准確來說,查看北向資金流向的時候,參考「凈買入」會更准確更具有指標意義。
溫馨提示:
①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②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02-0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C. 為什麼各種手機股票軟體顯示的主力資金流入流出顯示的數額都不一樣
數據被分拆或打包傳輸,各股票軟體演算法不一樣的原因!!
D. 為什麼不同的股票軟體顯示主力資金不一樣
不同的軟體,對主力資金的計算方法不同。
有些以成交量或者換手率的百分專比為基礎估算主屬力資金,誤差率較高。一般以證交所提供的分時數據中大單的成交數據作為計算基礎的統計方法,可信度較高。
資金流向就是股市中的資金主動選擇的方向。從量的角度去分析資金的流向,即觀察成交量和成交金額,成交量和成交金額在實際操作中是有方向性的,買入或賣出。
主力資金一般為大機構掌控,研究國內以及全球宏觀經濟環境及企業微觀環境,把握國家經濟發展政策動向,及新興經濟發展趨勢。
散戶如果能夠跟蹤證券市場主力投資動向,思考縝密,行動果斷,可以獲取超越市場大眾的投資回報。
(4)主力流入資金不一樣擴展閱讀
股市的市場特點有以下:
1、有一定的市場流動性,但主要取決於當日交易量(交易量取決於投資人心理預期)。
2、股票市場只在紐約時間早上的9:30到下午4:00(中國市場為下午三點)開放,收市後的場外交易有限。
3、成本和傭金並不是太高適合一般投資人。
4、賣空股票受到政策(需要開辦融資融券業務)和資本(約50萬)的限制,很多交易者都為此感到沮喪。
5、完成交易的步驟較多,增加了執行誤差和錯誤。
E. 為什麼幾個炒股軟體上的資金流出和流入都不一樣的
每一個交易軟體上面的統計數據是有偏差的 或者是統計的口徑不一樣 就會造成資金的流入和流出有差別 不光是資金數據不一樣 很多其他的數據也是有分歧的 這也是一個比較正常的現象
F. 為什麼主力買入與主力流入的資金量數額不一樣
如果你用抄了兩款或者兩款以上的股票軟體,就會發現兩款軟體所統計的大資金是不一樣的。大資金買入或者說主力機構資金買入,都只是一個大概,沒有誰敢說自己的就十分准確!何況主力機構為了迷惑散戶,還常常分單。主力機構買股,誰規定一定要用大單呢?在實踐中,我感覺那些大概的數據也是有參考意義的。要看主力機構的大單買入,更要看成交量,如果沒有散戶跟進,主力也不敢拉高。哪家機構持股量都不能超過5%,超過就得舉牌。你看見市場上,有幾個舉牌的機構?
G. 為什麼股票文章提到的北向資金流入流出的數據不一樣
搜一下:為啥騰訊自選股和同花順上顯示主力資金流入和流出不一樣
H. 股市的資金流入(萬元) 資金流出(萬元) 為什麼不一致買賣的結果應該是對等的啊
我給你打個比方,你就能很快明白,資金的凈流入與流出是怎麼回事了!比如一支股票有五個大股東,每個股東持有1萬股,即100手,即總共5萬股,合計500手,假設今天就是由這五個股東進行交易,而沒有別的散戶進行交易了,現在,再假設昨天這支股票的的收盤價是100元,那麼,這支股票在昨天的總價值就是50000*100=500萬元,這什麼意思呢?這就表示,那五張紙(即五百手股股票,股票是用紙做的,在法律形式上)的價格就代表了500萬元,好了,到了今天,大家一起來交易,先是張三賣給李四,後是李四賣給王五,王五又賣給陳六,陳六再賣給沈七,沈七又賣給王五,王五又賣給張三。。。。。等等,反正不管你怎麼買,怎麼賣,都好,最好,收盤價是每股105元,好了,現在就有得算了,同樣是那500手股票,在他們這幾個人手中轉來轉去,股票沒有增多,也沒有減少,但是,不同的是,用來表示資金投入的價格卻不一樣了,昨天是100元,今天是105元,什麼意思?意思就是,昨天那5張紙表示500元,到了今天呢,那五張紙表示多少?表示50000*105=525萬元,這就是問題的根本,為什麼同樣是五張紙,昨天是500萬,今天卻成了525萬呢?那多出來的25萬是哪裡來的?對,就是那25萬,便是所謂的流入資金,這25萬是誰的?是那些積極買進的人從自家的錢櫃里掏出來的。他們掏這些錢干什麼?他們掏這些錢,來抬高股票(也就是那五張紙)的價格,這25萬塊錢,是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的錢,而不是虛似的數字,這就是資金流入!同樣,資金流出也是一樣,股價下跌了,表示股票值多少錢的價格就減少了,股票雖然歷經多次轉手,但還是那些股票,只不過,那些站在前一天高價位(比如100元)賣出的人,把股票(即那五張紙)賣出後,變成了錢,而之後買入股票的人拿自家的錢將那五張紙買進來,只不過,那五張紙的單價變了,變成了95元每股。這很好算,那五張紙的價值少了25萬元,那25萬元哪裡去了?流進了高價賣出的人的口袋,為什麼呢?因為,人家拿著那五張紙的時候,那五張紙代表500萬元,到你今天拿著那五張紙的時候,只代表475萬元了,是不是少了25萬元?這就叫資金流出!如果接下來價格再跌,那麼,那些股票(即那五張紙)就更不值錢,那麼,「資金流出」就更多了!好了,相信我談得這么細,應該十分明白了,所謂資金的流入或流出,就是表示那些股票(即紙)所代表的錢數,不同只是,股票(即那些紙)代表的只是虛擬價值,而流放或流出的卻是「真金白銀」,一句話就是說,流入和流出,就是給那些「紙」加碼與減磅。如果用重量來表示的話,那些「紙」本身有一定的重量,而後面的所謂「流入、流出」就是從「那堆紙」中拿走或拿來,這樣說,應該十分形象了吧。因此,不管它這個買入多少股,那個賣出多少手,是主力,還是散戶,都一個樣,都是錢的交往,只不過,通過這些買賣動作之後,「錢」就從這個人的口袋,流進那個人的口袋而已!只不過,平時,大家都不去談這個東西,只是哪天股市有大動作了,或者大漲,或者大跌了,才有一些自以為專家的媒體人士在大吹大擂,今天股市又凈流入多少多少資金啦,明天又凈流出多少多少鈔票了,其實,都是「混淆視聽」,試問,股市哪天不在「凈流入」或「凈流出」?只不過,動作大了點,就有了說事的「油頭」!所以,我想大家現在應該不會再被一些「資金凈流出、流入」而搞得神秘兮兮的了吧?不管他這個多少價格買多少手,那個幾元幾分賣多少股,都只是「真金白銀」從這個人手中,流到哪個人手中,股票(那些紙)不代表什麼,那隻是大家用來對「賭」的工具,就像賭場上的那些「色子」!因此,再別去管他股票如何,都是一堆紙,紙和「色子」一樣,是沒有價值的,有價值的是,錢將會從我的口袋流向別人的口袋呢,還是從別人的口袋流進我的腰包,僅此而已!因此,我也不舉例子了,一句話總結一下:價格上漲,就是資金凈流入;價格下跌,主是資金凈流出!當然,我想還可以說得更明白一點,那就是:如何區分主力是資金流入還是流出?這是大家都關心的!這也不難,主力資金流入只有兩點:吸籌與拉升;主力資金流出也只可能有兩點:出貨與洗盤!下面我簡單說一下,我的看法:底部放量即吸籌,頂部放量即出貨;上升途中即洗盤,下降途中即出貨;中途拉升或反彈,但看趨勢漲或跌!途中洗盤與出貨,亦看趨勢漲與跌!
I. 為什麼同一隻股票,同樣的時間,主力資金凈流入在各個券商軟體上相差這么多
統計標准不同
主力凈流入,如何判斷哪一筆是主力資金?多少金額起算?
這都是參考數字,沒啥意思。
主力兩個賬戶互倒,一個掛3萬手的買單,一個掛600單50手的賣單,最終全部成交,難道是3萬手的主力凈流入嗎?
J. 我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資金流入不一樣,哪裡才是真的(有圖)
益盟操盤手深度分析乾坤版的數據來自證券交易所應該是真實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