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人民幣國際化的大事記

人民幣國際化的大事記

發布時間:2021-07-31 14:13:31

⑴ 為什麼說「一帶一路」峰會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大事件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給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這是由於「一帶一路」這個對外貿易的「藍海」,帶動了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業、能源資源、製造業等更多領域參與,也為過去互聯互通沒有涉及到的內陸城市提供了「走出去」的機會,從而實現更大規模的人民幣流通,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⑵ 什麼是人民幣國際化之路

在這本書中,作者系統闡述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內涵,並分別論述了匯率制度改革、回人民幣可兌換、答資本項目開放三個方面的問題,及其與人民幣國際化的關系,提出了10年內基本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和時間表的安排建議。作者還分析了金融危機後國際匯率體系的變化,並對影響匯率安排的各種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通過分析日本、智利、波蘭和新加坡這四個國家的匯率制度改革與資本項目開放順序以及金融發展的關系,對我國匯率制度改革及資本項目開放提供了有益的借鑒。論述了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演化過程,對每個時期匯率制度變化的背景、措施和效果進行了分析和評論。

⑶ 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人民幣國際化的基本發展路徑是什麽?

人民幣國際化的長遠路徑是:一,在中期內(-10年)逐步成為廣為接受的國際貿易結算貨幣;二,在中長期(10年後)逐步開放資本項下管制後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國際投資貨幣;三,在長期內(20年後)逐步成為儲備貨幣。而我們今天討論的人民幣國際化還基本著眼於人民幣成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這一中期目標上。實現這一目標,人民幣離岸市場須經歷三個主要階段:一,形成階段;二,發展階段;及三,成熟階段。〔見附圖〕

為了能將這三個階段的特點說得更清晰,請允許我用一個比喻。如果我們視人民幣流量為「水」,視人民幣產品為「魚」,以下邏輯就很清晰:「魚」沒有「水」不會生,「水」不流「魚」不會活,「水」中無足夠「養分」「魚」長不大。「養分」在這里指一個產品須付投資人的收益,譬如債券的利息,或股票的分紅或收益。而近期內「水」中的養分只能來自境內市場,因為境外目前還沒有人民幣投資市場。因此,「水」不僅在境外能流,也須有流回境內的機制,以獲取在境內產生的收益,以養在境外的「水中之魚」。如果用這一比喻來形容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路徑,大家可能比較容易理解各個不同階段的問題與挑戰。

中國今天已基本開放了人民幣在貿易項下的管制,也就是說,只要是貿易結算,人民幣可大規模流出去支付進口,也可大幅流入接受出口支付。目前有8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已與人民銀行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但是,由於境外沒有足夠大、足夠多的「魚」,向中國出口的貿易夥伴沒有積極性獲取大量人民幣。沒有大量的人民幣從貿易項下流出,境外也就無大量的人民幣可從貿易項下流入。這樣,貿易項下完全開放的兩大流出與流入主渠就處於乾涸或細水狀態。如何讓這兩條主渠流起來就是人民幣國際化在資本項下未開放前的中期目標。

1. 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形成階段

2004年2月,香港銀行開始試辦個人人民幣業務,包括存款、匯款、兌換及信用卡業務。個人每人每天不超過等值2萬元人民幣的兌換。集腋成裘,到今年7月底香港人民幣存量達到1,037億元。這一階段的「水」基本是死水,境外流動受限諸多,「水」中的「魚」也很小,基本是存款產品,「水」中的養分也很有限,收益基本靠升值預期加上微薄的利息。

今年7月在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管局主導下簽署的《清算協議》是香港境外人民幣市場的一大突破。「水」首先在境外活了,有條件接受更大、更多的「魚」。同時,政策制訂者也充分認識到現階段境外人民幣市場這一池中的養分只能來源於境內,因而迅速啟動了人民幣的迴流機制,使境外的水能夠接通境內的收益,進而可使境外能發展規模更大的、更多的產品。允許境外金融機構將境外人民幣存量投資於國內銀行間債券市場,以及盼望已久即將出台的小QFII都會迅速帶動較存款產品更高收益的保險產品和基金產品的發展。而有了更高收益來源的銀行也能以更大規模和更優惠價格吸引更多的人民幣儲蓄產品,進而提高人民幣兌換出境與貿易夥伴使用人民幣的積極性。

總體來看,目前香港市場已有一千多億人民幣的存量,主要由個人持有,初始驅動力是人民幣的升值預期,投資產品則是存款、國債、保險和基金等為數不多的定息產品。隨著香港人民幣迴流內地的渠道逐漸打通,收益開始成為持有人民幣的主要驅動力。至此,可以說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已經初步形成。

盡管這個市場發展很快,但由於基數太小,即便幾年內翻兩番,與2009年中國2.2萬億美元的進出口總額比,它對撬動貿易項下進出口大水渠的流動作用還是有限。因此,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下一階段的挑戰就是如何更主動地加大人民幣流出與流入量,更快帶動貿易項下兩大主幹渠的水流。

2. 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成長階段

與上一階段不同,人民幣離岸市場成長階段的主要功能與目標是發展足夠多、足夠規模、享有更高收益,並且交投更活躍的產品來激活、啟動及加大貿易項下兩大主渠的水流,吸引更大范圍的貿易結算夥伴開始使用人民幣,使人民幣離岸市場早日進入成熟階段。

發展更大規模的人民幣產品是為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參與人民幣投資,進而吸引具規模的貿易夥伴以更大的規模使用人民幣。發展更具交易活力的人民幣產品是增加境外人民幣流動性杠桿。境外市場人民幣存量本來就有限,離岸市場人民幣產品要有活躍的二級交易市場才能有足夠的拉動力增加人民幣的流動性。一元錢的存量若能帶來七、八元的交易量,相當於七、八元的人民幣流出量,其杠桿效果就顯而易見了。而人民幣產品能否有更高交易量,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產品收益的高低,收益越高的產品越有可能推動更高的二級市場交易。

而要想發展足夠規模、足夠多、足夠交投活躍的產品,還須研究兩個重要課題:一是必須有足夠的初始人民幣流動性,保障發行與交易成功;二是必須有更暢通的人民幣迴流境內渠道,以創造產品的收益源泉鼓勵產品發行。

(一)初始流動性保障

此階段推出的人民幣債券、股票、期貨等產品的初始發行與二級市場交易須有充沛的人民幣流動性相匹配。否則,產品發行機構會擔心沒有足夠的人民幣存量購買或交易而止步。因此,推出這一類產品上市時,在充分利用已出境的人民幣存量同時,可考慮臨時向離岸市場注入人民幣,以彌補可能的人民幣存量暫時的不足。

在市場被激活之前,來自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數額不會很大,難以成為資金的主要源泉。那麽,離岸市場的人民幣除已經兌換出境人民幣存量外,將來自何方?這里僅列出幾種可能性:

1) 允許境外企業通過中國與其他國家、地區的貨幣互換協定的安排獲得人民幣,投資於香港的產品;

2) 允許內地商業銀行配合貿易需要開展離岸人民幣貸款業務;

3) 允許獲批準的內地企業以人民幣對外投資;

4) 允許內地保險公司或基金公司以個桉方式申請將人民幣調往香港,專門用於申購某個投資產品(如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和

5) 允許QDII以人民幣參與境外發行與交易。

除了以上幾種結構性向離岸市場輸出人民幣外,還可以考慮設立臨時性、試點型有定額管控的人民幣「流動性支持池」(或稱之為「資金池」),為某個或某系列人民幣產品提供支援,以保證其發行與交易時不會因離岸人民幣存量不足而受影響。

在具體操作上,沒有人民幣的境外投資者可用外幣向「資金池」兌換人民幣來參與這些產品的投資與交易,而已有人民幣的投資者可直接進入發行和交易環節。這樣的「資金池」可由人民幣離岸參與行參與設立,人民幣可由其通過境內銀行間拆借市場或其他途徑獲取。該「資金池」設有上限,以避免其成為境內人民幣無序流出之渠道。同時,為保證這一「資金池」不會乾涸,以外幣參與「資金池」的投資者在賣出產品後只能以外幣形式撤出「資金池」,以使池內人民幣恢復原來水平。

以上所述的流動性保障僅是市場發展最初期的臨時、短期措施,目的是消除發行者起步的顧慮。一旦流動性開始自然聚集,這些初期的人為注水措施就會被市場力量取代。

(二)迴流保障人民幣離岸業務大規模發展的第二個課題指的是必須有足夠的迴流。即政策上要允許「大魚產品」(公司債券,股票,期貨及利率衍生品等)能將發行所得的人民幣資金以FDI或其他方式順利返回境內。這是因為這些產品需要從境內業務中獲取收益,而在今天,人民幣能帶來的收益也只能來自國內。不這樣做,大交易更活躍的產品就無法開發。

需指出的是,這樣的迴流是有限的(限定發行融資額),又是人民幣,不會進一步加大外匯規模與匯率壓力。如果我們允許國內公司在海外上市時發行人民幣股票,從國外匯入的資金就不再是外幣。相應地,人民幣的FDI(境外人民幣對內直接投資)管理應與外匯FDI管理有所不同。

以上所述的流出與迴流雖需要在資本項下予以考慮,但須強調的是,其目的不是尋求資本項下的開放,而是作為一種手段激活與促進貿易項下進出口兩大主渠的人民幣流通。而這些政策安排一定是在資本項目不開放的條件下,防範對內地市場造成影響為前提的。手段與方法可以考慮以試點形式逐步推出,流出與迴流均可採取總額限制等各項措施,保證流動的可預見性與可控性。

總而言之,人民幣投資產品的豐富、活躍,將會激勵越來越多的貿易機構選擇以人民幣結算,並將人民幣投資於相關的產品。在資金推動下,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將越過發展的臨界點,進入快速發展軌道。

3. 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成熟階段

一旦離岸人民幣市場具有足夠的規模和流動性,產品也逐步多樣化,大量進出口企業就有可能開始選擇以人民幣結算,至此時,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就進入了成熟階段。前文所述的人民幣貿易項下流出與流入的兩個主渠道就會有大量人民幣進出。其中的水量與水壓均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因為與前兩個階段的人為放水、注水與迴流設計不同,此時的水是貿易項下自然流入與流出的大水。與此同時,也會有大量人民幣會長期自然存在於境外流通之中,進而更加促進境外人民幣與產品增長的良性循環。

此時市場的規模會遠遠超過前兩個階段,驅動力主要來自人民幣的貿易結算。這些資金可能來自周邊國家、地區的貿易人民幣結算,以及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央行與人民銀行達成的人民幣互換協定的安排。而人民幣的交易市場的功能開始從人民幣貿易結算的激活器與推動器向伺服器轉變。

綜上所述,2010年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形成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人民幣以細水長流出境,以個人小額納入;產品以儲蓄定息為主,基本是市場驅動;收益動力以人民幣升值預期為主,開始向固定收益轉變。與此同時,市場建設全面展開,從境外自由流通起步,開始進入整個市場人民幣化的初期准備。

從2011年開始,我們希望政策制定者能就發展路徑逐步達成共識,開始推動離岸人民幣市場進入成長階段的快車道。而快車道最突出的表現形式是:一,人民幣境外產品的規模化、多樣化與收益曲線的上升;二,人民幣流出與迴流的政策措施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大幅增強;三,人民幣產品的二級市場交易大幅增加。

⑷ 人民幣國際化的表現

人民幣國際化的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是人民幣現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為國際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中央銀行的投資工具,為此,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第三,是國際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要達到一定的比重。這是衡量貨幣包括人民幣國際化的通用標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後兩點。

⑸ 人民幣國際化的研究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從全球經濟的一體化以及中國經濟的全球化就應該開始了。人民幣國際化,就是要使中國的金融機構,如:銀行,證券業等的全球一體化。就是要讓中國的企業全球化,使全球的華人華僑等享受到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旅遊出行,留學,投資生產,國際匯兌,企業上市,等帶來便利。一方面,要體現中國的對外開發和貿易的國際化便利,更要體現中國的經濟融入世界的便利。只有國家的企業和產品,人才文化,金融等國際化了,人民幣國際化才更加迅速。但這兩方面又是相輔相成的。
當然,更要使人民幣真正的成為國際的重要機構,如:IMF等的儲備貨幣。也要成為世界各國的儲備貨幣,並且,人民幣可以為各國的發展帶來機會,應對危機帶來協同性。並且對大宗商品等資源有調控風險的作用。這樣,人民幣的國際化才更有利。

⑹ 哪些事件推動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人民幣國際化大事件:
2007年6月

首支人民幣債券登陸香港,此後內地多家銀行先後多次在香港推行兩年或三年期的人民幣債券,總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
2008年7月10日
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三定方案,新設立匯率司,其職能包括「根據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
2008年12月4日
中國與俄羅斯就加快兩國在貿易中改用本國貨幣結算進行了磋商;12日,中國人民銀行和韓國銀行簽署了雙邊貨幣互換協議,兩國通過本幣互換可相互提供規模為1800億元人民幣的短期流動性支持。
2008年12月25日
國務院決定,將對廣東和長江三角洲地區與港澳地區、廣西和雲南與亞細安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此外,中國已與包括蒙古,越南,緬甸等在內的周邊八國簽訂了自主選擇雙邊貨幣結算協議,人民幣區域化的進程大步加快。
2009年2月8日
中國與馬來西亞簽訂的互換協議規模為800億元人民幣/400億林吉特。
2009年3月9日
央行行長助理郭慶平介紹,國務院已經確認,人民幣跨境結算中心將在香港進行試點。具體的試點方案和辦法仍還在研究,尚未出台。
2009年3月11日
中國人民銀行和白俄羅斯共和國國家銀行宣布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目的是通過推動雙邊貿易及投資促進兩國經濟增長。
2009年3月23日
中國人民銀行和印度尼西亞銀行宣布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目的是支持雙邊貿易及直接投資以促進經濟增長,並為穩定金融市場提供短期流動性。
2009年4月2日
中國人民銀行和阿根廷中央銀行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
2009年7月
六部門發布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我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正式啟動。
2010年6月
六部門發布《關於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地區范圍將擴大至沿海到內地20個省區市,境外結算地擴至所有國家和地區。
2011年8月
人民銀行8月23日明確表示,河北、山西等11個省的企業可以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至此,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境內地域范圍擴大至全國。
2012年11月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正式在南非起步,我國和南非之間的貿易都是直接將法蘭特兌換成人民幣來結算。
2013年10月
10月15日,第五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在北京舉行,國務院副總理馬凱與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在新聞發布上表示,中國和英國同意人民幣與英鎊直接交易。
2013年12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13年人民幣匯率走勢提出了明確要求,即「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的穩步推進,世界金融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
2014年6月
人民幣全球清算網路頻頻布局
6月18日,建行擔任倫敦人民幣業務清算行;19日中行擔任法蘭克福人民幣清算行;
2014年7月
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決定授權交通銀行首爾分行擔任首爾人民幣業務清算行,這成為在首爾打造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重要一步。

⑺ 人民幣的國際化之路

人民幣國際化的含義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人民幣現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為國際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中央銀行的投資工具,為此,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第三,是國際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要達到一定的比重。這是衡量貨幣包括人民幣國際化的通用標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後兩點。
當前國家間經濟競爭的最高表現形式就是貨幣競爭。如果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替代性增強,不僅將現實地改變儲備貨幣的分配格局及其相關的鑄幣稅利益,而且也會對西方國家的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人民幣已有「小美元」之稱
就人民幣境外流通的現狀分析,過去人民幣僅在邊境地區流通,目前已經在部分發達國家的部分地區流通和兌換。可以說中國經濟發展的過程就是人民幣流通擴大的過程。經濟發展的速度越快,流通的范圍就越廣、數量就越大。
人民幣在東南亞地區已經成了僅次於美元、歐元、日元的又一個「硬通貨」。在西南邊境地區,人民幣有「小美元」之稱,被當作硬通貨使用,流通范圍較廣,寮國東北三省人民幣完全可以替代本幣在境內流通,最遠深入到寮國首都萬象一帶。而在中緬邊貿及旅遊活動中,緬甸禪邦重鎮小勐拉,每年流出、流入的人民幣多達10多億元。
人民幣在越南流通范圍也非常廣,已經在越南全境流通。越南國家銀行已經開展了人民幣存儲業務。在西北地區人民幣主要是在中亞五國、俄羅斯地區和巴基斯坦流通。目前人民幣跨境流通量最大的是哈薩克,大約有十多億元人民幣。在中亞其他國家流通的人民幣總共也有十多億元。
在東北地區,人民幣主要是跨境流通到俄羅斯和朝鮮以及蒙古國。特別是蒙古國,已經把人民幣作為主要外國貨幣。蒙古國的各個銀行都開展了人民幣儲蓄業務。在與蒙古國的邊境貿易中,人民幣現金交易量占雙邊全部交易量的1/3強。
人民幣跨境流通量最大的是中國香港地區。人民幣在香港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自由兌換。與在周邊其他國家和地區不同的是,人民幣在香港被用來作為投資的一種儲備貨幣。另外,在中國澳門地區人民幣也在廣泛使用。
進入21世紀以來,人民幣有向世界部分發達國家和地區流通的趨勢。主要表現為,人民幣在部分發達國家和地區開始使用。隨著中國遊客的不斷增多,在歐洲一些國家和美國、加拿大等國的機場以及飯店也開展了人民幣兌換業務。如紐約的機場、唐人街以及部分華人比較集中的地區。在日本華人比較集中的地區也已經開始收人民幣。
從中國來看,中國大國經濟特點的形成和國際化程度的提高,增強了國際經濟交易參與者和普通公眾對人民幣的信心,從而增加了對人民幣的需求。如果中國的經濟增長是可持續的,普遍接受性也會大大提高,人民幣將必然會成為國際通貨。
從亞洲來看,隨著中國的崛起,在一個市場中,一種貨幣作為價值尺度將大大減少貿易和資本流動中的交易成本,為該地區創造更多的貿易機會,提高交易的規模、效率和國家福利。中國與亞洲經濟一體化程度的提高將擴大亞洲市場的規模,並產生對共同價值標準的需求。人民幣地位的提升將是一個必然結果,亞洲出現人民幣替代其他貨幣的現象也將成為可能。

⑻ 人民幣國際化面臨的挑戰主要有哪些

隨著貿易結算中人民幣使用范圍擴大,離岸本幣市場建設初具規模,當前人民幣國際化的初始條件已經較為成熟,人民幣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進入沖刺階段。
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主要面臨三方面挑戰:首先,我國目前仍然是出口導向型國家,對外貿易依存度較大,很容易受國際市場波動的沖擊。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必須及時擴大內需,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其次,國內金融體系比較脆弱,一旦金融體系放開,大量虛擬的金融衍生工具所引致的資本交易額會遠遠超過國際貨物貿易額,如果不能很好地管控國際游資的投機行為,會給金融體系帶來極大危害。此外,隨著中國逐步放開資本賬戶,要想維護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就必須減少不必要的外匯干預。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匯率波動將是一種常態。

⑼ 人民幣國際化歷程

人民幣國際化的歷程在改革開放初期甚至更早已經開始了。當初主要是社會主義鄰國邊界地帶,像朝鮮、越南等。在這一階段,只是邊境的居民為了生活上的便利而進行的類似於日常的活動。這一時期只是人民幣在邊境生活中走出國門,這是其國際化的幾乎可以忽略的階段。隨著改革開放號角的吹起,在我國的邊境地帶也逐步融入了貿易的浪潮之中。邊貿的日益興隆,少不了媒介——貨幣的作用。 而人民幣一項以幣值穩定著稱,當然是邊貿結算的最佳貨幣。在這一階段,人民幣開始走出國門,成為主要的邊貿結算貨幣。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我國的經濟實力大為增強,國內資本也開始走出國門,到不少周邊國家投資設廠。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到來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重要轉折,在主要鄰國面對危機,其主權貨幣大都紛紛貶值,而當時中國由於採取積極有效的調控措施,堅持負責人的大國態度,堅持人民幣不貶值,而贏得了世界各國特別是周邊國家的高度贊譽。當時,時任柬埔寨首相的洪森,要堅持將人民幣作為一種儲備貨幣。與此同時,人民幣的流通范圍也擴大到了與我國接壤的周邊國家的邊境城鎮。在朝鮮、越南、蒙古基本上可以在全境使用。甚至在一些國家的邊境地區出現了部分貨幣替換。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對高質量的生活品質的追求也不斷增強。國際旅遊,國外購物等日益盛行。不少國家的高端商場可以直接接受人民幣。目前,人民幣已經成為周邊區域性貨幣,已經可以算是廣義的國際貨幣。

⑽ 什麼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回價、結算及儲備貨答幣的過程。盡管目前人民幣境外的流通並不等於人民幣已經國際化了,但人民幣境外流通的擴大最終必然導致人民幣的國際化,使其成為世界貨幣。

閱讀全文

與人民幣國際化的大事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證500指數天天基金凈值查詢 瀏覽:379
工行實物金條價格 瀏覽:497
股票賬號注銷後資金賬戶還在 瀏覽:45
歷年理財規劃師合格分數線 瀏覽:588
融資總額分界點 瀏覽:377
俄羅斯59轉人民幣 瀏覽:371
百福外匯 瀏覽:474
光大銀行貸款最快放款時間 瀏覽:393
精工貴金屬表 瀏覽:924
安置房裝修按揭貸款 瀏覽:614
2019年3月19日期貨黃金走勢分析 瀏覽:187
開通能源期貨 瀏覽:476
投資公司做外匯怎麼樣 瀏覽:605
湖北寶明號貴金屬投資 瀏覽:240
信託投資公 瀏覽:320
超星爾雅個人理財規劃 瀏覽:735
江蘇外匯平台代理 瀏覽:661
景順動力平衡基金今日走勢 瀏覽:898
有貸款房去名字 瀏覽:115
遼寧省企業投資項目核准暫行辦法 瀏覽: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