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籌碼主力成本指標
主力籌碼與成本分析指標
1、股票成本
股票的成本分布可以這樣理解,如果聚齊全體流通盤的股東,大家按照買入成本把手中的股票放在相應的價位上,這樣股票就會堆積起來,某價位的股票多一些,就堆得高一些,反之,就矮一些。如果有人賣掉手中的股票,就將賣方的價位股票拿掉,而堆積在買方價位上。
這樣我們就可以形象地看到市場交易中所發生的成本移動情況。由於股票的流通盤是固定的,1000萬的流通盤就有1000萬的流通籌碼,無論流通籌碼在市場 中怎樣分布,其總量必然是固定的。所以把不同價位籌碼用一條條柱線來組成圖案,所有柱線加起來正好是100%的流通盤。
2、籌碼分布圖
在籌碼分布圖上,我們用一根根的柱線來代表股票的籌碼,其長短表示籌碼的數量,其所處的位置則表示持有這些籌碼所花費的成本。隨著每天交易的進行,一隻股 票的籌碼也隨之流動。甲在低位持有的籌碼在一個較高的位置賣出,同時乙在此位置買入這些籌碼。反映在籌碼分布圖上,即低位的籌碼在減少,高位的籌碼在增 加,在籌碼分布圖上形成一些高低錯落、稀疏相間的柱狀帶。由此可知在各價位有多少籌碼,占總流通盤的比例。
籌碼分布圖上表示深色(電腦中為藍色)的是虧損盤,淺色(電腦中為紅色)的是獲利盤,中間位置用白線標出。下面的信息區中指出目前有多大比例的持股者獲 利、其持股成本是多少、各個比例的持股者集中在什麼價位。集中度是指在整個持股空間中所佔的比例。浮籌是指經常進行買賣的那部分股票,通常是指在股價上下 10%的區間內最為活躍的那部分籌碼。
而長期不進行買賣,流動性差的那部分股票稱之為死籌。穿透率則是股價的變動值和換手率之比,用來監控莊家的控股率。因為股價變動較大時,散戶往往會賣出手中的股票,而出現較大的換手率。而如果籌碼大都在莊家手中,即使股價發生很大的變化,換手率仍然可能很低。
3、成本分布形態
(1)單峰密集
移動成本分布所形成的一個獨立的密集峰形,在這個密集峰的上下幾乎沒有籌碼分布。它表明該股票的流通籌碼在某一特定的價格附近充分集中。根據股價所在的相對位置,單峰密集可分為低位單峰密集和高位單峰密集。
①低位單峰密集
長期橫盤整理是主力吸籌建倉的重要手法,也是單峰密集形成的主要原因。橫盤區域可以看成主力建倉的目標價位區,主力在此區域利用長時間的橫盤,將沒有耐心 的跟風盤和短線客清出局,並利用上下震盪吸籌洗盤。單峰的密集程度越高,形成的時間越長,就意味著籌碼換手和主力吸籌越充分,其後的上攻行情的力度越大。
在實際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a股價突破低位單峰密集價位必須有成交量的配合。
b股價突破後的回調往往在原低位單峰密集處價位獲得支撐,一旦投資者發現股價跌不下去,就可適量建倉。
c股價回調跌破低位單峰密集區價位要提防空頭陷阱。
②高位單峰密集
與低位密集峰相比,高位密集峰形成的時間相對較短,密集程度也相對較低。從莊家坐莊過程看,它可能是高位震盪洗盤的結果,亦可能是莊家出貨的徵兆。
在實際操作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a股價跌破高位單峰密集區價位,應以減倉操作為好。因為形成高位單峰密集的換手過程實質上就是莊家向散戶派發籌碼的過程,尤其當股價漲幅過大時。
b當股價向上突破時,防範風險是關鍵,應以短線的策略操盤,提防向上的假突破。
c形成高位密集峰的時間越長,峰位密集程度越高,幾乎可以肯定是莊家洗盤吸籌的結果。因為莊家震盪出貨一般用不了那麼長時間,而散戶的耐心和信心也是有限度的。
⑵ 如何測算莊家的目標價和持倉量
莊家的持倉量和莊家建倉成本,這個其實很難計算清楚的,一般就看他的成交量和很盤的時間。也要看莊家是長庄還是短庄,長庄就更難判斷了,長庄的吸籌時間要幾個月到幾年。
⑶ 怎樣計算莊家成本價
你好,莊家的操盤成本主要包括進貨成本、利息成本、拉升成本、公關成本、交易成本等。
(1)進貨成本。莊家資金量大,進場時必然會耗去一定升幅,尤其是拉高建倉或者接手前庄的籌碼,其進貨成本比較高。這類莊家志向高遠,不計較進貨價格。但有人看見股價從底部剛漲了10%,便擔心升幅已大,不敢再買。其實,升20%甚至50%有可能為莊家在吸籌,關鍵要看在各價位區間成交量的多寡。低位成交稀少,莊家吸籌不充分,即使已有一定的漲幅亦不足為懼。我們很多跟庄的朋友會有這樣的體會,雖抓到了黑馬,但不是在莊家的震倉洗盤中割肉出局,就是馬兒剛上路在小有獲利時出局,最終與黑馬失之交臂。
(2)利息成本。利息成本也叫融資成本,除了少數自有資金充足的機構莊家外,大多數莊家的資金都是從各種渠道籌集的短期借貸資金,要支付的利息很高,有的還要從坐莊贏利中按一定比例分成。因此,坐莊時間越久,利息支出越高,持倉成本也就越高。有時一筆短期借貸款到期,而股票沒有獲利派發,只好再找資金,拆東牆補西牆了,甚至被迫平倉出局。因此,股價更需向上拓展空間。
(3)拉升成本。正如莊家無法買到最低價,同樣亦無法賣到最高價,通常有一大截漲幅是為人作嫁:船小好調頭的跟風盤跑得比莊家還快。有的莊家拉升時高舉高打,成本往往很高,短期會有大漲幅;有的喜歡細水長流,穩扎穩打,成本較低,為日後的派發騰出空間。手法高明的莊家在拉高時只需藉助利好煽風點火,股價就能由追漲的散戶抬上去。但是大多數莊家需要盤中對倒放量製造股票成交活躍的假象,因此僅交易費用一項就花費不少。另外,莊家還要准備護盤資金,在大盤跳水或者技術形態變壞時進行護盤,有時甚至要高買低賣。
(4)公關成本。莊家的公關包括很多層面,主要有管理層、券商、銀行、上市公司、中介機構等。這些公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莊家也應為此付出必要的成本,否則就難圓其美了。
(5)交易成本。盡管莊家可享受高額傭金返還,但莊家的印花稅還是免不了的。這筆費用不得不計入持倉成本之中。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⑷ 有什麼簡單的方法估算莊家的成本
利用抽買 可以大致的估算出 主力莊家的成本區。
⑸ 如何計算莊家成本
要跟庄就得巧算莊家的持倉量和成本,這當然是廢話。怎麼知道,這是個問題。以下是我最近學的一點小東西,東偷一點,西借一些,放在這地方,大家討論討論。
兵法雲:知已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投資者要想在股市中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跟庄,我們要跟庄,就必須摸清莊家的底細,最重要的當然是莊家的持倉量和成本。這兩樣是莊家的最高機密,是不可能泄露的,我們怎樣才能從K線圖和成交量中巧算莊家的持倉量和成本呢?據筆者認真分析和研究,認為用換手率來計算應當是准確的。
換手率的計算公式為成交量除以流通股總數乘以100%。因為我們要計算的是從莊家開始建倉到開始拉升時這段時間的總換手率,因此,以本人經驗,以周線圖的參考意義最大。
參看個股的周K線圖,周均線參數可設定為5、10、20,當周K線圖的均線系統呈多頭排列時,就可以證明該股有莊家介入。只有在莊家大量資金介入時,個股的成交量才會在低位持續放大,這是莊家建倉的特徵。正因為籌碼的供不應求,使股價逐步上升,才使周K線的均線系統呈多頭排列,我們也就可初步認定找到了莊家。
無論是短線、中線還是長線莊家,其控盤程度最少都應在20%以上,只有控盤達到20%的股票才做得起來,少於20%除非大市極好,否則是做不了庄的。如果控盤在20%-40%之間,股性最活,但浮籌較多,上漲空間較小,拉升難度較高;如果控盤量在40%-60%之間,這只股票的活躍程度更好,空間更大,這個程度就達到了相對控盤;若超過60%的控盤量,則活躍程度較差,但空間巨大,這就是絕對控盤,大黑馬大多產生在這種控盤區。為什麼會有這種規律呢?因為一隻股票流通量的20%一般是鎖定不動的,這些是絕對的長線投資者。而剩餘的80%流通籌碼中,只有其中的20%是最活躍的浮動籌碼,如果你把這20%的籌碼收集完畢,市場上就很少浮籌了,所以能夠大體控盤。而最後的60%就是相對穩定的籌碼,若莊家再吸納一半,即30%,那麼莊家手中的籌碼就是50%的控盤,加上長線投資者的20%,等於莊家控制了70%的籌碼。這樣,莊家就能控制股價的運動方向。這也是大多數莊家所採用的控盤程度。若莊家控盤60%以上,外面的浮籌只有20%。莊家就可以隨心所欲的控制股價。投資者要跟庄時,最好跟持倉量超過50%的庄。當然持倉量越大越好,因為升幅與持倉量大體呈正比的關系。
一般而言,股價在上升時莊家占的成交量為30%左右,而在下跌時為20%,而上漲時放量,下跌時縮量,我們可初步假設放量:縮量=2:1,則在一段時間內,莊家持倉量為(2×30%)-(1×20%)=60%-20%=40%,即在上升時換手率為100%,以及下跌時換手率亦為100%時,莊家的控籌程度初算結果。但這樣計算過於復雜,我們可粗略計算,在這段換手總率為200%的時間內,莊家可能持籌40%,則當換手總率為100%時可吸納的籌碼應為(40%)/(200%)×100%=20%。
我們從周KD指標低位金叉以及周成交量在低位溫和放大之時開始計算,至你所計算的那一周為止,把各周成交量加起來為周成交量總量,然後再除以流通盤再乘以100%,即為換手總率。若換手總率為100%時,主力的持倉量為20%,若換手總率為200%時,莊家的持倉量為40%,若換手總率為300%時,莊家的持倉量為60%,若換手總率為400%時,莊家的持倉量為80%。這是依據每換手100%,莊家可吸籌20%的結果推算的,依此類推。
一般而言,當換手總率達到200%時,莊家會加快吸籌,拉高建倉,因為低價籌碼已沒有了,這是短線介入的良機,而當換手總率達到300%時,莊家基本都已吸足籌碼,接下來莊家是急速拉升或強行洗盤,應從盤口去把握主力的意圖和動向,切忌盲目冒進而被動地從短線變為中線,這時,我們就要參考一下短線指標KDJ了,特別是60分鍾KDJ指標,若處於較高位置,可等待指標調低後再介入。這樣既可提高資金的利用率又可避免短線被套。通過計算換手總率,我們就可大致判斷主力的建倉及鎖籌程度,這樣可使自己的利潤最大化、時間最短化。特別對分析那些剛上市不久的新股准確率較高。在平時的看盤中,我們可跟蹤分析那些在低位換手率超過300%的個股,然後綜合其日K線、成交量以及結合一些技術指標來把握介入的最佳時機,必有厚報。
接著,我們還要計算莊家的成本,我們將採用下列兩種方法來估算:1.若你用宏匯分析軟體則最簡單,用Shift+→兩個鍵就可估算出換手率及成本價,這是最精確的演算法;2.一般而言,中線莊家建倉時間大約在40-60天,即8-12周,取其平均值為10周,則從周K線圖上,10周均價線我們可客觀認為是主力的成本區這種演算法有一定的誤差,但不會偏差10%。作為一個莊家,其操盤的個股升幅最少在50%以上,多數為100%。一般而言,一個股票從一波行情的最低點到最高點的升幅若為100%,則莊家的正常利潤是40%,我們把主力的成本算出以後,然後在這價位上乘以150%,即為莊家的最低目標位,不管道路是多麼曲折,股價遲早都會到達這個價位,國為莊家若非迫不得已,絕不會虧損離場,莊家資金大,進出兩難,有時,你也拋也拋不出去呢?這是莊家永遠的心痛。
這就是我們所應算出來的莊家的底細,我們看清了莊家的底牌,就可以做到在操作上有的放矢,不再懼怕莊家的軟硬兼施,看清了股價的漲跌,不過是莊家跟我們玩的心理游戲,如此這般,豈有不勝之理?
⑹ 股票中莊家的成本在6元,試問其大致到多少才出貨
1、在股市中,莊家的成本價一般是很難為外界所知的,因為這關繫到莊家的盈版利大小。權如果莊家明說其成本價為6元,這很可能有詐。至於其出貨時間要根據莊家的操作模式而定的,外界是無法得知的。
2、莊家,指能影響金融證券市場行情的大戶投資者。通常是佔有50%以上的發行量,有時莊家控量不一定達到50%,看各品種而定,一般10%至30%即可控盤。因交易量和資金量巨大,所以在期貨市場上很少出現莊家。 莊家也是股東,莊家通常是指持有大量流通股的股東,莊家坐莊某股票,可以影響甚至控制它在二級場的股價 。
⑺ 來算算莊家的成本價是多少
如何計算主力持倉成本 1、最簡單的辦法找到最近三十個交易日的最低價。然後往前找成交量最大,換手率大於10,下影線最長,十字形態的K線,然後取其前一日和後一日的均價,基本和近期主力成本接近 2、利用obv指標判斷當一個股票股價經過大幅的下跌之後,0值在0-20的區域內明顯止跌回穩,並出現超過一個月以上,近似水平的橫向移動時,表明市場正處於一段漫長的盤整期,大部分投資者沒有耐心而紛紛離場,然而此時往往預示著做空的能量已慢慢減少,逢低吸納的資金已逐漸增強,大行情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當0值能夠有效向上爬升時,則表明主力收集階段已經完成,投資者可根據該收集階段的股價來計算主力吸貨階段的成本價,計算方法:吸貨區域的(最高價+最低價)的平均價跟蹤莊家是否進出貨,有效的方法是學會使用OBV指標。 OBV指標又稱為能量潮,也叫成交量凈額指標。 其計算公式為:當日OBV=前一日OBV+今日成交量。 注:如果當日收盤價高於前日收盤價取正值,反之取負值,平盤取零。 1、在證券市場中,價格、成交量、時間、空間是進行技術分析的四大要素,由此我們應該清楚OBV指標作為成交量的指標,它不能單獨使用,必須與價格曲線同時使用才能發揮作用。 2、OBV指標方向的選擇反映了市場主流資金對持倉興趣增減的變化。OBV指標的曲線方向通常有三個:向上、向下、水平。N字和V字是最常見的形態。 3、當股價上漲,OBV指標同步向上,反映在大盤或個股的信號就是一個價漲量增的看漲信號,表明市場的持倉興趣在增加。反之,股價上漲,OBV指標同步呈向下或水平狀態,實際上就是一個上漲動能不足的表象,表明市場的持倉興趣沒有多大變化,這樣,大盤或個股的向上趨勢都將難以維持。 4、當股價下跌,OBV指標同步向下,反映在大盤或個股的信號就是一個下跌動能增加的信號。市場做空動能的釋放必然會帶來股票價格大幅下行,這種情況發生時,投資者應該首先想到的是設立好止損位和離場觀望。在這種情況下,迴避風險成為第一要點。 5、當股價變動,OBV指標呈水平狀態,這種情形在OBV指標的表現中最常見到。OBV指標呈水平狀態,首先表現為目前市場的持倉興趣變化不大,其次表現為目前的大盤或個股為調整狀態,投資者最好的市場行為是不要參與調整。當股價下跌,OBV指標呈水平狀態是股價下跌不需要成交量配合的一個最好的表象。這種股價縮量下跌的時間的延長,必將帶來投資者的全線套牢。 舉例:綜藝股份(600770)。綜藝股份是2000年網路股的龍頭股票,從周線的K線形態看,2000年2月25日在創出64.27元的歷史高點後,股價開始回落,其間OBV指標同步向下,周線下的OBV指標留下了長長的向下的斜線,這是典型的庄股出貨的走勢,其後便是漫長的股價回落。這樣的技術圖形,在後來的銀廣夏、世紀中天、徐工科技都有同樣的翻版。 3、用換手率計算主力成本換手率的計算公式為:換手率=成交量/流通盤×100%。我們要計算的是莊家開始建倉到開始拉升時的這段時間的換手率,怎樣確認莊家開始建倉呢?周K線圖的參考價值最大,周K線的均線系統由空頭轉為多頭排列,證明有莊家介入,所以周MACD指標金叉可認為是莊家開始建倉的標志,這是計算換手率的起點。一般而言,中線莊家建倉時間大約在40-60天,即8-12周,取其平均值為10周,則從周K線圖上,10周均價線我們可客觀認為是主力的成本區這種演算法有一定的誤差,但不會偏差10%。作為一個莊家,其操盤的個股升幅最少在50%%以上,多數為100%。一般而言,一個股票從一波行情的最低點到最高點的升幅若為100%,則莊家的正常利潤是40%,我們把主力的成本算出以後,然後在這價位上乘以150%,即為莊家的最低目標位
⑻ 如何計算莊家的建倉成本
1.平均價測算
莊家若通過長期低位橫盤來收集籌碼,則底部區間最高價和最低價的平均值就是莊家籌碼的大致成本價格。此外圓形底,潛伏底等也可以用此方法測算持倉成本。莊家若是通過拉高吸籌的,成本會更高一些。
一般而言,中線莊家建倉時間大約在40~60個交易日,即8~12周,取其平均值為10周,則從周K線圖上,10周均價線可以認為是主力的平均成本區,這種演算法會有一定誤差,但不會超過百分之十。作為一個莊家,其操盤的個股升幅最少在50%以上,多數為100%,一般而言,一隻股票從一波行情的最低點到最高點若升幅為100%,則莊家正常利潤為40%,我們把主力的成本算出來後,然後在這價位上乘以150%,即為莊家最低目標價,不管道路是多麼曲折,股價遲早會到這個價位,因為莊家若非迫不得已,絕不會虧損離場,莊家資金大,有時候會進出兩難。
2.統計換手率測算
對於老股,在出現明顯的大底部區域放量時,可用為莊家建倉的成本區,具體計算方法是計算每日的換手率,直到統計至換手率達到100%為止,以此時的市場平均價作為莊家持倉成本區。對於新股,很多莊家選擇在上市首日就大量介入,一般可將上市首日的均價或上市第一周的均價作為莊家的成本區。
3.最低價測算
在最低價位之上的成交密集區的平均價就是莊家建倉的大致成本,通常其幅度大約高於最低價的15%~30%。
4.股價測算
以最低價為基準,低價股在最低價以上0.5~1.5元左右,中價股在最低價以上1.5~3.0元左右,高價股在最低價3.0~6.0元左右為主力大致成本區。
5.用SSL指標測算
SSL指標是顯示股價的成交密集區和支撐位、壓力位、成交密集區內平均價位對應的巨大成交量的價位就是莊家的建倉成本。
6.莊家的持倉成本
莊家的持倉成本=(最低價+最高價+最平常的中間周的收市價)/3
作為莊家,其控盤的個股升幅最少應在50%以上,大多數為100%。一般而言,一隻股票從一段行情的最低價到最高價的升幅若為100%,則莊家的正常利潤是40%。
7.新老股測算
① 新股上市後,股價的運行一直保持較為強勢的特徵,如果在連續好幾個交易日股價總體向上,換手頻繁,並且一周之內達到了100 %以上,這種情況下,股票的平均價格就大致接近莊家的成本。
② 上市當日換手率超過60%的新股,莊家的成本線在上市首日開盤價與收盤價之平均值附近。這是因為,新股上市當日,一級市場申購專業戶大量拋售套現,此時正是收集籌碼的最佳時機,看好該股的莊家常進場大肆吸貨。因此,一旦上市首日換手率超過60%,當天的平均價必然是莊家進貨的成本價。尤其是在弱勢時,一些中大盤股或行業屬性一般股不被散戶看好,上市低開低走,莊家正好趁機大量吸貨。一旦莊家收集過程完成,日後的拉抬幅度往往是首日收盤價與開盤價之平均值的2至3倍, 甚至4至5倍。散戶只要在此區域進貨,又能捂住3個月乃至半年以上,常有驚人的獲利。
③ 上市首日換手率不足50%的次新股,莊家成本一般在60日均線與120日均線之間。大多數莊家收集籌碼不可能集中於一日,上市若首日未能拿足籌碼,莊家需要一定的時間吸貨。對大多數剛上市新股,莊家如果立即拉高吸貨,往往成本較高,需慢慢吸納。據我觀察,大多數莊家一般收集籌碼需要2至4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收集完畢之後,在大市適度活躍時擇機拉抬,發動一波行情。因此,60日均線與120日均線之間的價位往往是莊家成本區域,散戶在這個區域擇機介入,取勝的把握較大。
④ 冷門老股的莊家成本在底部反復拉抬、箱形震盪最高價與最低價之均值處。一些股票因利空調整得十分充分,股價已跌深跌透、無人關照,此時有心莊家正好趕來收集破爛然後施展手法變金子。但要想哄出散戶手中廉價籌碼並非易事。唯一辦法是反復拉抬、打壓。這時股價K線圖及成交量特點是:K線小陰小陽或連綿陰線伴隨萎縮成交量之後,突然來一兩根大陽線同時伴隨成交量的放大。然後,又是萎縮成交量和連綿陰線或小陰小陽,如此反復幾次,股價上下箱形震盪,成交量間隔性放大。莊家的成本就在箱頂與箱底之中位附近。散戶在箱底或箱子中位進貨埋伏,一旦莊家籌碼收集完畢發力上攻,升幅甚為可觀。
⑤ 慢牛股莊家成本通常在10日均線與30日均線之間的黃金通道內。有些朝陽行業潛力股,主力機構因看好該股基本面在裡面長期駐守,耐心運作,只要該股基本面不發生重大變化,莊家就不會出局。其走勢特點是股價依託10日均線、30日均線震盪上行, 緩慢盤升,莊家手法不緊不慢,不溫不火,股價偏離5日均線過遠則回調, 技術整理幾天,一碰到30日支撐線就上行,然後再次觸及5日線又回調,成交量既不放得過大,也不萎縮太小,始終保持一個比較適中的水平。這種慢牛股的莊家成本區域就在10日均線與30日均線之間。散戶在此區域進貨,賺錢的概率極大。
8.通用方法
選項擇吸貨期內趨中的最低價與最高價瑞加上平均價之總和,然後再除以3,這種方法簡單實用。一般吸貨建倉越長則利息、人工、公關、機會成本都會增加。一般要略為上浮15%以下,如有達到兩三年的建倉莊家時,則成本合算會要再加上20~35%為宜一般一年取用10%較合適。
⑼ 如何計算莊家成本
要跟庄,就必須摸清莊家的底細,最重要的莫過於莊家的控盤程度即持倉量以及莊家的成本,我們只有通過K線圖以及成交量來作分析和研判,據筆者認真分析和研究認為:用換手率來計算是一種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在我們的市場中,大多數都是中線莊家,其控盤度大約在40%~60%之間,這種持倉量活躍程度較好,即莊家的相對控盤,超過60%的持倉量時,即達到絕對控盤的階段,這種股,大多是長線莊家所為,因為在一隻股票中有20%的籌碼屬絕對的長線投資者,這批人等於為莊家鎖倉,當然控盤度是越高越好,因為個股的升幅與持倉量大體成正比的關系。據傳0048康達爾的控盤程度達到90%,所以才會有十幾倍的漲幅。一般而言,股價在上漲時,莊家所佔的成交量比率大約是30%左右,而在股價下跌時莊家所佔的比率大約是20%左右。但股價上漲時放量,下跌時縮量,我們初步假設放量/縮量=2/1,這樣我們可得出一個推論:前題假設為若上漲時換手200%,則下跌時的換手則應是100%,這段時間總換手率為300%,則可得出莊家在這段時間內的持倉量=200%×30%-100%×20%=40%,即莊家在換手率達到300%時,其持倉量才達到40%,即每換手100%時其持倉量為40%/300%×100%=13.3%,當然這里有一定的誤差,所以我們把從MACD指標金叉的那一周開始,到你所計算的那一周為止,把所有各周的成交量加起來再除以流通盤,可得出這段時間的換手率,然後再把這個換手率×13.3%得出的數字即為莊家的控盤度,所以一個中線莊家的換手率應在300%~450%之間,只有足夠的換手,莊家才能吸足籌碼。
⑽ 莊家成本價誰會計算啊
籌碼流動分析的密集成交主峰價格基本為主力成本價